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刑法学1作业

合集下载

电大刑法学#任务一答案

电大刑法学#任务一答案

任务一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50 分。

)1.何谓罪刑法定原则?试运用罪刑法定原则分析:行为人采用诱骗的方式拐卖已满14周岁成年男子并将其转卖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规定,就是通常所说的“罪刑法定”原则。

1997年刑法中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其行为对象仅限于妇女、儿童。

儿童是指不满14周岁者,不能将已满14周岁的成年男子包含在内,所以不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

如果行为人在实施该“拐卖”行为过程中有采取“暴力殴打方式或者非法关押、拘禁甚至绑架等方式,则可以作为故意伤害或者非法拘禁处理,无此类行为的,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目前不能作为犯罪处理。

二、案例讨论题(共 1 道试题,共 50 分。

)1.2003年1月至8月,被告人李某为营利,先后与他人预谋,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的方式招聘男青年做“公关人员”,并制定了《公关人员管理制度》。

李某指使他人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及“正麒”酒吧内将多名“公关先生”多次介绍给男性顾客,由男性顾客将“公关人员”带至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

请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试述理由。

参考答案:核心提示: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同性之间的性交易是否构成卖淫未作明文规定,而根据有关辞典的解释,卖淫是指“妇女出卖肉体”的行为。

因此,组织男性从事同性卖淫活动的,不属于组织“卖淫”,依照罪刑法定原则,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阅卷教师可以根据回答展开情况给予相应分值。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选电大专科形考答案【荐】.doc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选电大专科形考答案【荐】.doc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3、刑法溯及力: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不具有溯及力。

4、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2.组成结构3.保护犯罪地4. 1997 10 1三、1.A 2. BCD 3. A 4. ACD四、1.基本原则:罪行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

取消类推制度的意义:一是实现犯罪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二是罪行法定原则真正贯彻的重要前提;三是重申从旧兼从轻原则,并作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四是罪名规定已详备;五是法条具有可操作性。

2.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所要解决的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

我国刑法采取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的刑事管辖权体制。

五、 1.对刘X枝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

因为其按我国刑法属地管辖权的规定, 即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以外,都适用本法。

”第六条三款规定:“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刘X枝虽然具有加拿大国籍,但其在我国境内实施违反我国刑法的犯罪行为,即变造护照的行为,按上述规定应予以处罚。

并且其不具备刑法中特别管辖条件,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2.不构成犯罪。

(1)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在方家第一次相关行为,金、陈等人均是未婚青年,未发生性关系。

虽然违反男女之间保持恋爱关系,不得与他人再有类似行为社会道德规范,但并不具备刑法中规定的社会危害性。

(2)没有触犯刑法。

刑法中有规定聚众淫乱罪的条款,但在本案中的相关当事人没有发生性行为,故其不构成犯罪。

电大刑法学(1)作业1答案

电大刑法学(1)作业1答案

刑法学(1)第1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单项选择题:第1题: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2分)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2题: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2分)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第3题: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处罚。

(2分)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第4题: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2分)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第5题: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2分)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填空题:第1题: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科学。

(2分) 回答:刑事责任刑罚第2题: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分)回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3题: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分)回答:外交特权豁免权第4题: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回答: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第5题:精神病人在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分)回答:不能辨认不能控制第6题:防卫过当是藉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2分)回答: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重大伤害第7题: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标准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标准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标准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3分-共24分〕1.以下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成心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分。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3.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直接成心B.间接成心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4.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5.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确有悔改B.确有重大立功表现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成心犯罪6.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7.以下情形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8.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9.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10.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限制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2020年秋学期刑法学(1)第1次作业-电大一体化平台参考资料

2020年秋学期刑法学(1)第1次作业-电大一体化平台参考资料

电大一体化平台-2020年秋学期刑法学(1)第1次作业-参考资料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本文档的说明:题库有可能会换,不保证全部都有!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 :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C :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 : 不满18周岁参考答案是:B2、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信用卡进行()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

A : 欺骗B : 诈骗C : 诱骗D : 赚骗参考答案是:B3、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参考答案是:C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 : 酌情减轻或者免除B : 酌情免除或减轻C : 减轻或免除D : 免除或者减轻参考答案是:C5、只要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行为,无论群众是否被煽动起来,都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既遂。

这种情况属于()。

A : 结果犯B : 举动犯C : 行为犯D : 危险犯参考答案是:B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B : 从新原则C : 从新兼从轻原则D : 从旧兼从轻原则参考答案是:D7、刑法是一个历史的()。

A : 规章B : 范畴C : 转变D : 蔓延参考答案是:B8、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一方面具备了犯罪中止的()。

A : 一定条件B : 全部条件C : 实施条件D : 实行条件参考答案是:B9、所谓未得逞,一般认为其表现未能完成即()犯罪既遂。

A : 可能达到B : 未能达到C : 可以达到D : 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是:B10、只有法律规定的()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

A : 单位和人B : 单位C : 单位和集体D : 单位和自由人参考答案是:B二、多选题(共5题,共20分)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2023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3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3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3.盲人犯罪后可以( )。

A.不负刑事责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4.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 )全部罪行处罚。

A.集团所犯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参与的
D.他指挥的
6.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天津电大一网一《刑法学#》形考任务一

天津电大一网一《刑法学#》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在我国,特赦由()A.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B. 国务院决定C.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D.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答案::C2.假释考验期限,从() 起计算。

A. 判决确定之日B.判决宣告之日C.假释之日D. 判决执行之日答案:C3. 《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A. 附属刑法B. 单行刑法C.刑法典D. 狭义刑法答案::B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A.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答案:D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A. 免除处罚B. 从轻、减轻处罚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从轻处罚答案::C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A. 普遍联系B.一般联系C.表面联系D. 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答案:D7.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A.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B. 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C.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D.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答案::C8.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A. 目标的错误认识B.手段的错误认识C. 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D.行为误差答案:A9.非法拘禁罪属于()A.结合犯B. 继续犯C. 连续犯D.牵连犯答案:B10.罚金的适用方式是A.只能附加适用B. 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C. 只能并科适用D.只能独立适用答案::B11.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A.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B. 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C.不法侵害已经完结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答案:ABCD12.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A.并罚原则B.折中原则C. 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答案::B13.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危害来源相同C. 行为的对象相同D. 目的相同答案::BD14.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A.因果关系B. 行为C. 犯罪构成D.法益答案:C15.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A.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B.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C. 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D.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答案::B16.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从旧原则B.从旧原则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轻原则答案:B17.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行为人的主观心态B.犯罪对象的特点C. 犯罪的同类客体D.危害行为的形态答案::C18.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必备要件是()A.危害行为B. 犯罪时间C. 犯罪目的D.犯罪对象答案::A19.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A.重大责任事故罪B.破坏交通工具罪C.放火罪答案:A20.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A. 继续犯B.想像竞合犯C.结果加重犯D. 吸收犯答案:B。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抢劫罪C.放火罪D.贩卖毒品罪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B.自动性C.有效性D.彻底性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法规竞合B.吸收犯C.结合犯D.想象竞合犯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的限制或者是前段的例外。

10.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11.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1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6周岁。

2024年春季学期刑法学(1)第3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电大一体化平台

2024年春季学期刑法学(1)第3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电大一体化平台

电大一体化平台-2024年春季学期刑法学(1)第3次平时作业-1-参考资料温馨提示:本文档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一、单选题(共5题,共30分)1、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

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属于()。

A : 犯罪预备B : 犯罪未遂C : 犯意表示D : 犯罪中止参考答案是:B2、某甲同()的人共同实施抢夺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A : 未满14周岁B :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 : 已满16周岁D : 不满18周岁参考答案是:C3、故意犯罪在犯罪人产生和确立犯意以后,从其开始犯罪活动,到完成犯罪,有一个纵向的()。

A : 犯罪过程B : 时间过程C : 行为过程D : 预备过程参考答案是:B4、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察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

甲的行为是()。

A : 犯罪预备B : 犯罪未遂C : 不构成犯罪D : 犯罪中止参考答案是:B5、对于犯罪既遂的概念()做了直接的规定。

A : 只有少数立法例B : 多数立法例C : 立法机关D : 有关机关全面的参考答案是:A二、多选题(共5题,共40分)1、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犯罪意志和犯罪活动完成作用而有可能被认定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的因素包括()。

A : 犯罪人本人以外的原因B : 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影响的因素C : 行为人主观上对犯罪对象情况、犯罪工具性能以及犯罪结果是否已发生或必然发生等的错误认识D : 犯罪人自身不想完成犯罪参考答案是:A B C2、共同犯罪对犯罪主体的要求有()。

A : 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B : 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C : 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共同犯罪D : 可以是两个以上单位构成共同犯罪参考答案是:A B3、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其()等的缺乏或不佳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刑法专题平时作业(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刑法专题平时作业(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刑法专题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定罪量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量刑(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单位犯罪------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3.犯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4.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完整涵义及派生原则答:罪刑法定原则的完整涵义有两层:法律明文规定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定罪量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量刑。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1)罪与刑的公开性和明确性(2)禁止类推(3)禁止溯及既往,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2.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及处罚原则答: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有:1.是否以单位名义进行2.是否基于单位的意志A.经单位集体讨论(形式上的讨论)即使领导做出决定,个人附和未提出否定意见的,以集体讨论论处。

B.企业负责人所做出的决定,就是单位意志的体现。

(单位负责人,代表企业、单位,为了大家的利益,基于特殊的身份)C.经过企业负责人的授权认可或事后追认的。

3.为了单位的利益。

出发点是为了单位而非中饱私囊。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3.犯罪未遂的基本构造是什么?(分别进行阐述)答:犯罪未遂的基本构造是:在犯罪实行阶段,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这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预备的标志。

B.犯罪未得逞。

这一特征使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即遂。

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这一点把犯罪未遂与着手实行犯罪情况下的犯罪中止区别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Word最新版)

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7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依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峻危害社会的行为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 )惩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实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实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实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实力人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惩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6.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除出境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接着状态的,追诉期限从( )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l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学是探讨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同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不予处罚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与主刑期相等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B.确有悔改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刑法学(1)》作业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刑法学(1)》作业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山本XX,女,42岁,日本国籍。

马XX,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2005年11月25日,山本XX乘坐XXX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山本XX进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9包,经化验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共计4512克,纯度为70%。

经审查,山本XX交代,这批货是他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在广州XX路XX酒店接货。

海关缉私局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XX携款前来酒店找山本XX交接时被当场抓获。

问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山本XX和马XX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对于山本XX和马XX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

电大刑法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

电大刑法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

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2、上述案例中,山本**虽是日本国籍,但与马**两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构成走私毒品罪,应依照我国刑法依法处罚。

1.构成犯罪,二人都有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347条有规定,他们很可能会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应当适用。

刑法第六条规定犯罪只要任何一部分在中国境内,都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处理。

这是属地管辖原则,山本**成立走私毒品罪,马**成立贩卖毒品罪。

二、 1.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2.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当如何认定其行为的表现形式与主观心理态度?为什么?答: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

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

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

并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所以,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

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

然而他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陈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从主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作业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刑法学1作业
刑法学(1)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法学
学号:84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1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
{案情}
山本XX,女,42岁,日本国籍。

马XX,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11月25日,山本XX乘坐XXX次航班入境,过海关时选走的是绿色通道,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但旅检现场关员在对山本XX进行例行检查时,却从其携带的硬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可疑粉状物9包,经化验证实该批粉状物为毒品“可卡因”,共计4512克,纯度为70%。

经审查,山本XX交代,这批货是她从巴西带来的,有人会在广州XX路XX酒店接货。

海关缉私局马上在该酒店周围布控,接货人马XX携款前来酒店找山本XX交接时被当场抓获。

问题:
1.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来判断,山本XX和马XX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对于山本XX和马XX的行为是否应当适用中国刑法管辖和处理?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
答:1.构成犯罪
2.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本案中
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

山本某某违反中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中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中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

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中国境外,但完成于中国境内,属于在中国境内犯罪。

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中国刑法管辖。

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中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

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
{案情}
习某,男,20岁,某县农民。

习某与王某(女,16岁,该县某中学学生)于 10月相识后经常在一起玩耍,渐渐地两人的“友情”演变成了“恋情”。

5月4日下午,习某、王某和几个朋友在当地一山上玩耍,都喝了不少啤酒,后又下山道一酒楼接着喝,直至次日零时左右才离开。

习某让王某回家,王某说:“太迟了,今晚回去也是打(指被父母殴打),明天回去也是打,干脆不回去了。

”于是,习某领着王某到某招待所等急了一个房间。

两人依偎着看了会电视后,习某要与王某发生关系,王某起初不同意,习某说:“你要连这都不同意,那咱两就算了(只不再谈朋友)”。

王某看到习某很生气,便不再坚持,与习某放生了性关系。

次日上午8时许,习某仍在熟睡时,王某独自离开招待所回了家。

王某因夜不归宿遭到其父母痛斥,被迫说出了自己与习某之间的关系。

王父遂将习某带至家中盘问,并要求习某的父母前来“谈判”。

“谈判”未果,
王父报警,警方已习某涉嫌强奸将其刑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手段浅见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问题:
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能否以强奸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

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她将她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

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

而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因此,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

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

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

然而她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陈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从主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