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

验及技巧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

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

五.血细胞形态学采样、制片染色与检查要求:

( 一 ) 采样、制片及染色,三道工序至关重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成败关键。要得到合格的涂片标本,做好上述工序,应注意以下要求:

1. 采样、制片:

(1) 玻片要求:国内 1.0mm × 26mm × 76mm ± 0.5 ,美国 NCCLS 规定 1.0mm × 25mm × 75mm ±0.5 ,要严格清洁,接近中性 .

(2) 推片:选择优质推片,推片两端边缘整齐、平滑。也可选用有机玻璃,其大小、厚度与坡片相同,两端之边缘应加工光滑,以利推片用。

(3) 采外周血(样),擦去第一滴血,迅速采血,量适中,如绿豆粒大小,具有一定推片技术,推片倾斜 45 °±,推成血膜长度 25mm ~ 35mm ,宽度 18 ~ 20mm ,血膜四周留有空隙区,血膜终尾离玻片终端至少 10mm ,血膜均匀,薄如蝉翼,尾端形如弧状,迅速扇(摇)干,血膜具有头、体、尾不同厚薄区域。此外,涂片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血液状态,如贫血程度、血液粘稠度、 WBC 或有核细胞多少等因素,调整推片技巧。

(4) 如若采用静脉血推片,用 K 3 -EDTA 或肝素抗凝,推制血片应尽早进行(最迟在 1 ~ 2 小时内)。

(二)染色:是识别细胞形态的重要标记工序:

常规瑞氏 - 姬姆萨染色要点:

1 .要得到满意、漂亮的血细胞染色标本,新鲜涂片迅速染色是很重要的。

2 .染色液配制要合格;

3 .涂片切勿用甲醛固定,否则不着色;

4 .染色的好坏与染色液、缓冲液的质量及比例、加液间隔时间、保持玻片染色液面的张力等染色技巧均有重大关系。染液要覆盖涂膜面,再加缓冲液( 1:2 ),其量要充足、混均,染色时间要 30 分钟以上。

5 .细胞着色的观察:

(1) 当染液与缓冲液混合后,甲醛吸水液温升高,发生剧烈反应,直至液膜表面的“染色粒”呈均匀分布,随染色时间的推延,“染色粒”由“染色小粒”聚集成“染色大粒”,逐渐由外缘向内缘推进至染色面中心(此过程需要 20-30 分钟以上),则表明细胞着色已完成,

(2) 再用自来水缓流冲洗,使染色液沉渣及染色粒浮去,使其充分起分色作用,去除细胞染色中浮色,显示出胞核结构及细胞清晰形态,待干,镜检。

六.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技巧:

外周血中三种血细胞数与形态学表现是:

● 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他疾病的厨窗;

● 是检查与观察疾病的重要指标;

(一) WBC 形态学诊断技巧:

1 . WBC 数值准确性估计:

( 1 )目前自动化计数仪时有出现结果的偏差,低倍镜观察血涂片可以粗略估计 WBC 数值及分布。低倍视野 WBC 数:正常约 3~5 个,增多 6 个以上,减低 3 个以下。

( 2 ) WBC 如推至片尾,分布不均,估计将有一定难度。较大的细胞如单核、异淋及中性粒细胞及不成熟细胞多在片尾,体部则多为较小的淋巴细胞,使分类造成偏差,所以分类部位在适当调整。

2 .白细胞计数值限度分级:

( 1 ) WBC 正常范围: 4.0~10.0 × 10 9 /L;

( 2 ) WBC 正常限度以下 :

● 轻度减少 (<4.0 ~ 3.0 × 10 9 /L),

● 中度减少 (<3.0 ~ 2.0 × 10 9 /L),

● 极度减少 (<2.0 × 10 9 /L);

( 3 ) WBC 正常高限度以上 :

● 分轻度增多 (>10.0 ~ 20.0 × 10 9 /L),

● 中度增多 (>20.0 ~ 40.0 × 10 9 /L),

● 明显增多 (>40.0 ~ 80.0 × 10 9 /L)

● 极度增多 (>80.0 × 10 9 /L) 。

以此与所测知 WBC 计数值作粗略对比,推断 WBC 计数值的准确性。

( 4 )如在血片分类计数过程中发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

● 计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 % 率,即以校正原 WBC 计数值减去有核红所占比例,求出外周血中WBC 总数值,

● 另作 WBC 分类计 100 个过程中遇到多少有核红细胞,即有核红细胞个 /100 个 WBC ,

● 或作血片有核细胞分类计数(包括有核红细胞),计出有核红细胞所占 % 率。

3 . WBC 分类正常范围及其病理性改变:

( 1 ) WBC 分类正常范围:

●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 24 小时白细胞数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 至第 3 ~ 4 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倒转,直至 4 岁淋巴细胞比例仍多。表 1

● 白细胞分类正常范围由于民族、地区、年龄、性别及其生理性变化的影响,以及检查本身的技术差异,即使一人同次取材不同涂片、一张涂片多次分类计数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不可差异太大。

● 分类中占大比例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嗜酸 / 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则为 Poisson 分布。

( 2 )病理性形态学改变:

①中性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分叶分化程度,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核分叶不良, Pelger-huet 现象;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四叶以上谓之右移,一般认为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分叶情况:

4 叶者为 1

5 ~ 25% 3 叶者为 40 ~ 50%

2 叶者为 20 ~ 40% 1 叶者为 < 5%

血象中如有多个 5 叶以上者提示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右移现象

—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患,并可以 5 叶与 4 叶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简单实用的分叶指数:

分叶指数 =5 叶 /4 叶 × 100% 正常核分叶指数: 0 ~ 17%

—还见于缺铁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高分叶症(显性遗传)及某些败血症(以左移多见)。

左移—见于感染、败血症、出血、小儿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 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及空泡改变:中性粒细胞由于受到外来刺激(包括感染及应激反应)引起颗粒变性,粗大着色深染及浆内空泡等病理性改变。上述改变及白细胞数增多和出现幼稚及原始细胞则为类白血病反应。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一般胞浆颗粒较正常稀少,但无空泡及毒性颗粒,而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NL )的中性成熟粒细胞则与类白血病反应形态相似。

● 假性嗜酸性颗粒—在某些干细胞疾病如 MDS 、粒细胞缺乏症、肾性贫血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增多,形态异常,类似嗜酸性样颗粒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