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合集下载

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对比研究

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对比研究

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对比研究性别歧视语是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

本文以近期网络热议的性别歧视语及最新影视剧台词为例,从词汇角度分别考察英汉女性性别歧视语使用的特点,从而了解两者的共性与差异。

研究发现:汉语中的女性性别歧视语主要使用标记项、贬义词和动物词来形容女性;英语中的女性性别歧视语除使用贬义词、动物词形容女性外,独有“同一词形容女性时产生贬义”的特点。

标签:性别歧视女性性别歧视语英汉对比一、引言“性别歧视(sexism)”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女权主义者受“种族歧视(racism)”一词启发而创造的词汇(王显志,2010)。

从字面意义上看,性别歧视一词指的是社会生活中以性别为基础产生的歧视现象,既可以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又可以指女性对男性的歧视。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中对“sexism”一词的解释为“The belief that the members of one sex,usually woman,are less intelligent or less capable.”,即认为某一种性别,尤其是女性,在智力和能力上劣于另一种性别。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sexism”的释义是“The unfair treatment of people,especially women,because of their sex.”,即基于性别的不平等对待,尤其针对女性。

从以上两个解释中,我们不难发现,性别歧视主要指对女性的歧视。

性别歧视语则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上的具体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普遍存在。

本文主要关注更为常见和普遍存在的女性性别歧视语。

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性别歧视语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从词汇、语法、语篇、语境等一系列角度入手对性别歧视语进行分类归纳,并对其社会文化根源及相应的规避策略作出了阐述。

但由于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也因时而变,产生了许多新现象。

隐喻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隐喻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二、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社会文 化背景和历史根源
1、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英语国家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在历史上,女性曾长期被视为男性 的附属品,缺乏教育和就业机会。这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 包括语言。例如,在英语中,“lady”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从事家庭主妇以 外的职业时,暗示她们应该从事家务劳动。
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在美 国和英国,男性被视为家庭的主导者,女性则被视为家庭的核心成员。这种观念 在英语中得到了反映,如家庭开支通常用“he”来指代男性。而在中国,虽然受 西方文化影响,但传统的儒家文化仍然占据一定地位。在家庭角色上,男女平等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些地区存在男尊女卑的现象。
语法结构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些语法结构可能传达出性别歧视的信息。例如,英语中 的指令句和疑问句中,通常把男性放在前面,女性放在后面,如“He and she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此外,感叹句中也有类似情况,如“How clever he is!”相比之下,汉语中的相应结构则没有明显的性别歧视。
基本内容
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本 次演示通过对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异 同点,探讨了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根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以 期为消除语言中的较
1、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谢谢观看
在英语中,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称代词的使用:英语中的人称代词通常采用“他”和“她”来区分 男女,而在没有明确指定性别的情况下,常常使用“他”来泛指所有人,这种用 法隐含着男性为中心的观念。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解读_胡红云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解读_胡红云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解读*胡红云摘要: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常常反映在语言中。

从构词、语义、称谓和谚语四个方面解读了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汉语;性别歧视;文化作者简介:胡红云,女,教授。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杭州,310018)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6552(2009)06-0065-04一、引言性别歧视(Sex is m)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英语和汉语中尤为突出。

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轻视和侮辱女性使她们显得微不足道。

5美国传统词典6中对性别歧视的定义是/dis-cri m i nati on based on gende r,espec iall y d i scri m i nati on aga i nst w o m en(性别歧视是指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的歧视,尤其是指对女性的歧视)0。

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主要载体和交际媒介,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民族思维方式。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时常常以男人的语言作为标准。

早在1923年,丹麦语言学家O tto Jesperson在5语言的发展和结构6一书中曾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

[1]西方女权主义者也认为,英语是一种性别歧视很严重的/m an-made l anguage0。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汉语是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所使用的语言。

他们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法和句法中很少有共同之处,但两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却如出一辙。

本文从构词、语义、称谓和谚语四个方面解读了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帮助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了解此类特殊现象,这有利于男女之间平等话语的构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一)构词中的性别歧视自古以来,语言学家和词学家大多为男性,他们常常通过语言中的构词表现对女性的歧视。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分析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分析

二、性别岐视现象产生的原因
1、社会观念的影响
社会观念是导致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观念中,男性 和女性被视为不同的生物性别的存在,而不是平等的个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男性被视为更加强势和有能力的性别,而女性则被视为弱小和依赖性强的性别。 这种观念表现在语言中就成为了所谓的“阳性语言”和“阴性语言”,并进一步 形成了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语言方面的不同待遇和待遇不公的现象。
(2)语法方面
英语中的语法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例如,英语中存在着所谓的“第三 人称单数规则”,即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通常用“he”和“she”来表示男女。这 种语法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其他性别认同和表达方式的可能性。
(3)语境方面
在英语语境中,性别歧视现象也经常出现。例如,有些工作场所、酒店等地 方将女性定义为“比较弱势的群体”,要求女性在某些场合下要穿着得体、不能 过于暴露等等。这些规定往往将女性放在了一个被歧视的地位。
二、英汉语言歧义现象的对比分 析
1、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于词汇的多义性而引起的歧义。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非常普遍,如“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而在汉语中, 一词多义的现象同样存在,如“别”既可以表示“不要”,也可以表示“别离”。
2、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指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在英语中,语法歧义的 现象较为常见,如“I saw the doctor”既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了医生”,也可 以理解为“我看病了”。而在汉语中,由于语法的相对稳定性,语法歧义的现象 相对较少。
一、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
1、英语中的性别岐视现象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

英汉语中性别歧视对比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英汉语中性别歧视对比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英汉语中性别歧视对比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性别歧视问题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

无论是在政治、文化、还是职场等方面,女性往往面临着诸多不公平待遇,这种情况在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对性别歧视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因此比较性分析这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达方式,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性别歧视问题。

二、选题意义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地位提高、性别平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念传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性别歧视表达方式,比较性分析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有利于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中对性别观念的显性或隐性呈现,也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行动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对比分析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比较英语和汉语中性别歧视的语言结构(如代词、名词、动词等)以及语言运用方式的差异。

2. 文化背景的差异:比较英语和汉语中性别歧视的文化背景、观念传统等因素的异同,探讨性别歧视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

3. 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比较英汉语使用场合、语言表达的含义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判断性别歧视表达方式的程度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语料库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表达方式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研究成果;其次,采用语料库分析的方法,结合真实语料和实际使用情况,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表达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从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等多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预期成果如下:1. 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表达方式的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

2.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对性别观念的显性或隐性呈现。

浅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文化长廊浅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商奇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日益渗透,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语序以及谚语三方面探讨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异同及原因。

关键词:性别歧视;英汉语;女性[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94-01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反映到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性别歧视。

一.英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称谓语称谓语是对被称呼者的社会身份、地位、角色和关系的一种认定,从称谓语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首先,英语中较常见的是用丈夫的姓氏称呼已婚女性,即使女性在政治或科研等方面有和男性同等的能力并取得同等或更高的成就,如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其次,汉语的职称称谓语中也存在语言歧视现象。

近年的网络新闻中经常使用女大学生、女司机等进行报道,特别强调当事人性别,放大了女性的负面形象,容易让人对女性产生误解或偏见。

女作家、女科学家等词语的使用也暗示了女性往往在智力和能力上不如男性。

(二)语序虽然英语语法没有规定男先女后的语言顺序,但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大都采用男先女后的语序。

如:husband and wife, male and female, boy and girl, brother and sister等。

在汉语中,当男性和女性并列出现时,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

如夫妇、夫妻、父母、子女、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这种排列顺序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

按汉语排列的规律,一般价值高的、重要的排在前边,如大小、多少、高低、贵贱等。

因此,人们习以为常的表达中隐含着一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

(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谚语中也不难发现性别歧视的影子。

譬如在英语中有诸如此类的谚语: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 will be(女人如同狗和胡桃树,你越是打,他们越是变得驯服);Women have long hair and short brains(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刘列斌,2014:101)。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凌楠摘要:性别歧视现象存在于所有语言中。

研究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英汉语言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文从词法、语义和句法三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关键词:语言;性别歧视;社会根源从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语言是社会之反映,本文在此仅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同之处,并尝试挖掘其形成的社会根源。

1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形成原因1.1 从词法上看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1.1 词缀英语中,当表示男性和女性的词成对出现时,指男性的词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标记的,而指女性的词语则要在表示男性的词语的基础上附加黏着词——词缀(如:-ess, -ine, -ette等),变成有标记性的词汇。

例如:hero(英雄)——heroine(女英雄),actor(演员)——actress(女演员)。

尽管这些词缀使人很容易地从字面上区分出男性女性,但它已失去了原始功能,让人想到的只是反映出女性是一种从属的、卑微的、被动的含义。

而汉语中,许多女字做形旁的词都含有对女性贬损之意,如:奴、妾、婊等,与之相比,在汉语泱泱字库里很难找出几个以“男”为部首的贬义词来。

1.1.2 复合构词英语中有一些非指称性的中型词语,表示人们所从事的职业。

但当表示女性职业时,职业名称前要加上women/lady/female/girl等词。

可见,在英语中,女性角色的刻板模式是妻子和母亲,体面的职业一般被认为只有男性才有资格从事,当女性有了体面的工作,就必须加上女性的标记了。

如:professor(教授)——women/female professor(女教授),judge(法官)——women judge(女法官)等。

显而易见,这种构词明显带有性别歧视,这也是千百年来妇女在社会中地位低的一个反映。

同样的,在汉语中,原本既可由男性又可由女性担任的职务、职称、头衔、称号等均用来指男性,而指女性时则需在职务或职称前加上“女”字,如“女博士”、“女作家”等。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性别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以期为消除性别歧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共性1. 词汇层面的性别歧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层面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某些职业、社会角色往往被特定性别所“占据”,如“manager”、“leader”等词汇常被视为男性职业,而女性则往往被局限在“nurse”、“teacher”等词汇所代表的职业领域。

这些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2. 语法结构中的性别歧视在语法结构方面,英语和汉语都曾使用过性别特定的语法形式来区分男性和女性。

虽然现代英语中这种语法差异逐渐淡化,但在某些语言和方言中仍有所体现。

例如,汉语中的“他”和“她”虽然在功能上已无区别,但在一些地方文化中,“他”往往被用作第三人称的泛指代词,忽略了女性的存在。

三、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1.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

在英国社会中,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和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使得男性在社会地位、职业选择等方面享有更多优势,从而在语言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而中国社会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也反映在语言中。

2.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某些词语或表达方式可能隐含对女性的贬低或轻视,如“girl”一词有时被视为不够成熟或能力不足的代名词。

而在汉语中,虽然也有类似的现象,但表达方式可能更加委婉或隐晦,如通过某些成语或习惯用语来暗示性别歧视。

四、消除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策略为了消除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语言意识:增强人们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认识和敏感度,认识到语言对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性别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在各个国家中存在,也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有所体现。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差异和共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社会问题。

二、英汉性别歧视现象的概述1.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语言、教育、职场、媒体等多个方面。

在语言方面,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带有性别刻板印象,如对女性职业角色的限制、对男性领导力的过度强调等。

此外,在教育和职场中,女性往往面临着机会不均、晋升困难等问题。

2.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于语言、教育、职场等多个领域。

在语言方面,汉语中也有一些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职业往往被视为“男性职业”或“女性职业”,这种观念限制了人们的职业选择。

此外,在教育和职场中,女性也常常遭遇不平等待遇。

三、英汉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分析1. 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些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汇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可能更多地使用“man”或“male”来指代某个职业或群体,而汉语中则可能更多地使用一些具有明显性别倾向的词汇。

2. 社会结构和观念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和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国家,尽管性别平等的观念已经得到广泛传播,但在实际生活中,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相比之下,汉语国家在传统社会中可能更加注重男性的地位和权力,因此性别歧视现象可能更为明显。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两种语言中的性别平等观念都在逐渐普及和加强。

四、应对英汉性别歧视现象的策略为了消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提高人们对性别平等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男女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英汉语言中的女性歧视现象探析

英汉语言中的女性歧视现象探析

二、 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
1 屿锗嘴 汉词汇中的体现 . 性另 ( 词序。性另 1 ) 舰不仅表现在男尊女卑、 男主女从, 还表现在男
先交后的排列顺序上。例如, 在英语中, 有如下的习惯表达:u ̄- hs , d ad ( n 诚 夫妻)ir n 、l dM ( V.a 先生及女士)s ad幽枷 、m n ( 儿女) 、
了I . b
、e 。 】u l 】
l e, c u就称为 M s e y c l MrLc _ 出 】 r H n 吼| r d 或 s u 日 一 k 日


’ 。就连与动物有关的词语也沿用这种语序, 如公
母 鸳鸯、 龙凤、 龙飞风舞。这种先后顺序实际上就是—种尊卑观念的
原因, 并提出消除性别歧视的策略。
的词, 不管做工作的人是男是女 , —律用“n r 装示。例如: l s a o es 。 — ma( n国会议员)s。 邵( , 】 p “ 发言人)d i ( ,均m砷 主席)出 l 起草 , n 啪(
人)sl 矾 ( ,唧 a 推销员)s c n 仓库管理员)ps, ( ,t l ( o ̄ ,ot.  ̄递员)p_ rn ,0 l㈣ n i c
- -

史、 文化 、 社会等方 面探 讨 了造成这种歧视 现象的原 因, 并提 出消除性别歧视的策略。
关 键 词 : 别歧 视 ; 汉 语 言 ; 因 ; 性 英 原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1. H3 5 9
文献标识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编号 :0 9 45 (0 0 0 - 00 -0 10 - 4 8 2 1 )3 4 0 2
, e ni h r t 百人, 人) t ma nte t e 静 h se ( —般 等。

浅谈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谈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谈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源于社会,又反映着社会。

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们的社会观念息息相关。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男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妇女一直是受歧视的对象。

在社会政治、经济乃至家庭生活中,女性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谚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简洁的代表,能深刻而言简意赅地反映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其中也包括对女性的歧视倾向。

本文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谚语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类例证,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异同,以提醒人们重视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并自觉摒弃这些谚语。

为方便分析,本文对这些谚语进行了归类。

1 关于女性外表等特征的谚语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对女性某些特点进行夸大的谚语,比如女性大多更喜欢与人交流,于是汉语中有“女人长舌”、“三个女人一台戏”之类的谚语。

在英语中也有诸如“Women have long tongues”和“Three women and a goose make a market”之类的谚语。

中国人说:“女为悦己者容”,似乎没有男人的欣赏女人就无心穿衣打扮了。

女性爱美的天性在英文中也有体现,其中不乏贬低的成分。

比如“Every woman would rather be beautiful than good”和“A man is successful,while a woman is sexy”等。

女性脆弱爱哭的特性也往往被放大。

汉语中有“女人是水做的”这样的表述,而英语中有“Woman is made to weep”; “Nothing dries so fast as a woman’s tears”及“Glasses and lasses are brittle ware”等。

甚至莎士比亚也曾说:“Frailty,thy name is woman”。

关于女性的智力,汉语中有熟知的“头发长,见识短”,而英文中有“Only 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we may find wisdom in women”。

从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看女性地位

从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看女性地位

从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看女性地位英汉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广泛存在于字、词、表达等方面和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男尊女卑、厚男薄女等方面。

从语言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生存状态,透视其中的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新思考。

标签:语言;性别歧视;文化内涵;妇女地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历史特征。

长期以来,男人居支配地位,妇女一直是受歧视的对象,在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语言性别歧视是社会性别歧视的真实再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婚姻身份等方面的男女不平等,造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

一、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具体表现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具体表现在藐视女性的独立存在、忽略女性的社会身份和运用语言时对女性进行非难和中伤几个方面。

(一)英语中藐视女性的社会身份、贬抑女性自身价值的现象1.同性词可以用男性词不可用女性词,如“man’’可指男人或任何人,“woman”只能指代女性;代词“his’’可指代男性或通性,“her’’只指代女性。

2.表现在称谓形式上,男女结婚后女性要采用男性的名字。

人们可称Mrs.John Smith,可从不说Mr.Mary Smith。

“Bill”s wife”(比尔的老婆)这类称呼也不少。

3.男性是社会的主宰,表现在语言上,阳性名词通常是阴性名词的构词基础,如:actor/actress,count/countess,em—peror/empress,prince/princess,patron/patroness等。

4.很多通性词可以指男女两性,可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偏见,这些词积极的联想含义只钟情于男性,消极的含义指向女性。

这种现象如同隐形的社会文化契约,反映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性别偏见。

例如,My neighbor is a professor(lawyer,doc-tor).我的邻居是个教授。

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

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

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汉语言文学英汉语言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女性歧视摘要:女性歧视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英汉语言为例,从性别话语风格差异的角度对女性歧视现象进行探讨。

男女话语在词汇使用、话轮转换、打断话头和句法层面都存在差异,显现出对女性的歧视。

关键词:性别语言话语风格女性歧视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除了要履行沟通交流的职能之外,还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能够准确反映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动态。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展之后,学者们就对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平等”“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以及社会制度日益完善,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至今仍然具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从男女话语风格差异角度对英汉语言中女性歧视现象进行探讨。

二、女性歧视在男女话语风格差异中的体现性别语言的话语风格主要指男女两性由于社会性别(gender)的差异而产生对语言手段不同的选择和组合运用所形成的不同话语风格特征,它们与相应的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基本吻合。

男女两性无论是从生理、心理还是社会角色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男女在话语风格方面必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寻得女性歧视现象的踪影。

(一)词汇使用的差异1.女性多使用弱化的咒骂语,男性咒骂语比女性更粗俗、露骨长期以来,女性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在家庭之内,她们被看作是“保姆”或是“生育工具”而存在于社会之中,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一直扮演着“被支配”的社会角色。

久而久之,女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本身就不如男性,所以她们不敢在“大男人”面前直接果敢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只能谨小慎微、委婉地说出自己的诉求。

女性的这种自卑心理影响到了她们的言语风格,也影响到了对咒骂语的使用。

女性在咒骂语使用上表现出羞耻心和遮掩心理,而男性则表现得较粗俗、露骨,毫不掩饰。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析
“ ” 也” 女 和“ 构成 , 从字形上看女人成 了( ) 他 男人 的另一半 。 带有 “ 字旁含 贬义的字还 有许多 , “ 、 、 、 、 、 女” 如 娼 婊 妓 妖 姘
1英语构词中似乎给人这样的感觉 , ) 整个人类都是男人
的,具体表现在:1 ( )统治国家的是男人 ,如 h m nm n id u a, a k , n k go . u t n ( i d mc ny n o ma 虽然也有女人统治,但用的词仍是 k g i— n
( 丈夫 、 先生) s es受人 供养的情妇) 一mirs ( t 。我们再来看看 下
1性 别歧 视形 成 的社会 根源
在早期人类社会里 , 由于生 产力的发展 、 家庭这个社 会
面 几 组 对 应 词 :e se m - w m n wf a n , ae h — h , a - o a i o m l n e f ma 1 -
2 具体 的表 现 形式
21 构词 中 的性 别 歧 视 .
“ , 媚” 是会意字。“ , 妇 服也 , 从女持帚 , 洒扫也 。” 也就是说 “ 为人妇” 便是意 味着 “ 服从 ” “ 、执箕帚 ”做一 些洒扫 、 衣 、 , 洗
做饭之类 的家务 活。以上( )3 事例说 明女人活动范 围只 2() 能局限于家庭那种狭小 的空间 ,其 主要任 务就是要遵从 于
任 何词缀或点 、 、 、 、 横 竖 撇 捺偏 旁来 延伸 出词 的褒 贬。在词 的构成方面一般是通过加 “ 字旁来表示 的。女字 旁较能 女” 反映出汉语 中的性别歧视 。 辞海 》 在《 中带女字 旁的字有 2 7 5 个 , 中带有 贬义 的字就有 6 个 。在《 语字典》 其 5 汉 中带有女 字旁的汉字有 10多个 , 2 绝大多数 都带 有贬义 。下 面略举几 例 :1 先看“ 字 , () 女” 古文字 中“ 字 就像 女子交臂于前 , 女” 屈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它反映了某个言语团体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性别语言,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语,大都含有贬义。

充分了解这些,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及差异,更有助于促进妇女解放运动。

标签:性别;歧视;女权;What is language?——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feeling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a system of sound symbols. [1]——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2]福柯(法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现实是语言的现实,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歧视性的语言,反映了一种歧视性的现实。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

1). 惯用语方面Robin Tolmach Lakoff ,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在她的著名著作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中指出男女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存在的差别。

[3]例如:女性不能使用强势感叹词,像,“Oh, dear,” , “My Goodness” 或咒语“damn’or “shit’, 而男性却可以使用。

汉语中也是如此。

例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片中粗话不断,“柱子,你他妈的打歪了。

…”生活中,有些人打电话时可常听到:“你他妈的最近死哪儿去了?” 可女性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生活中很少用这种语言。

在称呼孩子方面,父亲常用祈使句:“儿子,过来”;母亲则会用:“宝贝” or “ 大宝”2)谚语方面:All women may be won.(没有征服不了的女子)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 will be.(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义犬;胡桃敲打多结果)Long hair and short wit. (头发长,见识短)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 we may find wisdom in women.(若要女子有才智,除非毛驴攀上树) [4]3)日常用语方面:For example:说某个观点很好,男性常用:“a great idea” or “a big idea” ;女性在使用上常用:”a great divine”.句子使用中,Woman: “ I’ve got to leave now, haven’t I? ” and probably a man would say, Man: “ I must be off now.”4)偏旁部首:在汉语中,某些带“女”偏旁的字含有地位低下的贬义。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们思维、认知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着一些性别偏见和歧视观念,即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公平对待。

这种性别歧视现象存在于许多语言中,包括英语。

本文将就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展开讨论,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 使用委婉语言:英语中存在一些通过使用委婉语言来描述女性的习惯,这表现出一种道德或文化的偏见。

男性通常被称为“先生”(mister),而女性通常被称为“夫人”(madam)或“小姐”(miss)。

这种称谓的使用可能暗示女性的婚姻状况或者对她们的不同程度的尊重。

3. 谓词和形容词的使用:在英语中,谓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性别歧视。

通常认为,“男性”或“男人”是默认的普遍类别,而女性只是一个特殊的类别。

“他是医生”(he is a doctor)和“她是女医生”(she is a female doctor)之间的语言表达差异就显示了男性职业的普遍化和女性职业的特殊性。

二、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文化内涵1. 社会角色分工和性别身份认同: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社会角色分工和性别身份认同的文化观念。

在许多文化中,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和特权,被视为更加独立和有决策权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多地被赋予传统的照顾和家庭角色。

这种文化观念在语言中得到了体现,造成了对女性的歧视。

2. 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意识形态: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归因于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认为男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上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而女性则处于被支配和被动的地位。

男性的词汇和语法更容易成为普遍及中性词汇和语法。

3. 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也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有关。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女性则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生活中。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性别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在各种语言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期揭示两种文化对性别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方式。

通过对比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首先将对性别歧视的定义和类型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对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从词汇、语法、语用和修辞等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讨它们在不同语言结构中的表现形式。

我们还将考察社会文化因素对性别歧视语言的影响,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性别观念。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性别歧视问题上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引起人们对性别歧视问题的关注,促进性别平等和尊重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讨语言、文化和社会性别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社会性别平等和尊重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背景。

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性别歧视表达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结构和语用习惯等方面。

例如,某些职业或领域的词汇往往与某一性别相关联,从而限制了另一性别在该领域的参与和发展。

英语中还存在一些性别特定的代词、形容词和动词等,这些语言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性别歧视的观念。

在语用层面,英语中的一些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性别歧视的现象,如“man's world”(男人的世界)、“man-made”(人为的)等。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则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解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解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解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反映这种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而作为语言中的精华—谚语更是浓缩了文化的内涵。

因而从谚语中探索性别歧视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性。

本文从社会地位,言语行为,才智,婚嫁等方面阐述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通过对英汉谚语的分析揭示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提高人们关于性别歧视的意识,帮助人们减少,继而消除在日常生活以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标签:谚语;对比;性别歧视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因此语言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

“性别歧视”(sexism)是美国的女性主义者受“种族歧视”(racism)一词的启发而创造的词汇,《朗曼英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偏见”,它通常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语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并不是由语言符号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

而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学家把它形象地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一本小型百科全书,性别歧视部分也就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内。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讨论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

一、英汉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1.社会地位方面自古以来,女性就一直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社会底层。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语系的一则野餐通知上写道—Good Food! Delicious Women! 将女性比作美味佳肴的说法,在英语里司空见惯,如“A fair woman without virtue is like pall ed wine”(美女无德,淡酒一杯)。

汉语中的“秀色可餐”也反映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她们如同盘中的食物一样,充当着“软弱被动”的性别角色。

试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试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试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性别歧视是指因为一个人的性别而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的现象。

在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可能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用上。

本文将试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探讨如何消除这些现象。

英语语言中的语法结构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使用“he”(他)作为普遍性别代词,而忽略了“she”(她)的存在。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可能也会使用“man”(男人)作为泛指,而不是使用更中性的术语。

这种语法上的性别歧视也会巩固人们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让人们产生误以为男性是普遍性的代表的偏见。

英语语言中的语用也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在交流中,人们可能不经意地使用了一些带有性别偏见的语言。

称赞女性时可能会聚焦在外貌而非能力,或者当女性表现出强硬的态度时可能会被贴上“女汉子”的标签。

这种语用上的性别歧视也会进一步强化人们对性别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那么,如何消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呢?我们可以通过修正词汇来消除性别暗示。

将“policeman”和“fireman”改为“police officer”(警官)和“firefighter”(消防员)来避免性别的暗示。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更中性的代词和语法结构来减少性别歧视。

使用“they”(他们/她们)来替代“he”或“she”,同时也可以使用“humankind”(人类)来替代“mankind”(人类)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倡导来改变人们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性别。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用上,带来了对于性别的印象和偏见。

我们可以通过修正词汇、使用更中性的代词和语法,以及通过教育和倡导来消除这些现象。

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和谐的社会。

【2000字】。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范文

《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篇一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一、引言性别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存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中。

在语言这一社会交流工具中,英汉两种语言亦不例外。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以深入了解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表现、影响及其根源。

二、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1.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境等方面。

首先,在词汇方面,许多职业、角色和称呼被默认为男性或女性所拥有,如“he-led company”(由男性领导的公司)等。

其次,在语法上,英语中的主语和宾语等语法角色往往被视为男性和女性的固有属性。

最后,在语境上,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往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评价。

2.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汉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在词汇方面,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性别色彩,如“女强人”、“妇女解放”等。

其次,在语言表达中,对于男女角色和行为的描述有时也存在着偏见和刻板印象。

此外,社会传统观念对男女角色分工的看法也体现了性别歧视。

三、英汉语中性别歧视的影响和根源1. 影响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性别歧视都会对个体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个体层面,受害者可能失去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导致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在社会层面,性别歧视阻碍了社会公平、和谐与进步。

2. 根源性别歧视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传统、教育制度、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因素。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历史、宗教、政治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传统观念对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也是导致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

四、应对策略为了消除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男女平等权利。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培养公民的平等意识。

此外,媒体应积极传播性别平等的理念,抵制性别歧视的言论和行为。

最后,个人应提高自身素质,摒弃性别歧视的观念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这个以男性为代表的社会里,性别歧视问题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及诸多不平等的现象俯拾即是。

本文就从词的构成、词的顺序、语义等几方面对英汉语言中女性的歧视加以列举与分析。

关键词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1性别歧视形成的社会根源在早期人类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出现,“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使得女子的工作逐渐转向了家庭,为了养育儿女、料理家务,她们耗尽了时间和精力。

而男人外出工作,获得了经济收入。

但女人的家庭劳动与男子超越自然的开创性活动相比,女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家庭劳动就显得微不足道,往往被人们忽视,在经济上只能依赖男人。

这样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人的地位低下,受男人的支配,成了男人的附庸。

这就是性别歧视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

Spender (1980:165)认为是男人创造了一个男性的上帝,是《圣经》的作者和编辑们迫使人们相信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男性上帝。

我们不可低估了“创造男性上帝”的作用,因为是它确立了“男权”的控制地位,是它把女性的偏见以文字的形式显现出来、传播并巩固下来。

2具体的表现形式2.1构词中的性别歧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劳动中创造而来,因此当男性变成语言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时,自然就促进了传统中的男性统治地位和女性附属地位的形成。

从以下构词不难看出英汉语言对女性的歧视。

1)英语构词中似乎给人这样的感觉,整个人类都是男人的,具体表现在:(1)统治国家的是男人,如human,mankind, kingdom,countyman(虽然也有女人统治,但用的词仍是king-dom,countyman,却没gueendomor countrywoman词的产生或有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可),Englishman,Dutchman,Frenchman, Irishman,Germanetc;(2)职业也是男人的,如policeman,salesman, milkman,fireman,postman,busineaaman,man-m ade,foreman (forefather),mailman,weatherman,fisherman;(3)掌握政治权力的仍然是男人,如:Chairman,stateman,spokesman,power man;(4)有表达男性、女性词的时候,男性往往是自由的,女性只能附在男性词的前后,成为男人附属品、腰带物。

如:mayor—mayoress,manager—manageress,count—countess,heir—heiress,prince—princess,undergraduate—undergratette(大学本科女生),hack—hackette,且以-ess,-ette结尾的阴性词大多都带有贬义,暗指身份卑微,如host—hostess,waiter—waitress,actor—actress,hero—heroine,usher—usherette,mister (丈夫、先生)—mistress(受人供养的情妇)。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组对应词:he—she,man—woman(wife of a man),male—female,从词义、词形、词源上女性词都来源于男性词。

由上述(1)(2)(3)中不难看出英语中的“man”一词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而“woman“一词却没有。

2)汉语是独立语,汉字是最基本的词素,不可能靠添加任何词缀或点、横、竖、撇、捺偏旁来延伸出词的褒贬。

在词的构成方面一般是通过加“女”字旁来表示的。

女字旁较能反映出汉语中的性别歧视。

在《辞海》中带女字旁的字有257个,其中带有贬义的字就有65个。

在《汉语字典》中带有女字旁的汉字有120多个,绝大多数都带有贬义。

下面略举几例:(1)先看“女”字,古文字中“女”字就像女子交臂于前,屈膝跪地的样子,象征女人处于被统治地位,可见男女不平等现象在早时就已经存在。

(2)如:“如,从,随也。

”其含义是: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也就是中国谚语“三从四德”中的三从。

(3)“妇”字的歧视性更加明显,繁体字为“婦”,是会意字。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也就是说“为人妇”便是意味着“服从”、“执箕帚”,做一些洒扫、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活。

以上(2)(3)事例说明女人活动范围只能局限于家庭那种狭小的空间,其主要任务就是要遵从于男性,伺奉男性,为男性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作为男性社会的装饰品。

(4)从“她”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字也是由“女”和“也”构成,从字形上看女人成了(他)男人的另一半。

带有“女”字旁含贬义的字还有许多,如“娼、婊、妓、妖、姘、婪、嫉妒、娼妇、孬、妞、妾”等。

当然也有许多带女字旁表示美丽、漂亮、贤淑、幽雅之意的,如“女”和“子”为好、“女”和“少”为妙、“女”和“青”为婧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由上可见,古人对妇女的歧视在汉字中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人在造字时就已怀着种种偏见,赋予了“女”字以及与“女”为偏旁的汉字许多的贬义。

2.2词序中的性别歧视(1)在西方社会里有“lady first”(女士优先)的习俗,但也(文山学院外语系云南·文山663000)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0)22-109-02109sister,boys and girls,man and woman,Adam and Eve,M r,and M rs etc。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句子;在教堂的结婚典礼上,牧师当众宣布: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句子中的man and wife,意为夫妻,句中不仅是“Gentlman first”,且结了婚的man仍然是man,而woman却成了wife。

(2)在词序搭配方面,汉语和英语有异曲同工之处,汉语在谈到人之时,不管是词语、成语还是谚语,性别词序搭配都是“男女有别”而不是“女男有别”,男性在前,女性居后,如父母、子女、孙男孙女、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外公外婆、男尊女卑、红男绿女、男欢女爱、男耕女织、夫唱妇随。

比如“龙”和“凤”尽管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凤呈祥”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至于语言中的“龙”“凤”更是俯拾即是、比比可观,如龙飞凤舞、龙肝凤髓、龙眉凤目、龙意凤姿、龙跃凤鸣等。

许多谚语中涉及性别时也是同样的。

如儿女夫妻冤怨缘;多子多女多冤牵,少子少女成神仙;多儿多女多冤家,没儿没女活菩萨。

2.3语义中的性别歧视在语义中抬高男性,贬低女性,英语中有许多词(同一个词或对应词)指男性时表现出积极、褒扬、赞美的意义,可指女性时却表现出消极的歧视意义。

(1)表示同一概念男女对应用词,男性多指褒义或中性词义,而对应女性词多为贬义:如英语里表示未婚的成年人,英语用词为bacherlor和spinster,但bacherlor含积极的含义,意为快乐的单身汉,而对应词spinster则含有消极意义或贬义,意为已经错过了美好时光嫁不出去的老处女。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如“先生”和“小姐”,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是什么样的“先生”,“先生”一词都是褒义或至少不带贬义,可原本带有赞美的年青、漂亮、充满活力的女性(“小姐”),现在却常被人们理解为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专陪男士(“先生”)吃、喝、玩、乐的三陪“女郎”,也就是“妓女”。

就过去被人们仰慕、尊重的“女博士”,在现代网络语言中也成了骂人的话,意指古怪、刻板、嫁不出去的老女人。

再如:人们现流传的“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从排序上看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女博士”还排在“女人”之后。

从语义上看“女博士”也暗含贬义。

(2)同一个词由于所指的性别不同而语义也要发生变化,描写男性时为褒义或中性,但描写女性时却增添了浓厚的贬义色彩。

莱考夫(Lakoff)举了无数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如:却差别甚远。

A1中由于所指是男性,故professional语义为职业或专业,一般会让人联想到令人崇敬的律师、医生等较为体面的职业;而A2,由于所指是女性,句中的professional 语义为“妓女”。

同样,由于所指性别不同,B1中的tramp意为“流浪汉”,而B2中的tramp却成了“妓女,荡妇”。

我们再来看下面两组句子。

C1:Tom is easy.[汤姆(男)平易近人]C2:M onica is easy.[莫尼卡(女)水性杨花]D1:He is a public man.[他是个公务员]D2:She is a public woman[她是个妓女(woman of the street)]3结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成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社会的分工、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现实需要、生理、心理等诸多的因素。

歧视现象体现于语言形式,但根源于社会与文化。

虽然目前妇女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女性可以走出家门,能参政议政,甚至成为领导人物。

中性词的推广与使用,产生了语言、词汇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但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仍然处处存在,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们要想真正意义上地从意识领域、从认识论中消除或逐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需要大家或全人类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1]易帆.浅议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郭敏.英汉性别歧视对比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7.[3]郭敏.The Sociolinguistic of Langguange[J].九江学院学报,2007.[4]高朝阳.从历史文化视觉看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5]秦秀白.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J].现代外语.1996.[6]李福印.从词形与词义看性别歧视[J].外语学刊.1997[7]刘明阁.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8]Lakoff,Robin,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5.[9]Spender,Dale,Man Made Language[M],London:Routledge andKegan Paul,1980.编辑李叶亚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