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大学语文诗词欣赏历年真题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A.性善与仁政B.仁与礼C.严刑峻法D.隆礼重法2.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提出“大学之纲领”,不在其中的是A.明德B.亲民C.平天下D.止于至善4.《氓》产生的地域是A。

河南 B.陕西 C.山东 D.江苏5.《谏逐客书》涉及到的秦国制度是A.世卿世禄B.军功爵禄 C,客卿制 D.郡县制6.《湘夫人》的作者是丸屈原 B.宋玉 C.贾谊 D.曹植7.与秦晋觳之战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A.烛之武退秦师B。

晋楚城濮之战C,晋惠公背信弃义 D.晋公子重耳流亡8.《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A。

表 B.书 C.本纪 D.世家9.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的是A。

陶渊明 B。

孟浩然 C.谢灵运 D。

欧阳修11.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

王维 B.李贺 C.杜牧 D,元稹11,下列未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A.曾巩B.欧阳修 C。

王安石 D.范仲淹13.下列选项中,一反送别作品常态,别出新意的是A。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4.《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15.《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A.《望江亭》B.《梧桐雨》 c.《莺莺传》 D.《拜月亭》16.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A.晏几道B.柳永C.周邦彦D.贺铸17.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A。

2024年江苏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江苏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江苏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的人是______ A.子路B.曾参C.公西华D.颜回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失掉“自信力”的是______。

A.埋头苦干的人B.求神拜佛的人C.为民请命的人D.舍身求法的人3、以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宋词作家是______。

A.柳永B.晏殊C.贺铸D.秦观4、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想象最丰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______ A.《论语》B.《老子》C.《孟子》D.《庄子》5、《过秦论》(上)先从秦国的强盛说起,渲染秦国历代君主的功业和秦始皇的威势,为日后秦国的覆亡作铺垫,这种写作手法是______A.欲扬先抑B.欲抑先扬C.前后照应D.侧面烘托6、散文《故乡的野菜》体现出周作人的创作风格是______。

A.奔放飘逸B.清新婉丽C.平淡自然D.愤世嫉俗7、下列诗歌不属于边塞诗的是______A.《燕歌行》B.《从军行》C.《出塞》D.《归园田居》8、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______A.李商隐B.白居易C.杜甫D.李白9、曹操的《短歌行》(其一)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自______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10、杜甫“三吏”“三别”以史为诗,描写了安史之乱中社会的离乱景象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和痛苦,这类作品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的诗歌风格。

A.清新俊逸B.沉郁顿挫C.豪放超迈D.委婉含蓄11、最初发表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刊物是______。

A.《太白》B.《新青年》C.《大公报》D.《每周评论》1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______泪,恨别鸟惊心。

”A.流B.洒C.溅D.掉13、《九歌·国殇》的作者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______A.齐国B.赵国C.楚国D.燕国14、《桥的运动》中“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

2024年江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江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江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一、单选题1、《断魂枪》中,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的原因是______A.绝技不传B.淡出江湖C.清醒意识D.自私保守2、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______泪,恨别鸟惊心。

”A.流B.洒C.溅D.掉3、以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宋词作家是______。

A.柳永B.晏殊C.贺铸D.秦观4、《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中《大雅》31篇,______74篇。

A.《小雅》B.《国风》C.《商颂》D.《尔雅》5、“昔我往矣,______。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诗经·采薇》的末节,抒写当年出征与今朝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精彩的句子。

A.在水之湄B.杨柳依依C.白雪皑皑D.春光明媚6、《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______。

A.余秋雨B.梁实秋C.周作人D.鲁迅7、《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A.杜甫B.王之涣C.贺知章D.王湾8、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人是______A.孟子B.孔子C.老子D.庄子9、《九歌·国殇》的作者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______A.齐国B.赵国C.楚国D.燕国10、《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人物是______A.刘备B.周瑜C.诸葛亮D.孙权11、以下与“孝”有关的言论中,非孔子所说的是______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B.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C.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D.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2、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______A.徐渭B.李贽C.李梦阳D.袁宏道13、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是______A.晏殊B.文天祥C.范仲淹D.李白1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______”。

江苏专转本古诗词鉴赏所有真题汇总

江苏专转本古诗词鉴赏所有真题汇总

历年真题:2022寄左省杜拾遗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杜拾遗指的是杜甫。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岑参因杜甫推荐,被任命为右补阙,居右署,居中书省(又称紫微省)。

而杜甫时任左拾遗,居左省,属门下省。

诗中有左省、分曹之谓。

26、分析颔联对仗的艺术效果。

6分1、举例分析对仗2、表达的思想感情3、艺术效果:音韵和谐,形式工整27、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悲”的含义。

28、前人评论尾联“似褒实贬”,你如何理解这个评论。

1似褒实贬2尾联表层写什么深层写什么3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021年渡白沟(元)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白沟河,在今河北境内,北宋时,宋辽以此为界。

2刘因:元代诗人。

他生长在北方,但在感情上一直以南宋为故国。

③上镇:在今河北境内,战国时为燕,赵两国的分界。

24.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写的景象。

(不超过60字)(6分)26.简要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2020年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5、赏析颔联中“排”“点”两字在写景上的效果。

(6分)2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写的景象。

(不超过50字)(6分)早稻抽芽像碧绿色的地毯的线头,新蒲铺展开来,像青色罗裙的飘带27、简要概括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3分)1、热爱大自然,热爱山水2、热爱杭州,热爱西湖美景,对西湖的留恋之情3、对农民的关爱2019真题格律诗15新城道中二首(宋)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对于许多想要提升学历的同学来说,专升本考试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而语文作为其中的必考科目,其真题的研究和答案的理解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些专升本语文的真题及答案。

先来看一道文学常识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答案是“月亮”。

这道题考查了对诗词中意象的理解。

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会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指代特定的事物或情感,“婵娟”就是用来指代月亮的常见意象。

理解这样的文学常识,需要我们平时多读诗词,积累常见的意象和表达。

再看一道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问题: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要准确回答,需要我们能够读懂文言文的意思,把握其主旨。

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举例,就是为了论证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提升自己的道理。

还有现代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问题: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春景?”答案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欢乐的春景图。

”回答这类题目,要仔细分析文段中的描写,从景物特点、氛围、情感等方面进行概括。

在作文方面,真题可能会给出一个话题或者材料,要求考生根据给定内容进行写作。

比如“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认为梦想重要并努力追求,还是认为要理性看待梦想等等。

专转本大学语文诗词欣赏历年真题解析

专转本大学语文诗词欣赏历年真题解析

鉴赏分析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 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 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 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 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 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 面的象征化
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 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 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熔岩”显 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 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 ”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 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 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 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 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 (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 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 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 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 下此诗。
整体赏析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 “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 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 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 ”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 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 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 。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 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 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 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2024年专转本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4年专转本语文试卷及解析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zhì)B. 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hóng)C. 樯桅毗连言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pǐ)D. 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xīn)(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洞悉融会贯通自出机杼墨守成规B. 撕打义气相投计日成功推崇倍至C. 隔阂迫不急待水乳交溶有侍无恐D. 风糜笑容可拘滥芋充数破绽百出(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旁征博引(旁边)B. 虎踞龙盘(蹲坐)C. 苦心孤诣(达到)D. 尾大不掉(摆脱)(答案:C)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

B.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C.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D.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答案:C)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B. 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殿下等。

C. 令尊是称呼对方的父亲,令堂是称呼对方的母亲。

D. 六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各部的总称,始见于隋唐。

(答案:C)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孤独者》中塑造的吕纬甫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形象。

B.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C. 余秋雨是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

D. 《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答案:A)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

B.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022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2022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

2022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以下是2022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的真题试卷及部分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A. 《女神》B. 《北方》C. 《红烛》D. 《死水》解析:正确答案是A。

《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其他选项分别属于艾青、闻一多等人。

2.柳永的词集是()A. 《乐章集》B. 《漱玉词》C. 《淮海词》D. 《珠玉集》解析:正确答案是A。

《乐章集》是柳永的词集,其他选项分别属于李清照、秦观等人。

3.“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A. 培根B. 罗素C. 伏尔泰D. 马克思解析:正确答案是A。

这句名言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培根所说。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比喻B. 夸张C. 叠字D. 拟人解析:正确答案是C。

该词开篇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4.下列诗歌中,同属乐府诗的是()A. 李白《行路难》、陆游《关山月》、曹操《短歌行》B. 王维《山居秋暝》、曹操《短歌行》、李白《行路难》C. 陆游《关山月》、曹操《短歌行》、屈原《国殇》D. 陆游《关山月》、白居易《杜陵叟》、王维《山居秋暝》解析:正确答案是A。

李白的《行路难》和陆游的《关山月》是乐府旧题诗,曹操的《短歌行》也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5.《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 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B. 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 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D. 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解析:正确答案是B。

《苦恼》是契诃夫的作品,《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作品。

6.闻一多倡导新诗应具有的“三美”是()A. 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韵律的美B. 自然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C. 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 音乐的美、建筑的美、和谐的美解析:正确答案是C。

2022年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例题及答案

2022年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例题及答案

2022年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例题及答案2022年专升本语文古诗词鉴赏例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点明了金人两次大规模的进攻,“犹为国有人”是诗人的激愤之语。

B.“可使翠华周宇县”用借喻的手法。

“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做的旗,这里比喻皇帝。

C.“谁持白羽静风尘”中的“风尘”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

都希望凭借长江天险虎踞龙盘之势,抗击金兵,大举北伐,收复中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还山宅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①。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①槎:读ch,指小舟。

3.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中“还旧岭”开篇点题,“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自己虚度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无路可行,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四联中“鸟散茅檐静”是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已久未还家。

D.尾联虚写诗人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最;再次突出了“还”字。

同方专转本内部资料 语文的诗歌鉴赏

同方专转本内部资料 语文的诗歌鉴赏

• 上半部分诗句景物部分翻译(逐字逐译), 这样一幅景象反映出诗人性格的……侧面 • 下半部分诗句景物部分翻译(逐字逐译), 这样一幅景象反映出诗人性格的……另一 侧面 • 而这样的性格也是文人特殊的经历造成的, 正所谓“诗家不幸诗人幸”,这样的经历 也锻造了诗人灿若星辰的文学成就,成就 了诗坛上……派别的亮丽的风景线。
答题模式
• 模式一 • 该诗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 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爱恨情长 的形象。 • 此诗描绘了这样一幅明媚清新/秀美恬淡/ 幽静雅 致/富有野趣、生机盎然/绮丽繁华/凄清衰落/萧 条哀飒/荒芜苍凉的景象/图景
• 作者还有一种是非名家,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 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 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 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2005年 山东卷)
答题点
• ①准确地运用相应的术语概括出文本所表达的情 感(一般是两个双音节词,也即两点,如恬淡闲 适、惆怅寂寞等) • ②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佐证为什么是其中一个感情 (即翻译相应的诗句,将相应的诗句和表达的情 感①进行联系) • ③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佐证为什么是其中另一个感 情(即翻译相应的诗句,将相应的诗句和表达的 情感②进行联系)注意感情①和②之间的逻辑联 系 • ④指出这种情感对后期诗坛的影响或者这种诗歌 在诗坛的相关评价或者该诗歌表达的情感对全诗 的作用
08年浙江卷
•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 [双调]水仙子 • 杨朝英 •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 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 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 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 壶:倒酒。 • • 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 • 2. 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

22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

22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试题大学语文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关于《诗经》不正确的选项是()A.属于“五经”之一B.以叙事见长C.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D.属于现实主义风格2.下列哪个是屈原的作品()A.《九歌》B.《九辩》C.《九问》D.《九橘》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渠”的意思是()A.指途径B.指水道C.代词,它,这里指方塘之水D.指方式4.下列哪首是跟南朝乐府《西洲曲》同属于南北朝民歌是()A.《艳歌行》B.《汉乐府》C.《木兰诗》D.《白头吟》5.古代文章哪个作品描写了文人“范进”()A.《儒林外史》B.《官场现形记》C.《老残游记》D.《孽海花》6.李白诗作中常用的意象是什么()A.月亮B.酒C.菊花D.飞雁7.郭沫若写为曹操翻案的话剧是()A.《蔡文姬》B.《王昭君》C.《虎符》D.《卓文君》8.下列属于“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的作品的是()A.《上林赋》B.《二京赋》C.《两都赋》D.《七发》9,有关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特点有误的一项是()A多用乐府旧题写时事B.开千古平淡之宗C.他的诗歌中也有一些“怒目金刚”式的作品D.大量创作“饮酒”诗10.下列哪个属于七言律诗()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杜牧《泊秦淮》C.王维《使至塞上》D.孟浩然《春晓》11.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是一首什么诗歌()A.挽歌B.献歌C.恋歌D.颂歌12.司马迁的《史记》中“三年,遂率五诸侯灭秦”指下列哪个人物()A.项羽B.刘邦C.吴广D.陈胜13.陈白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日出》B.《雷雨》C.《原野》D.《茶馆》14.汉乐府的写作特点是()A.诗必秦汉,文必盛唐B.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C.不平则鸣,笔补造化D.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5.《汉书》的特点不对的是()A.是一部纪传体史书B取消了“世家”C.是作者私人写成的史书,具有浓郁的私人情感D.是班固所写,马续和班昭也参与编写。

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及答案详解

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及答案详解

大学语文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3)本试卷共八页,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残无人道称心如意英雄辈出班门弄斧B、英雄气概川流不息铤而走险仗义执言C、当仁不让破釜沉舟声音洪亮精神换发D、变本加厉漠不关心情不自禁口干舌燥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豆豉(gū) 埋怨(mán) 同仇敌忾(kài) 敷衍了事(hū)B.怃然(fǔ) 木讷(nà) 为虎作伥(chāng) 咄咄逼人(duō)C.着落(zháo) 蛊惑(gǔ) 锃光瓦亮(chèng) 引吭高歌(háng)D.骁勇(xiāo) 要挟(xié) 万马齐喑(yīn) 洗洗涮涮(shuàn)3、下列词语中构词方式不同的是A、源泉B、春风C、光线D、葡萄4、下列名句作者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欧阳修辛弃疾杜甫孟郊B、欧阳修杜甫辛弃疾孟郊C、欧阳修辛弃疾孟郊杜甫D、辛弃疾欧阳修杜甫孟郊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界两司马”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其中《史记》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至西汉末年的历史。

B、“南洪北孔“指清代注明戏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他们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

C、“四大古典小说”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水浒传》与另外一部著名小说《金瓶梅》在题材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D、“小李杜”指的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其中李商隐以创作《无题》诗著称。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豪放、婉约两类,前者以周邦彦为代表,后者以柳永为代表,有的词人则兼有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专转本语文古诗鉴赏讲解

专转本语文古诗鉴赏讲解

古诗鉴赏(专转本)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野色 [宋]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过南旺守闸①——刘基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

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晓行望云山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专升本语文题目与解析

专升本语文题目与解析

专升本语文题目与解析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的情感,它“知时节”而来,“潜入夜”而行,“润万物”而止,富有人格化特征。

同时,诗中“花重锦官城”的“重”,写出了被春雨滋润后的小花,色泽鲜艳欲滴,充分运用了夸张手法。

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以“野径云俱黑”来衬托“江船火独明”,更显出雨夜的静谧深沉;待到日出后,锦官城内“花重”,则通过视觉感受来间接写雨夜的润物之功。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细节描写。

如“潜入夜”“润无声”等,细腻地描绘出雨的轻柔、湿润,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求专转本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求专转本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求专转本历年真题答案解析近年来,专转本考试成为了许多专科毕业生考取本科学位的重要途径。

然而,考试的复杂性和难度使得许多考生一筹莫展。

本文将对求专转本历年真题进行逐一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语文题。

题目是:下面这句诗句的意境是什么?《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通过描述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具体到这句诗句,作者通过描绘白日落山,黄河入海的景象,同时又表达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刻意境。

他希望不满足于眼前所见,而是要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转到数学题。

题目是:已知函数 f(x) = x^2 + 3x - 2,求解 f(x) = 0 的解。

首先,我们将 f(x) 置为 0,得到 x^2 + 3x - 2 = 0。

接下来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求解:x = (-b ± √(b^2 - 4ac)) / (2a)将 a = 1,b = 3,c = -2 代入公式,得到:x = (-3 ± √(3^2 - 4*1*(-2))) / (2*1)= (-3 ± √(9 + 8)) / 2= (-3 ± √17) / 2所以,f(x) = 0 的解为 x = (-3 + √17) / 2 和 x = (-3 -√17) / 2。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道英语阅读理解题。

题目是: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Title: The Benefits of ReadingReading is an activity that can provide numerousbenefits to individuals. Firstly, it helps to expand one's vocabulary. By reading books from different genres and authors, individuals are exposed to a variety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is allows them to enhance their languageskills and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Secondly, reading can improve analytical thinking skills. When reading complex texts or novels with intricate storylines, individuals need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various characters, events, and themes. This fosters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hance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Thirdly, reading promotes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By delving in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exploring variousnarratives, individuals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This cultivates compassion and tolerance,as they learn to appreciate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recogniz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orld.In conclusion, reading provides numerous benefits, including expanding vocabulary, improving analy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promoting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根据短文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答案:1. What is one benefit of reading?答案:Expanding one's vocabulary.2. What skill can reading complex texts improve?答案:Analytical thinking skills.3. How does reading promote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答案:By delving in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exploring various narratives.通过对这道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扩展词汇量、提升分析思维能力,并促进同理心和理解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转本大学语文诗词欣赏历年真题 2016.10.22
2016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3 小题共15 分)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4.怎样理解作者自称“乾坤一腐儒”?( 6 分)


25.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具体分析“片云天 共远,永夜月同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 分)

28.说说

28.说说“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的含义:“桂婆娑”喻指什么?(6分)
2015年古诗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感遇十二首之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③“片云”两句:这句为倒装句 ,

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④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⑤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⑥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典出《韩非子· 说林上》中 “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 ,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 ,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

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 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 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 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 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名家点评

刘颁《中山诗话》: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乡人有强大年 者,读杜句曰“江汉思归客”,杨亦属对。乡人徐举“乾坤一腐儒”,大年 默然若少屈。 方回《瀛奎律髓》(余)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 “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 、“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 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胡应麟《诗薮· 内篇》卷四:“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 病欲苏”含阔大于深沉,高、岑瞠乎其后。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此老杜累句,今人便称之(“乾坤”句下 )。钟云:老人厚语(末二句下)。
26、这首诗借咏丹橘来抒写自己的抱负 ຫໍສະໝຸດ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传统表现手法?
27、“岁寒心”出自《论语》中的哪一句 话?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 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 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 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 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 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 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 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 之情。
26.诗歌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哪一个成语?(3 分)
词句注释


①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 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 江汉”。 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 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 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 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 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心忧黎民之人已 经不多了。



白话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 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 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 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 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 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 为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 (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 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 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 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 下此诗。
整体赏析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 “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 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 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 ”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 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 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 。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 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 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 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2015年诗词欣赏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 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 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6.上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一、二句与三、四句是什么关系?(5分)

27.具体说明“乘风好去”一句在词中的作 用。(4分)
颈联直承次句,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 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 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 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 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 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 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 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 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 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 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