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4c7bb881c758f5f61f67ee.png)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建设标准1.1 垃圾前端收集1.1.1 重庆市生活垃圾前端收集宜采用收集站收集模式、收集箱收集模式、小压站收集模式和垃圾车收集模式。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生活垃圾前端收集推荐采用的四种模式。
这四种模式代表了重庆市今后的生活垃圾收集的发展方向,即从人力,半机械化的收集方式过渡到机械化、规范化作业,防止二次污染。
1.1.2 收集站收集模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居民投放点应配置标准的垃圾桶;2 居民应定点投放,收集人员定时定点收集;3 收集站宜采用构筑物式垃圾房;4 收集站应设置在收集车易于停靠的路边等地。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了收集站收集模式的要求。
生活垃圾应投放到标准的垃圾收集桶中,收集桶的规格一般为120L,240L;居住区、商业区、科研、教育、办公等区域应设置固定的垃圾站点,以便于居民投放生活垃圾,收集人员定时定点进行收集;由于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向封闭式方向发展,市区宜逐步取缔生活垃圾散乱放置的垃圾房,或在垃圾房内配置标准的垃圾桶配套收集,并采取防雨措施。
由于经济等因素,非封闭式的垃圾房可短时间内在农村地区保留;本条规定了收集站的设置位置,应位于路边,方便收集人员收集清运。
1.1.3 收集箱收集模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用具有密闭性能的专用收集箱进行收集;2 收集箱与钩臂车应配套;3 收集箱的容积宜为2-5 m3。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收集箱收集模式要求。
应采用专门的垃圾收集箱为收集容器进行收集。
收集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使生活垃圾在暂时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防止“跑、冒、滴、漏”;收集箱与钩臂车应配套,收集人员用空的收集箱置换满载的收集箱,将生活垃圾运往转运站或垃圾处理处置场;1.1.4 小压站收集模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小压站应具有压缩功能,宜配置卧式垃圾压缩机。
【条文说明】:小压站有别于转运站,规模较小,但具有压缩功能,处理能力比非压缩式收集站强。
1.1.5 垃圾车收集模式宜符合下列要求:1 生活垃圾的收集宜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后装压缩式垃圾收集车;2 餐厨垃圾的收集宜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自装卸式餐厨垃圾收集车。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8e2be4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b.png)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一、总则1、为贯彻落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3、本规范所称收集指生活垃圾从分类投放点至居民区、行政村、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等区域的集中收集点及从集中收集点至区域暂存点或转运站的转运过程。
4、本规范所称运输指生活垃圾从区域暂存点或转运站至各类垃圾处置终端的转运过程。
5、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应与分类投放、分类处置相适应,与其他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的作业要求相适应。
6、生活垃圾受到工业、医疗等行业的化学或生物危险废物污染时,应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19)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分类收运。
二、收集规范(一)收集方式1、可回收物:对可回收物实行预约或者定期收集,由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与收集单位协商确定收集时间。
居民或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也可通过自行售卖的方式将可回收物交由合法的再生资源企业,鼓励采用“互联网+”等方式预约回收,增强投放、交售的便捷性。
2、有害垃圾:对有害垃圾实行定期收集,由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与属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收运单位确定收运时间。
3、易腐垃圾:对易腐垃圾实行定时收集,由属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收运单位确定收运时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做好配合。
4、其他垃圾:对其他垃圾实行定时收集,由属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收运单位确定收运时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做好配合。
5、各分类投放点的生活垃圾由投放管理责任人负责收集,并及时驳运至集中收集点,最后交与相应收运单位。
也可委托收运单位至分类投放点进行直接收运。
(二)收集频次1、实行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区,由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委托的收集单位进行收集。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a8ccc7084868762cbaed5eb.png)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总体要求、分类投放、分类收运、群众性活动与突发事件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投放收运的设施设备设置、作业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不适用于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的投放收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5013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CJJ/T4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T280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QC/T52垃圾车DB31/1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T1127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DB31/T112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3.2垃圾收集容器waste collection container用于收集垃圾的各类容器,包括垃圾桶、废物箱等。
3.3环卫标准垃圾桶standard garbage can可与垃圾车配套使用、符合CJ/T280要求的120L、240L、660L、1100L等规格的塑料垃圾桶。
3.4投放点waste collection point配置有垃圾收集容器,可供投放垃圾的场所。
注:投放点根据有无建构筑物可分为固定投放点、临时投放点和流动投放点。
固定投放点处有建筑物(如垃圾房),临时投放点处无建筑物、可设置构筑物(如投放亭),流动投放点主要配合流动车、桶收集模式。
3.5可回收物服务点recyclable waste collection point居住区、公共场所或商业广场等专门设立的,供居民、单位和社会团体交投、交售可回收物的场所。
可结合投放点设置。
注:可回收物服务点可分为固定型、临时型和流动型。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afe5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标准通常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以指导和规范垃圾分类的收运和处理。
这些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以下是一般性的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1.分类标准:确定可回收、有害、湿垃圾等不同类别的垃圾,并
明确每种类别的特征和标准。
例如,可回收垃圾可能包括废纸、
废塑料、废金属等。
2.收集容器和设备:规定不同类别垃圾的收集容器和设备,以便
居民或单位方便地投放垃圾,并确保垃圾在投放时得到有效分
类。
3.投放指导:提供关于垃圾分类的投放指导,包括宣传教育,以
增加居民对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4.收运车辆和设备:规范垃圾收运车辆的设计和配置,确保垃圾
在运输过程中不交叉污染,同时提高运输效率。
5.处理要求:明确各类垃圾的处理要求,包括可回收物的再利用、
有害垃圾的安全处理、湿垃圾的有机资源化利用等。
6.监管和执法:规定相关的监管和执法措施,确保垃圾分类政策
的有效实施,包括罚款、奖励等措施。
7.数据报告:要求有关单位定期报告垃圾分类的数据,以便监测
和评估分类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垃圾分类政策。
这些要求可能会因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特点而有所不同。
因此,具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要求标准需要参考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发
布的相关文件和指南。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术标准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73047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d.png)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收运标准:
-定期收运:根据农村人口数量、生活垃圾产生量等因素确定收运频率,确保垃圾不积压。
-区域覆盖:建立合理的收运网络,保证每个农村地区都能够得到垃圾收运服务。
-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收集。
2. 处理标准:
-垃圾填埋: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采用科学的垃圾填埋方法,确保填埋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垃圾焚烧:对于可燃垃圾,采用合适的垃圾焚烧设备进行处理,严格控制废气和废渣的排放。
-厌氧消化:对于湿垃圾,采用厌氧消化技术进行处理,产生沼气用于能源利用。
-农田利用:对于可回收有机物,如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将堆肥用于农田改良和农作物种植。
3. 环境保护标准:
-控制污染: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废气、废水和
废渣的排放,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土地利用:选择合适的土地用于垃圾填埋场或其他垃圾处理设施,避免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噪声控制: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的标准,具体的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指导,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收运和环保处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af94deb1a37f111f1855be2.png)
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标准1.1 垃圾收集设施Ⅰ废物箱1.1.1 废物箱的设置应满足行人投放生活垃圾的需要。
【条文说明】:废物箱主要用于收集行人的生活垃圾,故其设置应满足行人投放生活垃圾的需要。
1.1.2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地区应按分类方式设置相应的分类收集废物箱,分类废物箱应有明显标识。
【条文说明】:公共场所的废物箱,由于其接纳的垃圾成分不同于居民生活垃圾,因而分类方式不同于居住区的分类方式,应根据所在场所的流动人员的活动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分类收集废物箱,并有明显易懂的标志。
1.1.3 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废物箱。
【条文说明】:除行人必经的道路外,在交通客运枢纽、公共建筑、广场、社会停车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出入口处,对废物箱的需求程度也较高。
1.1.4 废物箱外观应美观、卫生,并应能防雨、防腐、耐用、阻燃、抗老化。
【条文说明】:废物箱由于设在路旁等公共场所,其造型应美观、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本条提出了废物箱的基本要求。
1.1.5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1 商业、金融业街道、支路50~100m;2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m;3 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m。
【条文说明】:废物箱的设置间距考虑主要出于方便行人随时丢弃垃圾,间距较小,影响景观,随着市民行为规范的提高,除旅游景点、步行街、交通站、体育场馆等人流集散场所的废物箱设置间距可较小外,其余道路应放宽间距。
1.1.6 镇(乡)建成区道路两侧设置废物箱间隔宜符合本章第5.1.4条的规定,并应乘以1.2~1.5的调整系数。
【条文说明】:由于镇(乡)建成区相比城市人流量少,同样功能的道路两侧废物箱设置密度应较城市低,因此本条规定参照城市道路两侧废物箱的设置间隔,乘以1.2~1.5的调整系数。
1.1.7 广场废物箱应按每300m2~1000m2设置一处。
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
![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101e7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e.png)
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
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处理设施,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和提高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以确保中转站的安全、高效运行。
首先,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应当考虑周边环境,离居民区和食品加工企业等敏感区域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同时,选址应尽量远离水源地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确保垃圾中转站的安全性。
其次,垃圾中转站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建筑结构应稳固耐用,能够承受垃圾堆放和运输设备的重压。
建筑内部应设置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异味和有害气体的滞留。
此外,建筑外墙应采用易清洁的材料,方便日常清洁和消毒。
另外,垃圾中转站的设备配置也是关键,应根据城市垃圾处理量确定设备容量,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日常运行需求。
运输设备应具备自动化操作功能,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此外,垃圾中转站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应急处理设
备,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最后,垃圾中转站的管理和运营也至关重要。
中转站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中转站应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标准涉及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配置和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居民生活和垃圾处理需求,确保中转站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共同营造清洁、整洁的城市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措施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ecde2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f.png)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措施嘿,大家知道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可是超级重要的!这
就好比我们家里要打扫干净、保持整洁一样。
你想想啊,要是村子里到处都是垃圾,那多难看、多不卫生呀!这可不行!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呀,得加大宣传力度。
就像老张头那次,我们去给他讲垃圾要分类,他还不乐意听呢,说什么太麻烦。
但我们得耐心呀,给他讲清楚垃圾分类的好处,后来他不就慢慢接受了嘛!所以说,宣传真的很重要,要让大家都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
然后呢,要完善垃圾收运设施。
比如说垃圾桶,得足够多、分布得合理
才行。
不能这边好几个,那边一个都没有,那肯定不行呀!就好像咱们做饭,锅碗瓢盆都得齐全呀,不然怎么做出美味的饭菜呢?这垃圾收运设施就是咱们处理垃圾的“锅碗瓢盆”呀!
还有啊,得建立专业的收运队伍。
你看城里不都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吗?
咱农村也得有呀!让他们定时定点来收垃圾,这多靠谱呀!这不就跟送快递一样嘛,得有专门的人负责呀!
最后,一定要强化监督管理。
要是有人乱扔垃圾,那可得好好教育教育!不能不管呀!这就好比学校里老师管学生一样,得有规矩呀!
总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这关系到我们农村的
环境和大家的健康呀!我们都得重视起来,一起努力让我们的村子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这样我们生活在这里也会更开心呀!难道不是吗?。
垃圾中转站选址与建设标准
![垃圾中转站选址与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c500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7.png)
垃圾中转站选址与建设标准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必要环节。
因此,垃圾中转站选址与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选址、规模、环境合理等方面来介绍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和建设标准。
一、选址标准1、交通便利。
垃圾中转站要选在道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其距离要求市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不超过6公里,这样可以保证垃圾中转的效率,减少垃圾运输的成本。
2、环境状况好。
垃圾中转站要选在环境较好的区域,雨水、地下水等都不能受到污染。
其地上空气质量也应该是良好的,以便于减少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影响。
3、周边居民少。
垃圾中转站应尽量避免选址在居民区附近,应该选在商业区或是工业区,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干扰,避免垃圾处理带来的噪音、异味以及垃圾的散落等问题。
4、土地空间大。
垃圾中转站的规模较大,它的选址不能过于狭小,应保证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可进行扩建。
二、建设标准1、卫生合理。
垃圾中转站的外观要整洁,吸收垃圾的地面要平整、无水。
其内部向外的噪声和异味要尽量减少,并进行科学的卫生处理。
当垃圾收运到中转站之后,就应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分开,以便后续的处理。
2、区分明确。
垃圾中转站中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应该分区分级。
在原则上,中转站可以分为前场和后场,前场是垃圾车的卸货场,后场是抵御垃圾的贮存与中转场。
出于卫生、施工等原因,中转站还应制定明确的人员流动路线以及垃圾清运路线。
3、安全可靠。
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应考虑安全问题。
在中转站内应坚固的围墙,有安全的消防设备,并在中转站周围设置警示牌。
做好门岗人员、派单及处理作业的管理,并保持场地内设施设备运转良好。
4、科技创新。
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应融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说分拣机、填埋机和焚烧机等设备。
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处理质量。
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应该采用经济、安全、环保的理念,做到全面规划,科技创新,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中转站。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g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g](https://img.taocdn.com/s3/m/fa2462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d.png)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一、垃圾分类收集为了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首先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根据垃圾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类型。
在农村地区,应该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容器,引导村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二、垃圾收运路线规划针对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道路状况,需要合理规划垃圾收运路线。
路线规划应尽量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同时考虑道路状况和车辆承载能力,确保垃圾收运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垃圾处理方式选择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在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垃圾的成分、处理效果、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
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了实现有效的垃圾处理,需要建设相应的处理设施。
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设施建设应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垃圾处理效果评估为了检验垃圾处理效果,需要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处理效率、环境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
六、垃圾处理安全管理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七、垃圾处理操作规程为规范垃圾处理操作,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规程应明确各项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应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e4107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7.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1.04.0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50号
•【施行日期】2021.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1年第50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
处理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T51435-2021,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年4月9日附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分类目录、收运质量简易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分类目录、收运质量简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e097af358f5f61fb636661d.png)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要求一、食堂机关单位应在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如食堂等设置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不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应在休息间、茶水间等设置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收集容器容积可根据服务区域大小及人流量多少选择相应的规格。
二、办公区域在每个办公室内均应设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在出入通道、电梯出入口、楼层廊道等办公场所的公共区域,宜在方便且不影响内部协调性的点位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在单位出入通道或当单位人员数量较多、楼层办公人员较多时宜按层在楼层出入口适宜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三、公共场所区域在户外、大楼外部通道以及办公大厅等公共场所区域,应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四、垃圾临时存放区域机关单位在装修、绿化修剪期间,应指定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临时堆放场所,并将收集的建筑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纳入专项分流体系。
附件 2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序号类别实物列举1.废纸:报纸、书刊杂志、复印纸等纸张,纸板纸箱,饮料及牛奶等纸包装(利乐包盒);2.废塑料:塑料袋、塑料瓶罐盒、塑料盆桶、泡沫塑料、塑料玩具及用品、橡胶及其制品;3.废玻璃:玻璃瓶、玻璃杯、玻璃桌面、窗玻璃等;4.废金属:易拉罐、罐头盒、奶粉桶、玩具、餐具炊具、剪刀、铁钉、衣架、金属办公用品等;一可回收物5.废织物:衣物、床单、棉被、鞋、窗帘、毛绒玩具等;6.废电器电子产品:电冰箱、空调、吸油烟机、洗衣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视机、监视器、微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移动通信手持机、电话单机等;7.废大件可回收物:床及床垫、沙发、橱柜、桌椅、门窗等。
1.蔬菜瓜果:蔬菜、瓜果及其果肉、果皮、果壳等;2.米面肉蛋类:米饭、面条、豆制品、鸡鸭鱼肉、动物内厨余垃圾二脏、水产及其加工品、肉蛋及其加工品等;(餐厨垃圾)3.食品调料:各类饼干、糖果、巧克力、罐头等食品,糖、味精等调料;4.茶叶盆载:茶叶、中药、咖啡渣,盆载植物残枝落叶,宠物饲料等。
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规范
![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6a183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b.png)
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规范1、总则1.0.1、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水平,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价标准(CJJ/T126-2008)》、《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等法规标准,结合XX区实际,制定本规范。
1.0.2、XX区域范围内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及相关设备、设施的管养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的基础上,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1.0.3、区环卫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考核工作,各镇(街道)环卫主管部门负责所在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2、术语2.0.1、普扫:对城市道路、公路和公共场所进行的全面清扫。
2.0.2、保洁:保持性清洁作业。
在普扫之后进行的巡回不间断清扫,随脏随扫保持环境整洁。
2.0.3、垃圾装运点:按规定设置的装运垃圾的地点。
2.0.4、垃圾收集站:在较小的收集范围内,将分散的垃圾集中后由较大运输工具清运出去的小型垃圾收集场所。
2.0.5、垃圾中转站:将镇街所收集的垃圾集中转载到大型运输工具,具有压缩、打包或分选等功能的垃圾中转场所。
2.0.6、道路冲洗:对道路采用一定水压的水流进行冲洗的清洁作业。
2.0.7、道路洒水或喷雾:对道路采用洒水或喷雾方式防止扬尘的清洁作业。
2.0.8、机械化覆盖率:机械化作业道路长度占作业道路长度的比重。
3、基本要求3.1、文明生产3.1.1、环卫作业应做到文明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社会秩序、公众生活的影响。
3.1.2、各类环卫设施,包括垃圾桶、果皮箱、器具、车辆、站场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有明显污渍、牵挂物和渗漏物;车辆要保持外观整洁,无破损、掉漆、滴漏,标志清晰,性能良好,车体周边不得堆放或拖挂与作业无关的物品;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垃圾覆盖,尽量减少垃圾裸露、倒腾、落地,确保周边干净整洁。
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
![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94f5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4.png)
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
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集散地,是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环节。
因此,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标准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和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设施建设、环保要求等方面,对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垃圾中转站的场地选址应远离居民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距离主要道路和居民区应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环境保护。
场地面积应根据城市垃圾处理量确定,同时要考虑未来的扩建和改造。
场地应平整、无积水,地基应坚实,便于设施建设和垃圾运输。
其次,垃圾中转站的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建筑物应坚固耐用,通风良好,易于清洁和消毒。
设施内部应设置分类垃圾存放区、转运区和管理区,便于垃圾分类和管理。
此外,设施还应配备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备,以确保垃圾的安全、高效处理。
同时,应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保障工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再次,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
垃圾中转站应设置
垃圾收集和分类设施,保证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同时,应设置垃圾处理设施,如压缩设备、填埋设备或焚烧设备,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和污染。
此外,垃圾中转站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气体处理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日常管理中,还应加强对垃圾中转站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总的来说,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环保要求和资源利用等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确保垃圾中转站的安全、高效运行,为城市环境卫生和资源回收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术语和符号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术语和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aa85ece9be23482fb5da4c15.png)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术语和符号1.1 术语domestic waste生活垃圾1.1.1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recyclable可回收物1.1.2适宜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纸类、金属、玻璃、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废旧家电、家具等。
harmful waste有害垃圾 1.1.3废弃的灯管、家用化学品、电池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perishable waste1.1.4 易腐垃圾餐饮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园林垃圾等。
other waste 1.1.5 其他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易腐垃圾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1.1.6 餐饮垃圾food residue饭店、单位食堂等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1.1.7 厨余垃圾kitchen waste家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1.1.8 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拆除、改造及对地基进行开挖等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1.1.9 医疗垃圾medical refuse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1.10 工业垃圾industrial waste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1.1.11 收运体系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将分散的垃圾产生源与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相连接的物流组织系统,包括垃圾的收集、运输过程和过程中设置的垃圾、转运站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等。
收集点(站).1.1.12 垃圾收集设施refuse collecting facilities按规定设置的将分散垃圾集中收集的地点,放有垃圾收集容器或建有构筑物,包括废物箱、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等。
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试行)
![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1702f0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b.png)
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试行)**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标准(试行)1总则1.1为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配置应符合规划要求,坚持布局合理、节能环保、干净适用、便于管理,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和污染控制。
1.3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
1.4本标准适用于**市城市建成区。
1.5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生活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具备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功能的设备、容器、构筑物、建筑物场地、及指引设施等附属设施的统称。
包括果皮箱、垃圾桶(箱)、垃圾投放桶点、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垃圾分类指示栏(牌)等。
2.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桶点放置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供单位或个人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场所。
2.4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将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集中后,用于投放或运输的场所,包括临时集中收集点和固定集中收集点两类。
2.5单位包括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
1.公共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
2.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
3生活垃圾分类类别3.1**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可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适时予以调整。
3.1.1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3.1.2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办公区域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设置收集容器。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术语和符号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术语和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aa85ece9be23482fb5da4c15.png)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术语和符号1.1 术语domestic waste生活垃圾1.1.1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recyclable可回收物1.1.2适宜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纸类、金属、玻璃、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废旧家电、家具等。
harmful waste有害垃圾 1.1.3废弃的灯管、家用化学品、电池等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
perishable waste1.1.4 易腐垃圾餐饮垃圾、厨余垃圾、果蔬垃圾、园林垃圾等。
other waste 1.1.5 其他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易腐垃圾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1.1.6 餐饮垃圾food residue饭店、单位食堂等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1.1.7 厨余垃圾kitchen waste家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1.1.8 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waste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拆除、改造及对地基进行开挖等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1.1.9 医疗垃圾medical refuse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1.1.10 工业垃圾industrial waste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1.1.11 收运体系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将分散的垃圾产生源与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相连接的物流组织系统,包括垃圾的收集、运输过程和过程中设置的垃圾、转运站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等。
收集点(站).1.1.12 垃圾收集设施refuse collecting facilities按规定设置的将分散垃圾集中收集的地点,放有垃圾收集容器或建有构筑物,包括废物箱、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等。
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站建设标准
![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b3ce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c.png)
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站建设标准一、引言随着湖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规范居民生活垃圾站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保障城市环境卫生,本文将对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站建设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二、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站建设标准概述1.选址要求居民生活垃圾站应选择在交通便利、靠近居民区、不影响周边环境的地方。
同时,要避开地下水源、河流、湖泊等敏感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
2.设施要求生活垃圾站应配备分类垃圾桶、压缩设备、垃圾运输车辆等设施。
同时,要设置围墙、绿化带等,保障垃圾站内外环境整洁。
3.环保要求生活垃圾站应采取措施减少异味、噪音等污染,确保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对于渗滤液等污染物,应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进行处理和排放。
4.服务范围生活垃圾站的服务范围应根据周边居民数量和垃圾产生量合理划定,确保垃圾收运处理的高效与便捷。
三、生活垃圾站的运营与管理1.垃圾分类与回收生活垃圾站应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同时,加强与回收企业的合作,提高废品回收利用率。
2.设施维护生活垃圾站运营单位应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对于损坏严重的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3.安全保障生活垃圾站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爆、防盗等工作。
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政策法规与监管1.相关政策法规湖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措施,为生活垃圾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2.监管部门职责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站的监管,确保其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
同时,要定期对生活垃圾站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违规处置对于违反生活垃圾站建设和运营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对于严重违规的,要依法予以停产、停业等处罚。
五、结论规范的居民生活垃圾站建设和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一般规定
1.0.1 收运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减排等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收运体系的建设是城市或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工程建设必须首先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和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收运体系项目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之一,如果建设不当,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污染,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国现已发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条例、规定和标准,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本标准第6章对环境保护作了规定。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正逐年减少,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用地应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
国家已颁布有关土地的法令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转
运站的选址和规模对垃圾转运站工作效率影响较大,合理设定转运站位置和规模是发展转运站建设的基本方针。
本标准第7章对转运站建设用地作出规定。
相对于收集环节而言,转运环节的设施、设备构成更复杂,投入更大,因而将其作为本标准编写的主线。
自5.2及其后的各章节均按转运环节及其转运站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编撰。
收集环节及其收集站与其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可参照执行。
1.0.2 收运体系的建设应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市域环境卫生专业(专项)规划的指导下,与市域垃圾处理系统相匹配,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远近结合,近期为主。
新建项目应与后续转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收运设施的建设数量、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比选。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工程建设的原则。
就重庆市城乡建设综合体系而言,收运体系是防治生活
垃圾污染、改善环境的辅助工程,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维护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故强调工程建设须符合城乡总体规划,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
收运体系的建设应在市域环境卫生专业(专项)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所谓统筹规划,是指既要考虑镇、村局部需求,又要兼顾全局平衡;既要满足近期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远期发展前景。
从时序上考虑,应以近期(5年规划)为主,近远期相结合,并为中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鉴于转运站的社会与环境影响大而直接,故其工程建设应做多方案比较,不但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还要进行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中型及以上转运站项目,应根据筹资能力,从发挥效益出发,控制初期工程规模和投资。
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1.0.3 收运体系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
低运营成本。
有条件的地区宜建立垃圾收运信息化管理系统。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收运体系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并非所有配套工程项目都要建设,要视生产需要和工艺要求,在充分利用建设地区依托条件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配套项目的内容,不搞大而全或小而全。
1.0.4 收运体系的建设应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土地、道路、交通、供电、给排水和通信等建设条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工程建设必须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及土地、供电、给排水、交通和通信等设施的条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投产。
1.0.5 主城区生活垃圾应推行分类投放、收集,后续运输、处理方式应与分类收集相匹配,不宜混装混运、混合处理,各区(县)、镇(乡)、村应逐步推行。
【条文说明】:推行分类收集,统筹垃圾运输和处理,有利于降低收运成本和提高收运效率。
按照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公布的《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
(2014~2020年),主城区生活垃圾应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实行4类分类,同时实施了分类收集的垃圾不宜混装混运和混合处理,以便达到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各区(县)、镇(乡)、村受经济条件限制,应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1.0.6 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及其他类别危险废物等均需根据相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及处理处置,严禁混入生活垃圾。
【条文说明】:医疗垃圾应交由环卫部门(机构)或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单独收集,密闭运输,送至市属医疗垃圾焚烧处理中心集中处置。
建筑垃圾由城镇建设部门归口管理,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运至建筑垃圾处理场专门处理。
工业垃圾应按“谁排放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由排放单位处理或排放。
生活垃圾中的有害垃圾、其他类别的危险废物必须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由排放企业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