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 选择题攻略第7题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附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c9b47c5727a5e9856a61cc.png)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7: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附解析)考纲指导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理解溶度积的定义,能进行相关计算。
Ⅰ.客观题(1)以拼盘式选择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基本知识的辨析。
(2)以图像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微粒浓度的比较、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3)与化工生产流程相结合以客观题形式呈现,考查盐类水解、溶解平衡知识的应用。
Ⅱ.主观题(1)强弱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理论的分析判断。
(2)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影响规律及应用。
(3)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及应用。
知识梳理一、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影响因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比较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水解平衡(如CH3COONa溶液)CH3COO−+H2OCH3COOH+OH−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盐溶液(包括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难溶电解质(如难溶的酸、碱、盐等)影响因素升高温度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K a增大促进水解,K h增大K sp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OH−外)减小,K a不变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H+外)减小,K h不变促进溶解,K sp不变加入相应离子加入CH3COONa固体或盐酸,抑制电离,K a不变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K h不变加入AgNO3溶液或NaCl溶液抑制溶解,K sp不变加入反应离子加入NaOH,促进电离,K a不变加入盐酸,促进水解,K h不变加入氨水,促进溶解,K sp不变(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水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水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原卷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6d4fac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9.png)
压轴题13 水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K sp、pH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
近年来将离子反应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命题,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采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题目不仅偏重考查粒子的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侧重溶液中的各种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关系的考查,从而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预计2023年高考,对数、分布系数图象将成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高考新宠,命题设计更趋新颖灵活,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考查重点落在考生的读图识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2022•辽宁省选择性考试)甘氨酸(NH 2CH 2COOH)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25℃时,NH 3+CH 2COOH 、NH 3+CH 2COO -和NH 2CH 2COO -的分布分数【如()()()()()2-2--2-2c A δA =c H A +c HA +c A 】与溶液pH 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甘氨酸具有两性B .曲线c 代表NH 2CH 2COO -C .NH 3+CH 2COO -+H 2O NH 3+CH 2COOH+OH -的平衡常数K=10-11.65D .c 2(NH 3+CH 2COO -)<c (NH 3+CH 2COOH) · c (NH2CH 2COO -)2.将Cl 2缓慢通入1L0.1mol·L -1Na 2CO 3溶液中,反应过程中无CO 2逸出,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溶液中pH 与c(HClO)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K a1(H 2CO 3)=10-6.3,K a2(H 2CO 3)=10-10.3。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母题解密】电解质溶液(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母题解密】电解质溶液(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602b9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f.png)
『高考真题·母题解密』『分项汇编·逐一击破』专题09 电解质溶液【母题来源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母题题文】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 2A 溶液。
溶液中,pH 、分布系数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V NaO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比如A 2−的分布系数:δ]δ(A 2-)=c(A 2-)c(H 2A)+c(HA -)+c(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δ(H 2A)δ(HA -)B .H 2A 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1C .HA −的电离常数K a =1.0×10−2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 (Na +)<2c (A 2-)+c (HA -)【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 时,pH 约为1,说明H 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据此分析作答。
0.1000mol/L ×40mL2×20.00mLA .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A 错误;B .当加入40.0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B 错误;0.1000mol/L ×40mL2×20.00mLC .根据曲线当δ(HA -)=δ(A 2-)时溶液的pH=2,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H +)=1×10-2,Cc (A 2-)⋅c (H +)c (HA -)正确;D .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 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 (Na +)+c (H +)=2c (A 2-)+c (HA -)+c (OH -),则c (Na +)>2c (A 2-)+c (HA -),D 错误;答案选C 。
2020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 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水解)常数的相关计算
![2020年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 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水解)常数的相关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159a08f6edb6f1afe001f0d.png)
【方法与技巧】常考题空一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水解)常数的相关计算一、电离常数的计算类型类型一起点时刻:巧用三段式c(H +) •c( A-) c2(H + )以弱酸HA为例,则:K a=,由于c(H+)=c(A-),则K a=c(HA) c(HA)例1、HR是一元酸。
室温时,用0.250mol·L-1NaOH溶液滴定25.0mL HR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b 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的电离常数K a=类型二遇中性时刻:电荷守恒配合物料守恒两步搞定例2、在25℃下,a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以体积比3:4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c(Cl-),4则溶液显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3·H2O 的电离常数K b=类型三恰好完全反应时刻:水解三段式法或利用水解常数和电离常数的关系水解平衡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①CH3COO-+H2O CH3COOH+OH-c(CH COOH ) •c(OH —) c(CH COOH ) •c(OH —) •c(H + ) K KKh= 3 = 3 = w = wc(CH COO —) c(CH COO —) •c(H + ) c(CH COO —) •c(H + ) K (CH COOH )3 3 3 a 3c(CH3COOH )②NH4++H2O NH3 •H2O+H+c(NH •H O) •c(H +) c(NH •H O) •c(H + ) •c(OH —) K KKh= 3 2 = 3 2 = w = wc(NH +) c(NH + ) •c(OH —) c(NH + ) •c(OH —) K (NH •H O)4 4 4 b 3 2c(NH3•H2O)K K③CO32—+H2O HCO—+OH-K=w,HCO—+H2O H2CO3+OH-K=w3 h1 K 3 h 2Ka 2 a1例3、25℃时,0.1mol·L-1的HCOONa溶液的pH=10,则HCOOH的电离常数K a=类型四利用图像特殊交点求电离常数例4、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二元弱酸(H2X)溶液,所得溶液中各种含X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反思及命题建议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反思及命题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58ec0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7.png)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反思及命题建议作者:邵传强来源:《化学教学》2021年第11期摘要:基于对2020年江苏省高考化学第14题命题科学性问题的分析,从教学角度和命题角度反思当前关于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教学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内容调整,提出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入手,引导学生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中提升证据推理素养,并建议与之相关的评价性试题的命制要从抽象情境向真实情境转变,测试宗旨从考察浅表知识向渗透知识内在价值转变。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 微粒浓度关系; 教学反思; 命题建议文章编号:10056629(2021)11008905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和守恒关系融合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相关知识,涉及知识面广,是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觀和守恒观[1]的重要平台,也是发展学生系统性思维的重要载体。
相关试题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是诊断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达成水平的有效手段。
对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和守恒关系的定性、定量的考察,既是命题的热点,也是许多学生难以突破的难点。
笔者结合2020年江苏省高考化学第14题,对试题的科学性、命题意图与教学实际的关联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教学及试题命制提出一些质疑和见解,供大家探讨指正。
1 高考原题(江苏省2020年高考化学14题,不定项选择)室温下,将两种浓度均为0.10mol·L-1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NaHCO3Na2CO3混合溶液(pH=10.30): c(Na+)>c(HCO-3)>c(CO2-3)>c (OH-)B.氨水NH4Cl混合溶液(pH=9.25): c(NH+4)+c(H+)=c(NH3·H2O)+c(OH-)C.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pH=4.76):c(Na+)>c(CH3COOH)>c(CH3COO-)>c(H+)D. H2C2O4NaHC2O4混合溶液(pH=1.68, H2C2O4为二元弱酸):c(H+)+c(H2C2O4)=c(Na+)+c(C2O2-4)+c(OH-)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参考答案,该题正确答案为AD。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七) 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检测(七) 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665b14eee06eff9aff80719.png)
题型检测(七) 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1.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 (H +)c (CH 3COOH )减小 B .将CH 3COONa 溶液从20 ℃升温至30 ℃,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增大 C .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 (NH +4)c (Cl -)>1 D .向AgCl 、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溶液中c (Cl -)c (Br -)不变 解析:选D A 项,CH 3COOHCH 3COO -+H +,K a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则c (H +)c (CH 3COOH )=K a c (CH 3COO -),加水稀释,K a 不变,c (CH 3COO -)减小,故比值变大,错误;B 项,CH 3COONa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H 3COO -+H 2OCH 3COOH +OH -,K h =c (CH 3COOH )·c (OH -)c (CH 3COO -),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K h 增大,则c (CH 3COO -)c (CH 3COOH )·c (OH -)=1K h减小,错误;C 项,溶液呈中性,则c (H +)=c (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Cl -)=c (NH +4),错误;D 项,向AgCl 、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c (Ag +)增大,AgCl 和AgBr 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由于c (Cl -)c (Br -)=c (Cl -)·c (Ag +)c (Br -)·c (Ag +)=K sp (AgCl )K sp (AgBr ),K sp 仅与温度有关,故c (Cl -)c (Br -)不变,正确。
2020化学高考重点难点突破:第7题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2020化学高考重点难点突破:第7题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de24fb7941ea76e58fa046f.png)
第7题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复习建议:3课时(题型突破2课时习题1课时2015~2019五年考点分布图核心素养与考情预测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考情解码:预计在2020年高考中,仍会以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特别是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盐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溶度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等,强调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微粒变化的过程。
2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解析滴定至终点时发生反应:2NaOH+2KHA===K2A+Na2A+2H2O。
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种类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其导电能力越强,A项正确;图像中纵轴表示“相对导电能力”,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溶液中c(K+)、c(HA-)逐渐减小,而Na+、A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由题图可知,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逐渐增强,说明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B项正确;本实验默认在常温下进行,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邻苯二甲酸钠和邻苯二甲酸钾,由于邻苯二甲酸是弱酸,所以溶液呈碱性,pH>7,C项错误;滴定终点时,c(K+)=c(Na+),a点到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的,故c点时c(K+)>c(OH-),所以c(Na+)>c(K+)>c(OH -),D项正确。
答案 C22.(2019·课标全国Ⅱ,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20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选择题精准练7 选择题精准练(七)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新高考化学三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选择题精准练7 选择题精准练(七)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eebf69c5da50e2534d7f2a.png)
选择题精准练(七)电解质溶液(建议用时:25分钟)1.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加到HA、HB两种弱酸溶液中,两溶液中pH与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K=-lg K a。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HA、HB两种酸中,HB的酸性弱于HAB.b点时,c(B-)=c(HB)>c(Na+)>c(H+)>c(OH-)C.同浓度、同体积的NaA和NaB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D.向HB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的混合溶液中lg c(B-)-lg c(HB)=pH-pK2.(2019·高考北京卷)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 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3.(2019·高考江苏卷改编)室温下,反应HCO-3+H2O H2CO3+OH-的平衡常数K=2.2×10-8。
将NH4HCO3溶液和氨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浸取废渣中的ZnO。
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室温时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2 mol·L-1氨水:c(NH3·H2O)>c(NH+4)>c(OH-)>c(H+)B.0.2 mol·L-1 NH4HCO3溶液(pH>7):c(NH+4)>c(H2CO3)>c(HCO-3)>c(NH3·H2O)C.0.2 mol·L-1氨水和0.2 mol·L-1NH4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H+4)+c(NH3·H2O)=c(H2CO3)+c(HCO-3)+c(CO2-3)D.0.6 mol·L-1氨水和0.2 mol·L-1 NH4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H3·H2O)+c(CO2-3)+c (OH -)=0.3 mol·L -1+`c (H 2CO 3)+c (H +) 4.已知亚硒酸(H 2SeO 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所得溶液中H 2SeO 3、HSeO -3、SeO 2-3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课件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图像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806e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0.png)
) )
-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a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加入NaOH,促进电2-离,Ka不变
+
c(A )·c(H ) 图中a点与b点Ag2CrO4溶度积相等
+
-2
=c(H )=1.0×10 ,C 项正确;滴定终点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根据图中pH数据,图中A、B、-C、D、E、F各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顺序图示:
2.(2019·课标全国Ⅰ,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1= 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项正确;cc((HXX2--))=1
时,即
c(X2-) lgc(HX-)
=0,pH=5.4,c(H+)=1×10-5.4 mol·L-1,Ka2=c(Hc(+)H·cX(-)X2-)≈1×10-5.4,A 正
确;NaHX 溶液中,c(HX-)>c(X2-),即cc((HXX2--))<1,lgcc((HXX2--))<0,此时溶液呈酸
人生各有5志.(。2017·课标全国Ⅰ,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
雄追心踪壮 着志鹿是的的茫猎茫人p黑是H夜看中不与的见北山离斗的星。子。 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志正则众邪不生。
鹰爱高飞,鸦栖一枝。
A.K (H X)的数量级为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2020年高考化学提分攻略13 电解质溶液中平衡理论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提分攻略13 电解质溶液中平衡理论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894b2cf121dd36a22d8244.png)
题型13 电解质溶液中平衡理论一、解题策略1、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思路:⎩⎪⎪⎪⎨⎪⎪⎪⎧单一溶液⎩⎪⎪⎨⎪⎪⎧酸或碱溶液——考虑电离盐溶液⎩⎪⎨⎪⎧正盐——只考虑可能水解酸式盐⎩⎪⎨⎪⎧强酸的酸式盐——NaHSO 4呈强酸性,只电离,不水解弱酸的酸式盐⎩⎪⎨⎪⎧NaHCO 3、NaHS 、Na 2HPO 4溶液呈碱性,水解>电离NaHSO 3、NaH 2PO 4溶液呈酸性,电离>水解混合溶液⎩⎪⎨⎪⎧不反应——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反应⎩⎪⎨⎪⎧不过量——⎩⎪⎨⎪⎧生成酸或碱——考虑电离生成盐——考虑水解过量——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2、守恒关系式的判断技巧二、题型分析【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Ⅲ,1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 AB.c(H+)=c(H2PO-4)+2c(HPO2-4)+3c(PO3-4)+c(OH-)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答案】B【解析】pH=2的H3PO4溶液中c(H+)=10-2mol·L-1,每升溶液中所含N(H+)=0.01N A,A错误;由电荷守恒知,该H3PO4溶液中存在c(H+)=c(H2PO-4)+2c(HPO2-4)+3c(PO3-4)+c(OH-),B正确;加水稀释能促进H3PO4的电离,使其电离度增大,由于以增大溶液体积为主,导致溶液中c(H+)减小,溶液pH增大,C错误;向H3PO4溶液中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中c(H2PO-4)增大,促使平衡H3PO4H++H2PO-4逆向移动,抑制H3PO4电离,溶液酸性减弱,D错误。
【典例2】【2018北京卷】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①②③④温度/℃25 30 40 25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2020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要点突破: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专题训练、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要点突破: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专题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88ac46ce2f0066f433222d.png)
——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变化【专题训练】1.(2019·福州模拟)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CH3COOH溶液从20 ℃升温至30 ℃,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一定增大B.向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CH3COOH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C.向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c(Na+)=c(HSO-3)+c(OH-)+c(SO2-3)D.可用浓度大于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已知K sp(BaSO4)=1.1×10-10]解析:选D A项,醋酸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OH-)=c(CH3COO-)·c(H+)c(CH3COOH)·c(OH-)·c(H+)=K a(CH3COOH)K W,升高温度时,CH3COOH的K a和水的K W都增大,因此无法判断c(CH3COO-)c(CH3COOH)·c(OH-)的变化情况,错误;B项,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强碱弱酸盐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向CH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CH3COO-浓度增大会抑制CH3COOH的电离,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错误;C项,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HSO-3)+c(OH-)+2c(SO2-3),错误;D项,钡餐是药用硫酸钡(硫酸钡的悬浊液),说明BaSO4悬浊液中的Ba2+浓度对人体是安全的,BaSO4悬浊液中c(Ba2+)=K sp(BaSO4)=1.05×10-5mol·L-1,用浓度大于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Ba2+中毒患者洗胃时,胃液中残余c(Ba2+)=K sp(BaSO4)c(SO2-4)<1.1×10-100.36mol·L-1<1.05×10-5mol·L-1,正确。
2020高考化学新课标地区专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答案.doc
![2020高考化学新课标地区专用版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79b0fdaa00b52acfc7caf5.png)
考点一 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对比“四个”表格,正确理解影响因素 (1)外界条件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CH 3COOHCH 3COO -+H +ΔH >0(2)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H 2OH ++OH -ΔH >0(3)外界条件对FeCl3溶液水解平衡的影响Fe3++3H2O Fe(OH)3+3H+ΔH>0(4)外界条件对AgCl溶解平衡的影响AgCl(s)Ag+(aq)+Cl-(aq)ΔH>0[易错易混辨析](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加水稀释醋酸溶液,在稀释过程中,c(CH3COO-)c(CH3COO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H+)·c(CH3COO-)c(CH3COOH)________,c(CH3COO-)c(CH3COOH)·c(OH-)________,c(CH3COOH)+c(CH3COO-)_____________________,n(CH3COOH)+n(CH3COO-)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不变不变减小不变(2)试判断下列溶液在常温下的酸、碱性(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①相同浓度的HCl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②相同浓度的CH3COOH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③相同浓度的NH3·H2O和HCl溶液等体积混合()④pH=2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⑤pH=3的HCl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⑥pH=3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⑦pH=2的CH3COOH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⑧pH=2的HCl和pH=12的NH3·H2O等体积混合()答案①中性②碱性③酸性④中性⑤酸性⑥碱性⑦酸性⑧碱性2.pH的计算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1)则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剖析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关系
![高三化学剖析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3acf5a011ca300a6c3903e.png)
剖析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关系电解质溶液属于混合体系。
因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电离、水解等反应,使得溶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微粒,微粒的浓度也因此而变化。
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探讨,供参考。
一、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值得注意的是:①电荷守恒不一定是阴、阳离子数相等;②电荷总数通常是用各种阳(阴)离子浓度乘以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的积总和表示。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某种特定的元素因水解或电离存在多种形式,该元素的原子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其实质是原子守恒。
值得注意的是:①可以根据溶质化学式的定组成关系,列出物料守恒的关系式;②应用时,须弄清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变化,找全该元素存在的各种形式,不能遗漏。
(3)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得到质子()的总数等于失去质子总数,它体现了间的转移关系,即水电离出的量始终等于水电离出的量。
值得注意的是:①质子守恒关系式可以由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关系式推导出;②应用时,若守恒关系中同时出现分子和离子,且不是物料守恒,可以考虑是否为质子守恒。
例1. 0.1 mol/L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解析: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电离、水解关系,得出溶液中存在、、五种离子。
根据电荷守恒,得出:根据物料守恒,得出:根据质子守恒,得出:故C项正确,选C。
二、主次关系对于反应混合型的溶液,应该全面分析反应过程,找出溶液存在的平衡关系和主次关系,其中以电离为主的溶液呈酸性,如和的混合溶液;以水解为主的溶液呈碱性,主要是除以外的多元弱酸强碱盐及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
例2. 将0.1 mol/L 溶液20 mL与0.1 mol/L 水溶液10 mL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C.D.解析:两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为:开始时: 0.002mol 0.001mol反应后: 0.001 mol(剩余)0 0.001 mol 0.001 mol即反应后的溶质为,且三者对于该混合溶液,存在下列平衡关系:可见,溶液中分子为:,离子为:、。
第一篇高考专题微主题7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提优导学案
![第一篇高考专题微主题7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提优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f27a7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b.png)
×5.0×10-3
mol/L > 10-13
mol/L ,
c(HL-)>c(OH-),A 错误;由 pKa1=7.46,pKa2=12.4 可绘
制 H2L 体系中微粒分布系数图(见下图),则 pH 在 9.5~10.5 之间,含 L 的物种主要为 HL-,B 错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Lc2{-)[·Fce{L[F2]e-L}]+},由题图可知,c{[FeL2]-}=c{[FeL]+}时,
c(CH3COO-)>c(H+)
D.H2C2O4-NaHC2O4 混合溶液(pH=1.68,H2C2O4 为二元弱酸):c(H+)+c(H2C2O4)
=c(Na+)+c(C2O24- )+c(OH-)
命题规律 高考回溯
【解析】 等浓度、等体积 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显碱性,水解程度:
=c(H2CO3)+c(HCO- 3 )+c(CO23- )
D.0.2 mol/L NH4HCO3 溶液和 0.6 mol/L 氨水等体积混合:c(NH3·H2O)+c(CO23- )
+c(OH-)=0.3 mol/L+c(H2CO3)+c(H+)
命题规律 高考回溯
【解析】 在 0.2 mol/L 氨水中,存在主要平衡为 NH3·H2O NH+ 4 +OH-,由于 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一般较小,NH3·H2O 浓度最大,溶液中同时存在次要平衡:H2O H+ +OH-,所以 c(OH-)>c(NH+ 4 ),A 错误;NH4HCO3 溶液中,存在 NH+ 4 的水解平衡: NH+ 4 +H2O H++NH3·H2O,以及 HCO- 3 的水解平衡:HCO- 3 +H2O OH-+H2CO3, 由于 pH>7,则以 HCO- 3 的水解平衡为主,故 c(NH+ 4 )>c(HCO- 3 )>c(H2CO3)>c(NH3·H2O), B 正确;0.2 mol/L 氨水和 0.2 mol/L NH4H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根据元素质量守 恒:c(NH+ 4 )+c(NH3·H2O)=2[c(H2CO3)+c(HCO- 3 )+c(CO23- )],C 错误;0.6 mol/L 氨水和 0.2 mol/L NH4H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存在电荷守恒:①c(HCO- 3 )+2c(CO23- ) +c(OH-)=c(NH+ 4 )+c(H+),存在元素质量守恒:②c(NH+ 4 )+c(NH3·H2O)=0.4 mol/L, ③c(H2CO3)+c(HCO- 3 )+c(CO23- )=0.1 mol/L,①+②-③得 c(NH3·H2O)+c(CO23- ) +c(OH-)=0.3 mol/L+c(H2CO3)+c(H+),D 正确。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题型复习课件——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共40张PPT)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题型复习课件——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352bb07c1cfad6185fa721.png)
-
4
)
+
c(C2O
2- 4
)
=
0.100
0
mol·L-1,滴入
NaOH
溶液后,
c(H2C2O4)+c(HC2O-4 )+c(C2O24-)<0.100 0 mol·L-1,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
+
)
=
c(OH
-
)
+
c(HC2O
-
4
)
+
2c(C2O
2- 4
)
,
pH
=
7
的
溶
液
中
,
c(Na
AgCl的溶解度增大 C . 浓 度 均 为 0.1 mol·L - 1 的 下 列 溶 液 , pH 由 大 到 小 的 排 列 顺 序 为 NaOH >
Na2CO3>(NH4)2SO4>NaHSO4 D . 为 确 定 二 元 酸 H2A 是 强 酸 还 是 弱 酸 , 可 测 NaHA 溶 液 的 pH , 若 pH > 7 , 则
答案 AD
[题型训练1] (2016·海南,5)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
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c(CO23-)
B.c(Mg2+)
C.c(H+)
D.Ksp(MgCO3)
解析 MgCO3 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 Mg2+(aq)+CO23-(aq),加
系数、δ2 为 C2O24-分布系数
随着 pH 增大,溶质分子浓度不断减小,离子浓度逐渐增大,酸根离
子增多。根据分布系数可以书写一定 pH 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同一 pH 条件下可以存在多种溶质微粒。根据在一定 pH 的微粒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A 项,根据 CuCl(s) Cu+(aq)+Cl-(aq)可知 Ksp(CuCl)=c(Cu+)·c(Cl-),从 Cu+图像中任取一点代入计算可得 Ksp(CuCl)≈10-7,正确;B 项,由题干中“可向 溶液中同时加入 Cu 和 CuSO4,生成 CuCl 沉淀从而除去 Cl-”可知 Cu、Cu2+与 Cl― 可以发生反应生成 CuCl 沉淀,正确;C 项,Cu(s)+Cu2+(aq) 2Cu+(aq), 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故增加固体 Cu 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Cu+的浓度不变, 错误;D 项,2Cu+(aq) Cu(s)+Cu2+(aq),反应的平衡常数 K=cc( 2(CCuu2+ +) ),从图 中两条曲线上任取横坐标相同的 c(Cu2+)、c(Cu+)两点代入计算可得 K≈106,反应 平衡常数较大,反应趋于完全,正确。 答案 C
解析 横坐标取 0 时,曲线 M 对应 pH 约为 5.4,曲线 N 对应 pH 约为 4.4,因为是
NaOH 滴定 H2X 溶液,所以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会存在 c(HX-)=c(H2X),所以曲线
N
表示
pH
与
lgcc((HHX2X-))的变化关系,B
项正确;cc((HXX2--))=1
时,即
c(X2-) lgc(HX-)
变
不变
加入AgNO3溶液 或NaCl溶液抑制 溶解,Ksp不变
加入 反应 离子
加入NaOH,促进电离, 加入盐酸,促进水解, 加入氨水,促进
Ka不变
Kh不变
溶解,Ksp不变
2.平衡常数(Kw、Ksp)曲线 (1)双曲线型
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 的变化曲线
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 线[Ksp=9×10-6]
电离度增大,由于以增大溶液体积为主,导致溶液中 c(H+)减小,溶液 pH 增大,
C 错误;向 H3PO4 溶液中加入 NaH2PO4 固体,溶液中 c(H2PO4-)增大,促使平衡 H3PO4 H++H2PO4-逆向移动,抑制 H3PO4 电离,溶液酸性减弱,D 错误。
答案 B
4.(2018·课标全国Ⅲ,12)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7.(2017·课标全国Ⅲ,13)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 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 Cl-。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sp(CuCl)的数量级为10-7 B.除Cl-反应为Cu+Cu2++2Cl-===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 D.2Cu+=== 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解析 pH=2 的 H3PO4 溶液中 c(H+)=10-2 mol·L-1,每升溶液中所含 N(H+)=
0.01NA,A
错误;由电荷守恒知,该
H3PO4 溶液中存在
c(H
+)=
c(H2PO
-
4
)
+
2c(HPO24-)+3c(PO34-)+c(OH-),B 正确;加水稀释能促进 H3PO4 的电离,使其
智能点一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平衡
1.三大平衡分析判断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如 CH3COONa 沉淀溶解平衡
CH3COOH CH3 溶液)CH3COO-+H2O
AgCl(s) Ag+(aq)
COO-+H+
CH3COOH+OH-
+Cl-(aq)
弱电解质(包括弱
研究
盐溶液(包括强酸弱碱盐、 难溶电解质(如难溶
=0,pH=5.4,c(H+)=1×10-5.4 mol·L-1,Ka2=c(Hc(+)H·cX(-)X2-)≈1×10-5.4,A
正确;NaHX 溶液中,c(HX-)>c(X2-),即cc((HXX2--))<1,lgcc((HXX2--))<0,此时溶液
呈酸性,C 正确;D 项,当溶液呈中性时,由曲线 M 可知 lgcc((HXX2--))>0,cc((HXX2--))>1, 即 c(X2-)>c(HX-),错误。 答案 D
解析 a、b分别表示温度为T1、T2时溶液中Cd2+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间接表 示对应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Ksp只受温度影响,即m、n、p三点 对 应 的 Ksp 相 同 , 又 T1→T2 , c(S2 - ) 、 c(Cd2 + ) 都 增 大 , 故 Ksp(m) = Ksp(n) = Ksp(p)<Ksp(q),B项错误;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中c(S2-)增大, 温度不变,Ksp不变,则溶液中c(Cd2+)减小,溶液组成由m点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C项正确;温度降低时,CdS的溶解度减小,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 方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 B
(1)A、C、B 三点均为中性, (1)a、c 点在曲线上,a→c 的变化为增大
温度依次升高,Kw 依次增大 c(SO24-),如加入 Na2SO4 固体,但 Ksp
(2)D 点为酸性溶液,E 点为 不变
促进水解,Kh 增大
Ksp 可能增大, 也可能减小
加水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 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 促进溶解,Ksp不 稀释 OH-外)减小,Ka不变 H+外)减小,Kh不变 变
影响 因素
加入 相应 离子
加入CH3COONa固体或 加入CH3COOH或
盐酸,抑制电离,Ka不 NaOH,抑制水解,Kh
3.(2019·课标全国Ⅲ,1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pH=2 的 H3PO4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升溶液中的 H+数目为 0.02NA B.c(H+)=c(H2PO4-)+2c(HPO24-)+3c(PO34-)+c(OH-) 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 pH 减小 D.加入 NaH2PO4 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解析 滴定至终点时发生反应:2NaOH+2KHA===K2A+Na2A+2H2O。溶液导电 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种类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其导电能 力越强,A项正确;图像中纵轴表示“相对导电能力”,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 溶液中c(K+)、c(HA-)逐渐减小,而Na+、A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由题图可知, 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逐渐增强,说明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B项 正确;本实验默认在常温下进行,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邻苯二甲酸钠和邻 苯二甲酸钾,由于邻苯二甲酸是弱酸,所以溶液呈碱性,pH>7,C项错误;滴定终 点时,c(K+)=c(Na+),a点到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的,故c点时 c(K+)>c(OH-),所以c(Na+)>c(K+)>c(OH-),D项正确。 答案 C
酸、弱碱、水、多元
对象
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 的酸、碱、盐等)
弱酸的酸式酸根)
平衡 常数ຫໍສະໝຸດ Ka=c(CH3COO-)·c(H+) c(CH3COOH)
Kh=
c(CH3COOH)·c(OH-) c(CH3COO-)
Ksp(AgCl)= c(Ag+)·c(Cl-)
影响 升高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
因素 温度 大,Ka 增大
第7题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复习建议:3课时(题型突破2课时 习题1课时)
命题调研 (2015~2019五年大数据)
2015~2019五年考点分布图
核心素养与考情预测
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考情解码:预计在2020年高考中,仍会以图像的形式综 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 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 素,特别是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盐 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溶度 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等,强调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 和分析微粒变化的过程。
解析 A项,根据图像,pH=1.2时,H2A和HA-物质的量分数图像相交,则有 c(H2A)=c(HA-),正确;B项,根据pH=4.2时,K2(H2A)=c(H+)·c(A2-)/c(HA-) =c(H+)=10-4.2 mol·L-1,正确;C项,根据图像,pH=2.7时,H2A和A2-物质 的量分数图像相交,则有c(H2A)=c(A2-),正确;D项,根据pH=4.2时,c(HA-) =c(A2-),且物质的量分数约为0.48,而c(H+)=10-4.2 mol·L-1,可知c(HA-)= c(A2-)>c(H+),错误。 答案 D
6.(2017·课标全国Ⅱ,12)改变 0.1 mol·L-1 二元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H2A、 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 δ(X)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δ(X)= c(H2A)+c(c(HXA)-)+c(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5.(2017·课标全国Ⅰ,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 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