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党动机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入党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政治追求,很多在校大学生都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学生党员,但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并不坚定,入党动机也存在偏差。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在校园生活中,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尽到党员的义务。为此,本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大学生入党动机和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作为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先锋作用
导语:
近年来,入党成为大学生的一个主要政治追求,很多在校大学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学生党员。但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入党动机存在偏差,这些高校学生党员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教育中,必须将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
正文
一、大学生入党动机概述
通过与高校大学生交谈、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偏差:
(一)奠基性
一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很强的奠基性,他们认为,入党能为就业增加砝码。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很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都比较看重大学毕业生的政治素养,尤其很多大学生都有毕业后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生规划,在校入党的经历能在一定程度上向用人单位证明其政治觉悟和进取心,所以即使对党的认识不足,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甚了解,但只要对未来发展有利,对就业有利,这部分大学生还是会选择入党,为未来奠基。
(二)名誉性
“在校入党,说出来很好听。”这是在与部分大学生交谈过程中,他们对入党的认识。小学入队,中学入团,大学入党,对某些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脸上有光的事情,很多家长也将入党视为孩子上进与否的一个标志,这也使得部分大学生为了向家长,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上进,博得别人的称赞而盲目地选择入党。至于入党的真正意义,他们理解得并不透彻。
(三)跟风性
人都有从众心理,大学生也不例外。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别的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了党员,便亦步亦趋,照做不误。相对来说,这部分人缺乏主见,对党的认识明显不足,入党完全是受同学影响而采取的一种从众行为。
二、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概述
通过调查也发现,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意识不强
在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党员虽然入了党,但并没有意识到拥有党员这个身份后,应该怎样做,头脑里也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概念,仍然将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学生,党员的身份在他们眼里,更像是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专业证书一样,通常都要等到毕业找工作时才能派上用场。至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些人甚至想都没想过。
(二)途径不多
不可否认,部分大学生入党后,对于党员的身份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希望通过一定的途径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党员的作用,但由于高校活动更多的是一些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都是一些专业性质更强的活动,政治色彩不强,无须体现出党员价值,所以某些学生党员即使想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没有适宜的活动,途径有限。
(三)作用不大
学生党员在参与高校活动的过程中,其角色往往是某个专业的学生或某个社团的成员,不须体现出党员身份;加之很多学生党员本身也不具备明显的专长,无论学业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不太突出,不具备引领和示范的能力,所以在高校各类活动中,先锋模范作用不大。
三、上述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偏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得不明显,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主观因素
当代大学生接受社会信息量大,普遍思想活跃,追求个性解放,对政治虽然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并没有政治上的向往,而且对于理想信念也往往有自己的认知和追求,在他们的意识中,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并不及实实在在的物质追求和所谓的事业成功。因此,由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认识不足,很多人的入党动机不纯,自然无法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二)客观因素
社会的飞速发展,让各种思潮不断涌现,错误观念也夹杂其中。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和左右。大学校园也是一个思想和文化都相对集中与丰富的地方,无论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还是传统思想与现代理念的交融,都容易让青年学生的思想
发生变化,或无所适从,或困惑迷惘。他们一面想依照小学时代接受的主义和思想来要求和约束自己、激励自己,一面却发现,那些主义和思想都渐渐被更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所取代。这些理论,让大学生的立场摇摆不定,有的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明确信仰。
高校教育也不到位,他们更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关怀,不能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能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忽略了学生思想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参与,对理论教育也无法产生兴趣。这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也导致大学生党员无法胜任党员这个角色。
四、端正入党动机,发挥学生党员示范性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舆论是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正确的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树立信仰具有积极作用。为此,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媒体、互联网、网上党校等渠道,宣传理想信念,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树立优良道德风尚,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分辨各种理论思潮的是非对错,尤其要注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宣传科学理论,切忌枯燥说教。要使正确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大学生的广泛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大力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各种错误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剖析和批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党的领导,对党组织产生感情,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二)强化高校的思想理论教育
对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注重专业技能,必须强化思想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理论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的教育,要让他们明白,这些大道理其实包含着无穷的哲理,是无数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坚持;要注重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脱离课堂上的教条和枯燥,广泛运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思想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同时注重实践和体验环节,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增强对社会现象理解和把握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理想信念绝不能单纯靠思想教育来完成,还要靠心理引导,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脉他们的思想状况,明确他们对党的认知程度,然后进行有效疏导,激发他们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用感,从而在校园生活中,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发挥模范作用,学校也应该结合大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情况,适时组织一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和途径,从而使高校学生党员,成为高校思想建设的一个亮点。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