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示范课
平均数说课稿ppt课件一等奖课件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笔筒问题
蛋糕问题
捐书问题
身高问题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分析预测数据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笔筒问题
蛋糕问题
捐书问题
身高问题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感 受 平 均 数 的 敏 感 性 特 征。
迁移类推 解决问题
一
三
1
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
探究新知,理解平均数 巩固提高,应用平均数
2
教学 过程
3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笔筒问题
蛋糕问题
捐书问题
身高问题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当数据相差比较小时,用移多补少比较方便。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理解平均数
教学 过程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实施1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实施1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人数相等,个数相等
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数相等,个数不相等
人数不相等,个数相等
人数不相等,个数不相等
教学过程
引出平均数 实施1
理解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
感悟平均数
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 平均数与哪些旧知相关? 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 旧知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1)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平均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涉及教材第4.3节的内容,着重探讨如何通过计算数据集合的平均数来反映数据的一般趋势。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数据集合中的异常值。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班级学生身高的数据,提问:如何衡量我们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导入平均数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讲解,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例题:计算某小组5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步骤解析,详细讲解计算平均数的步骤。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应用拓展(5分钟)案例分析:讨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例题解答步骤。
3. 练习题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一组学生体重数据:50kg, 52kg, 55kg, 58kg, 60kg。
(2)一组商品价格数据:120元, 150元, 180元, 200元, 220元。
答案:(1)平均体重 = (50+52+55+58+60) / 5 = 54kg(2)平均价格 = (120+150+180+200+220) / 5 = 168元2. 讨论题:为什么平均数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课堂内容,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
《平均数》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PPT课件(定稿)人教版
2+1+3+4
乙的平均成绩为:73 2+801+82 3+83 4 =80.4.
2+1+3+4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
归纳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 度”称为权.
一般地,若n个数x1,x2 , … , xn的权分别是 w1 ,w2 , … , wn,则
乙
73 80 82 83
甲的平均成绩为:85 3+78 3+85 2+73 2 =80.5.
乙的平均成绩为:73
3+3+2+2 3+80 3+82
2+83
2
=78.9.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3+3所+2以+2应该录取甲.
归纳
权的意义
反映各个数据在该组数 据中所占有的重要程度.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88.5.
课堂小结
平 均 数
平均数 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 x2,…, xn,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课堂小结
平 均 数
加权平均数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 要程度”称为权.
一般地,若n个数x1,x2 , … , xn的权分别 是w1 ,w2 , … ,wn,则
4.最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其中早锻炼及 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 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90,85.小桐这学期的 体育成绩是多少?
平均数PPT优秀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解:这个班级学生平均年纪为:
x=
13
8+14
16+15 24+16 8+16+24+2
2
14
所以,他们平均年纪约为14岁.
第4页
探究二、
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运行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 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载客量,得到下表:
载客量/人
组中值 频数(班 次)
1≤x<21
11
3
21≤x<41
31
x x1 f1 x2 f2 xk fk n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加权平均数,其中 f1,f2,…,fk分别叫做x1,x2,…,xk权。
第3页
探究一、
例2、某班级为了解同年纪情况,作了一第二年 龄调查,结果以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 16岁2人.求这个班级学生平均年纪(结果取整数).
5
41≤x<61
51
20
61≤x<81
71
22
81≤x<101
91
18
101≤x<121
111
15
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
第5页
载客量/人 1≤x<21 21≤x<41 41≤x<61 61≤x<81 81≤x<101 101≤x<121
组中值 11 31 51 71 91 111
频数
14
12
10
8
6
4
4 56 78
2
5 55 55
0
40 50 60 70 80 90
周长/cm
第9页
(1)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怎样简便 地反应这组数据集中趋势? 利用加权平均数.
2024年四年级平均数公开课教案
2024/2/29
13
求得平均数并进行验证
求得平均数
将总和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
验证平均数
通过其他方式或方法对求得的平 均数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
注意点
在求得平均数后,要注意检查计 算过程是否正确,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平均 数的意义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应
用在实际生活中。
2024/2/29
提高解题能力
要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平均数问 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2/29
18
05
课堂练习与巩固提高
2024/2/29
19
完成课本习题,加强基础训练
习题选择
挑选与平均数相关的典型习题, 确保覆盖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
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22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2024/2/29
23
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024/2/29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可以通过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个数来得到。
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具有代表性,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4
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 用到平均数,比如计算平均分 、平均工资等。
2024/2/29
在科学研究和统计分析中,平 均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
通过学习平均数,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数据,做 出更明智的决策。
2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围绕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成绩,请学生计算平均成绩。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5. 知识巩固(10分钟)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有40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5分,其中男生平均成绩为70分,女生平均成绩为80分,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 答案:(1)平均数 = (3+7+5+9+11)÷5 = 35÷5 = 7。
(2)设男生人数为x,则女生人数为40x。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70x+80(40x)=75×40,解得x=20,即男生20人,女生20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平均数教案优秀4篇
平均数教案优秀4篇平均数教案篇一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关小动物寿命的数据,并制作成了下面这张统计表。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小猫老鼠大象乌龟寿命/年6251152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
)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
(板书:统计)【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 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两张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2. 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①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
(为比较总数预设)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谁来介绍女生没人套中的个数。
②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有什么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中的最多的是吴燕。
追问:那套中的个数最少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
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③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因为参与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数,是不公平的。
可以怎么办呢?想法三: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哪个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多,哪个队就套得准。
(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平均数》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三、巩固练习
2. 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 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11 21
(8 + 10 + 11 + 12 + 11 + 12 + 13)÷7 = 11(℃) (18 + 18 + 20 + 22 + 24 + 20 + 25)÷7 = 21(℃)
三、巩固练习
3. 王叔叔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且记录了跑步的路程。
5
的个数
第5次 9
二、探究新知
根据统计表,你知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
每次都不一样, 这怎么回答?
出现了 2 次,记 住 5 个数字吧。
淘气平均每次记 住 6 个数字。
二、探究新知
平均每次记住 6 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
可以把多的 补给少的
(5+4+7+5+9)÷5=6(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如果王叔叔第 5 天没有跑步,那 么前 5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与前 4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相比有什 么变化?算一算。
前四天:(5 + 6 + 5 + 4)÷ 4 = 5(千米) 前五天:(5 + 6 + 5 + 4)÷5 = 4(千米)
4 < 5 变少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二、探究新知
可是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 6 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 个”是几次 “匀”出来的。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 平均水平的代表。
二、探究新知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平均数。
《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感。
3.在生活中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耳鸣目染的生活现状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逐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动手移、合与分的操作和思考交流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从中渗透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现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作为市民,我们也要为此付出一份力量。
你看,阳光学校三(2)班的同学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捡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比赛,他们班共有37人,每3人为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剩几人?37÷3=12(组)……1(人)【设计意图】:用学生耳鸣目染的生活情景创设问题,即复习了平均分,又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一)两队人数相同,比总个数。
他们班每天从2个组中评出一组“美丽之星”,你觉得他们哪一组获星?出示:A 组B 组生:B组获星。
师:你是怎么比的?生:当他们人数相等时,比较捡的总个数就能比出哪一组获星。
(二)两组人数不同,比平均数,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组,看看哪一组获得这天的“美丽之星”出示:C组D组生:我的建议也是比较他们的总数?生:我有不同意见,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第二章第二节《平均数》。
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数据,提问: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 例题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拓展延伸:探讨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5,7,9,11,13(2)10,20,30,40,50答案:(1)平均数:8(2)平均数:302. 作业题目: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平均数》优秀课件
《平均数》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分析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数据,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典型例题,一个是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计算,另一个是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4. 拓展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级有5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60cm, 165cm, 158cm, 162cm, 167cm。
计算该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2. 答案:(1)平均数 = (2+5+8+11+4) / 5 = 30 / 5 = 6(2)平均身高 = (160+165+158+162+167) / 5 = 812 / 5 = 162.4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等领域,并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平均数的更多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环节。
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评价他们的表现。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a. 演示求平均数的计算过程。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平均数。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b.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给予评价。
5. 小组讨论: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62. 作业题目: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如果将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平均分变为87分。
求该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总成绩。
答案:174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讲解平均数时,部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整体评价,例如:体重、成绩等。
平均数数学PPT课件
张思思 137 33
09 巩固练习
1. (选自教材P93 T1)
本周气温记录 周一:10-21℃ 周二:10-21℃ 周三:12-22℃ 周四:12-24℃ 周五:11-22℃ 周六:11-21℃ 周日:11-23℃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平均 最高气温/℃ 21 21 22 24 22 21 23 22 最低气温/℃ 10 10 12 12 11 11 11 11
A 小组:100÷5=20(个) B 小组:114÷6=19(个)
19<20 A 小组的成绩好些。
10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 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计算公式求平均数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男生队
女生队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哪个队的成绩好?
06 知识点
男生队成绩好! 男生 19+15+16+20+15=
85(个) 女生 18+20+19+19=
8756>(个7)6
这样比较不公平, 因为两队的人数 不一样啊!
07 知识提炼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可以用平均数 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08 小试牛刀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选自教材P92 T2)
姓名 身高∕cm 体重∕kg
刘子涵 139 34
李强 140 38
高风 135 35
陈莉 138 34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主题为“平均数”。
详细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知道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某班级学生的身高(cm),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 随堂练习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级学生的体重(kg)分别为:40, 45, 50, 55, 60,求该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
2. 答案(1)平均数= (10 + 15 + 20 + 25 + 30) ÷ 5 = 100 ÷ 5 = 20(2)平均体重= (40 + 45 + 50 + 55 + 60) ÷ 5 = 250 ÷5 = 5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身边的统计数据,尝试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平均数公开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平均数一、情境导入师:咱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刚才的小视频里有一题条信息,请看: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6.34岁。
但是小明知道后却很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小明的奶奶已经75岁了,孩子们,你们知道小明为什么会郁闷吗?生:因为他怕他奶奶明年就会死了。
师:是呀,小明正为此事郁闷,那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生:平均寿命76.34岁并不代表只能活76.34岁。
师:今天这节课,咱么就来研究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贴“平均数”)二、新课展开1、对比比较,引出平均数师:这不,在体育课上进行了一场踢毽子比赛,体育老师想让大家当当裁判。
请看当时记录的数据,第一轮比赛谁赢了?为什么?生:男生赢了,因为男生每个人都比女生踢得多。
师:说得真好,这里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第一轮男生队获胜。
比赛进入第二轮,请看,思考一下,第二轮谁赢了?师:通过算一算总数,我们发现第二轮比赛是女生队赢了。
目前女生赢一局,男生赢一局,不着急,比赛还没有结束,进入第三轮决胜局。
请看数据,你们认为这一轮是谁赢了?生:因为男生总数35个,女生总数32个,男生踢的个数比女生多。
你们同意吗?生:不同意,因为他们的人数不一样不能比总数。
生:这里男生有5人,女生有4人,比总数不公平。
师:那怎么办呢,孩子们?生:比平均数。
师:大家同意吗?诶?平均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数呢?你能表示出来吗?不着急,郑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这样的学习单。
你可以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把你的过程在上面表示出来,完成以后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这位同学是用画图的方法,谁能读懂他的想法?生:可以将9 多出来的两个移到少2的5个上去,把10多出来的三个分别移到5和6上面去。
这样每个人都是7个,7就是它们的平均数。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他讲得特别的清楚,把掌声送给他。
师:是啊,这一过程,在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几个不完全相同的数变得相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多补少”,借助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思考。
平均数(示范课例)(1)
鲁玉民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科
数学
微课名称
平均数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录制时间
.6
课程类型
新授课
知识点描述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
预备知识
除法,平均分的理解
教学目标或拟解决问题
如何求平均数
设计思路
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内 容
导入
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求平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求和平分〕〔14+12+11+15〕÷4=13〔个〕。
小结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那我们有什么方法来求平均数呢?
1、移多补少法〔数据少并且数据相差少〕。
2、求平均数的方法通常用“总数÷份数=平均数〞。(求和平分)
平均数和原来那些数相比,处在中间的位置,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吴
李 小 钢
张 明
王 宇
陈 晓 杰
燕
刘 晓 娟
史 敏 敏
孙 芸
沈 明 芳
4名男生共套中28个,5名女生共套中30个,怎么比呢?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平均数
统计量 中位数 众数 统计表 统计图表 复式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统计表
统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希望小学 叶尔江。居勒徳拜
六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李 小 钢
张 明
王 宇
陈 晓 杰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6+9+7+6=28(个) 28÷4=7(个)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吴 燕
刘 晓 娟
史 敏 敏
孙 芸
沈 明 芳
10+4+7+5+4=30(个)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30÷5=6(个)
1
3
5
10
12
6
3
问:(1)上面一组数据、你
会求他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吗?
(2)什么是平均数、众数、中位 数呢?(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授课人:叶尔江
实践活动题
在演唱比赛中,每个评委都要为选 手打分,计算选手的平均水平得分时, 往往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王芳在学校举办的演唱比赛中六位评委 的评分如下:8、9、7、8、6、(满分 10),王芳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综合应用
六年级(1)班学生身高情况表
身高/c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 均身高是160厘米。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 队员,他身高155厘米, 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 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吗?
下面是华江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
(1)哪两天卖出的苹果同样多?哪一天卖出 9.05 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 (2)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 0 38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5 6 5 7
5 2 每排都是5个
5是 6、7、2的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 数据的总体情况。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我的收获
智慧城堡
加油啊!
◇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 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男生队3人,每人套4个
女生队4人,每人套3个
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六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吴
李 小 钢
张 明
王 宇
陈 晓 杰
燕
刘 晓 娟
史 敏 敏
孙 芸
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六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吴
李 小 钢
张 明
王 宇
陈 晓 杰
燕
刘 晓 娟
史 敏 敏
孙 芸
沈 明 芳
男生பைடு நூலகம்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六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