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三、四段曲流河三角洲识别依据和有利砂体发育规律
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三、四段曲流河三角洲识别依据和有利砂体发育规律王金华;毛荣军;董宏【摘要】为厘清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三、四段砂体成因及发育规律,指导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采用岩心、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层段的沉积相进行识别,并阐明其时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有利砂体所在,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其泥岩的颜色以灰绿色、浅灰色为主,还可见薄壳腹足、双壳类等化石,指示浅湖沉积背景;砂体粒度细、成熟度高,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反粒序等沉积构造,是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沉积特征.共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前曲流河三角洲及浅湖3个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等6个微相;湖平面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旋回变化,随之形成了一套“进积-退积-再进积”的多旋回沉积体,演化规律十分清楚.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砂体,且其空间分布规律受到沉积演化的控制;E1f33和E1f4小层沉积时期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时期.%In order to clarify the origin and developing rules of sand body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member of Funing Formation of Wanglongzhuang oilfield,and then guide the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its sedimentary facies type has been recognized,and its evolution rules has been clarified.Moreover,the position of favorable sand body has been analyzed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ary pattern has been revealed through using the core,logging and analytical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lors of mudstone mainly were grey-green and light-grey color,and shell gastropods and bivalves fossils were common,which indicated the shallow lake environment.Moreover,a fine grain size,high maturity and small cross-bedding and reverse grading of the sand body were the typical sedimentary patterns of meandering river delta.Three subfacies and six microfacies has been identified;and a series of cyclical sedimentary body of "progradation-retrogradation-progradation again" has been formed by the cyclical changes of "fall-rise-fall again" of the lake level.Sand body developping in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was the most favorable one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ary rules was controlled by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the period of E1f3 and E1f4 should be the most developmental periods of favorable sand body.【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7(017)025【总页数】6页(P205-210)【关键词】王龙庄油田;阜三、四段;识别;砂体;发育规律【作者】王金华;毛荣军;董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金湖21160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金湖2116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三角洲砂体较风成砂体、河流砂体、冲积扇砂砾岩体等而言,具有物性较好、距生油岩近、储盖条件较好等优势,是油气勘探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油气储集体。
塔北-塔中盆地三叠纪陆相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
塔北-塔中盆地三叠纪陆相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傅恒;宋杉林;刘海兴【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2002(022)002【摘要】塔里木盆地的三叠纪除早三叠世有短暂的海侵外,其余时间均表现为典型的内陆盆地,发育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三叠纪的塔里木盆地被北部的沙雅隆起剥蚀区和中、西部的塔中剥蚀区分割成南天山前的库车盆地,昆仑山前的塔西南盆地,阿尔金山前的塔东南盆地和中央的塔北-塔中盆地.前三个盆地的三叠系的残留面积不大,其石油地质意义仅表现在生烃方面.而塔北-塔中盆地的三叠系的残留面积大,构成了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分布的主体,也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塔北-塔中盆地的三叠系包含了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三个级别的基准旋回,其包含有由不整合限定Ⅰ、Ⅱ两个长周期,长周期Ⅰ中可识别一个中周期(Ⅰ1);长周期Ⅱ中可识别出三个中周期(Ⅱ1,Ⅱ2,Ⅱ3).塔北-塔中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的有利储集相带与中周期低水位体系域关系密切.盆地中三叠系的3套重要含油气储层Ⅲ油组(T2a),Ⅱ油组(T2a)和Ⅰ油组(T3h),分别对应三个中周期的Ⅱ1,Ⅱ2和Ⅱ3.【总页数】16页(P31-46)【作者】傅恒;宋杉林;刘海兴【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百色盆地古近系那读组和百岗组层序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 [J], 陈元壮;吴明荣;刘洛夫;雷声刚2.塔中-塔北志留系沉积层序的不对称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J], 刘景彦;林畅松;李思田;司宝玲;黄振;李换浦;徐应才;苏真真3.陆相断陷盆地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划分及其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埕岛东斜坡古近系为例 [J], 谢宗奎4.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盆地演化 [J], 梅冥相;李仲远5.陆相断陷湖盆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沉积演化——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J], 彭丽;伍轶鸣;练章贵;彭鹏;王剑;苏洲;易珍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河油田三叠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收稿日期:2007206202作者简介:邹元荣(19762),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沉积储层和规划部署研究. 文章编号:16732064X (2008)0520011204塔河油田三叠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Study o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T riassic in T ahe Oilf ield邹元荣,金晓辉,闫相宾(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在分析三叠系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将三叠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并识别出辫状河、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高位体系域以辫状三角洲细砂岩为主,湖侵体系域以湖相泥岩为主,低位体系域发育粗粒的陆上河流沉积.储层主要发育在各三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即粗粒的陆上河流沉积体系.三叠系最有利的沉积相带分布在盐边和盐上地区,因此,盐边和盐上的岩性、构造叠置区是三叠系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关键词:塔河油田;三叠系;层序地层;沉积相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塔河油田主体位于新疆轮台县和库车县交界处,构造位置隶属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南翼阿克库勒凸起,哈拉哈塘凹陷东部及草湖凹陷西部(图1).三叠系是塔河油田碎屑岩的重要勘探层系.已开发的1、2、5、9区以三叠系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为主[124],近期其油气范围逐步扩大到南部的盐上和阿克苏亚地区以及于奇东的岩性圈闭油气的勘探新领域[527].A T1、A T2、THN1和沙4121均在三叠系获得工业油气流,取得了三叠系非背斜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目前地震发现的三叠系圈闭资源量约5000×104t.图1 塔河油田位置图1 构造背景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长期演化的古大陆,古生代为克拉通内部发育的坳陷和大陆边缘坳陷,中生代以来为陆相断陷、坳陷性盆地.晚泥盆世以前为克拉通边缘拗拉槽阶段,是海相环境;晚泥盆世到二叠纪为克拉通内部坳陷盆地阶段,为海陆交互相环境.晚二叠世南天山裂谷反转,出现了造山期磨拉石沉积,向中新生代陆内成盆阶段过渡.海西晚期塔里木盆2008年9月第23卷第5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Sep.2008Vol.23No.5地在北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结束了东部抬升、西部沉降的不均衡沉积环境,在三叠系底部形成一个凹凸不平的不整合,也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历史,进入陆内盆地的发展阶段[8210](图2).图2 塔里木盆地T LM 2400地震测线(东段)地质演化剖面2 地层与层序划分三叠系包括下统柯吐尔组,中统阿克库勒组和上统哈拉哈塘组及达里亚组.其中哈拉哈塘组厚90~180m ,可分为2个岩性段,哈1段为灰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泥质砂岩,哈2段为深灰色、灰色泥岩、炭质泥岩夹粉砂质泥岩及黑色炭质泥岩和薄煤层.阿克库勒组厚60~340m ,可分为4个岩性段,由2个自下而上变细的旋回组成,阿一段和阿三段岩性为砂砾岩、含砾砂岩、细—中砂岩夹薄层深灰色泥岩,阿二段和阿四段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根据地震波组特征,三叠系识别出4个地震层序,根据钻、测井资料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其中阿克库勒组和哈拉哈塘组划分5个三级层序,均为Ⅰ型边界所限的Ⅰ型层序(表1).阿克库勒组包括3个三级层序(TSq3,TSq4,TSq5).TSq3为阿一段下部,在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只存在低位的河流砂;TSq4为阿一段上部和阿二段,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低位域由河流相块状砂岩组成,湖侵和高位域由湖相泥、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组成,部分区域缺失高位域;TSq5由阿三段和阿四段组成,主要由低位和湖侵体系域组成(图3).哈拉哈塘组包括2个三级层序(TSq6、TSq7).表1 塔河油田三叠系地层层序对比统组段层序上统达里亚组哈拉哈塘组哈2段哈1段TSq8TSq7TSq6中统阿克库勒组阿4段阿3段阿2段阿1段TSq5TSq4TSq3下统柯吐尔组TSq2TSq1TSq6为哈一段下部,是一个不完整的三级层序,在区内主要有低位和湖侵体系域.TSq6为哈一段上部和哈二段组成,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层序的高位体系域最为发育,厚度平均约80m ,湖侵体系域不发育,厚度较小,低位砂体比较发育.研究区三叠系层序地层框架与经典的被动大陆层序地层模式有很好的对比性,即具有一个平缓的地带和一个坡折带[11213].研究区中北部位于平缓的地带上,南部位于坡折带及以下区域.随着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当湖平面下降到陆架坡折以下时,在研究区的平缓地带,导致河流的回春作用.由于离物源较近及辫状河摆动迅速的特点,在区内广泛发育低位的河道砂体.随着湖平面的快速上升(TST ),湖水漫过研究区,导致大面积的湖相沉积.—21—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图3 YQ4井三叠系阿克库勒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3 沉积相特征及平面展布3.1 沉积相特征塔河油田三叠系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河漫滩、湖底扇、半深湖、浅湖、滨湖、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8种亚相类型[527].辫状河道:三叠系中、上统辫状河都较发育,且辫状河主要发育辫状河道亚相.岩性主要为绿灰、浅灰色砾岩、砂砾岩、砾质砂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差,含大量的岩屑,组成多个由下向上变细的韵律.岩心中含有煤屑、植物碎片和大量泥砾,反映沉积物的近源堆积特点.层理类型以平行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为主,在细、粉砂岩中见沙纹层理.测井相表现为低自然电位箱形、齿化箱形或钟形.低位河流充填还包括河道间沉积,砂体厚度薄,泥质含量高,但河道间沉积多被辫状河道侵蚀掉,所以分布很局限.河漫滩: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常呈水平层理,含植物碎片,偶见煤线,厚0.5~10.0m.测井相表现为中值平滑的自然电位曲线,或细弱齿化状.半深湖:三叠系下统柯吐尔组及各湖侵体系域中晚期发育.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主要发育水平纹层.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伽玛、平直的高自然电位值.滨、浅湖: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滨、浅湖砂体多与泥岩互层,所以电测曲线表现出锯齿状,其砂体厚度也较薄.滨浅湖砂体通常尖灭到河道间泥岩或半深湖泥岩中,形成岩性尖灭圈闭,所以滨浅湖砂体是油气有利的储集层.湖底扇:主要发育于柯吐尔组,为低位期产物.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含砾砂岩、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层理主要为平行层理.测井曲线为指状或钟形.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如S114、S11221和S11222井周围.由于湖底扇砂体多尖灭于半深湖的泥岩中,所以也多形成尖灭地层油气藏,也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层.三角洲前缘: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与河道间微相,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占极大的比重.三角洲前缘有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砂岩和河道间沉积的泥岩构成多个反复叠置的正韵律层.层理类型有水平层理、沙纹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块状层理.测井相为低值的漏斗形或齿化不规则漏斗形.前三角洲:由大段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三叠系是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低位期,湖平面的下降以辫状河沉积体系为主.随着湖平面的快速上升,研究区被湖水淹没,具有湖泊沉积体系特点.3.2 沉积相展布本区三叠系高位体系域以辫状三角洲细砂岩为主,湖侵体系域以湖相泥岩为主,低位体系域发育以粗粒的陆上河流沉积为特色[9211].储层主要位于低位体系域的辫状河道,Tsq3、Tsq4的低位体系域相当于下油组,Tsq5的低位体系域相当于中油组, Tsq6、Tsq7的低位体系域相当于上油组(图4).Tsq3层序主要发育低位域,湖侵体系域不发育,缺失高位域.低位域对应三叠系下油组下部的河道砂,根据层序对比结果,研究区中部砂体较厚,往南北向,相对变薄.S99—S103井的西北部为剥蚀区,主体为辫状河道沉积区,S110—S50—J N1, S28—C3井区为河道间沉积,南部S112—S59—S114井区为滨浅湖沉积.Tsq4层序低位域向北逐渐变薄,呈尖灭趋势.该层序在部分地区发育3个体系域,总体以低位和湖侵域为主,低位体系域对应下油组上部河道砂,主体为辫状河道沉积,T K612—L G15井区为河道间沉积,西南部S98—S112井区为滨浅湖.Tsq5层序发育3个体系域,但主要以低位和湖—31—邹元荣等:塔河油田三叠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图4 塔河油田三叠系S112212S1142S107井地层层序对比剖面侵域为主.该低位域对应三叠系中油组,主要有辫状河沉积、湖泊相沉积及湖底扇沉积等.S104—LN26—C3井以北为剥蚀区,S109—S10—J N5井以南为湖相沉积,其中S11222—S114井区为湖底扇.其他区域为辫状河沉积,S99—S30,TK 612—S97—S702B ,S903—S58井发育3条辫状河道(图5).图5 TSQ 5层序低位域沉积相分布图Tsq6层序低位域对应三叠系上油组下部河道砂,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为剥蚀区.主体为辫状河道沉积,东南部S112—S114—LN59井一带为滨浅湖沉积.Tsq7层序低位域对应上油组上部河道砂,在研究区均有分布.相对其他低位域而言,沉积粒度较细,主要为细砂岩,厚度也较稳定.主体为辫状河道沉积,S104—S50井以北为缺失区,J N1—J N4井以南为滨浅湖沉积.塔河油田三叠系是阿克库勒凸起经海西晚期构造运动改造之后,披覆沉积在古凸起之上,又经历了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其中主要有低(微)幅度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3大类.三叠系可以识别出辫状河、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各三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即粗粒的陆上河流沉积体系中.三叠系油气藏为次生调整运聚改造型油气藏,大单斜背景下低幅度背斜、断背斜、断鼻、断层-岩性、岩性上顷尖灭型油气藏类型决定了其单个油气藏规模较小的特征,盐边和盐上的岩性、构造叠置区是三叠系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参考文献:[1] 冯兵,蒋进勇.一体化解释在塔河油田三叠系油藏预测中的应用[J ].石油物探,2003,42(3):3842388.[2] 王晓东,王玲,张星海.塔河1号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J ].新疆地质,2003,21(2):2402242.[3] 王洪辉,李德发,刘文碧.塔东北阿克库勒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流体性质研究[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3):30235.[4] 王根长.塔里木盆地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1):62266.[5] 石玉,李宗杰.塔河油田三叠系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J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3):3752378.[6] 丁勇,邱芳强,高玄 .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J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3):2572260.[7] 杨秋来,俞春阳,钱书红.塔河油田深层砂岩油藏描述研究[J ].新疆地质,2003,21(3):3352338.[8] 汤良杰.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4,16(6):7432754.[9] 赵靖舟.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220.[10]张希明,王恕一.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1997,19(3):2012209.[11]郭建华,朱美衡,刘辰生,等.陆相断陷盆地湖平面变化曲线与层序地层学框架模式讨论[J ].矿物岩石,2005,25(2):87292.[12]顾家裕.塔里木盆地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3]朱筱敏.层序地层学[M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编辑:王 辉—41—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BSTRACTS OF THE PRESENT ISSUE(JXSY U ISSN16732064X)U niformity of the Milankovitch Cycle developed in the Yanchang Form ation in east G ansu with the Milankovitch C ycle developed in other areas in Ordos B asin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udy on the high2resolution base2level cycle and the spectrum analysis of logging curves,it is held that the sedimentary cycles in the Y anchang Formation in east G ansu,Ordos Basin is uniform with Milankovitch cycles.There is the uniformity between the sedimentary cycles and the Milankovitch cycles developed in Jing’an oilfield and the Y anchang Formation in north Shaanxi,Ordos Basin.This shows that the coetaneous sedimentary record of Milankovitch cycles may be found in different areas from long distance.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regional and even global climate,Milankovitch cycles are developed in the Y anchang Formation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site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reas,Ordos,which further supports Milankovitch Theory.K ey w ords:Milankovitch cycle;high2resolution base2level cycle;Y ang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L I Feng2jie1,2,ZHEN G Rong2cai1,2,ZHA O J un2xing1,2(1.State K ey Laboratory for Oil and G as Reservoir G eology and Ex2 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Sichuan,China;2.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 eology,Chengdu Uni2 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Sichuan,China)J XSYU2008V.23N.5p.125Applic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analysis method of distributary sand2body in S abei Oilf ieldAbstract:Based on the modern deposition and outcrop,the architecture of SⅡ1+2b sedimentary unit in the west of the second region of Sabei Oilfield is analyzed.Four architecture hierarchies of composite channels,single channels in the composite channels,point bars and lateral accretion bodies in the point bars are identified to analyze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ir spatial combination mode and quantitative scale using the method of“scale analysis”and“mode fitting”.The32D architectural model of meander distribu2 tary channel for oil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establish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teral accretion interbeds is reappeared, which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geologic information for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tapping.K ey w ords:reservoir architecture;single channel;point bar;abandoned channel;lateral accretionZHOU Yin2bang1,W U S heng2he1,YU E Da2li1,L IU Jiang2li2,L IU Zhi2peng3(1.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102249,China;2.Hangzhou Institute of G eology,PetroChina,Hangzhou310023,Zhejiang, China;3.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imited Company,Tianjin300459,China)J XSYU2008V.23N.5p.6210Study on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T riassic in T ahe Oilf ieldAbstract:The Triassic is a very important clastic rock stratum to the increase of the oil production of Tahe Oilfield.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core and logging data,the Triassic is divided into8third2order sequences,and3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re recognized, which are braided river,lake and braided river delta.The highstand system tract is mainly braided2river delta fine sandstone,the trans2 gressive system tract is mainly lake2facies mudstone,and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is mainly coarse continental fluvial deposition.The favorabl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zone is in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of third2grade sequences.K ey w ords:Tahe Oilfield;Triassic;sequence stratigraphy;sedimentary faciesZOU Y uan2rong,J IN Xiao2hui,YA N Xiang2bing(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Sinopec,Bei2 jing100083,China)J XSYU2008V.23N.5p.11214Study on the earth stress f ield in complex fault block22taking Xi23fault block in B eier S ag,H ailaer B asin as an example Abstract:Based on the borehole breakout data and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earth stress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train analysis (DSA)and circumferential velocity anisotropy,the3D earth stress field in the complex fault2block of Xi23is simulated by finite ele2 ment method,and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faults on regional earth stress state and the earth stres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ault blocks are studied.It is shown that the earth stress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faults mainly depends on the scale of the adjacent fault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m.In addition,the longitudinal extension of the faults of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enhanc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earth stress distribution,which is very remarkable in duple2faulted,three2faulted and step2faulted block reservoirs.In the reservoirs of high elastic modulus,the faults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arth stresses.The discrete earth stress data have not an overall reflection,but three2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the earth stress in fault block reservoirs.K ey w ords:fault block structure;earth stress field;borehole breakout;differential strain analysis;circumferential velocity anisotropy method;32D FEMCHEN G Y uan2f ang,S HEN Hai2chao,ZHA O Yi2z hong,W A N G Jing2yin,ZHA N G Jian2guo(Faculty of Petroleum Engineer2 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Dongying257061,Shandong,China)J XSYU2008V.23N.5p.15220Ⅳ。
塔河地区三叠系主要砂体沉积相类型分析
塔河地区三叠系主要砂体沉积相类型分析刘文奎;苏娟【摘要】塔河地区三叠系主要为厚层砂岩夹泥岩沉积,砂岩分选性中等-好,颗粒呈次棱角状,成岩矿物以岩屑和石英为主.综合岩心资料、岩石矿物及粒度分析、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分析认为,3个油组的厚层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各油组厚层砂体之上的砂泥岩主要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及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地震资料和测钻井资料分析,研究区南部中油组可识别出湖底扇相和下切水道相.沉积相演化分析表明,湖平面较低时,研究区沉积厚层辫状河流相砂体,湖平面上升时为沉积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暗色泥岩和三角洲砂泥岩,研究区三叠系可识别出4次湖平面升降变化,形成4套厚层砂岩夹泥岩的沉积组合(包括柯吐尔组泥岩).【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0(028)003【总页数】4页(P303-306)【关键词】塔河地区;三叠系;辫状河流相;湖底扇相;下切水道【作者】刘文奎;苏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55;中石化西北石油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石化西北石油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构造带中段,属库车前陆盆地前隆及前隆南部斜坡带[1,2] .该区开发了大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田,在三叠系碎屑岩储层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塔河地区三叠系发育厚层砂体,这些砂体可划分为上油组、中油组和下油组,下油组和中油组分布在中三叠统阿克库勒组,上油组分布在上三叠统哈拉哈塘组,下油组以灰色含砾粗砂岩为主,是 3个油组中厚度最大,粒度最粗的油组[3-5] .中油组岩石类型包括中粗砂岩、砾岩、含砾细砂岩和少量细砂岩,其中以中砂岩和含砾中砂岩为主,上油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中砂岩,细砂岩次之,砂岩中含一定量的泥砾.通过对S30、S99、S10、AT1和AT2等5口取心井的岩心进行全岩分析,得出3个油组岩石矿物组分含量见表 1.总体来看,塔河地区三叠系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其物源与库车前陆盆地再旋回造山带有关[6,7] .1 沉积相类型通过对这些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及沉积机理分析,总结出区内沉积相类型主要有辫状河流相、湖底扇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下切水道相.1.1 辫状河流相表1 塔河地区S30,S99,S10,AT1和AT2井三叠系各油组矿物组分含量及颗粒结构Table 1 Mineral content and grain texture of every oil-member of Triassic system in wellsS30,S99,S10,AT1and AT2, Tahe area 单位:%注: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油组石英含量岩屑含量长石含量杂基含量分选性磨圆度上油组30~80/52.410~35/29.4 0~29/18.2 1.8 中等-好次棱-次圆状中油组 35~70/49.815~77/28.515~35/21.6 6.2 中等-好次棱状下油组 15~93/53.22~75/26.034~45/20.71 8.8 中等-好次棱-次圆状辫状河流相是研究区各油组厚层砂体的最主要沉积相类型,分布最广,是湖平面逐渐上升过程中陆上侵蚀沟谷体系的充填沉积.辫状河道砂体多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含量极少,岩石粒径以中、粗粒砂级为主,部分为细粒级.辫状河流沉积构造丰富,主要见有大型斜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楔状交错层理等,古生物化石稀少,河道间泥岩中常具植物茎片[8] .各油组厚层砂体C-M图、散点图和粒度概率累计图清楚地反映出河流沉积特征,C-M图上发育PQ段和QR段,散点图中样品点多分布在河流一侧(图1,2,3).辫状河流相沉积由多个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韵律层组成,韵律层厚1~3 m,其间具清晰侵蚀面,部分底部见有分选差的细砾岩或砾质砂岩,底部粗粒层为辫状河流底部的滞留砾岩.一个韵律层代表了一次河流侧向迁移沉积事件,有的韵律层间还夹有薄层具干裂纹构造的黄色泥岩.连井剖面对比及地震反演结果表明,辫状河充填沉积厚度变化大,与下伏层呈侵蚀、下切接触关系,局部下切深度超过100 m,与之相类似的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中生代及第三纪沉积地层[9] .该例中发育大量辫状河流相沉积砂砾岩,这种辫状河流相沉积对下部地层产生强烈侵蚀下切作用,使下部地层缺失海退三角洲沉积.1.2 湖底扇相研究区目前发现的湖底扇仅见于中油组中,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阿克亚苏地区AT1、AT2、JN5井区和研究区的西南部S59、S112-3、S114以及S114-1井区周围.湖底扇具明显重力流沉积特征,岩心观察其粒度较粗,主要为细粒岩、砾质粗砂岩,含砾粗砂岩.AT1、AT2井主要为厚层块状含砾砂岩,顶部粒度变细,为中-粗砂至细砂,在厚层块状含砾砂岩层中,砾石成分复杂,粒径相差较大,分选性差,是典型的基质支撑,反映向上变细的正粒序递变层理非常普遍,偶见斜层理递变砾岩层,这种含砾砂岩符合 Middleton等人描述的碎屑流沉积或 Lowe描述的高密度砾质浊流沉积特征,属典型湖底扇辫状水道化的扇中沉积物,顶部细粒的砂层中,以发育鲍马序列为特征[10,11] .瞬时地震属性反映中油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呈扇形,北部砂体呈不均匀、条带状,中间主要为无沉积区,发育明显的近 NS向长条带状砂体,较好地反映湖底扇及斜坡下切水道的沉积面貌(图 4).在岩心观察及测井相解释基础上,该区湖底扇可识别出扇中亚相和扇缘亚相,扇中亚相可识别出辫状水道微相,是湖底扇的主体,岩性主要为细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砂岩等粗粒沉积,细砂岩含量较少,细砾岩混杂堆积,基质支撑,具向上变细的正粒序递变层理,砂岩中发育槽状交错层理、板状斜层理.另外,AT1井中油组顶部岩心具鲍玛层序,测井曲线分析表明,扇中一般由2个下粗上细的正粒序递变层序组成.1.3 三角洲沉积相三角洲沉积主要由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由前缘远砂坝、席状砂及河口砂坝等微相组成,表现出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序列.与辫状河流相的厚层砂体比较,三角洲沉积的砂体厚度较薄,为2~8 m,岩性较细,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体,测井响应特征为指状、微漏斗状,垂向上组成进积式叠置组合.1.4 湖泊相湖泊相可细分为滨浅湖亚相、半深湖-深湖亚相,滨浅湖沉积按其组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辫状河流相共生的滨浅湖沉积;另一类是与三角洲前缘共生的滨浅湖沙嘴、沿岸沙坝.随着湖平面不断上升,使陆上侵蚀沟谷充填,侵蚀沟谷的中下部以辫状河流沉积为主,上部或顶部随着湖平面进一步上升,湖水淹没了深切沟谷,发生广泛滨浅湖沉积作用.在河流相厚层砂体组合中,可见分布在河流相厚层砂体上部或顶部的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这些砂岩层分选好,矿物成熟度高,均质性强.沉积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波状层理等,在各油组厚层砂体的粒度散点图中,可见具滨岸沉积特征的样品(图3).沙嘴、沿岸沙坝主要见于河流侵蚀界面以下的滨浅湖沉积中,滨浅湖泥岩和粉砂岩呈夹层产出,构成条带状单砂层,砂体厚5~10 m,最厚18 m.岩心观察表明,该砂体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常见砂纹层理、小型交错等.以半深湖-深湖亚相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局部夹有薄层的粉砂岩,测井曲线以高伽玛值、低电阻、高声波时差值为特征.1.5 下切水道相下切水道发育在中油组,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斜坡上,常与湖底扇伴生(图 4).测井响应和取心资料表明,其岩性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及泥岩,大多具向上变细的充填序列,地震振幅属性特征图和三维地震剖面中,其下切水道非常明显.通过测钻井资料分析,S115-1、S110、S98等井分布于下切水道上的井中油组为砂泥互层沉积,砂岩厚度明显大于泥岩厚度.该段由两段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组成,表明其沉积过程经历过两次湖平面变化,与湖底扇沉积过程所反映的湖平面升降相一致.研究区下切水道中充填砂体平均厚 10 m,最厚的 S98井砂体厚 18 m,最薄的T758井砂体厚7.5 m.下切水道中砂体厚度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由于下切水道紧邻盆地生油中心,且具备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场所.2 沉积相演化研究区沉积期呈北高南低的构造格局,物源区为库车前陆盆地前隆带,三叠系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三叠系总体属辫状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柯吐尔组是在湖侵背景下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柯吐尔组沉积后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完全暴露于水平面上,地层受侵蚀下切作用,形成遍布全区的侵蚀不整合面.随着湖平面上升,研究区开始沉积下油组,其主要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流相,在沉积基准面稳定情况下,由于河流摆动频繁,使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置,形成下油组厚层砂体,沉积厚度在整个研究区分布稳定.下油组沉积后研究区发生湖侵作用,湖平面上升,研究区沉积了一套湖泊相和三角洲相砂泥岩,中油组是在湖平面下降后沉积的一套河流相、下切水道相和湖底扇相的砂体,河流相沉积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下切水道相和湖底扇相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等地势较低区域.随着湖平面上升,中油组上部逐渐沉积了湖泊相和三角洲相砂泥岩,上油组沉积环境与下油组极相似,全区分布稳定,上油组上为湖侵期沉积的湖泊相和三角洲相砂泥岩.总体来看,研究区三叠系共经历4次湖平面升降变化[12] .3 结论(1) 研究区三叠系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岩石粒度粗,次棱角状、成熟度中等,物源为库车前陆盆地再旋回造山带.(2) 研究区三叠系沉积相类型多样,包括辫状河流相、湖底扇相、湖泊相、三角洲相及下切水道相.辫状河流相是上、中、下油组最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湖底扇相主要分布于中油组,下切水道相平面上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无沉积斜坡上,起到为湖底扇输送沉积物作用.(3) 三叠系共经历 4次湖平面升降变化,形成了厚层砂体与泥岩互层的沉积组合. 参考文献[1] 何发岐,俞仁连,韩振华.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近年来勘探主要成果与下一步勘探方向[J] .石油实验地质,2004,26(1):23-26.[2] 张希明,刘青芳.塔北地区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1):21-24.[3] 王超,黄智斌,谭泽金.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划分对比[J] .新疆地质,2008,26(2):133-136.[4] 周玉琦,黎玉战,侯鸿斌.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与认识[J]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4):363-367.[5] 贾庆素,周庆凡.塔北地区含油气系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1):103-106.[6] 郭建华,石媛媛,刘辰生,等.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西缘砂岩储集物性非均质性研究[J] .沉积学报,2005,23(3):406.[7] 邵龙义,何志平,顾家裕,等.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J] .古地理学报,2006,8(3):354-363.[8] 刘辰生,郭建华.新疆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中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J] .地层学杂志,2008,32(1):41-43.[9] Van Wagoner, J.C., Mitchum, R.M.,Campion, K.M. et al. Siliciclast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well logs, cores and outcrops concepts for high-resolution correlation of time and facies[A] .AAPG Methods in Exploration Series[C] .1990,1-55.[10] Middleton, G.V., Hampton,M. A. Sediment gravity flow: mechanics of flow and deposition[A] .G. V. M. Middleton,A. H. Bouma, eds.,Turbidites and deepwater sedimentation[C] .Anaheim:SEPM Pacific sec.Short Course Notes,1973,1-38.[11] Lowe,D.R.,sediment gravity flows:Ⅱ.Depositional model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eposits of high-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s.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82,52(1):279-297[12] 陈留勤,段凯波,霍荣.旋回地层学研究现状和新进展[J] .新疆地质,2009,27(3):256-25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王成善【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0(022)001【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广泛发育由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这种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瓣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它们由许多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而成,单一透镜体最大厚度在0.5~4m不等.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体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由于瓣状河三角洲形成时物源供给丰富且粒度粗,沉积物堆积速率快,因而湖泊的波浪对其影响改造甚微.三角洲砂体孔隙度及渗透性均好,且整个三角洲砂体分布稳定,为理想的储集层.【总页数】4页(P55-58)【作者】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王成善【作者单位】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州 434102;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州 434102;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州 434102;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李维峰;彭德堂;高振中;王正允2.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J], 孙林;陈旭;董玉文;陈红汉;王家豪3.辫状河三角洲露头构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例 [J], 朱卫红;吴胜和;尹志军;韩涛;伍轶鸣;刘勇;冯文杰;罗亚男;曹岑4.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中新统安居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李维锋;卢华复;王成善5.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中新统安居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李维锋;卢华复;王成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储层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储层胡学平;白雪莲;赵海珍;姚宏;王月【期刊名称】《勘探地球物理进展》【年(卷),期】2002(025)006【摘要】在对塔里木盆地轮南桑塔木地区新采集的526km2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目标解释时,发现本区主要含油气目的层(三叠系Ⅲ油组)顶面的地震反射在与桑塔木断垒带相对应的构造高位置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强振幅异常,该断垒带上的高产油气井位于这些强振幅异常区内,且油气产量与振幅值密切相关.在这个断垒带的北侧,也存在一个与低幅度构造相对应的强振幅异常区,面积约为20km2.利用国产的GRIStation 3.0解释系统中的层位精细标定、多线剖面解释、波阻抗反演、属性提取及综合分析等特色功能,并根据本区的构造和沉积特征以及相邻油气田的油气层地震反射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对这个异常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异常极有可能是由油气引起的.【总页数】7页(P36-42)【作者】胡学平;白雪莲;赵海珍;姚宏;王月【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J], 唐武;王英民;袁文芳;孙希家;郑贵春;仲米虹2.地震属性技术在桑塔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唐晓川;孙耀华;吴亚东;胡志方3.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深部地震薄储集层预测 [J], 汪佳蓓;黄捍东;张文珠4.利用三维叠前地震资料预测火成岩储层裂缝分布 [J], 张志让;王兆峰;张梅华;汤金彪5.三维地震资料在密井网区井间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PN地区典型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例 [J], 唐金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研究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研究【摘要】通过岩石学、沉积特征及测井资料的分析,运用测井、层序及地震方法对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于奇地区三叠系主要包括2类沉积相,即湿地扇三角洲和湖泊。
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序列由下向上依次为:三叠系下统与海侵相关的半深湖沉积,三叠系中、上统3个湿地扇三角洲前缘-前湿地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旋回;于奇地区沉积体系为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半深湖。
沉积旋回和沉积物的供给量控制了沉积体系规模的发育。
【关键词】于奇地区沉积相湿地扇三角洲沉积体系1 地质概况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西北斜坡,属阿克库木断裂的下盘(北盘),西邻哈拉哈塘凹陷,东接草湖凹陷,北与雅克拉断凸相接,南邻塔河油区主体,面积约2348km2。
阿克库勒凸起自加里东中期开始发育,加里东旋回末期,阿克库勒地区形成轴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鼻状隆起,暴露地表遭受剥蚀,鼻隆西侧相对较为低凹。
海西运动期间,阿克库勒较高部位处于剥蚀的状态,志留系和部分奥陶系地层遭受剥蚀,海西旋回中期,于奇地区大部分地区接受了由南向北的超覆海岸沉积。
海西旋回结束,该区再次抬升,遭受剥蚀。
海西晚期运动该凸起发生褶皱并伴随着陆内裂谷型火山活动,塔里木盆地进入了内陆坳陷沉积阶段。
三叠纪纪古气候湿润,于奇地区位于沙雅前陆隆起南坡、塔北-塔中克拉通坳陷盆地北缘,沉积空间构架较为复杂,笔者通过地震、测井和层序相结合多种方法,对该区空间上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
2 地层特征于奇地区三叠系由下到上分为哈拉哈塘组(T3h)、阿克库勒组(T2a)、柯吐尔组(T1k)。
2.1 柯吐尔组(T1k)于奇地区三叠系与下伏石炭系存在约75Ma的沉积间断,缺失石炭系上统及二叠系。
早三叠世孢粉组合为LimatulasporitesLundbladispora- Taeniaesporites组合。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唐武;王英民;袁文芳;孙希家;郑贵春;仲米虹【摘要】为了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带,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达到井震统一,将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5个三级层序(SQ1-SQ5)和9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区内除了发育普遍认识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外,还存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探讨目标层序(SQ3-SQ5)内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储盖组合分布、反演特征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层序SQ3和SQ5内部低位水进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但是不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应以加强断垒带两侧的滚动勘探,寻找新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为主;而层序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薄,横向连续性较差,易尖灭,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垒带东北部斜坡带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In order to forecast the favorabl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zones of the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Tarim Basin,well seismic calibration is finished using seismic,drilling,logging and core data,the Triassic is divided into one structure sequence,five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nine system tracts,and a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sides braid delta and lacustrine sedimentary systems which have been recognized before, there also developed meandering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s. By studying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law of key sequences ( SQ3 - SQ5) , and combining i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the reservoir-cap combin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itis held that the braided delta reservoirs are developed in the LTST in SQ3 and SQ5 , they are of large thickness and good continuity, but they are not favorable to form lithologic traps. Therefore, rolling explo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two sides of fault horst zone to find low amplitude structural traps. The meandering river delta front sand bodies in the LTST of SQ4 were thin and easily pinched out,and they are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traps. In the plane,the slope zone in northeast of the fault horst zone is favorab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zone,and it will be a significan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arget area.【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28)002【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层序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三叠系;桑塔木地区【作者】唐武;王英民;袁文芳;孙希家;郑贵春;仲米虹【作者单位】中海油气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目标[1-2],而层序地层学已经成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重要手段[3-7].目前,人们对塔里木盆地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特征研究较少[6-7],对重点层位的划分较粗,难以满足该区的勘探要求.为此,本文利用大量的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建立起该地区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探讨等时格架内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综合分析成藏条件,预测有利区带,以期为寻找新的油气藏提供理论基础.图1 研究区位置Fig.1 Location of studied are1 研究区概况轮南低凸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带,北与轮台断隆相接,向南过渡为满加尔凹陷,西为哈拉哈塘凹陷,东邻草湖凹陷,是塔北隆起的一个重要次级构造单元[8](图1).桑塔木地区处于轮南低凸起的中部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油气产区[9].区内发育2条近东西走向的断裂带,形成桑塔木断垒带.其三叠系自下而上为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和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其中克拉玛依组发育2套储盖组合,分别为TII和TIII油组,而黄山街组则发育TI油组1套储盖组合,每个油组的厚度均在100~200 m 之间[10],油组关系见图2.根据目前的勘探情况来说,产油层集中在桑塔木断垒带上的TI油组和TIII油组,对TII 油组的勘探不足,但是近年来,桑塔木断垒带上大型的构造圈闭已基本钻探完毕,产量却逐年降低,因此,在该区优选出有利的岩性圈闭或复合圈闭成为当务之急.2 层序地层格架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分隔着不同级别的层序,各级界面的识别是层序地层划分和研究的基础,也是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关键[4,11-13].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地震、岩心、钻测井资料,通过单井、连井的层序地层分析,经合成记录标定将钻井与地震资料有机统一起来,最终在该区三叠系识别出3个级次的层序界面,将之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5个三级层序(SQ1—SQ5)、9个体系域(四级层序),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图2—图4).图2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主要层序界面地震反射特征(TSB代表三叠系层序界面,JSB1为侏罗系的底界面)Fig.2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sequence boundaries in Sangtamu area2.1 构造层序的识别与划分构造层序是同一成因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其发育与盆地的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由于沉积间断的时间较长,其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削蚀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同时,其界面往往与岩石地层单位界面相一致.本区三叠系整体为一个构造层序,其顶底均为区域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对应于TSB1—JSB1之间的地震反射层(图2).构造层序底界面TSB1是三叠系与石炭系的分界面,为一典型的角度不整合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响应于中强振幅高连续的反射界面,界面之下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差,而其上多为高连续反射(图2);在测井曲线上,该界面附近均出现明显的坎值(图3、图4);在岩性录井柱状图上,其界面之上全区发育一套以灰色、深灰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的细粒碎屑沉积,与下伏的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呈突变接触(图3、图4);在岩心资料上,LN1井5 039 m处三叠系底界面上发育的深灰色泥质沉积与下伏的石炭系灰岩呈突变接触.构造层序顶界面JSB1是侏罗系与三叠系的分界面,与TSB1类似,其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而上覆的侏罗系地层则超覆于其上,为典型的上超下削型层序界面(图2);在测井曲线上,该界面上下特征差异显著,上部以箱状或微齿化箱状为主,下部以低幅平直或低幅锯齿状为主,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坎值(图3、图4);此外,其界面上下岩性发生突变,上部侏罗系灰色砂砾岩或细砾岩与黄山街组深灰色泥岩呈突变接触.2.2 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一个构造层序内可划分出多个三级层序,它反映的是沉积速率与沉降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而三级层序界面则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转换面.构造层序内部的三级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特征不如构造层序界面明显,一般仅能在局部见到削截及上超现象[4,13].本次研究在三叠系构造层序内部共识别出了4个三级层序界面,分别是TSB2、TSB3、TSB4、TSB5(图 2、图3).TSB2和TSB5分别为克拉玛依组和黄山街组的底界面,两者界面特征清楚.在地震剖面上,两者上覆地层超覆于其界面之上,为典型的超覆不整合界面(图2);在测井曲线上,两者界面所对应的各类曲线幅值均出现较大的突变,下伏的平直测井曲线与上覆的箱形或钟形曲线突变接触,表明水体突然由深变浅(图3、图4);在岩性录井柱状图上,界面之上的砂砾岩、含砾砂岩及粗砂岩与下伏的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呈突变接触;而在岩心资料上,界面之上为厚层辫状河三角洲的砂砾岩,之下为滨浅湖的泥岩,沉积环境发生突变(图3(b),3(f)).图3 桑塔木地区LN22井三叠系层序沉积综合柱状图Fig.3 Sequence and sedimentary composite histogram of Triassic of LN22 well in Sangtamu areaTSB3为本次研究在克拉玛依组TIII油组内部识别出来的一个层序界面,也是本次层序划分与前人的最大不同之处[6-7].前人的研究大多将整个TIII油组看作一个三级层序,而忽略了其内部砂岩特征仍存在差异的事实.本次以TSB3为界将之划为2个三级层序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岩性录井柱状图上,界面上下的岩性发生突变,其界面之下分布一套稳定的薄层泥岩,界面之上为灰色砂岩、砂砾岩或细砾岩,两者突变接触(图4).而通过与研究区南部吉南地区钻井的层序地层对比可以发现,向南其界面之下泥岩厚度增大,TIII油组表现为明显的2个正旋回(图3),这就进一步验证了该界面识别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在岩心资料上,JF127井4 627 m处该界面为松散的古土壤层,而界面之上为细砾岩,两者呈突变接触(图3(e)),而古土壤是层序地层学中识别层序界面的重要标志之一[10-11].(3)在地震剖面上,该界面地震响应特征明显,对应于中振幅中连续的地震反射,可见削截特征(图2),为典型的层序界面.钻录井、岩心及地震资料均表明TIII油组内部存在1个三级层序界面TSB3,该界面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区TIII油组的油气显示主要集中于该界面上部,以该界面为界划分出2个层序后,有利于发现上部层序中油层的横向变化,为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依据.图4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LN1—JN3井连井层序地层对比Fig.4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mparion of well LN1 to JN3 in Sangtamu areaTSB4为TII油组与TIII油组的分界面,在测井曲线、岩性录井柱状图及岩心资料上,该界面上下均呈突变接触(图3、图4),但与 TSB2、TSB5相比,其在地震剖面上并无明显的上超反射关系(图2),因此,通过高精度的合成记录将井上的划分标定到过井地震剖面上,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识别,实现井震的统一.2.3 体系域界面的识别与划分体系域的划分最主要的是首次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的识别,但是由于区内缺少明显的地形坡折及确定首次湖泛面的标志,很难直接进行初次湖泛面的识别.而研究区内钻井资料十分丰富,分析大量钻井资料后发现最大湖泛面特征明显.因此,本次研究将体系域两分,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将下部的低位和湖侵体系域合并为一个体系域(LTST),上部则是高位体系域(HST),而对最大湖泛面的划分与对比则采用以下3种方法:(1)标志层识别.SQ5层序内部的最大湖泛面特征明显,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极高的GR值,可能是最大湖泛面时期形成的凝缩层富含有机质造成的;高GR值响应不仅在研究区内稳定分布,吉南地区也有响应,为典型的标志层(图4).(2)叠加样式转换面.最大湖泛面之下地层以加积为主,之上地层以加积/进积为主(SQ1、SQ3内部的最大湖泛面),反映基准面旋回由上升向下降的转换.(3)利用自然伽马能谱资料进行识别.由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放射性元素主要有铀(U)、钍(Th),U溶于水,而Th不溶于水;最大湖泛面的岩性一般为暗色质纯泥岩,在测井曲线上通常表现为U含量高、Th含量较低,因此,高U低Th的界面响应于最大湖泛面(图3).通过上述方法,建立了区内体系域级别的层序地层格架.本次研究所划分的5个三级层序,除了SQ2层序高位体系域遭剥蚀外,其他的4个三级层序均可以完整地识别和划分低位水进体系域(L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共识别和划分出9个体系域(图3、图4).图5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岩心相标志Fig.5 Characteristics of cores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3 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特征3.1 沉积相类型及相标志多年来,许多学者[6-7,14]对该区三叠系沉积相开展了大量研究,均认为本区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而本文通过对大量岩心的观察,并结合地震、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对其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发现本区除了发育普遍认识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外,还存在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3.1.1 岩心相及测井相标志(1)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克拉玛依组及黄山街组早期.其平原亚相以发育分流河道为主,岩石类型主要有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和中砂岩,局部见有泥砾(图5(a)),冲刷作用明显,垂向上分流河道常多期叠置,呈厚层块状,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均呈高幅齿化钟形—箱形.而河道间沉积物粒度较细,主要为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等,常见块状层理、波状层理(图5(b)),测井曲线以中高伽马、自然电位中低正异常为特征(图6).由于河道频繁改道,河道间沉积一般难以保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尤为发育,岩性以含砾中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为主,发育各种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多期河道常相互叠置(图5(c));而河口坝微相相对不发育,这主要是由于分流河道侵蚀造成河口坝砂体冲刷减薄或不发育.水下分流间以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局部见小型砂纹层理,且由于水下分流河道频繁迁移,导致水下分流间不太发育,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低幅齿状(图6). (2)曲流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克拉玛依组晚期,岩性偏细,以中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不含砾.其平原亚相中除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外,还发育有天然堤及沼泽微相,是本区识别曲流河三角洲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天然堤微相发育于分流河道两侧,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爬升波纹层理可见,反映低流态的特征.而沼泽微相由灰色、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组成,中间偶夹少量透镜状的砂质条带,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图5(d)),见植物碎屑及虫孔构造.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由细砂岩、粉砂及泥岩互层组成.水下分流河道以灰色中细砂岩为主,发育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底冲刷等沉积构造(图6(e)),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钟形、箱形或钟形—箱形复合型(图7).与辫状河三角洲相比,河口坝微相发育,其主要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常见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垂向上为向上变粗的序列(图6(f)),自然电位及伽马曲线呈典型的漏斗形(图7),反映砂体不断前积的特点;水下分流间主要为褐色、褐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偶夹粉砂质条带,发育水平层理.图6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辫状河三角洲岩电特征(左图选自LN23,右图选自LN51)Fig.6 Lithologic and electric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delta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图7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岩电特征(左图选自LN17,右图选自LN1)Fig.7 Lithologic and electric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of meandering river delta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3)湖泊湖泊相常见,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主,发育波状层理、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以及砂纹层理.滨浅湖滩坝砂体厚度较薄,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发育波状层理(图5(g)),垂向上表现为反旋回特征,自然电位和伽马曲线呈齿化漏斗形(图8);深湖半深湖亚相则以灰黑色泥岩的发育为标志(图5(h)).图8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湖相岩电特征(LN39)Fig.8 Lithologic and electric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facies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 3.1.2 典型地震相标志在三维地震剖面上,SQ4(图9(a))和SQ2(图9(b))发育明显的前积反射构型,是三角洲识别的典型标志之一.前积层表现为中强振幅中连续性特征,顶积层和底积层不发育.SQ4发育的前积反射前积层厚度大约60 ms,倾向向东,代表进积方向为由西向东;SQ2发育的前积反射前积层厚度大约60 ms,倾向向北,代表该时期南部物源较强.图9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典型地震反射特征Fig.9 Typical sei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图10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SQ3,SQ4和SQ5层序低位水进体系域含砂率Fig.10 Sandstone content of LTST of sequence SQ3,SQ4 and SQ5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3.2 沉积相演化规律3.2.1 含砂率特征通过对研究区90多口钻井的岩性统计,得出SQ3、SQ4、SQ5三个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含砂率图(图10).SQ3低位域总体表现为北西和东部2个体系(图10(a)):西北部的LG2、LG208、LG2—3等井含砂率在65%以上,向东减小;东部LN50及JF122等井具有较高的含砂率,并且向西呈条带展布,分析认为该时期具有北西、东部2个物源,二者影响范围基本相当.SQ4低位域沉积格局南北对峙,南北边缘砂体厚,而中部砂体薄,因此,本区有北西、北部、南部等几个物源体系(图10(b)).北西方向的LN19、LG6等井含砂率较高,自西向东含砂率逐渐减小;北部 LN30、LG5、LN9、LN17、LN171等井含砂率在50%以上,并且有向南变小的趋势;南部LG17、LN54、LG18等井含砂率较高.中部垒带多数井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或泥岩,分割了南北体系.SQ5低位域砂体总体可分为南西和东部2部分,东部占绝对优势(图10(c)).研究区东南部的LG19、LN51、ST2—6等井具有较高的含砂率,砂体含量向西减少,具体表现为南东—北西方向.西部LN19、LN54—3等井一带砂体相对较厚,并与东部体系区别明显,分析其为西北部物源的表现.3.2.2 平面沉积相特征由于该区目前的产油主要集中于3个油组,因此,在层序格架及沉积相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全区钻井的砂岩厚度以及砂岩含量,参考古地形及振幅属性特征,以体系域为单元,重点分析SQ3、SQ4、SQ5三个层序内低位水进体系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为寻找有利区带提供依据.图11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SQ3,SQ4和SQ5层序低位水进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图Fig.11 Sedimentary facies of LTST of sequence SQ3,SQ4 and SQ5 of Triassic in Sangtamu areaSQ3低位水进体系域时期,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足,具有东西两大物源体系,两者在中部相汇,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其平原亚相以水上分流河道为主,局部发育河道间,其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连片发育,厚度大、面积广,整体上表现为“全区含砂,局部见泥”的特点(图11(a)).SQ3高位体系域时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出现厚度较薄的滩坝沉积.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时期,构造活动减弱,地形坡度变缓,东西向物源供给减少,北部和南部物源增强,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规模较SQ3时期明显减小,且沉积物粒度较细,以细砂为主,研究区大面积处于滨浅湖环境下,发育滨浅湖泥岩(图11(b)).SQ4高位体系域时期,湖平面波动较小,仍以滨浅湖环境为主,沉积厚层泥岩,形成有利的盖层.SQ5低位水进体系域时期,东西向物源再次加强,且以东部物源为主,在东南部及东部发育大范围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以水上分流河道为主,而西部体系未见明显的三角洲平原体系,中部发育有大规模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图11(c)).SQ5高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构造活动基本停息,整体仍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再次沉积厚层泥岩.通过对上述的层序及沉积地层分析,垂向上,SQ3、SQ4、SQ5整体上均表现为水进的正旋回沉积.SQ3低位水进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最为发育,多期河道相互叠置,横向连续性好;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沉积物厚度显著减薄,粒度明显变细,且砂体连续性较差,易尖灭;SQ5低位水进体系域与SQ3时期相似,且具有东厚西薄的特点,三者高位体系域均以滨浅湖相泥质沉积为主.从储盖组合来讲,垂向上形成3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低位水进体系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均为有利的储层,而高位体系域的厚层泥岩沉积均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对下伏地层起到良好的封盖作用.4 层序格架内有利区带预测研究区三叠系的油气主要来自于下古生界的寒武—奥陶系烃源岩[15-16].在断垒带上发育的近东西走向、呈“Y”型构造样式的桑塔木断裂可断至寒武系、震旦系,能沟通深部油气藏,具备形成次生油气藏的条件.从目前的分布来看,多数油气集中于SQ3和SQ5层序内,但近年来断垒带上的大型构造圈闭基本钻探完毕,产量却逐渐下降.从沉积演化规律可以发现2个层序内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仍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其砂体横向连续性好,不易尖灭,难以形成岩性圈闭,因此,应该加强断垒带两侧的滚动勘探,以寻找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为主.图12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LN171—LG19连井反演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1(b))Fig.12 Triassic inversion seismic profile from well LN171 to LG19 in Sangtamu area(profile location shown in Fig.11(b))而SQ4层序内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反演揭示其砂体厚度薄,横向连续性较差,易尖灭(图12),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可作为下一步有利的勘探目标.通过对油源条件、储盖组合、输导条件及油气显示状况的分析,认为靠近断垒带的东北部斜坡带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其原因有:(1)充足的油气供给.SQ3和SQ5层序内部多年的高产表明,位于同一断裂体系、两者之间的SQ4层序内部必然也有充足的油气供给.(2)有效的储盖组合.东北斜坡带上发育物性好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岩为主,孔隙度多为2.26% ~26.38%,平均 19.34%,渗透率为(0.01 ~3 653.14)×10 —3μm2,平均452.60 ×10—3μm2[14];而其高位体系域形成厚层的泥质盖层,可对下伏的油气起到良好的封堵作用.(3)有效的输导体系.断垒带上的桑塔木断裂可断至深部寒武—奥陶系的烃源岩,成为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三叠系后很少有断层向上延伸,这样也为油气的保存提供了条件.(4)良好的油气显示.该层序内许多井在钻井中见有油气显示,而LN22井中可以观察到含油砂岩,证实已有油气充注(图2).这些油气显示信息为油气追踪提供了良好的证据,也为该层的油气勘探增强了信心.5 结论(1)综合应用地震、测(录)井、岩心资料,经合成记录标定,通过井震结合的方式在桑塔木地区三叠系识别出构造层序界面、三级层序界面以及体系域界面3类层序界面,最终将其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TSQ1)、5个三级层序(SQ1—SQ5)和9个体系域.(2)本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层序SQ3和SQ5低位水进体系域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物源以东西向为主,而层序SQ4低位水进体系域时期以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为主,物源方向发生改变,以北东、南西向为主,3个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均以湖相的泥岩为主,区域上形成3套有利的储盖组合.(3)通过对油源条件、储盖组合、砂体反演特征、输导条件及油气显示状况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勘探现状,认为层序SQ3和SQ5内部低位水进体系域应以加强断垒带两侧的滚动勘探、寻找新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为主,而层序SQ4低位水进体系域的砂体薄,横向连续性较差,易尖灭,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垒带东北部斜坡带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参考文献:[1]蔡希源.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成控因素与展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6):693-702.CAI Xi-yuan.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middle and large sized oil and gas field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rules in the Tarim Basin[J].Oil and Gas Geology,2007,28(6):693-702.[2]纪学武,夏义平,徐礼贵,等.新疆地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展望[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3):334-337.JI Xue-wu,XIA Yi-ping,XU Li-gui,et al.Prospect in new fields of oil gas exploration in Xinjiang area[J].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07,42(3):334-337.[3]丁晓琪,张哨楠.层序地层学在河流相地层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4):1-6.DINGXiao-qi,ZHANGShao-nan.Applicat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席胜利【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4(6)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广泛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其总体沉积特征为:沉积体系及相带发育完整;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动植物化石及生物遗迹构造.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具有复杂分支与决口历史,因此常呈交织状,受分流河道冲蚀作用的影响,河口坝不发育.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形成于湖盆坳陷回返期.通过对岩相组合、骨架砂体的几何形态及盆地古地理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延长组的环境演化反映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过程.曲流河三角洲可形成良好的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总页数】9页(P307-315)【作者】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席胜利【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特征与演化 [J], 陈飞;胡光义;孙立春;樊太亮;高志前;于喜通;庞正炼;李让彬2.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 [J], 李元昊;刘池洋;独育国;王秀娟;黄锦绣3.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 [J], 宋凯;吕剑文;杜金良;王宏科4.坳陷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结构类型及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J], 李元昊;李建雄;王高虎;吴大全5.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及其分带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J], 李凤杰;王多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解读
三角洲种类及其堆积特点总结【纲要】三角洲种类的分类有好多不一样的方案,其详细的堆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
本文在联合教材和其余文章的基础下必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种类和三角洲的详细堆积特征及对照。
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详细的堆积特点。
【重点词】三角洲堆积种类堆积特点三角洲观点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观点之一。
三角洲是河流与大海(湖泊)互相作用的结果,巴雷尔( 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固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珠面的一种堆积物。
因为河流和大海(湖泊)作用强度不一样以及堆积物粗细的差别,因此形成了不一样种类的三角洲。
三角洲堆积作用的自然要素十分复杂,所以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 三角洲的种类1.建设性与损坏性三角洲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依据河流,潮汐,波涛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损坏性两种种类,提出了上述观点。
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大海作用很次要。
支流河水不停地把堆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动,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
损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大海作用控制,堆积物注入量相关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此河流在携带入海的堆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涛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散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盖洛韦( 1976 )依据河流,波涛,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
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delta ):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流、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 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Wave-dominated delta ):尖形与弓形沙脊代替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流,沙岸、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 San Franciscodelta of Brazil )。
塔河地区三叠系主要砂体沉积相类型分析
第 3期
新
疆
地
质
中 图分 类号 : 5 8 P8 . 2
21 0 0年 9月
Se 201 p. 0
、, N O 3 0l 28
X I JA N G G EO LO GY N I
文 章 编 号 : 10 —8 52 1)33 30 0 08 4 (0 00 .0 .4
单 位: %
油组 石 英含 量 岩 屑含量 长石 含量 杂基 含 量 分选 性 磨 圆度
上 三 叠统 哈 拉 哈塘 组, 油组 以灰色 含砾 粗 砂 岩 为主 , 下 是 3 个 油组 中 厚度 最大 , 粒度 最 粗 的油 组l J j. 中油组
岩石 类 型 包括 中粗 砂 岩 、砾 岩 、含砾 细 砂 岩 和少 量 细 砂 岩 中 以 中砂 岩和 含 砾 中砂 岩 为 主 , 油 组 岩 其 上
注 : 小值 ~ 大值/ 均值 最 最
岩及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 石 砂 岩 含 量 极 少 , 石 粒 径 以 长 岩
中 、粗 粒砂 级 为主 , 分 为细 粒级 . 状河 流沉 积构造 部 辫 石 类 型 主要 为岩 屑 石 英 中砂 岩 , 砂 岩 次 之 , 岩 中 丰 富, 细 砂 主要 见 有大 型斜 层 理 、板 状 交错 层理 、平行 层 含 一 定量 的泥 砾 . 过对 ¥ 0 9 、S 0 A 1 A 2 理 、楔状 交错 层理 等, 生物 化石 稀少 , 道 间泥岩 中 通 3 、¥ 9 1 、 T 和 T 古 河
为 主 . 合 岩 心 资 料 、岩 石 矿 物 及 粒 度 分 析 、 测 井 和 钻 井 等 资料 分析 认 为 , 个 油 组 的 厚 层 砂 体 主 要 为 辫 状 河 流 相 沉 综 3
桑东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类型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
石 油 中 旬 刊 * 石 油 地 质 与 地 化
2 0 1 3 年 1 1月
曲线 S P ( 自然 电位 )表 现 为 高 值 ,为 较平 直 的 曲 线 ,基 值 明显 高 于下 油 组 砂 岩 ,与下 伏 石 炭 系地 层 、 上 覆阿 克库勒 组都 具有 明显 的突变 。
2 . 2 阿 克 库 勒 组
・ 4 1 ・
桑 东 地 区 三 叠 系 沉 积 体 系 类 型 与 沉 积 微 相 平 面 展 布 特 征 研 究
胡 启 明(
霪 点 实 验 室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 四 川 成 都 。 , 。 。 。 )
孟 万 斌 ( 油 气藏地 质与开放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 川 成都 6 1 0 0 S 0 )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塔 里木 盆地 是一 个经 历 了多次 构造 运 动多旋 回叠合 的盆地 ,在震 旦 一 奥 陶纪 ,塔 里 木板 块 以伸展 运 动 为 主 ,发 育裂 陷盆 地 。在志 留纪 北 昆仑洋 盆开 始俯 冲 闭合 ,洋壳 消亡 ,而南 天 山洋盆从 志 留纪 晚期开 始往 东俯 冲 ,塔 里木 盆地 转化 为 克拉通 内挤 压盆 地 。随着南 天 山洋 的持续 俯 冲消减 ,南 天 山洋 变 为残余
水下天 然堤
前三 角洲泥
前 缘
—
— = : — 统 塘 h ‘
{
』 L
武
水 下分流 河道
日 U
培
组 4 3 5 0
阿
a
‘
;
■■l
夹 分流问湾
前三角洲泥
席状 砂夹 前 三角洲泥
● ‘ _ . 远砂 坝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深部地震薄储集层预测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深部地震薄储集层预测汪佳蓓;黄捍东;张文珠【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6(023)004【摘要】深部隐蔽油气藏逐步成为现阶段油气勘探的重难点,其具有埋深大、地震信号弱、构造复杂等特征.埋藏深度的增大使得地震反射信息量减少,识别储集层尤其是薄储集层的难度加大.文中采用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融入测井和层序界面等地质类信息,对桑塔木油田三叠系近5 000 m埋深的薄储集层进行了钻前预测,成功刻画了深层薄储集层的纵横向连通性及平面展布特征.通过未参与反演井预测效果分析,少井反演与多井反演效果对比,预测吻合率统计分析和新钻井与预测结果对比等方面来评价本次地震资料储集层预测的可信度.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吻合程度较好,说明该方法在深层薄储集层预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总页数】4页(P447-450)【作者】汪佳蓓;黄捍东;张文珠【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P631【相关文献】1.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J], 唐武;王英民;袁文芳;孙希家;郑贵春;仲米虹2.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J], 唐武;王英民;袁文芳;杨彩虹;张雷;仲米虹;孙希家;郑贵春;朱国隆;3.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J], 唐武;王英民;袁文芳;杨彩虹;张雷;仲米虹;孙希家;郑贵春;朱国隆4.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预测桑塔木地区三叠系储层 [J], 胡学平;白雪莲;赵海珍;姚宏;王月5.地震多属性分析在混积环境砂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桑塔木南地区石炭系Ⅳ砂组油为例 [J], 徐浩;贾晓静;张云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我呀,对这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可太有话讲了。
你看啊,这曲流河就像一个扭着腰肢的大姑娘,弯弯曲曲地向前走。
那河水呢,有时候慢悠悠的,就这么晃荡着,里面带着泥沙啊、小石子啊啥的。
这河两边的土地,被河水常年冲刷着,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形状。
我记得我去看那曲流河的时候,河边的芦苇啊,长得高高的,风一吹,就像一群穿着绿衣裳的人在那弯腰鞠躬。
那河水的颜色呢,有点发黄,就像老天爷把颜料打翻在里面似的。
我站在河边,看着河水流动,就好像看到了时间在缓缓地走。
这曲流河的泥沙随着河水到了河口的地方,就开始沉积了。
就像一个人走累了,东西就都放下了。
这泥沙沉积也是有讲究的,一层一层的,就像老天爷做蛋糕似的,一层沙子,一层泥。
而且啊,不同地方沉积的东西还不一样呢。
靠近河中心的地方,可能沙子就多些,因为水流急啊,能把大颗粒的沙子带得远些。
而那些泥呢,就像是胆小鬼,水流一慢就赶紧找个地方停下来,就都堆积在岸边了。
我和当地的一个老船夫聊天,我就问他,“大爷,您在这河边待了一辈子了,您觉得这河的泥沙有啥变化没?”大爷吧嗒了一口烟,慢悠悠地说,“咋没变化呢,以前这河啊,水可清咧,泥沙也少,现在啊,泥沙越来越多喽。
”我听了就想啊,这可能就是人活动多了,对这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也有影响呢。
那些沉积下来的泥沙和石子啊,慢慢就形成了三角洲。
这三角洲的形状也像这曲流河一样,弯弯绕绕的,看着可有意思了。
有时候下一场大雨,河水涨起来了,又会把一些沉积好的东西重新冲开,然后再沉积,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
我看着这曲流河三角洲,就觉得这是大自然的一个大工程啊,没有图纸,没有规划师,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还弄出了这么复杂又有趣的沉积模式。
这里面的学问啊,就像那河底的泥沙一样,一层一层的,怎么挖都挖不完呢。
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祝贺;刘家铎;田景春;孟万斌;杨永剑【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1(018)002【摘要】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钻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识别出三叠系发育扇三角洲、辩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类型.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从湖盆边缘向中心依次为:扇三角洲、辩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沼泽-半深湖及深湖相.在研究和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岩相古地理时空演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三叠纪沉积环境经过多次湖侵、湖退的旋回变迁,古地理格局的演化与分布在不同时期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阿瓦提-满加尔凹陷在中晚三叠世具有较好的油气生成条件,但缺乏油气汇聚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储层分布受沉积相控制,生储盖组合属典型的自生自储型.三叠系有利岩相过渡带是今后油气勤探的主要方向.【总页数】4页(P183-186)【作者】祝贺;刘家铎;田景春;孟万斌;杨永剑【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东南缘清虚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冯伟明;谢渊;刘建清;林家善;陈果2.湘中湘南地区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葛祥英;牟传龙;周恳恳;梁薇3.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牟传龙;葛祥英;许效松;周恳恳;梁薇;王秀平4.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志留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方朝刚; 黄正清; 滕龙; 徐菲菲; 周道容; 殷启春; 邵威; 石刚5.北羌塘坳陷早—中侏罗世雀莫错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成钾意义 [J], 占王忠;谭富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西藏南部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刘训;傅德荣;姚培毅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从三叠纪开始,西藏南部的沉积-构造特征开始发生分异,可区分出具不同
沉积类型的4个带:1)喜马拉雅带——陆棚浅海;2)拉轨岗日带——上部陆坡深浅海—次深海;3)雅鲁藏布带——下部陆坡-陆隆次深海—深海;4)拉萨-邱桑带——早期陆内“裂陷槽”。
三叠纪时,特提斯-喜马拉雅洋尚处于扩张初期,未形成宽阔的洋盆,也没有明显的俯冲,本区前三个带属于该洋盆南侧、印度板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
株罗纪以后,洋盆两侧才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
【总页数】12页(P9-20)
【作者】刘训;傅德荣;姚培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沉积-构造演化 [J], 刘志飞;王成善;李祥辉
2.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生物地层研究 [J], 邹光富;毛琼;陈永明;饶荣标
3.南盘江盆地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J], 章正军;丁俊
4.南祁连地区二叠—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J], 王永;刘训
5.华北地块南部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沉积构造演化 [J], 陈世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梁西文;何文斌;盛贤才【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06(000)001【摘要】根据露头剖面实测、观察资料,分析和总结了四川盆地东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地层、岩性特征及沉积相标志.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岩性为成分成熟度低的砂岩夹泥岩(局部有薄煤层及煤线),结合沉积相标志的研究结果认为其主要为三角洲-湖泊、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且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三角洲-湖泊沉积在须家河组下部相对发育,包括了沼泽、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浅湖等微相类型,辫状河则在该组中部发育,包括了心滩、废弃河道等微相类型,曲流河沉积发育于该组近顶部,包括了边滩、泛滥平原(沼泽)等沉积微相,其中辫状河心滩是区内主要储集体,而三角洲-湖泊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提出了区内须家河组的沉积相模式.【总页数】7页(P59-65)【作者】梁西文;何文斌;盛贤才【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1【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风暴岩沉积特征 [J], 李华启;姜在兴;邢焕清;鲜本忠2.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 [J], 李雅楠;郑荣才;李国晖;王小娟;李楠;王昌勇3.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J],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刘娟4.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化石木年轮的古气候意义 [J], 钱利军;时志强;李智武;欧莉华5.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潮控河口湾与潮控三角洲沉积 [J], 赵霞飞;胡东风;张闻林;张银德;唐波;林杭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4 1 0 7 ( 2 0 1 3 ) 0 2 —0 0 8 2~ O 9
中 图分 类 号 : T El 2 1 . 3 ; P 5 1 2 . 2
京 1 0 2 2 4 9 ; 3 .塔里 木 油 田勘 探 开 发研 究 院 , 新 疆 库 尔勒 8 4 1 0 0 0 ; 4 .中 国 石 油化 工 股份 有 限 公 司 上 海 海 洋 油 气
分 公 司研 究 院 , 上海
2 0 0 1 2 0 ; 5 . 中国 石 油 煤 层 气 有 限责 任 公 司 , 北 京 1 0 0 0 2 8 ; 6 . 中海 石 油 气 电集 团 有 限 责 任 公
是 草湖 凹陷及 哈拉 哈塘 凹陷 ( 见图 1 ) , 自古 生 代 以来 经 历 多 期 复 杂 的 构 造 运 动 , 发育 多套 断 裂体 系. 桑 塔
木 地 区处 于轮南低 凸起 的潜 山披 覆斜 坡带上 , 发育 2 条 近东 西 向的断 裂带 ( 桑塔木 断 垒带 ) , 是塔 里木 盆地
油组 ) , 以三角洲一 湖泊相 沉积 为主.自 1 9 9 1年 投 产 以来 , 主 力产 层 为 TⅢ和 T I油 组 , 2 0 0 2年 以后 进 入
划 分 为扇 三角洲 、 辫状 河 三角洲 及 曲流河 三 角 洲 3种类 型 , 不 同类 型 的 三 角洲 砂 体 展 布特 征 存 在 明显 差
异, 发 育 不 同类 型 的 油 气 藏 . 桑塔 木 地 区是塔 里木 油 田的 重要 油 气 产 区 , 其 三 叠 系经 过 近 2 0 a的 勘 探 开
唐 武 , 王英 民 。 , 袁 文 芳。 , 杨 彩 虹 , 张 雷。 , 仲 米 虹。 , 孙 希 家 。 , 郑 贵 春 。 , 朱 国 隆
(i .中 国 石油 大 学 ( 北 京 )油 气 资 源 与 探 测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北 京 1 0 2 2 4 9 ; 2 .中 国 石油 大 学 ( 北 京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 北
1 6 3 0 0 0)
司 技术研发中心 , 北 京 1 0 0 0 2 7 ; 7 .大 庆 油 田有 限责 任 公 司 海 拉 尔石 油 勘 探 开 发 指 挥 部 , 黑龙江 大庆
摘
耍: 为 了厘 清桑 塔 木 地 区 三 叠 系 砂 体 成 因类 型 , 指 导油气勘探 , 利 用岩心 、 钻 测井、 分 析 化 验 及 高 精 度 三 维 是 典 型 的 曲 流 河 三 角洲 沉 积 ; 同时 , 研 究 区 曲 流河 三 角洲 发 育 2种 亚 相 6种 微 相 , 其 中平 原 亚 相 发 育
天然 堤 、 水 上 分 流 河 道 及 河 漫 沼泽 微相 , 前 缘 亚 相 发 育 水 下 分 流河 道 、 河 口坝 和 支 流 间 湾 3种 微 相 ; 区 内 TⅡ油 组 以 发 育 北 部 和西 南 部 2个 主 要 方 向 的 曲 流 河 三 角洲 为主 , 其 中北 部 三 角洲 规 模 大 , 平 原和前缘亚 相较发育 , 西 南 部 三 角 洲 以前 缘亚相为主 , 平原 亚相 以分 流 河 道 沉 积 为 主 , 前缘 亚相 主要 发 育 分 流 河 道 和河 口坝 微 相. 该 三 角 洲 的 形 成 与 地 形 坡 度 及
粒度、 结构 、 沉积 构造 、 砂体 的空 间展 布 、 地震 反射 特征 等方 面分 析 , 厘 清该 区三角 洲 的类型 . 这 对完 善桑塔
木地 区的沉 积体 系 , 重 塑演 化规律 具有 指导 意义 , 为油 气勘 探提 供依据 .
1 地 质 概 况
轮南 低 凸起 是塔 北 隆起上 的一 个重要 次级 构造 单元 , 北 与轮 台断 隆相 邻 , 南 为满 加 尔 凹陷 , 东 西分 别
0 引 言
三 角洲 是重 要 的油气储 层 , 一 直 是沉积 学家 和石 油地质 学 家关注 的热 点 - 。 ] . 许 多 学者 从 不 同角 度对 三 角洲 进行 分类 , 其 中薛 良清等 的分类 方案 在 我国得 到广 泛使用 , 依 据三角 洲供 源类 型 的不 同将三 角 洲
东
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第 3 7卷
V o1 . 37
第2 期
No . 2
2 0 1 3年 4月
Ap r . 201 3
J OURNAL OF NORTHEAS T PETROLEUM UNI VERS I TY
桑 塔 木 地 区 三 叠 系 曲流 河 三 角 洲 存 在 证 据 与 沉 积 特 征
资料 , 研究碎屑岩的粒度、 结构 、 沉积构造 、 砂体的空间展布、 地震反射特征等. 结果表 明: 三 叠 系 TⅡ油 组 具 有 粒 度 细 、 分
选 磨 圆好 、 发 育 小 型 交错 层 理 、 波状 层 理 及 水 平 层 理 , 呈指状产 出, 地震 剖面上具 有前积反射 构型 , 典 型 相 干 体 地 层 切 片
发, 构造 圈闭基 本 钻探完 毕 , 含水率 快速 上升 , 稳产难 度 大 , 亟需 寻 找新 的 油 气藏 类 型. 有关 该 区的 研究 认 为 三叠 系 3 个 油组 储层 为辫 状河 三角洲 砂体 沉 积_ 5 ] , 笔 者 利用 岩 心 、 钻 测井 及 地 震 资料 , 通 过 碎 屑 岩 的
重要 的油气 产 区 ] . 三叠 系是 该 区重要 的油气 产层 , 自下而 上划 分 为俄 霍 布 拉 克组 、 克 拉 玛依 组 及 黄 山街
组, 发育 3 套 有利 的储 盖组 合 , 其 中克 拉 玛 依 组 发 育 2套 ( T 1 I 油 组 和 TⅢ 油 组 ) , 黄 山街 组 发 育 1套 (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