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丸的使用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说明书

中药制剂说明书

中药制剂(2004.10)一、骨伤科中药制剂内服制剂(一)丸剂1. 筋络舒丸主要成份:三七、僵蚕、威灵仙等。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用于风邪入络。

血滞经筋所致的颈、腰、背痹痛及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每次10克。

规格价格:10g*9包/盒, 8.41元/盒2. 骨宝丸主要成份:熟地、山茱萸、仙茅等。

功能主治:补益精髓。

用于骨折愈合缓慢,骨质疏松,软骨炎及肝肾亏虚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价格:6克*9袋/盒, 10.97元/盒3. 复方三七丸主要成份:三七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络通经,强身健体。

用于跌打损伤,各种血症,痛症,溃疡及心血管病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2-3次,一次4克规格价格:4克*6支/盒, 6.36元/盒4. 祛湿通痹丸主要成份:黄柏、羚羊角骨、薏苡仁等。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通痹止痛。

用于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它性质的关节炎,症见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一次1包,或遵医嘱。

规格价格:10克*9包/盒, 87.43元/盒5. 强直性脊椎炎丸主要成份:黄芪、生地、川芎、桃仁等。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祛瘀通络,利湿止痹痛。

用于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致密性骨炎,退行性骨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等气虚瘀阻之痹痛,腰腿酸痛、关节疼痛、强直、活动不利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包,或遵医嘱。

规格价格:7.5克*18包/盒, 85.20元/盒6. 黄芪鳖甲丸主要成份:黄芪、鳖甲、桑寄生等。

功能主治:补肾填精,强壮筋骨,活血通络。

主治肾精不足。

症见腰膝酸软,筋骨萎软,步履不便,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

用于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慢性腰腿痛以及其它慢性疾病属肾精亏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包,每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价格:7.5克*18包/盒, 84.11元/盒7. 透痹丸主要成份:羌活、僵蚕、制川乌等。

史上最全:家中常备的中成药,应该这样用!(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家中常备的中成药,应该这样用!(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家中常备的中成药,应该这样用!(值得收藏)很多人会在家中备一些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在治疗常见病时,效果非常好!但要准备哪些药,又能治哪些病,相信都不太了解。

今天,小编整理了常用的近百种中成药,希望对你的生活与健康有所帮助!文中干货内容较多,建议先收藏或转发,再慢慢观看哦!文章要点一、家庭常见中成药用法1、内科病常用中成药用法:感冒药、咳嗽药、祛暑药、通便药、消化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虚药2、外科病常用中成药用法3、五官科病常用中成药用法4、皮肤科病常用中成药用法5、妇科病常用中成药用法6、儿科病常用中成药用法7、家中常备外治药物和工具二、中成药正确服用方法1、严格按量服用2、注意服药禁忌3、注意服药时间4、注意服药方法5、注意服药反应(提醒:服用药物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家庭常见中成药用法一家庭常用内科中成药1感冒药(3种)(1)银翘片(维C银翘片)作用:对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不出汗或者出汗不多、微微感觉怕冷、怕风、口渴、咳嗽、喉咙痛,舌苔薄,舌尖红、白色或者黄色等症状有效。

(2)双黄连口服液作用:清除肺热、透邪外出及解毒,控制流感病毒,较好的缓解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口渴、怕冷、鼻塞等症状。

(3)小柴胡颗粒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疗发热,对食欲不振、口苦咽干、恶心、呕吐等可以起较好的缓解作用,还可以治疗胸部两侧的不适。

2咳嗽药(6种)(1)蛇胆川贝口服液作用: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症状痰多或者咳痰不爽,颜色偏黄,口中呼出热气,自觉肺部有胀满的感觉等,常常伴有口燥舌干、口渴喜欢喝冷水、小便黄、大便干燥等。

(2)急支糖浆作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对伴有黄痰、痰很多、但比较容易咳出来的风热咳嗽最为有效。

(3)秋梨膏作用:主要用来治疗燥热咳嗽。

(4)鲜竹沥水作用:最主要的功能是治疗黄而粘稠的热痰,缓解中风后的一系列症状,对孩子痰热惊风,表现出的高热、痰多、呼吸急促、有缺氧表现、烦躁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丸剂的功能主治

丸剂的功能主治

丸剂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丸剂?丸剂是中医药中常见的一种剂型,其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携带和使用。

丸剂是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与辅料混合后制成的固体药剂。

丸剂通常呈现球状,口感较软,一般需要通过口服方式使用。

丸剂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特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2. 丸剂的功能和主治丸剂在中医药中有着多种功能和主治,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丸剂及其功能主治。

(1) 补益丸剂•参芪丸: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虚、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

•四神丸:可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强筋壮骨,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面黄肌瘦、四肢乏力等。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 祛病丸剂•逍遥丸:可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失眠等。

•金鸡纳霜丸: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等。

•血府逐瘀丸: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癥病等。

(3) 化痰丸剂•苏合香丸:具有平喘化痰、开窍醒脑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盛、晕眩失眠等。

•二陈丸:可健脾化湿、行气止痛,适用于湿热阻滞引起的腹痛、咳嗽痰多等。

•清开灵片: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肿痛等。

(4) 止血丸剂•血塞通丸: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内外出血、月经不调等。

•伤科止血丸:可活血止痛、消肿止血,适用于外伤引起的淤血、肿痛等。

•千金止血散: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出血不止、肿痛等。

(5) 安神丸剂•安宗丸:具有安神镇静、安定情绪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等。

•安神定志丸:可安心安神、镇定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等。

•灵丹夜舒丸:具有安神养心、镇静安眠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

3. 结语丸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具有方便、剂量准确、药效稳定等优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蜜丸及水丸操作方法

中药蜜丸及水丸操作方法

中药蜜丸及水丸操作方法
中药蜜丸和水丸是中医药中的常见制剂形式,用于口服。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中药蜜丸操作方法:
1. 取出适量的中药蜜丸,一般建议服用量为3-9克。

2. 将蜜丸放入口腔中,轻轻用舌头滚动,让蜜丸在口中溶化,不要咀嚼。

3. 溶化后可悄悄咽下,最好不要用水直接冲服。

中药水丸操作方法:
1. 取出适量的中药水丸,一般建议服用量为3-9克。

2. 将水丸放入口中,咬碎后用温开水送服,注意不要咀嚼。

3. 可饮用一小杯温开水将残留药渣口腔内冲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蜜丸和水丸可能有不同的用法和服用量,具体服用方法最好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操作。

另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过敏等,请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中成药使用大全范文

中成药使用大全范文

中成药使用大全范文1.参苏颗粒:适用于气虚症状,如心悸、疲乏、乏力等。

用法用量:每次1包,每日3次,口服。

2.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腿酸软、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2次,口服。

3.斑蝥丹: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4.藿香正气水:适用于肠胃不适、胃气上逆、嗳气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5.肺宁丸: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咽痛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

6.金银花露:适用于感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

用法用量:每次15毫升,每日3次,口服。

7.清热解毒胶囊: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疮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

8.牛黄上清丸:适用于火热症状,如口舌生疮、痈肿疖毒等。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

9.红霉素软膏:适用于外伤感染、疱疹、痤疮等皮肤病。

用法用量:外用,涂患处。

10.风湿跌打丸:适用于跌打损伤、扭伤、骨折、淤血肿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15丸,每日3次,口服。

11.白虎丸:适用于暑湿症状,如头痛发热、口渴等。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

12.银翘解毒片: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13.通宣理肺丸:适用于肺气不畅,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2次,口服。

14.逍遥丸: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烦躁易怒、胃纳不良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2次,口服。

15.五神丸: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神经衰弱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2次,口服。

16.金匮百草丸: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10丸,每日3次,口服。

17.定喘胶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气喘咳嗽、气短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

18.复方黄连素片:适用于感染性腹泻、肠胃炎等症状。

丸剂的使用范围 -回复

丸剂的使用范围 -回复

丸剂的使用范围-回复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其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丸剂是一种将药物制成固体剂量形式的中药制剂,可口服或外用,具有方便携带、稳定性好、易于储存等特点。

在中药丸剂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水丸法、湿法丸法和炒法丸法等。

丸剂根据其形状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大丸、小丸、用母丸等。

丸剂不仅可以单独应用于治疗特定疾病,还常常与其他中药制剂相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丸剂的使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消化系统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丸剂常常用于调理胃肠功能、增强消化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等。

例如,丸剂中的柴胡疏肝解郁丸、消食导滞丸等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疾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丸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丸剂,可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宣肺等。

典型的例子有杏林春庆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三、泌尿系统疾病:丸剂也可以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例如,五苓散、六味地黄丸等,经证候辨证后,可用于肾阳虚、濡湿滞液等肾脏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四、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丸剂常用于调和气血、益气助阳、平肝安神等。

如石膏地黄丸、安神补脑丸等剂型,多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健忘、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妇科疾病:丸剂在妇科疾病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调经丸、化瘀止痛丸等针对女性生理特点和群体病症,可用于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治疗。

六、风湿骨科疾病:在风湿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丸剂常用于活血散寒、祛风止痛等。

例如桂附地黄丸、牛黄解毒丸等剂型,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

丸剂作为中药制剂的一种,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丸剂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并有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丸剂虽然方便、易于服用,但也不乏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丸剂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等,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土家中草药使用方法

土家中草药使用方法

此药共分为三类:酒药(粗)、外敷药(细)、内服药(药丸)
使用方法:
一、内服药丸。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体重在90斤以下的每次4粒,100斤左右的每次5粒,120斤以上的每次6粒。

疼痛特别严重时可以每天服用三次。

(孕妇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人禁用)
二、泡制酒药。

用一大口器皿将草药放入,然后用上好的白酒泡制(高粱酒忌用),一个星期左右,酒药成深褐色时,药性已好。

(如急用,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当天可用)酒药用去三分之二时,需要再次加入白酒在器皿之中,可常年浸泡,长期有效,还可适量饮用。

三、调制外敷药。

将外敷药用小丝袜或者布口袋分袋而装(痛处有几处就分为几袋),然后将泡制好的药酒加热,倒在封好的药袋子上(浸透即可),然后贴于疼痛处,用绷带固定就可以了。

外敷时间超过八小时后,取下来,再次用加热了的药酒浸透,可重复使用。

常用中药丸的使用

常用中药丸的使用
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加味地黄丸
气滞血瘀:乌金丸
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
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
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
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
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
心气不足:营心丹
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
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
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
老年痴呆
第七节
便秘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
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黄丸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
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
心阳不足:营心丹
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瘀血阻络:愈风宁心片
阴虚阳亢、肝阳亢盛、肾阴亏虚:久强脑立清、牛黄降压丸、杞菊地黄丸

中药学备考资料-丸剂正确服药方法

中药学备考资料-丸剂正确服药方法

中药学备考资料-丸剂正确服药方法
丸剂由于添加的赋形剂不同,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糖丸。

传统的丸剂由于制作方法和功效不同,在服用时也有一定的差别。

(1)中小蜜丸、水丸、浓缩丸体积小,可以用温开水送服;
(2)大蜜丸体积大,不能直接吞下,可以嚼碎后咽下,或者洗净手后掰成小块或搓成圆粒后用水送服。

此外,部分中成药丸剂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

(1)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效;
(2)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
(3)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
(4)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吞服法虽然很方便,但一些质地坚硬的水丸、糊丸等不易消化吸收。

特别是胃病患者,服药后药物很难溶散,使病人感到胃内不适。

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糊丸是一种用米糊制成的干燥丸剂,质地坚硬,服用时可整粒服用,使其发挥缓释效果。

也可在一洁净的容器内锤碎后吞服。

大家在日常服用丸剂时,一定要遵医嘱,采用正确的服药方法进服。

只有掌握正确服药方法才能更好的使药剂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丸的服用方法

中药丸的服用方法

中药丸的服用方法中药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它是将制成的中药研磨成粉末后,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再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固体剂型。

中药丸的服用方法十分重要,正确的服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下面我将从中药丸的服用时间、服用剂量、服用时机以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详细介绍。

首先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丸的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丸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进行服用。

这是因为饭后一段时间内,身体的消化功能会增强,中药丸能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

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相互影响药效。

其次,要注意中药丸的服用剂量。

中药丸的剂量是根据个体情况和药物的性质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服用中药丸的剂量为5-10克,儿童剂量需根据年龄适当减少。

在服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

另外,如果使用多种中药丸,应根据各药物的剂量和服用频次来制定合理的服用时间和顺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第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服用时机。

中药丸的服用时机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治疗目的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的中药丸,最好在早餐后进行服用,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而对于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中药丸,则最好在晚饭后服用,以利于改善睡眠。

另外,中药丸的治疗作用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因此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急于求成。

最后是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中药丸一般需要用温开水送服。

因为用开水冲服能够保证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迅速分散和吸收,提高药效。

其次,在服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防潮,避免受潮而影响药效。

另外,一些中药丸可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在服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此外,中药丸的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最后,在服用中药丸的同时,也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中药丸的疗效。

总结起来,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发挥中药丸疗效的关键。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有哪些
在传统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

如果用错了方法,中药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同时中药也有很多饮食禁忌,遵从这些原则,可促进身体尽快痊愈,
优点:
丸剂的优点是在胃肠道内缓慢崩解,逐渐释放药物。

符合慢病缓治的原则,并具有对毒剧药物起延缓吸收的作用。

服用方法:
丸药可以吞服、嚼服;较大的蜜丸可以分搓成小粒吞服。

水糊丸较硬,内服后对某些病人引起胃内不适感,可先用水浸溶化后服用。

但对胃消化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不能溶化后服。

2.散剂。

中药丸好硬怎么吃

中药丸好硬怎么吃

中药丸好硬怎么吃文章目录*一、中药丸好硬怎么吃*二、中药如何制成药丸*三、中药丸服用注意事项中药丸好硬怎么吃1、中药丸好硬怎么吃丸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系我国中医药的传统剂型之一。

中药丸太硬时,可以把丸药揉碎,用温开水在小勺中烊化成汤液服。

如遇到服丸药呕吐时,不要性急,可休息片刻,在药液里加点白糖水和少量的生姜汁搅匀后再服。

这样可以起到止呕、调节药味的作用。

另外,还可将丸药揉成小颗粒,裹上一点白糖再用温开水送服,或者装入糯米纸或胶囊内,以清除丸药的异味。

2、中药丸服用时间中药丸的服药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和饭后服的不同,其中多数文献主张空腹服。

传统理论认为,治疗下焦病的药宜在饭前服、空腹服,使药物直达下焦;治疗上焦病的药宜在饭后服,利于药物达于病所。

3、中药传统丸剂剂型中药的传统丸剂剂型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

其中蜜丸指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又分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

大蜜丸小蜜丸是按丸重大小而分的,小蜜丸丸重以0.5g为限,大蜜丸丸重以0.9g为限。

水蜜丸系将药材细粉用蜜水为粘合剂泛制而成的小球形干燥丸剂。

水蜜丸是采用富有营养成分的蜂蜜,加水炼制为粘合剂,且节省蜂蜜,降低成本,易于贮存。

中药如何制成药丸手工制作中药大蜜丸,主要工艺如下: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

3、炼蜜: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

补脾胃的中药丸配方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丸配方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丸配方大全补脾胃是中医保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脾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免疫、消化、吸收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中药丸是中药调理的一种形式,具有方便携带、易于控制用量、较为稳定的药效等优点。

下面将分享几款补脾胃的中药丸配方。

一、六君子丸配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甘草6克,砂仁6克,川楝子6克。

用法:将以上6味药材磨成粉末,每次取9克,加入适量蜂蜜和膏状药材搅拌均匀,揉成小丸剂,每日2次,每次服用9粒。

注意事项:以上药材应当去杂质,砂仁需要细磨成细粉末,川楝子去核后使用。

胃部不适、腹泻、咳嗽痰多病人不宜食用。

二、四君子丸配方:白术20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

用法:以上4味药材磨成粉末,每次取12克,加入适量草药蜜搅拌均匀,揉成小丸剂,每日2次,每次服用12粒。

注意事项:以上药材应去杂质,不能过量服用。

脾胃虚寒、妇女月经期、脾气不好等人群不宜使用。

三、参苓白术丸配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制附子9克,制半夏9克,炮姜6克,人参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以上7味药材磨成细末,加水搅拌均匀,揉成小丸剂,烘干晾凉即可。

每日3次,每次服用3~4克。

注意事项:以上药材应去杂质。

因为存在附子,需要注意药效,剂量过大易导致中毒。

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

四、三七芡实丸配方:三七粉15克,芡实粉15克,砂仁粉6克,陈皮粉6克。

用法:以上4味药材磨成细末,每次取适量加水调成糊状,揉成丸剂即可。

每日2次,每次3~5克。

注意事項:以上药材应去杂质,砂仁须要细磨粉末。

不用超量服用,具有胃病之人不宜食用。

五、健脾丸配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6枚,神曲10克,山楂10克。

用法:将上述味的药材磨成粉末,把制成泥状的大枣心拌入药粉,制成小丸,每次用水洒湿后将其吞下,每日三次,每次服用15粒。

注意事项:药材应去杂质,胃部不适、腹泻,甚至是高血压患者不适用。

中药丸食用注意事项:1.药材去杂质,不能太大也不能太细;2.用药量不要过高;3.不要破坏药材本身的味道,避免用糖等杂质加料;4.要避免一些相互影响的药材一齐组成一颗丸。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3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3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三)作者:谢海洲点击次数:412次正文:3.8眩晕眩晕即眼花头眩。

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可伴有呕吐、汗出、昏倒。

西医学的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晕动病、高血压、低血压、部分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属此范畴。

3.8.1风阳上扰(1)脑立清丸:磁石、代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膏、猪胆粉)。

功效为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夜寐欠安等。

临床中孕妇及体弱虚寒者忌服。

(2)罗布麻茶(罗布麻叶片、冲剂):罗布麻叶。

功效为清热,平肝。

用于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等。

本品药性缓和,在临床中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3.8.2肝火上炎(1)当归龙荟丸: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盐炒)、大黄(酒炒)、木香、麝香。

功效为清肝泻火,通便。

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临床中孕妇禁用。

(2)牛黄降压丸: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黄芪、郁金、白芍等。

功效为清心化痰,镇静降压。

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病。

临床中孕妇慎用。

3.8.3痰浊上蒙(1)半夏天麻丸:法半夏、天麻、黄芪(蜜炙)、人参、苍术(米泔炙)、白术(麸炒)、茯苓、陈皮、泽泻、六神曲(麸炒)、麦芽(炒)、黄柏。

功效为健脾祛湿,化痰熄风。

用于脾虚湿聚生痰,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临床服用时忌食生冷油腻。

(2)同仁牛黄清心丸: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白芍、麦冬、白术(麸炒)、六神曲(麸炒)、蒲黄(炒)、大枣(去核)、阿胶、茯苓、人参、防风、干姜、柴胡、肉桂、白蔹、桔梗等。

功效为清热化痰,益气养血祛瘀。

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所致胸中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临床中孕妇慎用。

(3)益血膏:黄芪、当归、川芎、益母草、菟丝子、大黄、木香、白芍、地黄、何首乌(黑豆酒炙)、枸杞子。

缩宫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缩宫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缩宫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简介缩宫丸,又称缩宫药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丸。

它以多种天然草药为主要成分,经过科学配方制成,具有缩宫止血的功能。

缩宫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对于许多妇女的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缩宫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缩宫丸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缩宫止血:缩宫丸有较强的止血作用,能有效止血、减少月经量和月经周期的延长。

2.调理经期:缩宫丸能够调理经期,缓解月经不调、经期延长等问题,使经期规律。

3.抗炎抗感染:缩宫丸含有多种抗炎抗感染的成分,有助于治疗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感染。

4.保护子宫:缩宫丸能够增加子宫的抗病能力,保护子宫健康,预防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

5.调理内分泌:缩宫丸具有调节内分泌平衡的作用,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等激素失调引起的问题。

用量缩宫丸的用量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分为以下情况:1.一般剂量:成人每次口服3粒,一日3次。

儿童用量应减少。

2.月经不调:成人每次口服4粒,一日3次,连用2周。

3.产后出血:成人每次口服6粒,一日3次,连用3天。

4.外伤出血:成人每次口服4粒,一日3次,连用2周。

需要注意的是,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按时坚持服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注意事项在服用缩宫丸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忌用:孕妇禁用缩宫丸,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

2.遵医嘱: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不可随意增减用量。

3.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告知医生。

4.禁酒与忌口:使用期间要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5.存储方式:缩宫丸应存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结论缩宫丸具有缩宫止血、调理经期、抗炎抗感染、保护子宫、调理内分泌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用量,并遵守医嘱。

同时,注意禁用群体、不良反应、禁酒与忌口、存储方式等事项。

如有不适应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家庭中如何正确服用丸药

家庭中如何正确服用丸药

家庭中如何服用丸药
丸药是中医用药治病的古老制剂沿用至今,如何正确服用丸药按中医的治疗理论是有讲究的。

(1)白开水送服:白开水是服丸药最多用的,中医认为凡是补阳、调气血、通经络都可用白开水送服。

(2)以姜汁送服:用姜汁送服的是治虚寒、风寒的丸药,姜能驱风散寒以助药效,如通宣理肺丸、附子理中丸等。

(3)酒配药服:中医讲酒活血通络、气血虚弱气滞血淤、手足麻木、半身不遂、风寒温痹的病症用酒配药服,如活络丸。

(4)以茶服药:以茶送服药多为利尿剂,心血管病,因为茶叶含鞣质,送丸药服要慎重,虽然绿茶利尿、红茶温胃、乌龙茶抗癌,如非必需不用茶送服为好。

(5)盐汤送服药:补肾气药,如金匮肾气丸、虚冷性功能减少退如金锁固精丸用淡盐水送服,但就注意老人血压高、心脏血管病、浮肿病不宜用盐水(汤)。

(6)米汤送服:补气、健脾胃的药物诸如人参健脾丸、积术丸、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7)以蜂蜜配服:多用消导药,各种燥症如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等。

肺燥、肺虚治疗药如养阴清肺丸、清肺抑火丸等也可用,但糖尿病忌蜂蜜配丸药服用。

中药的科学使用方法

中药的科学使用方法

中药的科学使用方法
中药的科学使用方法如下:
1、服中药时间:汤剂一般每天1剂,分2~3次服用。

如果是治疗胸膈以上的疾病的,饭后服较佳;如果是治疗胸腹以下疾病的,饭前服较佳;如果是消食中药或者对胃肠有刺激性的中药物,则应当饭后服用;补益作用的中药,应该空腹服用;安神中药应该在临睡前服用。

此外,某些中药物还有特定时间服用的规定,如十枣汤只能早上服用。

2、服中药方法:一般而言,汤剂宜温服,但如果是热性中药,宜热服;寒性中药,宜冷服。

丸剂直接温开水送服。

散剂、粉剂,可以调蜂蜜送服。

膏剂宜开水冲服。

3、中药后调护:服中药后应注意饮食的宜忌,如服用泻下剂后不宜进食生冷,水肿者减少盐的摄入等,具体宜忌应咨询医生。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物煎煮: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取汤液饮用或外用。

一般是将中药材切碎或研磨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段时间后,过滤出汤液,并按照医嘱饮用或外用。

2. 药膏外敷:将中药材加工制成药膏,外敷患处。

这种用法常用于皮肤病等外部病症的治疗,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

3. 药物浸泡:将中药材加入酒精、红酒等液体中浸泡,使其颜色、味道和药效溶解到液体中。

这种用法常用于泡酒、泡茶等方式服用,也可以外用于搽洗、擦拭等。

4. 温泉浸泡:将中药材加入温泉或热水中浸泡,利用草药的渗透性和护肤功效达到治疗或保健的作用。

这种用法多见于养生保健。

5. 制成丸、散剂:将中药材通过加工制成丸剂、散剂等形式,以方便使用和服用。

这种用法常见于中药颗粒、中药丸剂等形式。

6. 烧制煎剂:将中药材加工煮沸,使其药性和有效成分集中于煎剂中,并进行外敷、漱口等用途。

这种用法多见于火罐、药浴等治疗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使用,
并遵守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补脾胃的中药丸子有哪些牌子

补脾胃的中药丸子有哪些牌子

补脾胃的中药丸子有哪些牌子补脾胃对于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脾胃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

现代人由于生活中的不规律、压力过大等原因,脾胃功能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肝火旺盛的人更容易引起脾胃失调。

中药制成的丸子是补脾胃的常用制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丸子,以及相应的食谱或者偏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党参丸:党参丸是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丸剂。

补脾益气,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疲劳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可以饭后服用,每次3-4粒,一日2次。

制作步骤:1.将中药材捣碎成细粉末;2.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各种中药粉末混合均匀;3.加入适量的蜜糖或者蜂蜜,搅拌至成团;4.将药团搓成大小相同的丸子;5.将丸子晾干后放入密封袋中储存。

注意事项:1.在服用党参丸之前应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2.未经医生指导不宜长期连续服用;3.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和口干舌燥者慎用。

二、甘草丸:甘草丸以甘草为主要原材料,具有健脾益气、解毒宁神等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饭后服用,每次3-4粒,一日2次。

制作步骤:1.将甘草去皮研磨成细粉末;2.将甘草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至成糊状;3.将糊状物搓成大小相同的丸子;4.将甘草丸晾干后置入密封袋中保存。

注意事项:1.甘草丸具有润肺祛痰、宁心安神、解毒等功效,但是不宜过量食用;2.甘草含有甘草酸成分,过度食用会影响水分代谢,引起水肿;3.甘草丸不宜在饭前使用,以防影响正常消化。

三、麻油丸:麻油丸是以白芍、枸杞子、红枣等中药材为原料,搭配麻油制作而成的中药丸子。

具有调和气血、补益脾胃等功效。

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乏力疲劳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可以饭前15分钟服用,每次3-4粒,一日2次。

制作步骤:1.将白芍、枸杞子、红枣等中药材洗净晒干,研磨成细粉末;2.在中药粉末中加入适量的麻油,搅拌均匀;3.将中药糊状物搓成大小相同的丸子;4.将麻油丸晾干后放入密封袋中保存。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中成药是指由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其服用方法与西药有所不同。

中成药一般分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一、固体剂型的服用方法:1. 丸剂:丸剂是将草药炮制成丸状,一般有大小两种。

服用时,可将丸剂放入口中,用温开水或菊花茶等温开水煮沸后稍凉的饮料送下,一次2-3丸,一日3次。

大丸剂可用温水搅散后服用。

2. 糖衣片剂:糖衣片剂是将草药烘干、研磨后与蜂蜜或葡萄糖等制成,外包一层糖衣。

服用时,可将片剂整片吞服,或将片剂切碎后用温水送服,一次2-3片,一日2-3次。

3. 散剂:散剂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一般装在小瓶或小袋中。

服用时,可将散剂倒入干净杯中,加入温开水调匀后饮用,一次3-5克,一日2-3次。

4. 饮片剂:饮片剂是将草药干燥后制成片状。

服用时,可将饮片剂放入杯中,冲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焖泡10-15分钟,待药液澄清时,分几次慢慢饮用。

一般一次用量为10-15克,一日2-3次。

二、液体剂型的服用方法:1.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草药制成浓缩的液体剂型。

服用时,可使用附赠的小量勺或医用量杯,每次服用剂量一般为10-15毫升,一日2-3次。

2. 糖浆剂:糖浆剂是将草药炮制浓缩后加入蜂蜜或糖浆调制而成的粘稠液体剂型。

服用时,可使用附赠的小量勺或医用量杯,每次服用剂量一般为10-15毫升,一日2-3次。

3. 口服溶液:口服溶液是将草药提取成溶液剂型,一般装在小瓶内。

服用时,可用医用量杯或小量勺取适量,每次服用剂量一般为10-15毫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 服用中成药前应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服用。

2. 服用中成药应遵循“用药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不可贪多贪快。

3. 服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的摄入。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老年人在服用中成药时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 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痰湿内生: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
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
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
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
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
眩晕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
便秘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
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
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
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
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
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
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
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
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
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
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
血虚证:宁坤养血丸
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心肌炎:营心丹
第十五节
痛经
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
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
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
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
痰湿蕴肺:二陈丸
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
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
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
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
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
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
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
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
心阳不足:营心丹
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瘀血阻络:愈风宁心片
阴虚阳亢、肝阳亢盛、肾阴亏虚:久强脑立清、牛黄降压丸、杞菊地黄丸肾阳亏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金匮肾气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第二十五节
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活血化瘀消肿:跌打丸
第二十六节
痔疮
地榆槐角丸如意黄金散
第二十七节
儿童感冒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第二十八节
成人感冒
风热:清热感冒冲剂灵翘解毒颗粒安嗽化痰丸
风寒:参苏宣肺丸参苏丸
第二十九节
哮喘病
寒症哮喘:气管炎丸
热证哮喘:定喘止嗽丸
长久哮喘:老年咳喘胶囊

三十节
小儿发热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里热证:小儿清热宁颗粒
第三十一节
肺痨病利肺片
第三十二节
中暑
中暑的紧急救治: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暑厥用苏合香丸暑湿遏表:藿香正气水、四正丸、仁丹
暑热蒙心: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
气阴两竭:生脉饮
第三十三节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颗粒
第三十四节
银屑病
克银丸
第三十五节
红眼病
黄连上清片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节
糖尿病
止渴降糖胶囊
第三十六节
不孕症
调经促孕丸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节闭经
调经益灵颗粒复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节
白带病
脾肾两虚:千金止带丸
湿热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泻青丸、龙胆泻肝丸
第三十九节
毛囊炎
解毒凉血合剂如意金黄散
中医美容之道
养血:阿胶
通便:通幽润燥丸
第四十一节
中药祛痘
解毒凉血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节
慢性咽炎
利咽灵片
第四十三节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调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六君子丸、平胃丸
无明显症状,但是CT检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
第四十四节
风湿
风湿关节酒
第四十五节
小儿疳积
肥儿丸烂积丸
第四十六节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栀逍遥丸、理气化瘀口服液
气虚:参芩白术丸、清血内消丸
肺为蕴热:解毒凉血合剂、栀子金花丸
血虚肝旺:龙胆泻肝丸、血府逐瘀汤
第四十七节
中医祛斑
气滞血瘀型:理气化瘀口服液
肝郁内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加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参芩白术丸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外用:养荣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痢疾
加味香连丸、泻痢固肠丸
第四十九节
癫痫
医痫丸
第五十节
前列腺炎
肾虚精亏:知柏地黄丸
气滞血瘀:前列舒乐胶囊
虚中夹实:癃闭舒
嗜食烟酒辛辣: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一节
骨质疏松症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百合更年安颗粒
脾气虚:参芩白术丸补中益气丸
肾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五十二节
虚寒证
气虚血亏: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
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黄丸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五节
高血脂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
气血不足:参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胶
痰湿中阻:二陈丸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节
扁桃体发炎
风热外侵:喉症丸
胃火炽盛:清胃黄连丸、喉症丸
肺肾阴虚:喉症丸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参芩白术丸、喉症丸
第五十七节
男性不育
肾精亏虚: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
肝气郁结:舒肝丸、逍遥丸
命门火衰:强阳保肾丸、参茸三鞭丸
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加味地黄丸
气滞血瘀:乌金丸
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
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
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
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
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
心气不足:营心丹
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
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
老年痴呆
肝阳上亢:杞菊地黄丸
肾精亏虚:参茸三鞭丸
痰湿蒙闭:苏合香丸
第六十二节
过敏
健脾补气:归脾丸、参苓白术丸
补肾固肾:参茸三鞭丸
调和营卫:防风通圣丸
脾肾同补:补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节
白内障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脾虚湿热: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第六十四节
老年耳聋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参苓白术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气血亏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陈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六十五节
女性排卵障碍
闭经症:调经促孕丸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内补养荣丸、安坤赞育丸
阳虚体胖者:金匮肾气丸
第六十六节
肿瘤
抑制癌细胞扩散,癌症辅助治疗:西黄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