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登革热PPT

2024年度-登革热PPT

21
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登革热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流行,与蚊虫密度高 峰相一致。
在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全年均可发病,但雨季时疫情会加重 。
登革热的流行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每隔几年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这可能与病毒变异、人群免疫水平变化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22
06
登革热防控策略与 实践
23
政府层面的防控措施
1 2
制定全面的防控计划
政府应制定针对登革热的全面防控计划,包括疫 情监测、病例管理、蚊媒控制等方面。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报告登革 热病例,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
3
通过媒体、宣传册、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向公 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
中国疫情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登革热流行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 程加速,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防控措施
主要包括疫苗接种、灭蚊防蚊、疫 情监测和医疗救治等措施。目前, 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登革热防控 体系。
6
02
登革热临床表现与 诊断
7
典型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登革热的流行区域有向北扩展的趋 势。
20
人群易感性分析
人群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发病后,人体可产生对同型病 毒株的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 病毒株的免疫力则相对短暂。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登革热ppt课件

登革热ppt课件

并发症风险评估和监测方法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监测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干预措施
出血的处理
给予止血药物,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输血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
高危因素
居住在或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孕妇、 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者,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 并隔离治疗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使用蚊帐、驱 蚊剂等防蚊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登革 热的防控工作。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0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
让公众了解登革热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03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清理积水、穿长袖衣裤、使
用驱蚊用品等,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同时,提醒公众在出现疑似症
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等相关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子。
维持水电平衡,对出汗多、腹 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同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 失衡和防止出血等。
02
登革热预防
防蚊灭蚊
01
02
03
减少蚊虫孳生地
定期清理家庭和周围环境 中的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
安装防蚊网
在家庭和办公室安装防蚊 网,避免蚊虫进入。
使用蚊帐
在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 蚊虫叮咬。
个人防护
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

降温措施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 冰敷、温水擦浴等,遵 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心理支持
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 和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出疹期护理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0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 ,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
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 漱口,避免进刺激性食物。
眼睛护理
保持眼睛清洁,避免揉搓眼睛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05
登革热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疏导
疾病认知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登革热的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 法,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倾听他们的 需求和担忧,给予关心和支持,
增强其信心。
应对技巧指导
教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疼痛、发热 等症状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
练习等,以缓解不适感。
07
登革热护理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与分型
对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 遗传特征和传播方式。
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
研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 基础。

2024版登革热科普课件

2024版登革热科普课件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气候因素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与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如温度、 湿度)有利于蚊虫生长和繁殖有
关。
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蚊 虫孳生地多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
险。
人群因素
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 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感染后对 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 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 发病原因:当人体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进入人体,在网状内皮系统增殖至一定的数量后,即进入血循环 (第1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之中,在外周血液中的大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织 细胞和肝脏的Kupffer氏细胞内再复制至一定程度,释出于血流中,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体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可促 进病毒在上述细胞内复制,并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 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登革热科普课件
目录
• 定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 咬传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 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 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疫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 有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谢 谢!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性治疗
治疗
• 一般治疗及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给 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 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 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
白蚊伊蚊 Other Aedes:
❖Ae polynesiensis ❖Aedes niveus group (monkey)
登革热在全球分布
全球有25亿人有患登革热的危险 每年有5000万到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Areas infested with Aedes aegypti Areas with Aedes aegypti and recent epidemic dengue
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水缸积水
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未明:ADE、毒力变异及宿主背景 •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复制,并可与
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 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全身微 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倾向及其蛋白渗出。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 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
份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登革热诊治》课件

《登革热诊治》课件

03
血清学检查:检测登革 热病毒抗体,若为阳性 即可确诊。
04
病毒分离:从患者血液 中分离出登革热病毒, 是诊断的金标准。
04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防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就医,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并发症严重,如出血、心脏疾 病等,治疗时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 症。
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 障碍等,可导致广泛出血。
03
登革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发热
体温≥38℃。
皮疹
四肢、躯干出现斑丘疹或麻疹 样皮疹。
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可伴有牙龈出 血、鼻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感冒
感冒也会引起发热、头 痛等症状,但通常不会
出现皮疹和出血。
01
病例1讨论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考虑登革热 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好转并出院。
02 03
病例2讨论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出现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应考虑 登革热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同样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 好转并出院。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 对症治疗措施,如降温、止痛、补液 等。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生 素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输液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的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降温、止痛等,可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登革热病毒优质课件(2024)

登革热病毒优质课件(2024)

2024/1/26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登革热病毒流行病学
Chapter
2024/1/26
7
流行地区与时间分布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南 亚、东南亚、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 等。
时间分布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与气候和季节密切 相关,通常在雨季或雨季结束后出现 疫情高峰。
2024/1/26
8
易感人群与传播方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登革热病毒的全球威胁,推动疫苗、药物和检测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
22
06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2024/1/26
23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登革热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登革热病毒的流行病学
介绍了登革热病毒的分类、结构、生命周 期等病原学特征。
阐述了登革热的流行地区、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
Chapter
2024/1/26
19
新型检测技术发展
核酸检测技术
基于PCR、RT-PCR等原理,具有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快速检测 登革热病毒。
2024/1/26
血清学检测技术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实现登革热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 学调查。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 元件,构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 生物传感器,用于登革热病毒的快 速检测。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 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血 液传播等途径。
4
登革热病毒结构特点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50纳米,有包膜。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 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是一个译音,此词源于西班牙语, 意为装腔作势;英文为dandy,意思为纨 绔子弟。因为本病初起时因关节肌肉疼痛 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装 腔作势的姿态,故得名。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 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 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 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 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主要内容
登革热概述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传播媒介 解放后中国登革热流行简况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 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骼 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 向和淋巴结肿大。
二、流行特点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 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 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 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皮疹
皮疹
皮疹
皮下出血
四、传播媒介
1982 1983 1983
D3
1992 1993 1994 D2(D4)
2002 D1
2003 D1
2004 D1 D1 D1
1985 D1
1995 D1
2005
1986 D2 D2 D2
1996
2006 D1
1987 D3 D2
1997 D1
1990-2005中国登革热月份分布
7000
6406
1981
19543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责任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感染。同时,他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报告疑似病例,为防控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参与健康宣教工作,向患 者和公众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提高人群的防控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的情况。
环境调整
保持病房通风,温度适中,避免 患者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加重发
热症状。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根据医嘱给 予静脉补液,以防脱水。
皮肤护理
清洁皮肤
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保 持皮肤干燥清洁。
避免刺激
使用温和的洗涤用品,避免对皮肤产生刺激,减 少不适感。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出血点、瘀斑等登革 热特异性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登革热病毒。
血清学检测
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的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可用于 辅助诊断。
RT-PCR检测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登革热 病毒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特异 的优点。
03
CATALOGUE
登革热患者的护理方法
发热护理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变 化,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体温升高
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登革热防控工作将更加精准和高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能为疫苗研发提供新思 路。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登革热疫情的早发现和早控制。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也将推动 全球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共同进步。
护理人员在防控工作中的角色与责任
角色
护理人员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患者护理、疫情监测、健康宣教等多重角色。他们 既是患者的贴心照顾者,也是防控工作的得力助手。

2024版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2024版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
流程。
2024/1/29
病例处置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 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
散。
疫点处置
社会动员
对疫点进行消杀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提 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
10
03
灭蚊防蚊措施
2024/1/29
11
蚊虫孳生地治理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各种容器积水, 如缸、罐、盆、瓶等,以减少蚊
17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2024/1/29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相关知识, 遵循医生指导;接种疫苗后,需留观 30分钟,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禁忌症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有严重疾病或 处于疾病急性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等人群不宜接种疫苗。同时,接种 前应告知医生自身身体状况、药物使 用等情况。
虫孳生场所。
2024/1/29
疏通沟渠
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避免雨后积水, 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填平洼地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填平洼地 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蚊虫孳生。
12
室内外环境防蚊
安装纱窗、纱门
在居室、办公室等场所安装纱窗、纱 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蚊帐
喷洒杀虫剂
定期在室内外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虫 数量。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加强与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等 跨国传染病威胁。
2024/1/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3
18
05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
2024/1/29

登革热及其防治 ppt课件

登革热及其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3
近二十年来,登革热和 登革出血热不仅在东南亚流 行趋势加重,而且在世界许 多国家和地区复燃。登革出 血热由于症状严重,死亡率 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ppt课件 4
登革热的类型
古典型登革热:高热、头痛、
极度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 。此类型
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
ppt课件 14
登革热出血热
ppt课件
的病人皮下淤血
15
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伊蚊
登革热病人及 隐性感染者
健康人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 伊蚊喜欢在日间叮人,尤其是 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 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 退烧期 内(大约六至七天)被蚊叮, 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而传播 开去。不过接触患者是不会被 传染的。
ppt课件 5
但病死率很低 。
登革出血热
以高热、出血(如出现
牙肉和鼻孔出血)、休克和 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
重的一种临床类型。
ppt课件 6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
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是一种 白昼活动、喜好人血的蚊子。伊蚊 多在室外吸血攻击人。它们主要在 人工或植物容器积水中孳生,如花 盆、缸罐、轮胎、树洞等。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轮胎积水是花斑蚊喜好 的孳生地。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蚊的生活史
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经四期, 即卵、幼虫、蛹及成虫。
生活习性:
雌蚊才吸血
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 都是蚊子的理想孳生地
ppt课件 9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 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 40℃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 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 末及发热期内有传染性,主要局限于发病前6~18h至发病后第 3天,少数患者于病程的第5天仍可在血液中分离出登革病毒。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占大多数,可能是更重要 的传染源。本病尚未发现有慢性病毒携带者。在野外捕获的猴 子、蝙蝠等动物体内曾分离出登革病毒,但作为传染源的作用 还未被肯定。
流行病学
因此,它们不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已有母婴传播登革热 的报告。
3.易感人群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 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的血清中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 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 可对同型登革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并可维持数年,对异型登 革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对其他黄病毒属成员,如乙型 脑炎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亦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
2.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流行病学
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我 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雌性伊蚊习 惯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吸血后10天伊蚊即有传播能力,传 染期可长达174天。伊蚊既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亦是登革病 毒的储存宿主,因为雌性伊蚊可经卵将登革病毒传给后代。曾 经在个别致乏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但其密度 高峰与登革热流行高峰不一致。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5~8天。 世界卫生组织将登革病毒感染性疾病分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 热。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出血热分为 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 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1.典型(普通型)登革热 (1)发热: 通常起病急骤,畏寒或寒战,高热,24~36h内体温升高达 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 疗5~7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流行病学
(2)季节性: 登革热的流行与伊蚊的滋生、繁殖有关,主要发生于气温高、 多雨的夏秋季。在广东省为5~11月,海南省为3~l2月。 (3)周期性: 在地方性流行区有隔数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这与当地居民 血液中特异性抗体的升降有关。
病因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中的黄病毒属(Flavivirus)。 病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基因组为单股 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基 因组与核蛋白一起装配成二十面对称的病毒颗粒。其外部有一 层由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具型和群特异性的抗原。
流行病学
4.流行特征 (1)地理分布:
登革热主要在北纬25°到南纬25°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主要发 生于海南、台湾、广东、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在世界各地曾多次发 生大流行。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省是登革热流行区, 已知的四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均已在我国发现。登革病毒常先流 行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在城市 与城市之间的登革热远距离传播已逐渐引起重视。
登革热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dengue fever
别名
classical dengue;波尔加热;古典五天热
类别
感染内科/病毒性感染/病毒性发热
ICD号
A91
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 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 减少。
临床表现
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 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addle fever)。发热时常伴较剧烈头痛、眼 眶痛,肌肉、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患者于发热期的呼吸、脉搏加 快。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 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而需数周后才能完全恢复正 常。儿童病例起病可较缓慢,毒血症状较轻,恢复亦常较快。
根据抗原性的差异,登革病毒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型之间 以及与乙型脑炎病毒之间都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性。
病因
初次感染者,于病程的第4~5天即可在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 2~4周达高峰,可呈低滴度维持数年以上。
登革病毒在伊蚊胸肌细胞、猴肾细胞及新生小鼠脑中生长良 好,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可导致细胞病变。目前最常用于分离 登革病毒的细胞株是来自白纹伊蚊胸肌的C6/36细胞株。
登革病毒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于-20℃可存活5年,- 70℃可存活8年以上。然而,登革病毒不耐热,于60℃ 30min或 100℃ 2min即可被灭活,对酸、洗涤剂、乙醚、紫外线、甲醛 等亦敏感,较易被灭活。
病因
登革病毒感染可使艾滋病患者体内的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复制出现暂时性抑 制。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表现为肝、肾、心和脑等器官的退行性变,出现心 内膜、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 系统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皮疹活检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 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瘀斑中有广泛性血管外溢 血。脑膜脑炎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 肿及脑软化。重型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及淤胆,小叶 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 症。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 行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症状 与体征。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 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亦可导致血管水 肿和破裂。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 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