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古诗词中水的意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 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青翠茂盛,白露凝结为霜,抒 情主人公沿着曲折的流水去寻找意中 人,她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 及。对爱情的追求让他“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 到 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明澈水流——美人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山峦——美人眉峰,因思恋自 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三、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诗词中,包含了作者或旷达、或哀 伤、或豪迈、或潇洒的情感,但都同样 是水漉漉湿淋淋的。它千古长流,象征 着恒定不变,见证了历史古往今来;但 它又川流不息,意味着变化多端,伴随 着时间一去不返。在它身上,凝结了永 恒与短暂,亘古与瞬息。因此古人常常 借助于水来表达惜时之情。
二、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古人喜欢临水送别,滔滔的江 水, 恰似连绵起伏的别情相思, 无穷无尽, 流水于是就成为古代 文学意象中的离别主题。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宫前水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 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 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 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 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二、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六、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一、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水性是温柔的,人们常说“柔情似 水”,就是把水比作人的万般柔情。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也是将水和儿女柔情联系在一起。
唐诗宋词诗歌意象 流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而现在 大陆在那头。 乡愁》 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乡愁》)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 渡远荆门外,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 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万里送行舟。” 江入大荒流”写出诗人极目远眺的情景, “江入大荒流”写出诗人极目远眺的情景,只见 江水奔腾,一泻千里,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江水奔腾,一泻千里,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快行壮景之中蕴藏着诗人 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尾联两句借 流水写思乡之情。 流水写思乡之情。
(二)乡情
(三)爱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蒹葭》 秦风·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欲寄彩笺无尺素, 蝶恋花》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 铃》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 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阻断而同时连接男女双方 阻断而同时连接男女双方) 定不负相思意。(阻断而同时连接男女双方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 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李之仪的 卜算子》 《卜算子》: 此时水成为阻断男女引起无限相思的意象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学习资料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所知的古代文明无一不与水息息相关。
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埃及,其文明的实质都指向水这个本源,顺理成章,水也作为文学对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这一点在各大文明古国中都有所反映,而我们中国诗人对水又似乎更加的钟情,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水或者作为独立意象或者与其他意象一同构成一组乃至多组的意象群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所垂青,遥至《诗经》近至唐宋,沧海桑田的变迁不仅没有使这一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相反,在千百年的文学变迁中,同其他所有意象一样,水在诗词作品中的内涵不断的扩充、外延,及至本文所论及的唐宋时期,实际已臻于极致,乃至后世的元明清三朝,虽不乏“取水”佳作,终究承与古人,成就不大。
在《易经》中与水对应的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九卦,坎卦。
“阳爻居中,上下各为阴爻,五行属水居北方,色黑。
坎卦阳爻居中,阴爻在上下,则外柔内刚,四面向中心性发展的趋势。
坎为水,无处不流不渗渗入渗出,成为沟渎、隐伏、险陷、加忧、心痛的现象。
水能任意曲直矫柔、弯弓车轮为矫柔所成,坎又为车象、故为弓轮。
坎为耳、心痛则耳痛。
坎为水、血为水为红色,故为血卦。
坎从乾卦变化来,乾为大赤,故坎为赤。
”阳爻在卦图中用实线表示,阴爻则用虚线,坎卦的图形大体是中间一根实线,上下各一根虚线(如图),上下为阴,居中为阳,外柔而内刚。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石。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千百年间来诗人们反反复复将其吟唱的缘由。
从老子的话里我们也能体会到水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性格,在老子观来,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处众人之所恶,是敢于担当;不争,则是人生的坦然,随静;而外柔内刚,水滴石穿,则是坚韧人格的体现。
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哪一种思绪,或如李白之潇洒、苏轼之豪放,抑或是李易安之忧郁、李后主愁绪,几乎每一种人生观都能在水这里寻求到寄托和慰藉。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在唐诗宋词中,关于水的描述也不乏深层的思想内涵。
从文学
的角度来看,水有着广泛的表现性,对应它有着 复的概念及深刻的含义。
首先,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是对于生命的无穷意义的象征。
比如李白的《行
路难·其三》:“关山度若飞,流水去如痕。
连山不见尽,远水无穷源。
”这里的描述,不仅写出了山河壮观的景象,更表达了生命的浩瀚与长河无尽的哲理。
每一朵流水,都能够洗净黯淡的心房,每一朵浪花,都蕴含着沉淀与放飞的希望,从而让我们在遇见挫折时,可以昂首继续朝前,放眼无际豁然开朗。
其次,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还表达了对安逸清绝的追求。
诗人对水的描述,
总是带有对清心净思的企盼,其情景之中,更多的体会的是一种无穷的宁静。
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里的清夜,尽显出净绝的芬芳,漂流在大江之中,便如同一叶跟随着海浪,向着远方前行。
最后,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还赋予了它更多的隐喻性。
除开描述它的审美价值,诗人们更多的借用它做为比喻着前路远大的阻碍。
比如王维的《山行》:“路尽野未尽,马歇桑枝香。
山深路虽险,何处不能行。
”这里的景象,不但描绘出了道路的坎坷,更彰显出自己一意孤行,似水般穿梭其中无惧无畏,惟独一份前程自得。
综上所述,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极为丰富,既蕴含了生命的无穷意义,又
象征着追求安逸清绝,更表现出一种隐喻式的非凡前程,可谓意境高妙绝伦,值得我们集中对其进行挖掘和深入分析。
中国古诗中“水”意象的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古诗中“水”意象的文化内涵【摘要】:水作为中国传统诗歌意象,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其进行尝试性解读,发掘其隐喻、暗示、多义的特质,品味诗人的诸多情思。
【关键词】:古诗水意象文化内涵缠绵之恋离情之苦失意之怨家国之悲哲理之思审美内涵水,无色无味无臭,无形无相无声。
至刚至柔之物,可触可感,可品可鉴。
叮叮咚咚的泉水,清冽甜润;曲流而去的溪水,绕村萦带;汤汤急流的河水,拥卷而来;呼啸而过的江水,汹涌澎湃。
水的形态变化万千,正适宜摹拟人复杂多变的感情状态,因此水能给予我们最大的美感。
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水”在我国古代诗人笔下,竟句句表露情意,字字蕴含情愫。
诗人临水,有意有情。
水,蕴藏着他们的友情、爱情与理想,也蕴藏着他们的失意、哀怨和怅惘……水让他们回望扁舟、桥头与渡口,让他们回到那美丽而又忧伤的遥远岁月。
就中国的诗而言,可以说诗有多远,水就有多远。
水一旦进入诗人的视野,便再也不能同诗人分离,咏水从此成为中国诗歌的主题之一。
水作为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更富于隐喻、暗示、多义的特质,因此在理解上就有了既单一又复杂的特点。
古典意象在传达某种文化意义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固定性。
传统的意象系统对文本的支援既是语言形式上的,又是文化意义上的。
传统水意象的解读也不能脱此窠臼,在水意象中往往蕴含了诗人诸多情思,现试从以下诸方面浅析“水”意象的文化内涵:一、抒缠绵之恋一般常态下,水性阴柔,因此水常被看作爱情的象征。
诗人临水,写水也写爱情。
诗人欣赏水,同时也欣赏水边的女人。
从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到苏曼殊的““清凉如美人,莫愁如月镜”,其流风遗韵一脉相承。
诗人或是爱人及水:“洞庭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或是爱水及人“欲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于是人世间如鱼得水的爱情与水之间常常不免一线相牵,抒写爱情的诗篇更是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水成了柔情蜜意缠绵悠长的爱情的象征,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地久天长,水之曲折,有如爱情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汹涌,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一、爱情的阻隔物水始终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爱又可恨的角色。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人选择住处更愿择水而居,水边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
但是水又会给人带来灾难,它还给古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意象中进行描写,再以秋天的凄凉加以衬托,就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
《迢迢牵牛星》则描述了另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与织女为天河所阻,望眼欲穿,虽有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但“忍顾鹊桥归路”。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古往今来,不知曾经打动过多少读者。
水不仅装点了客观环境,而且也使相恋的人阻隔重重,尝尽相思之苦。
二、万物依附的母体崇拜自然之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之一。
诗人寄情山水,讴歌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社会理想,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艺术境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在他的《观沧海》中写出了大海的宏伟浩大: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掀起层层巨浪,而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仿佛是万物依附的母体一般。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话桓凯旋时所作,这种波澜壮阔的气势,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借助水来写雄浑阔大的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起潮落,江海一色,海天相接,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张照的《观海》“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体,日月映于大海之中,有如双丸浸在水中。
杜甫在他的《登岳阳楼》诗中则更胜一筹。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大地在此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薄!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唐宋诗词中的山水意象探讨
唐宋诗词中的山水意象探讨引言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诗词创作。
在这个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中,山水意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唐宋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并深入剖析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山水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的存在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特别偏爱,因此山水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
无论是峻峭险峻的高山、宽广博大的河流,还是湍急激流和曲折蜿蜒的小溪,这些山水形态都构成了唐宋诗词中浓厚的意象图景。
山水在唐代诗歌中(具体列举例子)1.王之涣《登鹳雀楼》:描述了壮丽辽阔、苍茫无边的江山景色。
2.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秋天夜晚迎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凄清的江南夜景。
3.杜甫《登高》:以危峰悬崖和长空流云为背景,表达了壮丽山川与个人豪情的结合。
山水在宋代词章中(具体列举例子)1.辛弃疾《水调歌头》:通过描绘江山美景,抒发对国家沦亡的愤懑之情。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汇了历史典故和对山水的喜爱,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3.岳飞《满江红·写怀》:以雄浑江山和英雄壮志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山水意象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表现内心情感唐宋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并不仅仅是描绘自然风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山水形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所感。
作者们运用各种手法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进行联结,使作品产生共鸣,并通过这些意象传递特定情感。
修身养性山水意象在唐宋诗词中还承载着一种文人士人修身养性的寄托与追求。
山水作为高尚的文化象征,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力量。
通过写山水、观山水,文人们表达了自己对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文学审美追求唐宋诗词中运用山水意象也是出于一种审美追求。
作者借景抒发个人情愫,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描绘得如梦如幻,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美感享受。
结论唐宋诗词中丰富多样的山水意象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也传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万物的深刻观察。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通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柔情与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柔和、包容的象征。
诗人常用水来比喻女性的温柔和包容,例如“似水柔情”、“如水般的温情”。
同时,水也能包容万物,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
2.生命与活力: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
在诗
文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活力和生长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养万物”。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逝去的时光也被比喻为流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愁绪与离别:由于水的柔和特质和流淌不息的特性,它也常常被
用来表达愁绪和离别的情感。
诗人常用“水”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如“流水送君去”、“江水映离愁”。
同时,水的流动也寓意着情感的流淌和思绪的无尽。
4.智慧与灵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智慧和灵性的象征。
水能够洗涤尘埃,使事物变得清明,因此水也常被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的开启。
如“心如止水”、“清泉石上流”。
5.历史与文化:水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诗文
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经常被用来比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长河。
总之,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能够表达柔情、包容、生命、活力、愁绪、离别、智慧、灵性等多重意义。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水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象征。
水的典型的题材,古人往往用水
的意象来描述人生中的困境、悲惨现实,表达着古代文人的心情。
在唐宋文学作品中,河水、流水等象征出了古诗文人对于家国危殆、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忧伤,也象征着文人独特的苦闷无奈的内心体验,被称为“水墨情结”。
首先从《枫桥夜泊》来看,此诗的作者李白在芬芳的荷花中感受到一种隐约的
孤独。
张继在此诗中写道:“舟轻轻过沉沉江,疑是故乡帆归来”,可见绿油油的江水诠释出对故乡的失落、淡忘,这种伤感在江水情调中流淌,极具感染力。
又如《静夜思》,李白在此诗中梦见梅花,追忆了离别故土的日子,表达出一
种异乡令人思念及愁绪。
紧接着他又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句诗中的酒与明月均象征着无奈的情绪,语气饱满的却是对美丽的梦境的失落。
再如晚唐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中“金陵江上宿处船,泊船瓜洲一
曲阑”,江水在这句诗中呈现出一种辽阔,使这句诗焕发出一种分离旅行者的哀伤,令人落泪不已。
此外,水的意象还出现在宋代词人陆游的《江城子》中,在此词中宋玉用意象
表达到一种深沉的思乡情结:“漁舟唱晚,响穷归雁,客愁慢,断肠声”。
水的深情表达出宋玉对家乡的思挂而绝望的思想,更展现出一种凄凉的离别景象。
以上,从唐宋文学历史中来看,水对唐宋文人来说既是一个象征,又是一种意象。
文人往往用水来表达思乡之情、表达对危机环境的困境,这种情感也被文人融入到了诗词之中,流淌着苦难,也流淌着深情。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所知的古代文明无一不与水息息相关。
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埃及,其文明的实质都指向水这个本源,顺理成章,水也作为文学对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这一点在各大文明古国中都有所反映,而我们中国诗人对水又似乎更加的钟情,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水或者作为独立意象或者与其他意象一同构成一组乃至多组的意象群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所垂青,遥至《诗经》近至唐宋,沧海桑田的变迁不仅没有使这一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相反,在千百年的文学变迁中,同其他所有意象一样,水在诗词作品中的内涵不断的扩充、外延,及至本文所论及的唐宋时期,实际已臻于极致,乃至后世的元明清三朝,虽不乏“取水”佳作,终究承与古人,成就不大。
在《易经》中与水对应的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九卦,坎卦。
“阳爻居中,上下各为阴爻,五行属水居北方,色黑。
坎卦阳爻居中,阴爻在上下,则外柔内刚,四面向中心性发展的趋势。
坎为水,无处不流不渗渗入渗出,成为沟渎、隐伏、险陷、加忧、心痛的现象。
水能任意曲直矫柔、弯弓车轮为矫柔所成,坎又为车象、故为弓轮。
坎为耳、心痛则耳痛。
坎为水、血为水为红色,故为血卦。
坎从乾卦变化来,乾为大赤,故坎为赤。
”阳爻在卦图中用实线表示,阴爻则用虚线,坎卦的图形大体是中间一根实线,上下各一根虚线(如图),上下为阴,居中为阳,外柔而内刚。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石。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千百年间来诗人们反反复复将其吟唱的缘由。
从老子的话里我们也能体会到水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性格,在老子观来,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处众人之所恶,是敢于担当;不争,则是人生的坦然,随静;而外柔内刚,水滴石穿,则是坚韧人格的体现。
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哪一种思绪,或如李白之潇洒、苏轼之豪放,抑或是李易安之忧郁、李后主愁绪,几乎每一种人生观都能在水这里寻求到寄托和慰藉。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青翠茂盛,白露凝结为霜,抒情主 人公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流水 道前去寻找,意中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 望而不可企及。对爱情的追求让他“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 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简析】 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 卉谢,故说“红稀”,这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也照应了诗的 标题。诗人又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暮云中的楼阁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 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 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 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 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浐水源出蓝田 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 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 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是这条宫前水, 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 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简析】 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沿途特有景色:山逐 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 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 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 颈联写江面平静,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 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 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 之水恋恋不舍,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 惜别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宋词水意象内容辨析
宋词水意象内容辨析狭义的水意象在宋词中出现次数甚多,大有“春水迷天”气象,创作意识层次也呈现立体交叉态势,但总体基调关涉仍表现出大致趋同倾向。
中国古人早有“陇头水,千古不堪闻”之说,因为陇头水为乡关象征,水声于耳相触,顿起思乡念别之情水边送别的传统又使古人对水怀有特殊感情,宋词将人们对由水及人的留恋情感加以再度延伸,给水意象中涵纳的伤离恋别情绪作出了新的扩充,为宋人心灵的安放,在古人已有的心灵领地中,挤出特殊一角。
秦观与小晏并提,为冯煦称之为“古之伤心人”,词中写伤离恋别为常来之笔,《南歌子》为其一例:“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此词以水边为大背景写水边早起离别,充满伤感情调。
春水迷天词妙在于写伤感而未出伤感字样,只以“怕天明”,“襟间泪尚盈”作婉转隐密处理,至使有些人认为此词“虽不无伤感的成分,但并不显得过于沉重”。
实际上无言之痛才是至极伤痛,秦观以无言作词面布置,其创作意识中的伤离恋别情绪自不待言。
秦观在传达伤离恋别情绪时,选取了玉漏、银潢、邻鸡,“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之女子、水边、残月带三星意象,但起关键作用的意象是水意象,因为最为纠心之处在水边,且各种意象都在水意象的包涵中出现,而女性与水的特有联系,在秦观心中是不用召唤的自来之象。
由此可见,此词写伤离恋别与水意象的依附关系已臻浑化境地,是秦词情韵皆胜的典型作品。
水意象秦湛为观之子,传词仅有一首《卜算子》,以春情为题,抒发了怀人难见的愁情:“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
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深于酒”。
词起首以水意象作为拔开词境原质,将时序定为春天,显然与“春情”主题合拍“寒峭花枝瘦”是由水意象牵带出的附加意象,为春情的抒发又添新的关情景物。
由水到春,由春到花,由花又到对恋人的思念以及对恋人的具体描写,成了无需经营的自然系列。
诗歌中水的象征意义
诗歌中水的象征意义古人喜欢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
《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
以下是“诗歌中水的象征意义”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诗经》中大量出现的水意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多重象征意义。
由于水具有多方面的丰富自然属性,自然而然让人由水联想到人、事、物、情的变化沉浮。
人们以水喻人,将水的清浊与人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并且从水中体味出许多人生哲理,经过不断的沉淀,水的内涵愈发丰富,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水文化。
一、以水言志孙绰在《三日兰亭诗序》就说道:“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耶?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清水比喻有德行的人,象征着真善美,浊水则用来比喻没有道德的人,象征着假恶丑。
《邶風·谷风》便是用水的清浊来喻。
女子在被男方无情抛弃并被撵出家门这样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泾水本来纯洁透明,却因渭水变得浑浊,表现了女子的坚定立场和不幸的`遭遇,因而与男子分开自己也将重新变回纯洁的状态。
“凡水流则易浊,止则常清”(《毛诗传笺通释》四卷,马瑞辰),马瑞辰在解释中提到水静则清的道理,虽然遭遇被抛弃的命运,但是这个结果对她来说也算是小小的慰藉。
在这里,浊水便象征着恶,清水便象征着善。
以水的清浊来表明弃妇的志向。
二、借水感怀1.思念受阻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河流对人们形成巨大的阻隔,经常要涉水而过,因此产生了涉水意象。
《诗经》中的这些涉水意象经常用在送别和分离之中,用来抒发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念和受阻时的痛苦之情。
如“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和“淇水港港,桧揖松舟”(《卫风·竹竿》),看到竹竿想到仅有“一水之隔”身处异国他乡的父母兄弟、心中恋人,不免感怀忧伤,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念。
贺贻孙在《诗经触义》中解释:“凭空设想,忽而至卫,忽而垂钓,忽见泉源,忽对淇水,忽而巧笑与波光相媚,忽而佩声与舟揖相闻,思力所结,恍若梦寐”水的流动是由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是水流阻隔了女子的归路。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通俗的讲,就是加入了人类感情的客观事物。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流水作为主要意象进入古典诗词的原因分析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带有水的意象的句子比比皆是,有江水、河水、湖水、溪流,有春水、秋水、雨水、瀑布,有水波不兴的水,有波浪滔天的水。
有专门描写水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
也有把水作为媒介来表达诗人情感的,如离别的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忧愁的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念的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凶恶的水“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也有表时间流逝的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无情的水“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出城”……中国的诗人和词人们对水有着不一样的偏爱,可以用水来表达任何一种情感,这是由其原因的。
首先,这与水的社会地位离不开。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在诗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原始人类逐水草而居,而黄河更是孕育了整个中华文明。
从原始人类的生于斯,长于斯,到现代人类的食于斯,饮于斯,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与人类打交道最多的自然事物。
人类对水熟悉,于是去描写它,去歌颂它,这是一种文化本能。
于是在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水的意象。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许多以水为意象的句子,《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而《诗经》中水的意象还有很多。
同样的,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楚辞》中也有许多水的意象,《离骚》中有“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湘夫人》中有“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等。
而在此后的古典诗词包括文学作品中,水的意象更被广泛运用。
其次,与水的形态有关。
水是自然界中形态最多的物象,因而可以作为不同形态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
解读唐诗宋词中“水”的意象!
解读唐诗宋词中“水”的意象!水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历来占有显赫的位置,如“高山流水”、“秋水”、“在水一方,有位佳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千里兮伤春心”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
水在唐宋词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花间词派的闺情离愁和婉约词派的轻柔婉约、浅斟低唱与水的轻盈灵动完美结合起来,在新的时空中生成了新的文学意境。
可以说,没有水意象,唐宋词就必然失去最美丽的阆苑仙葩、失去一大批不朽的词作。
首先,水孕育和生成了唐宋词。
唐宋词的题目和词牌有一大批沉浸在灵动的水波中。
如《浣溪沙》、《浪淘沙》、《河传》、《渔歌子》、《水调歌头》、《江城子》、《临江仙》、《定风波》、《望江南》、《渔家傲》、《雨霖铃》、《水龙吟》……难以尽数。
毫无疑义,水给唐宋词以灵感,为唐宋词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其次,水在唐宋词意境的营造上广泛而多样,以下就解读唐宋词中几种主要的水意象。
一、水的时间意象。
水是流动的,水的流动在时间中展开,因而水还是时间的。
温庭筠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在温庭筠的眼里,水之悠悠,变成了时间之悠悠。
不仅温庭筠,李清照也在《清平乐·年年雪里》说道: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
“年年雪里”成为李清照人生的见证。
流水是时间的,生物都生活在时间之流中,流水又是生命的,因而水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联结。
二、水的空间意象。
水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美的环境,是人工所创造的环境无法比拟的。
唐人有“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和“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韦庄)的美景,宋人更有“十里荷花”(柳永)的清丽,有“月迷津渡”(秦观)的凄迷,有“月桥花院”的静谧(贺铸),有“郾湖何日,烟水蒙蒙”的伫望(辛弃疾),水作为大地上的空间意象,把环境点化成了迷人的江南水乡,也把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水”意象在诗词中的应用
“水”意象在诗词中的应用关键词:意象、水提纲:1“水”意象的起源2“水”在诗词中的体现:①表示“德”的意思②表示“阻隔”的意思③表示“沟通”的意思3总结“水”意象使用的意义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文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智者为何乐水?《韩诗外传》是这样解释的:"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遣小间,似有智者。
动而之下,似有礼者。
蹈深不疑,似有勇者。
障防而清,似知命者。
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
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平,品物以正。
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
" 在古人眼里,水"似有德者",故有"德水"之称。
水有清有浊,古人以之比喻人的道德之高尚与低下。
水是流动之物,它可以聚集在一起,组成江河,浩瀚无比。
那波涛汹涌的江河,就像一把刀,斩断了两岸的往来。
所以,水还有阻隔意义。
如李白的《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
此句中,李白用了一个“隔”字,清楚准确的表明了这“河洲”对他和友人王昌龄的阻隔作用。
一个河洲其实并不能真的使两个人分开,但是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
这种表示阻隔之意的在现代也有,如余光中的《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是余光中的经典之作,而此句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作者将水比作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阻隔,在朴实的话语中深深表达了作者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愿望。
当时的海峡也确实想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作者这样写十分得体。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篇一:水在诗词中的意象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含义和拓展:1. 水:生命之源。
水在诗词中被频繁用作象征生命和活力,比如“水流不息”、“水满则溢”、“水波荡漾”等。
2. 波浪:水的形态之一。
在诗词中,波浪常常被用作表现情感和情绪的象征,比如“波浪起伏”、“波浪翻滚”、“波浪滔天”等。
3. 湖泊、海洋:水的另一个常见形态。
在诗词中,湖泊、海洋常常被用作表现大自然、历史、文化等的象征,比如“洞庭湖”、“沧海之深”、“长江之源”等。
4. 水流:水的流动状态。
在诗词中,水流经常被用作表现时间、流逝的象征,比如“流水行舟”、“时光荏苒”、“水流不断”等。
5. 水泽:水与泽的并称。
在诗词中,水泽常常被用作表现神秘、浪漫、色情等的象征,比如“水泽鱼龙”、“水泽之地”、“水泽之貌”等。
6. 水声:水的声音。
在诗词中,水声常常被用作表现寂寞、孤独、悲伤等的象征,比如“夜深人静”、“水声潺潺”、“水声震耳”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意象,水在诗词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方式和含义,例如:1. 水能载舟,舟能覆水。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因果关系,比如“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水至清则无鱼”等。
2. 水能滋润万物。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表现仁爱、慈善、抚慰等的情感,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
3. 水能灭火。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表现灭火、防火等的意义,比如“防火防盗防如水”、“灭火消灾消如水”等。
水在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含义,是表达情感、表现文化、表现自然等方面的重要象征。
篇二:水在诗词中的意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因为水在诗词中经常出现在各种形态和意义中。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拓展:1. 水的象征意义:水是一种自然元素,它在诗词中经常被用作象征。
水可以代表生命、情感、清洁、清凉、流动等意义。
例如,“黄河之水,其大无穷,奔流到海,不复回。
”(《登高》)这表达了黄河水的巨大、奔腾和无法回头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的“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而花间鼻祖温飞卿代表作《梦江南》更是此中上品,“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古人忧愁忧思之时往往以登高的方式排遣内心的苦闷,如杜甫老病孤舟、无依无靠时有“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初唐诗人陈子昂落第时亦登幽州台,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名句,故而古人喜以高楼喻离愁之深;古时出行或棹孤舟,或杖车马,一次出行往往历时弥久,恰如江水之绵延不绝,是故柳永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句。以楼高喻离愁思绪之苦,以江水寄年深日久之忧,水——楼式的结合,堪称完美的诠释了这种独守空闺的思妇痛楚的心情。水——天: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之外,又有了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再有关西大汉高唱“大江东去”
、还有井边少女浅唱低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中国古代哲学讲五行八卦和阴阳,五行为何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阴阳两仪又分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水属太阴,对应月亮的至阴至柔。同样,中国古代亦将人分阴阳,以男子为阳,女子为阴。是以,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将水比喻女子的习惯,这从古代神话中女神形象多出现在河流、湖畔可以得证,如屈原《湘夫人》、曹植《洛神赋》、乃至唐传奇《柳毅传》等。而女性兼有多愁善感、怨怒愤恨、缠绵多情的特点,故而文人们自然而然的将类似的情感赋予水,便成为水在唐宋乃至中国诗词中最为鲜明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水意象并未被文人们简单定格在抒发忧愁怨愤这一题材上,前已述及,水的原始造型所透出的意涵是外柔而内刚,因具体形态的不同往往使人有不同的诠释,同样的长江,李煜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实线,上下各一根虚线(如图),上下为阴,居中为阳,外柔而内刚。《老子》有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石。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千百年间来诗人们反反复复将其吟唱的缘由。从老子的话里我们也能体会到水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性格,在老子观来,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处众人之所恶,是敢于担当;不争,则是人生的坦然,随静;而外柔内刚,水滴石穿,则是坚韧人格的体现。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哪一种思绪,或如李白之潇洒、苏轼之豪放,抑或是李易安之忧郁、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愁绪,几乎每一种人生观都能在水这里寻求到寄托和慰藉。也正因为士人在水这里找到了一种人格的契合,才会如此钟情于水,也正因为钟情于水,从屈原到王国维,才有无数的文人将水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
一、水意象内涵的演变——《诗经》中的水
水作为意象在千百年的发展变迁中之所以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变与不变,众所周知,意象可分为社会意象、自然意象,前者为人类社会制造的物体,如服饰、车马等,而后者则指自然界原本存在之物,山水、日月等皆属此类。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许多社会意象所代表的物体因为不再能满意人们的需求而淹没甚至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相应的意象也会随之退出诗歌舞台(至于诗词中用典的现象,严格来说是后人引前代故事,所谓借古讽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意象),而自然意象由于自身的相对永恒性及稳定性,绝大部分将始终贯穿人类的历史,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便是此理,古人对今月而舞,今人邀古月同歌。同样的一泓春水,同样的滋养万世,同样的文化归属,造就了水意象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当然,往事越千年,千年的风霜不可能真的弹指一挥间,大雪无痕。
其实若说唐人之于水意象的运用,恐怕还是要把桂冠戴到那个被闻一多先生誉为“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头上,还得戴给他的千古名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虽是乐府旧题的歌行,但张若虚一改前代宫体诗的淫艳浮华之风,赋予了词作一种全新的内涵,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渗透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渗入渗出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古代文人贯以以春为伤、以月言愁、以水喻人生,而张若虚将春景、月景、江景巧妙融合,借助于水——月式的组合,营造出凄美哀伤的画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人对于潮汐现象与月亮的关系早已洞察,然而古人却只知道他们中隐约存在着一种神秘的默契,迷惑不解的同时,也同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并深深为之陶醉,联想到另一位同样面对这海月的诗人,张九龄只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景虽美,意虽切,却少了几分余味,但张若虚又并非只停留在这样一个相对狭隘的层次上,当人们还沉锓在如痴如醉的美景中时,张若虚已经向浩渺的苍穹发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叹问人生的真谛。而“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更是在哀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之后,透出了一种诗人对生命独特的领悟和体会,充溢着哲学的思考,使读者切实的感受到诗人潇洒飘逸的人生观。
《郑将仲子》中则以“杞、檀、等”象征封建礼教,而以逾墙、逾里、逾园象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最求爱情。还有一点,也与水在的这类寓意有关,就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关于诗经的“淫”的问题,他认为诗经其实是一部淫诗,,闻一多从民俗、民谣和古诗中,考释鱼的隐语,指出古诗和民歌中,鱼为配偶、情侣之意,打鱼、钓鱼隐指求偶,烹鱼、吃鱼喻合欢或结配。鱼是一种繁殖力极强的动物,古人以鱼谕旨男女性爱,寄托了先人对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的期待。汉乐府民歌《江南》为例,“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之句,在闻一多看来,鱼喻男,莲喻女,鱼与莲戏,是一种恋爱的舞蹈,是原始繁殖仪式的变形。唐代的女诗人还解此诗的风情,鱼玄机《寓言诗》曰:
“芙蓉叶下鱼戏,螮蝀(注:
指彩虹)天边雀声。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二、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奇峰,意蕴深厚的水意象在一代又一代才华横溢的诗人的笔下被运用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水的文学性格也在这种空前的大繁荣中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除了《蒹葭》“溯回从之,道阻且长”和《汗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二、"忧愁忧思寄情怀遥水意象发展到唐宋时期,逐渐失去了作为一个单独意象存在的价值和地位,诗经中所反映的水意象的原始意义在时代变迁和文学发展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这一时期的文人在作品中将水意象与其他意象反复叠加,形成一个个意涵更为丰富的意象群体,如前已述及的水——月式,而在另一类表现主人公忧愁忧思的作品中则更多的用水——楼式、水——天式的的结构。水——楼: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所知的古代文明无一不与水息息相关。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埃及,其文明的实质都指向水这个本源,顺理成章,水也作为文学对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这一点在各大文明古国中都有所反映,而我们中国诗人对水又似乎更加的钟情,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水或者作为独立意象或者与其他意象一同构成一组乃至多组的意象群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所垂青,遥至《诗经》近至唐宋,沧海桑田的变迁不仅没有使这一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相反,在千百年的文学变迁中,同其他所有意象一样,水在诗词作品中的内涵不断的扩充、外延,及至本文所论及的唐宋时期,实际已臻于极致,乃至后世的元明清三朝,虽不乏“取水”佳作,终究承与古人,成就不大。
、“且右”
,结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气势宏大,五字之间联系缜密,真无一字可增,一字可减,历来为人称道,王维的五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李白也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词六首》其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
”《赠裴十四》)的佳句,前者以山为喻,形容浪之凶猛的气势,后者赞扬裴十四胸怀广阔,能藏万里之黄河。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着重凸显水的刚强壮健之气。被誉为天下七绝第一的《登高》,虽是杜甫老病无依,潦倒将亡之作,在悲叹人生之余,亦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写出了水无与伦比的气魄,而水——木叶意象的的叠加(尤其是同样的叠加也出现在屈原名作《湘夫人》中),更是凸显了诗人哀感的情绪,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其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并且当生命个体置身于宏大的自然景观中时,顿使这种人生的苍凉有了一种历久的延时性和厚重的历史感。
总体来观,在长期的文学发展中,水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在不同朝代的诗词中其象征寓意的差别是很大的,但这不代表水的本意已被新的引申义所取代,恰恰相反,正是在其本意不断流传的基础上,才使得水能够演化出多种多样的引申义,因为内在所具有的不竭动力而演化出多种多样的引申意象,而这种外延上的扩展又充实内在本身。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今我们能够进行深入研究的最早的古代诗歌作品集,对诗经中出现的水意象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将之理解为水作为文学作品意象的原始意涵或者是本意(这里指文学作品中具有源头意义的意象含义,而非文字学上的本意)。诗经对后世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影响有目共睹,作为与后世文人共同使用的意象,我们有必要对诗经中水的意象做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