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合集下载

介绍一个地方山西太原的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地方山西太原的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地方山西太原的作文300字1. 引言1.1 概述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华北地区的中部。

作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太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背景。

本文将全面介绍太原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经济发展以及人文风情和当地特色活动。

1.2 文章结构本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太原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太原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太原的经济发展与现状,以及山西太原的人文风情和当地特色活动。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个全面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及各个部分所涵盖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详细介绍太原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城市。

通过了解太原的历史发展、文化遗产、经济实力和人文风情等方面内容,读者可以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进一步探索其独特魅力。

无论是对游客还是对学术研究者来说,本文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太原的指南。

2. 太原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也是该省最大的城市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里,太原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太原位于中国北部的黄河中游平原上,东经112度34分至113度09分,北纬37度12分至38度25分之间。

它坐落在五岳之首的恒山北侧。

由于其坐落于陕晋塬与幽燕塬之间,太原地处交通要冲,是连接华北与西北、内蒙古及华东地区的重要通道。

太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轻工业发达的城市。

尽管现代化建筑愈发增长,但仍然保留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老建筑群。

在太原市区内,你可以找到许多保存完好且精美的明清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人们生活方式。

太原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这座城市中,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展览馆,以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山西博物院、晋祠和恒山风景区等。

这些地方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太原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太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太原高一地理中考知识点

太原高一地理中考知识点

太原高一地理中考知识点太原高一地理中考知识点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太原的地理位置: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东南临晋城、阳泉,西临大同,北连长治。

2. 太原的地形地貌:太原地处山西盆地之中,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形成了一种阶梯状地形。

3. 太原的气候特点:太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炎热多雨的夏季是其主要特点。

4. 太原的水文地质特点:太原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深浅、质量好,是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5. 太原的土地利用情况:太原地区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农业和城市建设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太原的历史文化: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太原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古城氛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 太原的人口情况:太原是中国人口大省山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3. 太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十分重要。

近年来,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

4. 太原的交通运输:太原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发达。

太原拥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

5. 太原的经济发展:太原是山西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和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石化、机电等。

总结:太原高一地理中考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太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太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地质特点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自然地理知识点。

同时,也要了解太原的历史文化、人口情况、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运输以及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太原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绩。

太原市六层住宅楼热负荷计算书

太原市六层住宅楼热负荷计算书

太原市六层住宅楼热负荷计算书摘要:一、引言二、太原市气候特点三、住宅楼基本信息四、热负荷计算方法五、计算结果与分析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本文主要针对太原市一栋六层住宅楼进行热负荷计算。

通过合理的热负荷计算,可以为住宅楼供暖、空调等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太原市气候特点太原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短暂。

年平均气温约为9℃,极端气温可达-25℃至40℃。

年降水量约为450 毫米,集中在夏季。

三、住宅楼基本信息本次计算的住宅楼位于太原市,共六层,包括两部电梯、楼梯间及公共区域。

建筑总面积为8000 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6000 平方米,公共区域面积为2000 平方米。

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主要为混凝土、砖墙及玻璃幕墙。

四、热负荷计算方法本文采用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热负荷计算规范》(GB 50736-2012)进行热负荷计算。

根据规范,民用建筑热负荷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围护结构传热热负荷2.通风换气热负荷3.太阳辐射热负荷4.人体散热量5.电气设备散热量6.其他设备散热量五、计算结果与分析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本文对太原市这栋六层住宅楼的热负荷进行了详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住宅楼总热负荷为1200kW,其中围护结构传热热负荷占60%,通风换气热负荷占20%,太阳辐射热负荷占10%,人体散热量占5%,电气设备散热量占2%,其他设备散热量占3%。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设计供暖、空调等系统时,应重点关注围护结构、通风换气及太阳辐射等方面,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住宅楼的能源利用效率。

六、结论本文对太原市一栋六层住宅楼的热负荷进行了详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

山西太原描述

山西太原描述

山西太原描述太原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原市是山西的北部重要交通枢纽,拥有一个重要铁路节点,连接了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太原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太原市地处中纬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太原市的自然风光以山脉和河流为主,山区、丘陵、平原三者交错并存,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例如,五台山是太原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一座佛教文化胜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太原市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太原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许多历史古迹和名胜古迹。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山西木塔——屹立于太原市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太原市也是山西省的经济中心,有着较为发达的工业和商业。

煤炭是太原市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除此之外,太原还有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其他重要产业。

太原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为太原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太原市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知名高校位于太原,为太原市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此外,太原市还有一些科研机构和文化艺术机构,为太原市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太原市的城市规划中,保留了许多历史古迹,如古城墙、古建筑等,使得太原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太原市有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和文化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总而言之,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它既拥有先进的经济基础,也保留了悠久的历史传统。

太原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和品味。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太原市都值得人们的一睹。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一、概述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省会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全市地处温带冷半湿、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总体呈现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等特点。

下面详细介绍太原市的气候特点及气象资料。

二、气候特点1. 季节特征太原市春季从3月中旬开始,夏季从6月中旬开始,秋季从9月中旬开始,冬季从12月中旬开始。

四季温差显著,春秋温和,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2. 年降水量太原市年降水量为450毫米左右,入夏后7、8月份为主雨季,雨量占全年约60%。

3. 年平均气温太原市年平均气温为10.5℃左右,冬季平均气温为-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25℃左右。

4. 日照时数太原市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左右,大部分集中在春夏季节。

5. 风力特点太原市风力较强,多数月份平均风速大于3级。

春秋季节为最为明显的风季。

三、气象资料1. 温度太原市近期气温差异较大,气温波动较为频繁。

请市民及时增减衣服,以应对气温变化。

2. 降水近期太原市气温较低,雨雪天气较频繁,请市民注意防范路面结冰等安全问题。

3. 风力太原市风力较强,请市民注意加强物品固定,防止被风吹倒造成损失。

4. 空气质量太原市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居多,请市民注意保护好自身健康,并降低排放污染物。

5. 日照时数近期太原市日照时数较少,请市民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四、小贴士1. 多层衣服由于太原市气温波动较大,请市民适当增减衣服,以应对气温变化。

2. 防护雨具由于太原市降雨频率较高,请市民随身携带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3. 物品固定由于太原市风力较强,请市民注意加强物品固定,防止被风吹倒造成损失。

4. 关注空气质量由于太原市空气质量状况不佳,请市民注意关注空气质量指数,并采取有关措施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研究

太原市城市气候效应研究
度表 Fig 3 Taiyuan region on July average thermal conductivity strength fig
娄烦县
古交市
太原
图 4 太原地区七月 2 时等温线分布图 Figure 4 Isograms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f July 2
图 2 太原市四季气温差值 3
Fig 2 Taiyuan region temperature seasonal change fig
3.2.3 城区与郊县气温日变化
太原地区 2011 年七月日平均热岛强度见图 4.由图可知,太原地区一天中 4 个时次热岛效应均存 在,并且很明显,同时各时次热岛强度变化较大 。其中,热岛强度在 20 时最大,为 4.85oC;第二高 为 02 时,为 4.80oC;第三高为 08 时,为 3.11oC;相对最弱的时次为午后 14 时,为 2.85oC。太原地 区的日平均热岛强度的变化大体与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即随着气温的升高,热岛强度减弱;相反 随着气温的降低,热岛强度增强。
站点的年均温,算出各站点的温度距平值 △T。太原市区各站点年均温距平值见表 2.从气温距平值 分析得出太原市全年气温存在明显的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在这 18 个站点中再选取 B6523 站和 B6525 站作为市区站,B6518 站作为郊区站,分析太原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
表 2 太原市各站点年平均气温距平值 Table2 Statistic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Taiyuan city
海拔 800 793 789 802 1265 1310 1340 1165 1293 1838 1485 1178 691 1132 1550 1106

太原试卷六年级上册【含答案】

太原试卷六年级上册【含答案】

太原试卷六年级上册【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植物是太原地区的特有植物?A. 油松B. 杨树C. 槐树D. 梨树2. 太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水稻3. 下列哪种动物是太原地区的特有动物?A. 草原狼B. 黄羊C. 野猪D. 豹子4. 太原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5. 太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以哪种为主?A. 煤炭B. 铁矿C. 铜矿D. 石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原地区位于中国北方。

()2. 太原地区的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

()3. 太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

()4. 太原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5. 太原地区的旅游业发达。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太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太原地区的特有植物是________。

4. 太原地区的特有动物是________。

5. 太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以________为主。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太原地区的气候特点。

2. 简述太原地区的农业特点。

3. 简述太原地区的工业特点。

4. 简述太原地区的旅游资源。

5. 简述太原地区的环境问题。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一名太原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作物?为什么?2. 如果你是一名太原地区的环保工作者,你会如何解决太原地区的环境问题?3. 如果你是一名太原地区的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太原地区?4. 如果你是一名太原地区的工业企业家,你会选择发展哪种工业?为什么?5. 如果你是一名太原地区的城市规划师,你会如何规划太原地区的未来发展?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太原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太原市近百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太原市近百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15-0032-04太原市近百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周静(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2)摘要:通过1910—2010年太原逐日气象资料,运用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平均风速变化密切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年际变化特征比较。

结果表明,太原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明显升高趋势的时间早于夏季,夏季气温升高趋势的时间最晚;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2年和4年准周期,夏、冬季气温存在显著的2年和4年准周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存在显著的4年和8年准周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2年准周期,夏、冬季降水量存在4年和8年准周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准2年周期震荡比较显著。

研究可以看出,20世纪太原市气温总趋势在上升,而降水量在减少,干旱化趋势比较明显。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变化;突变现象中图分类号:P468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9.15.011近年来,全球增暖已成为共识,并且引来中国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4],探讨全球增暖背景下各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已日益成为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

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在内陆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暖干化趋势。

气候暖干化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中国北方地区气温在波动中升高,有些地区的降水在波动中减少,有些地区有微弱的增加。

近年来灾害性天气、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化在其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要增强对气象灾害的抗御能力,不仅要掌握天气的变化,还要对当前大的气候背景有所认识。

2001年IPCC第三次最新评估报告显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0.6~0.2℃,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还将上升1.0~3.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各地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并不完全相同,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极不均匀[5]。

太原市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

太原市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

太原市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气候原因,太原市在冬季供暖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是保障居民取暖的关键,合理的进出水温度能够保证供暖效果,也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供暖费用。

太原市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是针对供暖系统中的进出水温度进行规定,以确保供暖系统正常运行,为市民提供合适的取暖环境。

一般情况下,供暖系统中的进水温度需要高于室内使用温度,而出水温度则需要低于进水温度,以确保取暖效果正常。

太原市在设定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时,会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物结构、供暖设备等因素,力求在保证供暖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和节能性。

太原市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还会根据不同的供暖方式进行调整。

目前太原市主要采用的供暖方式包括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两种。

集中供暖是指由供热公司统一管理,通过管网将热水或蒸汽输送到用户家中进行取暖。

分户供暖则是指每家每户单独安装供暖设备,自行供暖。

两种供暖方式对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的供暖运行过程中,太原市供暖部门会定期对供暖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供暖设备正常运行,供暖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市民也需要合理使用供暖设备,定期清洗、维护,保持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太原市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取暖环境。

太原市供暖进出水温度标准是保障供暖系统运行和供暖效果的重要依据,合理的进出水温度可以提高供暖效果,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供暖费用。

太原市供暖部门和市民都应该共同努力,保障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取暖环境。

只有这样,太原市的冬季取暖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市民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冬季气温较低,供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太原市气温非对称变化的气候特征

太原市气温非对称变化的气候特征
资源与 环境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3年 第 4期
太原市气温非对称变化 的气候特征
赵永 强
( L 【 j 西省气候中心 , l 西 太 原 0 3 0 0 0 2 )
摘要
利 用 太原 市 1 9 6 1 —2 0 1 0年 逐 日平均 气温 、 最低 气 温及 最 高气温 资料 , 详 细分 析 了太原 市年 平 均 气温 , 年平 均最 高 、 最低 气 温 以
h i g h t e s t , l o we s t t e mp e r a t u r e h a d o b v i o u s l yi n c r e a s i n gt e n d e n c y, he t a s y mme t i r c c h a n g e o f a n n u l a a v e r a g ema x i mu m a n dmi n i mu mt e mp e r a t u r e , a n n u l a
( S h a n x i C l i ma t e C e n t e r , T a i y u a n S h a n x i 0 3 0 0 0 2)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a i y u a n ’ S d a i l y m a x i m u m, m i n i m u m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a v e r a g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d a t a d u i r n g 1 9 6 1 -2 0 1 0 , l a w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太原霜降的天气怎么样

太原霜降的天气怎么样

太原霜降的天气怎么样
许多喜欢旅游的人选择去太原,在那里他们可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乡村的壮丽,品尝独特的当地美食。

这里的地形主要是平原,有许多迷人的风景。

而且太原的气候非常适合大家。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太原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吧。

太原地处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这种证明了气候的主要特点,四季分明,夏热冬冷。

春天到太原玩的朋友,会看到生命力的景象。

温度的升高,通常高于15摄氏度。

然而,季节气候变化较大,气温下降。

当每个人都在义务的准备,必须进行一些保暖的衣服。

和鲜花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夏天来这里参观的朋友,不必出门炎热的太阳。

当地气温一般以摄氏20度以上,是最好的避暑胜地。

这个时候,你可以去湖泊的底部,湖上游船,欣赏两岸迷人的自然风光。

众所周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太原的秋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枝叶繁茂的山坡,极其迷人。

太原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裹山水的魅力。

吸引了很多游客,欣赏雪景。

来太原玩的朋友,除了了解太原的天气。

同时,我们也咨询当地的食物,品尝不同风味的食物。

说了这么多太原的天气和常识,还等什么,赶紧去太原看看吧。

太原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太原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太原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它位于山西北部,邻近五代十国的晋阳。

太原地形复杂多样,以黄土高原和中条山地貌为主。

今天,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太原高一地理的知识点。

1. 区域地理太原位于北温带半湿润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意味着太原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太原有广泛的农业区、煤矿区和旅游景区。

我们可以探讨太原的特殊气候对农业、能源和旅游业的影响。

2. 水资源与环境太原地区的河流主要有汾河、浚河和晋河。

这些河流是太原重要的水资源,不仅为居民提供日常用水,也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但同时,太原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我们可以探究太原近年来采取的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污染治理。

3. 能源资源太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产业在太原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煤炭的开采和燃烧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我们可以研究太原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和举措,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努力。

4. 人口与城市发展太原作为省会城市,人口稠密且不断增长。

城市化进程对土地使用、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带来许多挑战。

我们可以探讨太原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以及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5. 自然灾害与防治太原地区常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和干旱等。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生命财产的损失,太原采取了许多防灾减灾措施,如建设防洪工程和开展地震预警系统。

我们可以研究太原的自然灾害防治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总之,太原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可以从区域地理、水资源与环境、能源资源、人口与城市发展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太原的地理特点和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为其可持续发展和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建议。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也是我们了解和改善我们所处环境的基础。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来源:闫宗楷的日志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

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

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

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

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全年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 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

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

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

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

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

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

太原市基本气象条件

太原市基本气象条件

太原市基本气象条件
太原市地处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控于东南季风的进退影响,冬季干旱,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降雨多集中于7~9月份。

其主要气象要素如下:气压变化范围:917.6~934hPa 年平均气压:920.7 hPa
年平均气温:10.54 ℃ 最热月平均气温:24.27℃最冷月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25.5℃ 年平均最高气温:16.7℃
年平均最低气温:3.4℃ 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2%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1% 冬季室外相对温度:46%
夏季室外相对温度:51% 年平均降水量:459.5mm
日最大降水量:183.5mm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2℃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8 ℃ 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m2 雪荷载基本雪压:0.3 KN/m2 年平均风速:2.5m/s
极端最大风速:25m/s 最大积雪深度:16cm
最大冻土深度:77cm 抗震设防烈度:8度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冬季多西北风。

夏季多东南风。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的气候特点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

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

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

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

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全年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

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

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

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

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

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

介绍我的家乡山西太原的特色 -回复

介绍我的家乡山西太原的特色 -回复

介绍我的家乡山西太原的特色-回复首先介绍一下山西太原的地理位置。

山西太原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

太原地处黄河中游的太行山脉南麓,是太原盆地的中心城市,东西宽度约70公里,南北长度约91公里,总面积约6840平方公里。

太原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爽多雾霾,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12摄氏度,年降水量约为455毫米。

太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是中国重要的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太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多年的夏朝至宋代都有太原设治。

太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山西太原的特色之一就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太原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城墙遗址,其中最有名的是山西云冈石窟和中国平遥古城。

山西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以其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中国平遥古城则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明清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太原还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尤其是传统的山西菜。

山西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许多人的胃口。

太原的特色菜品包括刀削面、猫耳朵、巧虎卷等。

刀削面是山西太原的一道传统名菜,它的特点是面条宽而薄,煮熟后口感Q弹。

猫耳朵是用烙铁烙制而成的饼,外形像猫耳朵,口感香脆可口。

巧虎卷是山西太原一种特色的夹馅面食,口感丰富,既有咸香又有甜蜜。

除了建筑和美食,太原还有许多文化活动和节日可以享受。

例如中国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每年吸引来自全球的跑者参与。

太原还举办各种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

传统节日如春节、重阳节和元宵节也在太原庆祝,人们可以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增进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太原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煤炭产区和工业城市之一。

太原市在中国的能源供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大型矿山和煤矿位于太原周边。

山西冬季的气候如何

山西冬季的气候如何

山西冬季的气候如何1、山西晋中的气候怎么样?晋中市地处中纬度内陆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上热量从东向西递增,即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雨热同季的气候。

按照气候的6个类型,作物品种的6个熟期以及生产特点,全市可分为6个气候区。

2、山西一年四季有那些气候特征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3、山西冬天最低温度是多少,夏天最高温度是多少29日白天:全省晴天间多云。

最高气温:高寒地区-10℃左右,北部及中南部山区-7~-3℃,中南部其余地区-3~1℃。

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全省晴天间多云,白天有4~5级西北风。

最低气温:高寒地区-26℃左右,北部及中南部山区-22~-15℃,中南部其余地区-14~-8℃;最高气温:北部-7~-3℃,中南部-3~2℃。

30日夜间到31日白天:全省晴天。

最低气温:高寒地区-25℃左右,北部及中南部山区-21~-14℃,中南部其余地区-13~-8℃;最高气温:北部-7~-2℃,中南部-2~2℃。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昨天(28日)山西省内除右玉、左云和五台山外,其余县(市)日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

阳泉的全区,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和运城的大部,忻州、吕梁和临汾的部分,大同的局部共68个县(市)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阳泉全区、太原市中东部、晋中市西部、吕梁市东部、运城市中西部以及忻州、临汾、长治和晋城的局部共36个县(市)日最高气温在37℃以上。

太原市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

太原市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

太原市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朱杰[1]郝婧宇[2] 于万荣[1]1.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2.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摘要基于太原市建站(1951)-201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近61年的年、季变化特征。

结果如下:(1)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2)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夏季降水减少引起。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引言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平均气温相应升高了0.4-0.5℃,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温最为迅速,达到了统计学上的突变程度[1]。

这对全球和中国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针对气温、降水要素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太原市自建站(1951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了解其气候变化规律,为未来合理利用气象资源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能够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本文主要选用自建站(1951)-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年代为自变量t,各要素为因变量x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气候变化趋势函数bt a x +=(系数a 、b 由最小二乘法求得)来分析年际、年代际的变化特征[2]。

11122111()()1()nn ni ii i i i i nnii i i x tx t n b tt n a xb t=====⎧−⎪⎪=⎨−⎪⎪=−⎩∑∑∑∑∑1111;nni ii i x x t tnn====∑∑2气温的变化特征2.1平均气温变化特征表1 各年代气温平均值60年来太原市平均气温以0.4℃/10a 的趋势增长,整体呈波动性上升。

由图可看出最高气温出现在年代 50 60 70 80 90 21世纪平均气温℃ 8.88 9.5 9.62 9.71 10.38 11.00 平均最高气温℃16.58 16.6916.5916.7417.52 17.59 平均最低气温℃ 2.28 3.34 3.65 3.64 4.26 5.44极端最高气温℃35.43 35.5634.4634.8335.75 36.32 极端最低气温℃-20.39 -20.46-20.09-18.99-18.47 -17.802006年11.8℃,最低气温出现在1951年7.8℃。

太原3年级考试卷子【含答案】

太原3年级考试卷子【含答案】

太原3年级考试卷子【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植物是太原地区的特有植物?A. 油松B. 银杏C. 槐树D. 桦树2. 太原地区的地质构造属于哪种类型?A. 火山地貌B. 沉积地貌C. 侵蚀地貌D. 断层地貌3. 以下哪个景点不属于太原市?A. 晋祠B. 天龙山C. 平遥古城D. 双塔寺4. 太原市属于哪种气候类型?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5. 以下哪个不是太原市的传统美食?A. 刀削面B. 羊杂割C. 老陈醋D. 馄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

()2. 晋祠是为了纪念晋文公而建立的。

()3. 天龙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4. 山西省的简称是“晋”。

()5.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的______部。

2. 山西省的省会是______。

3. 晋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______而建立的。

4.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的______区。

5.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______市。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太原市的主要气候特点。

2. 介绍晋祠的历史背景。

3. 描述天龙山石窟的艺术特点。

4. 解释平遥古城的城墙结构。

5. 介绍太原市的传统美食。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晋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 请设计一条太原市的一日游路线,包括主要景点和美食推荐。

3. 描述太原市在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4. 请列举太原市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分析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城市规划。

2. 探讨太原市在山西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份太原市的旅游宣传册,包括主要景点、美食和住宿推荐。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原的气候特点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

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

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

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

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太原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

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地形地貌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

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市区坐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

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

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太原的景点中国煤炭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汾河公园的`西岸,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这里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

煤炭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

森林公园太原森林公园东临大同路,西濒滨河东路,公园内除了大面积的树木之外,还有一个占地386亩的人工湖,湖上有桥梁8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来源:闫宗楷的日志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

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

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

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

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全年气候特征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 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

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

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

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

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

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

平均气温9℃~12℃。

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

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

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

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 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

平均气温8℃~10℃。

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

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

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

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

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

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

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

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

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22℃为夏季,小于等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节的划分原则,太原地区可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型:四季分明的温暖区包括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和清徐县等海拔高度在760米~900米之间的盆地平川地区。

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6天,秋季长6 1天,冬季长177天。

冬长夏短温和区包括东山和西山丘陵区、阳曲县丘陵区、古交市和娄烦县的河谷地区,其海拔高度在600米~1200米之间。

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夏季长51天,秋季长61天,冬季长180天以上。

夏季不明显的温凉区包括东山、西山、阳曲县、古交市和娄烦县海拔高度在1200米~1500米之间的山区。

这些地区春季长71天,秋季长56天,冬季长达202天,夏季的气候很凉爽,气温在22℃以上的天气只有三十天左右。

冬长无夏的凉爽区该区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地,这些地方,没有夏天,春秋两季在140天左右,冬季长达220天,气候相当寒冷。

第二节辐射日照辐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

其地域分布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4月~8月太阳辐射总量占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5%左右,其中5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大月份,为666兆焦耳/平方米;11月~12月太阳辐射总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1%,而12月是各月总辐射量最少月份,仅250兆焦耳/平方米。

日照太原市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

5月份日照时间最多,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0.5%;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8%。

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为南部少于北部,盆地少于山区。

第三节降水降水量太原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20毫米~457毫米,比山西全省平均年降水量518毫米低61毫米~98毫米。

总降水量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盆地、平川区年降水量为440毫米~457毫米。

丘陵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14毫米~440毫米。

山区降水量随地势的增高而增多,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的山区,年降水量可达500毫米,古交市的梅洞沟,海拔高度1600米,年平均降水量达550米~600毫米。

降水变率太原市最多降水年是1969年,年降水量为749毫米;最少降水年为1972年,年降水量仅180毫米。

年降水量以300毫米~500毫米的频率为最多,约占到统计总年数的58%。

百分之八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百分之六十保证率年降水量在430毫米以上,出现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或高于700毫米的年份,大约30年一遇。

较高山区降水量出现频率也基本一致。

最大降水量据太原气象资料记录,1969年7月27日,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83.5毫米。

另据梅洞沟水文雨量站记录,1996年8月4日,一日最大降水量314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达88.3毫米,10分钟最大降水量26.2毫米。

太原盆地连续4天~5天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年份约平均4年一次,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降水日数全市各地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80天左右。

7月~9月出现频率占45%,为最多;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27天。

其中,7月~9月出现频率占60%;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有15天,7月~9月出现频率占68%;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日数,全年平均1天,7月出现频率占60%,8月出现频率占40%。

降雪太原市最早降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10月24日。

平均始雪日期为11月27日,平均终雪日期为3月26日。

最晚终雪日期出现在1960年5月6日。

年平均降雪日数17.1天,年平均积雪天数19.9天。

太原市各地最大积雪深度,太原16厘米,南郊区17厘米,北郊区1 4厘米,清徐县12厘米,阳曲县16厘米,古交市15厘米,娄烦县20厘米。

第四节气温地温气温年平均气温境内年平均气温7.8℃~10.3℃。

其中,城区及各县(市)、区的平原区域年平均气温9.5℃~10.3℃;山区年平均气温7.8℃~9.2℃。

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

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后期至7月底,为36.1℃~39.4℃之间;1955年7月24日,太原气温达39.4℃,为全市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之间,亦有地区出现在2月份。

1985年12月8日,娄烦县曾测得零下26.8℃的气温,为全市最低气温。

从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全年最热时期,而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为全年最冷时期。

全市月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介于28.5℃~31.1℃之间,以阳曲县为最。

月平均气温太原市1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5.1℃~零下8.0℃,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低月份。

7月份除娄烦县的平均气温为21.7℃外,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介于23℃~24℃之间,是全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

4月份平均气温9.6℃~12.3℃,10月份平均气温8.6℃~10.9℃。

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以秋季为最,春季次之,夏季最小。

2月至3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6.2℃~7.2℃;10月至11月,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7.7℃~8.4℃,与夏季各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1.6℃~2.0℃比较,春秋两季气温升降迅速。

太原市各地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

以太原为例,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年份1955年为零下10℃,最高年份1979年为零下4.2℃,二者相差5.8℃;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年份1 955年为25.6℃,最低年份1969年为22.1℃,二者相差3.5℃。

气温的日变化以太原观测值为代表的平原地区,年气温平均日较差为13.4℃。

一年中春季和初夏的日较差较大,最大的月份出现在5月份,达15.2℃。

夏季气温的日较差最小,最小月份出现在8月份,为10.8℃。

日较差一般从北向南逐渐减小。

气温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15时左右,最低气温多出现在日出以前。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春、夏季为6时左右,秋季约7时,冬季8时前后。

积温太原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或等于0℃的日数年约为250天~270天,大于或等于积温为3800℃~4180℃;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总积温减少,每上升100米,总积温约减少130℃~150℃;农作物生长期缩短5天~7天。

大于或等于5℃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200天~230天,且从3月下旬开始到11月初终止。

大于或等于10℃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75天~190天,从4月中下旬始,10月中旬止,积温百分之八十保证值在3500℃~3900℃之间。

大于或等于15℃日数年平均持续期为125天~145天,从4月底5月初始到9月中下旬止,积温为2600℃~3100℃。

地温地面温度地表覆盖物黄土的蓄水性差,热容量小,导热率低,地面温度变化快、幅度大,春季增温迅速,秋季降温甚快,夏季强烈吸热,冬季大量散热。

地温年内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

夏季地温高于气温,冬季则由地形而定。

地面温度的年变化幅度远远大于气温的年变化幅度。

年平均地面温度为9.3℃~12.8℃。

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3.8℃~68.5℃之间,一般出现于7月~8月。

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5℃~零下31.1℃,一般出现在1月~2月。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温差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