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相关知识介绍
1. 词的兴起
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2. 词牌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不同的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一定的字数、句数、格律。
3.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不分段或者分段较多的很少。
一、赏析《浣溪沙》
1. 走近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城(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当时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2. 了解背景
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3. 鉴赏古诗
上阕: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释句: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明确:怀旧,感伤年华易逝。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词人抒发的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释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明确:惜春,悼念春光难留。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 体会感情
《浣溪沙》表达了词人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二、赏析《采桑子》
1.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固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 理解词语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3. 鉴赏诗句
上阕: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释句: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明确:堤岸风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下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释句: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明确:绿水逶迤。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4. 体会感情
《采桑子》全词描绘了春日的西湖引人入胜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三、赏析《相见欢》
1. 走近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2. 了解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3. 鉴赏诗句
上阕: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释句: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明确:登楼所见。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阕: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释句: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明确:直言国事。
簪缨:借代,代指达官显贵。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所以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4. 体会感情
《相见欢》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四、赏析《如梦令》
1.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似一帧无拘无束的生活照,使我们得以认识这位著名词人的早年风采。
2. 鉴赏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