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耗能方案

作者:szzyq 来源:本人类别:结构设计、论文日期:2002.03.07 今日/总浏览: 1/415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一、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及分类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这种抗震方式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在不确定的地震作用下,很可能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结构构件的尺寸可能需做得很大,这样既给建筑布置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经济上又要增加相当多的投资。近年来,在土木工程领域新兴一种新型的抗震方式——结构振动控制,即对结构施加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和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以调谐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

结构振动控制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

被动控制——无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由控制装置随结构一起振动变形而被动产生的。被动控制可分为基础隔震技术、耗能减震技术和吸能减震技术。

主动控制——有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是由控制装置按某种控制规律,利用外加能源主动施加的。主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运算器和施力作动器三部分组成。主动控制是将现代控制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结构抗震的高新技术。主动控制有主动拉索系统(ATS)、主动支撑系统(ABS)、主动可变刚度系统(AVSS)、主动质量阻尼系统(AMD)等。主动控制研究较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中国,我国自8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主动控制。目前,主动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达30多项,如日本的Ta kenaka实验大楼和Kankyu Chayamechi大楼。

半主动控制——有少量外加能源的控制,其控制力虽也由控制装置自身的运动而被动

的产生,但在控制过程中控制装置可以利用外加能源主动调整自身的参数,从而起到

调节控制力的作用。现有的半主动控制技术包括:半主动隔震装置、半主动TMD、半

主动力触动器、半主动变刚度装置和半主动变阻尼装置等。

混合控制——在结构上同时应用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或者是同时应用不止一种的被

动控制装置,从而充分发挥每一种控制形式和每一种控制装置的长处,克服它们的弱

点,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目前提出的混合控制方法主要有:同时采用AMD和TMD

的混合控制系统、主动控制和基础隔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以及主动控制和耗能减

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世界上第一个安装混合控制系统的建筑是位于日本东京的

清水公司技术研究所。

在这四种控制技术中,主动控制的效果最好,但由于建筑结构体形巨大导致所需的外

加能源较大,加之控制装置的控制的算法比较复杂,而且存在时滞问题,因此其应用

程度少于其它三种控制技术;被动控制造价低廉,减震效果良好,容易实现,目前发

展最快,应用最广,尤其是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

广应用;半主动控制介于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之间,其控制精确度较高,造价较主动

控制低廉,而且不需要较大的动力源,因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混合控制

综合了某几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因此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被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动控制包括基础隔震技术、吸能减震技术和耗能减震技术。

础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基底设置控制机构来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使结构

动减轻,防止地震破坏。目前研究开发的基础隔震技术主要有:夹层橡胶垫隔震、摩擦滑移隔、滚珠及滚轴隔震、支撑式摆动隔震和混合隔震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了基础隔震术的研究,因此,隔震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理论上较为成熟,并且也有相当多的实际应。截止1999年12月份统计表明:日本94栋,美国21栋,中国46栋,意大利19栋,新西兰栋,已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最近有些国家已制订了相应的隔震规范,我国即将出台的新规范包含了基础隔震部分。

能减震技术是在主体结构中附加子结构,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分散,即结构的振动能量在原结构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主结构振动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吸能减震装置有:(1)调质量阻尼器(TMD);(2)调谐液体阻尼器(TLD);(3)质量泵;(4)液压—质量控制系统MS);(5)空气阻尼器。其中,应用最多的是TMD和TLD,如1976年,美国波士顿60层的J Hancock大楼在58层上安装了两个重300吨的TMD,质量块在9米长的钢板上滑动,它很好减小了大楼的风振反应,防止了玻璃幕墙的脱落。澳大利亚的悉尼电视塔,加拿大多伦多电视,日本的Chiba Port塔以及Funade桥的桥塔均安装了TMD,其减震效果均令人十分满意。日的Yokohama海岸塔是一个高101米的钢塔架结构,为减小结构的风振反应,在结构上共设置了个圆柱形的TLD,实例分析表明,安装了TLD后塔的阻尼比由0.6%增加到4.5%,在强风作用下的加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3,满足舒适度要求。除此之外,日本149.4米高的Yokohama王子饭也在其顶部安装了TLD以控制其风振反应。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能减震技术是把结构物中的某些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设计成耗能构件或在结构物的某些位(节点或连接处)装设阻尼器。在风载和小震作用下,耗能构件和阻尼器处于弹性状态,结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以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时,耗能构件或阻尼器率进入非弹性状态,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免遭破坏。

前研究开发的阻尼器种类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1) 金属阻尼器;(2) 摩擦阻尼器;(3) 粘阻尼器;(4) 粘弹性阻尼器;(5) 复合型阻尼器。

金属阻尼器

于金属材料在弹塑性范围以后具有较好的滞回性能,因而被用来制造各种类型的耗能装置。常的金属阻尼器有:软钢阻尼器、铅阻尼器和形状记忆金属阻尼器。

钢阻尼器是充分利用软钢具有较好的屈服后性能,进入塑性阶段后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1972 elly首先进行金属阻尼器的研究和实验的;1991年Wittaker等人和1992年Tsai等人分别究了X型软钢阻尼器(XADAS)和三角形软钢阻尼器(TADAS)的减震特性。目前这两种阻尼器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软钢阻尼器。由于软钢阻尼器具有滞回特性稳定,低疲劳性能好,对环境和度的适应性强和长期性能稳定等优点,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在一些建筑物开始应用。例如,在意大利Naples的一幢29层的钢结构、美国San Francisco的一幢非延性筋混凝土结构和墨西哥的三幢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均安装了软钢阻尼器,其中美国和墨西哥的情是为了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软钢阻尼器的缺点是:可恢复性差,其滞回耗能性能受其形的影响较为显著,如形状制作不合适,会引起滞回环的畸变。

阻尼器是充分利用铅具有密度大、熔点低、塑性高、强度低、润滑能力强等特点,同时由于铅有较高的延性和柔性,故在变形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能量,并且具有较强的变形跟踪能力,且通过动态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其组织和性能还可恢复至变形前的状态,因此铅阻尼器具有以优点:(1)使用寿命不受限制;(2)提供的阻尼力可靠;(3)对位移变化敏感;(4)构造单,工作中不需维护。但它具有恢复性差和铅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缺点。

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种兼有感知和驱动功能的新型材料,它与传统材料的区别是具有高阻尼大变形超弹性特性,能够重复屈服而不产生永久变形,因而具有很好的耗能能力。目前,主要几种记忆合金为Ni-Ti合金、Cu基合金和Fe基合金等。90年代初,一些学者对形状记忆合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