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系统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行。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络腧穴学-课件

奇经八脉
任脉
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下颌 ,主要与妇科、胸部、腹
部相关。
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向上行至 胸中,主要与妇科、腹部
相关。
阴跷脉、阳跷脉
阴跷脉、阳跷脉分别调节 人体下肢两侧的阴气和阳
气。
督脉
督脉起于胞中,止于上唇 ,主要与头部、背部相关

带脉
带脉横行腰部,主要与腰 部相关。
阴维脉、阳维脉
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调节 人体不同部位阴气和阳气
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体表的特定穴位,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可以调节表里两经的经气,治疗相关疾病。
例如,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等 肺系疾病。
背俞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位于背腰部足 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背俞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如肝俞可以治疗肝病、 胆俞可以治疗胆系疾病。
针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其中 针刺又分为毫针、皮肤针、耳针等多种方法,艾 灸则分为直接灸、间接灸等多种方式。
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腧穴学,通过对经络 和穴位的认识和定位,确定针刺和艾灸的刺激点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不仅在中 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 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 脉,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的作用。
络脉系统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在四肢及躯干各部的联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 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孙络、浮络
孙络、浮络是络脉系统中的最细小的络脉,具有渗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

最新经络穴位养生.幻灯片课件

最新经络穴位养生.幻灯片课件
经络穴位养生.
经络
经脉 主干 纵向分布 多在深层 与脏腑络属 气血运行主要通道 络脉 分支 纵横交错 浅深均有 无脏腑络属 气血运行辅助通道
经络的地位: 《灵枢 • 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 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穴位
经穴:十四经穴 奇穴: 阿是穴:压痛点 反应点 开启人体的天然药库
卯时:大肠经当令---应大便
肺与大肠相表里,五行属金,大肠经与胃经是同名经。 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 把多余火气去掉,并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平时常常敲 打大肠经,可清洁血液通道,增强免疫力,保护人体 淋巴系统,若同时配合敲打胃经,还有很好的美容效 果。
.合谷:在大拇指与食指呈45°角时,骨根相交之 处凹陷内
极泉:腋窝中点部位,腋动脉搏动处。 可以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预防心血管早期疾病,还可以治疗两肋 疼、劳损性肩周炎。用大拇指点按该穴, 再采用拨的方法。
神门:掌面腕横纹上,尺侧凹陷处,此穴 也是心经的原穴 一、泻心火,安定心神,增强睡眠 二、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 三、预防老年痴呆 四、防晕车 五、增强通便能力
辰时:胃经当令---要吃早餐 辰:7点到9点 阳气最旺 容易消化 补充营养
天枢:肚脐眼旁两寸 治疗大肠功能不好,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向外旁开一横指 一强壮穴,长寿穴 二胃病的首选穴
足太阴脾经
4,脾足大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 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上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 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 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手太阳小肠经
6,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 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 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臂臑后 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 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 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经络腧穴PPT课件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15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中医经络及腧穴》课件

《中医经络及腧穴》课件
2023
REPORTING
《中医经络及腧穴》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中医经络概述 • 经络的种类与功能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 经络与腧穴的实际应用 •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究
2023
PART 01
中医经络概述
REPORTING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 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每条经脉连接着特定
的脏腑器官。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等八条独立的经脉 ,它们在经络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 。
络脉
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是十二经 脉和奇经八脉的分支,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的作用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 位,使体内外环境得以沟通。
运行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 气血的滋养,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
经穴
位于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位置和归经。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无固定位置和归经,多用于治疗某些特殊疾病。
阿是穴
又称压痛点,无固定位置,是根据疼痛部位或反应点来确定的。
腧穴的特点
定位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固定的位置,不可混淆 。
主治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其主治的病症,需根据 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
配伍特点
多个腧穴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
2023
PART 06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 究
REPORTING
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
总结词
目前对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详细描述
尽管中医经络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科学原理的解释仍不充分。现代科学研究试图从生物学 、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揭示经络现象的本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人体十二条经络[高清]ppt课件

人体十二条经络[高清]ppt课件

17
足太阴脾经
精选ppt课件
18
主治疾病
•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便秘、痢 疾;妇科病的痛经、闭 经、附件炎、盆腔 炎;其他疾病的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 炎。
精选ppt课件
19
脾经主要的穴位
• 隐白 位置足大趾内侧
作用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 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灸此穴,无艾 灸可以香烟代替)
• 睛明 位置鼻根两侧
作用预防近视眼和眼部疲劳 (按揉方法宜 右手扶头后右上方,左手中指向右手方向)
• 肺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冠心病
• 厥阴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 心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作用胎位不正(用艾灸的方法 )
精选ppt课件
34
足少阴肾经
• 由脚走头,起始于涌泉穴 ,
对束于俞府穴
精选ppt课件
35
主治疾病
• 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如缺钙, 易骨折,这是肾经虚弱);肾其华在发; 肾主骨之余的牙齿(容易松动,为肾气不 足);肾开窍于耳(如听不见声音,蝉鸣, 表示肾气不足);肾之府为腰(腰经常酸, 也是肾虚)。泌尿生殖系统的阳痿、早泄、 遗精,痛经;头面疾病的头痛、牙痛;其 他方面的消化不良、耳鸣耳聋、中风、休 克。
精选ppt课件
29
足太阳膀胱经
• 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由头走精脚选,ppt课件
30
起始于睛明穴,结束于至阴穴。
主治疾病
•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感冒、发烧、哮喘、 肺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痢疾、 胃下垂、肝炎;其他疾病的失眠、关节炎、 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课件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课件
治疗效果。
经脉与腧穴的治疗作用与应用
治疗作用
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的作用。
应用
通过刺激经脉和腧穴,可以调节人体 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经脉和腧穴进行治疗。
04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手太阴肺经
总结词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 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 。
详细描述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其中11个分布 于下肢内侧的胫骨后缘和足底,10个位于 胸腹部。这些穴位主治脾胃、妇科、泌尿系 统等部位的病症,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等。
手少阴心经
总结词
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心中,下络小肠, 经过腕、臂内侧等部位。
详细描述
手少阴心经共有9个穴位,其中8个分布于上肢内侧的 尺侧,1个位于胸前部。这些穴位主治心脑血管、精 神系统等部位的病症,如心悸、胸闷、失眠等。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ppt课 件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基础知识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 部等组成,它是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的通道,是运行气血、传递信息的 重要系统。
腧穴的定位方法与取穴原则
总结词
定位方法与取穴原则
详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确定腧穴的位置是应用腧穴的基础,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 便取穴法等。在取穴时应遵循“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等原则,根据具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样,手足阴阳经与头面胸腹之间就构成了 手阴经走胸、足阴经走腹、手足阳经走头的 特定联系。
.
9
•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阴脉营其藏":阴经各 属于脏,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内属于肺、 心包、心;足三阴联系腹部,其内属于脾、 肝、肾。
.
10
• "阳脉营其腑":阳经各属于腑,足三阳内属 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 小肠。因为六腑位于腹部,与足三阳经的关 系特别密切,所以在足三阳经上六腑各有" 合"穴。
.
5
• 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拇指 里侧)行至胸腹第三侧线;
• 足少阴(小指里侧)胸腹第一侧线;足厥阴 (拇指背侧)行至阴部,胁部],足三阴联 系腹及胸;
.
6
• 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中指 背侧)行至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二侧 线;
• 足太阳(小指外侧)行至内眦,头顶第一侧 线,项后,背腰第一、二侧线,骶;足少阳 (小指上侧)行至外眦,头颞(nie),项侧, 胁腰侧,足三阳联系头。
.
25
• 脏腑五官,取用头面躯干部的经穴是近取法, 取用四肢部的经穴是远取法。
• 循经远取和远近配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特 殊重要意义。
.
24
全身各部主要体表标志
• 十二经脉上的腧穴都是左右对称的,一个穴 名有两个穴位;任、督二脉则是单行线,故 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单穴,一个穴名只有 一个穴位。经穴在《内经》时计有160个穴 名,到现代已发展为361个穴名,670个穴 位。
.
11
• 阴经属于脏,阳经属于腑,两者之间又相互 联络,构成属于脏者络于腑,属于腑者络于 脏的"相合"关系。如手太阴经属于肺,络于 与之相表里的大肠;手阳明经属于大肠,络 于与之相表里的肺。
.
12
十二经脉分布部位表
.
13
十二经脉
外部
内部
手太阴肺 胸旁→上肢内侧前 属肺,络

→大指
大肠
手 三 阴
.
7
3.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 内脏以“藏精气而不泻”的称脏,为阴;“传 化物而不藏"的称腑,为阳。 阴经属于脏, 阳经属于腑。脏腑以脏为主。脏之在胸者 (肺、心)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 肾)联系足阴经;
.
8
• 六腑则各随其表里相合关系与阳经相联系 (又因六腑都在腹部,故其下合穴都出于足 三阳经上),手足阳经总的都是通到头部。
手阳明 大肠经
鼻旁
手无名 指端
足阳明 胃经
手厥阴 心包经
足大趾 内侧
胸中
足太阴 脾经
足少阴 肾经
心中
足小趾
.

手少阴
心经
21
足太阳 膀胱经
内眦
手太阳 小肠经
手小指 端
(二)经络的作用:
•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 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
18
• 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 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面部,交足三 阳经;
• 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 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交手三阴 经。
.
19
十二经脉的相互衔接表
.
20
足少阳 胆经
足大趾 外端
外眦
足厥阴 肝经
手少阳 三焦经
肺内
手太阴 肺经
手次指 端
手厥阴心 包经
乳旁→上肢内侧中 →中指
属心包, 络三焦
手少阴心 腋下→上肢内侧后 属心系,
经 .
→小指
络小肠 14
手阳明大 肠经
鼻旁←颈←肩前← 上肢外侧前←次指
属大肠, 络肺
手 三 阳
手少阳三 焦经
眉梢←耳后←颈← 肩后←上肢外侧中 ←无名指
属三焦, 络心包
.
手太阳小 肠经
耳前←颈←肩胛← 上肢外侧后←小指
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知识
.
1
(一)经络的命名与分布
• 1.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 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 厥阴;
• 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阳经分布最广,阳明行于身前,少阳行于身 侧,太阳行于身后,在头部也是如此。
.
2
• 2.经络与四肢的关系:
• 以手足命名。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 阳,各分三阴三阳,大致是太阴、阳明在前, 厥阴、少阳在中(侧),少阴、太阳在后, 只有足厥阴有例外的曲折、交叉情况。
.
22
(三)经络的临床运用:
• 1.经络诊法:分经切脉;分正经,主疾病之 常;奇经为十二经的错综组合,主疾病之变。
.
23
• 3.循经取穴:四肢经穴有井、荥、输、原、 经、合、络、郄等。
• 头面、躯干部,有处于分段关系的脏腑俞募 穴及众多的交会穴。
属小肠,
络心
15
足阳明胃经
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 属胃,络脾 二侧线→下肢外侧前→次 趾
足 足少阳胆经 三 阳
足太阳膀胱经
.
外眦→头颞→项侧→胁腰侧 属胆,络肝
→下肢外侧中→无名趾
络脑
内眦→头顶第一侧线→项后 属膀胱,络 →背腰第一、二侧线→骶→ 肾 下肢外侧后→小趾
16
足太阴脾经 胸腹第三侧线←下肢 属脾,络 内侧前、中←大趾内 胃
.
3
• 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拇指 侧)行至上胸外侧(第三侧线上端)、手少 阴(小指侧)行至腋下、手厥阴(中指侧) 行至乳旁,手三阴联系胸;
.
4
• 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
• 手三阳[手阳明(食指侧)行至肩前,颈, 下齿,鼻旁;
• 手太阳(小指侧)行至肩胛,颈,耳前;
• 手少阳(无名指侧)行至肩上,颈,耳后, 眉梢,手三阳联系头;
足 足厥阴肝经 胁部←阴部←下肢内

侧中、前←大趾外
阴 足少阴肾经 胸腹第一侧线←下肢
内侧后←足心←小趾

.
属肝,络 胆
属肾,络 膀胱 络心 17
十二经脉的走向
• 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上行或下行,这就是"脉 行之逆顺",有了逆顺,十二经脉之间就可 连贯起来,构成"如环之无端"的流注关系。 这样,十二经脉的排列次序一般不按三阴三 阳,而是按流注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