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巧立意 让你的作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课教案
巧立意——让你的作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
教学目标:1、明确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
2、掌握多角度立意的基本方法;
3、认识立意的重要性,从而使文章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几句话在我头脑中印象一直非常深刻:
1、我思故我在!
2、我思考,我美丽!
3、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请大家说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想,这几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写作。他涉及到我们写作中的一个过程——立意。
二、引路:
1、什么叫“立意”?
2、立意的重要性:
①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在他的不朽经典巨著《红楼梦》的第48回中,借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的情节,提出写诗作文“第一要紧的是立意”的观点,概括了前人写作的基本理念。
②明代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把一篇文章比做一支军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做军队的统帅,没有了这个统帅,这一支军队就成了“乌合”之众,是一群无用的兵。人们也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可见,确定中心思想非常重要。
③文章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
3、立意的要求:
①立意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有积极意义。(余秋雨:“写作:连接着健康的生命!”)
②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③立意要新颖,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④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佐证:①古往今来,多少优秀名篇佳作,无一不是首先以其精深、博大、厚重的立意主旨而深深打动了读者,形成社会共识,并流传后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其深邃高尚的思想和博大无私的情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激励人们去攀登那崇高的理想境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抒发的是作者自己身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水深火热的困境里,仍念念不忘在凄风苦雨中艰难挣扎的贫苦人民而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呼号的深情。这是何等高贵的心灵,感人至深。同样是中秋咏月的题材,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却写出了新的意境。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而又豁达的憧憬,道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终成千古共识。以上这些作品的感人的力量,首先来自作品中所表述的精深博大的思想和由此而产生的高尚厚重的情怀。这就是文章的立意的伟力。所以让我们在动笔写文章之前,第一要紧的是立意。也就是说,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要锤炼我们的思想与感情。
②你对哪些文章的立意记忆犹新呢?
4、立意的方法:
话题作文以其崭新的形式、独有的魅力备受青睐。它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无论是宏观
鸟瞰、整体剖析,还是小口切入、精微刻画,乃至抒发情愫、倾泻感悟,都可以在话题作文中得到展现。但是,题目和要求的宽泛,又常常让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似乎漫无边际。那么如何给话题作文立意?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化大为小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摄像时,角度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模糊;反之,角度越小,则越清晰。范围宽广是话题作文的优势,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像,但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如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以“自然”为话题,我们会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想到环保的重要。由“自然”到“环保”,写作对象就已缩小。一学生在《小鸟的诉说》一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诉说,这样紧扣话题,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②化正为反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如2003年盐城中考作文以“真”为话题,“真”的反面是假,由此我们联系社会生活想到“假人”、“假事”、“假情”、“假货”等。由“假人”、“假事”、“假情”我们可以想到社会上有些人,对人缺乏真诚,虚情假意。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像《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一样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我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刻画下来,写成一篇针砭时弊、呼唤时代需要真情的文章。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为我们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③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有时是比较空泛的,而据此进行构思立意,就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事物之中,使抽象的意有了依托。实化后文章的立意就凸现了出来。如2003年四川眉山以“美丽”为话题,可以先把“美丽”落实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上,文中的“美丽”可以指好看、漂亮,也可以指精神的高尚、灵魂的纯洁。一学生在《生命如此美丽》一文中写了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女孩,表现了一种永恒的美。
④化旧为新
“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总写旧的题材,不加以变化,就缺乏新意,就没有人愿意看了。如何使自己的立意常写常新?这需要我们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不走别人走过的路,新颖的题材就会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泻于我们的笔端,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如以“爱”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会联系到母爱、父爱,在写母爱时,很多学生会写母亲如何把好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如何背着发高烧的我进医院。有一学生却这样写道:“窗外,雨在猛烈地下着,眼见同学们被父母拥入怀中走远,而我却仍不见母亲的身影,我的心里禁不住涌起一股酸楚的滋味,我甚至有点恨起自己的母亲。我茫然地走入雨中,任凭雨水肆意地侵袭着我,我的心也渐渐地随雨水而去……当我拖着浑身的泥泞出现在岔路口时,蓦地,我透过雨幕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路口焦急地张望着,我顿时明白了……”这里小作者避开了千篇一律雨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