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修复技术河流生态修复31页PPT
合集下载
湖泊水环境修复技术PPT课件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5
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非点源治理设计程序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
非点源管理技术特征
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5.2.2.参数计算
水量动态平衡
热量衡算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
5.2.2.参数计算
污染负荷衡算 氮、磷是富营养化主要指标 水体中,磷浓度在稳定状态时可描述为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概念
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SO2、NOx被氧化后产生硫 酸和硝酸,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水体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湖泊水库萎缩
19
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水库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水动力学修复技术 藻类控制和去除技术 污染湖泊水库生态恢复技术
1.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概念
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建设相 关处理设施,减少排入湖泊的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总量
类型
点源污染控制
•生活污染处理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前置库技术
25
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非点源治理设计程序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
非点源管理技术特征
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5.2.2.参数计算
水量动态平衡
热量衡算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
5.2.2.参数计算
污染负荷衡算 氮、磷是富营养化主要指标 水体中,磷浓度在稳定状态时可描述为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概念
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SO2、NOx被氧化后产生硫 酸和硝酸,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水体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湖泊水库萎缩
19
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湖泊水库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水动力学修复技术 藻类控制和去除技术 污染湖泊水库生态恢复技术
1.湖泊水库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概念
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建设相 关处理设施,减少排入湖泊的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总量
类型
点源污染控制
•生活污染处理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前置库技术
河道水生态治理技术 ppt课件
江苏南京清江南沟
浙江杭州滨江区杨家墩河
安徽合肥南淝河
福建安泰河和琼东河交汇处
武汉黄孝河
青岛市李沧区李村河
基本需求
• 1.保证水的基本流量和流动 • 2.满足水生态系统的水质要求 • 3.恢复河湖水系统生态功能 • 4.短期内改善水质,长期强化水
生态构建和保持。
3.河道保护与修复的基本需求
“生态修复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浮 岛技术和沉水植物修复技术,采用该技术兼具水体净化、 消浪护坡、创造生物生息空间和美化水源景观的效果。
6.3.1 沉水植物的功能
1
在调控湖泊演化和湖泊生态平衡中极其重要,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
2
通过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改善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质基础和其他必需条件
3 抑制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为生态系统复杂食物链提供食物提高水体中原生
苦草
金鱼藻
7.景观人文美化技术
7.1设计理念
1.生态与景观的完美结合,不仅给人们呈现了优美的景观,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 2.大自然的回归,自然野趣也是一种别样的美; 3.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创作的不竭源泉; 4.对人的尊重与关怀。
7.2设计方法
河道分三段设计,串联多个景观节点, 上游:超磁取水净化水质,使水体流动循环起来,水渠两岸种植林带涵养水源; 核心区:固载微生物水体净化,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恢复滨水景观带; 下游:疏通河道,设置生态堤岸,建立健全两岸绿化建设。
6.生态修复转化技术
6.2.3 栽植过程•向日葵造景
种子催芽
种植上杯二周后
池中成列向日葵小苗
杯中向日葵健壮
水中向日葵生长良好
浮床上的向日葵生长良好
污染河流的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PPT学习教案
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缺点:占地面积大、出水中悬浮物浓度高。
第29页/共46页
上述三种微生物塘的工艺特征见表7-3。
好氧塘
兼性塘
曝气塘
塘深(m)
BOD5负荷 (mg/m2·d) BOD5去除率 (%) 藻类浓度 (mg/L) 停留时间(d)
污泥回流比
0.15~0.5 11.2~22.4
80~95 100~200
第6页/共46页
分类:
主要分 析
土地渗滤技术 (land filtration)
区别
以净化、回 收利用河水 为主要目
污水灌溉技术 (sewage irrigation)
以利用水肥资 源为主要目的 的
第7页/共46页
一、土地渗滤修复系统
污染河水的土地渗滤技术属于陆生生态工 程范畴,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一子 系统均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与功能。一般 地,完整的土地渗滤修复技术系统由预处 理、水量调节与贮存、配水与布水、土地 -植物田间工程、排水及监测等部分组成
第12页/共46页
(二)快速渗滤修复
快速渗滤系统(RI)将污染 的河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 良好沙滤性能的土壤表面, 污水在向下渗滤过程中通过 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 过滤、沉淀、还原等一系列 作用而得到净化的污水土地 渗滤工艺类型。RI通过淹水 -干燥交替运行而使渗滤池 表面在干燥期好氧条件得到 再生,同时有利于水的下渗 (图7-3)。
3
20
铵氮(以N计) <0.5
0.5
<4.0
<0.5
15
总磷(以表P7计-2)土地<渗0.1滤系统1.的0平均出4.水0水质(<m0.1g/L) 10
E. coli(个/L) 0
第10200页/共46页2000
第29页/共46页
上述三种微生物塘的工艺特征见表7-3。
好氧塘
兼性塘
曝气塘
塘深(m)
BOD5负荷 (mg/m2·d) BOD5去除率 (%) 藻类浓度 (mg/L) 停留时间(d)
污泥回流比
0.15~0.5 11.2~22.4
80~95 100~200
第6页/共46页
分类:
主要分 析
土地渗滤技术 (land filtration)
区别
以净化、回 收利用河水 为主要目
污水灌溉技术 (sewage irrigation)
以利用水肥资 源为主要目的 的
第7页/共46页
一、土地渗滤修复系统
污染河水的土地渗滤技术属于陆生生态工 程范畴,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一子 系统均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与功能。一般 地,完整的土地渗滤修复技术系统由预处 理、水量调节与贮存、配水与布水、土地 -植物田间工程、排水及监测等部分组成
第12页/共46页
(二)快速渗滤修复
快速渗滤系统(RI)将污染 的河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 良好沙滤性能的土壤表面, 污水在向下渗滤过程中通过 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 过滤、沉淀、还原等一系列 作用而得到净化的污水土地 渗滤工艺类型。RI通过淹水 -干燥交替运行而使渗滤池 表面在干燥期好氧条件得到 再生,同时有利于水的下渗 (图7-3)。
3
20
铵氮(以N计) <0.5
0.5
<4.0
<0.5
15
总磷(以表P7计-2)土地<渗0.1滤系统1.的0平均出4.水0水质(<m0.1g/L) 10
E. coli(个/L) 0
第10200页/共46页2000
水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ppt
附、生物操控等……
举例一:稻田生态拦截沟渠技术系统
进水样(mg /L) 出水样(mg /L) 去除率(%) 河水样 (mg/L)
2003 年
TN
TP
1.69
0.22
0.82
0.10
51.5
54.6
1.31
0.20
2004 年
TN
TP
12.9
0.65
4.74
0.14
63.3
78.5
3.57
0.28
2005 年
3) 行业总量控制
从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出发,制定排放口总 量控制负荷指标。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 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 荷分配。
(4)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治理的总体思路
1、维持水的自然循环,保证清水来源
云与水汽
水汽输送
山体
2、规范水的社会循环,优化流域产业结 构,减少人为污染,源头削减氮磷
污染类型 与程度
水体 纳污能力
再诊断
对策措施
控源 治理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污染物 3种 总量控制 控制
方法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公众参与
(1) 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区 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 件、水环境状况等自然属性,以及水资源开 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 要求等社会属性,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划定为 具有特定功能并有保护目标的区域。
谢 谢!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TN
TP
20.0
0.61
9.16
0.28
54.3
54.1
5.78
举例一:稻田生态拦截沟渠技术系统
进水样(mg /L) 出水样(mg /L) 去除率(%) 河水样 (mg/L)
2003 年
TN
TP
1.69
0.22
0.82
0.10
51.5
54.6
1.31
0.20
2004 年
TN
TP
12.9
0.65
4.74
0.14
63.3
78.5
3.57
0.28
2005 年
3) 行业总量控制
从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出发,制定排放口总 量控制负荷指标。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 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 荷分配。
(4) 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治理的总体思路
1、维持水的自然循环,保证清水来源
云与水汽
水汽输送
山体
2、规范水的社会循环,优化流域产业结 构,减少人为污染,源头削减氮磷
污染类型 与程度
水体 纳污能力
再诊断
对策措施
控源 治理
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污染物 3种 总量控制 控制
方法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公众参与
(1) 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区 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 件、水环境状况等自然属性,以及水资源开 发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 要求等社会属性,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划定为 具有特定功能并有保护目标的区域。
谢 谢!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TN
TP
20.0
0.61
9.16
0.28
54.3
54.1
5.78
水环境的修复技术河流生态修复
没或饱和,并通常伴生有优势的水生植被与水生生物 的地方,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与环境容量。而人工湿
地则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一定 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为设计与建 造的湿地,它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
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透水性的基质材料,水生
植物(主要指挺水植物),栖息在根系和基质材料表面 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
与潜流人工湿地相 控制相对复杂,建 比还具有一下有点: 造要求较高。
硝化能力强;占地 面积小。
人工湿地的净化原理
1,填料作用:
• 载体作用,
• 过滤吸附作用(煤碴>土壤>碎石>沙子),
• 化学沉积作用。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通过同化与异化作用降解污染物,是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质的主 体。
第十九页,课.6可以看出,湿地系统对污染河水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对CODMn. TN. 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3.7%,45%, 40.8%左 右。随着运行时间增加,湿地系 统对CODMn, TN的去除率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而对TP的去除率则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湿地系统对CODMn的去除主要通过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及植物根系附着的大量的微生物。随
Ⅲ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为了区分出人工湿地对悬浮态物质的物理过滤作用,开 始进行全溶解态污水的运行试验
试验依据古运河水的CODMn, TN, TP浓度,在蓄水池 中配制全溶解态的污水,其中氮采用NH4HC03,碳源采用 葡萄糖,磷采用KH2P04 .通过使用全溶解态污水运行人工 湿地,经过一周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开始沿程取样测试水 质指标。将实际污染河水的试验数据与全部为溶解态污染 物的模拟污水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比较。污染河水试验 数据采用较具代表性的4月26日的数据,全溶解态配水试 验采用5月12日的数据。
地则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一定 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为设计与建 造的湿地,它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
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
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透水性的基质材料,水生
植物(主要指挺水植物),栖息在根系和基质材料表面 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
与潜流人工湿地相 控制相对复杂,建 比还具有一下有点: 造要求较高。
硝化能力强;占地 面积小。
人工湿地的净化原理
1,填料作用:
• 载体作用,
• 过滤吸附作用(煤碴>土壤>碎石>沙子),
• 化学沉积作用。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通过同化与异化作用降解污染物,是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质的主 体。
第十九页,课.6可以看出,湿地系统对污染河水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对CODMn. TN. 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3.7%,45%, 40.8%左 右。随着运行时间增加,湿地系 统对CODMn, TN的去除率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而对TP的去除率则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湿地系统对CODMn的去除主要通过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及植物根系附着的大量的微生物。随
Ⅲ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为了区分出人工湿地对悬浮态物质的物理过滤作用,开 始进行全溶解态污水的运行试验
试验依据古运河水的CODMn, TN, TP浓度,在蓄水池 中配制全溶解态的污水,其中氮采用NH4HC03,碳源采用 葡萄糖,磷采用KH2P04 .通过使用全溶解态污水运行人工 湿地,经过一周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开始沿程取样测试水 质指标。将实际污染河水的试验数据与全部为溶解态污染 物的模拟污水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比较。污染河水试验 数据采用较具代表性的4月26日的数据,全溶解态配水试 验采用5月12日的数据。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PPT
17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关系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定量 衡量的精度,在具体研究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时,必须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可操作性 来拟定评价指标。
18
感谢您的聆听!
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体系
该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 ➢ 水资源系统的构成; ➢ 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需水耗水规律); ➢ 社会经济系统;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下的水资源承载
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7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 ➢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 生产力水平; ➢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科学技术; ➢ 人口和劳动力; ➢ 政策、法规、市场等因素及其他资源潜力。
8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经验估算法 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常规趋势法和供需平衡法。 依据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给决策者提出一个近
指标体系大体分为两类,这两类都是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出发,但选取角度不同:
➢ 将水资源支撑(支持、维系)的对象作为评价指标; ➢ 另一类是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从发展趋势上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正由单纯的 水资源系统向社会、生态、经济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同 时水资源承载力也正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
3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以上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 从水资源开发容量或水资源开发规模方面定义; ➢ 从水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定义。 不同点:前者从水资源系统出发,后者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关系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定量 衡量的精度,在具体研究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时,必须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可操作性 来拟定评价指标。
18
感谢您的聆听!
6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内容体系
该研究是属于评价、规划与预测一体化性质的综合研究。 ➢ 水资源系统的构成; ➢ 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需水耗水规律); ➢ 社会经济系统;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机制;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下的水资源承载
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7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资源等方面: ➢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 生产力水平; ➢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 科学技术; ➢ 人口和劳动力; ➢ 政策、法规、市场等因素及其他资源潜力。
8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经验估算法 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常规趋势法和供需平衡法。 依据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给决策者提出一个近
指标体系大体分为两类,这两类都是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出发,但选取角度不同:
➢ 将水资源支撑(支持、维系)的对象作为评价指标; ➢ 另一类是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从发展趋势上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正由单纯的 水资源系统向社会、生态、经济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同 时水资源承载力也正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
3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以上观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 从水资源开发容量或水资源开发规模方面定义; ➢ 从水资源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定义。 不同点:前者从水资源系统出发,后者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出发
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PPT
5.河流活性金属元素——铁的变化
❖ 铁会影响底泥有机物的降解: ▪ 铁在细菌分解代谢有机物过程中可充当电子受体、供体 ▪ 有机铁络合物容易吸收紫外光发生光化学反应 ▪ 较高的铁含量可促进腐殖质的絮凝和沉淀(河床截留有 机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 微生物影响河水和底泥中的铁浓度 ▪ 夏季,微生物活性达到高峰,氧化有机物,消耗溶解氧 导致厌氧状态,容易引起铁和锰氧化物的离解。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早期管理仅考虑由污染引起水体理化性质的变化,制定了水环境质 量标准,进行水水体质量评价。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将地表水体分成I-V类。
仅凭水质指标进行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的弊端: ➢污染的复杂化、多样化,使得人们难以监测全部污染物; ➢不能很好反映出流域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中国七大河流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 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
河流污染参数
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
河流污染源的分类
根据污染来源:外部污染源、内部污染源 根据排入水体的方式: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 根据污染物的类型: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1.泥沙对污染物的传输
参照点位的识别:河道基本维持自然状态;上游基本无任何农作物 与村庄;无林木采伐;样点周围认为干扰较少
国内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 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 出台了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包括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18个指标;
➢ 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以“提防不决口, 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提高”作为黄河保护的终极 目标;
平均传输距离:细小颗粒10000m/a, 沙子1000m/a, 卵石100m/a
河道治理水体生态修复PPT幻灯片课件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录入结论
护坡护岸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出于对行洪、排涝的考虑, 大多数城市河道的护坡护岸采用浆砌 块石、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板块等形式, 由于其坚硬的结构, 不仅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于生存的基础, 而且也隔断了生物和微生 物的整体生物链, 破坏了水生态循环系统的平衡, 致使河道天然 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因此在新的城市河道整治中,应尽可能地 避免河道人工化、渠道化, 大力推广生态型护坡。
1 截污治污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要整治城市河道, 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 恢复其生物的多样性, 首要 的任务是截污、治污。截污、治污要从源头抓起, 从长远来看, 要通 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 实施长效管理; 要通过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 划分水功能区域, 确定纳污总量, 进行排污总 量控制; 要通过创建节水型城市, 倡导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产出量; 要通过技术投入, 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力度, 提高污水利用率, 改善城 市水环境
河道中底泥的处理
河道底泥(sludge ):河道底泥是城 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副产品,主要来源于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和 污水处理厂。一般地,以无机物为主要 成分的称为“沉渣”,呈大颗粒,易脱 水,不腐化且流动性差。以有机物为主 要成分的称为“污泥”, 如污水处理 厂的剩余污泥等。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 和稳定化程度,污泥还可分为生物泥、 熟污泥、化学污泥等。不同种类的污泥, 其性状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最 终处理处置措施也应具有针对性。
污水治理遇到的难题
• (一)人口增加,污水增多 • (二)加快发展,急需资金 • (三)处理资金,来源困难 • 针对以上的问题当然有相对较好的解决措施: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增加
企业自筹强度,试行优先股票发行
护坡护岸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出于对行洪、排涝的考虑, 大多数城市河道的护坡护岸采用浆砌 块石、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板块等形式, 由于其坚硬的结构, 不仅破坏了河岸植被赖于生存的基础, 而且也隔断了生物和微生 物的整体生物链, 破坏了水生态循环系统的平衡, 致使河道天然 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因此在新的城市河道整治中,应尽可能地 避免河道人工化、渠道化, 大力推广生态型护坡。
1 截污治污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要整治城市河道, 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 恢复其生物的多样性, 首要 的任务是截污、治污。截污、治污要从源头抓起, 从长远来看, 要通 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 实施长效管理; 要通过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 划分水功能区域, 确定纳污总量, 进行排污总 量控制; 要通过创建节水型城市, 倡导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产出量; 要通过技术投入, 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力度, 提高污水利用率, 改善城 市水环境
河道中底泥的处理
河道底泥(sludge ):河道底泥是城 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副产品,主要来源于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和 污水处理厂。一般地,以无机物为主要 成分的称为“沉渣”,呈大颗粒,易脱 水,不腐化且流动性差。以有机物为主 要成分的称为“污泥”, 如污水处理 厂的剩余污泥等。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 和稳定化程度,污泥还可分为生物泥、 熟污泥、化学污泥等。不同种类的污泥, 其性状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最 终处理处置措施也应具有针对性。
污水治理遇到的难题
• (一)人口增加,污水增多 • (二)加快发展,急需资金 • (三)处理资金,来源困难 • 针对以上的问题当然有相对较好的解决措施: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增加
企业自筹强度,试行优先股票发行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修复PPT课件
物理修复是借助工程技术措施 ,清除底泥污染 的一种方法,主要有疏浚、填沙、营养盐钝化 、 底层曝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 底部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 化学修复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杀藻。 生物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操 纵 物理和化学方法只能暂时控制,治标不治本。生 态修复是新的领域,研发热点。
刘 革.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中国水 产.2009,10:68 ~69.
程丽巍,许海, 陈铭达.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 展.环境保护科学. 2007, 33 (1):18 ~21.
贺丽君 ,龚洁, 赖承程.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工业 安全与环保. 2008, 34 ( 9 ) :23 ~24.
第19页/共43页
首先, 水中的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氨化细菌) 转化为氨氮, 而后硝化细菌在好氧环境下 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后通过 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氧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 吸收作用将无机氮从水中去除滇池建立的人工湿地系统用 以处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根据 14 个月 运行监测,该湿地系统对 TN 平均去除率为35. 5%~ 60%左右, 对 TP 平均去除率为24. 4%~ 47. 8%
第18页/共43页
➢除氮 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
分解转化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完成 的。进入湿地系统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 氨氮的形式存在。在人工湿地系统内, 植 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氧通过植株-根系向湿 地床输送, 使得系统内部存在许多好氧、 缺氧和厌氧微环境,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 化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31页/共43页
香根草
第32页/共43页
香根草生态浮床
第33页/共43页
应用2:宋祥甫等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 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 在池内的富营养 化水体 (KN和TP含量分别为2108和0125mgP L) 表面种植水稻, 通过水稻吸收和吸附作用, 去除水体中N、P 元素, 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 水质, 并使水体产生良性循环。研究表明, 在水深 114m左右, 水面浮床覆盖率分别为 20%、40%、60%条件下, 水稻分蘖至成熟84天, 对全池水体中TN 净去除率分别为 29.10%、 49.18%和 58.17%, TP 净去除率分别为 32.11%、42.10%和49.11%, 且水稻正常生育 并收获。
刘 革.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中国水 产.2009,10:68 ~69.
程丽巍,许海, 陈铭达.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 展.环境保护科学. 2007, 33 (1):18 ~21.
贺丽君 ,龚洁, 赖承程.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工业 安全与环保. 2008, 34 ( 9 ) :23 ~24.
第19页/共43页
首先, 水中的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氨化细菌) 转化为氨氮, 而后硝化细菌在好氧环境下 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最后通过 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氧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 吸收作用将无机氮从水中去除滇池建立的人工湿地系统用 以处理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根据 14 个月 运行监测,该湿地系统对 TN 平均去除率为35. 5%~ 60%左右, 对 TP 平均去除率为24. 4%~ 47. 8%
第18页/共43页
➢除氮 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
分解转化作用和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完成 的。进入湿地系统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 氨氮的形式存在。在人工湿地系统内, 植 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氧通过植株-根系向湿 地床输送, 使得系统内部存在许多好氧、 缺氧和厌氧微环境,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 化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31页/共43页
香根草
第32页/共43页
香根草生态浮床
第33页/共43页
应用2:宋祥甫等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 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 在池内的富营养 化水体 (KN和TP含量分别为2108和0125mgP L) 表面种植水稻, 通过水稻吸收和吸附作用, 去除水体中N、P 元素, 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 水质, 并使水体产生良性循环。研究表明, 在水深 114m左右, 水面浮床覆盖率分别为 20%、40%、60%条件下, 水稻分蘖至成熟84天, 对全池水体中TN 净去除率分别为 29.10%、 49.18%和 58.17%, TP 净去除率分别为 32.11%、42.10%和49.11%, 且水稻正常生育 并收获。
湖泊生态修复PPT幻灯片
7
3. 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生态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集中表现为鱼类资源种类减少、
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与底栖生物分布范围 缩小,而浮游植物(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不断集聚形成生态灾害.在我国东部平原 湖区,湖泊生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水质下降和水体过度 利用等,其中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活动是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长江中游地 区湖泊,如长湖、大冶湖、斧头湖等中小型湖泊以及一些大型湖泊湖湾,几乎全 湖被围网割裂。不合理湖泊过度养殖,大量消耗水生植物,造成湖泊湿地水生植 被的消失,而且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向湖泊投放过量鱼类饵料,有的 甚至直接向湖中投放化肥,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造成湖泊生态 系统破坏。随着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重大 影响,生物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减少,其中敏感种消失, 耐污种数量增多,水生生物种类、群落类型及分布区域与历史资料相比下降显 著.我国西部地区湖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湖泊水位下降、 水体盐碱化、富营养化加重,同样也面临生态退化和渔业资源减少问题.
12
C 湖泊生态修复研究
〉 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恢 复或修复到其原有水平,使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忍受性。湖泊生 态系统修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创造一个自然的、可以自我调 节的并与所在区域完全整合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水生生态系统的 退化,使系统恢复或修复到 、可以接受的、能长期自我维持的、稳定的 状态水平。
18
②潜流湿地 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 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 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 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 资比表层流湿地系统略高。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植物则主要为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常用的植物有芦苇、 香蒲、美人蕉等。
3. 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生态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集中表现为鱼类资源种类减少、
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与底栖生物分布范围 缩小,而浮游植物(藻类)等大量繁殖并不断集聚形成生态灾害.在我国东部平原 湖区,湖泊生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水质下降和水体过度 利用等,其中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活动是重要方面之一,尤其是长江中游地 区湖泊,如长湖、大冶湖、斧头湖等中小型湖泊以及一些大型湖泊湖湾,几乎全 湖被围网割裂。不合理湖泊过度养殖,大量消耗水生植物,造成湖泊湿地水生植 被的消失,而且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向湖泊投放过量鱼类饵料,有的 甚至直接向湖中投放化肥,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同时,也直接造成湖泊生态 系统破坏。随着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云贵高原湖泊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重大 影响,生物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减少,其中敏感种消失, 耐污种数量增多,水生生物种类、群落类型及分布区域与历史资料相比下降显 著.我国西部地区湖泊,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湖泊水位下降、 水体盐碱化、富营养化加重,同样也面临生态退化和渔业资源减少问题.
12
C 湖泊生态修复研究
〉 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恢 复或修复到其原有水平,使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忍受性。湖泊生 态系统修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创造一个自然的、可以自我调 节的并与所在区域完全整合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水生生态系统的 退化,使系统恢复或修复到 、可以接受的、能长期自我维持的、稳定的 状态水平。
18
②潜流湿地 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 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 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 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 资比表层流湿地系统略高。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植物则主要为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常用的植物有芦苇、 香蒲、美人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