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篇:《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9级北京(燃气)班社会学专业《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主持人林梅(以下注有※的内容需要学员重点掌握,其它为一般了解)第一讲社会心理学概述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二)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三)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二、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一)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二)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二)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三)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1-112、试辨析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异同。
P113、试比较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的特点和差异。
P27-32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三)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四)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一)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二)米德的社会学传统(三)文化人类学的冲击(四)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四)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五)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来源。
P39-412、试述20世纪20-40年代由文化人类学家完成的几项经典跨文化比较研究。
P50-523、二战时期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之间主要有哪些研究发现?P52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7-63第三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二、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实验法的功与过三、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一)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二)抽样调查(三)调查研究法的特点四、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一)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二)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三)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一)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二)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三)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思考题:1、试述社会心理学中不同研究取向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考核方式●●●●●●●课程完成(20%)平时小测(15%)讨论(5%)期末随堂闭卷考试(60%)选择(40)简答(40)论述(20)学习通考试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五章:社会动机第七章:社会态度第八章:群体心理第九章:沟通心理第三章 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概述2 人际吸引3 亲密关系4 攻击行为5 利他行为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递给他人。
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衡量人际深度的参考指标。
由此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4个阶段。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等(Z. Rubin & S. Shenker,1978)把自我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次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通过了解暴露的层次,判断彼此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规则●●●●Irving Altman于1973年提出了关于自我暴露的社会渗透理论(Socialpenetration theory) 。
互惠性规范(Self-disclosure reciprocity):即自己的暴露水平与他人的暴露自我水平相对应,他人暴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暴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按章节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2、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3、继续社会化:成人期个体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过程4、再社会化:有意改变原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5、社会角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6、角色丛:众多角色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种情况成为角色丛7、角色紧张:在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要求扮演着去按照自身的行为规范履行行为,从而出现的顾此失彼的现象8、角色冲突: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9、图式:关于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10、空间距离:显示交往双方在物理上的接近程度11、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三要素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12、人际沟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13、假相倚沟通:沟通着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按照自己的遗愿而不顾及对方反应的沟通14、非对称性沟通: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15、反应性相倚沟通: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16、彼此相倚沟通: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对方的反映来调节自己的言行的沟通行为17、社会促进: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的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的现象18、社会抑制: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其活动的完成,抑制其活动效率的现象19、感染:个体对某心理状态无意识、不自觉、非强制地屈从20、暗示: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刺激和信息迅速无批判的接受,并据此做出反应21、时尚: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在复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适当准备一些复习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质量的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学习这门学科。
1. 简介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复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定义、范畴和重要概念。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过程。
在复习社会认知方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如下内容:-注意力和注意力偏向: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注意力倾向以及注意力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知觉: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包括第一印象、人际评价等。
-社会记忆: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记忆和提取过程,探索记忆如何影响社会认知。
3.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相互影响的过程。
以下是复习社会影响时需要关注的内容:-社会规范:研究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规范的内化和遵守。
-社会压力: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探索压力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支持:研究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关注支持的类型和效应。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复习人际关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人际吸引力:研究个体与他人的吸引力形成的因素,包括外貌、相似性等。
-人际冲突:研究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可能产生的冲突情况,探索冲突的处理和解决方法。
-人际交往: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过程,关注交流的类型和效果。
5.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影响。
以下是复习群体行为时需要注意的内容:-群体决策:研究群体决策的过程和效果,探索群体决策相较于个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是如何被社会影响和塑造的。
对于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们如何获取、处理和运用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在复习社会认知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的知觉和注意力机制。
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和选择注意社会信息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信息更加敏感,而对其他信息忽视。
- 社会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了解人类是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对其他事件的记忆较为模糊。
- 判断和决策。
了解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心理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偏向于某些决策,而忽视其他决策。
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的。
在复习社会影响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顺从和服从。
了解人们在社会压力下如何顺从和服从他人的权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某些情境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他人的意见。
- 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
了解人们在社会规范和群体行为中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群体中表现出与个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 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了解人们如何建立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社会群体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为这些群体做出牺牲。
3.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复习社会互动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际吸引和爱情。
了解人们是如何产生和维持人际吸引和爱情关系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人产生好感,而对其他人没有兴趣。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和团体动力学等。
在复习社会心理学时,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你系统地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内容。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关注的是人们是如何认知和解释社会现象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认知概念:1. 框架理论:框架理论指人们在处理和理解信息时,会借助于已有的认知框架来解释和判断。
这些框架可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
2.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探讨了人们是如何解释和评价他人行为的。
它分为内因和外因归因,内因归因是将行为归因于个体的内在特质,而外因归因是将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
3. 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处理社会信息时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错误。
其中,一些常见的偏差包括确认偏差、归纳偏差和可得性偏差等。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力。
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关注的是社会影响是如何塑造个体行为和态度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影响概念:1.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中,一些常见的社会规范包括规范活动、规范学习和规范模因等。
2.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
社会压力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健康和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指人们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社会比较经常发生在群体之间,可以产生嫉妒、自卑和自尊等情绪。
三、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取向2.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3.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创始时间谁做了什么)第二章1.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其种类2试述影响社会认知准确性的因素3.试述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参考咨询书)4.简述印象管理及正负两面性第三章1.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特点2.试述人际关系的作用3.试述人际关系的类型理论4.试述影响人际关系吸引的因素5.人际关系测量有哪些方法6.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将怎样改善班里的不良人际关系第四章1.态度及其特点2.态度有哪几种成分,这几种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3.态度对人的行为有什么作用4.根据态度能预测人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行为对态度有什么影响5.根据态度改变说模型,分析说服效果受哪些因素影响(展开论述)第五章1.结合有关理论,遗传和环境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本能论、社会学习论等)2.挫折-侵犯理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侵犯行为的3.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4社会生物学和社会进化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的5.试述影响人的助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1.简述流行及其特点2.论述流行形成的原因3.流言及其特点4.如何制止流言和谣言第七章1.试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和思路2.试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3.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克服社会墮化作用4.试述去个性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取向社会学取向、心理学取向、文化人类学取向2.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1)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社会心理、群体的社会心理、以及人们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的科学。
(2)研究范围: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个体的社会化、自我意识人的社会动机人的社会认知人的社会态度群体的社会心理:群体凝聚力群体压力和效力群体领导和群体决策民族心理、性别差异心理等相互作用的心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应用社会心理:环境心理学、污染、自然对人的社会心理影响宣传社会心理学,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对人心理的影响3.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创始时间谁做了什么)(一)孕育时期(古希腊-19世纪中叶)即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也是霍兰德所说的社会哲学阶段。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印象形成、印象变化和印象管理。
-人类的认知偏差:知觉的参差、幻觉、偏见等。
-影响认知的因素:认知支持,自尊、情绪、信息接受等。
2.社会认知作用-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知觉的形成和作用。
-社会认知的作用:自我确认和自我增强。
-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确定。
3.人际互动与沟通-人际关系:人际接触、亲密关系和群体行为等。
-非言语沟通:言语之外的信息传递,例如姿势、面部表情等。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个体差异、情感表达和信任等。
4.社会影响与合规行为-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启发法和权威性等对个体的影响。
-合规行为:顺从、因循和服从等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
-社会支援: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本对个体的影响。
5.群体行为与社会认同-群体行为:奥斯曼尼著名的“集体心理”,群体决策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认同: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身份的认同。
6.人类攻击与合作行为-侵略行为:进化心理学解释和文化因素对侵略行为的影响。
-合作行为:共享资源、互助合作等社会行为。
7.群体决策与领导力-小组决策:小组决策的优劣和小组决策优化的策略。
-领导力:领导行为和领导特质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8.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
-观察研究: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的区别和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复习时可以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进行系统复习。
另外,还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源,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2019)一.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1. 角色引导机制所谓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内在心理状态。
(角色采择:指体验别人的角色,了解别人在特定的行为情景中的状态,了解其期望与感情)2. 社会比较机制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社会比较是人们形成明确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
3. 社会学习机制是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化有重要作用,人们大量社会化经验的获得,都是建立在由外部社会制约力量,替代强化及自我强化的经验基础上获得的。
4. 亚社会认同机制也成次级社会,通常指相对于宏观意义上的大社会而存在的知己社会环境,又是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存在的较小社会背景。
(亚社会≠大社会,亚社会有自身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技能)三.自我:self ,指个人的反身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或自我意识;Ego ,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人的个性中从本我分化出来,指导个人适应现实社会生活,使个人行为超越简单快乐原则而遵循现实原则的个性部分;罗杰斯: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
把对象自我和主体自我并列为自我概念的两个部分,并将自我概念理解为自我态度系统。
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样解释并决定人们的期望。
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四.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内在一致性2. 起着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尊=抱负成功,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单决定于获得多大成功,还决定于个人怎样解释所获得的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
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了解1:社会心理学: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和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
同时,也对于当各种不同的影响在个人内心彼此发生冲突时会产生何种结果特别感兴趣。
2:社会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犯罪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各领域的代表人物1、社会决定论: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歌德和卢梭2、生物本能论:亚里士多德弗氏社会心理学在形成时期的思想来源二、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一)德国的民族心理学1、黑格尔2、哲学家拉扎勒斯、语言学家斯泰因塔尔3、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二)法国的群众心理学1 加布里尔•塔德2、埃米尔•迪尔凯姆3、古斯塔夫•黎朋(三)英国本能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操纵/控制/测量二、观察法三、调查法四、档案分析法五、跨文化研究法1、生活史分析2、心理测量: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绘图分析3、民俗、艺术分析六、相关研究社会化的内容及类型什么是社会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形成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生存于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于合适、稳定地反应。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社会教化(1)系统地、正规的教育(2)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二)个体内化2、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 探索自我的方式@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通过他人认识自己成就动机的几个理论及代表者@;(一)美国心理学家 Murn (莫里)1938年,提出人具有“成就需要”的概念。
Murn 创造了主题统觉测验,这个测验反映了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二)麦克莱伦:成就动机是一种习得的、可以改变的特征,观念的现代化比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观念的现代化是成就动机的重要核心。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Social)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大纲内容1 社会思维1.1 自我概念1.2 自尊1.3 行为归因1.4 自我知觉2 社会影响2.1 从众2.2 说服2.3 群体影响3 社会关系3.1 偏见3.2 攻击3.3 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3.4 冲突二、知识框架1 社会思维1.1 自我概念自我就是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意识包括主我与客我两个部分,前者指个体的纯粹经验,后者指经验的内容。
个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心理成分构成。
自我意识具有客观性、矛盾性、形象性、独立性和倾向性的特点。
詹姆斯的将自我分为:主观我和客观我。
前者指个体的纯粹经验,后者指经验的内容。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
还提出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概念,并指出这两者的差距就是导致神经症的原因奥尔波特提出了统我的概念,将个人躯体的自我感觉、自我同一性、自我扩展、自尊、自我意识、理性活动的自我意识、对统我的追求及主体自我等内涵都归到统我的概念中。
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也才用了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划分,并阐述了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关系。
客体我是自我活动的本体建构,它制约主体我的活动,而主体我是客体我变化、发展的引导者。
前一时期的主体我活动将变成后一时期客体我的内容。
1.1.1 自我概念的作用保持内在一致性: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学生为了匹配自己的积极自我意识,其行为更多的就是积极的。
解释经验的系统:人们更倾向于用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自我概念的不同会导致经验解释的不同,如果认为自己能力一般的学生在解释好成绩的时候会十分满足。
决定着人们的期望:在各种情境当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再情境中的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
1.2 自尊是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和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
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
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
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
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精简版)为体谅同学们工作繁忙,老师再次将考试范围进一步缩减,以下是最后答疑课上老师分析的考试范围,以及本人主观推测的考试内容,仅供同学参考!!下划线部分相对比较重要,请大家务必掌握!!填空题+判断题(共28分)名词解释4题~6题(共24分)简答题4题(共24分)论述题2题(共24分)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学(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如对同性恋的态度、对核电站的态度等)。
(5)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二)群体社会心理学(三)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一)观察法1.观察: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二)实验法:首因效应的实验研究E-I I-E E-E I-I(三)调查法:访问法和问卷法问卷法:社会心理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四)个案研究法:(五)跨文化研究法通过对两种或以上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一)偏向问题1.研究者的偏向a.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会影响被试的表现b.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c.克服方法:双盲法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2.被试者的偏向:要求的特征、对评价的担心,被观察者效应解决方法:不暴露被试身份,尽量保持实验情景的自然,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的反应(二)伦理问题1.三个伦理问题:a.个人隐私的侵犯,要保密b.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如:紧急时刻的助人行为的研究,知情同意,事后告知c.实验性痛苦金巴多的监狱实验:“犯人”和“看守”2.三条原则:a.自愿参加b.风险最小c.风险—获益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时期)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社会分析论时期??)霍兰德: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社会分析论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1920年以前:社会经验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源泉: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冯特的民族心理学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黎鹏的群众心理学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920年以后:社会分析论特征:从描述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到应用,从宏观到微观(一)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研究,其1924年出版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被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二)乔治·米德的社会学传统(三)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一、什么是社会化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二、社会化理论(一)弗洛伊德与“三个我”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二)华生与环境决定论1.行为决定环境(三)皮亚杰与“儿童认知发展”对偶故事(故意打碎一只杯子和无意打碎很多杯子)1.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1岁半到2岁)有操作阶段(2岁左右到7岁)具体操作阶段(7岁到11岁)形式操作阶段(12岁到15岁)(四)柯尔伯格: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三、社会化的历程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一)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具体年龄请参照书本):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二)婴儿期的依恋研究陌生情景实验1.三个类型:安全依恋型,不安全依恋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型—矛盾型(三)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研究从青春期开始,儿童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朋友和小团体。
社会心理学自我熬夜整理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自我熬夜整理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扩大一点说就是哲学了。
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
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的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群体心理具有群体;界限性。
3、群体心理形成于群体的群体活动中。
大众心理也称为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
民族心理是指特定的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了解定义须注意的三点:(1)社会心理是指互有影响的心理现象(2)社会心理的形成条件是社会生活状况(3)社会心理是在“社会互动”下产生的研究领域:(老师说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粗可分为三个领域:个体心理与行为、人与人的互动作用的领域、群体心理(资料)(一)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三)群体心理(四)应用社会心理学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测得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心理学的研究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4)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期待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第二章:研究步骤:1.研究问题确定2.查阅参考文献3.研究设计4.资料或数据结果的分析讨论5.做出研究的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7.研究的效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特点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3、期望效应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档案研究法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一)社会心理学的准备时期(19世纪)1、德国民族心理学(1)拉扎劳斯、施坦泰尔1859年,《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2)冯特(1832-1921)《民族心理学》2、法国群体心理学(1)塔尔德(1843-1904):暗示——模仿(2)迪尔凯姆(1858-1917):集合表象(3)勒朋:群集性兴奋的社会控制(二)以学科名义登场(20世纪初—20年代)1908年,英、美出版了两本社会心理学专著1、(英)麦独孤:用本能论解释人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一、社会心理发展1、社会化2、态度及其测量二、认知社会心理学1、社会知觉2、刻板印象与归因3、自我概念4、价值取向三、社会互动1、沟通2、人际吸引3、人际关系4、助人行为5、侵犯行为四、社会影响1、从众、依从和服从2、劝导与态度改变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三、迅速发展阶段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 (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
基本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核心概念:行为者、资源、交换结构、交换过程新进展:承诺、情感、信任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社会交换理论与整个刺激-反应理论一样,忽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又不像社会学习理论有系统的实验证据,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简单实惠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技能2.稳固性3.亲和动机4.社会心理学5.问卷法
6.民族心理学7.归因8.印象整饰9.社会判断10.从众
二、判断题
1.√2.√3.√4.×5.√6.×7.√8.×
三、简答题
1、答:根据学习理论原理,环境刺激的重复,可使人对一定事物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体验,如果新的刺激与既有态度的对象相联系,那么新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态度体验。
强化是影响态度学习的重要因素。
如果人们对于某种对象的态度得到了积极强化,则强化所产生的愉快情绪会同态度对象形成更紧密的积极联系,从而使一种态度得到加强。
模仿性的观察学习也是人们态度获得的一个途径。
人们的许多态度,是通过观察别人,心理上认同一定的对象发展起来的。
2、答:印象是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形成印象是人们适应新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
每一个人都具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需要,都需要明确周围客体,尤其是人对于自己的意义,从而使自己知道对一定的客体或人应当作怎样的反应。
个体对他人印象的形成往往建立在有限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印象作为行为定向和理解人的背景,是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状况。
3、答:态度的心理功能,在于四个方面:(1)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四)认识功能。
态度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特殊地位,是由态度可以预测行为的假设带来的。
人们对于社会行为预测的普遍兴起,导致态度研究受到特别的关注。
然而,通过态度的确可以预言行为吗?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会同时受到行为本身可否实施、态度指向的目标与行为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制约态度行为发生,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某些背景和场合下,情景会制约和削弱态度与行为的联系,它会阻止态度表现在外显行为中。
另一方面,态度本身的因素:强度、深度、外显度、向中度等都会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强硬的、明确的、稳定的、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态度与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
认知和情感成分高度一致的态度更可能预测行为。
由此可见,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受多种因素以及某些联系的内在机制的影响。
1.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
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及情感的由浅入深,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情感融合的含义是双方的共同信任,也就是相互之间建立安全感。
从本质上讲,在哪种程度上建立安全感和信任,人情(人际关系)就在哪种程度上融合。
(3)感情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
此时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在这一阶段,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趋于消失,双方交往的行为表现可以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
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信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人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
(1)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根据社会渗透理论的思想,人们对于陌生人,对熟人和亲密朋友,在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是明显不同的。
(2)自我的分层:人们自我最表层的内容,是人们的兴趣爱好及其有关的内容,如饮食、喜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都属于最表层自我的内容。
自我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人们真实的态度,如对某一个人的看法、对时事政治的观点。
自我的第三层次通常是私密性更高一些的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自己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如我们同父母的关系、夫妻情感的状况、同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上司的私人关系状况,或者是自己不为人知的不足,自卑情绪等,都属于自我更为深刻的第三层次。
人际关系的破裂:(一)人际关系破裂的过程:分歧、收敛、冷漠、逃避、终止,(二)建设性地争吵,(三)人际关系破裂的预防: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冲突,如果处理得当,就事论事,往往不会给人际关系带来太大危害。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有效步骤:第一,相信——切冲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设性地获得解决;第二,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第三,具体地描述冲突;第四,向别人核对自己有关冲突的观念是否客观;第五,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第六,对提出的办法逐一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解决途径;第七,尝试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方法;第八,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应,并按照给双方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