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 28.3 cm ; 94.2 cm (2) 14.2 cm/s ; 47.1 cm/s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2283 cm x r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则 路程l =×2πr=×2π×20 cm=94.2 cm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14.2cm/s xv t== 平均速度方向是由A 指向B . 质点的平均速率为47.1cm/s lv t==2.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6s ,驶过了48m ,求: (1)汽车在6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大小;(3)过了48m 处之后接着若以1m/s 2大小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汽车在6s 内前进的距离.【答案】(1)8 m/s ;(2)v2 m/s ;(3)66m 【解析】试题分析:(1)平均速度为:48/8/6x v m s m s t === (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v 0t+12at 2得:0148126/2/262x v at m s m s t --⨯⨯===(3)加速6s 后的速度为:v=v 0+at=2+2×6m/s=14m/s 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14vt s a ''== 减速6s 通过的位移为:x ′=vt −12a ′t 2=14×6−12×1×62m=66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明确减速到零的时间,难度不大。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房屋B. 云层C. 停在路边的汽车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机械运动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机械运动一、典型例题:例1: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A)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分析:选择河水为参考系.换算单位:36km/h=10m/s,因为从丢失到发现为2分钟,所以再到返回原位置也是2分钟(因为以河水为参考系相对速度变)所以总共为4分钟也就是4*60=240s而在这240s的时间内,木箱移动的距离是600m而木箱的速度等于水流速,所以600/240=2.5m/s例3:小明学滑雪,由山下滑到山顶的平均速度是3m/s,由山顶滑回原处的平均速度是18km/h,则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例4:汽车在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1-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l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5mC.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D .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5m例5: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km/h 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对方后,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刹车距离为12m ,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l0m ,但小于12m.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甲(m )与车速x (km/h )之间有下列关系:s 甲=0.1x +0.01x 2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m)与车速x(km/h )的关系如图2-10所示.请你分析两车相碰是否是两车超速而引起的.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m)与车速x(km/h)成正比例关系,则S 乙=1/4x,又10<S 乙<12,40<v 乙<48.再令S 甲=0.1x+0.01x2=12,解得:x=30,即v 甲=30(km/h).由甲乙的行驶速度分析得知:两车相碰的原因是乙车超速行驶例6:在学校举行的一次自制机动车竞赛活动中,有两部小车.如果让它们沿相反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0秒钟它们之间距离就增加16米;如果让它们以原来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时,每隔5秒钟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2米,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A )A .1米/秒,0.6米/秒B .1.2米/秒,0.8米/秒C .0.8米/秒,0.8米/秒D .1米/秒,1.4米/秒例7: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求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
八年上物理《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训练(含问题详解)

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讲解一、基本概念复习:1、物体的位置相对于的位置不断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小红与小莉并肩在校林荫道下步行,以小红为参照物,小莉是(选填:运动、静止);以树木为为参照物,小莉是(选填:运动、静止);因此运动与静止是相对。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速度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 s通过15m,则它1 min内通过 m。
3、5m/s= km/h 54 km/h = m/s 72km/h = m/s二、基础提高练习: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2、如图1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舱4、图8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5、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1、2007年4月18日,我国实行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参与这次提速的列车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成一组,叫动车组,代号用“D”开头,其时速均在二百公里以上。
若一“D”字头列车在某路段上以216km/h=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同学要想以1.5m/s的速度横穿9m宽的铁路,则他至少应在距列车m处横穿图8铁路才安全。
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实例分析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实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动无处不在。
从简单的行走、跑步,到复杂的机器运转,都涉及到机械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深入理解机械运动。
首先,想想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行走。
当我们迈出一步时,腿部的肌肉收缩和伸展,带动骨骼运动。
脚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力,推动我们向前。
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包含了多种机械运动的要素。
腿部关节的转动、肌肉的伸缩,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形式。
而且,我们行走的速度和步伐的大小,也反映了机械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再来说说自行车的骑行。
当我们踩动踏板时,链条带动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向前移动。
这里面涉及到了轮轴的转动以及链条的传动。
车轮的滚动是一种连续的旋转运动,而我们通过调整踩踏的力度和频率,可以改变自行车的速度。
在爬坡时,我们需要更大的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用力地踩踏,增加输出的功率。
汽车的行驶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机械运动系统。
发动机内的活塞上下运动,通过连杆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同时,汽车的变速器可以调整齿轮的组合,改变传动比,实现不同速度的切换。
刹车系统通过摩擦力来减缓车轮的转动,使汽车减速或停止。
汽车在转弯时,车轮的转速会有所不同,以保证车辆的稳定行驶,这又涉及到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运动的应用更是广泛。
比如机床的加工过程。
铣床的铣刀高速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这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结合。
而在钻床上,钻头的旋转和向下的进给运动,共同完成钻孔的操作。
这些机床的运动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着加工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起重机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过电机带动卷筒的转动,收放钢丝绳,实现吊钩的升降。
同时,起重机的大车和小车可以在轨道上移动,从而将重物吊运到指定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运动形式的协调配合,需要精确的控制和操作。
还有电梯的运行。
电梯通过电动机驱动曳引轮,带动钢丝绳使轿厢上下移动。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解题技巧剖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抵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是()A. 4.8 m/sB. 5 m/sC. 4.25 m/sD. 2.75 m/s 【答案】A【分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经过的总行程:s= 2×60m=120m ;由 v=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 1===15s;下坡所用的时间:t2=== 10s;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 总= t1+t2=15s+10s=25s;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为:v===4.8m/s。
故答案为: A【剖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行程、时间的对应.2.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着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 2r 和 r 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一样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地区时,用照相机经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此中一段的表示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遇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着落的速度之比是1: 2: 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着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分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 A 正确;B、依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 B 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 9 次,乙曝光了间之比为 9 :6: 3,三球在相同行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6 次,丙曝光了 3 次,所以时9:6: 3,故速度之比为2: 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 2 倍,为甲的 3 倍;故 C 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 2r 和 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 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 D 正确;应选 C.【剖析】( 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获得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依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遇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剖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况,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驾驶员感觉路边的树木向退后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遇到的牵引力C.汽车急刹车时不可以立刻停下是因为遇到惯性作用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机械能【答案】 B【分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退后,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 A 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均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 B 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可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可以描绘为汽车遇到惯性,故 C 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故 D 错误.应选 B.【剖析】(1)依据参照物,惯性,力的互相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变等知识,联合实质状况进行判断;( 2 )对汽车受力剖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遇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均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没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 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4 .如下图,一小钢球从圆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开释,接踵经过B、 C两点,且AB=BC,则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忽视空气阻力的影响)()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钢球在 AB, BC两段内运动的均匀速度相等C. 就 A, B,C 三点而言,小钢球在 A 点拥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B、小钢球从 A 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愈来愈大),动能增大,故A、 B 选项错误;C、斜面圆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拥有的机械能不变,故 C 选项错误;D、 AB、 BC 两段的高度相等,所以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故 D 选项正确.应选 D.【剖析】质量一准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状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依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愈来愈大,高度愈来愈低,剖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状况,联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剖析.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址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经过的行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则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甲乙两同学一直在运动C. 在0~ 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 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分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 A 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一直在运动,乙在10~ 15s 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 B 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 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经过的行程大于甲同学经过的行程,所以v 甲<v 乙,故 C 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 10s 内经过的行程为100m ,所以, v 乙 = ==10m/s ,故 D 正确.应选 B.【剖析】( 1)由图象能够看出两同学在0~ 15s 内经过的行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 s﹣ 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在 s﹣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依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依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 内的速度依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6.2017 年 4 月 22 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涨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下图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由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施对话,是因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答案】 A【分析】【解答】 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 切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特别丰富的, B 不切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地点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C 不切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可以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施, D 不切合题意。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4.8 m/sB. 5 m/sC. 4.25 m/sD. 2.75 m/s【答案】 A【解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通过的总路程:s=2×60m=120m;由v=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1===15s;下坡所用的时间:t2===10s;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总=t1+t2=15s+10s=25s;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4.8m/s。
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路程、时间的对应.2.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答案】C【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3.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5.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C.【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6.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7.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 通道示意图.汽车驶入ETC 通道,到达O 点的速度大小为30m /s ,此时开始刹车做减速运动(可视为匀减速),OM 长度为144m ,到M 时速度减至6m /s ,并以此速度匀速通过MN 区.MN 长度为36m ,视汽车为质点,求:(1)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3m /s a = (2)90m /s 7v = 【解析】 【详解】(1)根据2202v v ax -=可得23m /s a =(2)汽车经过OM 段的时间:018s v vt a-== 汽车经过MN 段的时间:26s xt v== 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1290/7x v m s t t ==+总2.一列队伍长100m ,正以某一恒定的速度前进. 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战士,通讯员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跑至队队尾,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00m .设通讯员速率恒定,战士在队头耽搁的时间不计,求他往返过程中跑过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挑战路程的计算) 【答案】100m ,(2)m 【解析】 【详解】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 1,队伍的速度为v 2,通讯员从队尾到队头的时间为t 1,从队头到队尾的时间为t 2,队伍前进用时间为t .由通讯员往返总时间与队伍运动时间相等可得如下方程:t=t 1+t 2,即:21212100100100v v v v v +-+=整理上式得:v 12-2v 1v 2-v 22=0 解得:v 1=(2+1)v 2;将上式等号两边同乘总时间t ,即v 1t=(2+1)v 2t v 1t 即为通讯员走过的路程s 1,v 2t 即为队伍前进距离s 2,则有 s 1=(2+1)s 2=(2+1)100m .通讯员从队尾出发最后又回到队尾,所以通讯员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为100m. 【点睛】本题考查路程的计算,关键是计算向前的距离和向后的距离,难点是知道向前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同,向后的时候人和队伍前进方向相反,解决此类问题常常用到相对运动的知识,而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只与初末的位置有关.3.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2kg 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之间通过一感应开关相连(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两车自动分离).甲车上带有一半径R=1m 的1/4光滑的圆弧轨道,其下端切线水平并与乙车上表面平滑对接,乙车上表面水平,动摩擦因数μ=,其上有一右端与车相连的轻弹簧,一质量为m 0=1kg 的小滑块P (可看做质点)从圆弧顶端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乙车左端点B 后将弹簧压缩到乙车上的C 点,此时弹簧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之后弹簧将滑块P 弹回,已知B 、C 间的长度为L=1.5m ,求:(1)滑块P 滑上乙车前瞬间甲车的速度v 的大小;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3)计算说明滑块最终能否从乙车左端滑出,若能滑出,则求出滑出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滑出,则求出滑块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 【答案】(1)1m/s (2)103J (3)不能滑出,1m 【解析】试题分析:(1)滑块下滑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解得:,(2)滑块滑上乙车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3)设滑块没有滑出,共同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可知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L ,所以不能滑出,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为1m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应培养的基本能力.本题解题务必要注意速度的方向.4.一物体从O 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 m 至A 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 至B 点.(sin30°=0.5)(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答案】(1)如图:;(2)A (3,5)B (30) 【解析】 【分析】 【详解】(1)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 轴正方向,向北为y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物体先沿OA 方向运动10m ,后沿AB 方向运动5m ,到达B 点, (2)根据几何关系得:1sin 301052A y OA m =⋅︒=⨯=, 3cos301053A x OA m =⋅︒==, 而AB 的距离恰好为5m ,所以B 点在x 轴上,则A 点的坐标为()535m m ,,B 点坐标为()530m ,.5.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6m用时3s到达B点,然后B点向东运动了5m用时1s到达C点,再由C向南运动了1m用时1s到达D点(质点在B点、C点没有停顿)(1)在图中,作图表示出质点由A到D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2)求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大小和方向(3)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4)求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2)位移大小52m方向东偏北45o(3)2.4m/s (42/m s【解析】【分析】【详解】(1)由位移的方向可知,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如图:(2) 位移大小为:2222()(61)552x ABCD BC m m =-+=-+= ,方向东偏北450;(3) 平均速率为:1123651 2.4311AB BC CD mm v s s t t t ++++===++++ ;(4) 平均速度大小为:2123522311x mm v ss t t t ===++++.6.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有七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两位).(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3)若电源频率低于50 Hz 时,如果仍按50 Hz 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答案】(1)0.68 m/s (2)0.83 m/s (3)偏大【解析】【分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则打点周期大于0.02s 解:(1)0~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2)当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计数点3和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3)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 将大于0.02 s ,即t 时间内的位移我们用0.02 s 的位移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7.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解析(ppt 19页)

【答案】 ①同向同地点,s=0 ②反向同地点,s=200 m ③同向不同地点,s=s′(s′为两车启动前相距的距离) ④反向不同地点,s=s′+200 m(s′同上)
再见!
A在. 平直的【公路例上停5有】两辆小汽车华,同在时启放动,学均以回10 m家/s的的速度路匀速上行驶,10 s,运则车用之间所的距学离可的能是物多少理? 知识估测 出他在前一半路 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 m/s,它们通过相同 路程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____;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10.甲、乙汽车同时从相距20 km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5 m/s ,乙车的速度为36 km/h,
当他们相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车少走2 km
C.甲车运动的时间比乙车多
2 9
h
D.甲车比乙车多走4 km
课时训练
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v _=__st __; ②在实验中除了图4-2-3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_____; 刻③度某尺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 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 秒表每格为1s), 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速度v1= ___ m/s,小0车.32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动s3 v快3=,__原_ m因/s是,_在__0s_1._4、__s_2、__平s_3.、均(小三速车段度长路最忽程大略中不__计段) 路程运
相不同能时 确间定比物路体程是和否_比相做_同匀_时路速_程直_间线_运_动,物理学中采用的方法是__相__同__时__间__比__路__程____
机械运动(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第1课时机械运动中考回顾1.(2023·天津中考)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
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下列选项中步幅合理的是()A.85 mB.85 dmC.85 cmD.85 mm答案:C2.(2023·四川成都中考)小智在成都绕城绿道上跑步,看见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绿道为参照物,小智是静止的B.以白鹭为参照物,小智是运动的C.小智的速度一定大于白鹭的速度D.白鹭做机械运动,其速度一定不变答案:B3.(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0~10 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0~30 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C.10~20 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D.20~30 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0~10 min,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选项A错误。
由题图可知,0~30 min,甲、乙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根据v=s可知,他们的平均速度相等,选项B正确。
由题图可t知,10~20 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
由题图可知,20~30 min,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甲在乙的前边,第30 min时甲、乙相遇,说明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选项D错误。
4.(2022·湖北十堰中考)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s,停表读数是 s。
答案:2.500.1338.5模拟预测1.下列符合实际的是()A.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 kg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 s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答案:D解析: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0.2 kg;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 cm;橡皮从课桌落到地面用时不到1 s;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
考点01机械运动例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考点01机械运动1.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需要进行风洞实验。
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迎面高速吹向汽车,可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情况。
若汽车里的司机感觉到汽车在运动,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汽车C.风D.他自己2.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固定在路旁的摄像系统两次拍出的照片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东运动B.以地面为参照物,货车、小轿车、自行车均在运动C.以人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的速度大于货车的速度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运动,自行车也向西运动3.在同一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的三辆汽车,其速度分别为:v甲=35 km/h,v乙=12 m/s,v丙=600 m/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相对于丙是静止的B.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运动的C.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相对于丙是运动的D.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静止的4.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5.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3 min内,在第一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二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三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 km,那么汽车在这3 min内的运动是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7.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8 km;乙在3 min内行驶810 m;丙行驶100 m需25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C.乙最快,甲最慢D.三人一样快8.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1.2运动的描述 典型例题与解析

1.2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解析】类型一、机械运动例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答案】D【解析】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选D。
类型二、参照物及其选取例2、如图所示,两列火车,西子号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答案】B【解析】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C错误;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球B、月亮C、云朵D、太阳【答案】A例3、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月球 B.地球 C.飞船D.太阳【答案】C【变式】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 B.河岸 C.水D.岸上的树【答案】C类型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4、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①向左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_______②向右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_______【答案】①向右运动②向左倒车【解析】向左拉动窄纸片,以窄纸片上的背景作为参照物,公路上小车的相对位置在向右改变;向右拉动窄纸片,则公路上小车的相对位置在向左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 甲=st甲=10m4s=2.5m/s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 乙=st乙=10m5s=2m/s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
故选B。
2、在水平地面上的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光滑无摩擦的水平车厢表面,相对卡车静止。
卡车突然减速时(不考虑空气作用力),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小球相对轿车静止B.小球相对轿车向西运动C.卡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D.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AB.卡车突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由于水平车厢表面光滑无摩擦,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因此,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又因为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球相对于轿车的位置不变,保持相对静止,小球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卡车减速,但仍在运动,因此,卡车相对地面仍向东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
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
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A.0.5mB.1mC.2mD.3m答案:C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
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一:机械运动(含解析)

一、填空题16.(烟台)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物理学上采取_____(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得快慢。
16. 【答案】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18.(威海)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
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m/s,则大约需要20 小时。
【解答】解: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根据v=可得所用的时间:t===20h。
故答案为:马(或自己);20。
14.(聊城)在学校运动会中,小聪和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13.05s和13.13s,则小聪的短跑速度较大,在奔跑过程中,小明观察到现众在向后运动,这是选自己为参照物。
【解答】解:百米赛跑时,路程相同,由题中数据可知小聪所用的时间比小明少,根据v=知,小聪的短跑速度较大。
在奔跑过程中,小明以自己为参照物,观众与小明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观众是运动的,所以小明观察到现众在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小聪;自己。
16.(淮安)如图所示。
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诚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 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10.(吉林)长吉公路全长约110km,一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长吉公路约需要小时。
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是的。
10. 【答案】:1.1、运动;11.(毕节)(1分)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
11.【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8.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 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森林公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 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B. 上坡前, 小华用力蹬脚踏板, 是为了增大惯性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匀速转弯时, 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 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A不符合题意;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 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 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符合题意;D.匀速转弯时,由于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 如图, 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 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 A.行驶中, 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 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 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 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 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 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 惯性, 力的相互性, 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能量的转化等知识,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 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3.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 甲比乙先运动4秒, 速度为0.4米/秒. 甲运动10秒时,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 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 乙的s﹣t 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 由题知, v甲=0.4m/s, 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 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 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 甲比乙先运动4s, 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 由图知sa=4m, 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 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 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 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 符合题意, 故c一定是乙的s﹣t 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 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 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 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4.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 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 4km/h=4× m/s≈1.1m/s, 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 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 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选用的是薄透镜, 焦距为5cm或10cm, 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 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5. 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 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 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 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 所以是静止的, 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 真空不能传声, 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 D不符合题意。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 1赛车,前方200m 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由静止出发以2m/s 2的加速度追赶安全车,求:(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赛车追上安全车之前与安全车相距的最远距离; (3)当赛车追上安全车时,赛车的速度大小. 【答案】(1)6m/s (2)225m (3)40m/s 【解析】试题分析:(1)赛车出发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v 1=at 1=2×3m/s=6m/s . (2)当赛车的速度与安全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21052v t s s a ===,此时赛车的位移211002524v x m m a === 安全车的位移x 2=vt 2=10×5m=50m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x=x 2+200-x 1=50+200-25m=225m .(3)设经过t 3时间,赛车追上安全车,根据位移关系有:23312002at vt = 代入数据解得t 3=20s 此时赛车的速度v 3=at 3=40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2.某质点从x 、y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出发,在第1s 内向x 正方向运动6m ,在第2s 内向y 正方向运动8m .求:(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 【解析】试题分析:(1)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2)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1)位移大小为两点的连线,即为x=方向为,θ=53°,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2)平均速度为v=答:(1)质点在这2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m 和方向与x 轴正方向成53°; (2)质点在这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位移是矢量,大小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求OA 和CD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2)求前3小时的平均速率和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15km/h ;-30km/h (2)10km/h ;0 【解析】 【分析】 【详解】(1)x-t 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OA 段的速度为15/15/1OA v km h km h == CD 段的速度为030/130/CD v km h km h -==- (2)由图可知,前三小时内的位移为30km ,所以平均速率13010/3x v km h t ∆===∆ 4小时内的位移为0,所以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04.如图所示,今有一底面直径和高都为10cm 的圆柱形纸筒(上、下底面开口),在下底部边沿A 点有一只小蚂蚁,若小蚂蚁为了用最快的时间爬到上部边沿处的B 点,已知小蚂蚁的爬行速度不变,试求:(1)小蚂蚁爬行的路程有多少? (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有多大? 【答案】(1)18.6cm (2)14.1cm 【解析】 【详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了找到在圆柱形纸筒的表面上A 、B 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把纸筒沿侧壁剪开,如图所示,展开成平面后,连接AB ,则线段AB 的长度即为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解析

机械运动典型例题解析1. 问题描述假设有一辆小车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运动,开始时小车位于原点,并以初速度v0向正方向运动。
在t = 0之后的t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并最终停在位置s = s1 处。
现在我们需要解析以下问题:1.小车的加速度a是多少?2.小车的末速度v是多少?3.小车通过的时间t是多少?4.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是什么?2. 解决方案首先,根据物理学中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 = v0 + at;•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 = v0t + 1/2at²。
2.1 求解小车的加速度根据题目描述,小车在t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最终停在位置s1处。
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s1 = v0t + 1/2at²。
由于小车是在位置s = 0时开始加速运动的,即s0 = 0,所以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s1 = 1/2at²。
解方程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为:a = 2s1 / t²。
2.2 求解小车的末速度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v = v0 + at。
由于小车开始时的初速度v0已知,并且求解小车的末速度v,所以上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v = v0 + 2s1 / t。
2.3 求解小车通过的时间根据题目描述,小车通过的时间t是已知的,所以我们无需进一步求解。
2.4 求解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根据题目描述,小车是向正方向运动的,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匀加速的。
所以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也是正方向。
3.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小车的加速度a = 2s1 / t²。
2.小车的末速度v = v0 + 2s1 / t。
3.小车通过的时间t是已知的。
4.小车的加速度方向是正方向。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解析了给定机械运动的典型例题,得到了小车的加速度、末速度、通过的时间和加速度方向。
这个解析过程可以应用于类似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机械运动的特性。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 通道示意图.汽车驶入ETC 通道,到达O 点的速度大小为30m /s ,此时开始刹车做减速运动(可视为匀减速),OM 长度为144m ,到M 时速度减至6m /s ,并以此速度匀速通过MN 区.MN 长度为36m ,视汽车为质点,求:(1)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3m /s a = (2)90m /s 7v = 【解析】 【详解】(1)根据2202v v ax -=可得23m /s a =(2)汽车经过OM 段的时间:018s v vt a-== 汽车经过MN 段的时间:26s xt v== 汽车从O 运动到N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1290/7x v m s t t ==+总2.如图所示,在运动场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 m 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出发点右侧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并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反向跑回并扳倒前面最近处的瓶子,这样,每扳倒一个瓶子后跑动方向就反方向改变一次,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在这段时间内,人一共几次经过出发点?【答案】80 m ;10 m ;4次 【解析】 【分析】 【详解】如图所示,设运动员从位置O 出发跑向位置a,扳倒空瓶后返回位置O,扳倒空瓶后又跑向位置c,扳倒空瓶后再跑向位置b,依次进行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应在位置d 处,因此可求出运动员跑过的总路程和位移.由以上分析得 路程s 0=2s 1+s 2+s 3+s 4+s 5 ="(2×5+10+15+20+25)" m=80 m 位移大小s=Od =10 m往返过程中共经过出发点O 处4次(不包括从出发点开始时).3.我校足球运动员李同学在做足球训练时,将一个以6m/s 迎面飞来的质量为0.4kg 的足球,以8m/s 的速度踢出,求:(1)若踢球的时间为0.2s ,则李同学发球时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足球被提出后沿草地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1.6/m s ,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答案】(1)270/m s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8s 51.2m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加速度公式()208670/0.2v v a m s t ---===,方向为球踢出去的方向(2)足球运动的时间881v t s s a ===, 运动的位移22111.6851.222s at m ==⨯⨯=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名师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足球的平均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在草地上运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足球的位移.4.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例题)【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解】选D。
【例2】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
【解】5.6铅笔长;5铅笔长;0.6铅笔长【例3】某同学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然后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铜线圈的总长度为70.5毫米,则细铜丝直径为______。
【解】1.41毫米【例4】某人在水中逆流而上时,不慎将一物品落人水中,随之漂流30分钟后该人发现,随即顺流而下,若人速、水速都不变,则需_______分钟才能追上物品.【解】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
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V船,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发觉的时间相等,即等于30分钟【例5】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解法一】设小明家与学校之间路程为s,下坡行走速度为v,则上坡速度为联立①②式,将t上=36分钟代入解得t放=39分钟【解法二】采用特殊值法。
设从家到坡顶的路程为2,从坡顶到学校的路程为3,设上坡的速度为2,下坡的速度为3,则将t上=36分钟代入上式得t放=39分钟【评注】解法一为常规解法,解题思路明朗,解法二简单明了,有一定技巧性,不妨一试。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解析
【例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 600 m, 第2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600 m,第3分钟内通过 的路程还是600 m,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这个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这个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不能确定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B. 0.75 m/s
C. 1.5 m/s
D.无法确定
课时训练
9.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 以v2的速度走完剩 下的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
平均速度为( B)
A. v1 v 2 2
C. v1 v 2 2
B. 2v1 v 2 v1 v 2
D. v1 v 2 v1 v2
课时训练
1.船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木向后退,这是用_船__作参照物 ;若船匀速行 驶的速度是5 m/s,则0.5 h内船运动的路程 是__k9m.
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加油机给空中 战斗机进行空中 加油时,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则战斗 机是_静__止_的(填“运动”或“静止” ),若战斗机以300 m/s的 速度向前飞行,则加油机2 min内飞行的路程为_3_6_ km.
为2∶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4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
速度之比为( B )
A. 8∶9
B. 9∶8
C. 2∶9
D. 9∶2
典型例题解析
【例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
向后退 ,该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 D)
A.树木
B.地面
C.天空中的云
D.该同学乘坐的汽车
【例2】甲、乙两物体分别以3 m/s和5 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
课时训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越长,所需的时间越 长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时,
那么它在第15 s时的速度为( C)
A. 0.5 m/s
路面上自南向 北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乙物体作参照物时,
甲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C( )
A. 3 m/s,向南
B. 5 m/s,向北
C. 2 m/s,向南
D. 2 m/s向北
【例3】甲、乙两辆汽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甲车以v1向 西匀速行驶,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速度v2向东匀速行驶,则甲、乙两辆汽 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的时 间为L1 L 2
图4-2-3
课时训练
12.某地的道路如图4-2-4所示,AB=15 cm,BC=10 m, BD=60 m,一歹徒在A处作案后 ,跑到B处时,被C处的 小明发现,歹徒以6 m/s的速度向D处逃跑,小明迅速追击 歹徒,最后 在D处将歹徒抓获,小明从发现到抓住歹徒用 了多少秒?小明追歹徒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15.在平直的公路上停有两辆汽车,同时启动,均以10 m/s的 速度匀速行驶10 s, 则车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多少?
【答案】 ①同向同地点,s=0 ②反向同地点,s=200 m ③同向不同地点,s=s′(s′为两车启动前相距的距离) ④反向不同地点,s=s′+200 m(s′同上)
【例5】小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 出他在前一半路 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 速度为3 m/s,那么他在回家的全路程中的平均速 度为2.4 m/s _____.
典型例题解析
【例6】一辆卡车以36 km/h的速度闯红灯,卡车开出2 s后 ,交警以20 m/s 的速度追击.不计卡车长度,则交警需要多 长时间可追上违反交通规则的卡车?
10.甲、乙汽车同时从相距20 km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5 m/s ,乙车的速度为36 km/h,
当他们相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车少走2 km
C.甲车运动的时间比乙车多
2
9h
D.甲车比乙车多走4 km
课时训练
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_v__=_s_t; ②在实验中除了图4-2-3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_____ 刻;度③尺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 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 秒表每格 为1s),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 的平均速度v1= ___ m0./3s2,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 平路s3 均程速运度动v快3=,__原_ m因0/.s是4,_在__s_平1_、_均_s_2速、__度s_3.、最(小三大车段长路忽程略中不__计段)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 驶100 m路程,接着又以20 m/s的 速度匀速行驶300 m路 程,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C)
A. 13 m/s
B. 15 m/s
C. 16 m/s
D. 18 m/s
课前热身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
7.小华用18 s跑完A100 m,小明骑自行车,1h行驶18 km, 他们相比较,则( ) A.小华的速度大 B.小明的速度大 C.两人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课前热身
8.由匀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确的是 (C)
s可知,以下说法中正
t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3.如图4-2-2所示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 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 京,匀速行驶的汽车 最快需18___min.
图4-2-2
课时训练
4.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2 m/s,v乙=3 m/s,它们通过相同 路程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3_∶__2_;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之比s甲∶s乙=_2_∶__3_.
5.某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8 km/h,若他骑自行车到 相距3 km的学校上学,为了不迟 到,他至少要在上课前 _1_0__ min出发才行.
6.甲物体的速度是72 km/h,乙物体在1 min内通过的路程 为1.2 km,丙物体的速度是20 m /s,则D( ) A.甲同学运动得快 B.乙同学运动得快 C.丙同学运动得快 D.一样快
课前热身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__作__为__标__准__的物体叫参照物.由于 选择参照物 可以是任意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_相__对__的__. 飞机做俯冲飞行时,驾驶员说: “大地迎面而来,” 这是以_飞__机__作参照物的.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_相__同__时__间__比__路__程__和__相__同__路__程__ _比__时__间__ ,物理学中采用的方法是__相__同__时__间__比__路__程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是主单位是_m_/_s,1 m/s=_3_.6_ k m/h.
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 运动形式是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_动__
课前热身
5来.做衡变量速,直它线的运计动算的公物式体是,v它=的st快慢程度可以用平__均__速__度_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C ) A.一定都不相等 B.不一定都相等 C.一定相等 D.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图4-2-1 答案: 2 s
方法小结
参照物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它的 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 和方便而定.匀速直线运 动是一种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在数 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公式为vst= ,公式的 v 与s、t无关,不能理解成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匀速直线 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但不能根据特 点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定 义去判断. 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 度,应该用总路程除 以总时间,而不能盲目地求速度的平均 值,因为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路程中速度 的平均 值.解决运动中的相遇、追赶类计算题时,首先确定参照物, 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建立 运动图景(即运动线路图),找出等量 关系,列方程求解,由此可见,通过方程求解问题也是 解决 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图4-2-4
【答案】 10 s 7 m/s
课时训练
13.一列火车长310 m,用13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 1min 10s的时间,求隧道的长 度. 【答案】600 m
1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36 km/h,后一半路程中 的平均速度为20 m/s,求汽车在全 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3.33 m/s
力和运动
第二课时 机 械 运 动
➢ 要点考点聚焦 ➢ 课前热身
➢ 典型例题解析 ➢ 方法小结 ➢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涉及的考点有: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 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 的参照物、运动和静 止的相对性、速度和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直线运动.从中 考命题看,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取、运动的相 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单位换算、匀速 直线运动的 理解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常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平均速度 的测量可能会以填空 或实验题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 培养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建立运动图景来解 决问 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