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英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课程代码:07007926

学时分配:30

赋予学分:2

先修课程:《普通语言学》、《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史》、《欧洲文化入门》

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当今世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近年来对交际能力的要求除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社会文化能力,即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学》是外语专业本科四年级的任意选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学》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传播学、人类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着重文化与交际过程以及文化对交际过程的影响,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对文化的敏感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除研究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交际的定义与特征以及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外,着重讨论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会准则、社会组织、价值观等。其中,语言包括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逻辑思维以及翻译等值等方面;非语言手段包括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社交准则泛指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以及某些风俗习惯;社会组织指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同事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标准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势必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深入了解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语言研究者,而且对于将要从事外语教学、翻译和外事工作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是十分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有效的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交际的定义和特征,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等。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跨文化交际学》通过中西文化的异同比较,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英美社会与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为学生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由于这是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仍在不断丰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人们仍在探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为: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本课程主要讲解中西文化纵论、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语言运用与文化差异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听公开讲座(磁带),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跨文化交际学》分为七章,用30个学时学完。教学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内容、理念和研究方法,交际的复杂性和交际的特征,信仰、价值观和文化模式,世界观、家庭观和文化史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对语义、语用和翻译的影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跨文化商务活动等。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文化交际总论

这一章介绍有关跨文化交际以及语言与文化研究方面的概貌。

第二章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该部分着重讨论在外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目前外语教学。此外还论述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区别。

第三章语言与文化

本章分别讨论语言与文化的一般关系和从具体语言材料出发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

第四章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该部分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各个侧面,对比民族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和其他民族的异同。

第五章翻译与文化

这部分着重讨论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有关的理论问题。

第六章语用与文化

这部分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并指出语用与文化的关系。

第七章理论探讨

本章对今后的教学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制作室、录音室、调频台工作室、语音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互联网等配套设施。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本课程的考核采用两种形式: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30%,课程终结性考核占70%。

1.形成性考核

即平时成绩,是为了强调重视学习过程的必要性,淡化应试教育倾向,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进度,监控学习过程。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和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这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部分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给予并登记在册,在期末考试之前汇总并依此确定形成性考核的成绩。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期末应考的心理压力,又减少了考试成绩的偶然性,学生更容易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课程终结考试

笔试在学期末进行,100分为满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应仅限于知识记忆和存储的低水平上,而要提高到能力的层面上来。因此,期末考试采用问答题形式测试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所存在的问题之能力。

七、附录

教材: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1)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Basil Hati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Third Edition),L. A. Samovar et al.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3)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R.Scollon & S.W.Scollon,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4)Language and Culture, Claire Kramsch,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Selected Reading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胡文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既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语言与文化》, 邓炎昌、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9)《跨文化交际学》,关世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 胡文仲,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11)《文化与交际》,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2)《外语教学与文化》,胡文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3)《跨文化交流学》,贾玉新,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4)《西方文化概论》,启良,花城出版社,2000

15)《文化与语言》,王福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6)《文化与交际》,赵艳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网络提示

/css/dept/com/resources/intercultural/Intercultural.html Intercultur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mepage

/css/dept/com/resources/intercultural/Websites.html Intercultur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lated Websites

http://cic.cstudies.ubc.ca/UBC Center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ttp://intercultural.at/ European Journal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ttp://210.38.42.1/yingyu/undergraduate/cross-culture/提供《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教学辅导等信息

/html/7/71/613.htm英语语言学论坛--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中央电大在线

宁夏电大网站

http://www.immi.se/intercultural/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通过此信箱与责任教师及任课教师传递、沟通教学信息,解决疑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