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范围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9fd1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0.png)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暴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作者:***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2期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天气形势和实况对2017年2月21日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次分别伴有强降雪和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观测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降雪过程主要是因为受高空槽的东移运动影响,中低层暖湿空气和急流的连续快速输送和维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强风速急流带造成的上升运动引起强降雨和雷暴的连续发生;暴雪强风速反射率辐合因子造成的回波运动强度一直维持在40 dBZ以上,回波顶高在9 km以上;速度场上零速度线呈“S”形结构,风向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存在;中低层“牛眼”结构是暴雪的显著特征;风廓线场上,中低层有明显的西南风急流和风垂直切变。
关键词暴雪;基本反射率因子;相对径相速度;风廓线中图分类号:P412.25;P45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2-073-03DOI: 10.19383/ki.nyzhyj.2020.02.028Application of Doppler Radar Products in Blizzard WeatherSUN Yu(Zhumad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Zhumadian,Henan 463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the new generation Doppler radar products and the weather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the snowstorm process and data with strong snow and thunderstorm in Zhumadian area of Henan Province on February 21,2017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inuous snowfall process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high trough,and the continuous and rapid transpor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warm and humid air and je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 provided abundant water vapor for the process. The ascending movement caused by the strong wind speed jet belt caused the continuous occurrence of heavy rainfall and thunderstorm. The echo motion intensity caused by the strong wind speed reflectivity convergence factor of the blizzard had been maintained at above 40 dBZ,the echo top height was above 9 km. The zero velocity line in the velocity field was of "S" structure,the wind direction changed with the height,and there was warm advection. The "bull’s eye"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 was the significant feature of blizzard. In the wind profile field,there were obvious southwest jet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ayers.Key words Blizzard;Basic reflectivity factor;Relative radial phase velocity;Wind profile冬季暴雪是一種常见的灾害性降雪天气,伴有雷暴的冬季降雪俗称“雷打雪”,严重地影响人民的生活、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1bf7a20740be1e650e9abe.png)
现代农业2019年7期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杨柳(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内蒙古海拉尔021000)[摘要]2016年3月4耀6日,呼伦贝尔市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最大降雪量为9.6mm,最大积雪深度达24cm,文章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本次大范围的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降雪中图分类号:P41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708(2019)07-096-02综合探讨1天气实况受蒙古冷涡东移影响,3月4日12时至6日08时呼伦贝尔市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降雪、降温、大风天气。
降雪量最大出现在牙克石市为9.6mm,积雪深度最大出现在根河24.0cm。
降温幅度2.4℃~13.3℃;牧区、林区东部最大风速达6~7级,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右旗、博克图瞬时风速达8级以上,全市所有客车站全部停运,G10高速、201省道、203省道全线封闭;海拉尔东山机场关闭12h;部分学校停课,新巴尔虎左旗中小学幼儿园均提前1.5h放学。
2016年3月4日~6日累积降雪量分布图2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一般情况下由于冰晶和雪对微波的散射能力比水滴小得多,对微波衰减作用也较小,因此雪的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1],但2016年3月4~6日这次降雪过程回波在PPI上回波与连续性降雨回波有许多类似的特征,回波范围较大,分布比较均匀,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
13时44分零散的弱回波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14时00分的0.5°反射率因子图上(图略),回波的北界边缘已位于海拉尔西部和鄂温克西南的交汇处,回波中心强度为25dBz,1.5°反射率因子图上,大范围以层状云为主的混合降水回波中心强度达25dBz,随后回波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并进一步发展。
15时48分0.5°反射率因子图上(图略)海拉尔和鄂温克已被大范围降雪回波所覆盖,回波最大强度中心25dBz,对应的1.5°反射率因子图上,海拉尔已被降雪回波所覆盖,回波最大强度中心30dBz并且回波发展趋势稳定,呈片状回波对应的2.4°反射率因子图上更为清晰。
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192e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4.png)
一次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一次飑线过程中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方法及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原理,解释了其在飑线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次详细阐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飑线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和资料分析方法。
随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雷达资料对于飑线过程的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性。
最后对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对于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的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飑线过程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飑线过程、资料分析、实际案例、结果讨论、启示、未来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飑线是一种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持续时间长、剧烈的雷暴、强风暴等特点。
飑线过程对于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测量大气中气象信息的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和跟踪大气中的降水、风暴等参数。
在飑线过程中,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提供关键的气象资料,帮助预警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节。
只有准确分析多普勒雷达资料,才能及时预测飑线的发展趋势和强度,从而有效减少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
对于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和实际案例,探讨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飑线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资料分析方法,旨在为更好地应对飑线过程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掌握飑线过程的发展情况,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对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认识和预测能力,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北京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5c24ccaa00b52acfc7ca9a.png)
此次 过程 从 降 雨开 始 到 结 束 持续 丁 l 2 小 时 , 量 分 布 比较 均 匀 , 雨 过程 雨 量如 图 l 所 示 。北 京 市 气 象 台 的 多 普 勒 雷 达 从 3 日 0 1 :0出现 回波到 回波 移 出北京 地 区进行 了 35 连 续 跟 踪 监 测 每 隔 1 5分 钟 获 取 一 套 多 普
维普资讯
北 京 地 区 一 次 降 水 过 程 的 多 普 勒 雷 达 资 料 分 析
康玉霞 王 令 李 志楠
( 京 市 气 象 台 , 京 1 0 8 ) 北 北 0 0 9 提 要
通 过 对 一 次 稳 定 性 降 水 过 程 的 多 普 勒 雷 达 资 料 的 强 度 场 、 度 场 及 VAI 品 速 )产 的 分 析 , 出对 降 水 过 程 不 同 阶 段 临近 预 报 有 指 导 意 义 的 结 论 得
气象
第2 8卷
第 3期
西南 急流引 导 下 , 按照 推算 的移 向移 速 可分 析 未 来 一 小 时 左 右 回波 可 到 达 本 测 站 , 生 产 降水天 气 。在 P IZ 图上 , 5 O P( ) l :3回波 前沿 已移到 测站上 空 , 随着 回波向东北 移动 , 围 范 的不 断延 伸 , 5 5 , 0 B 1 : 0 3 d z以上 的 回波 移 过 本站并 在东北 方形成 了一 片与移动 方 向垂 直 的 Nw—E 向 的 回 波 区 ÷ l O S 6: 5时 , P I 在 P ( 上 探 测 区 内形 成 了 一 个 近 “ ” 的 “ ” v) s型 O 速 线 , 图 2 , 2 、 是 反 演 的 同 一 时 刻 垂 如 a图 bC
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89241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0.png)
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其他气象资料,对2008年4月28日准葛尔盆地南缘石河子垦区和新湖总场的一次强降水的个例回波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较大范围的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一般为30~45 dBz,而且在同一地区维持较长的时间;发现在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不同阶段垂直风廓线产品和径向速度图像都有非常明显地体现,为今后的春季强降水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作者:魏勇王存亮刘瑛作者单位:魏勇,王存亮(新疆石河子气象局,新疆石河子,832000)
刘瑛(江西省吉安市气象局,江西吉安,343000)
刊名:农技服务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6(10) 分类号:S161.6 关键词:强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垂直风廓线径向速度。
大同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
![大同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7383787cc22bcd126ff0cdf.png)
,
牛 眼 结构 仍 位 于 第
,
距 离 圈 附近 表 明最 大 风
,
出现 速 度模 糊 这 说 明 存 在 水 平 辐 合 运 动
,
。
这种情
速仍在 低 层 风 向仍 为 东 北 最 大 正 速 度 增 大 为
m
况
±
一
直 持续 到
m
22
时 4 2 分 又 恢复到最 大速度 区 为
, ”
/s
21
,
最 大 负速度维 持在
收稿 日期 :00—1 —1 ; 21 1 5 修订 日期 :0 1 0 2 。 2 1 - 2— 1 基金项 目:大同市开发空 中水 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工程项 目 “ 建设 ” 晋计设计 发 ̄02 52 ) ( 20 ]5 号 资助 。 作者简介 : 淑华 , , 6 年生 , 杨 女 1 8 9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研究 ,- a :s s 0 @s utm。 Em iyh h 9 o . l y6 h o
.
。
仰 角 2 l 时 2 1 分 ( a ) 2 1 时 3 4 分 ( b ) 和 2 2 时 2 3 分 ( c ) 3 个 时 次 相对 径 向速 度 ( m /s )
、
仰角
分
15
“
3
个 时次相对径 向速 度
”
一
。
由图
3
可知
,
,
2 l
时
21
面 积 大 于 正 速 度 区 面 积 且 负 速 度 区 的最 大 速度 区
5
。
、
1 5
.
。
和2
.
4
。
仰 角速
图4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1b64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4.png)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引言天气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其中,超级单体风暴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天气现象,其观测和分析对于天气预报和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旨在深入探讨这一天气现象的特征与规律。
一、研究背景超级单体风暴是一种气象现象,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破坏性。
其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大气环流、水汽条件、地形等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
对超级单体风暴的观测和分析,可以为天气预报和灾害防御提供重要依据。
二、观测数据描述本次观测使用了一台多普勒天气雷达。
雷达通过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并通过多普勒效应观测云体内部的微物理参数和空气流动情况。
观测的时间为2022年7月10日19时至20时,雷达位置位于一个地势较高的区域。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1. 降水特征分析通过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定量地分析降水的强度、范围和演变特征。
本次超级单体风暴的降水特征如下:(1)降水强度:观测到的最大降水强度为每小时200毫米,表明该风暴具有极高的威力。
(2)降水范围:降水范围较大,半径达到50公里以上,且呈现出明显的辐合特征。
(3)降水演变:通过时间序列观测,我们发现降水强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随后逐渐减弱。
同时,降水范围也有所变化,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降水细胞。
2. 强风特征分析超级单体风暴不仅伴有剧烈的降水,还具有强风的特征。
通过雷达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对风场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风速分布:风场呈现显著的辐散特征,中心区域的风速最大,可达每秒50米以上。
(2)风向变化:观测数据显示,风的方向在风暴出现初期较为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向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与雷达位置周围的地形和地表特征有关。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对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和演变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acc1feaeaad1f346933f8a.png)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利用MICAPS资料、日本GPV预报资料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从降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温度结构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上对2010年12月15-16日金华地区出现的暴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及特征。
关键词:暴雪;过程分析;金华地区引言近年来暴雪天气多次袭击我国南方地区,造成冰冻灾害,引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暴雪天气的研究己引起我国气象工作者的关注。
季致建等[1]对丽水地区40年大到暴雪气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位的大到暴雪气候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资抖,同时还讨论了积雪与纬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张晰莹等[2]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降雪回波过程特征,回波范围较大,分布较均匀、连续,片状结构明显,速度场回波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特征。
还有一些学者从湿位涡特征、螺旋度、冷锋锋生等方面对暴雪天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都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暴雪天气要比暴雨的概率低很多,对其预报是冬季天气预报服务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于发生在浙江省的降雪天气进行分析,查找其相似点及差异性,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降雪天气形成机理,为今后的暴雪天气预报业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0年12月15日上午到16日凌晨,浙江省出现了一次较为罕见的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
金华地区普降暴雪,山区有大暴雪。
截止到16日08时,全区8个气象站中:有4个站最大积雪深度在15厘米以上、有2个站10厘米以上,各乡镇积雪一般有10-20厘米,山区20-40厘米,最大积雪金华北山达40厘米。
浙江省的强降雪中心就在我区,永康站20厘米是全省气象站中雪深最大的。
此次暴雪是50年代以来出现在12月份积雪覆盖范围最广、积雪深度最强的一次,且降雪时间集中,暴雪过后的积雪、结冰和降温造成金华大部分地区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增多,通讯电网受到不同程度中断,不少房屋倒塌,农作物冻害等严重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次降水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一次降水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8e0e7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6.png)
一次降水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胡文东;穆建华;丁建军;陈晓娟
【期刊名称】《宁夏工程技术》
【年(卷),期】2005(004)001
【摘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宁夏精细化预报产品,对2003年9月5日的一场降水过程进行了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分析表明:多普勒雷达降水回波强度变化、降水回波总面积、强回波面积与降水过程相吻合.多普勒速度场、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对应的上升气流以及温度平流对这次降水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胡文东;穆建华;丁建军;陈晓娟
【作者单位】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2;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2;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15.2
【相关文献】
1.梅州一次强降水过程CINRAD-SA雷达资料分析 [J], 黄彬;李源锋;贺汉清
2.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风垂直切变特征 [J], 王彦;刘一玮;孙晓磊
3.北京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J], 康玉霞;王令;李志楠
4.浙江中西部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J], 周良女;汤达章;苏来琪;余春林
5.一次强降水过程TWP16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 [J], 郑石;王冠;关健华;康博识;黄兴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2e4ad04a1b0717fd5ddc7.png)
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作者:逯莹王卫红刘洪丹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在以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为重点的前提下,辅助分析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等演变规律,为今后暴雪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雪;暖锋横转竖;假相当位温线密集带中图分类号:P426.634文献标识码:A1 引言2013年11月25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全区出现暴雪天气,其中最大降雪量达60.1mm,新增积雪深度11~27cm。
此次过程的降雪量和新增积雪深度均超过同时期历史极值,对双鸭山市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环流背景2.1 高空形势2013年11月24日20∶00在500hPa图上,E112°~118°,N0°~55°以及E118°~122°,N28°~37°分别有槽存在,且稍超前于冷槽位置;700hPa与其相对应的槽分别位于E120°~122°以及E118°~123°,且南槽有切涡趋势;850hPa上位于渤海与黄海交界处已有低涡存在,且此低涡与暖脊重合,位于涡前朝鲜半岛的偏南风将海上暖湿空气向北输送。
25日8∶00,高空两槽合并东移,700hPa切涡,85hPa低涡中心向东北移至吉林省东部边界处,中低空暖脊与低涡中心叠加,此时降雪开始加强。
至26日8∶00,500hPa切涡成功,呈横扁状态;700hPa与850hPa低涡东移北抬,仍与暖脊重合,本地区处于低涡后部,涡后西北气流将北部冷空气输入,降雪即将结束。
在整个降雪过程中,暖锋锋区一直压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并由横转竖。
2.2 地面形势地面天气图上,黄海低压自24日8∶00生成开始,一直向北移动,经过朝鲜半岛时,中心强度达到1000hPa,此前我区一直处于东南暖湿气流控制当中。
低压继续北移,途径日本海时得到加强,中心强度达到987.5hPa。
2009年华北大范围暴雪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09年华北大范围暴雪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e13362561252d380eb6e14.png)
参考文献: []路 爽 ,李丹.沈阳“ 6 ” 1 0 . 暴雪天气过程诊 断 2
分析[ . J 气象科学 , 0 7 2 ( ) 2 82 3 ] 2 0 , 7 2 : 0 —1.
[ ]蒋义芳,吴海英 ,王卫芳 ,等.暴雪过程 中 1 2
分析[ _ J 气象科 学, 0 7 2 ( ] 2 0 , 7 增刊 ) 8 -4 : 99 . [】王东勇,刘勇,周 昆.2 0 年末黄淮暴 雪的 2 04 特 点分析和数值模拟 【 . J 气象,0 6 3 ( ) ] 2 0 ,2 1 :
引言
的 结构 特 征 ,发 现 降水 强 度 与 高空 风速 有 很 好 的 对 应 关系 。关于2 0年 华 北 大 范 围 的暴雪 天 气 也 05 有 许 多研 究 ,包 括 利 用NC P C 再 分 析 资 料 E AR 和 观 测 资料 的研 究【、利用 MM5 式 的模 拟 分 析 6 ] 模
多普勒 雷达速度 产品分析[ . 气象科 学, J ]
2 1 .3 4):5 2 5 7 0 0 0( 4 -4 .
・
1 ・ 8
J
、
2 0 年 l月 9 l 日 ,北 京 、河 北 、 山西 、 09 1 一 2 河 南 和 山东等 地 先 后 出现 暴雪 过 程 ,多个地 区 的
降雪 量 和积 雪 深 度 突破 历 史 同期 极 值 ,暴 雪 过程
达 6 年 一遇 标 准 ,局 部 地 区 突破 百 年 一遇 ,被 中 O 国气 象 局 列 为2 0年 十 大 天气 气 候 事 件之 一 。 09 针 对 华 北 地 区暴 雪 天气 ,路 爽 等…从 环流 背 景 及物
3 7):2 .3 4( 73 .
[]李建华 ,崔宜少,单宝 臣. 山东半岛低空冷 9 流降雪分析研究[ .气象,2 0 ,3 5 J ] 0 7 3( ):
巴彦淖尔市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巴彦淖尔市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980a97f90f76c661371ab4.png)
图1a 2016年2月12日 图1b 2016年2月12日 8:00 500 hPa形势 8:00 700 hPa形势 图1c 2016年2月12日 图1d 2016年2月12日 8:00 850 hPa形势 8:00地面形势3 雷达回波分析由于冰晶和雪花对微波的散射能力比水滴小得多,对微波衰减作用也较小,雪的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
根据回波发展演变特征,本次降雪过程为稳定的层状云回波。
3.1 组合反射率分析 2月12日0:00,在测站西南部有弱回波生成,并向东北方向移动。
3:04组合反射率图中(如图2a所示)弱回波演变成结构密实、强度较强的层状云降雪回波,回波覆盖范围主要是磴口、临河、杭后,回波强度为图2a 3:04组合反射率图2b 4:09 4.3°径向速度 线产品中,在3~4 km存在风向由西北风到西南风的垂直切变,同时西南风层厚度为4 km,说明西南气流非常深厚,水汽充沛,有利于降雪的产生,当中高层转为西北气流,风切变被破坏,降雪很快减弱。
参考文献[1]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3.[2]张培昌,杜秉玉,戴铁丕.雷达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77-217.[3]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312.[4]宫德吉,李彰俊.内蒙古暴雪灾害成因与减灾对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1):132-138.[5]东高红,张志茹,李胜山,等.一次大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J].气象,2007(7):76-82.JIANGXI AGRICULTURE。
呼和浩特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X波段双偏正多普勒雷达分析
![呼和浩特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X波段双偏正多普勒雷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8f7b7ea8114431b90dd8ed.png)
研究与探讨Y 822018年8月·下呼和浩特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X波段双偏正多普勒雷达分析贺志宇1 毕力格2 李 静3 李汉超3(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摘 要 利用高分辨率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结合地面实况雨量资料对2017年8月8日发生在呼和浩特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X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强度场、速度场、反射率因子、风廓线等产品的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今后过程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反射率因子;风廓线内蒙古自治区拥有近700万公顷农田耕地,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居全国第一位。
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不仅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农牧业生产是我市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
但因其受降水少、水资源贫乏、多大风和风沙天气、蒸发量大及大气环境异常等因素影响, 干旱成为我市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威胁。
大面积降水对我市旱情缓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该地区的降水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几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和建设,雷达观测数据以及由雷达数据反演出的相关产品不仅为临近降水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提供了及时丰富的观测信息,同时也为科学指挥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更为广泛、准确的科学依据。
X波段双偏正多普勒雷达是一部采用全固态发射机和全相参体制的双偏正多普勒天气雷达。
该雷达具备水平、垂直两个通道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能工作在双发双收,单发单收等多种工作模式,同时采用脉冲压缩和脉冲补盲技术具有更高的探测精度和系统稳定度,是国内比较先进的X波段天气雷达。
本文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对2017年8月8日10:30-17:30呼和浩特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种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结论,为今后灾害性天气预报以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烟花影响下呼伦贝尔市一次强降水的雷达资料分析
![烟花影响下呼伦贝尔市一次强降水的雷达资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3dee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f.png)
烟花影响下呼伦贝尔市一次强降水的雷达资料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7T07:11:32.60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2期6月作者:杨柳[导读] 2021年7月30日至8月1日杨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摘要:2021年7月30日至8月1日,6号台风烟花变性为温带气旋,向东偏北方向移动。
我市受其影响出现强降雨天气。
通过对此次雷达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面雨量可将此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大致分为初始阶段,加强阶段,减弱和消散四个阶段,下面探讨此次降水的回波结构及风场结构。
关键词: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回波面积1. 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1. 1 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特征分析1.1.1 降水的初始阶段7月30日14:38在雷达站西南方向75~125km范围内出现了积层混合云的降水雷达回波,强度一般在25dBz以下,其中在雷达正西方100~125km有块状回波,回波强度为55dBz(a)。
回波向北移动的同时缓慢发展增强,且向其东北方向扩展。
至16:30距离雷达站75km范围内已出现大面积降水回波,回波主要分布在测站以北的陈巴尔虎旗、海拉尔一带,呈东西走向带状分布,且回波的前沿已抵达牙克石(b)。
在陈旗西北部有部分超强单体,回波强度达到55dBz以上,到18:45大面积回波继续向东北缓慢移动,强度有所加强且强回波区面积大大增加,尤其20~30dBz的回波面积明显加大(c)。
图a图b图 c1.1.2 降水加强阶段18:52雷达站以东50~100km以块状回波为主,回波强度为35~50dBz降水仍处于发展阶段,回波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北扩展,在东北方向回波前沿有多个超级单体密集分布在牙克石地区,回波最强达到55dBz(图d)。
19:16牙克石地区回波发展密集壮大,多个超级单体集结成片,降水加强(图e)。
降水以牙克石为主,20:00小时降水量牙克石达到57.2mm。
图d图e1.1.3降水减弱、消散阶段22:15整体降水回波减弱,回波以层状云为主(图f)。
冷流降雪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冷流降雪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fde4ba05087632311212bb.png)
5 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
冷流降雪强度与冷平流的强度呈正相关,而风速是 衡量冷平流强弱的重要因子。分析40次冷流降雪过程的 风廓线图,风向均为偏北风,若风速≥12m/s,雷达站周 围一般产生有量降雪;低于12m/s,一般产生微量降雪, 但其风羽分布达到3公里左右、高低空风向呈气旋式弯曲, 也可产生有量降雪。
1 冷流降雪概况
山东半岛冬季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主要 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年平均日数一般在30天以上。 烟 台市2004年12月到2005年3月(简称2004年冬季)冷流降 雪日数40天,占总降雪日数的76.9%;槽前暖湿气流降雪 12天,占总降雪日数的23.1% 。
1 冷流降雪概况
2004年冬季,烟台市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其主要分布在烟台市北部沿海地区。冷流降雪日数达40天, 较常年偏多近10天,占冬季总降雪日数的76.9%;槽前暖湿 气流降雪12天,占冬季总降雪日数的23.1%。
风向辐合出现在冷流降雪速度图上,预示着较大范 围有量降雪的出现。风向辐合减弱消失后,零速度线多 转为直线状,降雪强度呈减弱趋势。
5 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
冷流降雪风廓线与槽前暖湿气流降雪有明显区别。 冷流降雪风廓线风羽一般分布在约2公里以下,偶尔可以 达到3公里左右,表现为偏北风。槽前暖湿气流降雪风廓 线风羽一般分布在6公里以上,低层表现为偏北风,高层 表现为一致的西南风。图3为7次降雪过程具有代表性的 某时次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的复合图,2005年2月7日和 15 日 为 槽 前 暖 湿 气 流 降 雪 天 气 , 全 平 均 降 水 量 分 别 为 0.9mm、13.5mm,其余为冷流降雪天气。从图3中可以直观 看出冷流降雪风廓线与槽前暖湿气流降雪的区别。
3 反射率因子
多普勒雷达在冬季人工增雪中的应用
![多普勒雷达在冬季人工增雪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f841a8b0717fd5360cdc15.png)
站 名 市 区 大 同 县 阳高 天 镇 左 云 浑 源 灵 丘 广 灵 平 均
2 1拄 01 O1
.
湖到华北地 区为暖高压脊控制 ,说 明降雪前期低层热力条 件较
好 , 利于能量积聚 。 有
风切 变时, 系统 维 持 时 间较 长 , 层 风 场 出现 暖 平 流 加 辐 合 特 征 相 结 合 时 , 低 系统 加 强且 持 续 时 间较 长, 场 特 征 适 宜 实 施 飞 机 人 工增 雪 作 业 。 流
关键词 : 多普勒 雷达 ; 工增 雪; 人 雷达径 向速度
中图 分 类 号 :N 5 . T 98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 62 (0 2 0 — 0 3 0 10 — 4 9 2 1 )4 0 8 — 3
下 影 响 大 同地 区 , 要 表 现 为 中 小 尺度 小 槽 和 切 变 线 系 统 。从 贝 主
平均 降水量 为 1 m, 2 1 . m 比 0 0年同期偏 少 1. 0 9 mm, 4 比历 年 同
期平均值偏少 9 %, 0 大部分县区降水偏少 9成上以上。各旬降水
均偏少 , 尤其是上旬和下旬异常偏少 9 %以上 。三月份气温 回升 5 迅速 , 大风天气较多 , 土壤 失墒较快 。
自然灾 害相 比 , 干旱 出现频率高 、 持续时间长 、 波及范 围大 , 国 对 民经济特别是农业 生产 造成严重损失 。中国干旱情 况有其 自身 特点 , 中原 因之一就是 中国位于东亚季 风区这一特定位置 。山 其 西地处黄 土高原东部边缘地 带 ,属于 中纬度大 陆性 季风气候 区 域, 是一个水资源非常 匮乏 的省份 。统计表 明 , 降水 量明显偏少 的年份往往伴 随着粮食 的减 产 ,年降水量多 的年份粮 食大都增 产 。因此 , 学运用人工影响天气 , 科 开发利用空 中水资源 , 增加农 作物产量 。人工增雨的相关文献 比较多 , 而人工增雪 的研究却相 对较少 。但是冬春 季节 能抓住关键 时问进行有效 的人 工增雪作 业, 必定 能为抗旱 、 业增 产发挥积极作用 。 农
一次层状云降水人工增雪作业雷达回波物理响应分析
![一次层状云降水人工增雪作业雷达回波物理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a339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6.png)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7)一次层状云降水人工增雪作业雷达回波物理响应分析王 淼,蒋文轩,刘慧敏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 利用位于张家口康保的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2023年2月9日2处火箭增雪作业的雷达回波特征。
由此总结了以下经验:人工播撒前需观察作业点周围回波发展情况,确保作业方位对应的火箭射程范围内有一定强度回波;应熟悉火箭弹在各发射仰角对应的催化剂播撒高度,确保催化播撒高度能够达到预期位置;冬春季节张家口层状云降水云高较低,加之海拔较高,火箭作业宜采取最低仰角作业,地面碘化银烟炉是对火箭作业的有效补充;部分区域仍存在雷达扫描盲区,需及时关注降水实况,结合其他多种观测方式,对作业条件进行综合判别。
关键词 人工增雪;雷达响应;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229-03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云降水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效果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利用天气雷达连续观测降水过程中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利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径向速度等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结构变化,可以作为检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重要依据[3-5]。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23年2月9日张家口1次火箭人工增雪作业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增雪作业前后雷达回波特征参量的物理响应,对人工增雪的催化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期为日后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进行条件判别和时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天气背景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衔接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高空槽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023年2月9日张家口出现了1次覆盖全域的层状云降水天气过程。
9日08:00张家口处于500 hPa高空槽前的位置,受西南气流控制,水汽条件充沛,云系主要为均匀的层状云,湿度层较为深厚,降水相态为雪(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大范围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刘敏王忠范陈婷婷
(吉林省气象台长春,130062)
摘要本文对一次大范围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零速度线的变化特征、辐合层的变化以及不同高度上的辐合、辐散配置特征对降雪天气增强、减弱的指示意义;同时指出,零速度线的变化趋势与冷、暖平流的运动关系密切。
关键词:多普勒零速度线辐合层冷暖平流
引言
降雪天气一直是北方冬季、初春时节的一种重要天气过程,尤其是大范围降雪天气将会导致低能见度,积雪等天气现象,对交通、居民生活等产生直接影响,有一定的危害性。
所以,对降雪过程的延续、加强、减弱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90年代前,常规天气雷达对降雪天气的监测仅局限在对回波强度进行观测,对流场及冷、暖平流等的空间变化无法探测到。
近年来,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普及和应用,对降雪天气进行细致入微的观测和分析变为现实。
本文应用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对吉林省冬季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多普勒速度图中零速度线的变化、辐合层的维持以及辐合辐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冷暖平流的变化及降雪过程的不同阶段(维持、减弱等)进行辨别,从而实现应用多普勒雷达监测降雪天气,并及时提供服务,为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1 天气形势、降雪实况概述及物理量场分析
1.1 天气形势分析及降雪实况概述
2004年12月19日08时,500hpa高空槽位于东经125度以西,北纬40度以北地区,19日20时,高空槽移动到吉林省的中部,位于东经125度附近(见图1)。
20日08时,高空槽移出吉林省。
由图1可以看出,850hpa高空槽移动速度超前于500hpa,说明高空槽随高度的增加呈向后倾斜趋势;同时还可以看到,500hpa冷平流的移动滞后于850hpa。
地面主要受倒槽低压影响,降雪从吉林省西部及西南部开始,逐渐向东扩展,有5站次24小时降雪量达大到暴雪,7站次大雪(见图2)。
本次降雪的特点是,降水集中,分布范围广泛。
图1 2004年12月19日20时500hpa 、850 hpa 天气图
图2 2004年12月19日24小时降雪量
1.2 物理量场分析
对该次降雪过程各等压面上的散度场进行分析,发现降雪区域内,08时925hpa 上有-30*10-5. s -1的辐合中心,20时辐合中心数值达到-40*10-5. s -1,随高度的增加,辐合有所减弱,最强的辐合中心出现在近地面层的925hpa (见图3);各层涡度场中心数值随高度的升高呈现加强趋势,20时925hpa 中心数值为40*10-6.s -1,700hpa 为60*10-6.s -1,500hpa 为120*10-6.s -1,涡度场配置较好(图略);上升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700hpa
2 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通过对本次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二个变化特征:首先,零中雪 大雪 大到暴雪
大到暴雪
速度线在不同的时段内发生明显变化;其次,辐合层的变化以及辐合、辐散具有一定的变化特点。
下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a ) (b) 图3 2004年12月19日925hpa 散度 (a 为08时,b 为20时,单位:10-5.s -1)
2.1 零速度线及辐合层的变化特征
由2004年12月19日的9时23分1.5度仰角的多普勒速度图上可以看到,在0~7公里的范围内,零速度线为直线且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入流区在东南方向,出流区在西北方向,7公里外的区域,零速度线呈东南-西北向分布(图略)。
根据标准大气折射条件下,雷达的测高公式:20sin /17000H h r r α=++, α为雷达探测仰角,r 为目标物的斜距,0h =291米,为长春市多普勒雷达天线架设高度,计算得到r =7公里所在的高度为477米,说明在长春市雷达测站上空高度477米以下的范围内,受东南风影响;477米高度之上为西南风控制(见图4a );这种风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在477米高度之上形成了薄薄的东南风与西南风的辐合层,该辐合层从9时23分一直维持到下午13时25分,而且在该时段内,降雪量较大,与辐合场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近地面层辐合层的存在,对925hpa 辐合运动有加强作用,导致强辐合中心出现在该层内,对降雪非常有利,与前面的辐合场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13时25分后,辐合层受到破坏,1.5度仰角的多普勒速度图上,在30公里(高度为1129米以下高度)的范围内,零速度线变为直线,而且随时间的推移,该范围内的直线型的零速度线自入流区向出流区呈顺时针旋转趋势,由原来的受东南风影响转为西南风,最后转为西北风。
而30公里外的零速度线一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受西南气流控制(见图5)。
零速度线的这种变化趋势,充分说明,冷平流首先从1129米以下高度下滑,此高度以上空间内,仍维持西南暖平流,与前面的天气图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零速度线的这种变化特征一旦出现,降水将会逐渐减弱。
2.2 辐合、辐散的变化特点
在9时23分2.4度仰角的多普勒速度图上,距雷达测站23公里~45公里(高度为1285米~2294
米)出现风速辐合特征,即在同一高度内,径向出流速度小于径向入流速度;45公里~60公里(高度为2294米~3016米)出现风速辐散(在同一高度内,径向出流速度大于入流速度)(见图4b)。
这种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垂直结构,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同时也可以看出,降雪天气云层发展较为稳定,雷达回波图上显示,云层的垂直伸展高度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及以下区域。
13时25分,雷达回波强度开始减弱,同时风速的辐合、辐散特征已不明显。
16时02分,1.5度仰角的多普勒速度图上,风速、风向均出现辐散特征(即在同一距离圈内,入流区的面积小于出流区为风向辐散),不利于降水的维持。
18时42分,1.5度仰角速度图上,零速度线为“弓”型,出现大尺度的流场辐散特征,降水趋于结束。
(a ) (b)
图4 2004年12月19日9时23分1.5度仰角多普勒速度图上风向分布(a )
及2.4度仰角下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分布(b )
图5 2004年12月19日10时34分1.5度仰角、15时27分1.5度仰角零速度线的分布
90 135 180 225 270
2074
Height (m)
Direction 15 22.5
Speed (m/s) 0
1285 2295 3016 Height (m)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近地面层东南风与西南风辐合层的存在,对925hpa辐合运动有加强作用,对降雪非常有利。
(2)零速度线自入流区向出流区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预示冷平流已开始侵入;不同距离圈上零速度线的分布特征,与不同等压面上高空槽的运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3)降雪天气的云层发展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层以下区域内;
(4)多普勒径向速度的辐合辐散特征,对降雪的维持、减弱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明宝,高太长,汤达章.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与应用[M].解放军出版社,2000 :99-115.
[2] 张培昌,杜秉玉,戴铁丕.雷达气象学[M].气象出版社,2001:122-128.
[3] 吉林省气象局.预报员手册[M].1984:230-231
The Doppler radar data analysis of one wide range snow process
Liu min Wang Zhongfan ChenTingting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f Jilin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oppler radar data analysis of one wide range snow process, the variable characters of zero velocity lin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n different height as well as the their directions to the snow were shown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it wa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variation of zero velocity line and the movement of cold and warm advection. had close relation.
Key words: Doppler, zero velocity line, convergence layer, cold and warm adv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