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样题1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屈光样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调节:由远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屈光的能力增加的现象。

2.隐斜:即患者存在潜在的眼位偏斜的倾向,但由于融合能力的存在,使这种偏斜表现不出来。

3.远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4.老视:由于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晶状体老化,调节能力下降,使患者出现视近困难的生理现象。

5.近视眼:平行光线经过未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之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6.AC/A:即每动用1D的调节所带动的辐辏量

7.逆规散光:指散光以垂直方面的屈光力较大

8.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度数不等,即可称为屈光参差;但一般由于度数差异大于2.5D时才会造成不适,所以将两眼度数相差达到2.5D 者定位由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

9.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的散光眼为复视远视散光。

10.第一普氏像:物体经过角膜前面所称的反射像。

二、填空(20分)

1、引起调节的刺激因素包括:(模糊的网膜物像、眼对光的分散度、

色像差、球差、扫视运动、距离改变的错觉、心理因素)

2、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可塑性):心理性调节是指(睫状肌的收缩能力)

3、眼的调节是以眼的(主点)为参考点的,而戴矫正镜之后眼镜并非与眼的主点重合,所以戴镜后的调节与正视眼的调节不等。

4、作隐斜检查,其机理为(打破融合力)

5、AC/A的正常值范围是(2~6△/D)

6、一般而言,屈光参差的患者均存在双眼像大小不等的问题,但其差别超过5% 时,患者会因融像不能,而发生单眼抑制。

7、辐辏包括非自主性辐辏和自主性,其中非自主性辐辏又包括

张力性、近感性、融合性和调节性四种。

8、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大类

9、用遮盖法进行隐斜检查时,交替遮盖是用来鉴别有无斜视,而遮与去遮盖则是用来鉴别显斜与隐斜的。

10、用马氏杆进行隐斜的检查,患者左眼戴用水平放置的马氏杆,此时患者看到的应该是一条竖线;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左侧,称为同侧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内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外的棱镜。

11、若患者双眼观察远处的点光源,发现线在点的右侧,称为交叉

的复视,,表明患者有外隐斜的隐斜斜视,若用棱镜矫正应用基内的棱镜。

12、就调节和辐辏的关系而言,正视眼的调节等于辐辏;近视

眼的调节小于辐辏,远视眼的调节大于辐辏。

13、通常在验配中,要保留患者最大调节力的1/2~1/3 作为储备,才能保证患者用眼的舒适。

14、在进行调节近点的测试时,通常以视标变模糊作为结束标准。而辐辏近点的测定,则以视标变复视作为结束标准。15、患者的全远视度包括显性远视和隐性远视,其中显性远视又包括能动性远视和绝对性远视。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A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8分)

1)梯度法:患者观察远距离物像测定其隐斜度,然后观察距离不变,但需加用负镜片来实现调节的改变,再测定调节改变后的隐斜度。根据两次的结果计算AC/A=(隐斜1-隐斜2)/镜度

2)隐斜法:即患者分别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分别测定其隐斜度,然后具AC/A=PD+(隐斜近-隐斜远)/D

临床意义:

1)特别是对调节性内斜视及间歇性外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2)为验配做指导

2、简述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的原理(4分)

远视眼型近视眼表现,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眼,患者由于视远视近均无法看清物体,所以依靠物像的移近来增加眼底物像的放大率,从而增加分辨率。

3、眼的屈光介质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光学性能?(8分)

眼的屈光介质主要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n=1.376;D=43.05;r前=7.7mm;r后=6.7mm

房水:n=1.336

玻璃体:n=1.336

晶状体:n=1.402;D=19.11;r前=10mm;r后=-6mm

四、计算题(40分)

1、Amp=1/近点-1/远点=1/近点+屈光不正度数

①10cm:1/10cm+屈光不正度数=7

D=7-10=-3.0D

②14cm:1/14cm+屈光不正度数=7

D=7-7=0D

③20cm:1/20cm+屈光不正度数=7

D=7-5=2D

2、调节范围=近点~远点

调节力=1/近点+屈光不正度数

远点=1/屈光度

①正视眼:4.50D=1/近点+0(D)

近点=0.22m

远点=无穷远处

调节范围为0.22m至无穷远处

②近视眼:4.50D=1/近点+(-3.0D)

近点=0.13m

远点=0.33m

调节范围为眼前0.13m~0.33m

③远视眼:4.50D=1/近点+(+2.0D)

近点=0.40m

远点=-0.50m

调节范围为眼前0.40m至眼后1.0m

3、绝对调节力:调节幅度:1/近点+屈光不正度=1/10cm+2.0D=12.0D

显性调节力:1/50cm+2.0D=4.0D

隐性调节力:12.0D-4.0D=8.0D

4、D1=(n角-n空气)/r角前=(1.376-1)/7.7mm=48.8D

D2=(n房水-n角)/r角后=(1.336-1.376)/6.8=-5.8D

D=D1+D2-d*D1*D2/n角

=48.8D-5.8D-0.5*48.8*(-5.8)/1.37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