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陆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所谓“大陆政策”,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日本“大陆政策”的缘起,并非从日本近代开始的。早在丰臣秀吉(1536-1598)初步统一日本后,就曾于1592、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至德川幕府末期则出现了“海外雄飞论”。所谓“海外雄飞论”是当时日本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集中论述的对外扩张主义思想,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因此,它并非某一思想家所提,而是多家主张的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本多利明、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等。他们的主张虽具有不切当时日本实际的幻想性,但却奠定了“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
田中义一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身为首相兼外务大臣的田中,在东京主持召开了加紧推行侵华政策的东方会议。会上,田中发表了《对华政策纲领》,作为会议结论和内阁今后对华政策的具体方针。会后,田中上奏天皇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便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义一(たなかぎいち,1864年7月25日—1929年9月29日)山口县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继山县有朋之后长州藩第二代领导人,陆军大将。政友会第五任总裁,日本第26任首相,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的首要炮制者。作为军人政治家有超群的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视野,长期在日本军政两届呼风唤雨,田中在积极推行对华侵略政策的同时,在国内实行高压政策。昭和天皇借口在炸死张作霖事件上他的上奏前后矛盾,将其罢免青木周藏(1844~1914),生于日本弘化元年一月十五日。父亲是长洲藩的医生。年轻的时候在藩校明伦馆学习。1868年作为长洲藩的留学生赴德国留学。1873年回国后进入外务省,历任外务省一等书记官、驻奥地利公使、驻荷兰公使。1886年出任第一次伊藤博文内阁外务次官。后又出任第一次山县有朋、第一次松方正义内阁外长。1894年在驻英公使任上协助外长陆奥宗光成功的修改了不平等条约《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回国后又出任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外长
广田弘毅,日本第32任首相。1878年2月14日生于筑前福冈那珂郡锻冶町。190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1906年以第一名通过外交官、领事官考试,1907年常驻清国,1929年作为帝国代表出席第十次国际联盟大会。1933年任斋藤实内阁外
相,1934年任冈田内阁外相,1936年任首相兼外相,1937年2月总辞职,6月,任第一次近卫内阁外相。1940年任米内光政内阁参议,1946年作为侵华战犯接受远东军事法庭审判,被判极刑的七个人当中是唯一的文官,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时年70岁。“广田三原则”实质就是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活动,接受日本的侵略“提携”,承认日本对华北的权益,并要最终承认“满洲国”存在的“合法性”。10月21日,蒋作宾将中国方面的意见交给广田外相,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向无以夷制夷之意。今后,为实现两国亲善关系,中国在与各国关系方面,不做排除或妨害日本之事。(2)对满洲不能进行政府间交涉,但对该地方现状,绝不通过和平以外之方法挑起事端,并将考虑保持关内外人民经济联系的方法。(3)中国关于防止赤化已做出最大努力,赤祸已处于无须忧虑之现状,关于在北部一带边界地区如何防范赤化问题,如日本完全实行以前中国方面提出之三原则,中国将在不损害中国主权与独立原则下,协商与此有关之有效方法。
西乡从道,(1843年5月4日—1902年7月18日)日本明治时期的陆海军大将、元帅。甲午战争时期的海军大臣。其兄为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兄弟二人在倒幕运动中十分活跃。乡从道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城下的下加治屋町,曾以藩士身份萨摩藩中任职,参加过萨摩藩自力攘夷的萨英战争,以及推翻德川幕府的戊辰战争中的鸟羽伏见之战。明治二年(1869年),西乡从道与长州出身的山县有朋一同前往欧洲考察军事制度,山县后来成为日本近代陆军的建立者。西乡从道的哥哥西乡隆盛并不是因领导征韩失败辞职,他辞职和他的弟子死谏表明他也反对侵略。日本当时在美英等国控制下,列强主张侵韩,当时朝鲜对列强敌视,甚至因为日本从夷俗与日本断交,美国的军舰入侵大同江也被打退,列强是希望日本征韩。日本也积极准备征韩。但是西乡从道要进攻台湾,与列强矛盾,他和哥哥都反对征韩,这是从日本自身利益出发,不愿受列强控制,要夺取琉球和台湾。尽管从本质上侵韩、侵台都是入侵中国,但是从利害关系上讲,侵韩是列强把日本推向侵中治俄的大陆政策,而侵台南下的海洋政策威胁了列强的海上利益,是向南洋列岛发展,也是军国主义派阀的两大基础政策,西方列强支持大陆政策派,海洋政策主要是亲华和攘夷派支持。
青木周藏(1844~1914),生于日本弘化元年一月十五日。父亲是长洲藩的医生。年轻的时候在藩校明伦馆学习。1868年作为长洲藩的留学生赴德国留学。1873年回国后进入外务省,历任外务省一等书记官、驻奥地利公使、驻荷兰公使。1886年出任第一次伊藤博文内阁外务次官。后又出任第一次山县有朋、第一次松方正义内阁外长。1894年在驻英公使任上协助外长陆奥宗光成功的修改了不平等条约《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回国后又出任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外长。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
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还是一个“蓝图”,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7年后”发动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将辽东半岛、澎湖半岛、台湾等割让给日本。所以说在战争“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侵略的中心与选择的跳板分别是跳板是朝鲜中心是中国。
1.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2.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政僚集团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困难,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对邻国侵扩的道路,给邻邦带来痛苦和灾难。(1)、侵略朝鲜: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迫使朝鲜开放通商口岸,并获得领事裁判权等不平等权利。后来,取得在朝鲜驻兵权,使朝鲜由中国的藩属国变成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2)侵略中国:1874年,日本派军入侵台湾。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清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日本参加(3)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昔日强盛的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福泽谕吉所提出的“脱亚入欧”论也在此时成为正论。
3.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迅速开始对周边邻国进行扩张和掠夺。
明治维新改革的成功又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某些经验。
在亚洲国家在反抗西方列强掠夺的同时,还要面对日本的扩张掠夺。
日本明治维新对亚洲邻国的影响
一、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人明白1、落后就要挨打;2、要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启发了中国的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其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①两大政治目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
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其变法内容涉及方面:
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等方面
其作用:
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