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部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详写哪几天、略写哪几天,体会这样安排的好处,学习作者抓住北京的春节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读关键词句,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阅读链接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好处,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和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把握详略

1.根据意思听写字词语

腊八粥、腊八蒜、备年货、祭灶王、扫房、杂拌儿、贴春联、祭祖、守岁、拜年、逛庙会、开张、放鞭炮、赏灯、吃元宵

2.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初步梳理了北京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你能把上面这些词语活对应填到相关的时间表格里吗?

3.说说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填空: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作者详细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略写(腊八之后至腊月二十三之

前)(腊月二十三至除夕前)(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呢?学完本篇课文后,你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二、体会作者抓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方法

(一)举一:聚焦一、二自然段,学习“腊八”部分

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一、二自然段,勾画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2)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批注。

指名读勾画的句子,说说感受到的风俗。

预设:“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里……)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从这句话我知道腊八节的一个风俗是“熬腊八粥”。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从这句话我知道腊八节要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

同学们真会读书。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两句话,看看腊八粥、腊八蒜有什么特点?

预设:腊八粥的特点食材多,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2.再读第一、二段,体会如何写出风俗特点

(1)出示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醋的图片,再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腊八节风俗特点的词句来体会。

预设:我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知道熬腊八粥的食材是相当多的。

我从“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从这句比喻句中的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也知道腊八粥的食材很多。

我从“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知道人们为什么要熬腊八粥,这里有着人们迎春的热情。

我从“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忍不住”体会到腊八节的美好,人们的幸福感。

3.发现表达特点:作者在描写腊八节风俗的时候,抓住了那些重点,如何写出特点的?

(抽学习困难些、中等、优秀三种层次的学生,在回答中,不断完善同学们的发现。)

4.教师小结:作者重点描绘了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抓住腊

八粥食材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腊八醋色味双美的特点,使腊八节的风俗特点更加突出,人们在这一天的喜悦心情也跃然纸上。

(二)反三: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小组合作学习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风俗的相关段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中描写腊月二十除夕、初一元宵的部分,勾画作者重点描绘哪些风俗的语句。

(2)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关键词句,做简单批注。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点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反馈

(1)交流写“腊月二十三”的部分。

a.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

预设:我从“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感受到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特别。

我从“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感受到吃糖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b.其他小组补充: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有借灶王的习俗,重点描写了街上卖糖的情景,现在小年吃糖只由大家享用,同样是吃糖,却有变化了。

c.老师小结:作者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小年的风俗特点更加突出。

(2)交流“除夕”部分。

a.一个小组交流,其他组进行补充。

预设:作者重点描写了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穿新衣放鞭炮的习俗。

我从“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一句中“家家、赶、到处、香味”这些词语体会到除夕这一天很热闹。

我从“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等句子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感受,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师提示: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并说说作者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出除夕的风俗?

预设:“除夕真热闹。”是这段话的中心句。作者抓住“热闹”这个词语,

写出了“除夕”这一天人们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的风俗。

师小结:作者抓住除夕“热闹”这个特点,详细介绍了除夕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等习俗,让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除夕热闹的画面。

(3)交流“初一”部分。

a.预设:我从第九自然段中“截然不同”一词,感受到人们享受着初一这一日的休闲时光。

我从第十自然段中描写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感受到初一这一天不同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幸福又快乐。

b.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舞后不同人的活动写出初一的热闹、美好。

c.分角色朗读正月初一午后不同人活动的语句,结合初除夕部分感受与除夕不同的热闹。

(4)交流“元宵节”部分。

a.同学们,元宵节又有哪些风俗特点呢?

预设:我知道了元宵节的风俗是赏灯、吃元宵。

b.同学们的交流中都说到了花灯。请勾画描写花灯的语句,说说你读懂写出了灯的哪些特点?

预设:我从“处处悬灯结彩”“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知道元宵节的灯多,颜色多、款式多、所用的材料丰富。

c.师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元宵节独有的风俗吃元宵、看花灯,让读者对元宵节习俗的印象特别深刻。

(三)整体回顾,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

快速找出文中写的比较简略的部分,和写的详细的“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作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抽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一步步把信息捕捉全。)

预设: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而其他日子作者是一笔带过,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

出示:第7、第11自然段,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的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