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自然地理学考题答案总结
(完整word版)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答案放大
第一章 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 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岩石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2. 下列哪项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C. 冰川地貌D. 火山地貌3.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4. 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A. 黄土高原B. 江南丘陵C. 四川盆地D. 云贵高原5. 下列哪项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交替B. 时区差异C. 地理极D. 黄赤交角答案:1.A 2.B 3.B 4.B 5.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是______,位于______洲。
7.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______,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______。
8.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位于______地区。
9. 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是______。
10. 下列地形区中,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______。
答案:6.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 7. 昼夜交替;黄赤交角 8.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9.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江南丘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时区差异;(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黄赤交角;(2)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3)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12.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答案:(1)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山丘陵。
(3)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地形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科迪勒拉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2.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A. 亚马逊河流域B. 刚果盆地C. 澳大利亚北部D. 中国南方答案:D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滩C. 澳大利亚沙漠D. 草原沙漠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加拿大B. 美国C. 墨西哥D. 阿根廷答案:D5.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智利海沟C. 阿塔卡马海沟D. 马来西亚海沟答案:A6.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干燥、高温、少雨?()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7.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脉C. 埃及金字塔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8. 下列哪个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A. 澳大利亚B. 南非C. 加利福尼亚D. 中国南方答案:C9.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非洲?()A. 埃及B. 印度C. 巴西D. 加拿大答案:A10.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西伯利亚高原C. 青藏高原D. 安第斯山脉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尼罗河2.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
答案:亚洲3. 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错误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答案:正确3.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
()答案:正确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6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6分)1、节理:断裂变形,岩石虽然裂开但没有明显位移。
2、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
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b5E2RGbCAP3、相对湿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通常用百分数表示:p1EanqFDPw4、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DXDiTa9E3d5、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水量。
单位升/秒•千M2,。
6、河漫滩: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分。
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7、土壤肥力: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RTCrpUDGiT8、生态平衡: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和稳定阶段时,生物与环境和生物与生物之间达到互相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之间出现持久、不明显的变动,生产、消费和分解之间,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出之间接近于平衡,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和协调,信息的控制自如,且传递畅通,这种状况称作生态平衡。
5PCzVD7Hx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古登堡面2、石英玻璃光泽3、砂岩页岩石灰岩4、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5、吸引、散射和反射反射6、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7、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8、流域降雨、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9、海面的蒸发和降水10、回转流往复流11、自由波强制波12、石钟乳石笋石柱13、塬梁峁 14、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15、界、门、纲、目、科、属、种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1.何谓大气逆辐射?其作用和产生的原因如何?答:大气吸收了来自地面和太阳的辐射之后,又依据本身温度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辐射,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A. 气候学B. 地形学C. 水文学D. 经济学答案:D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影响着我们的哪些方面?A. 自转影响昼夜更替,公转影响季节变化B. 自转影响季节变化,公转影响昼夜更替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地球的地形特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的一种?A. 砂岩B. 页岩C. 大理石D. 花岗岩答案:D4.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形式?A. 风化作用B. 溶解作用C. 机械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C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亚马逊雨林B. 太平洋C. 大陆架D. 生物圈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五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答案:对流层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下水和冰川中。
答案:海洋3.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通常形成________,而分离边界则可能导致________的形成。
答案:山脉、大洋中脊4. 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柯本气候分类代码是________。
答案:Af5. 地球上的生物圈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百分比。
答案:2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高温高压下部分岩石呈现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金属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对地形地貌、土壤形成、气候条件等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答案
H+ + HCO 3 H+ +CO 3 2
—
—
加上从大陆流向海洋的 1 单位二氧化碳,因此每年有 3 单位的二氧化碳留在海洋。 (3)每年人类毁林释放出 1.5 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释放 6 单位的二氧化碳。 本来大气与地表间的二氧化碳循环大致是地表净收入,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每年大气中新增的二氧化碳 含量就等于 1.5+6-2-2=3.5 单位,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 原因:导致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森林的不断砍伐以及持续使用化石燃料 影响:将导致温室效应愈发显著,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等。 控制对策:保护森林,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2. 读图阐述对流层大气环流形成的机理和过程 地球-大气系统所接受的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的不均匀,产生由赤道指向两极的温度水平梯度。这样,在大气低 层便产生从极地指向赤道的气压梯度,而在对流层的中、上部则产生从赤道指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从而导致空气的 经向运动。 从赤道辐合上升的空气到了高空,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当空气离开赤道后,便受到随纬 度升高而增大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沿经向运动的空气质点逐渐转变为向偏东方向运动,大约在纬度 30º附近,气 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形成西风,从而使得自赤道源源不断地向高纬运动的空气在纬度 30º附近发生辐合 和质量的堆积,导致地面气压的升高,同时,自赤道向北运动的空气还逐渐冷却,因而产生下沉运动,形成副热带 动力高压。 下沉的空气到低层沿经向分为两支辐散, 向低纬运动的空气质点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转为东北信风 (北 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 ,流向赤道低压带,这两股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暖空气在热带辐合带内上 升到高空,并产生向极地辐散的气流,形成哈得莱环流圈。 从副热带高压向高纬运动的低层空气因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变为西南风,而从极地高压流向较低纬度的 低层空气,则为东北风,这两支气流在副极地地带相遇。由于来自极地和高纬的空气冷而干,而来自较低纬度的空 气暖且湿,所以,这种大范围不同性质的空气块在副极地相遇便形成了锋区,称为极锋。暖湿空气密度较小,沿极 锋锋面滑升,当它达到对流层上部时又南北分流,向南的一支在对流层上部与哈得莱环流圈高层来自赤道的更加暖 湿的空气在副热带相遇,形成副热带锋区。这支高空气流与低层的西南气流一起构成费雷尔环流圈,方向与哈得莱 环流圈正好相反。向北的一支流向极地,变冷下沉,并在低层回到较低纬度的地区,形成了极地环流圈。上述气压 带、风系和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一种具有负反馈回路的图解模型。
(完整版)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答案归纳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试题总结地貌名词解释:平推断层:断层两盘基本无上下运动,而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2:原生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形成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
原生黄土特征:它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土状堆积物,颗粒细小,质地均匀;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成分中,碳酸钙含量较高。
遇水会溶解,造成水土流失;黄土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
次生黄土是黄土被水冲刷、搬运、在堆积而成的黄土,它与原生黄土的区别是具有层理,并有较多的砂以及细砾。
假整合2、:指同一地区新老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面相隔,但产状基本一致的接触关系。
上下岩层时代、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均不连续,说明下伏岩层沉积以后,地壳上升隆起,沉积作用中断,遭受风化剥蚀,后期该区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上覆岩层。
地堑: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大陆岛和海洋岛2:大陆岛是指其地质构造与临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导致与大陆相隔成为岛。
分为构造岛和冲蚀岛;海洋岛其地质构造与大陆无关,是由于海洋底部火山喷发升起而形成,河漫滩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相堆积,代表河床发育早起,上部为河漫滩相堆积,代表河床发育晚期峰林与峰丛:峰丛是喀斯特高原向山地转换的初期。
山体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分离的山峰,下部分为连结的底座,山峰之间都被溶蚀洼地隔开。
峰林是底座被侵去,仅剩下没有底座的密集山峰群。
单斜山与方山:由向着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所构成的地貌,称为单斜山。
方山是由构造高原或台地经长期侵蚀而分割成面积较小的山体。
方山以平坦的山顶为特征。
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面上一种封闭的小型洼地,呈碟状、漏斗或竖井状阶地:阶地沿河两岸呈阶梯状分布,并以高出洪水面而与河漫滩区分开。
大洋中脊:地幔物质涌出洋底,冷凝形成新生洋底。
地貌上成巨型海底山脉,贯穿世界各大洋。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洪水期被淹没,中水期出露的滩地。
风化壳:表层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碎屑和新生成的化学残留物覆盖在岩层,所形成的地表岩层的表层部分称为风化壳。
《自然地理》全册试题(完整) 含答案
戊乙甲丁丙比例尺 1:50000等高距 50m一.选择题第 1 课时地球和地图(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 1 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1 题。
图1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010 浙江高考)图4 是某地地形图,MN、PQ 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 1--2 题。
2.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3.Z 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2010 江苏高考)图 6 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9~I0 题。
4.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 线B.KMOP 线C.KMNQ 线D.KRQ 线5.拟在 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FF 线B.KMNQPT 线C.KLOPT 线D.KST 线6.(2010 年天津卷)读图1,回答1~2 题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 年4 月30 日20 时10 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纽约——4 月29 日清晨B.新加坡——4 月30 日上午C.伦敦——4 月30 日中午D.巴西利亚——4 月29 日下午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 10—11 题。
7.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B 线表示山谷B.CD 线表示山脊C.E 处为陡崖D.F 处为山峰读图,回答7~8 题。
8.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9..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地貌学B. 气候学C. 土壤学D. 经济学答案:D3. 地壳最厚的部分通常位于:A. 海洋B. 大陆C. 山脉D. 平原答案:B4. 以下哪个现象与洋流无关?A. 厄尔尼诺现象B. 拉尼娜现象C. 季风D. 潮汐答案:D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6378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约为________度。
答案:23.5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
答案:五大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以上)是由数个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形成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2. 描述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全球气候系统主要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冰盖等组成,它们通过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其研究内容。
答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4. 什么是水循环?请简述其主要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大气从海洋、湖泊、河流及潮湿土壤的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中获得水分。
水分进入大气后通过分子扩散和气流传递而散布于大气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湿程度。
大气的湿度状况是决定云、雾、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测量方法和实际应用不同,常采用多个湿度参量表示水汽含量:1.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3.露点温度。
4、地球圈层分化: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匀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镍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后,放射性元素辐射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升高,因而物质具有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
5、土壤: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6、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产生的能量及储存在海水中的热能等。
7、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三十五千米,大洋下平均厚度5km.8、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在一定地形和时间条件下,由气候和生物对母质作用而不断演化和发育的自然实体,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将土壤剖面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9、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0、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
11、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最新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汇总
240《自然地理学一》答案《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河流袭夺:是指河流的干流或支流在溯源侵蚀中,切穿分水高地,直至相邻高位河流的河床,将其上游河段构成自己水系的组成部分,使水系合并的过程。
2.正地形:相对于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而呈凸形的地貌形态。
3.波浪变形: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深度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波浪中的水质点与海底相互摩擦,水质点运动轨道的垂直轴开始变小,轨道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4.牛轭湖: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
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
5.逆地形: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不一致的现象,如向斜山背斜谷。
6.冰劈作用: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7.混合溶蚀作用:由于水量、水温、气压等条件的不同,形成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它们如在碳酸岩体内某一点相遇,不同浓度的饱和水溶液发生混合作用,混合后的溶液由原先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这种过程称为溶液的混合溶蚀作用。
8.气候地貌:受外营力控制并反映不同气候特征的地貌,称气候地貌。
9.溶沟与石芽: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的缝隙溶蚀而成的小型沟槽称为溶沟,溶沟间的石脊,称为石芽。
10.石河:亦称石流,主要发育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凹槽或沟谷之中,由山坡上融冻崩解的碎石充塞集中而成,在重力和融冻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动。
11.大陆架:指靠近海岸水深较浅的海底平缓地形,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也称陆棚。
12.溯源侵蚀:侵蚀方向指向河流上游,是河床纵剖面形成与发展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使河床纵剖面延长,同时也加深河床,改变其纵比降。
13、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一个面状的界限,在这个界限以下,河流侵蚀能力消失,不再加深河床,也简称侵蚀基面,控制局部河段或支流下切深度的基面称地方侵蚀基面,对所有入海河流来说,海面是最终控制其下切深度的基面,因此海面也称终极侵蚀基面或总侵蚀基面14、波浪折射当波浪的传播方向与海岸斜交时,其近岸边的一侧,由于水深减小,传播速度比远离岸边的一侧慢,使波峰线发生弯曲,并趋于与等深线一致的现象,称为波浪折射。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极圈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地壳答案:D4.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风向B. 地转偏向力C. 海底地形D. 所有以上因素5.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沙漠答案:A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淡水生态系统答案:C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纬度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季风气候答案:A8.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时差答案:C9.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B. 石灰岩C. 大理石D. 玄武岩答案:D10.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水稻?()A. 沙质土B. 黏土C. 红壤D. 黑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水体?()A. 海洋B. 河流C. 大气水D. 冰川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主要作用?()A. 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伤害B. 调节地球温度C. 维持生物生存所需的气体D.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形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A. 土壤类型B. 有机质含量C. 矿物质含量D. 土壤水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0p,2007)由分布在地球表层附近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彼此相互接触,甚至呈交错或重叠分布,使这些圈层中的水、空气、岩石和有机体互相包容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通和物质传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以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独立存在于地球体之中,构成了一个在性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圈层的特殊圈层,这个圈层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它基本特征有: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2.试述自然地理学在“统筹人与自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9p,2007)3.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环境有何影响?自然地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有何作为?(15p,200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
比如,毁林垦种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使戈壁、荒漠变为良田,如此等等。
(2)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温室效应(3)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土壤侵蚀(4)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水的控制:跨流域调水,改变了两个流域水分的循环CO2的增加破坏臭氧层水体富营养化水库>增加水分蒸发,改变水循环(5)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沙漠化,城市热岛、水库、温室效应(6)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从目前来看,自然地理学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1)弄清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2)弄清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估、预测与规划,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优化、调控,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3)弄清地球表层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灾害预测、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答:①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分为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经济环境: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音、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本身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系统: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等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在其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传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自然地理系统。
2、地理环境的研究范围答: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地球表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其中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而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哪些?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③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⑤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地球的形状环境效应及地理意义?答:地球的形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同地球的平均距离长达14960*10^4km,这样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就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照到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由于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最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试述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
①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②产生地转偏向力(科氏力)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④同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洋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密切关系⑤自转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3、试述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
①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23°27′s和23°27′n之间作周期性变动,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②产生昼夜的长短③地表温度的稳定4、地球表层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地球各圈层在地球表面附近相互渗透和相互重叠这一特点,赋予地球表面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存在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③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同时伴随信息的传递④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⑤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第二章地壳1.简述地质构造的含义及其类型。
答: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其类型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类型。
答:沉积岩的形成一般都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四个过程。
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类、黏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3、如何利用地层接触关系分析构造运动。
答: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
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
表明曾发生上升运动致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
不整合。
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地层产状既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
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什,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
4、试述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
①大陆漂移学说:现如今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由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的一个统一大陆(联合古陆)经分裂并各自漂移而形成的。
②海底扩张说:海底地壳沿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的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纳大陆漂移学说及海底扩张说入一个统一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型解说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概论:气压、水平温度梯度、饱和水气压,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积状云、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科里奥利力地转风气团锋①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
②水平温度梯度:③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极限,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④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⑤积状云: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出现时常呈孤立分散状态,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体积膨胀绝热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云。
⑥气旋与反气旋: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气流运动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旋转方向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
⑦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动的综合现象。
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半球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或整个大气圈的大气环流。
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构成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形势的主导因素与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条件。
⑧科里奥利力:⑨地转风、气团和锋:地转风系指自由大气中空气做等速、直线水平运动,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一个气团内部由于其物理属性相近,其天气现象也大体一致,因此气团具有明显的天气意义。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称为锋。
2、对流层具有哪些特征?答: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
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
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
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3、简述大气的能量来源及保温效应。
地球大气的能量最主要、最根本的来源是太阳辐射。
但并不完全来自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近地面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是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
接受地面辐射能量的近地面大气以各种形式向高层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保温效应简称“大气效应”,指大气因有易令来自太阳的辐射透过而到达地面却不易令地面长波辐射大量逸向太空的性能而使地球温度变得比没有大气时高的效应。
4、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
对此系统所计算出来的辐射平衡,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又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
地气系统的辐射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去的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
5、简述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答: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成必须经历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
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
6、简述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原因及运动特点。
答:由于空气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以及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使空气运动形成风并决定风向、风速等因素。
②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大气水平运动发生偏转,越靠近两极偏转越明显。
③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气流的运动,使气流速度发生改变,以及运动速度的减小,并使气流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形成一定的夹角。
④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只是针对曲线运动的空气,与运动方向垂直使空气近圆运动。
7、分析全球气压带及行星风系分布特点。
答:气压带,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膨胀上升的空气使气柱质量减少,形成赤道低压带;两极地气温低,冷却下降的空气使气柱质量增加,形成极低高压带;赤道流向极低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伟流动,因此空气质量增加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低高压带间形成副极低低压带。
行星风系,①信风带:位于南北纬30°~35°附近,受气压梯度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比较规律,季节性变化的风,称为信风。
②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5°~60°之间,因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外加地转偏向力形成西风。
③极地东风带:位于极地区域,自极地高压向外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
8、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
答: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海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