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听性诱发电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结
听觉诱发电位也称听觉脑干反应(ABR),是客观听力 测定的又一种方法。它是短声(Click)刺激后从头皮 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 波幅和潜伏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
和耳声发射法相比ABR不但能反映听力有无损害,而且 可反映听力受损的程度。但操作相对繁琐,每例测定时 间需40分左右,因此作为筛查方法有其局限性。
珠海市每年新增耳聋患儿100名左右,发病率 在6‰左右。
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医院为基础,采用耳声 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相结 合作一线筛查的模式为宜。
先了解ABR发展概况:
1971年,ABR评价婴幼儿听力, 1974年,商品化上市, 1978年,引入中国,主要集中研究:使诱发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R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局限性:
①在刚出生的新生儿阳性率较低,一般到3 个月后听 觉系统发育比较成熟;
②耗时较长,40min 以上; ③缺乏频率特性,不能发现低频听力损失,因此作为
筛查方法有局限性; ④需在有屏蔽设备的隔声室内,要求婴儿安静或睡眠
状态。
ABR 测试方法
通常让儿童口服水合氯醛使患儿入睡,在患儿用药入 睡后约需30-45分钟进行测试。当患儿入睡后,分别 于耳后、前额、头顶中心皮肤放置电极,同时注意不 要伤害和惊醒患儿,然后戴上耳机。
有研究表明,AABR 用于婴儿听力普查的灵敏 度为100 % ,特异度为97. 5 %~99. 7 %。和 常规ABR相比,AABR无需专职的听力学家监督 或解释结果,并且为便携式、非侵入性检查, 对环境要求不高,平均检测时间少;
因此AABR 是一种非常准确、快捷的新生儿听 力筛查手段。
但AABR 对于低频或非常高频的听力损失不敏 感,对于听神经病需联合应用ABR 和OAE。
9 听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听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倪道凤第一节电反应测听简介一、定义利用听觉系统对声、电刺激反应中所发生的电变化过程作为客观指标来评估听力和判断病变部位的方法。
又称诱发反应测听。
二、简史1930年Weber and Bray发现耳蜗微音电位;1932年Davis记录了最早的ABR;1958年Geister记录了最早的MLR;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先后记录了CNV、P300和SVP;1966年Ronis将平均计算机用于听觉诱发电位的记录;1971年Jewett & Willeston报告了从人类脑干记录的短声诱发的“远场”反应1981年Singh强调了ECochG与ABR同时记录的应用价值三、分类可根据刺激后诱发反应的潜伏期、记录电极距神经发生源的远近。
诱发反应发生源和刺激率作不同的分类,临床多根据刺激后诱发反应的潜伏期分类如下。
(一) 外源性刺激相关诱发电位1. 按电位起源:皮层诱发电位:由丘脑到皮层的电冲动以及皮层的突触电活动产生的。
皮层下电位:主要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2 . 按记录电极距神经发生源远近近场电位:记录电极在电位发生源附近,如耳蜗电图。
远场电位:记录电枢有远离电位发生源,其记录的是经容积导体传导的电位。
除耳蜗电图的其它听性诱发电位。
3. 按刺激速率瞬态诱发电位:用平均叠加技术记录诱发反应,刺激的间隔足够长,待刺激后所要测试的反应完全呈现后,才开始下一次刺激,如此,直到预定的刺激次数,所得的结果是每次刺激后瞬时反应的叠加平均结果,称为瞬态反应。
稳态反应:刺激间隔短,瞬时诱发电位尚未完全呈现,第二个刺激又开始启动,使瞬态诱发电位不能呈现,结果诱发电位呈现出与刺激具有相同频率的稳定正弦样谐波或次谐波,称为稳态诱发电位。
(二) 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与启动方式有关:P300。
与准备状态与期待有关的:伴随负反应CNV。
四、基本技术原则1. 应用尽可能短的刺激使听觉通路每个单位神经活动同步。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ppt课件
4.
dB nHL(normal Hearing level):正常 听力级,对于纯音之外的其他刺激声,尚 缺乏国际统一的听力零级标准。只好采用 生物学校准的方法,先测试一组正常听力 的年轻人对某类刺激声的听阈(以声压级 表示),并将其视为该刺激声的正常听力 级的“零”级,即0 dB nHL。这是临床上 普遍采用的。
ppt课件 12
※五、测试参数选择
(一)听觉神经通路疾病的诊断
记录分析时间 12 ms 刺激声: 滤波设置 相位: 刺激率 重复次数 刺激强度 掩蔽声 短声(click) 低通(low filter)100Hz;高通(high filter)3000 Hz 交替相(Alternating)或其他 11.1 次/秒 2048 70 dB nHL或更高 类似于纯音气导测试(依纯音阈值与耳机类型而定)
ppt课件 13
(二)听力阈值评估
记录分析时间 25ms
刺激声:
滤波设置 相位: 刺激率 重复次数
短纯音(toneburst)及短声(click)
成人:低通(low filter)100Hz;高通(high filter)3000 Hz; 儿童:低通(low filter)30 Hz;高通(high filter)3000 Hz; 交替相(Alternating)或其他 21.1或39.1 次/秒 1024~2048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ppt课件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应用:
听觉神经通路疾病的诊断
听力阈值评估 其他
ppt课件
2
ABR检测前的准备
一、确定受试者有必要做ABR神经诊断或 ABR听力阈值评估 ABR神经诊断的应用指征 1. 提示蜗后病变的征象:如声反射缺失或反 射阈值提高并伴有在0.5、1 KHz的声衰减 异常 2. 非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骨导阈值 差至少在两个频率超过10 dB)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PPT文档共67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2) 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 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 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 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必要时, 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 采用7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 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止。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abr的临床应用
▪ ERA 为听力学及神经耳科领域提供一客观 测听工具
▪ 对不合作患者、婴幼儿、功能性聋及伪聋 等的听力检查有独到之处
▪ 对耳聋病损部位于耳蜗抑蜗后的鉴别诊断 及神经科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耳科称ABR,神经内科多称脑干听诱发电 位(BAEP)
新生儿、5月、7月至成人引出的ABR波形潜伏期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Kavanagh认为以下两点可诊断功能性聋: ❖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者,其短声听阈均较脑
干反应阈低,而功能性聋者却相反,其脑 干反应阈较其短声行为阈低。 ❖ 功能性聋者,在阈强度短声刺激时,脑干 反应正常,波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而器 质性聋者波Ⅴ潜伏期延长;有轻度高频听 力损失者,其潜伏期明显增加。
刺激声
短声(click)
▪脉宽0.1~0.2 ms 的矩形波脉冲,经耳机 而转换成瞬态声,因其时程短,可诱发 出良好的同步神经电活动,波形分化好 ▪其频谱较宽,可使耳蜗较宽范围受刺激 而兴奋,但频率特性差,其频谱能量主 要集中在2~4 kHz。常用于ABR 测试
❖电极
常用盘状或杯状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放置部位需用酒精或乙醚擦洗、脱脂。
随声强降低波幅减小
潜伏期
指剌激与某一波峰顶点之间时间的间隔, 为各波的绝对潜伏期。
波间潜伏期指波峰与波峰之间间隔,一般 以ms为单位。
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正常值。 ABRⅠ波潜伏期约1.5-1.7 ms,以后每一波
依次递增约1 ms。
波间期
波间潜伏期
波间期
❖ 双耳Ⅰ-Ⅴ波间期差(IWI) >0.4 ms为异常(0.02)
根据人类神经外科手术直接记录的结果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性相加的结果。
三、ASSR的发生源
来源不定。 中枢:Kuvada和Aoyagi将ASSR的神经元分为两类,一是调制频率
小计
6
4
2
1
2
1 16
频率特异性ABR的临床应用
分频段ABR: 由短声诱发的ABR无频率选择性,其原
因在于短声(click)是由一电脉冲宽度为100μ m的方波或正弦波冲击耳机出来的声音, 短声是一宽频带噪声,其能量分布在 2~4kHz处较高,因此短声不具频率特异性。
正因为短声为宽频带噪声,所以有学者( Don.M 等 ) 提 出了分频段ABR ( derived-band ABR )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 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噪声进行同侧掩蔽,随着 滤波噪声的截止频率从高到低的连续变化得到一系列的掩蔽 ABR ( masked ABR ) 通过各掩蔽ABR 之间的扣减,最终得到独 立频率区域的分频段ABR 。分频段ABR代表了耳蜗每倍频程 频响区域对于短声刺激的反应。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在临床 上难以推广。
听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
平均器及 叠加原理
同步反应振幅(A)随累加次数增加而增加,即
N ∑Ai=A1+A2+…+AN=N·A i=1
而无规则噪声(B)是随均方根值增加,即
实际增加的信噪比等于:
N A/B N N A/B
故累加900次可提高信噪比30倍;累加2500次(即增至2.8 倍),仅可使信噪比提高50倍(即仅增至1.7倍) ∴可见多累加获益并不大
耳鼻喉科ABR听觉诱发电位2
• ABR 听 阈 在 成 人 0-20dBnHL , 出 生 婴 儿 30dBnHL( 每台仪器均测得小样本听力级略有差 距 ) ,对短声脑干电反应阈在 2KHz ~ 4Kz 与纯音 行为听阈最接近。正常情况下两耳 V波潜伏期相 差不大于 0.40ms , I-V 波间期不大于 4.6ms ;如 一侧耳 I-V 波间期延长,波 V潜伏期延长,两耳 IV 波间期差大于 0.4ms ,可疑存在听神经瘤。感 音神经性聋ABR绝对潜伏期均延长。传导性聋患 者ABR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不变,Ⅰ波常引 不出。另外强调一下ABR测听短声仅反应高频听 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ABR结果可异常。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
1 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是听觉传导的第1级 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毛细胞,中枢突构 成听神经(蜗神经)。 2 蜗神经入脑后,终止于蜗神经腹核和背核。蜗神 经腹核和背核内含第2级神经元,它们发出的纤维 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至对侧,在上 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为外侧丘系。 3 外侧丘系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中脑下丘。下丘内 第3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从下丘臂到达内侧膝状体 4 第4级神经元在内侧膝状体,它们发出纤维组成听 辐射,经内囊后肢到达同侧的大脑颞叶颞横回, 即听皮质。听皮质接受听觉信息,经分析综合, 产生听觉意识。
• 波Ⅲ:来自桥脑的活动,出现率为 100% ,正常潜 伏期约在 3~4ms ,振幅一般高于波Ⅰ,最好比较 同侧和对侧记录来辨认波Ⅲ。若双侧听力相差悬 殊,则对侧记录中波Ⅲ振幅较低,潜伏期较短。 如果波Ⅰ正常,波Ⅲ潜伏期延长或消失,Ⅰ-Ⅴ和 Ⅲ-Ⅴ间期延长,则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在蜗后。 • 波Ⅴ:来源于下丘脑,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 期约在5~6.5ms。波Ⅴ常是最高的一个峰,而且 后面继以一明显的颅顶负波。改变给声重复率和 降低声强,对波Ⅴ出现率影响较少,在其他波消 失后波Ⅴ还可继续存在。波Ⅴ潜伏期延长或消失, 临床上最多见于听神经瘤,其它蜗后病变也能导 致波Ⅴ的特性改变。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09-8-4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
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
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1.电极的放置听觉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并与前置放大器输入盒连接。
2.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对侧耳给予白噪声掩蔽。
一般采用70-8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检测时受检者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分析在较强声刺激,如60~80dB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Ⅰ~Ⅴ波,分别主要由听神经(波Ⅰ)、耳蜗核(波Ⅱ)、上橄榄核(波Ⅲ)、外侧丘系( 波Ⅳ)、下丘核波Ⅴ)产生。
其中,I、III、V三个波较稳定。
1.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约1ms。
2.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在给予60dB以上刺激强度时,各波间期相对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4ms。
3.两耳间各波潜伏期比较一般侧间差别不超过0.2ms。
4.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运用1.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2.脑干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3..脑干炎、脑干血管梗塞、出血、脑干损伤常导致I-V波异常改变,特别是波间期延长,波形变异甚至消失。
ABR
ABR的概念: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刺激诱发记录的脑干电反应,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
分类: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的是短声(click声)ABR与短纯音(tone burst声)ABR。
还有一种就是刚刚出来的trip ABR。
Click ABR具有快速方便,波形分化好,但不具备频率特异性,它大致与2k~4kHzTone burst ABR具有频率特异性,但波形分化较差,耗时太久,尤其儿童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现在常用的都是Click ABR作用:临床上ABR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根据波潜伏期对听神经核听觉脑干通路的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另一个就是以Ⅴ波反应阈作为评估患者中高频听阈的客观指标。
后者主要用于婴幼儿听力筛选、听力评估、鉴别精神性和器质性耳聋。
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r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评估听力具有客观性、频率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幼儿早期听力损失的诊断与评估。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
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
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
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脑干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还可能为一些不配合的但怀疑有传导性听 力损失者提供鉴别诊断资料,为传导听力 损失者蜗后病变定位诊断提供波潜伏期和 波间期测定。但骨导ABR的测试有一系列 难以克服的困难,包括测试信号的经气放 射、对侧耳的掩蔽、动态范围小、头颅振 动的复杂性、骨振器的频率反应与气导耳 机有差别等。
临床应用
谢谢
临床应用
2. 气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功能性聋者ABR 各项参数是正常的,但是要做出最后诊断,还 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首先要排除脑 干以上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
临床应用
3. 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这是ABR在
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主要应用之一。
临床应用
4. 影响听觉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脑梗塞、脑外伤、脑 干胶质瘤、白质营养不良、桥脑中央髓鞘溶解 症、中脑病变、幕上病变(丘脑和大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7.BC-ABR:ABR研究的深入,骨导ABR的 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发现用 于气导ABR作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时,阳 性率有时高达11%~41%,3~12各月后这些 患儿中仅2%~5%听力是异常的,存在暂时 的、可治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骨导ABR 能帮助作高危新生儿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的检测。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波形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Ⅰ~Ⅴ波.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典型波形及来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来源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 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15-25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 Ⅰ,Ⅲ和Ⅴ波较稳定,出波率最高,最具有临床意义.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6岁,10天前被打伤右耳听不见,主观听阈左侧10dB,右侧105dB;ABR左侧 25 dB,右侧65 dB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5岁,纯音测听右侧极重度聋,ABR右側35dB
必需指出,ABR 阈值并不等于纯音阈值,而是反映了听神经至外侧丘系处的神经功能是否完整. 如多发性硬化病人,ABR引不出,纯音听阈却正常. 如听神经病患者, ABR引不出,纯音听阈高频可正常,DPOAE可正常引出. ABR阈值的判断还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判断,测试者操作的准确性,对反应阈判断的经验很重要,有时需反复测试才能判定.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 Corti 器
周围突
脑干诱发电位
操作技术
确定刺激声条件后,以10-20dB的步幅的测量 减低刺激强度,分别得出不同强度的结果。每 一强度或每一变化参数后的结果最好测试2次, 以比较重复性如何,确切的反映重复性好,尤 其在接近阈值水平时,应重复比较。
操作技术
潜伏期与振幅的测量一般采用60-70dBnHL的 刺激声强度的结果,或波形好的反映波。阈值 反映以刚能分辨出Ⅴ波的强度为准。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原理示意图
操作技术
在进行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了解测试目 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 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病。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儿童 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对受试者皮肤进行脱脂。 极间电极小于5K∩。
操作技术
电极位置:
颅顶电极(颅顶位置) 接地电极(前额位置)
参考电极(乳突位置)
操作技术
记录步骤:首先采用60-70dBnHL的刺激强度 进行纪录,分别得出疏波、密波以及交替极性 刺激声的测试结果。不同极性的刺激声结果会 有一些差异,波形的好坏也有不同,通常采用 波形分化好的极性刺激声进行下一步的测试。 如果60-70dBnHL强度波形不佳,可以逐步增 加强度。
诊断指标
综合文献报告,ABR诊断蜗后病变主要有下列 指标: A.波潜伏期(PL)延长; B.双侧波V潜伏期(ILD)升高; C.波间期(IPL)延长,包括I-V、I-III、III-V; D.双侧I-V间期差延长; E.仅有I波货I、III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R如何做
•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 ①各波的潜伏期 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 均相隔1ms。 • ②波间潜伏期 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 同刺激强度仍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 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 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 4ms,不超过7ms。
听神经瘤
女,48岁,术前左耳听力下降,ABR右側正常,左側只引 出Ⅰ波,Ⅱ-Ⅴ波消失,手术证实为直径4cm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
男,45岁,术前听力下降,ABR左Ⅰ-Ⅴ 波=6.8ms,与健 耳比较,ILD=1.70ms,手术证实为直径3cm 听神经瘤
脑干肿瘤
男,3岁,脑干肿瘤,ABR 右側波Ⅲ消失,Ⅴ波潜伏期延长, 左側波Ⅲ-Ⅴ消失(与CT结果相同)
对皮层下和大脑皮层结构的定位诊断
对皮层下和大脑皮层结构的定位诊断,定位 诊断价值不大
听神经瘤
表现为:波Ⅴ潜伏期延长,Ⅴ波潜伏期耳 间差加大。临床表明:蜗后病变可达90~ 100%,而蜗性病变仅6~12%。 Ⅰ-Ⅴ波间期延长,也可出现Ⅰ-Ⅲ、ⅢⅤ波间期延长,晚期Ⅴ波或其它波均缺失。 当肿瘤较大,对侧耳波Ⅴ潜伏期、Ⅲ-Ⅴ及 Ⅰ-Ⅴ波间期延长,波Ⅴ振幅降低,对蜗后 疾病的诊断可达97%。
•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 一般差别不超过 0.2ms。 • ④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 为测听阈10~20(15-25)dB,因此可作 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 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 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
• 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 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 况和脑干病变。
•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 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 变的部位。 • Ⅰ,Ⅲ和Ⅴ波较稳定,出波率最高,最具有临床 意义。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正常人记录中,ABR的波形会有多种表现,以Ⅳ-Ⅴ波融合最 常见(复合体)
• ABR 在 70~80dB 出现率最高。随着刺激声 减弱,各波出现率也逐渐降低,至20dB 时, 仅保留Ⅴ波,故波Ⅴ最接近听力计测定的 阈值,是ABR中的主波。 • 其次,临床意义较大的波是Ⅰ波和Ⅲ波。 在能清晰辨认Ⅰ,Ⅲ和Ⅴ时,或证实对每 只耳刺激都不能引出时,检查才可结束。
蜗前性聋的表现
• 传导聋时潜伏期绝对值延长,而波间潜伏 期不变,由于听阈提高,Ⅰ波常消失
蜗性聋的诊断
• 轻、中度耳蜗性感音性听力下降时,如损 伤局限于外毛细胞,ABR可正常;高频听 力损伤时,Ⅰ、Ⅴ波潜伏期延长,但Ⅰ-Ⅴ 波间期正常。
• 中度聋时,如500HZ处大于50dBHL,1KHZ 大于90dBHL,ABR常消失。
• 波Ⅰ在老年人的高频听力损失的表现为: 波Ⅰ的振幅低或波Ⅰ缺失。增加刺激的强 度,减慢刺激重复率或从外耳道中记录, 可使波Ⅰ的振幅加大,便于辨认。
பைடு நூலகம்
波Ⅲ:来自桥脑的活动,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 期约在3 ~4ms,振幅一般高于波Ⅰ,最好比较同侧 和对侧记录来辨认波Ⅲ。若双侧听力相差悬殊,则 对侧记录中波Ⅲ振幅较低,潜伏期较短。如果波Ⅰ 正常,波Ⅲ潜伏期延长或消失,Ⅰ -Ⅴ和Ⅲ -Ⅴ间期 延长,则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在蜗后。
第二:脑干诱发电位与纯音测听采用了不 同的零级标准,无法直接转换。 一般而言,脑干诱发电位若采用小样本听 力级( nHL )其检查结果比纯音听阈要高 15~20分贝,例如:此病人的脑干诱发电位 的结果为 90 分贝,纯音听阈应在此基础上 减掉15~20分贝为75~70分贝。如果脑干诱 发电位若用声压级(SPL),则差距更大。 所以,在根据 ABR 结果对婴幼儿及不能配 合检查的成年人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验 配师应格外注意。
对低位和高位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
对脑干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低于 对听神经病变的诊断,诊断的准确性与病 变的性质、发生部位、以及病变大小有关。 • 脑干内常见病变:神经胶质瘤 • 脑干外常见病变:听神经瘤、脑膜瘤
对低位和高位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
• ①低位脑干病变:使Ⅱ、Ⅲ波振幅小,潜 伏期长,从而使Ⅰ-Ⅲ、Ⅰ-Ⅴ波间潜伏期延 长 • ②高位脑干病变:Ⅲ、Ⅴ振幅小,潜伏期 延长导致Ⅲ-Ⅴ、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但 Ⅰ-Ⅲ波潜伏期正常 • ③脑干单侧病变可通过比较双侧不同给声 刺激的记录结果来确定,通常脑干病变的 同侧耳给声时两侧记录均可异常。
•
•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 到由听觉神经通路所产生的电位。 • AEP的分类与特征 • 当声音强度在70dB左右时,从头顶与乳突 之间所记录到的AEP大致有15个成分。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不同, 这些成分依次分 为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觉中潜伏期电位、 听觉长潜伏期电位3大组。 •
蜗神经核(前、后核) 蜗神经
螺旋器 Corti 器
周围突
×大部分纤维经斜方体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内囊后肢
颞横回
图片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
听觉诱发电位概述
听觉神经系统的各级结构对声音刺激都会 发生电反应,这些电反应可以用放置在头 顶和乳突间皮肤上的两个电极记录出来。 在临床上,这种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可以 用来诊断听觉系统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 这就是电反应测听技术。
•
• 如用40Hz的声音进行刺激,MLEP反应明 显,并呈正弦曲线形,通常被称为40Hz听 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ERP波形稳定, 重复性好,波幅大,易于辨别,具有较好 的频率特异性,反应阈非常接近实际纯音 听阈水平,在临床上有较大实用价值。
长潜伏期电位:包括P1、N1、P2及N2等 波,出现在刺激后50~300ms。 该成分在脑的前额叶电位最大,又称皮质 慢反应(slow-cortex response, SCR)。 它并不只对声音起反应,触觉、痛觉、视 觉等刺激引起的SCR表现形式大致相似。 从时间特性上说,它是多源多极的皮质继 发性诱发电位,反映皮质高级中枢的整合 活动。
新生儿、5月、7月至成人 引出的ABR波形潜伏期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以下两点可诊断功能性聋: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者,其短声听阈均较脑干 反应阈低,而功能性聋者却相反,其脑干反 应阈较其短声行为阈低。 功能性聋者,在阈强度短声刺激时,脑干反 应正常,波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而器质性 聋者波Ⅴ潜伏期延长;有轻度高频听力损失 者,其潜伏期明显增加。
听觉诱发反应分类
• 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iddle latency evoked potential,MLEP) 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后, 在头皮上所记录到潜伏期在 10 ~ 50ms 范 围之内的听觉神经通路电位变化。 • 包括No、Po、Na、Pa及Nb等波,代表丘 脑及听皮质的电活动,其中混杂有声音引 起的反射性耳周围肌肉及中耳肌的电话动。
波Ⅴ:来源于下丘脑,出现率为100%,正常 潜伏期约在5~6.5ms。波Ⅴ常是最高的一个 峰,而且后面继以一明显的颅顶负波。改变 给声重复率和降低声强,对波Ⅴ出现率影响 较少,在其他波消失后波Ⅴ还可继续存在。 波Ⅴ潜伏期延长或消失,临床上最多见于听 神经瘤,其它蜗后病变也能导致波Ⅴ的特性 改变。
• ABR 除了可以诊断听觉通路上病变的部位, 对于听力损失程度的判断也是具有一定参 考价值的。 • 成人 ABR 阈值为 10db ( sl )左右,新生儿 一个月时,阈值为30db,六个月时为20db, 十二个月时为16db,两周岁可达12db,直 到五周岁时才达到8db,接近成人水平。对 纯音刺激,脑干反应阈值平均高于听力计 测定阈值10~20db。
ABR检测适应症
新生儿听力筛查 功能性聋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 后病变的鉴别、听神经瘤及某些中枢病 变的定位诊断 无法解释的听力下降、眩晕 单侧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 有下列听力学检查结果者:不对称听力 下降、语言分辨率测试有回跌现象、声 反射衰减阳性及蜗后病变
• 在国外ABR广泛的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 力筛选,若发现阈值升高,一定要提高警 惕,因为除了脑干尚未发育成熟以外,还 有可能是由病理原因造成。 • 许多国外专家强调了听觉脑干反应测听对 新生儿、学龄前儿童的应用价值,认为新 生儿及一个月至五岁儿童,常规测听不合 作的儿童及伴有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 缺陷的患儿,做ABR测试尤其必要。
• 但值得注意的是,脑干诱发电位测出的阈 值不能直接等同于纯音测听的阈值。 • 即:不能认为,一个孩子 90db 才引出ABR , 那么他的听阈就是 90db 。这是因为:第一, 纯音测听使用的刺激信号是从125— 8000Hz的单个的纯音,脑干诱发电位使用 的是混频刺激信号,代表的是2000—4000 Hz的高频。 • 因此,就检查而言,前者能反映比较完整 的听力状况,而后者只能反映高频听力状 况;
中枢病变的诊断
众多文献报道ABR对中枢疾患的定位诊断有 肯定的价值。包括:
听神经瘤、脑干病变、脑干肿瘤、多发性硬 化、肝豆状核变性、脑出血、脑白质营养 不良、脑外伤、判断脑细胞死亡程度、昏 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等。
对听神经和耳蜗核的病变的定位诊断: 敏感性、特异性高
听神经障碍的疾病:感染、炎症、肿瘤、外 伤、脱髓鞘变性、血管异常、听神经瘤等 严重听神经病变:BAEP完全消失,或剩Ⅰ波 轻度听神经病变:潜伏期延长,Ⅰ波或Ⅱ波 开始。若病变发生于Ⅰ波前,则波间潜伏期 无改变;若从Ⅱ波开始,则Ⅰ-Ⅲ和Ⅰ-Ⅴ波间 潜伏期延长。
• 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 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 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 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 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