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 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5.1 延续文化血脉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
2.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知识的分析和归纳的逐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3.通过对诗词大会等资料的分析,说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构成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并能说明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难点:怎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美德的力量【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2018年春晚武术节目视频。
提到武术,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这句话。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少林派历史久远,威名显赫,民间中隐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
武当则以剑术和内家拳法闻名于世。
在2018年狗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中华武林的这两大门派上演“世纪大融合”,将太极拳和少林棍结合在了一起,刚柔相济的表演透着浓浓的文化韵味,行云流水,气势恢宏。
该节目也是整场春晚中唯一的武术节目。
教师点拨:提起春节、中华武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营养。
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特点加以创新发展,推陈出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中华文化根活动1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中国申请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于2017年7月7日和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2项世界遗产。
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52项,遗产数量位居意大利(53项)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生活品质。
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仍然能够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总结
启思
进一步理解三种文化关系
深刻理解中华文化重要性
在对比中感悟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
互动学习
03.传承—扬中华传统美德
材料:在当今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
材料:“中国年”变“世界年”,全球万家大团圆。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有了“官方身份”的加持,这是春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又一个例证,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的又一次彰显。
【教师提问】①春节等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②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通过知识提取,让学生回顾学习生活中我们学习了哪些中华文化,从而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3. 怎样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延续文化血脉的认识和看法;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怎样延续文化血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分析延续文化血脉的具体做法;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延续文化血脉的计划;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计划,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增加更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 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六、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血脉吗?请大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等方面。
2. 分析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画、戏曲等,强调这些文化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3. 讲解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如对社会发展、民族认同、个人修养的影响等。
【案例分享】1. 教师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某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等,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文化血脉的案例。
【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2. 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提高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重要性和传承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具体的案例,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享:评价学生分享的文化血脉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血脉的相关知识。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六、教学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血脉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延续文化血脉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为什么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承者的一员。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吗?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讲解:介绍延续文化血脉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为什么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家族或社区的文化传统,分享对文化传承的看法。
4.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文化传承的经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2.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教师讲解:介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
4.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包括口头传统、民间艺术、节庆习俗等。
2. 探讨不同传承方式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并思考如何传承。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血脉的延续。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化血脉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的内涵:详细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3.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
4. 融入法治观念:讲解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实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血脉的延续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作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纪律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法治观念的融入是否自然贴切,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5.1 延续文化血脉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3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b选自部编版道优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内容.本框上承建设法治中国,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随若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r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
其下以上考虑,教材第五课设计r”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时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3.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潦、对话的意识本课所依据的d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吉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者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怯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中华文化知多少”和文化遗产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自拿感,增进文化自信,热爱伟大祖国。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5.1延续文化血脉》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认知能力,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和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3.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中华文化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教师进行讲解,阐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上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由“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组成,本第一目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
本目重点落在从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及青少年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上。
学情分析: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有些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同时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心、归属感、民族自家感,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3.法治观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辦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4.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重要性,培养文化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坚定内心的文化自信;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寻家之旅设问:女孩的家人是指谁?为什么女孩要回家?提示:“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设计意图:通过时下最热门短视频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内心的归属感,引入新课。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5.活动:寻找新时代好少年。
6.内容要求:①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称赞的好少年?②请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并说说推荐的理由。③他(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美德?
7.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材料,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有关古诗词内容,理解识记本课知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4.积极参加活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出心目中的美德好少年,并小组讨论。
5.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青少年怎样践行传统美德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名词解读:“文化”与“文明”;“根”
2.活动:“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活动。
呈现材料:那达慕大会、望果节、Fra bibliotek王节、春节。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寻觅中华文化符号,除了传统节日,你还会想到什么?②从古至今、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③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中华文化(内容,特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5.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活动:“我说你猜”(根据提示猜出民族名称),总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7.材料: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呈现材料: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3)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
4.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讲解:讲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4)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是否得到提升。
(3)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是否得到增强。
2. 教学改进:(1)在讲解中华文化内涵和特点时,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2)在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代表性人物进行分享,增加说服力。
(3)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3)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践行中华文化。
(1)导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教材《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 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做出的积极应对。
延续文化血脉》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目,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
责任意识:承担起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但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学生通过思考、对话—讨论、分析—探究、交流—升华、迁移获取知识。
六、教学结构:教学路线:本课采用议学任务引领的议题式教学方式,议题、情境、活动、知识四个要素构成了如下四条线:1.议题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何在?主议题引领下的分议题:分议题一:延续什么——中华文化知多少。
分议题二:为何延续——中华文化魅力何在。
分议题三:怎样延续——文化传承你我他。
2.情境线:观甲地县文化——思文化内涵——寻文化魅力——行文化力量。
3.活动线:思考、对话—讨论、分析—探究、交流—升华、迁移。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视频,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二)讲授新课1、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涵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如汉字的演变、四大发明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3)中华文化的价值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文化的价值,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劳勇敢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美德故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3.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4. 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5. 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掌握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操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特点与价值的认识,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等方式进行。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代表人物。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分析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欲望。
2.2 知识传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释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代表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启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1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出自己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计划。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四、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历史价值。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身感受和参与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反思报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学科领域:人文社科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1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2.2 道家的“道法自然”2.3 佛家的“因果报应”第三章:中国的语言文字3.1 汉字的演变与特点3.2 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3.3 中国书法艺术第四章:中国的传统艺术4.1 绘画艺术4.2 音乐、舞蹈艺术4.3 戏曲艺术第五章: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5.1 春节5.2 端午节5.3 中秋节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收集和整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传统文化》2. 参考资料: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艺术、节日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六、中国的传统建筑6.1 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特点6.2 宫殿建筑:如故宫6.3 宗教建筑:如寺庙、塔七、中国的传统思想7.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7.2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7.3 佛家思想:因果报应、禅宗思想八、中国的传统科学与技艺8.1 古代数学与天文学: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8.2 中医与中药: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8.3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九、中国的传统文学9.1 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9.2 散文:如《庄子》、《孟子》9.3 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十、中国的传统哲学与道德观念10.1 儒家哲学:仁爱、礼治、中庸之道10.2 道家哲学:道法自然、无为而治10.3 佛家哲学:因果报应、缘起性空10.4 传统道德观念:孝道、忠诚、诚实、宽容教学内容安排:第六章:中国的传统建筑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特点,重点讲解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的例子,如故宫和寺庙。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文化血脉的概念与特点2. 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3.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与方法4. 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5. 学生动手实践:参观考察文化遗产,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血脉的概念、特点,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特点,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3.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文化遗产,亲身体验文化传承的过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延续文化血脉的思考。
2. 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特点,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
3. 分析典型案例:介绍一些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文化遗产,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总结延续文化血脉的方法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血脉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我国主要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延续文化血脉意义的认同感。
4. 评价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的了解。
5. 评价学生在参观考察文化遗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分组讨论法等学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宽窄巷子形象宣传片
提问:你去过宽窄巷子吗?
宽窄巷子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明确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展示课题:寻根·延续·创新
——延续文化血脉
读书初步感知篇章
寻根·宽窄巷子
了解宽窄巷子的历史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信息的能力。
观看视频,并关注视频中有哪些特色?
观看视频并完成任务
提取信息的能力
小组探究:除了视频中的元素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文化特色?
举例,并能得出中华文化的作用。
通过合作任务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提升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共担使命: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宽窄巷子继续独领风骚?
提升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综合探究
未来成都,你我都有责任,让我们一起,为宽窄巷子的未来再设计一个创新方案!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课堂小结
板书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并进行点拨总结。
学生感受我国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明确文化作为软实力,为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难点:新时代价值观多元背景下怎样传承有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力量在于践行。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所了解,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误区,有的甚至崇尚外来文化,文化自信不足。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后巩固
寻根·延续·创新
——延续文化血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班级
地点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我参与和列举事实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能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认同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二篇章:延续·宽窄巷子
讲述名字蕴含的美德品质
理解知识,举例说明传统美德的作用
初步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以及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突破难点。
第三篇章:创新·宽窄巷子
讲述宽窄巷子的文化定位。
初步感知文化自信的含义。
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意义;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明确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提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难点重点
重点:坚定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