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轨迹及方程

圆锥曲线轨迹及方程
圆锥曲线轨迹及方程

图8-8-1

轨迹方程的若干求法

一、直接法

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

例1 已知点(20)(30)A B -,,,,动点()P x y ,满足2PA PB x =·,则点P 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对点练习2】

已知动点P (x ,y )与两定点M (-1,0),N (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试根据λ的取值情况讨论轨迹C 的形状.

二.定义法

【例2】已知两个定圆O 1和O 2,它们的半径分别是1和2,且|O 1O 2|=4.动圆M 与圆O 1内切,又与圆O 2外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

【对点练习2】如图8-8-1所示,已知圆A :(x +2)2+y 2=1与点B (2,0),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

(1)△P AB 的周长为10;

(2)圆P 与圆A 外切,且过B 点(P 为动圆圆心);

(3)圆P 与圆A 外切,且与直线x =1相切(P 为动圆圆心).

图8-8-2

图8-8-5

如图8-8-2所示,设P 是圆x 2+y 2=25上的动点,

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投影,M 为PD 上一点,且|MD |=4

5|PD |. (1)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

5的直线被C 所截线段的长度.

【对点练习2】(2014·合肥模拟)如图8-8-5所示,以原点O 为圆心的两个 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1,过原点O 的射线交大圆于点P ,交小圆于

点Q ,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M .动点N 满足PM →=λPN →且PM →·QN

→=0.

(1)求点N 的轨迹方程;

(2)过点A (0,3)作斜率分别为k 1,k 2的直线l 1,l 2与点N 的轨迹分别 交于E ,F 两点,k 1·k 2=-9.求证:直线EF 过定点.

如果不易直接找出动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可考虑借助中间变量(参数),把x,y联系起来.

例4已知线段2

AA a

'=,直线l垂直平分AA'于O,在l上取两点P P'

,,使有向线段

OP OP'

,满足4

OP OP'=

·,求直线AP与A P''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

五、待定系数法

当曲线的形状已知时,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例5已知A,B,D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20)

A-,,(20)

B,,2

AD=,

1

()

2

AE AB AD

=+.

(1)求E点轨迹方程;

(2)过A作直线交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于M N

,两点,线段MN的中点到y轴的距

离为

4

5

,且直线MN与E点的轨迹相切,求椭圆方程.

图8-8-4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若M ,N 为两个定点,且|MN |=6,动点P 满足PM →·PN →

=0,则P 点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2.已知点F ? ??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B 垂直于y 轴的

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圆 D .抛物线 3. (2014·天津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

足OC →=λ1OA →+λ2OB →(O 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

迹是( )

A .直线

B .椭圆

C .圆

D .双曲线

4. (2014·合肥模拟)如图8-8-4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

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E ,则点E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5.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

A ,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 A →

,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 A.32x 2+3y 2=1(x >0,y >0) B.3

2x 2-3y 2=1(x >0,y >0)

C .3x 2-32y 2=1(x >0,y >0)

D .3x 2+3

2y 2=1(x >0,y >0)

6.已知动点P 在曲线2x 2-y =0上移动,则点A (0,-1)与点P 连线中点的轨迹

方程是( )

A .y =2x 2

B .y =8x 2

C .2y =8x 2-1

D .2y =8x 2+1

二、填空题

7.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 ??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

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动圆与⊙C 1:x 2+y 2=1外切,与⊙C 2:x 2+y 2-8x +12=0内切,则动圆圆心

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

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4·佛山模拟)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a 2,0,C ? ??

??

a 2,0

(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1

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的圆心为

点C .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

(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于P ,Q 两点,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

12.(2011·课标全国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B 点在直

线y =-3上,M 点满足MB →∥OA →,MA →·AB →=MB →·BA →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

(2)P 为C 上的动点,l 为C 在P 点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

13.(2013·课标全国卷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P在x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 3.

(1)求圆心P的轨迹方程;

(2)若P点到直线y=x的距离为

2

2,求圆P的方程.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方程

专题13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方程 ★★★高考在考什么 【考题回放】 1.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 3 x +y 2=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 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C ) (A )2 3 (B )6 (C )4 3 (D )12 2.已知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4 3x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A )53 (B )43 (C )54 (D )3 2 3.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0,3(1-F 、)0,3(2F ,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 y 2= , 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C ) A .36 B .4 C .2 D .1 4.抛物线y =4x 2上的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 的纵坐标是( B) ( A ) 16 17 ( B ) 1615 ( C ) 87 ( D ) 0 5.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 (-23,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 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2 21164 +=y x . 6.如图,F 为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P 为双曲线C 右支 上一点,且位于x 轴上方,M 为左准线上一点,O 为坐标原点。已知四边形OFPM 为 平行四边形,|PF |=λ|OF |。 (Ⅰ)写出双曲线C 的离心率e 与λ的关系式; (Ⅱ)当λ=1时,经过焦点F 且平行于OP 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 、B 点,若|AB |=12,求此时的双曲线方程。 【专家解答】 ∵四边形OFPM 是 ,∴||||OF PM c ==, 作双曲线的右准线交PM 于H ,则2 ||||2 a PM PH c =+,又22 2222|||||| 222 PF OF c e e a PH c a e c c λλλ====---, 220e e λ--=。 (Ⅱ)当1λ=时,2e =,2c a =,2 2 3b a =,双曲线为 22 22 143x y a a -=四边形

圆锥曲线 求点的轨迹方程

求点的轨迹问题 一、基础知识: 1、求点轨迹方程的步骤: (1)建立直角坐标系 (2)设点:将所求点坐标设为(),x y ,同时将其他相关点坐标化(未知的暂用参数表示) (3)列式:从已知条件中发掘,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 (4)化简:将方程进行变形化简,并求出,x y 的范围 2、求点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从条件中直接寻找到,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后化简即可 (2)代入法:所求点(),P x y 与某已知曲线()00,0F x y =上一点()00,Q x y 存在某种关系,则可根据条件用,x y 表示出00,x y ,然后代入到Q 所在曲线方程中,即可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 (3)定义法:从条件中能够判断出点的轨迹为学过的图形,则可先判定轨迹形状,再通过确定相关曲线的要素,求出曲线方程。常见的曲线特征及要素有: ① 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直角→圆:若AB AC ⊥,则A 点在以BC 为直径的圆上 确定方程的要素:圆心坐标(),a b ,半径r ② 椭圆: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常数大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 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和2a ,定点距离2c ③ 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的点的轨迹 注:若只是到两定点的距离差为常数(小于定点距离),则为双曲线的一支 确定方程的要素:距离差的绝对值2a ,定点距离2c ④ 抛物线:平面上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的距离(定点在定直线外)相等的点的轨迹 确定方程的要素:焦准距:p 。若曲线位置位于标准位置(即标准方程的曲线),则通过准线方程或焦点坐标也可确定方程 (4)参数法:从条件中无法直接找到,x y 的联系,但可通过一辅助变量k ,分别找到,x y 与

圆锥曲线之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复习--日期: 圆锥曲线之动点轨迹方程: (1)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确定点的范围; (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①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0F x y =; 已知动点P 到定点F(1,0)和直线3=x 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 的轨迹方程。 ②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线段AB 过x 轴正半轴上一点M (m ,0))0(>m ,端点A 、B 到x 轴距离之积为2m ,以x 轴为对称轴,过A 、O 、B 三点作抛物线,则此抛物线方程为 。 ③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1) 由动点P 向圆221x y +=作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PB=60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2)点M 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05=+x l :的距离小于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3) 一动圆与两圆⊙M :122=+y x 和⊙N :012822=+-+x y x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④代入转移法:动点(,)P x y 依赖于另一动点00(,)Q x y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00(,)Q x y 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00,x y ,再将00,x y 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动点P 是抛物线122+=x y 上任一点,定点为)1,0(-A ,点M 分?→ ?PA 所成的比为2,则M 的轨迹方程为 。 ⑤参数法:当动点(,)P x y 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 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1)AB 是圆O 的直径,且|AB|=2a ,M 为圆上一动点,作MN ⊥AB ,垂足为N ,在OM 上取点P ,使||||OP MN =,求点P 的轨迹。 (2)若点),(11y x P 在圆122=+y x 上运动,则点),(1111y x y x Q +的轨迹方程是 。 (3)过抛物线y x 42=的焦点F 作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求法(学生版)

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求法 一、椭圆标准方程求法 1、定义法 【例1】已知ABC ?的周长是18,)0,4(),0,4(B A -,求点C 的轨迹方程。 【变式】:在周长为定值的△ABC 中,已知|AB|=6,且当顶点C 位于定点P 时,cosC 有最小值为25 7.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例2】已知椭圆C 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椭圆的一个焦点为()0,1,点??? ? ??26,23M 在椭圆上,求椭圆C 的方程; 【例3】已知圆221:(1)16F x y ++=,定点2(1,0)F .动圆M 过点F 2,且与圆F 1相内切.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例4】设R y x ,,,∈为直角坐标系内y x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 ,)2(j y i x a ++=j y i x b )2(-+=,且8||||=+.求点),(y x M 的轨迹C 的方程; 2、待定系数法 1.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 2 ,且G 上一点到G 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椭圆G 的方程.

2.已知椭圆1C :22 221(0)y x a b a b +=>>的右顶点为(1,0)A ,过1C 的焦点且垂直长轴的弦长为1.求椭圆1C 的方程. 3.已知椭圆C 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焦点在x 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求椭圆C 的方程. 4.设椭圆:E 22 221x y a b +=(,0a b >>)过2)M ,(6,1)N 两点,O 为坐标原点,求椭圆E 的方程。 3、转化已知条件 【例1】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1)-,(0,1),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2- .求点M 轨迹C 的方程; 【例2】设Q 、G 分别为ABC ?的外心和重心,已知)0,1(-A ,)0,1(B ,AB QG //?求点C 的轨迹E 【例3】已知动点P 到直线33 4- =x 的距离是到定点(0,3-)的距离的332倍.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完整的圆锥曲线轨迹方程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解法 目录 一题多解 (2) 一.直接法 (3) 二. 相关点法 (6) 三. 几何法 (10) 四. 参数法 (12) 五. 交轨法 (14) 六. 定义法 (16)

一题多解 设圆C :(x -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任意弦OQ ,求所对弦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一.直接法 设P (x,y ),OQ 是圆C 的一条弦,P 是OQ 的中点,则CP ⊥OQ ,x ≠0,设 OC 中点为M (0,21),则|MP |=21|OC |=21,得(x -21)2+y 2=41 (x ≠0),即点P 的 轨迹方程是(x -21)2+y 2=41 (0<x ≤1)。 二.定义法 ⊥⊥OPC =90°,⊥动点P 在以M (0,2 1 )为圆心,OC 为直径的圆(除去原点 O )上,|OC |=1,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1)2+y 2=41 (0<x ≤1) 三.相关点法 设P (x,y ),Q (x 1,y 1),其中x 1≠0, ⊥x 1=2x,y 1=2y ,而(x 1-1)2+y 2=1 ⊥(2x -1)2+2y 2=1,又x 1≠0, ⊥x ≠0,即(x -21)2+y 2=41 (0<x ≤1) 四.参数法 ①设动弦PQ 的方程为y=kx ,代入圆的方程(x -1)2+kx 2=1, 即(1+k 2)x 2-2x =0,⊥.12 221k x x +=+ 设点P (x,y ),则2 2211],1,0(112k k kx y k x x x +==∈+=+= 消去k 得(x - 21)2+y 2=4 1 (0<x ≤1) ②另解 设Q 点(1+cos θ,sin θ),其中cos θ≠-1,P (x,y ), 则,2sin ],1,0(2cos 1θθ=∈+= y x 消去θ得(x -21)2+y 2=4 1 (0<x ≤1)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 1、 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2、 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1)1(22=++y x 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2013新课标2卷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3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5(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 已知点)0,1(-B ,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Q P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 直线l 过定点。 二、椭圆类型: 3、 定义法:点M(x ,y )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8=x 的距离之比为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主要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看到就头疼的题目. 分析原因除了这类题目的入手确实不易之外,主要是学生没 有形成解题的模式和套路,以至于遇到类似的题目便产生畏惧心理。圆锥曲线问题是 ft东卷高 考压轴大题,解题的关键往往是第一问能否求出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问题轨迹方程,解答题中以待定系数法为多,一旦变换考法,往往会造成学生 心理负担,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专题针对轨迹方程的常见考法做出了系统总结。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 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问题,解决这类 问题不但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利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同 时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高考考查轨迹问题通常是以下两类:一类是容易题,以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等为主,另一类是高难度的纯轨迹问题,综合考查各种方法.“轨迹”、“方程”要区分求轨 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以了;若是求轨迹,求得方程还不够,还应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 (定形、定位、定量).处理轨迹问题成败在于:对各种方法的领悟与解题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处 理轨迹问题时,一定要善于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确定轨迹的范围是处理轨迹问 题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确定轨迹范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 解题意,挖掘隐含条件;②列式不改变题意,并且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形;③推理要严密,方程化简要 等价;④消参时要保持范围的等价性;⑤数形结合,查“漏”补“缺”。在处理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其作用主要有:①题中没有给出明显的条件式时,可帮助列式;② 简化条件式; ③转化化归。 解题方法荟萃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一、轨迹为圆的例题: 1、 必修2课本P 124B 组2: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必修2课本P 124B 组: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3,0)的距离之比为 2 1 ,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一般地:必修2课本P 144B 组2:已知点M(x ,y )与两个定点21,M M 的距离之比为一个常数m ;讨论点M(x ,y )的轨迹方程(分m =1,与m ≠1进行讨论) 2、 必修2课本P 122例5: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 1)1(22=++y x 上运动,求AB 的中点M 的轨迹。 (2013新课标2卷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32。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 (2)若P 点到直线x y =的距离为 2 2 ,求圆P 的方程。 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又|AR |=|PR |=22)4(y x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 2 ,241+= +y y x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24 4)2()24( 22+? -++x y x -10=0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3,0(A ,直线42:-=x y l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线1-=x y 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O MA 2=,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 (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0,4(A ,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2021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解法指导

2021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问题解法指导 纵观近几年高考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有的学生看到就头疼的题目.分析原因除了这类题目的入手确实不易之外,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解题的模式和套路,以至于遇到类似的题目便产生畏惧心理。圆锥曲线问题是山东卷高考压轴大题,解题的关键往往是第一问能否求出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问题轨迹方程,解答题中以待定系数法为多,一旦变换考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专题针对轨迹方程的常见考法做出了系统总结。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但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利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高考考查轨迹问题通常是以下两类:一类是容易题,以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等为主,另一类是高难度的纯轨迹问题,综合考查各种方法.“轨迹”、“方程”要区分求轨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

以了;若是求轨迹,求得方程还不够,还应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定形、定位、定量).处理轨迹问题成败在于:对各种方法的领悟与解题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处理轨迹问题时,一定要善于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确定轨迹的范围是处理轨迹问题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确定轨迹范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题意,挖掘隐含条件;②列式不改变题意,并且要全面考虑各种情形;③推理要严密,方程化简要等价;④消参时要保持范围的等价性;⑤数形结合,查“漏”补“缺”。在处理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其作用主要有:①题中没有给出明显的条件式时,可帮助列式;②简化条件式;③转化化归。 解题方法荟萃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特殊的技巧,它是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直接法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 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分题型整理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知识梳理★ 1.直线与圆锥曲线C 的位置关系 将直线l 的方程代入曲线C 的方程,消去y 或者消去x ,得到一个关于x (或y )的方程20ax bx c ++= (1)交点个数 ①当 a=0或a ≠0,⊿=0 时,曲线和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②当 a ≠0,⊿>0时,曲线和直线有两个交点; ③ 当⊿<0 时,曲线和直线没有交点; (2) 弦长公式: 2.对称问题: 曲线上存在两点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条件:①曲线上两点所在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得出斜率)②曲线上两点所在的直线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0)③曲线上两点的中点在对称直线上 3.求动点轨迹方程 ①轨迹类型已确定的,一般用待定系数法 ②动点满足的条件在题目中有明确的表述且轨迹类型未知的,一般用直接法 ③一动点随另一动点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用代入转移法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及弦长公式;掌握弦中点轨迹的求法; 理解和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能利用方程求圆锥曲线的有关范围与最值 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及圆锥曲线的有关范围与最值问题 重难点:综合运用方程、函数、不等式、轨迹等方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体会“设而不求”在解题中的简化运算功能 ①求弦长时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 ②弦中点问题用“点差法”设而不求 2.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以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为主)在解题中运用 问题1:已知点1F 为椭圆22195 x y +=的左焦点,点()1,1A ,动点P 在椭圆上,则1PA PF +的最 小值为 点拨:设2F 为椭圆的右焦点,利用定义将1PF 转化为2PF ,在结合图形,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决。 126PA PF PA PF +=+-,当2,,P A F 共线时最小,最小值为62-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考点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题型1:交点个数问题 [例1 ] 设抛物线28y x =的准线与x 轴交于点Q ,若过点Q 的直线l 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 4)(1 ||1||212212122x x x x k x x k AB ?-+?+=-?+=

圆锥曲线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精)

圆锥曲线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 一.椭圆 定义Ⅰ:若F 1,F 2是两定点,P 为动点,且21212F F a PF PF >=+ (a 为常数)则P 点的轨迹是椭圆。 定义Ⅱ:若F 1为定点,l 为定直线,动点P 到F 1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0>b a 取值范围:}{a x a x ≤≤-, }{b y b x ≤≤- 长轴长=a 2,短轴长=2b 焦距:2c 准线方程:c a x 2 ±= 焦半径:)(21c a x e PF +=,)(2 2x c a e PF -=,212PF a PF -=,c a PF c a +≤≤-1等(注意:涉及焦半径时①用点P 坐标表示,②第一定义,第二定义。) 注意:(1)图中线段的几何特征:=11F A c a F A -=22,=21F A c a F A +=12 =11F B a F B F B F B ===122221 ,222122b a B A B A += =等等。顶点与 准线距离、焦点与准线距离分别与c b a ,,有关。 (2)21F PF ?中经常利用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将有关线段1PF 、2PF 、2c , 有关角21PF F ∠结合起来,建立1 PF +2PF 、1 PF ? 2PF 等关系 (3)椭圆上的点有时常用到三角换元:?? ?θ =θ =sin cos b y a x ; (4)注意题目中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还是在y 轴上,请补充当焦点在y 轴上时,其相 应的性质。 二、双曲线 (一)定义:Ⅰ若F 1,F 2是两定点,21212F F a PF PF <=-(a 为常数),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Ⅱ若动点P 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e>1),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二)图形: (三)性质 方程:12222=-b y a x )0,0(>>b a 122 22=-b x a y )0,0(>>b a 取值范围:}{a x a x x ≤≥或; 实轴长=a 2,虚轴长=2b 焦距:2c

圆锥曲线之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之轨迹方程的求法(一) (制卷:周芳明) 【复习目标】 □1.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2. 会用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坐标代换法)求方程。 【基础练习】 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y x = B .||y x = C .22y x = D .220x y += 2.已知点(,)P x y 4,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两条射线 D .以上都不对 3.设定点1(0,3)F -、2(0,3)F ,动点P 满足条件129(0)PF PF a a a +=+>,则点P 的轨迹(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4.动点P 与定点(1,0)A -、(1,0)B 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 【例题精选】 一、直接法求曲线方程 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了。 例1.已知ABC ?中,2,AB BC m AC ==,试求A 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练习:已知两点M (-1,0)、N (1,0),且点P 使MP MN ,PM PN ,NM NP 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点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二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可先设定方程,再确定其中的基本量,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1.⊙C :22(3)16x y ++=内部一点(3,0)A 与圆周上动点Q 连线AQ 的中垂线交CQ 于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例2.设动点(,)(0)P x y x ≥到定点1(,0)2F 的距离比它到y 轴的距离大12 。记点P 的轨迹为 曲线C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练习.若动圆与圆1)2(:2 21=++y x C 相外切,且与直线1=x 相切,则动圆圆心轨迹方程是 . 三代入法 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用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极常用的方法,连续好几年高考都考查。 例1、已知定点A ( 3, 0 ),P 是圆x 2 + y 2 = 1上的动点,∠AOP 的平分线交AP 于M , 求M 点的轨迹。

解析几何专题03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及几何性质

解析几何专题03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及几何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并能正确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3)能根据圆锥曲线的方程研究圆锥曲线的一些几何性质(尤其是焦点、离心率以及双曲线的渐近线等)。 知识回顾及应用 1.圆锥曲线的定义 (1)椭圆 (2)双曲线 (3)抛物线 2.圆锥曲线的方程 (1)椭圆的标准方程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1)椭圆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目】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 (,)22 -, 求椭圆的方程。 答案:22 1106 x y + = 【变式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离心率14 e b = =,焦点在x 轴上; (2)4,a c ==焦点在y 轴上; (3)10,a b c +== 答案:(1)22116x y +=;(2)22 116y x +=;(3)2213616x y + =或2213616 y x +=。 【变式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3a b =,且经过点(3,0)P ; (2)经过两点3(2-。 答案:(1)22 19x y +=或221819y x +=;(2)2214 x y +=。

问题探究(请先阅读课本,再完成下面例题) 【类型一】圆锥曲线的方程 例1.已知抛物线、椭圆和双曲线都经过点()1,2M ,它们在x 轴上有共同焦点,椭圆 和双曲线的对称轴是坐标轴,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求这三条曲线的方程。 解:设抛物线方程为()220y px p =>,将()1,2M 代入方程得2p = 24y x ∴= 抛物线方程为: 由题意知椭圆、双曲线的焦点为()()211,0,1,0,F F -∴ c=1 对于椭圆,1222a MF MF =++(2 2 2222211321 a a b a c ∴=+∴=+=+∴=-=+∴= 椭圆方程为: 对于双曲线,1222a MF MF '=-= 2222221321 a a b c a '∴='∴=-'''∴=-=∴= 双曲线方程为: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中心为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离心率为 2 。过1F 的直线L 交C 于,A B 两点,且2ABF 的周长为16,那么C 的方程为 。 答案:22 1168 x y + =求圆锥曲线的方程主要采用“待定系数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应遵循“先定位,再定量”的原则。注意:当“焦点所在轴不定”时,要有“分类讨论”意识,

圆锥曲线中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中轨迹方程的求法 临沂——李宝峰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一:直接法: 是求轨迹方程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动点P 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可以先表示出点P 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 的坐标(x ,y )表示该等量关系式,构成F (x ,y )=0,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一般有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证明(可省略)五个步骤。但要注意“挖”与“补”。 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 例1已知点(20)(30)A B -,,,,动点()P x y ,满足2PA PB x = ·,则点P 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析:由题知(2)PA x y =--- ,,(3)PB x y =-- ,, 由2PA PB x = ·,得22(2)(3)x x y x ---+=,即26y x =+, P ∴点轨迹为抛物线.故选D. 例1:两个定点的距离为6,点M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 的轨迹。 分析:根据题意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列出等量关系即可。 二:定义法(待定系数法):适用于根据条件可直接判断轨迹是什么曲线,且知道其方程形式的情形(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运用解析几何中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例2在ABC △中,24BC AC AB =,,上的两条中线长度之和为39,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解:以线段BC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B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M 为重心,则有2 39263 BM CM +=?=. M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 其中1213c a ==, .5b ∴. ∴所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22 1(0)16925 x y y +=≠. 注意: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例2:已知:⊙c 1(x+3)2+y 2=1和⊙c 2(x-3)2+y 2=9,动圆M 与⊙c 1,⊙c 2相外切,求动圆 圆心M 的轨迹方程。 三:相关点法(代入法):若所求动点随另一动点(称为相关点,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有规律运动,根据条件找出它们坐标间的关系,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由相关点坐标满足的方程可求得动点轨迹方程。本法关键找出动点与相关点间的坐标关系。 即设出

用圆锥曲线定义求曲线方程

用圆锥曲线定义求曲线方程 圆锥曲线的定义尽管简单,但很重要,是推导标准方程和研究几何性质的基础和根源。圆锥曲线这一部分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其中对定义考查的试题又层出不穷,高考常常涉及,2008高考试题中有七套考察了定义。回归定义和有意识利用定义是高三学生需要加强的一个意识。 把握圆锥曲线的定义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可:定义表达式和限制条件。现归纳对比如下表: 圆锥曲线定义表达式限制条件 椭圆+ =2a <2a 双曲线- =+2a >2a 抛物线=d P不在定直线L上 圆锥曲线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求曲线的轨迹,即定义法。 2.涉及椭圆和双曲线上的点和两个焦点的“焦点三角形”问题,常利用定义表达式结合余弦定理解决。 3.研究曲线上的点和定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和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 现只对利用定义求曲线方程这部分试题总结如下: 一、与向量法有关的圆锥曲线定义试题

例1已知=(c, o)(c>0),=(n, n)(n R),| |的最小值为1,若动点P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 |= (a>c>0) ②(其中 ③动点P的轨迹C经过点B(0,-1) Ⅰ求c的值; Ⅱ求曲线C的方程; Ⅲ是否存在方向向量为a=(1,k)(k )的直线l,使l与曲线C 交于不同的点N、M且?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的三个条件中的①②实质是用向量法给出了圆锥曲线的定义。因为F为一定点,②(其中实质说明E点在定直线x= ,且PE平行于x轴, 即垂直于直线x= ;①| |= 结合②说明了动点P到定点F和到定直线x=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又根据a>c>0可知P点的轨迹为椭圆。 解:Ⅰ由①②可知P点轨迹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故可设方程为 又由=(c, o)(c>0),=(n, n)(n R),| |的最小值为1可知点F 到直线y=x的距离为1,可求得c= Ⅱ又点B(0,-1)在椭圆上可得b2=1,a2=3 所以曲线方程为 Ⅲ假设存在方向向量a0=(1,k)(k≠0)的直线l满足条件,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经典题型训练含参考答案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 1.已知直线2 :220(1)l x ay a a --=>椭圆2 22:1x C y a +=,1F ,2F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 (Ⅰ)当直线l 过右焦点2F 时,求C 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F ,2F ,P 是椭圆上的一点,I 为△12PF F 的内 切圆圆心,11222PIF IF F PIF S S S =-V V V ,且△12PF F 的周长为6. (1)求椭圆C 的方程. 3.椭圆22 22:1(1)x y E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椭圆E 上两动点P ,Q 使得四边形12 PFQF 为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12PFQF 的周长和最大面积分别为8和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 4.已知(2,0)A -,(2,0)B ,点P 在平面内运动,1 4 PA PB k k =-g . (Ⅰ)求点P 的轨迹方程;

5.已知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且1F 是圆2270x y +-+=的圆心, 点H 的坐标为(0,)b ,且△12HF F 的面积为 (1)求椭圆C 的方程. 6.设1F ,2F 分别是椭圆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左,右焦点,A ,B 两点分别是椭圆C 的上,下顶 点,△12AF 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延长1AF 交椭圆C 于D 点,且2ADF ?的周长为 (1)求椭圆C 的方程; 7.已知点F 为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一个焦点,点A 为椭圆的右顶点,点B 为椭圆的下顶点,椭圆 上任意一点到点F 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8.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A 为椭圆上一点,1AF 与 y 轴交于点B ,2||||AB F B =,||OB = . (1)求椭圆C 的方程;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师)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 抓住3个高考重点 重点1 椭圆及其性质 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第一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1212||||2||2MF MF a F F c +=>= 椭圆的第二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 || ,(01)MF e e d =<<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2 2 ,a b 的值,再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椭圆焦点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上,设出相应形式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条件确定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出2 2 ,a b ,从而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椭圆的焦点位置不能确定,可设方程为2 2 1(0,0,)Ax By A B A B +=>>≠或22 221x y m n += (2)与椭圆2222 221()x y m n m n +=≠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222 21(,)x y k m k n m k n k +=>->-++ (3)与椭圆22221(0)x y a b a b +=>>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 122x y k a b +=(10k >,焦点在x 轴上)或 22 222 y x k a b +=(20k >,焦点在y 轴上) 4.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应用策略 (1)与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若涉及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则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自然就不难了. (2)椭圆的离心率2 21c b e a a ==-当e 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当e 越接近于0时, 椭圆越接近于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两个条件,而求椭圆的离心率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方程,再结合2 2 2 a b c =+即可求出椭圆的离心率 [高考常考角度] 角度1若椭圆12222=+b y a x 的焦点在x 轴上,过点)2 1,1(作圆12 2=+y x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AB 恰好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圆方程是 14 52 2=+y x . 解析:方法一:设过点)21,1(的直线方程为:当斜率存在时,1 (1)2 y k x =-+,即22120kx y k -+-=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曲线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2009届一轮复习曲线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考要求: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重难点归纳: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 (1)直接法: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 (3)相关点法: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 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 =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 顶点Q 的轨迹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 的轨迹方程. 知识依托: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错解分析:欲求Q 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 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 +y 2 =36-(x 2 +y 2 ),即x 2 +y 2 -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 +y 2-4x -10=0,得 2 4 4)2()24( 22+? -++x y x -10=0 整理得:x 2+y 2 =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2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y 2 =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

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和性质知识总结及试题

椭圆的定义、性质及标准方程 1. 椭圆的定义: ⑴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⑵第二定义: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10(<>=+b a b y a x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0(12 2 22>>=+b a b x a y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图形 范围 x a y b ≤≤, x b y a ≤≤, 顶点 ()()()() 12120000A a A a B b B b --,、,,、, ()()()() 12120000A a A a B b B b --,、,,、, 对称轴 轴、轴; 长轴长,短轴长; 焦点在长轴上 轴、轴; 长轴长,短轴长; 焦点在长轴上 焦点 ()()1200F c F c -,、, ()()1200F c F c -,、, 焦距 )0(221>=c c F F )0(221>=c c F F 离心率 )10(<<= e a c e )10(<<= e a c e 准线 2 a x c =± 2 a y c =±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 22 22 1x y a b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x a y b θ θθ=?? =?为参数 22 22 1y x a b +=的参数方程为 ()cos sin y a x b θ θθ =?? =?为参数 3. 焦半径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