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小学生通常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游戏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在购物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在游戏情境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

通过“巧解”、“看不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以情境题材和反思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拓展性教学,给予更多的挑战和启发。

4. 体验式教学,直观感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更喜欢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通过物品的增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拼图等形式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几何图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多样化教学,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概念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板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篇一1.具体直观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较抽象,而小学生,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本质、形成概念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

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3.由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以旧知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我就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篇二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不仅仅是学科的一部分,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然而,由于抽象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许多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供具体的实例和操练机会。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结合具体的房间来计算面积。

此外,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解答。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来学习数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平行线、观察线的特点,并通过小组合作或实验报告的方式分享他们的发现。

第三,运用游戏和手工制作来增加趣味性。

小学生喜欢参与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这可以使学习数学概念更有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此外,通过手工制作,如折纸、制作计数器等,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倡导合作学习和互助互补。

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从而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鼓励学生互助互补,通过互相讲解、互相解答问题,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第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可以使用教学软件、教具和数字工具,通过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鼓励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和互联网资源,帮助他们在课堂之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触类旁通,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字大小时可以用实物比较大小,让学生体会数字大小的概念。

2. 多样化教学法: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角度来呈现数学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示来解释问题,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3. 渐进推导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从简单的形状开始,逐渐引入复杂的形状,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各种几何形状。

4. 讲解和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分割实物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竞赛、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数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对数列的兴趣。

6.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来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平行线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7. 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的数学题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8. 反复复习与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复习和强化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小测验等方式进行复习和强化。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担,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概念教学虽是数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但是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突出不同呈现形式的小学数学概念的,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1、图画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通过对图画式概念教学特点的研究,可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对图画的深层进行理解,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在学生能够理解图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

以圆的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描述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描述式概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字形结合式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字”和“形”要同时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形”的深层含义,进一步的深挖概念的根本。

因此,对“形”的研究一定要透彻。

除此之外,图示仅仅给人以直观形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图示所表明的涵义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结合概念中的“字”,如此,才能真正将“字”与“形”相结合,给概念下一个纯文字式的定义。

如直线的概念、小数的概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3、定义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定义式的概念由于用词简练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授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层剖析,将专业名词、术语通俗化,以便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通过直观教具、举例子、联想对比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也可有效运用反例和变式,让学生明确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

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

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

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

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

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策略:1. 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抽象概念的具体含义。

2. 引入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等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图表、实际情境等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联系和意义。

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虚拟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故事、实验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的运用。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演算、探究等,使学生通过多样的角度和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5. 分层次、循序渐进教学:将数学概念的学习分为多个层次,并按照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数学概念,避免知识的跳跃性,从而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6. 提供实际问题训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实际问题,将数学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鼓励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讨论、分享,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8. 反馈和评价: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多种教学方法、实际问题训练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通过合作学习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以应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 引导性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概念。

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例子,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

2. 操作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单位正方形来测量物体的面积,从而理解面积的概念。

3. 图形展示:利用图形来展示数学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绘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例如平行线、垂直线等。

可以利用色彩和形状等元素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度。

4.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数学概念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可以设计数学角色扮演游戏或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

5. 多元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

可以使用教学视频、电子课件、实物模型等多种资源来呈现和解释数学概念。

6. 手势和肢体语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势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在解释几何图形时,可以用手势示意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7. 视觉化教学:通过利用图片、图表等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数学概念,可以增加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解释统计学概念时,可以使用柱状图或饼状图来展示数据。

8. 基础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分数与有限小数和百分数进行关联。

9. 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行为,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探索和理解。

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法。

10. 反馈和评价:在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是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注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要点。

下面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对于一些晦涩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物品或实际情境来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面积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中用尺度尺测量不同形状的花坛或操场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启发探究,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启发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相等”的概念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物品数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比较和运算等活动来发现相等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相等的条件和特点。

3.示例引导,分层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示例引导,分层渗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要点。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深入,分层渗透。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先以图形和实物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和比较,然后再引入分数的加减乘除的操作,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

4.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重视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巩固练习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来巩固概念,提升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方程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维运算来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5. 激励引导,情感熏陶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激励引导,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成果,向学生传递对数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与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与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方法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方法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学会数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引入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直观引入法直观引入法是通过具体的实物、图形等直接引入概念,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直观地感受到概念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数学中的“平行线”概念时,可以通过用竹签、直尺等工具在黑板上绘制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直观引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但也存在着学生过于依赖直观感受的问题,而忽略了抽象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引导法概念引导法是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四边形”概念时,可以通过找出学生熟悉的一些具有四个边的图形,如书、校门等,并通过比较、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的特征,从而引入“四边形”的概念。

概念引导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引导过程中的倾向性,导致学生对特定概念的理解有偏差。

三、解决问题法解决问题法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析问题等方式逐步认识乘法的概念。

解决问题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为概念。

四、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是通过归纳、总结具体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时,可以列举一些相似三角形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入概念。

归纳总结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但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

五、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概念的对比和分析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绘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图形,并对比它们的区别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1.渐进式教学: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
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过于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2.具体化教学: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用
水果或玩具等物品来教学加减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增
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4.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际的数学实践,如计数游戏、测量实验等,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5.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6.激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
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途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需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或数学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二、注重概念的形象化和情境化教学学习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概念时,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进而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几何概念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整合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这种联系和整合。

在教学数学运算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关系。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概念之间的内在整合。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以帮助他们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策略探究,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数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花费、比较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把握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小学数学概念较多,教师应该根据概念的难易程度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合理划分教学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整数除法开始,逐步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比较等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困惑和疑惑。

三、注重概念的直观呈现,提供具体的操作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图形、实物、图表等方式来直观呈现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教学图形的分类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分类,并总结出图形分类的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五、巩固与拓展,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后,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目和拓展问题,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六、多样化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评价,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回答问题、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提供多方面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探讨。

一、引言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或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灵活运用。

因此,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概念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可以根据概念的内容和特点,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房角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画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圆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4.强化练习,巩固概念数学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的练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一、关注概念的导入形式,及时揭示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以下三种形式导入,引出新概念。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导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生活事物来引入数学概念。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更感兴趣,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这些概念很亲切,发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不是一种讳莫如深的事,这对于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至关重要。

例如:《认识图形》这节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许多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的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认识图形的概念,建立在初步认识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的避开立体图形的概念,又要揭示出立体图形的本质属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立体图形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在课中,教师先出示课件中贝贝带来的很多礼物,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接着让学生认老师带来的四种生活中的物品,观察这四种物品,样子长得一样吗?样子不一样,我们就可说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接着让学生回到课件中,教师引导把它们形状一样的物品放在这个方格里。

脱去它们的外衣(课件中抽象出了各种图形的模型),这些物品的形状在数学上都有一个名字,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电子白板、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

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

5.周期性复习:将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适度的周期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

周期性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6.探究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7.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不同,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8.实际应用: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总之,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周期性复习、探究引导、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和实际应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都是数字的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概念,如奇数、偶数、倍数等,来引入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旧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在概念引入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定义在引入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例如:“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概念的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和分类不同的概念。

例如:“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概念的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例如:“分数”的例子可以是1/2、2/3等,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概念巩固和深化的教学策略巩固和深化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巩固和深化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例如:“三角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是“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概念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面积”的应用可以是计算房间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3、概念的拓展通过拓展概念,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分数”的拓展可以是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从概念引入、建立到巩固和深化,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突出“三个注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突出“三个注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突出“三个注重”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属性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他们往往不易掌握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数学概念,使得概念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关。

实践中,我们尝试以突出“三个注重”的教学策略来突破这个难点。

一、感知——注重把概念的产生作为一个问题来呈现感知数学概念是概念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的前提。

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的引入这一环节。

1、以形象可感的材料为基础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感知概念。

小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将教材中一些形象可感、可触摸的材料作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从这般形象可感的材料中获取数学概念的认知。

如教学“平行线”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平行线,可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案,如火车的铁轨、门和窗的左右两条边、球场的两边……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找出共同的特性“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无限延长后却不相交”。

2、用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提炼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概念。

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往往会从“记忆库”中找寻相似的经历作为媒介,以便建立起新的概念。

而数学概念是呈螺旋形式递进的,新的概念是以旧的概念为基础的,新旧概念之间或多或少总存在一些联系。

因此,在教学新概念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关系进行教学,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加以延伸,如5乘以2,可以理解为两个5相加……3、直接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概念。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时常用的方法。

在教学中用“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概念有两种形式:一是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二是从数学问题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学习平均数的重要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比较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

2.比较忽视概念间的联系。

许多本来是有联系的概念,却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概念不成系统,便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比较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

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

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两个方面:A、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又叫涵义。

B、概念的外延适合于概念所指的对象的全体,又叫范围。

内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概念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

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直观形象、感性的、具体形象思维。

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建构,总是按照“动作认知(操作水平)———图形认知(表象水平)———符号认知(分析水平)”的认知序循序渐进地建立的。

其中借助表象进行思维的图形认知阶段,是沟通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中介与支柱。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概念发展。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

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又如,学习“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引入。

再如,在学习质数、合数概念时,可用约数概念引入:“请同学们写出数1,2,6,7,8,12,11,15的所有约数。

它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吗?你能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吗?你找出的所有分类方法中,哪一种分类方法是最新的分类方法?”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争拿糖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怎么做?4.动手做实验引入教学概念动手做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教授分数这一章节内容时,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分数概念,对分数的概念比较陌生,直接引入概念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圆,再平分四等分,每一份代表四分之一。

在实验的基础上再引入分数的概念,“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多让学生画一画其他物体的图形并进行等分,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数学概念,比教师生硬塞给学生的数学概念,印象要深刻得多。

5、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演示画图说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发生过程。

例如,小数、分数等概念都可以这样引入。

这种方法生动直观,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和思想,同时,引入的过程又自然地、无可辩驳地阐明了这一概念的客观存在性。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为此,教学中可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1、对比与类比。

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例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点。

用对比或类比讲述新概念,一定要突出新、旧概念的差异,明确新概念的内涵,防止旧概念对学习新概念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的影响。

2、恰当运用反例。

概念教学中,除了从正面去揭示概念的内涵外,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正例与反例的差异,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更利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用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实质是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凡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必属于该概念的外延集,而反例的构造,就是让学生找出不属于概念外延集的对象,显然,这是概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必须注意,所选的反例应当恰当,防止过难、过偏,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达不到突出概念本质属性的目的。

3、合理运用变式。

依靠感性材料理解概念,往往由于提供的感性材料具有片面性、局限性,或者感性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具有较明显的突出特征,容易形成干扰的信息,而削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正确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变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反映和刻画概念的本质属性。

一般来说,变式包括图形变式、式子变式和字母变式等。

例如,讲授“等腰三角形”概念,教师除了用常见的图形(图6-1(1))展示外,还应采用变式图形(图6-1(2)、(3)、(4))去强化这一概念,因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去解题时,所遇见的图形往往是后面几种情形。

图6—1一个数学概念建立后,需要对其本质进行剖析,也就是说要对该概念的本质属性再一一从定义中分离出来加以说明,把握共知要素。

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着重讲解,对概念的名称、符号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说要对概念描述的语言做到准确把握。

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