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能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方差分析——以耐力类项目为例
耐力运动处方---实验
耐力运动处方制定姓名: ** 性别男年龄 41 日期 2016.12.13健康状况:健康水平良好,没有身体其他疾病困扰,无病史。
体质状况:身高:177cm 体重:68 kg 体脂百分比22.5% 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最近在操场上跑了几圈,感觉喘不上气来,呼吸困难,虽是低强度,但心跳很快。
自身感觉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明显下降了,于是就对自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台阶试验,发现得分指数偏低,呈现在不及格的边缘上。
根据以上评定,计算其身体质量指数(BMI),并为其制定耐力运动处方。
运动强度:靶心率(THR):锻炼时心率保持在130~146 次/min,或 22~25 次/10s左右低于这个强度,锻炼效果不佳;超过这个强度,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以外情况给身体造成损伤。
锻炼项目:1、运动方式①中等速度的平地跑步②俯卧撑③仰卧起坐④仰卧飞鸟⑤悬垂举腿⑥动感单车2、运动强度平地跑,速度大约为 8.78~10.4 km/h,或 146.3~173.6 m/min每400m用 2 min 18~44 s,或每分钟走 80 步;健身跑台:坡度为 0 % ,速度约为 8.78~10.4 km/h;俯卧撑每天50个(早晚做均可)仰卧起坐每天 80个(早晚做均可)仰卧飞鸟(8~10组,每组8~12次)每组间隔时间1min悬垂举腿 12~15个动感单车 5~10min(可在热身或结束时做)3、运动频率中速跑、仰卧飞鸟、悬垂举腿、动感单车) 3~5 次/周。
坚持每周按照运动处方进行周期性有氧运动3次(隔日一次),既可以收到锻炼的效果,如有时间,可每周增加1~2次您所喜爱的活动。
俯卧撑、仰卧起坐每天都要做(早晚均可)4、能量的消耗与摄取每次锻炼的过程中由于运动量比较大消耗体内的能量比较多,因此,每次运动完后要及时的补充能量。
可适当补充一些肉类食品(如牛肉,猪瘦肉等),对卫维生素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多吃些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运动处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
“运动处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作者:胡海忠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7期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和后天营养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差异。
因此,学生的体育基础存在着差异。
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以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改变教学现状,切实有效地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才有可能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海安县墩头中学2005级学生共240人,按自然分班的形式把1、2班确定为实验班,3、4班确定为对照班,由同一教师任教。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大量的报刊和与本题相关的体育理论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2.统计法:在高一选项前和高一学期结束前分别对学生体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
(三)研究过程1.模块的选择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来确定所要开设的教学模块,实验班的每一模块都采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我们在统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美减肥等模块作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每项人数加以控制,力求平均。
2.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完整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健康人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运动处方要注重个性化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预先准备好适应各种情况的运动处方。
基于耐力类运动处方的中学生体能干预实验研究
运动处方是指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 , 根据运动试验及体力 测验 , 按其体力及健康状况 , 结合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 , 以处 方 意 事项 , 以便 有计 划 的经 常性 锻炼 , 达到 健身 或治病 的 目的 [ 1 ] 。从 2 0 0 9年潮州市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 的测评分析结果来 看, 我们认为当前潮州市 中小 学生体质健康 总体情况是好 的,
安排 在下午第 7节课后 进 但总评不及格所 占百分 比仍大 于《 标准》 设 计 的比例 , 特别 是 锻炼 。每次锻炼 由专人 负责指 导 , 设定 在体能素质 方面 。因此 , 如何 快速有效 提 高中小学生 体能 素 行 。有氧耐力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强度用脉搏进行监控 , 3 0~1 5 0次/ r n i n 。 质, 已成为现阶段体育工作者们需要共同面对 的课题 。本研 究 基本部分平均心率 1 试图通 过耐力类项 目的教学实 验 , 施 以运动处 方的干预方法 ,
K e y wo r d s: e x e r c i s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e n d u r a n c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e x er p i me n t l s a t u d y ;n i f d d l e
基于 耐 力类运动 处方 的中学 生体能 干预 实验研 究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Mi d d l e S c h o o l S t ud e n t s’ Ph y s i c a l Ab i l i t y Ba s e d o n En d u r a n c e S p o r s t Pr e s c r i p t i o n
初中生耐力素质训练方法实验
验2023-11-06contents •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论与建议目录01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
提高学生耐力水平探索有效的训练方法探索适合初中生的耐力训练形式和强度,以及训练的频率和时长。
分析不同因素对初中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遗传等。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训练方法的效果,如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
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为学校开展耐力素质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为教育部门制定学生体育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02实验对象男,13岁,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学生1女,12岁,身高1.55米,体重45公斤学生2男,12岁,身高1.58米,体重48公斤学生3女,13岁,身高1.58米,体重46公斤学生4实验组对照组男,13岁,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学生5学生6学生7学生8女,12岁,身高1.55米,体重45公斤男,12岁,身高1.58米,体重48公斤女,13岁,身高1.58米,体重46公斤03实验方法通过持续、稳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增强有氧耐力。
持续训练法渐增训练法长距离慢跑法通过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使心肺功能逐渐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提高有氧耐力。
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慢跑,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03有氧耐力训练法0201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然后进行低强度运动的间歇,以提高有氧和无氧混合代谢能力,增强耐力素质。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然后进行短暂休息的间歇,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耐力素质。
低强度间歇训练通过不断变化的运动强度和间歇时间,使身体适应不同的运动负荷,提高全面耐力素质。
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接力比赛的形式,使初中生在游戏中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提高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初中体育“耐力跑”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体育“耐力跑”教学案例及反思作者:韩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13期摘要: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耐力跑,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特点,通过耐力跑,可发展学生有氧耐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但在以往的耐力跑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将新兴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引入耐力跑教学,活动中采用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力跑教学;案例及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3-049-1【案例描述】在这节耐力跑的实践课中,我将“定向运动”这项新兴体育运动引入到教学中,将学生男、女混合编为人数相等、男女比例相等的五组(8人一组),然后选出组长。
我给每组组长分发任务卡和学校简要建筑分布图,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组长带领组员根据任务和学校简要图纸进行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路线,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地准备比赛。
比赛开始了,根据学校五个点的分布图,听到信号后,各组根据自己组的计划路线,参照简要图纸跑向5个标志点,到达各个点后取各自标签(已经在标志桶上贴好对应组的标签)。
直到每组队员一起跑完五个目标点并取齐标签,回到终点(起点)停表。
初赛结束,学生个个都满头大汗,五组学生用时长短差距很大,有的组为自己先到终点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有的组为失败而不服,要求重比一次。
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并花的时间最少,完成任务的效率又最高。
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讨论。
有的总结说,因为没看明白学校建筑分布图从而将目标点的位置确定错了,多跑距离了;有的说,找最初三个目标点的过程中速度很快,后来没力气跑了;有的认为……。
中学耐力测试项目的现状与探析的开题报告
中学耐力测试项目的现状与探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中学生体质测试是国家教育部门常规考核的内容之一,其中中学生
耐力测试项目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耐力测试包括跑步、徒手悬垂、仰卧
起坐等项目,在中学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出
学生在身体机能上的优劣程度,也能直接反应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但
是在实际测试中,很多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甚至呈下降趋势,这问题
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
二、选题意义
耐力测试能够反映学生的心肺和肌肉耐力,是一项比较基础但又有
很多的实际意义的测试项目。
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的坐姿和缺
乏活动,导致体能和身体素质的逐步下降,因此了解中学生参加耐力测
试项目的现状和原因,探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以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学生参加耐力测试项目的现状和原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针
对性的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措施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
1. 耐力测试项目的现状和数据分析;
2. 影响学生耐力测试成绩的因素分析;
3. 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措施和实验研究。
五、预期目标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学生参加耐力测试项目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索有效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教育做出一定的贡献。
初中体育“耐力跑”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案例分析
(2)动态管理策略。
通过期末集体测试,如已达到上一级层次成绩,可转入上一级层次学习。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申请测试;如连续二次(间隔二周)测试成绩达到上一层次,可转入上一组层次学习。
(3)分组练习策略。
根据不同的组别,采用“同距离不同时间及不同距离不同时间”等分层教学方法,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a\b组为重点关注对象,设计低起点的教学目标,从基础出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从辅助练习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
c组学生围绕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兼顾辅导。
d组学生由组长带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
实施耐力跑分层教学,从学生以人为本而言,是为了适应学生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
从教师教学来说,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学练中各有发挥、互相弥补和帮助并以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必须看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练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都有一定的发展潜能。
让他们展示自我,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内部的有效资源,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简单谈谈a 层次学生的学练指导:a、耐力跑教学中的a层次学生的教学具体措施1、学习目标的创设学习目标是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来提高学生生理机能。
让学生学会心率与脉搏的测量法,合理掌握运动负荷。
从而培养学生相互鼓励,团结协作并且具有坚韧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a层次学生则适当降低他们学练要求,及时鼓励、点拨和启发,充分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作用。
教学策略采用情感教学法,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多层次,以体现一个“推”字。
教会学生认识心率与脉搏,能在运动后即测量心率次数并且作好记录。
教师还可通过介绍影视如《惊涛骇浪》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斗志。
2、学习兴趣的激发a层次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较差,耐力性、力量性都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学中我着重指导这部分学生的练习,认真分析原因,有选择地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多激发他们学练耐力跑的兴趣,做好“指导兴趣”工作。
中学体育专业考生耐力素质训练分析
中学体育专业考生耐力素质训练分析耐力素质是运动员必须具有的素质,是人体的基本素质之一。
对于人们的运动、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耐力素质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耐力素质就是指人们能够在一定强度,一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种动作或者负荷量的承受能力,也就是对这一动作完成的能力。
在一定的程度上,这种素质和人们的心理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表现与耐力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耐力素质反映到人体的具体表现主要是体现在人体的速度和力量上。
在人们的意识和研究中可以知道,人们的耐力素质主要体现在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上。
人们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力量和速度这两项素质是支撑人们完成运动技术的基本,人们要想完成运动技术动作,必须依靠这两种素质,才能够把动作做出来。
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影响人们的耐力素质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影响,运动员对他的专项运动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疲惫感,这种感觉直接的反映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运用上,就是运动员对于这种疲惫感的承受程度。
其次是运动员的供能系统的影响,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不同,身体功能系统的发育和训练也是不同的。
在运动员进行专项技术的训练和比赛中,供能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他是支撑运动员动作质量完成高低的基础,对于运动员的耐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最后是运动员的专项技能的运用和掌握的程度,也是影响耐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对于自己的专项运动技能掌握的非常熟练,对于力量和速度的运用就很有技巧,能够弥补自身其他的不足,能够增强自己的耐力,促进自己耐力的发挥和提高。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根据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的训练,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耐力素质对于各个项目的运动员来说都是重要的基础素质,而对于那些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来源的项目来说,他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更有直接的意义。
八年级体育 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案例分析教案
体验成功,寻求发展——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案例分析一、背景在一堂耐力素质课上,一些体能较好的学生显得很积极,跃跃欲试:但是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现十分消极:有些同学还低语着:“反正我是不及格了,再练也没有用了”、“老师可不可以少跑几圈啊”……,时间不长就嘈杂起来。
但为了自己的威信,更为了课时内的实施,我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标,开始跑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达到本堂课的既定目标,有几位同学竟然中途走了起来,更有甚至干脆停下来不跑了。
种尴尬的局面,我没有过分责备同学。
而是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片段在课开始后,我把同学们带到了篮球场上,并按课前提出的要求,进行耐力跑练习。
要求同学们可充分利用场地上的线条来结合耐力跑,每个组至少要跑出四种图形,看哪一组的学生创想更丰富。
话音刚落,四组学生在四块场地上活动开来,先是积极的讨论,几分钟过后,有的组已开始尝试了,在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问题还能主动停下来一起商量解决。
练习结束后,老师把学生再次集中起来,此时每组依次向老师汇报跑出的图形,如长方形(大、小)、S形、三角形(对角线跑)、圆形、梯形、半圆形、螺旋形等,全部都超额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老师对全班同学的一番表扬之后,请出比较好的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一列纵队依次进行小长方形(半场、大长方形(全场)、梯形,最后在中圈是一个螺旋形接反螺旋形跑后结束。
整齐的队伍、清晰的图形、优美的结束动作,令其他组的同学都鼓起了掌,当然也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
在前一组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第二组的S形跑、第三组的三角形跑,然后进行分组尝试,等到同学们都熟悉完路线后,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能跑几个来回。
虽然没有说正式比赛,但不用说各小组之间早已暗暗较起了劲。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时大家显得很轻松,可半程刚过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已渐渐感到有些吃力,但被组内奋发向上的集体感染力所感染而咬牙坚持,这时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在一旁加油鼓劲……,规定的时间一到,同学们早已练得气喘嘘嘘,汗流浃背,从同学们的神情来看,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表现还不是最满意,决心以后还要跑出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初中耐力跑教学案例分析
走进“洋口港”---初中耐力跑教学案例分析如东长沙镇初级中学:崔华案例: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宣布上耐力跑练习内容时,学生就开始撅着嘴在议论:今天真累,又要跑这么长,有的学生干脆举手说老师能不能少跑一点,有的学生装病不跑,有的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抄近路,甚至有的学生怠工,慢慢走完,只有身体素质好的部分学生能坚持一鼓作气坚持跑完,针对学生这一怕苦怕累普遍现象,我根据学校东北角有“洋口港”这一新兴开发港口等地,在初二年级的耐力跑课改为走进“洋口港”定向跑,我把全班学生由以前男女分组跑自由组合成男女基本均等的混合四组(每组约12人),一组从掘港出发(操场西南角),一组从兵房出发(操场东南角),一组从长沙镇出发(操场东北角),一组从丰利出发(操场西北角),按逆时针方向跑进,如下图如示。
经过地方有遂道(前楼过道)、火车站,走过沼泽地(操场西北的沙坑),跨过小溪(用小体操垫),穿过丛林(从操场西侧的单、双杠绕进绕出),回到起点为一个轮回,一个小组全体成员通过一个轮回可取2面小红旗,如没按规定只能拿1面小红旗,在跑动过程中体力好的学生给体力较差的学生相互间鼓励帮助一起前进,当小组女生全部拿到红旗后(大约3大圈1200米),到操场中休息5~8分钟,学生边休息边听教师讲评,哪一组集体完成的最棒,哪一组团结协作最好,不全看哪组组完成最快,也看哪组集体主义最强,对于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进行夸奖与鼓励:你们今天真行,每位同学完成得非常棒,是不是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拿到小红旗,坚持到最后才算胜利,然后交换出发点我们再来一次,看哪一小组先全拿到小红旗,好吗?等做放松练习时,对他们能全完成任务给予充分的评价,特别表扬那些体力较差的学生,且让他们算出今天所跑的距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观念,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下课后,有很多学生还在议论,说:天哪,今天是我人生中跑得最长的一次练习。
练习示意图如下:评析: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
定制“耐力素质运动处方”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练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并及时对 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纠正指导。由于运动 强度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把握 训练时间,注意教学安全。
技术耐力薄弱类: 绕杆练习:依次进行绕杆练习 10 分 钟,30 米直线运球练习 10 分钟,之后两 人面对面相距 20 米,一人运球跑向对面, 到达后依次交换继续练习。通过提高运球 速度,加大触球力量,杆之间的距离由 4 米逐步缩短至 2 米,让学生学会判断同伴 传球的力量大小和路线。教师要控制训练 强度,注意课堂安全。 三、足球教学中使用运动处方提高耐 力素质的作用 在足球教学中使用耐力素质运动处 方,充分吸引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 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训练中,并主动 练习各种足球技术动作。这显著增加了小 学生的运动量,并很好地锻炼和提高了学 生们的耐力。学生从学习足球之前到学习 之后体质检测明显大幅度提高。 反映到体质测试成绩上,学生在经过 一个学期的足球教学后,体质测试成绩优 秀 率 提 高 了 约 14% , 良 好 率 提 高 了 约 30%,及格率及不及格率都出现下降。可见 很多同学的体质测试从及格提高到了良 好,耐力素质等体质改善明显。 校园足球和青训是中国足球未来的希 望。在足球教学中采用耐力素质运动处方, 精准诊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有 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充分吸引和 调动了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希望这些 学生能够一直保持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热 情,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足球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丁宗一.肥胖儿童的运动处方[J]. 中华医学杂志,1992(3):131-134. [2]谢雪姣.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 习 方 法 初 探 [J]. 运 动 ,2015,(11):108109. [3]赵志剑.校园足球背景下中学足球 教学方法刍议[J].运动,2015,(08):6-7.
高中体育与健康_体能耐力组合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展示课教学设计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体能耐力组合练习》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指导教师:一、指导思想:本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本节课,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宗旨,重点提高学生的上肢、下肢及腰腹力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心肺耐力,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团结协作和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必修体能模块中体能组合练习模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次课利用定向越野器材让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
通过学练,对于学生的协调、柔韧、力量和速度、耐力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是全面提高中生体能的重要途径。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练习的方法和手段。
本次课利用学校的现有的器材,采用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比赛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次所授班级为高一年级一班,学生性格活跃,喜欢运动,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班级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强,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乐于学习。
但班级中男女性别差异、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有差异。
教师借助大屏幕通过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和组合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步步提高,利用大屏幕的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的促进他们达到教学目标。
四、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通过运用定向越野器材的学练,基本上80%的学生能掌握其练习方法。
发展学生柔韧、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等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健康行为:通过本次课的学练,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能和心肺耐力练习习惯。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增强初三男子耐力素质的实践研究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增强初三男子耐力素质的实践研究作者:潘永华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2期摘要两种教学对比研究表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体育运动处方教学耐力初三男子一、前言传统体育只教动作技术,而运动处方教学则摒除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教授运动技术的弊端,教给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知识,让学生按照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实际的锻炼,让学生把所学的运动技能科学地运用于健身锻炼中。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三男子耐力素质教学,运用运动处方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提高耐力素质教学的教学方法、为初中体育课教学和学生独立锻炼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学生体育兴趣、动机、以及课外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为本次研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研究法:选定4个班级的男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
实验前经测验统计,4个班男生比例、耐力素质、学生学习态度等均无显著差异。
(三)统计分析法: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与Excel 2003进行采集与分析。
差异水平标准P四、研究内容(一)研究时间和对象2011年1月-5月,选取初三年级4个班男学生为对象,其中1、2班的59名男生为实验班,3、4班的59名男生为对照班。
实验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进行实验。
耐力素质项目为1000米。
测试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测试成绩为实验前成绩,体育中考成绩为实验后成绩。
对二次成绩进行校对和数理统计处理,证实实验组在施加因素下的效果。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根据初中生不同性别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根据科学性、实效性原则设计各单项运动处方,以提高耐力为主要内容进行配制,并根据美国库珀的理论,保证处方实施中心率在130-180次/分钟,确定运动处方的量化标准。
特制定以下两个运动处方。
中小学耐力运动处方案例
中小学耐力运动处方案例【摘要】:有氧运动中,肌肉收缩活动初期能源为糖,当持续运动达120分钟以上时,游离脂肪酸供能达50%~70%之多。
②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发烧等症状时,请暂停实施运动处方。
四、运动处方案例1.减肥运动处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日益增多,肥胖症已成为当今重要的流行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于是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应运而生。
然而经过实践证明,防治肥胖症的最佳疗法还是体育运动。
(1)肥胖对人体的危害肥胖是人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造成脂肪在皮下和脏器周围堆积所致。
它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肥胖者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据统计,我国心脏病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2.5倍;高血压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3倍;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病人中,平均每4人中就有3个胖子。
由于脂肪的大量沉积,增大了机体的负担和耗氧量,氧消耗较正常人高34%~40%;胸腹部大量脂肪的堆积,迫使膈肌上移,限制了胸廓和横膈的运动,进而妨碍心脏的舒缩活动,使其收缩机能降低,心搏出量减少,血流减慢,导致肥胖者头晕,头疼,乏力或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胆结石,下肢关节炎,扁平足,反应迟钝等均与脂肪的大量沉积有关。
胖子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人缩短10~12岁。
(2)运动减肥的机理运动作为减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因为:①人体运动时主要能源来自糖和脂肪。
有氧运动中,肌肉收缩活动初期能源为糖,当持续运动达120分钟以上时,游离脂肪酸供能达50%~70%之多。
因此时肌肉对血中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使脂肪细胞瘦小,同时使多余的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转化为脂肪,结果体内脂肪减少,体重下降。
②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改善脂质代谢。
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富含甘油三酯的乳糜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故而降低血脂而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最终加快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初中体育“耐力跑”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体育“耐力跑”教学案例及反思作者:鲁红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3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初中体育教学逐渐得到重视。
其中耐力跑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来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体育精神。
本文将通过“耐力跑”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相应的反思,从而保障整体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力跑” 教学案例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202-01引言耐力跑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不仅是锻炼学生的有氧耐力,而且需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需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并与学生密切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同时把握好耐力跑的教学环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案例耐力跑是锻炼学生耐力素质的基本方式,很多时候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创新与重视,使得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增加了心理的负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采用间歇跑、计时跑等方式,教学氛围非常单调,并且教学效果不佳。
这时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来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
2.通过思考并认识耐力跑的运动特征,掌握耐力跑的运动方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坚持不懈、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具体案例在本节耐力跑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初中生的好学、模仿力强等特点,运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摆脱心理负担,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相应的锻炼。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准备环节。
在音乐的渲染下,带领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
然后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让学生围着操场慢跑两圈,通过仔细观察并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跑步能力。
耐力跑训练项目的教学策略
需要让学 生了解并学 会克服 。在练 习之 强调 质 , 注 重成 绩 , 更 强调 过程 , 追 求快
前, 要 上一堂理论课 , 讲明“ 运动极点 ” 是 乐的过程 , 幸福的过程 。 我 们 甚 至 可 以说
作 了一些不同尝试 , 试着从减轻 学生对耐 力跑 的畏惧心理入手 ,创造新 的情境 , 采 用新的形式 , 增加情感体验 , 增强趣味性 ,
力 跑 这 种 枯 燥 又 强 度 大 的 训 练 必 然 难 以 忍受 , 从 而 产 生 一 种 畏 I n, t , 理, 能躲 则 躲 ,
一
同时 , 要兼顾培养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 , 调 短 到长 , 由慢 到快 , 使 学 生逐 渐 适 应 。 然 后 动主 动性 。“ 要对学 生进 行终身体育思想 逐渐增加距离 , 提 高速 度。循序 渐进 地提 的教 育 , 培 养学生体育锻 炼 的意识 , 技能 高 学生 的生理机能 ,增强心理承受能 力。 终身体 育的理念。 教师 的主导性作 用还体现 在投入情 跑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尽 量 多为学 生选择 那 些 自然 、轻松 、 和 还要 遵守教学原则 , 讲 究科学 性 , 注意运 蹴而就 ,一 口吃成胖子都是杀鸡取卵 , 只能适得其反。在教学 中, 跑步练 习要由
有新意的训练形式。根据 耐力跑 的运 动量 由小到大 , 逐步加强 , 不能蛮干 , 幻想 其一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 学 谐 、 考 虑到教学 的实际情况 , 教 师要 生在家庭 中基本 上都 处于养 尊处优 的地 动特 点 , 在 传授 、 讲解 知识的 位, 平时很 少吃苦 , 体质弱 , 基础 差 , 对耐 充分 发挥主导作 用 ,
来 。对 老 师 的 训l 练方式也不感兴趣 , 在 一
差异性教学在初中体育耐力培养的应用策略
教学篇•教学创新中长跑等耐力运动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份额,而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身体还处于发育与完善阶段,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耐力将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各项体育锻炼项目,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一、初中学生特点分析1.学生生理特点初中学生已经逐渐进入青春期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在快速发育,肌肉、骨骼进入了生长高峰期,这个阶段学生骨骼与肌肉内无机物成分相对较少,相较于成年人而言,硬度较差、力量较弱,但是弹性比较好,运动活力较强。
身体激素的大量分泌使得学生非常乐于开展体育运动,这有利于初中体育耐力训练的顺利开展。
初中学生的耐力状况相对较差,但是各项发育指标的快速变化为耐力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合理安排培养训练手段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耐力的快速提升。
2.学生身体机能初中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心脏功能快速提升,这也使得他们的心脏跳动能力与成人差距快速缩小,整个呼吸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初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导致他们的能量消耗量要大于成年人,大量的体育训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这个阶段的训练必须要保持较为适量的状态。
而且初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同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不同,差异性教学手段的应用在这个阶段学生培养与训练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3.学生运动素质初中学生的运动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其中包括了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这几项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表现。
例如在中长跑运动中,速度是学生运动素质的核心,而力量与耐力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最终表现。
耐力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运动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此保持高度重视,保证训练内容与训练手段的科学化。
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学生耐力培养中的应用策略1.明确差异性教学目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不仅仅与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存在直接联系,同时也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重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教学 的形 式与 内容 :如 表 1 示 ,根据 对照 实验 的均 衡原 则 ,除教 学 形式 与 内容有 别外 ,其 所
余教学设计均要求一致性. 实验班采用运动处方形式指导锻炼 , 耐力运动处方 内容主要参考了田继宗 主编的 《 运动处方与教学模式》和杨静宜 等主编的 《 运动处方》 中的部分 内容并结合 自编内容 ,其 中,实验班 1 采用单一运动处方 ,实验班 2 采用综合运动处方 ,对照班采用常规要求进行锻炼.
设 计基 本符 合测 试要求 .
表 2 问卷 效 度 的专 家 咨 询 检 验 结 果
・
8 ・ 8
( )信度检 验 2
根据问卷 “ 同一测验在第一次施测后 ,经过一段时间再对同一对象进行重测 ,求两次测验结果 的相关性原理 ,用以估计检验结果 的可靠性 ”的测量理论.对 同一施测对象采用了重测 ,时间在 20 年 3 ,前后施测相 隔时间为 l 天 ,发放问卷 3 份并全部回收 ,测验 的结果经重测信度检验. 08 月 5 1 结果见表 3 ,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的相关 系数是0 1,对应的相伴概率 为0 0 (i 2 tl )) .6 6 . 0 S .(-ae 0 g id ,
实验测试指标 :根据《 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 的评分方法 , 中中学测 四项 , 其 体能素质 测试 总 成 绩满 分 为 10 . 于实 验 时 间的 关 系 , 次 实 验 的指标 只选 取耐 力 类项 目, 0分 基 本 即男 生 1 0 0m、 0
女生 8 0m. 0
作者简 介 :杨 砀 (9 2 ) 1 6 一 ,男,广 东潮 州人 ,韩 山师范学院体育 系副教授
・
8 ・ 7
实验 目的 :发展学生耐力素质 ,并探索更为有效 的耐力发展途径.
实验 时间 :20 年 3 至 20 年 5 ,在 课外 体育 活动课 时 间进行 . 08 月 08 月 实验设 计 :采用 单盲 法 ,组 间对 比设 计 .
表 1对照班与 实验班教学形式与 内容对比表
1- . 3问卷 调查 法 2
问卷调查遵循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进行 ,并于问卷发放前 ,对问卷内容进行必要的效度
和信度 检验 ,以确保 问卷 的有效 性 和可靠性 . ( )效 度检 验 1
本 问卷经4 位体育理论 和 1 位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以及 3 中学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审核评 位 价后 ( 见表 2.结果表明,专家对其评价均为 “ ) 很合适”或 “ 合适 ” ,总计超过 8%,故认定本问卷 0
用运 动处方 的形式进行发展 中学生的体能教学 ,效果明显好于一般的教学形式.
关键 词 :中学生 ;体能 ;运动处方 ;耐力类 ;方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0 . 8 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32 1)6 0 8— 8 0 7 6 8 (0 0 - 0 7 0 1
以耐 力 类项 目为例
杨 呖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 ,广东 潮州
摘 要 :通过耐力类项 目的教学实验 ,对运 动处方的教学方法 和一 般教学方法进行 比较研 究 ,观察学 生耐力 的变化 情况 ,并运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 的数理 统计 方法 ,经 S S 30 P S1 .专业统计 软件检验 ,结果显示采
说明问卷的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的相关性十分显著 ,符合调查问卷所需 的信度要求
表 3 问卷信度 的检验结果
1 研究对 象和方法
11研 究对 象 .
本研究的抽样框为潮州市瓷都 中学 的高一级学生 ,从该学校体能测试 中,耐力类等级为及格和及 格以下 的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学生 6 名 ,其 中男生 3 名 ,女生 2 名 ,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 0 2 8 象.将学生随机分成 3 个班 , 中一个为对照班 ,两个为实验班 ,每班学生均为 2 名. 其 O
第 3 卷第 6 2 期
2 1 年 l 月 01 2
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n h nNo ma Un v ri o r a o Ha s a r l ie st y
Vo _2 No6 l . 3
De 2 e.011
中学生体能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方差分析
1 . 究方 法 2研
1. . 1文献 资料 法 2
查 阅近 年来 国 内外 有关 的文 献和研 究 文章 ,为本 课题 研究 提供 理论参 考 .
1. . 2教 学实验 法 2
收稿 日期 :2 1- 6 1 0 10—7 基金项 目:全 国教育科学 “ 十一五”规 划课题 (L 0 02 )资助. F B 642
运动处方源于现代康复医学 , 是指针对体育锻炼者的健康和体力状况 ,并根据其运动 目的而制定
的 一 种科 学 的 、定 量 化 的周 期 性 锻 炼计 划u. 15 年 ,美 国 生理 学 家 K roi 1 94 apvc h曾提 出 “ 动 处 方 ” 运
的概念.16 年 ,世界卫生组织 ( O 99 WH )正式采用 了 “ 运动处方”这一术语 ,使 “ 运动处方”得到 国际上的认可嘲 健康标准》的制定 与实施顺应我国当时的教育大环境 ,符合各 自的宗 旨,对于我 .《 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 的导 向意义 ,而且对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增进健康都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然而 ,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严峻 的挑战.从 2 0 年潮州市 07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评分析结果 ,发现当前潮州市 中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是好的 , 但总评不及格 所占百分 比例仍大于设计 比例 ,特别是在体能素质方面.因此 ,如何快速有效提高中学生体能,已成 为当前体育工作者急需共同面对的课题.本研究试图用运动处方的形式 ,并通过对教学实验结果的方 差分析 ,探索 出适合于发展中学生体能 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