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共计120分钟。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分析文本、小组讨论与展示、课堂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枣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性、情感和家庭关系等话题。
二、教学内容:2.小说概述:简要介绍《枣核》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人物关系: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探讨主题:讨论《枣核》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爱情和家庭的话题。
三、教学步骤:1.兴趣引入(15分钟)2.阅读与分析(4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枣核》相关章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在小组讨论后进行展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主题探讨(3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枣核》所呈现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学生可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4.思维拓展(2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出一些扩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性与情感问题。
5.总结与反思(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分享对《枣核》的感悟和体会。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一些疑问或反思。
四、教学评价:学生可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枣核》读后感或扩展阅读文章,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可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枣核》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性思考的作品,通过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情感和命运等重要话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枣核》教案3篇
《枣核》教案3篇《枣核》教案篇1内容预览:6.《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__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背诵经典的咏月抒怀词、欣赏现代诗《月之故乡》导入。
师:其实,古往今来还有很多通过咏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优秀文学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这样的现代诗《月之故乡》,我们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枣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来表现思乡之情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作者简介萧乾,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
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
(四)检查“导学稿”预习情况比一比、赛一赛:1、你能读准下列字词吗?2、看看哪一组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对于“导学稿”上的字词、词解还有无疑问,可以提出,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五)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找一找: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的主要内容。
2、思乡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__作者却令辟蹊径,通过什么来表现?3、你能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吗?4、用几个短语高度概括这三段有关枣核的内容。
结构: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悟枣核线索:枣核构思:设置悬念(作用:引人入胜,把主题表达得恰到好处。
)(六)内容探究1、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写她的生活、事业与__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明确:事业如意、生活优裕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2、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
问题:1、你能找到她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吗?2、作者老友怀念家乡,除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她还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现了什么?(手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明确:国籍虽改、感情不改、心系故土(七)语文活动1、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借助哪些寄托物来表达他们对于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乡井土、节日、举办一些活动)2、看看谁想到的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多。
《枣核》教案(3篇)
《枣核》教案(精选3篇)《枣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学习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巧设悬念的手法。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泛读课文,理清线索。
[教学难点]了解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突破方法:选读与精读相结合。
选读课文时从大体处体会海外游子浓郁的乡情,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从微观的语言上品析课文中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导拨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首古诗——《静夜思》。
(师生齐背)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师放《静夜思》画面投影,学生发言后师强调明确)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感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难抑思乡之情,仰天望月,对阗月亮倾诉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远离家乡很久,经过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二、简介(出示文字投影,指导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认识)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熟悉课文,认字识词(放课文录音,出示投影,请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词)①蹊跷②嫣红③山坳④玛瑙⑤胡同⑥依恋⑦匀称⑧国籍⑨不约而同⑩故弄玄虚(出示词卡,检查听读效果)四、细读课文,把握内容(投影出示问题)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默读课文后回答)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找出相关语句。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教案:《枣核》(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授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构思,领悟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生字新词,通过对人物描写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描写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读、思、议、品、诵。
2.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3.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
4.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教师:上学期我们研究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
大家都会唱吧?(全班齐唱)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流逝和大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板书:课题,作者)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
(学生回答)三、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情?(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情,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教师: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引起学生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聪明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句子理解:分析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4. 故事背景:介绍故事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 故事讨论: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总结故事的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巩固生词和句子的学习。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 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4. 小组讨论表格:准备小组讨论表格,方便学生记录讨论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3. 生词学习: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4. 句子学习:分析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句意。
5. 故事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讨论故事的主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枣核》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枣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材分析:这是作家萧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记述了“我”访美时,探望了一位旧时同窗好友,并带去了好友再三托付的几颗生枣核。
他领“我”踏访他精致匀称的后花园。
与他交谈中,才知道由于想家乡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我”带几颗枣核。
“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真挚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以枣核为线索,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学设想:本课的词语很丰富,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对于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画一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文题的品味,意在欣赏文题的准确、简洁、形象,要通过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谊》:“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然后提问“绿叶”指谁?“根”指谁?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课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
二、作者简介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蹊跷(qīqiā)嫣红(ān)倘若(tǎng)山坳(à)掀启(xiān)镶嵌(qiàn)②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安顿感慨良深精致匀称泛舟2、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共有三处:第一段,求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试种枣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9枣核(语文S版)
《枣核》导学案【课文原文】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 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9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9枣核》优质课教学设计_19、枣核一、教材分析:《枣核》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爱国之情的美文。
课文写了“我”的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旧时同窗,托付访美的“我”从家乡给她带几颗枣核,准备种在自己的后花园中,以寄托思乡之情的事。
表现了海外游子怀念家乡、眷恋故土的拳拳之心。
二、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是萧乾1980年初,作者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
距今今30年了,对于生活在现代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年代里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海外游子为什么不直接回国,却以种枣树的方式以解思乡之情有些难度。
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导学案”要求学生去搜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就会对海外游子近50年没有回国的思乡之情寄托在这些具有“家乡味道”的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普通通的枣核上有了深入的体会,从而能通过找文中描写旧时同窗思乡的句子体会海外游子的心情了。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蹊跷、掐指一算、殷切、嫣红、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成家立业”等词语。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感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以及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思乡爱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四、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及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PPT 导学案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学习生字。
《枣核》教案6篇
《枣核》教案6篇《枣核》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__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难点: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文本引读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整体感知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蹊跷()() qiā( ) 指一算故弄xuán( )虚mǎ nǎo( )( ) 姹紫yān( )红殷切()匀称()镶嵌() lí ba( )( )2、__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枣核写了哪几件事?3、读完全文,你认为能表达__中心的一句话是文中的哪一句?五、研读探究1、__的前六段有没有交待同窗要枣核的用途?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在同窗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3、这篇__,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六、品读鉴赏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应用拓展: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班彪《北征赋》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枣核》教案篇2[教学目标]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5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5篇)第一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枣核教案2枣核教学目标:1.透过朴实但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友人热爱故土的深情,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构思。
教学重难点: 以枣核为线索构思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一、直接导入。
明确我们的学习活动:1.赏读语言,咀嚼友人深情; 2.梳理思路,体会构思之妙:3.学习围绕线索组织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二、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注意下列词语:蹊(qī)跷(qiāo)掐(qiā)指一算殷(yīn)切调(tiáo)皮嫣(yān)红山坳(ào)拐(guǎi)掀(xiān)启精致匀(yún)称感慨(kǎi)良深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成家立业踏访不约而同泛舟国籍思考交流:1.读完全文,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的一位故友托他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这位老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在他的哪些言行中?明确:思乡的心理活动:1、心里总像是缺点什么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第七自然段中“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思乡的行动:这位老人亲手栽垂杨柳、种睡莲、堆叠假山,还想再种下枣树。
三、赏读语言,咀嚼友人深情:1.这是一篇具体叙述同窗言行的叙事文章,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们欣赏品味。
文中除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外,还有更多的词也表达出了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老师先举一例分析,再请同学们试着自己来找找,并作些简单的赏析。
例如: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明确:“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枣核》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枣核》全文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枣核》的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进行文学鉴赏。
2.3 教学准备教材:《枣核》文本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资源: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枣核》的插图或相关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枣核》的故事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枣核》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含义和用法。
3.3 课堂讲解与互动教师对《枣核》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阅读理解练习和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表现: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与团队成员良好沟通。
阅读理解练习:正确回答问题,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口语表达或写作练习: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枣核》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故事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枣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背景。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如“枣核般的身材”、“一脸的惊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枣核》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识别和运用。
(3)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枣核,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简要介绍课文《枣核》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枣核》,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枣核》教案六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枣核》教案六篇《枣核》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语文枣核教案设计
语文枣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枣核》这篇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枣核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枣核》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枣核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枣核》文本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枣核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氛围。
3. 分享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枣核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6. 汇报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7. 总结提升: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枣核的精神品质。
8.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对《枣核》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第一篇:《枣核》教案《枣核》【教学目标】ppt21、理解课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巧妙构思。
2、理解重要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品味饱含深情的语句。
3、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梳理文脉,理解以枣核为线索进行组材的思路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构思。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故乡》、《滹沱河和我》的学习,感受了远离故乡之人对故乡怀念和依恋之情,哪么那些去了国外,甚至已经改了国籍的海外华人对故乡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 ppt1 出示学习目标 ppt2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课文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找一找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ppt3三、理清文脉引导分层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相关的事?生:第1节(板书:索枣核)生:第3节(板书:见枣核)生:第7节(板书:话枣核)师引导:用归并法分层(首先点明第11节是点明主题。
哪么1-10节应怎样划分段落?)学生划分段落后,要求学生归纳段意ppt4 ⑴在归纳第一、二段段意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段意时,注意重要词语的表情达意效果的分析》。
让学生圈划出如:航空信、再三,已经、殷切、托等词语,进行评析。
教师点拔:这篇文章的看似语言平直,用词质朴,但字里行间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老师以第1、2大段为例,对几个词语表情达意作用进行了品味,其他段落中的词语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再作细细地品味。
⑵在归纳第三段段意时,引导学生寻找哪句话直接写到枣核的?生圈划出:“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 提问:这一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答出:点出要枣核的原因,点明朋友思乡之情的主题。
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三段段意概括为:朋友说明要枣核的原因,向我倾吐思乡之情。
《枣核》教案7篇
《枣核》教案7篇《枣核》教案篇1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听写字词2梳理课文结构3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二、继续学习课文1、阅读第一段。
提问: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
作用是增强__的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阅读2—4段。
提问: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风中的蜡烛,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问:“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运用了比喻了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提问:“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意思是深厚而激动,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增强悬念感,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作铺垫。
提问:美籍华人与分别快半个世纪的朋友见了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明确:第一句话是“带来了吗?”表明了美籍华人急于得到枣核的心情。
3、学生根据下列问题读5—11段。
⑴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⑵“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⑷“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⑸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学生阅读思考后明确:⑴写沿途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
⑵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⑶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⑷“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枣核》的故事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与《枣核》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理解《枣核》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
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故事中的元素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对《枣核》的文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
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价值观念。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和背景知识。
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
3.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3 任务驱动法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与文化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枣核》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枣核》,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4.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4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5.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枣核》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枣核》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解读材料。
与《枣核》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6.2 多媒体资源与《枣核》相关的视频、音频或图片资料。
网络资源,如相关网站、论坛等。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枣核的特征和形态结构;2.掌握枣核的营养价值和用途;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枣核的特征和形态结构;2.掌握枣核的营养价值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2.如何合理利用枣核。
教学准备:1.枣核实物资料;2.课件或幻灯片;3.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4.教学反馈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谈论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种子,例如苹果、橘子、梨等。
2.出示枣核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二、展示枣核的特征和形态结构(20分钟)1.出示枣核切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枣核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
2.请学生观察枣核的外形特征,比较不同种类的枣核。
三、讲解枣核的营养价值和用途(20分钟)1.通过课件或幻灯片,讲解枣核的营养成分和具体的用途。
2.引导学生思考枣核的综合利用,例如可以用来酿酒、制作枣核油等。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用途进行讨论并形成展示。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五、总结(10分钟)1.学生回答总结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枣核的小论文,包括枣核的特征、营养价值和用途。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教学反馈(5分钟)1.收集学生的反馈表,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意见建议。
2.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收集不同类型的枣核。
2.进行实验,研究枣核的燃烧性能及其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9、《枣核》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理解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感悟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
2.通过质疑互助,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的精巧构思,领悟作者设置悬念、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外游子思念故乡、眷恋故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旧时同窗这位海外游子眷恋故土、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枣核”的含义;指导学生谈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复习回顾
1.出示彭邦桢的《月之故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一起诵读,渲染气氛。
2.伴着这熟悉的旋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一颗小小的枣核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凝聚在枣核上的一片深情吧。
3.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你可以从写作顺序、故事内容、课文线索、主要情节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来表达你的见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自学提示”:
1、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通过自学课文,我的疑惑还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主持,展开探究、讨论,解决“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小组统一思想,推荐小组发言人、补充人,准备好本小组的发言。
三、展示交流,品读感悟
(一)、汇报交流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你从“再三”这个词语中体会出了什么?)
2、本文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妙在何处。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2)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3)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4)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5) 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好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
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出示课文插图与北海公园的图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身在异国,心系故土,“都如意”“都有了”也
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中的缺憾。
)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作者萧乾是怎样表达这位好友的思乡之情的?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扣住人物的言行抒发人物的感情。
4.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从文中勾画出
相关语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二)、质疑交流
1、你的质疑问题是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2、作者是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就将枣核的用途告诉我们呢?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枣核的用途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这是“设置悬念”的写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3、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
小题大做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寓意着海外游子对故乡的真挚的怀念之
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更是感情线索。
3、从写法上看,巧设悬念、以小(枣核)见大(思乡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图片资料,简介爱国华侨的名言。
2、制作电子贺卡:请同学们将你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作为内页的祝福感言送给美籍华人朋友,让海外游子倾听来自故国
的美妙乡音。
指名展示,师生评价。
3、播放音乐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学生齐声歌唱,升华情感。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搜集更多爱国华侨的感人事迹,与同学们交流。
2. 推荐课外阅读:陈慧瑛的《梅花魂》。
板书设计:
9.枣核
设置悬念
索枣核——心存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畅谈心绪议枣核——民族之情
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