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的确 ,语 言 具有 其 他 符 号 系 统不 可 替 代 的 审美
功能, “ 语 言之 美 或 者 阅 读 的 乐趣 ,阅 读过 程 中的 审美 快 感 , 是观 看 画 面 、聆 听 声 音 不 能替 代 的 ,我们对 很多经典 作品一遍 一遍地 阅读 ,就 在于语 言 自身的魅力 ,在于语 言阅读过 程中产 生 的快感 。 ” ( 1 1 6 )在莫 言 的笔尖 ,语 言 并非 只
关键 词 :生命 感 觉化 民间 地 理 基因 童年
作 者 简介 :董福 升 ,华 中科技 大学 武 昌分校 新 闻与法 学学院 汉语 言文学教 研 室研 究员。
当代 作 家 中 ,莫 言 无疑 是在 小 说 语 言表 现 方面 最具有鲜 明特 色和独 创性 的作家之 ~ 。莫 言 曾说 ,将来 小说存在下 来的唯 一理 由就是语言 。
场 景 时这 样 写 道 : “ 潮 湿 的 雾 气 从地 升腾 起
来 。月亮爬到 很高 的地方 ,个 头显小 了些 ,但 光 辉更 明亮 ,蓝 幽幽 的。远远近 近 的高 粱地里 ,雾 气 团团簇簇 ,有时浓有 时淡 ,煞是好看 。水边 的 草丛 中 ,秋虫 响亮地 呜叫着 ,有曜曜 的,有吱 吱
而 易见 的关系 , “ 我 早期 的小说里为什 么有那 么
动着 ,肺 叶像活 泼的斑鸠 在展翅 飞翔 。河面上 一 片 白, 白里掺着 黑和紫 。他 的眼睛生 涩刺痛 ,但 还 是 目下 不 转 睛 ,好 像 要 看 穿 水 面上 漂 着 的这 层 水银般 的亮色 。 ”作 者有意 识地赋情 感于 客观
以作 为表达观念 的符号 和再现 客体事物 的工具 , 其本 身也应该 具有丰体 性和 内容性 ,即语 言可 以 超越感 觉外化 的浅层 次 ,承载 着作家更 深一层 的 情感 表达 。小 说 《 透 明的红萝 卜 》 中就 有这么 一
【莫言小说评论】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

“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代表某种象征,承担特定 的含义”[2]。莫言对色彩语言情有独钟。从其小说题目就 可见一斑: 《红高粱》、《红树林》、《红蝗》、《白棉花》、《透 明的红萝卜》、《金 发 婴 儿》、《白 狗 秋 千 架 》…… 五 彩 缤 纷 的色彩的广泛运用是其小说的亮点之一。他常用于描绘 风景,显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无边无际的红高粱从浓雾中升起来,……石棱上挂着 绺绺浅黄色的狐狸毛。河水被子弹打得啾啾鸣叫,宛若鸟 的叫声。红毛的画眉,绿毛的百灵。白鳝鱼在碧绿的墨水 河里翻了肚皮。黑皮糙肉的大狗鱼在山谷的清泉中打扑 棱,水声格外响亮。( 《人与兽》)
也用来描写外貌、描述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心有灵犀的方碧玉脸上擦着香喷喷甜丝丝的“葵
他们把高马打死了! 金菊眼前万点金星飞迸,接 着又变成绿色的光点,那么多的绿色的光点画着优美
收稿日期:2011 - 11 - 28 作者简介:邱晓岚( 1962 - ) ,女,甘肃礼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和口语教学。
66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年
的弧线在她的头上飞舞。她伸出手,去捕捉些么绿光 点。总也捕捉不住……总也捕捉不住……有时,好像 把一个绿光 点 握 在 手 心 里,但 一 张 手,它 又 飞 走 了。 一股腥甜的味道从喉咙处慢慢涌上来,她一张嘴,看 到鲜红 的 一 团 东 西 缓 缓 地 落 在 胸 前 一 株 枯 草 上。 ( 《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用“绿色”描 述 金 菊 的 幻 觉,“绿 色 的 光 点 ”是 阻 碍她自主婚姻、把握人生的落后习俗的象征。
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
关键词:莫言; 小说语言; 艺术特色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8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领域笼罩着浓厚的西方情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着作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他又不自觉地开掘民间的创作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植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特色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体验,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以“性”和“暴力”为创作的主要内容莫言的文本世界充满着对性和暴力的执着呈现。
与同时期先锋作家相比,莫言作品中的性与暴力是来自人的原始本能,是强悍的生命力的体现,充满着原始的张力与激情。
在莫言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描写了一种荡魂摄魄的“性爱”,另一方面描写了暴力。
莫言对性的描写是美的,并且有着一种荡魂摄魄的力量。
如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上官来弟与鸟儿韩的性爱,被苦难生活压抑了十五年的青春激情像野火一样慢慢地燃烧起来。
他双膝一软,跪在了来弟的身体前,用滚烫的、抖颤的嘴巴,吻着她的脚踝骨下边那块光滑的皮肤……在狂吻的间隙里,她喘息着说:“让那个哑杂种、让那个半截鬼死了去吧,烂了去吧,让乌鸦啄瞎他的眼睛吧……”小说中莫言用了大量文字来描写他们对爱情和性的正常需要,以及两个人结合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在整个叙述中,没有丝毫的淫荡,而是充满了人生的辛酸、苦难和生命的悲凉。
又如《红高粱》中“野合”场面,给读者带来了强烈震撼力。
“我爷爷”和“我奶奶”这两个大胆的、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高粱地里演绎着他们的爱情,在野外忘情地交合,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
不管在原作中,还是在改编的影片中,我们都不会觉得这个场面是猥亵的,相反我们读出的是庄严与悲怆。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张昳雅 北京师范大学摘 要:莫言的小说经常运用独特的语言构建一个夸张的叙述,比如他的小说《红高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定语“我奶奶”。
同时,莫言的小说也采用了多种叙述角度,比如他的小说《檀香刑》等都是从各个角度来进行的叙事,每章节的语言风格也不断变化。
笔者就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10-02引言莫言是新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也是我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莫言的小说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小说语言上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有关作家经常这样来评价莫言,他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写作,是先天性的无法改变的。
大家虽然都是运用的同一种语言,但是却各有各的语言特征,因此作家的语言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够感受得到,一个作家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莫言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一、通感手法的运用通感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给我们作家带来广阔的抒情,莫言在其小说中通感的运用十分广泛,这可以说是他小说最大的特点。
通感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让每一种信息都以其速度、深度等不可限量,让人觉得每一个毛孔,都在接受着万物间的一切。
同时,这也使得种种最难以言传的感受得到了最为形象生动的表达。
比如,莫言小说《金发婴儿》中的几个例句听觉变嗅觉:“她的叫声十分响亮,具有臭豆腐一样的魅力。
”嗅觉变视觉:“槐花的香气像海水一样弥漫,一阵风吹来,把香气吹成了带状。
”视、听觉互变:“醒来听着太阳正嘎吱嘎吱的响着,如同老牛在爬着上坡一样。
”听、触、视觉互变:“他的嗓音又粘又滑,字字如吐汤圆,给人以水分饱满的感觉。
”二、小说语言形象可感莫言小说语言运用形象生动,能够使我们的读者读起来总是感觉自己好像就在莫言刻画的小说场景当中,十分生动,形象可感。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多视角叙述
莫言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具有更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描述 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所见所闻,然后转向第三人称视角,深入描绘了各 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多视角叙述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复 杂性和深度。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结构艺术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通过复 杂多层次的时间结构、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超现实主义结 构和地方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结构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这些结构艺术不仅丰富了小说 的内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二、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 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断变换的视角中体验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檀香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以一个刽子手的角度展开叙述,但 同时又通过对话、回
忆录等文学手法,将不同的叙事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交错的叙事 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丰富的表现力。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 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惊奇感。例如在《红树林》中,莫言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奇 幻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不仅 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和形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五、深刻的社会批判
莫言的小说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对封建礼教、权力斗争、贫困 落后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在《蛙》中,莫言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视 角,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残酷和不合理性。这些社会批判不仅反映了社会的 真实面貌,也提高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例谈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

例谈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作者:金丹丹来源:《课外语文·下》2017年第04期【摘要】莫言是一个语言创新意识很强的作家。
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可拿来细细品味。
对莫言来说,除去语言将人物和故事捏合在一起是无法接受的,他拓宽语言的表现技巧,打破传统语言单一、乏味的陈述,用心灵体察百无聊赖的民生,加上想象的构成,其语言的表现效果超出了常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觉突兀,反而奇崛瑰丽,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一、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一)语言搭配的超常规使用莫言在小说中习惯使用超出常规的写作手法,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词语用在一起,其目的是突出语言表现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下面笔者分两种情况说明。
在莫言的小说中经常看到一些不具有搭配关系的词被安排到一起。
虽然这种搭配初看显得突兀,但细细思考,巧妙的安排耐人寻味。
(1)爬陡峭的河堤时,他双手扶着扁担,摇摇晃晃。
上堤的小路被一颗颗柳树扭得弯弯曲曲。
树干上像装了磁铁,把铁皮水桶吸得摇摇摆摆。
《透明的红萝卜》(2)嫂子用混浊的眼睛盯着你,极想同你对话。
你知道她并不是忘了对你的仇恨,她仅仅是想找人对话,想倾吐肚子里的污秽不堪的同情和生了蛆虫的怜悯。
《欢乐》这两个句子都是很有特点的搭配。
莫言别有用意的搭配呈现出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1)“磁铁”和“树干”两个本不相关的语义,在语境的渲染下,构成一种巧妙的联系。
缺乏物质生活的黑孩身体枯瘦如柴,架在肩头的扁担比他的身体还重,“树干像装了磁铁,把铁皮水桶吸得摇摇摆摆”,这个比喻再形象不过,既说明水桶沉,又从侧面反映黑孩身体瘦小,表现出的效果完全压倒两个词语的本义。
(2)嫂子得知翠嫚喝药了,半是惊愕,半是兴奋,半是幸灾乐祸。
惊愕的是翠嫚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兴奋的是少了一个让嫂子出钱出粮的人。
齐文栋五次高考失败的遭遇让嫂子蔑视,翠嫚和齐文栋关系暧昧,翠嫚死了,嫂子少了一个眼中钉自然是幸灾乐祸。
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研究

l _
英言 小 说语 言 的民 间特 色研究
。 芦云 鸱
摘 要 :莫言小说之所 以成就 高,除 了他 的叙事风格 、美学手段等 方面外 ,其独 特的语 言特 色也是 重要 的一方
面,尤其是 小说语言的民间特 色。莫言小说语 言的民间特 色主要体 现在 方言和谚语的使用,方言和谚语 的使用使 莫言的经历和苦难意识得 到了深刻的体现。
的奇幻漂流> 解析 ,名作欣 赏,2 O 1 1 # - ,第2 期。 [ 4 ] 杨汝福 ,曲春玲 : 语 法隐喻 视角下< 少年P i 3 年 ,第6 期。
[ 5 ][ 1 9 ] 李锐 ,赵 伟 : 《 从 马 斯 洛 需 求 层 级 理 论 角度 解 读 少 年 派 的
面 、热 闹 )… … ( 5 )生 理 、 人 体
( 2)罗汉大 爷逼他 起来 干活 ,他 乜斜 着 眼 说: “ 你 算老几 ?老子是真正 掌柜的 ,我 是女掌
柜肚 子里 的孩 子 的 爹 。” ( 红 高 梁》 ) “ 乜 斜 ”, 是 指 斜 眼 睛 看 ,这 个 词 语 使 用 将 余 占鳌 不
( 3 )衣 着 、 食 物
子 、 火烧 … …
与苦菜花 …… ( 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
“ 接骨 草 ” “ 老鸦 芋头 ” “ 婆 婆丁 ” “ 野 茄子 ” “ 苦
菜 花 ” , 这 些 词 语 地 域 性 很 强 , 而 且 只 存 在 于 方 言 中 ,无
就 不 会 那 么 出色 ,就 显 得 相 对 地 生 疏 , 通 过 方 言表 达 ,可
“ 疃 ”,意味无节制 的暴饮暴食 。用在此处 ,一个铁
以 上 是 根 据 不 同 的 角 度 来 对 莫 言 小 说 中 方 言 词 语 进 骨 铮 铮 的 东 北 汉 子 就 展 现 在 我 们 面 前 , 一 个 精 忠 报 国 、 杀 行 了分 类 , 并 且 只 粗 疏 地 收 集 到 了 六 类 。 所 以 ,在 收 集 过 人 越 货 , “ 最 好 汉 英 雄 最 王 八 蛋 、 最 能 喝 酒 最 能 爱 ”的 充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

145文|王雅静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摘要:莫言是我国著名当代文学家,其小说极具代表性,对其小说的文学特点进行研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首先分析了莫言的生平,详细阐述了莫言先生的主要作品和诺贝尔获奖原因。
而后又深入分析了莫言小说的构思特点。
最后,针对莫言小说文学特点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莫言;生平;小说;构思特点;文学特点一、莫言生平分析莫言是管谟业先生的笔名。
在一九五五年二月的时候莫言先生在山东高密出生了,他从小就对写作有着极大的兴趣[1]。
到了一九八一年的时候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春夜雨霏霏》。
时隔三年,在一九八四年的时候,莫言因为《透明的红萝卜》一文而名声大噪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作家。
当时由于莫言小说往往都设计到浓浓的乡情,又带有怀乡与怨乡的双重特点,他的文学又被称为寻根文学。
到了二零零一年的时候,莫言先生的作品《蛙》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时隔一年他又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进而最终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2]。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莫言的作品已然被翻译了多达四十种以上的语言畅销国内外。
二、莫言小说构思特点分析我们拿当时莫言先生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来做具体的分析。
在作品的开头莫言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有一天凌晨,我梦见一块红萝卜地……红萝卜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3]。
众所周知,这实际上是一个梦中的形象,是作者在梦中所见到的,然而就是这种梦中虚幻的东西,莫言先生却用笔完善的写了出来。
我们不用去考虑小说中的景象和梦境之间的实际联系,笔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构思这篇小说的时候,其实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在笔者的观点里,很多时候,小说作家都很容易受到同类型作家的影响,而在固定的范围中无法摆脱,其实这也是小说作家固步自封,无法进取的表现之一。
换而言之,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小说作家的创作自由被束缚了起来,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构思的环节中无法拓展开来。
莫言先生,在构思上明显摆脱了这个束缚,他的坚持也使得他终于迎来了《透明的红萝卜》这部让世人认可的作品[4]。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本文以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分析了莫言小说中地道民间语言的运用,探讨了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上的作用。
其次对莫言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安排。
进而探讨了莫言小说中“自然”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象征的解读,以及语言艺术特色对整体风格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启示,重申了完善莫言小说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深入研究,可以为文学评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地道民间语言、叙事技巧、自然表现、符号象征、整体风格、文学创作启示、研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在莫言小说中,语言的运用是其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莫言善于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逼真。
通过对话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直观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
莫言还善于利用叙事技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将故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他对自然的表现手法也很独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在莫言小说中,符号象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或物品,实际上承载着深刻的意义。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深刻影响着整体作品的风格,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感染力。
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莫言小说中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莫言小说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大量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域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语言展现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是中国著名的长篇小说,由莫言创作。
该小说以骆驼
祥子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
《骆驼祥子》的语
言特色非常明显,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特色。
首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之一是简练清新。
莫言在创作该小说时,特别注重语言的简洁性。
他采用了简单的句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小说的阅读体验更加流畅。
这种简练清新的语言风格,不仅有助
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小说的内容,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人
性的深刻思考。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之二是自然生动。
莫言在写作中注重
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非常真实、鲜活。
他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让读者能够很好地感
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此外,《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还包括语言的多样性。
莫言在写作中
并不局限于一种语言风格,而是灵活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他在小
说中使用了对话、独白、散文等多种形式,并融入了诗歌、歌曲、戏
剧等艺术元素。
这使得小说的语言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也为读者带来
更多的阅读乐趣。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包括简练清新、自然生动和语言
的多样性。
这些特色使得小说在阅读体验方面十分优秀,也是莫言作
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风格独特、想象狂放、语言犀利,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中独具个人风格和魅力,激励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1)浓厚的“乡土”情怀莫言所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优秀作品都是以“东北高密乡”这片充满想象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有意识地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无边的延伸。
《檀香刑》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Y山东义和团运动、八G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牛》、《生死疲劳》、《丰R肥T》等都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在文学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2)“幻觉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
《生死疲劳》描写了一个被冤S的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转生成一个带有的先天性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不停地讲述着自己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苦难历史蜕变。
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
(3)“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代表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
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

作家论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李剑锋李一宁在当代作家中,小说家莫言虽然来自于民间,但毋庸置疑,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创新个性的作家之一。
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
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自觉秉承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独异风格的作品,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高粱》《红蝗》《檀香刑》等作品以独特的审美原则挑战着读者的阅读经验,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争议。
他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狂欢个性使他不断地进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内容的创新;他颠覆传统的狂欢化思维反映在创作上使他的作品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丰富性。
我们引入狂欢理论对他的作品进行阐释,拓展了莫言研究的新角度,挖掘出了其他批评形式所未展现出的价值和意义。
在显在层面上,莫言的小说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各种类型的狂欢节及其变体、狂欢式场景、狂欢化人物形象、狂欢化的语言风格等各种狂欢要素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莫言式的狂欢与巴赫金意义上的狂欢既有相似性,也有一定区别。
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其小说已形成独特的风格魅力。
莫言小说已被众多学者研究,本文以其语言风格入手,探讨莫言的乡土文化、生活经历是如何影响着他的小说。
莫言自1980年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大批读者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想象瑰丽,语言狂放,叙事宏大,具有独特的文学声音,以粗粝的生命力独步文坛。
他的读者不仅遍布全国,其作品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被其他国家读者所熟知。
莫言以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初步文坛,以张艺谋拍摄的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为大众所知。
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随之莫言小说也享誉全球。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摘要:莫言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激情澎湃的感情倾诉、奇幻丰富的想象力抒写着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平实质朴的故事。
其作品的语言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夸张奇异,乡土语言的气息浓厚,民间口语的广泛应用,色彩语言的绚丽多姿等特点。
莫言在勾勒每一个淳朴的生活画面时,都是以他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展示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人生。
本文以《红高粱》、《四十一炮》等作品为例,来探讨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特点;启示1、乡土语言的气息浓厚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故乡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这与他的农村生活经验和农村劳动的经历是密切相连的,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过早的辍学,过早的参加繁重的农村劳动,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留给他的是孤独、饥饿、穷困、苦难的记忆,因此,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
如《白狗秋千架》中的一处描写“知道不知道的,没有大景色了。
”她平平地说“要是不嫌你小姑人模狗样的,就抽空来耍吧,进村打听‘个眼暖’家,没有不知道的。
”“小姑,真想不到成了这样……”“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
”她款款地从桥下上来。
站在草捆前说,“行行好吧,帮我把草掀到肩上。
”这是男主人公回到家乡偶遇暖小姑的一次对话,描写暖的语言如“人模狗样”、“耍”、“个眼暖”、“行行好”等词语,这与女主人公的农妇身份和生活境遇相符,描写男主人公的语言时也呈现了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身为大学老师的我衣锦还乡,面对眼前憔悴不堪的农妇与十几年前貌美如花的暖判若两人的形象令我难以置信,而我的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有一定文化身份相符合,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自然而然的转到农事上,及其复合人物的普通农民身份。
2、民间口语的广泛应用莫言喜欢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曾说:“老百姓讲话都是借助于某个事物,它多数都是务实的,没有什么空的东西,因此非常具有文学性。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表现手法上,莫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言之有物的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自然,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风景描写中,莫言常常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叙事结构上,莫言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莫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也有助于未来对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情感表达、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瞩目。
莫言生于1955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莫言的小说语言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口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莫言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常常催人泪下,让读者陷入情感的波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莫言的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独具魅力,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1.2 研究意义研究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特色

8.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是一种“莫言式”的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的主要特点为:1.具有乡土气息,偏爱方言,村言野语。
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莫言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莫言的《红高粱》正是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大量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老百姓语言”,使作品更有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更为逼真,更能感染人。
其次,偏爱村言野语,《红高粱》中的人物包括戴凤莲、余占鳌的语言都极有特点,那便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及粗俗污秽的意象,透着一股浊气,违背了新时期文学传统能够容忍的审美原则。
2.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
例如《红高粱》中一共用了五组矛盾的组合“极端热爱极端仇恨”“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来写高密东北乡。
这些意义相悖的词语组合,集中表现了“我”对高密东北乡的“爱之深责之切”,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3.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词语色彩凝重。
莫言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尤其是对“红”和“血”很是痴迷。
《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是血一般的红、土地是红的、河水是红的、祖先们的鲜血是红的。
莫言试图在红色的大背景下,展览历史,还原历史的苍茫与深邃,廓大与辽远,意在把人们的想象带回远古蛮荒时代,从而张扬强悍的“酒神精神”。
4.大量使用民间歌谣、韵文。
在《红高粱》中,莫言大量运用民谣、民歌、民谚,为作品增添了许多亮色。
作品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古典美。
5.对修辞的使用也别具一格.如比喻和拟人、反讽和戏仿、示现等等。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以一批批极具个性的令人惊叹的“爆炸性”作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震惊了整个当代中国文坛。
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其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一、莫言作品中的词语莫言作品的语言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词汇运用极具个性,他用美雅与丑俗并存的话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纷繁错乱的世界。
分析莫言作品词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方言,它们是全国各地方对同一汉语词汇的不同表达,方言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地域风格是作品用来表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风俗习惯的重要手段载体,方言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特点自然成为了作家描述地域风格的重要表述方式,方言词语可以补充普通话无法作出相应表达的缺憾,作家在创作时可能准确的通过方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艺术和审美观。
莫言作品对方言词语运用的也较为广泛,如埋汰、贼(很)、风光(热闹、体面)、自个儿、猫儿腻等流通范围广的方言词语,还有一些表示当地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认识的词语如:牛带子、蓝竹布、老鸦芋头等,和一些虽非特有却不能用普通话进行精准表达的词语,如:士林布扫腿灯笼裤、鹅不留行,鱼狗子、火烧、地排子车、画扑灰年画等,这些词语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必要信息。
在莫言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方言词语是让读者能够借助于其形式而获得所需要信息的,如指肚、穿堂风、开春、闭了威、差不离、罗圈腿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推断出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

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作者:沈丽梅来源:《祖国》2017年第07期摘要:从鲁迅先生写作乡土小说和产生五四新文学之后,民间就变成不少作家写作的主要话题。
而在众多的民间题材小说当中,莫言不但描绘了具备特殊人情风俗的高密东北乡,而且以非常地道的民间语言特色著称。
为此,本文以叙述语言的民间特色与小说人物语言的民间特色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且分析了莫言小说民间语言特色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民间特色莫言这位作家跟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发展,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观念,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莫言几十年的创作当中,其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民间小说语言风格。
可以说,莫言创作的小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为此,探究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及其成因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下面,笔者对莫言小说民间语言特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一)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民间特色通常文学理论划分语言为作者的叙述性语言以及小说当中的人物性语言。
而莫言小说叙述语言充满了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格,这跟莫言的农村生活、劳动经验联系密切。
由于莫言辍学较早,并且很早就从事较重的农村体力劳动,因此莫言会在小说当中自然而然地应用一些民间特色的语言,这也成为了莫言写作的一种不自觉性,从而使富有民间特色的语言风格形成。
例如在《红高粱》这篇小说当中,不但“喀哒喀哒”和“哧哧地”具备显著的地方民间特色,而且“痛苦的扭动着脖颈”和“朝天的耙齿”等都具备尤为显著的乡土生活气息。
倘若莫言未曾亲自参与农村的体力劳动,是不会存在如此的民间乡土语言特色的。
也恰恰是因为莫言丰富的农村劳动生活才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才为我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二)莫言小说当中人物语言的民间特色在小说当中的人物语言应当跟其身份相符合,这样才具备阅读的可信度与真实感。
一部分小说的语言阅读起来常常存在不真实和别扭的现象,这不但是由于叙述性语言存在问题,而且是由于人物的语言跟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背景不相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写作批次:2015年秋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摘要 (I)Abstract (Ⅱ)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的鲜明,体现在他作品中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语言,感官化、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在多种特色的融入,使得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别具一格,再加上其作品融入本土的口语、说理,为他的小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如,他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崛起文坛形成一种手法奇谲多变、具有奇特艺术魅力的个性特征,并以口语化的、纷繁迷乱、宣泄恣肆的小说语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以对话的方式对抗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一元真理性,书写了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形式,批判了顽固僵化的话语观念,还原了被遮蔽的乡野民间。
关键词:莫言语言特色抒情审美风格Abstract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Mo Yan's fiction is very distinctive, reflects the use of diverse rhetoric in his works, humorous language, sensory, vari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and lyrical skill, etc., into a variety of features,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Mo Yan's novels have a distinctive, plus his works into the native speaking, reasoning, for his novel role, also formed a unique aesthetic style. Such as, he formed a strange way to "transparent carrot" "changeable Red Sorghum" "buxom > works with rise of literary world, personality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colloquial, complex confusion, unrestrained language catharsis novel form a unique aesthetic style, an element of truth by way of dialogue against ideology authority, writing a lively folk form of life vitality, criticizes the stubborn rigid discourse The concept, reducing the hidden rural folk.Key words:Mo Yan Language Features Lyric Aesthetic Style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莫言的小说当中蕴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内容,容纳了大量的现代派表现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尤为出色。
莫言曾说过:“没有象征和寓意的清汤挂水的”莫言的名作《红高粱》里面的“红高粱”象征坚韧不屈、象征苦难、复仇、英雄主义,象征淳朴和狂放的道德,象征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当地人民也有红高粱一般的性格,挺拔坚韧,敢爱敢恨、生气勃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
红色作为《红高粱家族》的中的主色调,有多重的象征意义。
①首先《红高粱家族》中的红色象征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纵观《红高粱》中所有红色的意义,作为主色,它象征了生命,即绝对的运动和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跃动。
”例如在描写父亲打日本鬼子时等待鬼子出现时的感觉时“父亲觉得,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着高粱酒的香气。
”“红色粉末”象征着一种生命的顽强与活力,歌颂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时为了维护自身生存的权利顽强抵抗的伟大生命力。
《牛》杜大爷对自己的人物身份提出质疑,认为在政治意识下,人和牲畜一样的地位,在这里,牛象征农民,农民是牛,那么人与牛的冲突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通过用牛来象征农民,来写人与人之间紧张的冲突关系,渗透作者都文明的深思,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莫言小说《牛》运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高密东北这个熟悉的半是虚构半是真实的环境中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感受:即对天地万物生灵的敬畏。
(二)比喻手法的运用莫言在《蛙》中大量地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如,在“两行蜂蜜般的泪水,从他枯干的眼窝里流出来”一句中,“泪水”是本体,“蜂蜜”是喻体,用甜的蜂蜜比作咸的泪水,不但使语言丰富,而且丰富了文章内容。
又如“我赶紧拉回思绪,像拉住一匹疯马的缰绳。
”②这句用思绪比喻疯马的缰绳,在这里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更好地了解本文内容。
又如,《红高粱》中“我奶奶嫁给了高密东北的单家财主的独生子,单家公子是一个麻风病患者,这使奶奶的心像被针锥扎着,疼痛深刻有力。
”这一句作者把针扎着比喻为奶奶内心的疼痛,把抽象的感受具体化,使得读者更能理解到奶奶当时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莫言高超的写作水平。
如莫言在《爆炸》当中,“他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口里的水把脸濡湿了。
她眼里流出来的泪水浅薄透明,仿佛没有重量,这张红色大脸上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生出的角一样另我难以接受。
”这个比喻是对人物的讽刺,而如《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这样的比喻没有讽刺意味。
如《放鸭》中,“她双眼瞪的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荷花”,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内心羞涩与紧张。
比喻是莫言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格,独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而且莫言有比较多的小说中所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中含有讽刺意味,给人以深刻生动的感觉。
(三)排比手法的运用莫言小说中运用了大量排比手法,如“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
”连用了三个“女人的…….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用来修辞封建思想中,女人所获得一切都同孩子密不可分,他让读者从中深深理解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
莫言的小说中运用的排比式语言并非严格意义上结构整齐的排比语句,而是彰显莫言天马行空张狂性的长短参差结合的排比句。
例如:“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穿一穿,一听如同铜锣声,二看如同绫罗缎,三摸毛色赛黑漆,穿到身上冒大汗。
这样的皮袄披上身,爬冰卧雪不觉寒!这样一件八成新的黑山羊皮袄,只要十兀钱,跟白拣有什么区别?”这一句正说明了莫言运用排比句天马行空张狂的艺术手法。
在莫言的《蛙》中,运用了排比句“还是新社会好!生了孩子还给东西,我母亲:“国家缺人呢,国家等着用人呢,国家珍贵人呢。
”这个例子运用排比句表达了一个新中国新政策使得一位母亲十分的感激和欣慰。
莫言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它的作品内容和气势都十分的深刻和特别,给人一种焕然一新大胆的感觉,排比修辞运用有利于增强文章内容和语言的气势。
(四)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莫言小说的一个突出的地方,例如,“当时,我们说他驾机俯冲到我们村头的西生活飞行员架飞机摘西瓜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夸大语句,是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
如《放鸭》中,“她双眼瞪的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荷花”,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内心羞涩与紧张。
又如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把西门闹变成了驴、牛、猪、狗、猴、大头蓝千岁,莫言通过动物的眼睛,亦人亦兽的感情变化,与小说的主人公混合,将现实生活,变成了动物眼中的世界,现实生活变成了夸张扭曲,变形的神话般的世界,表现了更加真实的社会生活。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莫言的小说总能巧妙地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使得他的语言幽默诙谐,但在放松之余,他的小说又伴有一定程度的批评和讽刺,通过灵活的手法是文章内涵更深刻,更打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通常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通过严肃的阐述而令人不禁捧腹,这种饱含深刻内涵的幽默没有内心感知与缜密思考是无法实现的,如在小说《生死疲劳》中,为了与养猪运动相配合,常天虹完成了《养猪记》一文,在该文中,莫言运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猪拟人化,赋予其说话的能力,同时结合时代的背景将猪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猛吃、猛拉,为革命赠瞟、造肥。
另一派则为:阶级敌猪,只吃食不增瞟,在主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更重要的是猪与猪之间的针锋相对。
在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自然就流露出讽刺,在读者笑声的背后暗含心酸与动人心魄的内容,虽然在读者心中作者莫言所说的语言通俗甚至有些粗糙,但这合了大众的口味,通俗易懂,内涵深刻又不失其诙谐幽默,这正是莫言语言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在自然风景方面的描写,莫言对色彩语言情有独钟,从他的一系列的小说题目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如,《红高梁》、《红树林》、《紅煌》、《白棉花》、《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白狗秋千架》、等五彩缤纷的色彩形成了他小说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