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伟大的先人-孔子》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伟大的先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伟大的先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39142ca32d7375a4178036.png)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伟大的先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 了解孔子文化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博大和伟人非凡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他们已经在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学过《孔子拜师》、其他学科、经典诵读以及课外活动中接触过关于孔子这个人物的一些知识,对《论语》一书也许并不陌生,出自于《论语》中的名言有的可能也会背诵几句,学生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论语》中所揭示如何做人的道理也有了比较肤浅的认识。
2、五年级的学生调查、搜集信息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水平,能较好地按教师课前指导去完成任务。
3、我所面对的是农村的孩子,受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的局限,孩子们认知面较窄、接收的外部信息少,对全面了解孔子这一伟大的人物需要一定的帮助,这要求教师课前需要有更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及一些有关他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学会运用孔子格言指导践行。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伟大的先人
一.课前谈话,导入单元主题。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伟大的先人第1课时至圣教师孔子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伟大的先人第1课时至圣教师孔子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09af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0.png)
4. 行为习惯: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五年级的学生有的学习习惯较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实验教学。此外,还可以将教室布置得简洁、舒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5.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播放设备等教学工具,以便教师能够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3. 情感态度:学生对孔子的事迹和思想产生敬佩之情,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行为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孔子的事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伟大的先人》word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伟大的先人》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2963a26fff705cd170a5e.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设计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伟大的祖先一、教材内容:《伟大的祖先》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二、教材剖析:《伟大的祖先》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第1课。
旨在让学生经过我们到现在仍旧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髓、从中国到世界仍旧在仰慕孔子及其人品和思想等各样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以致世界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力。
司马迁的故事和事迹,则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坚毅不拔的精神。
由司马迁这一典型个案,拓展到李时珍、司马光、贾思勰等这一类人在坚毅不拔方面所拥有的共性精神。
学生充足认识到这类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我们中国人的人品魅力,启迪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类伟大的精神。
另一方面教材经过活动天地,让学生研究更多的表现着国人精神、在中国有着影响力(做出贡献)的各种历史人物,旨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优异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建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三、学情剖析:让学生关注人物,重要的是要透过他们的事迹,关注他们的精神,因此在教课中要注意以情动人,以事动人。
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不单不过为了认识人物,更重视经过对人物的介绍,研究在这些人物身上闪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四、教课目的:认识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认识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五、教课理念:我们选择了表现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倡导和传承的人文精神的祖先,旨在让学生经过认识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和人品魅力。
六、教课重难点:认识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认识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七、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活动:我国古代的伟大祖先1、课前,让你们去认识古代有哪些优异的人物,我们来沟通沟通。
要求:说出信息的根源,优异人物的名字及年月。
2、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此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呢?(孔子)有谁认识孔子P62——P63(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上最拥有影响力)3、为何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P63两句格言,说含义4、本来,我们今日倡导的要关怀人,要虚心勤学,孔子在几年前就说过,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事父亲母亲,能竭其力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孔子的名言中,你遇到了什么启迪?因此说,世人把孔子尊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假名人”,在空子的故土曲埠还保存着著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能看见空子的画像、雕塑。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f84c79998fcc22bdd10d68.png)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1、伟大的先人一、教学目标: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至圣先师孔子1、课前,让你们去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的人物,我们来交流交流。
要求:说出信息的来源,优秀人物的名字及年代。
2、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呢?(孔子)有谁了解孔子P62——P63(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3、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P63两句格言,说含义4、原来,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关心人,要虚心好学,孔子在几年前就说过,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孔子的名言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所以说,世人把孔子推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空子的故乡曲埠还保留着着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能看见空子的画像、雕塑。
第二课时司马迁与《史记》1、除了孔子,还有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P64——P65,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司马迁用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
)2、你了解《史记》中哪些历史任务和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设想一下,司马迁着书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这句格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一本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5、在如此长的时间内着书,回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
也可以按类别,分组寻找着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品德与社会人教五年级下册伟大的先人教案3
![品德与社会人教五年级下册伟大的先人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76fe2fbcb84ae45c3a358cb8.png)
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伟大的先人》教案教材分析:《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个话题主题。
这一主题,教材设为三个分话题:至圣先师孔子、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范例及方式。
学生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对“先人”有一定的概念,对历史人物所处朝代取得的成就造成的影响,均有大致的认识,但是无法体会出历史人物对自己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意义,以及较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2.五年级的学生调查、搜集、演绎信息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水平,能较好地按教师课前指导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
2.欣赏“先人”的聪明才智,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为之感到自豪。
3.挖掘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中的积极因素,分析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2、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流程:一、教学准备阶段学生:1.搜集自己喜欢(崇拜)的历史名人的资料。
(图片、作品(字、画、诗、词)生平、小故事)2.小卡纸一张老师:①历史名人图像欣赏;②“我”的名人档案卡。
造型即时贴纸(按学生人数准备)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伟大先人名字我知道”1.师:“很高兴这节课能和五年五班的同学一起学习,首先,赵老师想进行一个实话实说的现场小采访。
谁愿意接受小采访?”学生们大都露出好奇而兴奋的神色,“唰、唰、唰”,孩子们都把手举起来。
我请三名把word整理版学习参考资料手举得又直又高的学生接受采访。
师:“请问,你追星吗?简单说一说你追星的表现。
”生甲:“我追星,我追捧的是周杰伦,我收集了他的许多唱片,照片”。
师:“请问,你有崇拜的偶像吗?”生乙:“有,我崇拜足球明星安德列?舍甫琴科,收集了他的许多图片,他有比赛时,我半夜都起来看。
小学思想政治_伟大的先人--走进孔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思想政治_伟大的先人--走进孔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096658bed5b9f3f90f1c6e.png)
《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孔子,了解孔子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2、学会思考、搜集、分析和整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与事迹,体会他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先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学生:收集关于孔子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新闻报道导课今天的品德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段新闻报道,看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然后说说你从这个报道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有问题要问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穿越时空走近至圣先师孔子,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二、生平事迹1、课前我请大家在生平资料,经典名言,精彩故事和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的任务单,时间五分钟,音乐停,请同学们都做好,听清楚了吗?现在开始2、生交流。
师总结:孔子的儒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以孔子真不愧为至圣先师。
3、同学们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的不错。
老师再用一个小视频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孔子的生平事迹。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你又了解到孔子的哪些信息?三、经典名言1、提到了论语,同学们你们对这本经典有哪些了解呢?2、课本中也对论语做了简单的介绍,谁愿意为大家念一下。
3、孔子不仅用他的言行教育者弟子们,也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教诲,你们搜集到孔子的名言了吗,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4、老师特别喜欢孔子的这两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体现了孔子的道德思想和教育理念,同学们谁能说出这两句话的含义,说出一句也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不强人所难。
这体现了孔子仁爱的道德思想。
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要牢记孔子这句话,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伟大的先人说教材1
![伟大的先人说教材1](https://img.taocdn.com/s3/m/677c440008a1284ac9504377.png)
《伟大的先人》说教材教材分析:《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个主题。
这一主题是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分话题:至圣先师孔子与《论语》、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
这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活动和学习的平台。
这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单元介绍历史上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渗透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探索生活中的历史,体验和感悟祖先的智慧与创造。
在比较中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和事物的发展过程。
这一单元介绍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介绍了历史上伟大的先人孔子、司马迁等人物所提倡和传导的人文精神;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我国的国粹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生活的精华。
它们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着我们的文化生活,为我们带来美和乐趣。
本课教材作为本单元第一课,在展现人物的同时又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和精神,起着引领的作用。
知识结构由易到难、由古至今、由点到面,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对先人有一定的概念,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朝代及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有大致的了解。
但是无法体会出历史人物对自己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无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2、五年级的学生调查、搜集、演绎信息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水平,课前能较好地按老师的指导完成任务。
设计理念:学生已储备了一些先人的知识,应该引发他们的思考、发现和熟悉更多的历史名人及他们的伟大的成就。
将历史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历史名人的成就、精神激励学生,让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演绎、讲述历史先人故事。
课堂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引发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体验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伟大的先人-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伟大的先人-公开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20be47f84868762cbaed56f.png)
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感悟——《至圣先师孔子》教学设计学校:海淀区实验小学学科:品德与社会姓名:王夏萍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感悟——《至圣先师孔子》教学设计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一)研究背景:为实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之中提出的: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生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而进行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1.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而是作为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范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更要依此为线索引发儿童与生活对话,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生活。
2.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
3.品德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所指向的是生活实践。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下的课堂上,想实现上述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的第一课。
教材先概括指出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至圣先师”的地位,然后用他广收弟子,教学授徒的情况和对《论语》评价式的文字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及其成就。
接着选取两句格言,引发学生去感受孔子思想依然对现代人生活具有的教诲意义。
最后选取曲阜大成殿的图片,表明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
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中,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伟大先人孔子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课前,对我校五年级的5个班,约190名学生进行了《我了解的孔子》的调查问卷。
其中,100%的学生知道孔子。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 伟大的先人3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 伟大的先人3](https://img.taocdn.com/s3/m/acb87727ee06eff9aef8078b.png)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 由孔子创立,是以尊卑等级的 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 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 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 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 深远的影响。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3、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李时珍花了27年时间完成了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写了 《资治通鉴》;
贾思勰花了10年时间写了 《齐民要术》
• 范仲淹 • 李时珍 而乐 • 文天祥 • 李世民 青 • 赵匡胤 • 祖冲之 • 张衡
《本草纲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唐朝伟大的皇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伟大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发明了地动仪 宋朝皇帝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
孔庙
•大成殿——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 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 。
•孔府大堂—为当年宣读圣 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 之处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从年青的时候起就决心写一部中国的史书。为此, 他四处考察、访问,搜集各种传说。然而,就在他开 始写《史记》,因说话直言触犯了汉武帝,被投进大 牢,遭受了残酷的宫刑。面对厄运,他曾想一死了之 ,但想到自已著史书的夙愿,想到历史上那些身处逆 境而发愤的人们,他又鼓起勇气,进行创作。出狱后 他继续著书。在后半生,他把全部的心血和对生活的 感受倾注在字里行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用 了18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这本书 不仅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也浸含 着司马迁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3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875b6c47da38376baf1faec2.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伟大的先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伟大的先人。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的伟大先人——孔子的事迹,感受孔子的思想、精神对中国、世界的深远影响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前搜集、整理孔子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与事迹,让学生了解孔子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难点: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发扬孔子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故事、思想主张及《论语》的经典名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全体师生向至圣先师孔子画像三鞠躬的场面视频(出示孔子画像,并板书课题:伟大的先人——孔子)2.引发思考: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纪念生活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伟大的先人孔子,与他进行心灵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熟悉的事物自然引出课题,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走近孔子(一)合作探究1.(出示孔子照片)将自己了解或搜集到孔子的生平资料、故事、教育思想,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们眼中的孔子。
(二)交流汇报活动一:了解孔子的生平。
1.让小组派代表汇报,介绍孔子的生平。
《伟大的先人》说课稿1
![《伟大的先人》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facf8b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3.png)
《伟大的先人》--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伟大的先人, 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 了解他们的思想, 学习他们的精神,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主要介绍孔子。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源于学生生活, 有一定的普遍性。
因此, 我以目标为本, 从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名人及他们的思想事迹已经有一些了解,在语文学科中也接触过孔子这个人物, 出自于《论语》中的名言也会背诵几句, 但是”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得并不深刻,所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希望学生对孔子等历史名人有更深、更系统的了解, 从而受到他们事迹的感动, 产生学习他们精神想法。
三、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基于以上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
(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故事及图片的展示,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
难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 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预设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游刃有余从容施教。
所以我设计了:交流谈话、直观感知、探究思考等教学方法, 并且使用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交流和了解的愿望, 调动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伟大的先人 》word教案 (1)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1伟大的先人 》word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6b056193b8f67c1cfbd6b86f.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伟大的先人一、教材内容:《伟大的先人》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二、教材分析:《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第1课。
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
司马迁的故事和事迹,则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由司马迁这一典型个案,拓展到李时珍、司马光、贾思勰等这一类人在坚忍不拔方面所具有的共性精神。
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魅力,启示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精神。
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活动天地,让学生探究更多的体现着国人精神、在中国有着影响力(做出贡献)的各类历史人物,旨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三、学情分析:让学生关注人物,重要的是要透过他们的事迹,关注他们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以情感人,以事感人。
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不仅只是为了了解人物,更侧重通过对人物的介绍,探究在这些人物身上闪烁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五、教学理念:我们选择了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所提倡和传承的人文精神的先人,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六、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我国古代的伟大先人1、课前,让你们去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的人物,我们来交流交流。
要求:说出信息的来源,优秀人物的名字及年代。
2、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呢?(孔子)有谁了解孔子P62——P63(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3、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P63两句格言,说含义4、原来,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关心人,要虚心好学,孔子在几年前就说过,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孔子的名言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所以说,世人把孔子推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空子的故乡曲埠还保留着著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能看见空子的画像、雕塑。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1伟大的先人》教案_17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1伟大的先人》教案_17](https://img.taocdn.com/s3/m/37108b94a58da0116c174988.png)
伟大的先人—孔子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事迹和他的重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分析,与整理孔子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过孔子的名言,对孔子有一点点了解。
但对孔子的事迹,和孔子的影响了解的很少。
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事迹。
解决措施:学生对资料的整合和教师的授课。
教学难点是孔子的对世界的影响。
解决措施:观看课件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4 教学活动[导入]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通过观看历史人物图片与猜谜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观看课件并猜谜。
一,孔子生平知多少师提出问题,在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对孔子生平进行组能交流和汇报。
学生汇报后师讲解孔子办学。
二,孔子故事知多少播放课件“因材施教”。
学生观看课件后交流因材施教的好处并讲讲孔子的故事。
三,《论语》经典名句赏析课件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孔子其他名言。
学生交流孔子的名言并朗读。
说一说这些话的含义。
四,孔子的影响课件出示孔庙图片,学生观看并阅读材料。
小组讨论并汇报,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地区会见孔庙?为什么现在人们纪念生活在两千多前的孔?制作孔子档案卡。
学生整合教材内容和自己搜集的材料,制作孔子档案卡,并展示。
总结本课,升华情感说收获,读课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感受孔子的伟大,升华情感。
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说课稿
![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ab2639ba1aa8114431d9b6.png)
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先人----至圣先师孔子》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上这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这一主题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至圣先师-----孔子、司马迁与《史记》。
今天我主要为大家展示的是第一个话题《至圣先师-----孔子》,课文插图呈现了孔子的讲学生涯、主要着作《论语》和曲阜孔府,旨在让学生粗略了解孔子的形象及道德思想,并知道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令人敬仰的地方;教科书还引用了两则出自孔子的着作《论语》中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道德思想和。
伟大的先人说课稿
![伟大的先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32cb0a376baf1ffd4fad35.png)
《伟大的先人》说课稿一、说教材《伟大的先人》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的第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包括:至圣先师孔子、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三部分内容,通过了解先人们的事迹,让学生懂得先人们的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说学情1、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搜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能按教师的指导完成预习任务。
2、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追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愿望;对于人生开始了思考、探索,历史名人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
基于以上两点心理需求,学生对“伟大的先人”这个话题的交流欲望比较强烈。
3、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名人所处的朝代,及取得的成就有大致的了解。
但历史人物对自己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意义体会不深,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仍需教师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和学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中国历史上孔子等伟大先人的事迹、思想和精神,感受伟人非凡的品质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2、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分析与整理孔子、司马迁等名人的资料,归纳概括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学习孔子等先人的优秀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堂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孔子、司马迁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思想与事迹。
而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关注人物,重要的是要透过他们的事迹,关注他们的精神感受他们的伟大,产生崇敬感。
五、说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情境导入:1、我国有一位伟大的先人,他虽然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但他的思想和文化至今影响着全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21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教案_21](https://img.taocdn.com/s3/m/42f2555d3186bceb19e8bbc6.png)
《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伟大的先人》这一课包括:至圣先师孔子、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三部分内容,通过了解先人们的事迹,让学生懂得先人们的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伟大的先人》是开篇一课,在教学时,要避免就人物说人物,在展示人物的同时,注意挖掘其身上和思想中表现出的、支撑我国数千年的民族精神。
第一课中选取了孔子和司马迁两位代表人物,安排了一个活动天地。
考虑到教材的组合运用,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是教学“孔子和司马迁”,第二课时是活动天地,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
课前,要提醒学生搜集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
司马迁的故事和事迹,则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由司马迁这一典型个案,拓展到李时珍、司马光、贾思勰等这一类人在坚忍不拔方面所具有的共性精神。
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魅力,启示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精神。
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活动天地,让学生探究更多的体现着国人精神、在中国有着影响力,做出贡献的各类历史人物,旨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搜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能按教师的指导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对历史名人所处的朝代、取得的成就有大致了解,但因生活、成长、学习环境的影响,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和启发体会不深,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仍需教师引导。
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分组,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并以流利的口语表达,达到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司马迁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迹2、学会思考、搜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能用流利的语言将所搜集整理的资料文字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伟大的先人-孔子》说课稿小学品德与社会《伟大的先人-孔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一课:伟大的先人。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第一课时是介绍伟大的先人—孔子。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语文学科接触过孔子这个人物,对《论语》一书也许并不陌生。
出自于《论语》中的名言也会背诵几句,但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许认识得并不深刻,对于《论语》中所揭示如何做人的道理也许认识得也比较肤浅。
由于《论语》中是文言文叙述,学生阅读起来也会有一定的困难。
即使有译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由于缺乏生活的.阅历而只限于文字表面,不会触类旁通。
三、说教材处理
由于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开课时要有单元的特色。
在导入
环节,我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人物的引出做好铺垫。
本课介绍了"孔子"这个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论语》这部著作以及他对中华乃至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
依据品德课新课程理念,我决定采用情景式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孔子这个人物,在名言中品悟孔子的思想。
本课意图让学生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照格言反思自己的言行,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同时在学法上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探究孔子思想,名言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
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发展他们的主体人格,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2让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
3让学生知道"吉林文庙"也是纪念孔子的地方。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难点让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
六、说教学准备
《论语》书,"孔子"画像和"文庙"幻灯片,"孔子"一生简介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在师生"快速抢答"中拉开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的序
幕,引出孔子这一伟大历史人物。
"孔子因为什么而伟大?后人对他如何评价?"这些问题的抛出让学生能够借助文本就能接住。
"孔子长得什么样?"相信学生也会很感兴趣。
这时播放幻灯片:孔子的各种画像,让学生对孔子本人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借助课件的帮助,他的一生也很好地展现在了屏幕上。
届此学生对孔子有了完整,全面而又真实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合作交流
首先介绍代表他思想的著作《论语》,让学生背诵《论语》中经典的名言。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自己喜欢的名言是什么意思并给名言分类。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教师依据学生小组汇报给名言分类并板书提炼语言概括。
教师适时提出质疑:"我们为什么要依据名言来做?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同时扩展:"今后我们该怎样来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明理导行,加强认知与实践的结合。
3、拓展空间
我适时开发本地教学资源"吉林文庙",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到"孔庙"并不遥远,家乡就有的骄傲和自豪:让"爱中华"和"爱家乡"的情感达到了一体的共融。
4、品味感悟
为了纪念孔子,世界各地都建有"孔庙"。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呢?"让学生再一次品味《论语》名言的真谛,感悟孔子思想精髓的伟大。
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
5、课后延伸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课,课后布置学生看《论语》每天一篇。
做到坚持,学习才会有成效。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在40分钟内把孔子的思想阐述清楚,把《论语》的内容做到一一分类。
本课是第三单元学习的开始,更多有趣的话题还在等待着他们。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把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业余时间。
相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会陪伴他们终生,让其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