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的测量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用具
示教刻度尺、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趣味活动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一条竖直一条水平但长度相同。让学生目测比较这两条直线的哪条长哪条短。
结果: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果。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目测不准的原因与直线一直一横有关,这时可以让两个差不多高的同学一个站在教室前面,一个站在教室后面,再让学生们来目测谁更高些。)
目的:让学生知道单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的。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只有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测量的仪器有许多种: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长度的测量方法
1)学生回忆、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方法。
常见的方法举例:学生用三角板测量直线长,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90o角;体育课跳远时用皮尺测量距离;用卷尺量桌子的高度等;还有,刨木头时用木尺测量木条是否刨直、砌墙时用的角尺测量墙角是否垂直成九十度、装修时利用软管中装水来检查两点是否在同一高度;有时还能看到有人利用自己的大姆指和食指尖距离来测量长度;跨步方法测量长度……等。
讨论:这些测量长度的方法中,哪些较准确?为什么?(测量工具上标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长度值。)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出示常见的刻度尺:三角板、钢卷尺、软皮尺、学生用塑料套尺等;向学生介绍精确度更高的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长度的单位
活动一:观察①学生数学课用的三角板上的单位②体育课用的软皮尺上的单位③钢卷尺上的单位等。
结论:长度的单位:米、厘米、毫米、分米、千米等。(为了使我国生产和贸易的流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国采取国际单位制,从而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量法》
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举例说明: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活动二: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科学书本的宽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要求:[1]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2]把三角板有刻度的一面朝上。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观察学生测量的姿势,及时发现学生测量时的不足之处,如身体向左偏、向右偏、斜视、没对准零刻度、忘写单位等。
结果汇报: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的,要给予肯定。那些斜视、身体偏着或没对准零刻度的学生测出来的值肯定是错误的。
问题讨论: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通过讨论、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①注意零刻度线和测量范围(量程);
②弄清每一大格的数值、单位及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向学生说明:刻度尺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不同的测量要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③刻度尺应放在被测物体面上,不能歪斜;
④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并正对观测点;
⑤读数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这一点学生尤其不注意,因为小学中是不要求的。)
⑥记录时书写要正确,别忘了单位。(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活动三:分组正确测量相同的铁圆柱体的长度。(注意使全体学生都用正确方法测量,得到较准确的测量值)从学生的测量结果中引出误差的相关内容。
4、误差
1)概念: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3)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4)造成误差的原因: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5)减小误差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三、课堂小结(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一)、长度单位:
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等。(二)、长度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及处理:
1、概念: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
2、注意点:误差一定存在,不能避免或消除只能减小。
3、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作业设置:
1、选择下面几个题进行课外探究:
1、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如何测量一个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3、如何纸上画着的一条弯曲的曲线的长度。
4、如何用一把刻度尺和二块三角板测量一元硬币直径。
2、同学间相互配合,测量出每个同学的身高和胸围,并记录。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