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合集下载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Ⅱ)(海南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Ⅱ)(海南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5题详解】
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 D。
11. 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同风”“一河”分别指( )
A. 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B. 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
C. 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
D. 东南季风、元江——红河
12. 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
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
A. 冬季风堆积B. 泥石流堆积C. 冰水堆积D. 间歇性流水堆积
5. 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物作用B. 冰川作用C. 酸雨作用D. 流水作用
【14题详解】
丁地的植被类型为苔原。五指山地处热带,巫山地处亚热带,海拔均相对较低,难以发育出苔原;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与亚热带,海拔也不高,发育不出苔原;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由3700多米,能发育出苔原。故答案选C。
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际变化。2003年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答案】1. A 2. D【1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

故选A。

【2题详解】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

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解析】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 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 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 “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 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 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
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
6~8题。
6. 图示观测时段内( C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解析】第36题 (3)由辽宁铁岭到广州运输距离长,且广州是港口城市,长距离运输海运费用较低,海 运可节约运输成本,故将毛油由辽宁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为陆 海联运。 集装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集装箱液袋运输比铁桶运输转运方便,铁桶 运输要将铁桶运回,而集装箱液袋运输只需单程运输,减少了运输费用;液袋体积具有可 塑性,可充分填满集装箱空间,具有装载量大的模运输优势。
二、综合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口味清香。玉米油生产流程 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40%,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率 为90%。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 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50%。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 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 地(图10),将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 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 A 2. D 3. 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2020年地理高考Ⅱ卷试题》分析与探讨

《2020年地理高考Ⅱ卷试题》分析与探讨

2020年15期┆71研究《2020年地理高考Ⅱ卷试题》分析与探讨罗 琴摘 要: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全国二卷地理试题依然稳中求进,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方面都延续了前几年的特点,结合平时试题难度和风格,在卷面上给学生亲切感,不至于出现全新试题扰乱学生心神,但此次试题依然稳中求新,紧扣学科素养,突出时代特点,本文分析地理高考二卷,以期为后面学习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考;全国二卷;地理 2020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卷加大了对自然地理的考查,分值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和人文部分,分别约占60%、40%。

很明显自然地理考查力度比往年略高。

今年试题中的图文材料有些变化,较去年而言,图幅数量增加,文字材料字数减少,一共包括四幅区域图、一幅农业景观图和一幅数据统计图,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

一、强调主干知识,强调学科综合性今年高考地理依然保持了单选题和综合题的模式,纵观试题,地理试卷的情境选取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部分题目都结合了农业生产实践活动,部分题目还结合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这些富有时代精神的素材注重原理、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选择题1-2题通过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传统地名考查了当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弘扬了传统文化(地名)与自然地理要素(山川地貌)以及地理方位的关系,体现了人类文化(社会生活)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巧妙体现了人地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这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地理问题。

3-5题中以近年来巢湖平原社会生产条件变化为依托,展现了区域农事活动生产条件的差异和变化,考生在作答时应考虑南北方区域差异和农业生产特点。

保证在考点全覆盖的情况下,突出了考查重点,例如第4题提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选项中涵盖了“减少水土流失、减少蒸发、提高产量”这三个知识点,全面考核了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2020年新高考地理(全国卷Ⅱ· 海南卷)高清重绘(含答案解析)

2020年新高考地理(全国卷Ⅱ· 海南卷)高清重绘(含答案解析)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地理高考试题word版(海南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我国某县全年平均气温为5.3℃,最热月均温为18.0℃,最冷月均温为-11.0℃,年降水量为375mm,年蒸发量为 1456.8mm。

该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城区的道路规划也很有特色,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下图为该县城景观图。

据此完成 1~3题。

1.该县位于()A.渭河平原B.汉水谷地C.伊犁河谷D.松嫩平原答案:C解析:据材可知,该地“年平均气温为5.3℃,最热月均温为18.0℃,最冷月均温为-11.0℃,年降水量为375mm,年蒸发量为 1456.8mm”,应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渭河平原、汉水谷地、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均大于400mm。

故选C2.由该城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可推知()A.商业网点集中分布B.城区不易发生交通拥堵B.住宅区和商业区相分隔C.公共绿地占地面积最广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该城道路呈环形放射式(八卦式),路路相通、街街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

故选B。

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该县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为()A.种植业B.畜牧业C.旅游业D.采矿业答案:C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可能会造成荒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发展采矿业可能会引起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业可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该城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应该发展旅游业。

故选C。

范成大的《喜晴》中有这样一段诗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据此完成 4~5题。

4.该“连雨”()A.与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有关B.易引发农田盐渍化C.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D.主要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答案:C解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7、8月)。

范成大是南宋名臣,南宋偏安一隅,实际上基本统治者我国的南方地区,因此,范成大生活的地方应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或江淮地区。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二)(含详细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二)(含详细解析)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
11.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以湖光山色、错落有致的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到这个仅有千余居民的小镇观光。我国某企业选择国内自然景观相似的地点,按照哈尔斯塔特的原型,建造了一座翻版小镇。建成开放后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
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2020年全国II卷地理真题讲解

2020年全国II卷地理真题讲解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城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故、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A)审题可知,区域中的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有关,河、梁、柳对应的自然要素分别是水文、地貌、植被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变化较大(D)审题可知,地名与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地理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地名有可能延续下去,地名中有河、沟、湾,说明此地的地理环境曾经存在这些景观,但图中乙处没有体现,说明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党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B)水稻属于水田农业,小麦属于旱作农业,水稻收割后,在田里打沟排水,为小麦种植做准备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C)城镇化、机械化、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种田成本高收益低,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时间投入,人们选择更换农作物和实施粗放耕作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带来收益更高的工作上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D)最近农村流行一个新名词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Ⅱ)(海南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Ⅱ)(海南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答案】4. A 5. D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 D。
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0年7月10日15:30-17:0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
地理试题
(解析版)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
【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Ⅱ卷)【word版本;可编辑;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Ⅱ卷)【word版本;可编辑;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Ⅱ卷)一、选择题1.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2.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上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3)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3.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4. 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中国考试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助力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试题以稳为主,在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与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近些年的特点,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试题既科学地表达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精髓,又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在“稳”与“变”的权衡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与平衡点。

1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

一是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高考地理试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背景设计,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并从自身做起,自觉为美丽中国建设做贡献。

全国I卷第1~3题,考查黄土高原不同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

全国II卷第44题,考查南宁市那考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环境保护价值,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治污理念的根本变化及其积极作用,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地理试题挖掘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全国I卷第43题,要求学生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主动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III卷第43题,要求学生评价徽杭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引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开发重要性的共鸣。

三是探究农事活动的地理原理。

高考地理试题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智慧与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全国I卷第36题,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为情境,反映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调的结果,引导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观念。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稳为主,基本延续近几年的特点,但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能力考核。

一、情境的选取符合时代精神: 试题的情境选取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具有时代精神的素材为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凸显地理学科特性:
地理学科以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强调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选择题1-2题主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另一地理学科特色之一---探究地理原理,6-8题主要探究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原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考核生活中的地理实践力:
选择3-5题,以农业生产为考核背景, 通过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 选择9-11题,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两个典型区域的区位,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区域差异的比较, 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 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 综合题第37题,通过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

地理过程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分析更重视地理原理的纵向深入分析,难度较大。

2020年全国卷2卷地理全国2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卷2卷地理全国2卷解析版

2020 全国卷 2 卷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 为2001 年至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 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 题。

1.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1.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由图1 可以看出,Ⅰ型中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常州等,结合图2 可以看出,只有上海市河港兼海港,其余三个城市都不是海港,A 项错误;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合肥、常州并没有沿长江分布,B 项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项错误;上海市直辖市,南京和合肥分别是江苏省和安徽省省会,三者行政级别较高,D 项正确。

【麻辣点评】这是一道送分题,预计难度系数≥0.8。

可以看出出题者的良苦用心,有了这道题地理不能得0 分了吧。

如果错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回去痛哭一场来年再战,争取当“斗战圣佛”!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由图1 可以看出,Ⅳ型中的城市有舟山、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等,结合图2 可以看出,以上海为核心,五个城市不具有均衡性,A 项错误;五个城市距离上海较远且分布于城市群的边缘,B项正确,C项、D项错误。

【麻辣点评】这又是一道送分题,预计难度系数仍然≥0.8。

出题者已哭晕在厕所!有了这道题地理不能只得2分了吧。

如果连错两题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回去痛哭两场来年再战,顺便恭喜你升级为“斗战剩佛”!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020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20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20高考全国2卷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 地理

解析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 地理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命题意图】本题组的亮点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地名命名考查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重点侧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解析】1选A,2选D。

第1题,以“河”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之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

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卷地理试题试卷讲评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卷地理试题试卷讲评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
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
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
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
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
【答案】 11. 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由南到北跨 纬度较大,与北部相比,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 相对较大,所以,南部较干,B正确。沼泽分布少和河流向北流均不是造成南 部较干的主要原因,AC错误。由题干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 并不大,所以,南部较干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远离北冰洋,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 活动等。
【答案】9. D 【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 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 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①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受北冰洋 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降水 少的主要原因,③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水汽受乌拉 尔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少,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次是( )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答案】1. A 【解析】【1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 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 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 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 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

(2020年整理)全国卷2卷 地理全国2卷解析版.doc

(2020年整理)全国卷2卷 地理全国2卷解析版.doc

XXXX全国卷2卷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XXXX年至XXXX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XXXX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由图1可以看出,Ⅰ型中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常州等,结合图2可以看出,只有上海市河港兼海港,其余三个城市都不是海港,A项错误;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合肥、常州并没有沿长江分布,B项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项错误;上海市直辖市,南京和合肥分别是江苏省和安徽省省会,三者行政级别较高,D项正确。

【麻辣点评】这是一道送分题,预计难度系数≥0.8。

可以看出出题者的良苦用心,有了这道题地理不能得0分了吧。

如果错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回去痛哭一场来年再战,争取当“斗战圣佛”!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由图1可以看出,Ⅳ型中的城市有舟山、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等,结合图2可以看出,以上海为核心,五个城市不具有均衡性,A 项错误;五个城市距离上海较远且分布于城市群的边缘,B项正确,C 项、D项错误。

【麻辣点评】这又是一道送分题,预计难度系数仍然≥0.8。

出题者已哭晕在厕所!有了这道题地理不能只得2分了吧。

如果连错两题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回去痛哭两场来年再战,顺便恭喜你升级为“斗战剩佛”!3.与XXXX年相比,XXXX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1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稳为主,基本延续近几年的特点,但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能力考核。

一、情境的选取符合时代精神:
试题的情境选取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具有时代精神的素材为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凸显地理学科特性:
地理学科以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强调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选择题1-2题主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另一地理学科特色之一--探穿地理原理,6-8题主要探究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原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考核生活中的地理实践力:
选择3-5题,以农业生产为考核背景,通过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选择9-11题,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两个典型区域的区位,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区域差异的比较,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

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
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
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综合题第37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

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
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综合题第37题,通过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

地理过程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分析更重视地理原理的纵向深入分析,难度较大。

2020年全国2卷地理试卷解析
今年高考命题“稳”字当头、科学施策、精准施策,高考命题将保持试卷结构、题型题
量、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

与2019年相比较,2020年全国2卷地理试卷整体结构、题型体量保持稳定。

选择题4组11小题,综合分析题两道共7问,加一组选修(环境保护、旅游地理二选一)。

全卷共有6幅图,涵盖景观图、区域图、统计图和示意图。

与2019年相比较,试题难度平稳。

考生在考场很容易进入做题状态,并且四组试题难度复杂程度逐步加大。

综合分析题延续以往的特点,综合考察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解题中需要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和深入思考境界。

题目设问明确,整体上手易,得分易,但得高分难。

一套让学生自信走出考场又极具挑战、充满启发的试题。

极具挑战是学生虽然答题方向确定,综合表达、专业术语、综合逻辑等要求较高,思考要深入,逻辑要完整,思路要清晰,语言要专业精炼。

得到高分不会容易”突出选拔性考试的价值与功能。

试题特点:
学科特点浓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内容涉及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对农村带来的影响、工业生产活动布局及其影响等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试题渗透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德育目标。

选择第一组,探讨地名这一人文要素符号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播的《中国地名大会》,“从热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

”以“地名文化”为切入口,让我们意识到,来在小小的地名背后,蕴藏着深远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满满的乡土情怀。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不观看节目,但是可以使用学科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

激发和引导的是学生对于脚下土
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深情感知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深切体悟。

地理试题情境创设匠心独具,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材料。

选择第二组着眼城市化、工业化的背景下,巢湖平原地区农村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农村地区种植结构、生产方式的变化。

正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中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地理试题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选择第四组试题以乌拉尔山脉两侧的两大地形区的区域特征差异为情境展开分析,考察获取解读信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能力与素养。

地理学科味道浓郁,极赋探究意义,能力考察要求、地理思维要求较高,试题难度适中。

在平日的学习中,要注重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做到知其名,信其义。

选择第三组试题题目当中的长波辐射就是指地面辐射(区别于太阳辐射一一短波辐射)。

特别重视学科基础、必备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核心概念问题。

地理试题引领新课程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一套精心的试题其功能远远不止作为选拔考试使用一次而已,更应该关注试题带给我们的启发一一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在未来的几年内这套试题也都将成为课堂教学、教学研讨等的经典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