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传送带和板块模型
新教材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一 第3课时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新教材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精品 专题一 第3课时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7de72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3.(2021·江苏南京市、盐城市二模)如图7所示,电动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0 =1.2 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现将质量m=20
kg的箱子轻放到传送带底端,经过一段时间后,
箱子被送到h=1.8 m的平台上.已知箱子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5,不计其他损耗(g=10 m/s2,
第3课时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板块模型和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板块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3)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2.常考题型:计算题.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高考题型1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高考题型2 板块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高考题型3 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 高考预测 专题强化练
⑪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
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v2=v1-a2t2
⑫
对A有:v2=-v1+aAt2
⑬
在t2时间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
v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10 kg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
初速度v0=5.0 m/s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 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1)若v=4.0 m/s,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
速度最小,设为v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
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2,
专题05 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和传送带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综合能(002)
![专题05 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和传送带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综合能(002)](https://img.taocdn.com/s3/m/d8589b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d.png)
专题05 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传送带问题【窗口导航】高频考法1 连接体问题 ........................................................................................................................................... 1 角度1:叠放连接体问题 ....................................................................................................................................... 2 角度2:轻绳连接体问题 ....................................................................................................................................... 3 角度3:轻弹簧连接体问题 ................................................................................................................................... 3 高频考法2 板块模型 ............................................................................................................................................... 4 高频考法3 传送带问题 ........................................................................................................................................... 7 角度1:水平传送带模型 ....................................................................................................................................... 8 角度2:倾斜传送带模型 . (11)高频考法1连接体问题1.常见连接体三种情况中弹簧弹力、绳的张力相同(接触面光滑,或A 、B 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常用隔离法常会出现临界条件2. 连接体的运动特点(1)叠放连接体——常出现临界条件,加速度可能不相等、速度可能不相等。
高中物理传送带专题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传送带专题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65aed5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4.png)
7.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 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 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 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 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 t1、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F2 B.F1=F2 C.t1一定大于t2 D.t1可能等于t2
x1= ×at2=5 m x2=11 m 1秒后,速度达到10 m/s,摩擦力方向变为沿传 送带向上.物体以初速度v=10 m/s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a2=gsin 37°-μgcos 37°=2 m/s2 x2=vt2+ ×a2 11=10t2+ ×2× t2=1 s 因此t=t1+t2=2 s 答案 (1)1 s (2)2 s
图5
送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等于v1
C.当v2、μ、L满足一定条件时,物体可以从B端离开传
带,且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可能小于v1 解析 物体在传送带上受摩擦力向右,物体首先向左 做减速运动,当 >2μgL时,物体从A端离开传送带, 且所用时间t<v2/μg,与v1无关,故A对;当 < 2μgL,物体减速至零再返回,从B端离开传送带,且离 开时速度一定小于等于v1,故B错,C、D对. 答案 ACD
图 11
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 摩擦力大小为Ff,物体相对传送带滑动的加速度大小 为a.物体在传送带上滑动,则有:Ff=ma,物体在传送 带上向左滑动的位移为:x= .速度减为零后, 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右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大小仍为a,若v1>v2,滑到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大小 为:v2′= ,比较可以得出,v2′=v2<v1;若v1<v2, 物体还没有运动到传送带的右端,速度就和传送带的 速度相同,物体与传送带之间不再存在摩擦力,物体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v2′=v1<v2.正确选项为A、B. 答案 AB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优秀PPT综合考法传送带模型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优秀PPT综合考法传送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5bbc671e53a580217fcfe93.png)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 (二) 推荐传 送带模 型(最 新版本 )推荐
[对点训练]
1.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
带甲和乙,甲的速率为 v0,乙的速率为 2v0,两者方向互 相垂直。小工件(看作质点)离开传送带甲前与甲的速度相
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传送带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乙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 (二) 推荐传 送带模 型(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 (二) 推荐传 送带模 型(最 新版本 )推荐
[对点训练]
2.[多选]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 1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在中等偏上。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 (二) 推荐传 送带模 型(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 P T -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 (二) 推荐传 送带模 型(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综合考法(二)推荐传送带模型(最新版本)推荐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PPT课件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3e83bea98271fe900ef90e.png)
2021
• 6. 如图1-3-9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 30°,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0=2 m/s的速 率运行。现把一质量m=10 kg的工件(可看做质点)轻轻地 放在皮带的底端,经时间t=1.9 s后,工件被传送到h= 1.5 m的高处,取g=10 m/s2,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 动摩擦力。求:
2021
• 类题通法 • (1)当v0与v同向时,只要传送带足够长,无论v0与v
的大小关系如何,最终一定一起匀速。 • (2)当v0与v反向时,只要传送带足够长,当v0<v时,
工件返回到滑入端,速度大小仍为v0;当v0>v时, 工件返回到滑入端,速度大小为v。 • (3)Q=μmg·x相,中x相为全过程的相对位移,注意 v0与v同向和反向时的区别。
擦力的作用而做匀减速运动。 • 若工件不能从传送带右端滑出,工件将先匀减速
到v=0,然后再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二、功能关系分析: • (1)工件从传送带右端滑出,则产生摩擦热的距离
为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距离,即等于L+vt。 • (2)工件先减速后反向加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产生摩擦热的距离为工件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 的距离。
• (1)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而多消耗的电能。
2021
• (1)工件经多长时间由A端传送到B端? • (2)此过程中系统产生多少摩擦热? (3)电动机所做的功是多少?
备注:研究物体运动 时以地面为参考系
2021
一、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1)刚开始工件受到传送带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 加速运动。 (2)当工件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 运动,二者之间不再有摩擦力。 二、功能关系分析: (1)工件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由于v件<v带,二者发生相 对滑动,工件克服摩擦力做功产生热量。 (2)工件做匀速运动时,不再产生摩擦热。
专题25 传送带、板块模型(动力学与能量的观点)(重难点精讲
![专题25 传送带、板块模型(动力学与能量的观点)(重难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bebc1a41daef5ef7bb0d3c24.png)
专题25 传送带、板块模型(动力学与能量的观点)1.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关系分析(1)功能关系分析:W=ΔE k+ΔE p+Q.(2)对W和Q的理解:①传送带做的功W=Fx传,其中F为传送带的动力,x传为传送带转过的距离;②产生的内能Q=fΔx.2. 板块模型中的位移关系滑块从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与滑板沿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与滑板的位移之等于滑板的长度若滑块与滑板沿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与滑板的位移之等于滑板的长度【例1】[板—块类摩擦力做功](多选)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由木板左端向右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现将木板分成A 和B两段,使B的长度和质量均为A的2倍,并紧挨着放在原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初速度v0由木板A 的左端开始向右滑动,如图乙所示.若小铅块相对滑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铅块将从木板B的右端飞离木板B.小铅块滑到木板B的右端前就与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C.甲、乙两图所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等D.图甲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大于图乙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例2】[传送带类摩擦力做功](多选)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并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的物块由静止释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过一会儿物块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0.5m v2B.物块对传送带做的功为0.5m v2C.系统摩擦生热为0.5m v2D.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 v2【例3】[能量守恒定律与图像的结合问题](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又落回到抛出点,假设小球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E随离地高度h变化关系可能正确的是()【例4】(2019·宁夏石嘴山模拟)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L=12 m,且以v=5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光滑轨道与传送带的右端B点平滑连接,有一质量m=2 kg的物块从距传送带高h=5 m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物块距传送带左端C的最小距离;(2)物块再次经过B点后滑上曲面的最大高度;(3)在上述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例1】解析:图甲所示运动过程中小铅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木板一直加速,图乙所示过程中小铅块先使整个木板加速,运动到B 部分上后A 部分停止加速,只有B 部分加速,加速度大于图甲所示过程,故图乙所示过程中小铅块与B 木板将更早达到速度相等,所以小铅块还没有运动到B 的右端,两者速度就已经相同,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摩擦力乘相对路程等于产生的热量,图甲中相对路程大于图乙中的相对路程,则图甲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大于图乙所示的过程产生的热量,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BD【例2】解析: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增加量,即0.5m v 2,故选项A 正确;传送带的位移是物块位移的两倍,所以物块对传送带做功的绝对值是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两倍,即为m v 2,故选项B 错误;电动机多做的功就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也为m v 2,故选项D 正确;系统摩擦生热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故选项C 正确.答案:ACD【例3】解析:根据功能关系得ΔE =f ·Δh ,得ΔE Δh=f ,即E -h 图像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空气阻力的大小.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空气阻力减小,故E -h 图像的斜率减小;下降过程中,速度增大,空气阻力逐渐增大,故E -h 图像的斜率变大;上升过程中平均阻力大于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阻力,故上升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小量比下降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小量大.故图像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例4】[解析] (1)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B解得v B =10 m/s ,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解得a =5 m/s 2由运动学公式得0-v 2B =-2ax 1解得x 1=10 m ,且t 1=v B a=2 s , 物块距传送带左端C 的最小距离d min =L -x 1=2 m.(2)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解得a ′=5 m/s 2,物块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t 2=v a ′=1 s x 2=12a ′t 22=2.5 m <10 m , 此后物块随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v =5 m/s , 物块经过B 点后滑上曲面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m =0-12m v 2 解得h m =1.25 m.(3)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位移Δx 1=x 1+v t 1=20 m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1=μmg Δx 1=200 J ,物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过程,相对位移Δx 2=v t 2-x 2=2.5 m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2=μmg Δx 2=25 J ,全程产生的热量Q 热=Q 1+Q 2=225 J.[答案] (1)2 m (2)1.25 m (3)225 J。
2020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动力学中“传送带”和“板块”模型(共16张PPT)
![2020届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动力学中“传送带”和“板块”模型(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69ef696c175f0e7dd13759.png)
带一起匀速上升
x2=sinH37°-x1=2 m,t2=xv2=0.5 s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 t1+t2=1 s。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速度相等 的瞬间撤去恒力F,因为 mgsin37°>μmgcos37°, 故 有 μ mgcos 37°-mgsin 37°=ma2 解得a2=-2 m/s2
②求合外力及加速度大小和 方向,注意统一正方向: F+μmgcos 370-mgsin 370=ma1 ③利用运动学公式求速度相等 时物块运动位移大小,并比较 与传送带长度的大小关系: 物块在达到与传送带速度v= 4 m/s相等 v=a1t1
联立得 a1=8 m/s2,t1=0.5 s,故
物块的位移 x1=12a1t21=1 m
①由初始速度关系条件,判断滑动 速度相等时,物体的位移 x1
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取向右为正方向,v相对=0-v<0,向左:
=12at2=2vμ2g
v2 x1=2μg<L
若速度相等时物块位移 x1>L:则物 块一直匀加速运动离开传送带时速
f方向向右; FN
f=umg
④进一步确定以后的受力及 运动情况。
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图3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答案 B
2.(2018·四川成都诊断)如图4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 37°,从A到B长度为L=10.25 m,传送带以v0=10 m/s的 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 =0.5 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sin 37°= 图4 0.6,g=10 m/s2,求: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核心素养微专题1 动力学两大模型——“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核心素养微专题1 动力学两大模型——“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28ebe510a6f524cdbf85c5.png)
x1=12a1t21=12×5×12 m=2.5 m 由于 x1<LAB,工件随后在传送带 AB 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到 B 端,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2=LABv-1 x1=0.3 s 工件滑上 CD 传送带后在重力和滑动摩擦 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 为 a2,速度减小到零时所用时间为 t3,位 移大小为 x2,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 FN2 =mgcos θ
[示例1] 某工厂为实现自动传送工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传送 装置,它由一个水平传送带 AB 和倾斜传送带 CD 组成,水平 传送带长度 LAB=4 m,倾斜传送带长度 LCD=4.45 m,倾角为 θ=37°,AB 和 CD 通过一段极短的光滑圆弧板过渡,AB 传送 带以 v1=5 m/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CD 传送带静止.已知 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5,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看作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最 左端 A 点处,求:
12/8/2021
3.解题思路 (1)审题建模: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 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2)求加速度: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 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3)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 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 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12/8/2021
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4.5 s 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故物块通过的总路程 x=L +3x2+2x3 x=5 m.
答案:(1)不能
1 3m
(2)5 m
12/8/2021
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ppt课件
![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0adcfaccbff121dc36838f.png)
v≥ 2gR,物块就能返回到 A 点,则 R≤2vg2,A 错误;若减 小传送带速度,只要传送带的速度 v≥ 2gR,物块就能返回 到 A 点,B 正确;若增大传送带的速度,由于物块返回到圆 弧轨道的速度不变,只能滑到 A 点,不能滑到圆弧轨道的最 高点,C 错误、D 正确。
11
多维角度 3 倾斜同向加速再加速 [例 3] (2017·黄冈中学模拟)(多选)在大型物流货场,广 泛的应用传送带搬运货物。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 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 m=1 kg 的货物放在 传送带上的 A 点,经过 1.2 s 到达传送带的 B 点。用速度传 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 m/s2。由 v-t 图象可知( )
6
电动机多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了物体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 为 内 能 , 则 电 动 机 多 做 的 功 W = 12mv2-12mv20 + Q = 12×1×42-22+2 J= 8 J,D 错误。
7
多维角度 2 水平反向减速再加速 [例 2] (2017·漳州检测)(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 传送带以速度 v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左端与光滑 圆弧轨道底部平滑连接,圆弧轨道上的 A 点与圆心等高, 一小物块从 A 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 又返回圆弧轨道,返回圆弧轨道时小物块恰好能到达 A 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
同理 0.2~1.2 s 内 a2=ΔΔvt22=1.24- -20.2 m/s2=2 m/s2,mgsinθ -μmgcosθ=ma2,联立解得:cosθ=0.8,μ=0.5,B 正确; 整 个 过 程 货 物 与 传 送 带 间 的 滑 动 摩 擦 力 大 小 均 为 Ff = μmgcosθ=4 N,则 0~0.2 s 内传送带对货物做功为:W1= Ffx1=4×0.2 J=0.8 J,0.2~1.2 s 内传送带对货物做功为:W2 =-Ffx2=-4×3 J=-12 J,W=W1+W2=-11.2 J,所以 整个过程,传送带对货物做功大小为 11.2 J,C 错误;根据 功能关系,货物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摩擦力乘以相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题型专练一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传送带模型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题型专练一连接体问题、板块模型、传送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92b2d40dd3383c4ba4cd23d.png)
A.若 F=2.1 N,则物块A相对薄硬纸片滑动
√B.若F=3 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 N
√C.若F=4 N,则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图3
D.无论力F多大,B的加速度最大为3 m/s2
123
解析 轻质薄硬纸片不计质量,所以A物块对纸片的作用力和B物块对纸 片的作用力等大反向,A、B两物块质量相同, 因为μ1<μ2,所以B物块不会相对纸片滑动, 当A物块刚要滑动时,外力大小为F0, 对整体:F0=2ma 对A物块:F0-μ1mg=ma 解得a=2 m/s2,F0=4 N 因F0=4 N>2.1 N,所以A错误,C正确;
解得:v1=2 m/s,v2=3 m/s 解得:v1=2 m/s,v2=3 m/s
选取原则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解析 轻质薄硬纸片不计质量,所以A物块对纸片的作用力和B物块对纸片的作用力等大反向,A、B两物块质量相同,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sin 37°=0. (1)0~1 s内物块和平板的加速度大小a1、a2; 根据F等于6 N时,二者刚好滑动,此时m的加速度为1 m/s2,以后拉力增大,滑块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F=8 N时,滑块的加速度为1 m/s2,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μg, 解得动摩擦因数为μ=0.
摩擦力Ff随外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的质量分别为1 kg和0.5 kg
B.当t=1 s时,A、B发生相对滑动
√C.当t=3 s时,A的加速度为4 m/s2
D.B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8 m/s2
图6
45
解析 设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根据A与B间摩擦力Ff随外力F的变化关系可得A与B间滑动摩擦力为6 N, 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3 N,则有μ1m1g=6 N, μ2(m1+m2)g=3 N 联立解得m1=1 kg m2=0.5 kg,故A正确; A、B刚发生相对滑动时, 对A有F′-μ1m1g=m1a 对B有μ1m1g-μ2(m1+m2)g=m2a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能力课2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板块”模型课件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能力课2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板块”模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6bb410856a561253d36f40.png)
第十二页,共37页。
【变式训练1】 如图3所示,水平轨道AB段为粗糙水平面,
BC段为一水平传送带,两段相切于B点,一质量(zhìliàng)为
m=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A点,AB距离为x=2
m。已知物块与AB段和BC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取
第十四页,共37页。
[常考点(kǎo diǎn)]“板块”模型
1.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zhuǎnzhé)和两个关联
第十五页,共37页。
2.两种类型(lèixíng)
类型图示
规律分析
木板B带动物块A,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 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 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B=xA+L
图4
第十七页,共37页。
(1)滑块滑动(huádòng)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滑动(huádòng)到长木板上时,滑块和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3)通过计算说明滑块能否从长木板的右端滑出。 解析 (1)设滑块在高水平面上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L0 代入数据解得v=6 m/s。 (2)设滑块滑动(huádòng)到长木板后,滑块的加速度为a1,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滑块有μ1mg=ma1 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 对长木板有μ1mg-μ2(m+M)g=Ma2,代入数据解得a2=0.4 m/s2。
速度满足 v≥ 2μgL。
答案
(1)先匀加速,后匀速
v2 (2)2μg
v2 μg
(3)Lv+2μvg
(4)v≥ 2μgL
第四页,共37页。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物理微专题2 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物理微专题2 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3041a9ffab069dc502201ca.png)
教育部关于调整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有关规定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06.10.10
•【文号】教民函[2006]4号
•【施行日期】2006.10.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
正文
教育部关于调整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有关规
定的通知
(教民函[2006]4号)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西藏、吉林、辽宁、黑龙江省、自治区教育厅:
按照《教育部关于在有关省区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通知》(教民函[2002]7号)要求,从2003年开始,在新疆、吉林、青海、四川等省、自治区进行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民族汉考)的试点工作。
根据几年来试点的情况,为更好地推进民族汉考工作的开展,维护高考工作的严肃性,经研究,决定对有关事项做适当调整:
一、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用民族语言授课,单科加授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中考、高考时,参加汉语文考试还是参加以民族汉考题型模式命题的考试,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考试时间即为中考、高考汉语科目考试的时间,成绩当次有效。
二、参加民族汉考的在校学生(参加中考、高考的考生除外)以及其他社会人员,继续按照原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请要按照本规定,继续做好民族汉考的试行工作,推进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改革。
教育部
二00六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