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设计说明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和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唐朝成为当时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唐文化圈,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和开放、包容、自信的盛唐气概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至今仍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本课围绕“万邦来贺,汇聚盛唐”的主题,以盛唐兼收并蓄、惠泽四方、万邦汇聚为明线,以唐朝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为暗线串联本课知识,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润物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

本课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三个子目,三者属并列关系。

通过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交往的典型事例,展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这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启发学生感悟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理解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1.运用史料,了解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和影响。

2.运用表格,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和异同点,感悟他们的可贵精神。

3.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4.通过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民族自信心,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并提出问题——电视剧和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2.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三、学习任务一材料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选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鉴真、玄奘、阿倍仲麻吕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3. 能够分析唐代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4. 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梗概2. 唐代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3. 外国文化对唐代中国的影响4. 唐代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唐代文化交流的情况。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唐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唐代时期的重要人物,演绎文化交流的场景。

4. 钻研性进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撰写小论文或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代文物、音乐等引起学生兴趣,引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话题。

2. 进修:介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 深化: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探讨唐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4. 总结:让学生对唐代文化交流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 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钻研效果和见解。

五、评判方式1. 参与度:评判学生在教室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2. 知识掌握:评判学生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了解水平和深度。

3. 钻研能力:评判学生的钻研性进修效果,如小论文、报告等。

4. 总结能力:评判学生对唐代文化交流的总结和思考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唐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了解唐代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

3. 开展相关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等,加深学生对唐代文化交流的理解和体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历史教科书》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展示唐代文化交流的情况。

3. 图书资料: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对外开放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对唐朝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趋势,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过程:
讲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交流方式和文化成果。
详细介绍唐朝时期佛教、诗歌、科技等方面的对外传播,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案例分析(15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案例进行分析。
- 让学生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影响。
- 鼓励学生探讨唐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的互动与影响,以及如何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文章。
通过这些拓展与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佛教:玄奘西行、佛教文化的影响
- 诗歌:唐诗的外传、文化交流的作用
- 科技: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进步的影响
- 贸易: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促进
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 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 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 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方式
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启示
-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3.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涉及唐朝与日本、新罗、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广泛性以及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中的文化交流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事件,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历史事件,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习目标1.掌握唐文化对日本、新罗的影响,玄奘西行路线图。

2.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唐朝的强盛,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遣唐使1.背景: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1)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天文、书法、建筑、绘画等。

(2)他主持修建的,以及寺内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地理位置:新罗是上的国家。

2.主要史实:新罗强盛以后,派遣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四)玄奘西行1.时期: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贡献:(1)遍访天竺名寺,学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物。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材料三(1)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高僧。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行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课堂练习1.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发表演讲。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但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唐朝文化的繁荣,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一、前言本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并对其历史背景和重要影响进行深入钻研。

学生需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唐朝的文化交流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观点,提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文化繁荣的特点及对外交往的情况。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

三、教学内容1. 《贞观之治》与长安城的繁荣- 简述唐太宗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描述长安城的繁荣景象及其在当时的地位- 分析贞观之治的影响2. 中外文化的交流梗概- 概述唐朝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梗概- 讨论唐朝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 非洲文化在唐朝的影响- 描述非洲国家文化在中国的影响- 分析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进修-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

- 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讲座式讲解- 讲座的形式包括视频讲座、演讲、讨论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 讲座可以盘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例如唐朝的文化交流、非洲文化的影响等。

五、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 学生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他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 对于深度参与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

2. 角色扮演- 学生需要模拟一次唐朝时期的外交活动,如谈判、交换礼物等。

-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额外的奖励。

六、附录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书籍推荐2. 外国历史文化的介绍3. 创新思维问题的练习题七、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的反思,思考自己对于唐朝文化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新的见解和建议。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沟通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精通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 能够分析唐代中外文化沟通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4. 提高同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历史背景;2. 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 中外文化沟通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2. 中外文化沟通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实际状况;2. 谈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谈论、教室互动等形式,引导同砚深度沉思中外文化沟通的意义和影响;3. 案例分析法:选取详尽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同砚对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第二课时:讲解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 第三课时:分析中外文化沟通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4. 第四课时:展示同砚探究效果,进行总结和谈论。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谈论、提出问题等);2. 课后作业(包括文献阅读、写作等);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七、教学资源:1. 《唐代文化史》等教材;2.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设备;3. 相关历史文献和探究资料。

八、教学作业:1. 阅读《唐代文化史》相关章节,撰写一份关于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读书笔记;2. 小组谈论:选取一则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并撰写小组报告;3. 教室展示:每位同砚筹办一个关于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PPT,进行教室展示。

以上是《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作业设计方案,期望能够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和影响。

愿同砚在这门课程中收获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拓展视野,增进跨文化沟通能力。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对外影响最深遥的时期之一。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同砚了解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历史背景、两边文化对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援助同砚拓展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育同砚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自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2. 理解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意义和影响;3. 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见解;4. 培育同砚的进修爱好和独立沉思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2)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方式和内容;(3)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意义和影响。

2. 教学方法:(1)教室讲授:老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同砚介绍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2)小组谈论:同砚分成小组,谈论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探究效果;(3)个人撰写:同砚撰写关于唐代中外文化沟通意义和影响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4)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到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唐代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四、作业要求:1. 撰写一份《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的探究报告,包括背景、事件、方式、内容、意义和影响等方面;2. 参与小组谈论,与同砚分享自己对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看法;3. 完成一篇关于唐代中外文化沟通意义和影响的短文,题目自拟;4. 参与实地考察,并写下考察心得体会。

五、评判方式:1. 探究报告效果占总效果的30%;2. 小组谈论效果占总效果的20%;3. 短文效果占总效果的20%;4. 实地考察效果占总效果的15%;5. 参与度和表现效果占总效果的15%。

六、时间打算:1. 第一周:介绍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2. 第二周:小组谈论唐代中外文化沟通的方式和内容;3. 第三周:撰写探究报告和个人短文;4. 第四周:实地考察和总结反思。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一个时期。

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方式和影响,深入了解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掌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3.分析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介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影响,展开自由讨论;3.实践法: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整理,撰写小论文或演讲,加深对唐代文化交流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介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1课时);2.讨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2课时);3.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搜集资料并准备小论文或演讲(3课时);4.学生展示成果,老师点评和总结(1课时)。

六、评价方式1.小组讨论参与度(30%);2.小论文或演讲质量(40%);3.表现和总结能力(30%)。

七、参考资料1.《中外文化交流史》;2.《唐代文化交流史》;3.《唐代外交史》。

八、作业要求1.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见解;2.小论文或演讲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体现对唐代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3.作业提交时间为下周五,逾期不接受评阅。

以上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此次作业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化交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内容;3.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内容;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4.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

三、教学重点1.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方式;2.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1.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内容;2.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3.展示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3.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讲授:介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4.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方式展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影响;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开讨论。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表现等;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设计相关考题,考查学生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历史意识。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方式;3.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4.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意义;2.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丝绸之路、佛教传入、外国使节来华、文化艺术交流等;3.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资料和文献,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启迪;3.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写作、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意义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出下一课内容。

第二课: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内容;2.讲解: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方式;3.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5.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出下一课内容。

第三课: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启迪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内容;2.讲解: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启迪;3.小组研讨:分组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当今世界的启迪;4.展示:每组展示研讨效果,进行互动交流;5.总结: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五、教学评估:1.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参与、发言和合作能力;2.作业表现:安置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掌握水平;3.期末考核:设置期末考试或项目展示等形式,综合评判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修效果。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 能够分析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4. 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梗概;2. 唐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3. 唐代中国与西域文化的交流;4. 唐代中国与日本文化的交流;5.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文化的交流。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展开思想碰撞;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唐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体验历史事件;4.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与唐代文化交流相关的博物馆或展览,加深理解。

第一课时: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梗概;第二课时:讨论唐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第三课时:探讨唐代中国与西域文化的交流;第四课时:分析唐代中国与日本文化的交流;第五课时:探讨唐代中国与阿拉伯文化的交流;第六课时:总结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角色扮演表现等;2. 作业完成情况:完成相关阅读、写作作业;3. 期末考核: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历史教程》等相关历史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地参观资源:博物馆、展览等。

七、作业设计:1. 阅读唐代文献或历史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读后感;2. 角色扮演:选择一个唐代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进行扮演并进行讨论;3. 制作PPT: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制作一份PPT,并进行展示。

1.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2. 学生的进修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

2024年秋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4年秋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唐朝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

二、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教学难点: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历史话剧表演、小组讨论、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唐朝大明宫),大家先仔细的观察并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建筑?是什么朝代的呢?这个建筑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宏伟壮观、大气)对,它就是唐朝富丽堂皇的大明宫,它的位置在长安城的这个地方(简介大明宫)。

为什么日本的建筑模仿唐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开启一段文化之旅,去寻找答案吧!(二)请学生阅读第19页,并思考问题:(1)什么是遣唐使?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朝?除遣唐使外,中日文化交流还有哪些人物?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法律、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是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密切交往与联系。

留学生和留学僧(2)阅读材料思考:遣唐使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呢?日本在遣唐使的派遣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日本官方十三次派出遣唐使著名人物:阿倍仲麻吕人员素质高特点:时间跨度长派遣次数多使团规模大(3)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钱币:这两种钱币有何相似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4)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制度上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上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

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5.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
(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鉴真。

他曾先后6次东渡日本。

前5次失败,第6次东渡
成功。

(2)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6.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7.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8.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那烂陀寺
B.白马寺
C.敦煌莫高窟
D.唐招提寺
9.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李白
10.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
A.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11.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去过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教材素材改编题)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
著作。

(3)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4)图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图一、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
特点?
答案:(1)鉴真。

唐代高僧。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玄奘。

主要事迹: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著作:《大唐西域记》。

(3)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茶道等。

(举两例即可)
(4)加强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5)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答案解析
1.A 日本遣唐使来华是为了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文化,故选A。

2.D 鉴真曾先后6次东渡日本,但前5次都失败了,第6次东渡成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3.D 紧扣题干中的“中印”分析,我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是玄奘西行的终点。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因此玄奘到天竺学习的宗教文化主要涉及佛教。

4.A 题干中所列举的史实都与唐朝的对外交往有关,据此可确定A项正确。

5.解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图中人物及其事迹。

答案:(1)鉴真。

他曾先后6次东渡日本。

前5次失败,第6次东渡
成功。

(2)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6.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其根本原因在于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故选B。

7.A 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积极传播唐朝文化的是高僧鉴真,而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故选A。

8.D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他主持修建了日本著名的唐招提寺。

9.C 注意关键信息“西行取经”“唐朝”,由此可知这个人物是唐朝的僧人,虽然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僧人,但鉴真是东渡日本,故选C。

10.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题干要求体现唐朝对外活动,“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属于民族关系,不属于对外交往。

11.A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他们为完成使命不辞辛劳,历尽磨难终于到达目的地,为中外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需要一种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故选A。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可以判断图一是鉴真,图二是玄奘,两人的主要事迹分别是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两人都为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作出贡献,其中一个传播中国文化,一个学习外来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

根据所学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1)鉴真。

唐代高僧。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玄奘。

主要事迹: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著作:《大唐西域记》。

(3)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茶道等。

(举两例即可)
(4)加强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5)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