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矿区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应用
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摘要: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上行开采现状和开采技术的分析对比,结合五矿己组煤层的具体地质条件,根据矿压三带、三区理论和实验室数据模拟实验对己15煤层采用上行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同时掌握我己组煤层“三带”分布规律、上行开采顶板控制技术、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快速推进优化技术,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近距离;薄煤层;矿压显现;上行开采1、概述煤层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各层之间一般采用下行开采,在特定的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安全、技术、经济方面某种原因,煤层群采用上行开采会更为有利。
煤层群上行开采是一种特殊开采顺序。
煤层分层间上行开采时,下部煤层先采后,上部煤层的整体性不能遭受到严重破坏,最大程度上制约矿井的机械化水平和矿井的生产能力,同时随着矿井开采时间的延续,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矿井面临资源的枯竭,在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是增加矿井服务年眼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矿井以前遗留的己15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进行探索与研究,以己15-23040采面为实验场地。
2、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影响因素的可行性分析煤层群上行开采对上部煤岩层的采动影响程度与开采造成的上覆岩层的垮落、位移特征密切相关。
煤层间距、层间岩层特征、煤层倾角、采高、采煤、采空区处理、时间间隔等是影响煤层群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
2.1 煤层层间距影响因素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证明,足够的层间距是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
上、下煤层的层间距(或h/m)越大,上覆岩层移动越平缓,倾斜、曲率等变形值越小,越有利于上行开采。
反之,层间距(或h/m)越小,上覆岩层变形愈剧烈,甚至出现台阶下沉。
采场上覆岩层的冒落性破坏及台阶错动是影响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
该采面己15煤层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为12.4m。
根据国内外上行开采的成功经验,当上、下煤层的层间距大于20m 的高度时,上煤层发生台阶错动的机率就小,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就可以进行上行开采。
《2024年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范文
《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维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面临着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所带来的挑战。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现象屡见不鲜,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针对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的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新维煤矿概况新维煤矿位于某地,具有煤层群近、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
由于煤层间的距离较近,开采过程中易产生煤尘积聚、高温高湿等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
加之矿井内部通风不畅,使得自然发火的风险增大。
因此,对于新维煤矿来说,防治自然发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自然发火原因分析新维煤矿自然发火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煤尘积聚,由于煤层间距离较近,通风不畅导致煤尘难以有效排出;二是高温高湿环境,为煤尘自燃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自然发火的风险。
四、防治技术研究针对新维煤矿自然发火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以下防治技术研究:1. 监测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矿井内的温度、湿度、煤尘浓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防治自然发火提供依据。
2. 预防措施: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畅通,降低煤尘积聚;加强煤层注水,降低煤的氧化反应速度;推广使用阻燃材料,提高矿井的防火性能。
3. 灭火技术:针对已经发生的自然发火现象,采用高效灭火技术进行扑灭,如泡沫灭火、惰性气体灭火等。
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火灾得到及时控制。
五、技术应用与效果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将上述防治技术应用于新维煤矿的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监测技术方面,通过实时监测矿井内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效降低了自然发火的风险。
2. 预防措施方面,优化通风系统、加强煤层注水、推广使用阻燃材料等措施的实施,使矿井的防火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例析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技术
例析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技术1、引言蔚州矿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境内。
矿区内1号煤层可采储量占矿区可采储量的28.44%,且尚未大规模开发。
随着矿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科学地回收和挖潜1号煤层资源,将对矿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崔家寨矿E12101工作面作为该矿区第一个试采成功的1号煤层综采工作面,不仅为矿区今后回采1号煤层积累了经验,还为类似条件下煤层开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煤层及顶、底板条件概述崔家寨矿E12101工作面为下山开采,煤层平均厚度2.86m,赋存稳定,结构复杂,以光亮—半光亮型煤为主,其煤层及顶底板状况见表1-1。
3、工作面“三机”配套工作面所使用的机组:MG610/1400-WD型,滚筒截深800mm;刮板输送机:SGZ-1000/1400型;液压支架:ZY6400-21/45掩护式支架。
4、E12101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E12101工作面煤壁及顶、底板岩石的特殊性,在回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1)顶板:直接顶为粘土岩,岩性较软且裂隙发育,在支承压力作用下顶板容易破碎、掉矸,致使移架后架脚前浮矸多,再次移架前必须人工清理浮矸,严重影响移架速度。
如果移架不及时或煤壁片帮造成端面距加大就会导致冒顶,遇周期来压时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2)煤壁:煤层松软,容易片帮,片帮后加大了端面距,由于架脚前浮矸导致移架滞后,移架后煤壁继续劈帮,给顶板控制带来了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就会冒顶。
(3)底板:直接底为粘土岩,遇水成泥状,支架很难达到初撑力,不利于顶板控制。
如果支架伸足劲达到初撑力,就会造成架脚下扎且压推移大杆,致使溜子顶不动,从而移架更加滞后,也不利于顶板控制。
在顶板破碎掉矸严重导致支架顶梁接顶不实,采面倾斜角度大,或溜子“上窜下跳”等条件下,支架最容易倾倒、倒架。
以上情况使工作面很难摆脱支撑压力影响,造成工作面1个月内无法向前推进,严重影响了推进速度,更不利于安全生产,且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新时期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技术
新时期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及改进技术周吉祥(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单侯矿㊀河北㊀张家口㊀075000)摘㊀要:现阶段我国采矿技术已经获得显著提升,煤矿开采方式的安全性和采矿效率也有了较大突破.不过,随着全国各地的煤矿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大,增加了煤矿开采的深度和难度,对煤矿采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应该采用合适采矿技术进行煤矿开采,并不断发展和改进采矿技术,让开采作业更加便捷㊁难度更低,最终实现增加煤矿矿产量的目的.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充填开采;放顶煤技术ʌ中图分类号ɔT D 82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674-3733(2020)02-0221-01㊀㊀1㊀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1.1㊀充填开采技术充填开采技术主要是在矿房当中进行支护,在回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的同时,使用相应的材料对采空区进行充填,或者是将填充材料与支架进行结合应用,使采空区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避免由于煤矿开采活动造成围岩崩塌或者是地表沉降等问题.具体管理方式为地压式管理,需要将围岩崩落的地表松动问题控制好,并在填充料的保护作用下进行作业.通常这种方法会在围岩稳定性不高的情况下使用,或者是在开采稀缺矿石时使用,其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适应性强,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形态,还能保证良好的回采率,但缺点在于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无法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1.2㊀放顶煤技术放顶煤技术主要就是使用在埋藏比较深的煤矿采掘工作当中.在一些地表资源比较稀缺或者是贫瘠的地区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技术主要应用的方式为:根据煤层下方的作业区域来确定在采集过程当中,是否能够借助岩土本来的质量结构来作为支撑,使开采能够顺利的进行.按照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放顶煤技术系统也有资源回收的效果,让采煤效率以及利用率都可以获得提高,同时也可以按照绿色生产的要求,对采煤进行调控.1.3㊀爆破式落煤采煤技术在一些矿区开采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小规模的爆破落煤的采煤方法,需要注意的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必须要事先采取相应地支护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让矿区的煤炭资源能够真正的化整为零,从而高效地实施开采,一般使用这样的开采方法必须要求其工作人员的技术高超,同时也要有专门的支护,通风状况也要符合标准,要让矿井当中的通风装置全部都可以稳定运行,这样才能尽快的排出因为爆破所产生的一些有毒的废气.而且爆破落煤虽然可以让煤炭资源获取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很多煤炭资源也会因此而被浪费,所以在选择实施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仔细的核查这个地区的煤矿产业是否符合爆破的要求.确定这一类的爆破技术是使用在地质比较薄的煤层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这种技术的优势获得全面的发挥,同时也可以让煤矿开采的效率以及质量都可以获得提升.1.4㊀分层采煤技术考察我国的煤矿采掘的工作现状,可以发现我国的煤矿产业,受到落后的煤矿资源采掘技术还有大规模的生产需要的影响,很多的矿区其浅层煤矿资源基本匮乏,如果煤矿企业需要不断地提供煤矿资源,一般就需要采掘一些深层次的煤矿,这样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的需要.这一类的煤矿在开采的时候,需要使用分层采煤的技术,防止对矿区的地质结构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使开采过程蕴藏极为严重的风险.即便如此,分层采煤的技术仍然具备一定的风险,因为在技术使用的时候需要结合改变煤层的上下转换层,这样比较频繁的转换很容易会让分层采掘的工作难以正常地展开,而工作过程当中矿井巷道尺寸是比较小的,所以维护起来非常困难.矿井深层积水排除的时候,很容易会对分层采煤的方案造成不良影响,让采掘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深.2㊀采矿工艺和技术的改进措施2.1㊀加强顶板状态及支护质量的监测在煤矿开采期间,应当充分全面地对缓倾斜的顶板受损和坚固情况进行监测,如此方可使采矿人员施工作业更具安全保障,同时也对顺利开展采矿作业有所帮助.当前,国内在煤矿开采方面的监控措施大多不够到位,应当强化顶板状态和支护情况的监测工作,并且所有监测设备也应当按期维护;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注意采矿中的细节问题,尽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加大开采技术方面的研发力度,让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尽早实现监测的全面智能化.2.2㊀建立塌陷预警系统,创新开采技术因为在煤炭开采时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件,因此创建煤矿塌陷预警系统具有一定必要性,这也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的一项重要手段.预警体系主要是基于G P S 和G I S 技术实现对煤矿实时监测预警,譬如在采矿作业时,可使用3S 技术综合分析法来达成对矿区表面塌陷程度的全面监控.通过分析遥感影像,结合采矿信息创建塌陷预警系统,并及时输入监测数据与井下煤矿信息,让开矿人员的作业安全更具保障.当前,在国内长时间的研发和借鉴国外优秀技术的基础上,国内的煤矿开采技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譬如废石处理系统等,而开采技术系统的创建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让采矿工作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因此应当积极研发和创新采矿技术,不断提高塌陷预警系统覆盖范围,这样才能促使煤矿产业更好㊁更快地发展.2.3㊀促进工艺技术智能化和生态化现阶段,国内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促进产业信息化是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煤矿产业也不例外.对此,应当在煤矿开采中多加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不断提升煤矿开采工艺的信息化㊁智能化水平.传统的开采工艺技术将逐渐演变成智能化的机械自动化开采,因为机械自动化开采不仅能够提高开采安全性,还能大幅减少人工成本,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并且,还应当促使开采技术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在采矿期间会使得附近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在不断提升采矿智能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以减少环境污染为一大努力方向,实现高效㊁绿色的开采作业.结束语:综上所述,煤矿采矿的改进技术的有效使用,不但可以对地质结构不同的煤矿提供更加全面的采掘条件,使得煤矿资源无论是利用率还是采掘效率都可以获得明显的提高,而且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进行采掘,可以更加有效地让煤炭开采的方案变得十分灵活,使煤矿的开采工作水准获得提升,符合我国的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传统的煤矿的企业能够合理转型,同时让煤矿企业在市场环境当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1]㊀席春辉.对煤矿采矿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 ].石化技术,2019,26(03):306.[2]㊀孙勇平.煤矿开采中充填采矿技术[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5):239-240.[3]㊀晋建.煤矿采矿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能源与节能,2018(01):11-12+14.122 2020年1月㊀第2期写真地理科学与技术。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及技术措施
1 工作 面概 况
平煤 四矿三水平己三采区为双翼下山采区,可 采煤层 2层 ,分别为上部的己 l 5煤层和下部的己 11 煤层 ,煤层仰角 9一 5 ,己 l 67 l。 5煤层厚 10一 . 16 .m,平均 在 15 m,己 1 1 层厚 34— .m, .5 67煤 . 42
煤 层 间距 l 3—1m,平 均 为 1m,为 灰 色 砂 质 泥 5 4
岩,含铁质结核 ,植物化石 ,顶部为较软的泥岩。 由于 己 l 5煤平 均厚 15 m左 右 ,直接底 为 2 .5 m 厚的泥岩 ,较软 ,遇水膨胀性强 ,先期对此层煤用 高档普采回采时支护难度较大 ,没有进行 回采 ,而
先行 开采 了下 部 的 11 层 。 随着低 综 技 术 的成 67煤
根据实际情况代入运算得 :
(0 10×2 8 ( . . / 6 2×2 8+3 ) ±1 5=7 2 . 2) . . ( m)( 取大值 ) 。
( )裂缝带高度 H . 2
素之一 , 间距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如下的两种 层 方 法 判别上 行开 采 的可行性 。
1“ 三带” 判 别 法
【 收稿 日 】2 0 — 9 l 期 06 0 一 8 . 【 作者筒介 】刘 伟 ( 96一 , , 16 ) 男 河南方城县人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平顶山四矿副总工程师。
3 3
维普资讯
总第 7 4期
煤
矿
开
采
20 0 7年第 1 期
2 2 围岩平 衡 法 .
上行 开 采破 坏 上 覆岩 层 的原始 应 力 平衡 状 态 , 必然 引起上 覆岩 层 的横 向和纵 向破坏 ,上 覆岩层 的 横 向及纵 向变 形 产 生 大 量 采 动 裂 隙 ,破 坏煤 层 结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设计研究
层煤 的影响以及下层煤开采技术研究不多。本文除 论述 了判 别上 行 开 采 可行 性 的方 法 外 , 析 了下 层 分 煤 开采对 上层 煤 的影 响 、 下层 煤开 采及 巷道 布 置 , 以
及下 层煤 开采 的技术 措施 。
1 上行开采 可行 性判定方法
根据 对上 行 开采 机 理 研 究 和生 产 实 践 , 于 上 关
中图分类号 :D 2 . 1 T 8 3 8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0 5 29 (0 1 0 . 0 1 0 10 — 7 8 2 1 )8 0 6 — 3
对 于 近距 离煤 层 群 开 采 的 矿井 , 据 煤层 的赋 依 存条 件 、 间岩 性 和岩 石 力 学 指 标 合 理 确定 煤 层 之 层 间的开 采顺 序 , 无论 是 新 建 矿 井 还 是 生 产 矿井 都 是
要: 在近距离煤 层群上行开采实践 中 , 对下 层煤开 采的可行 性研 究较 多 , 下层煤 开采对 开采上 层煤 对
的影响以及下层煤开采技术研究 不多 。文章除 论述 了判别上行 开采 可行性 的方法 外 , 分析 了下层煤 开采
对上层煤 的影 响、 下层煤开采及巷道 布置 , 以及下层煤开采 的技术措施 , 可供在进行上行开采设计 时参考 。 关键词 : 近距离煤层群 ; 上行开采 ;判别方法 ; 技术措施
12 “ . 三带” 别 法 判
“ 带 ” 别 法 是 基 于 采 煤 工 作 面 开 采 形 成 的 三 判 “ 三带 ” 论 中 的 “ 三 带 ” 提 出 的 , 判 别 法 认 理 竖 而 本 为 , 、 煤层 的层 间距 大 于下层 煤 开采后 冒落 带高 上 下 度, 即上层 煤 只要 处 于 下层 煤 采 煤 工 作 面 开采 后 形 成 的裂 隙带 内或者 弯 曲下沉 带 内 , 即可下行 开采 , 显 然上 、 下煤 层 的 间距 越 大越 有利 于上 行开采 。 1 )开采 单一 煤层 时 冒落带 高度 :
《2024年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范文
《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在煤炭开采行业中,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新维煤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其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发火问题尤为突出。
自然发火不仅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对煤炭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研究并应用有效的自然发火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新维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维煤矿开采现状及自然发火问题新维煤矿地处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煤层群间距较近,开采过程中易发生瓦斯积聚、煤尘飞扬等问题。
同时,由于煤层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质,一旦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将给矿井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目前,新维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防火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三、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为了解决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的自然发火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1. 监测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矿井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参数,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自然发火风险。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 防火材料与技术:研究新型防火材料,如阻燃剂、防火涂料等,以提高煤层和设备的防火性能。
同时,研究并应用新型防火技术,如注浆防火、泡沫灭火等,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火源。
3. 预测预警系统:建立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警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预测煤层自然发火的概率和趋势。
同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预测结果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灭火技术:针对已经发生的自然发火事故,研究并应用高效的灭火技术,如高压水枪、泡沫灭火剂等。
同时,加强灭火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灭火效率和安全性。
四、技术应用与效果我们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维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降低了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系统的应用,及时发现并控制了多起潜在的自然发火风险,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蔚州公司崔家寨矿一号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成功技术分析及探索
.
蔚州 矿 区 回采 一号煤 层的 战略 意 义
蔚州矿 区位于 河北省 张家 口市 蔚县境 内 , 为 京津冀地 区最后 一个大 规模开 发 的煤炭 基 地 , 国 家计委 、 国家开 发银行 、 原 煤炭 工业 部及 河 E 省, 对 矿 区建设 均 给予 了高 度重 视 , 为 矿 区资源 开发 奠定 了 良好基 础 。 矿 区东 西长2 4 k m, 南北宽 1 l k m, 面 积2 6 4 k m2 , 地 质 储量 1 4 9 3 . 2 3 Mt , 工业
用单体柱支顶梁抬脚 , 平衡顶以收回3 ( D- - 3 5 0 mm为准, 顶梁调平, 错茬不能超 过侧护板的2 / 3 , 及时伸出伸缩梁、 防片帮 , 保证采高不低于3 米, 支架初撑力不
某 段支 架 阀门更 换密 封 、 管路, 减少 了支 架“ 跑、 冒、 滴、 漏” 积 水 现象 。
㈢预 留底 煤
顶板状况: 直接顶为粘土岩 , 岩性较脆, 遇顶板压力时易破碎, 平均掉顶高 度1 - 2 米, 架 脚前 浮矸多 , 每割 一刀煤必 须清理 一次浮 矸 , 影响移架和 割煤速 度 , 遇周 期来压 时表现 尤 为突 出 。
由于工作面 下 山推采 , 水都 集 中在 采面上 , 使底 板遇水松 软泥化 , 给 生产带 来了 困难 。 工作面 水源主 要来源于 老塘水 、 机 组喷雾水 、 液压 支架 的“ 跑、 冒、 滴、 漏” 水、 面溜 及机 组 冷却 水 , E 1 2 1 0 1 工 作面 在控 制水方 面 采用 了如 下措 施 :
是排 水 , 在工作 面机尾挖 水窝 , 利用水泵 将工作 面水排到 回风水 沟里 , 每
割~刀 煤及 时 挖水 窝 , 开水 泵泵 水 ; 二是将 机组改 装为 内喷雾 , 节 约 了用 水 , 达 到了雾化 效果 , 同时减 少 了工作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数值模拟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数值模拟
滕延斌
【期刊名称】《内蒙古煤炭经济》
【年(卷),期】2016(000)016
【摘要】简要分析了影响上行开采的关键性因素.运用FLAC3D模拟并分析了下层15煤的开采过程中引起的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变化.通过上行开采弱化13煤层的整体性,松动硫化铁结核,从而实现13煤层的综合机械化开采.对指导煤矿山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2页(P126,130)
【作者】滕延斌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6.3;TD822
【相关文献】
1.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裂断拱演化规律及数值模拟 [J], 黄寿卿;卢国志;张林良;武泉林
2.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J], 张志康
3.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数值模拟分析 [J], 刘伟
4.近距离煤层群下伏厚煤层综放开采下上行开采技术 [J], 王红胜;李森林;李树刚;双海清;李斌;李磊
5.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巷道优化布置及煤层卸压效果试验分析 [J], 王志强; 高健勋; 武超; 苏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蔚州矿区一号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技术研究
张家口蔚县
0 7 5 7 0 0
5 E1 2 1 0 1 工作 面 回采经 验 探 讨 5 . 1 E 1 2 1 0 1 工作面 回采过程 中采取 的措施
5 . 1 . 1 预 留底 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煤 层底板松 软 、 遇 水泥 化 , 因此在 工作面 回采 过程 中留0 . 2 m 组供液’ ’ 等方法, 首次回采成功。 厚的底煤 , 来增强 “ 底 板” 抗压 强度, 使支架达 到了初撑力, 有利于顶 板 【 关键 词】三软煤层 ; 预留 底煤 ; 液冲锚杆; 抬脚垫料 ; 分组供液 ; 三新 控 制, 并解决了底板泥 化带 来的顶溜、 移架 的困难 。 管理 : 控 制 水 5 . 1 . 2 应 对顶板破 碎 追机带压 移架 、 超 前移 架 。 追机带压 移 架距 离控制 在距机 组滚 筒 5 - 1 0 组 支架 , 否则停机 等待, 且移 架时严 禁大 降支 架 , 以支 架能移动 为 蔚州矿 区位于河 北省张家 口市蔚县 境内。 矿区内l 号 煤 层可采 储量 准 ; 超前移 架即顶溜后如果 断面距过大 及时移 架护顶。严格支 架操作, 占矿区可采 储 量的2 8 . 4 4 %, 且 尚未大规模 开发。 随 着矿 区建设 步伐的 要 用好抬脚顶和平 衡顶 , 抬脚困难时用单体液 压支柱 抬脚 , 平衡顶 以调
工 羧术
蔚州矿区一号煤层综采工作面回采技术研究
房峥翔 开滦 ( 集团) 蔚州矿业公司崔家寨矿
【 摘要 l 蔚 州矿 区1 号煤层属于 “ 三软” 煤层 , 开采时 面临顶板破碎 、 底板遇 水泥化和煤壁易片 帮等难题 。 近年 来, 由于1 号煤层顶、 底板岩性的 特殊性 , 该矿区回采1 煤层从 未取得大的收益 。 崔家寨矿E 1 2 1 O 1 工作 面在立 足“ 三新 ” 管理 , 采取 “ 预留底煤 、 煤壁打设液冲锚杆、 支架抬脚 垫料及 分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 D35 T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 0 (07 0 — 0 1 0 17 - 12 20 )4 0 0 — 5
传统理 论认 为上下煤层 之间 的层 间距 和下位煤层
平 衡状 态 ,引起 岩体 应力 重新分 布 、 当重新 分 布后 的
应力 超过岩 ( ) 限强度 时 , 煤 极 必然 引起 上覆 岩 ( ) 煤 层 的横 向及纵 向变 形与 破坏 . 上覆 岩 ( ) 的横 向及 纵 煤 层
时间延 长 ,此采 动裂 隙会重新 闭合压 实 、 纵 向剪 切 而
内关 于煤层 间或煤层 群间能 否采用上 行式开采 的各种
变形则表现为煤 ( ) 岩 层发 生 台 阶错 动 , 坏 煤 层 结 破 构, 这是 影 响上 行 开采 的根 本 障 碍 . 制 煤 ( ) 纵 控 岩 层
向 台阶错动 , 就是 采场 围 岩力系 平衡 问题 . 因此 , 研究 层 间岩 性及 其形 成平衡 岩层 结构 的条 件 , 是研 究 上行 开采 机理 的基 本方法 之一 .
12 围岩平衡机 理 -
判别方法, 基本都围绕层间距和下位煤层采厚进行. 即通 过对 已成功 的上行 开采实例进行研究 , 获取不同开采条
件下 和 的临界 值【 因此 , 研究仅 局限于需要上行 开采 的上位煤层 的下伏岩层 , 而没有对 上位煤层的覆岩
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先对上行开采的 其主要影响 因素进行系统 的分析 , 现行 的上行开采 并对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 4期 湖 南科技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 0 7年 l 月 Junl f u a n esyo S i c 2 o r nn U i rt f c ne&T c n l yN t a S i c di ) ao H v i e eho g ( a rl c ne E i n o u e t o
基于关键层的采空区上方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
细砂岩 粉砂岩
6 煤
然发 火期 为 3 6 月 。矿井 主采 煤 层 56煤 的顶 、 个 、 底板 以砂 岩 为主 . 均厚 3 1 , 6煤 . 3i 局部 地 区有 0 5 n .
m
() 7
厚 的伪 顶碳 质 黏土岩 . 直 接顶 下部 受 伪顶 影 响 , 且
7 煤
岩性 筒述
() 1
1 问题 的 提 出
崔 家寨煤 矿 位 于河北 省蔚 县 矿 区北部 。矿井 的 地 质结 构属 于 中等偏 复杂 。 矿井 为低 瓦斯 矿井 , 相对
瓦斯 涌 出量 为 0 4 /.各 煤 层 属 于易 燃 煤 层 , . 4m3 t 自
l
1 1 .4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2期
No 2 . 2 7 00
煤
炭
科 技 5Fra bibliotek 1COAL CI S ENCE & TECHNOLOGY MAGAZI NE
文 章 编 号 :0 8 3 3 0 7 0 —0 10 10 — 7 12 0 )2 0 5 — 4 I
采 区北 翼 6 . 煤 上无 采空 区 , 下为 邻 近 的小 煤 矿 5煤 采空区 . 根据 钻 孔 资料 。 与 6煤 的 层 间距 2 . 2 5煤 2 1
m 。
(2 1)
(3 1)
煤 层产 状 较 平缓 . 角 0 8 , 倾 o 工作 面设 计 走 向
1 4
26 .0
2 17 9.8
26 3 3.0
2 3 4 —. . . 5 6
7
71 .8 65 .8 64 .8 O8 .O 17 .5
3 1 .3
煤层群上行式开采技术
(4)因下行开采顺序与采区布署和 生产能力之间产生矛盾,而丢弃了上 部非主要煤层的部分储量。
(5)解放前,帝国主义对我国煤炭 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使上部非主采 煤层大量丢弃。
对于上述丢弃的煤炭资源,只 需增加少量巷道工程量,就可以回 收,特别是对于一些储量不足的老 矿区或矿井,利用已有井巷和设备 开采这些遗弃的煤炭资源,对于延 长矿区和矿井寿命,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其高度随之降低; 重复采动减弱破坏程度: 厚煤层第一分层以后的分层开采 时,裂隙带高度上升的幅度和初次采 动减小。
(3) 弯曲带破坏特征 裂隙带上界至地表的岩层称为弯曲带,曾称弯曲下沉带或整体移带。 其特点: 垂直弯曲、水平受压、隔水性增强 岩层在自上而下沿层面法向弯曲,在水平处于双向受压,当岩性较软 时,隔水性能增强。 岩层完整不存在破坏 岩层移动连续有规律,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 层裂隙。 地表形成下沉盆地 盆地边缘要出现 长裂隙,其深度3-5m, 一般小于10m。裂隙 宽度向下渐窄,至一 定深度后闭合消失。
是影响上行开采顺序的主要技术因素,若下位 煤层采厚较大,且上下煤层的间距不是很大, 下位煤层先采后,一般都会对上煤层产生影响 和破坏,严重时,上煤层不能开采。
因此,煤层间或煤层群间能否采用上行顺 序开采的各种判别方法都是围绕层间距和采厚 进行的。
4.1 .比值判别法
上下煤层层间距与下煤层厚度的比值K计算如图6-7:
4.2.4.覆岩破坏范围及最大高度
(1) 影响覆岩范围最大高度的主要因素 1)岩性软硬程度
覆岩直接顶和基本顶都比较坚硬的条件下,下沉量小,使垮落过 程充分发展,覆岩破坏高度大。而软弱岩层顶板松软破碎,随采随落, 采空区易充满,覆岩下沉量大,覆岩破坏变化小。为了便于进行覆岩 破坏最大高度的计算,按覆岩单向抗压强度划分为4类。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技术的应用
型
。
2 l 顶板比照分析 2 . 2 岩层 最 分昕
=
,
碎胀性系数 0
‘
0 …一 岩石破碎前的体积;
1 …~ 岩石破 碎后的俸积。
残余碎胀性系数( k p 。) : 破碎岩石在矿山 压力作用下, 压实后的 体积
与硒碎 前的体积之比。
砂岩: =1 5~ 1 8;
多 问题 。 关键词 : 近距 离; 开采 ; 技 术
1 概 况
:
表1 1 4 — 2 #层 3 0 3盘 区煤层顶板情况
四老沟矿开采的 1 4 与 1 4 层 3 0 3 盘区为极近距离开采煤层 , 井 下位于 矿井 3 0 3 盘区巷西南部, 西南部为雁崖 矿界。其中 l 4 和 l 4 煤 层层间距从整体 匕 看6 0 %为 1 . 2 — 2 米之间; 岩层l 生 质为深灰色光 摁 } 『 与灰 白色中细砂岩互层, 层理 发育 , 含植物化石及煤层属不稳定围岩, 1 4 煤 层开采后所留下的堞柱、 采空区及部分小窑破坏区等给 1 4 煤层的掘进 与回 采带来很大影响。已 采过的 8 3 0 1 工作面两巷顶板均有下沉, 且邻近 1 4 煤层已采面 8 3 0 3 面受采动影响 5 3 0 3 巷发生顶板离层 ,下沉量在 5 O c m以上 , 使顶板断裂 , 地板发生地鼓等动压破坏现象 , 锚栓支护的钢带
表2 1 4 一 层3 0 3盘区煤层顶 底板 比照情况表
多处撕扯断裂, 支设的对棚近 4 0 0 米被压弯、 扭I 抽 变形, 巷道净高最低处
不足 1 9米( 掘进时巷高为 2 - 5 米) 。5 3 0 3 巷道从 2 8 0 — 6 5 0米范围顶板注 射玛丽 散进行粘结( 用玛丽散 6 6 吨2 . 5 万元 , 吨) , 用单体液压支柱架设串 梁进行维护, 但并没有使围岩稳定下来, 受8 3 0 5 采动影响补设的串梁多 数发生移位, 串梁下的单体柱发生f 徊I 。 这虽然大大的增加了巷道维护的 成本, 但没有从根本 E 解决顶板的安全隐患。针对 匕 述情况 , 集团公司安 监局牵头, 组织有关部门与矿有关领导经过研究分析, 制定了方案措施。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的研究
煤层厚 3  ̄42 . . 4 m,煤层间距 43  ̄2 .7 .2 2 m,平均 1 . 2 47 m。 己 100 工作面走 向长 8 5 1m,倾斜 长 1 5 13 4  ̄9 0 3 ~ 19 5 m,可采储量为 0 4 。该工作面南部为 己 l 1 1 . Mt 2 5 0 0采 —1
头处多~个过渡段 ,上、下机头处采用 4 m 花边工字钢对 . 5 棚迈步支护,保证机头替棚 两边 都有柱子支撑 ,将大梁抬住
替 棚 靠 上 帮 梁 头 迈 步 前 移 ,迈 步 距 为 1 m, 过 机 头 时 要 保 . 2
[】盖 增雪 . 行 开采 与 下行 开采 混合 应 用技 术 的研 究 与实 践 [. 炭 工 2 上 J煤 】
空 区 ,北 部 为 己 10 0采 空 区 ,东部 为三 矿 、四矿 井 田边 15
行开采 ;当上下煤层间距小于或等于下煤层裂 隙带高度时, 上煤层整体性只发生中等程度的破坏 , 采取一定 的安全措施 后 ,可正常进行上行开采;当上下煤层 的层 间距大于下煤层
的裂 隙带高度时 , 上煤层只发生整体移动 , 体性 不受破坏 , 整
●_________一
() 2 裂隙带高度 /1 0 E + , ∑ 2 m代入公 - / F1 4 M 5 将 M= . 8
式得: i 0 2 52 . H = . = 1 m。 l 4 8+ 7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 己 采取一定 的措施后 ,可 以进行开采 。
2 2 围岩 平 衡 法 .
3 1 两 巷 支护 管理 .
机 、风两巷在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采动压力和采煤
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科 学 财 富
近距离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行开采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王 学 伟 ,王 延 阁
摘 ( 平顶 山天安煤业股份 有限公司五矿 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9 9 ) 要: 通 过 对 国 内和 国 外 上 行 开 采 现 状 和 开 采 技 术 的分 析 对 比 , 结 合 五 矿 已组 煤 层 的具 体 地 质 条 件 , 根据矿压三带 、 三 区 理 论 和 实 验 室 数 据 模 拟 实
2 . 6采 动 时 间 间 隔
煤层开采之后 , 覆岩的 冒落、 移动至稳定, 有一个时间过程 。 国内外上行 开采实践表 明: 当覆岩为坚硬岩层时, 一般历时2 " - - 4个月, 裂隙带发展到最 高后达到 稳定; 顶 板为中硬岩层时, 一般历时1 ~ 3个月, 裂隙带发育到最高 后稳定; 当顶 板 为 软 岩 时 , 一般 1  ̄ 2个 月裂 隙 带 发 展至 最 高 而 后稳 定 。己, 煤 和 己 煤的开采时间间隔约在8年 以上, 有足够的时间让覆岩稳定, 因而从 时间上考虑4 — 2 年上行开采 是可行的 总之 , 上行开采 时, 上、 下煤层应 间隔 足够的时间, 否则 , 即使有足够 的层间距。 3 、 近距离薄煤层上行开采根据“ 三 区、 三带 ” 的 判别 根据矿压三带、 三区理论, 对走 向 长壁 跨 落法 采 煤 工 作 面 , 当采 深 为 采 高的2 5 倍或2 5 倍 以上时,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上覆岩层分别经历煤壁支撑影 响区、 离层 区和重新压实 区, 由下 向上岩层移动分为跨落带 、 裂隙带和弯 曲 下沉带 , 三带判别法认为 , 上、 下煤层 的层间距大于下煤层开采 的冒落高度 , 即可 进 行 上 行 开采 。 3 . 1上行 开采 比值判别法 上行开采是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两层煤之间层 间距与下部所采煤层的 厚度之 比( 采动影响倍数) 、 层 间岩层结构与性质 、 下层煤 的采煤方法和上 、 下 煤层采煤间隔时间等 , 对于两层煤实行“ 蹬空” 开采还必须考虑通风 的影响 。 如果上煤层处于下煤层采空区裂缝带下, 另外 , 下层煤的残留煤柱及上、 下 煤层开采 的时间间隔, 都会影响上层煤上行开采 的进行 。 根据采动影响系数 判别 , 当K≥7 . 5 时, 上煤层 中可以进 行正常采掘活动, 其开采应在下煤层中 开采 引起 的岩 层 变 形 稳 定 后 进 行 , 鉴 于 该 采 面 层 间距 1 2 . 4 m, 依 据 此 法 判 别 符合 上 行 开 采 条 件 。 3 2上行开采围岩平衡分析法 上行开采破坏了上覆岩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 ,必然引起上覆岩层的 横向及纵 向变形与破坏 。上覆岩层的横 向及纵向剪切变形则表现为煤层发 生台阶错动, 破坏煤层结构 , 后者是影 响上行开采有最大障碍 。控制岩层 台 阶错动 , 就是采场围岩力系平衡问题 。在回采过程 中, 当上覆岩层中有坚硬 岩层时 , 上煤层位 于距下煤层最近 的平衡岩层之上 ; 当采场上覆岩层均为软 岩时煤层应位于裂隙带 内, 上煤层 的开采应在下煤层开采引起 的岩层稳定。 总之, 通过对上行开采影响因素分析和“ 三区、 三带 ” 的判别 , 确定五矿 近 距 离 薄 煤 层 上 行 开采 的可 行 性 。 同 时 在 实 践过 程 掌 握 五 矿 己组 煤 层 “ 三 带” 分布规律、 上行 开采顶板控制技术 、 上行开采矿压显现规律、 快速推进优 化技术 , 确保 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 充分证实五矿近距离薄煤 层上行开采
《2024年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范文
《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维煤矿作为典型的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矿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自然发火问题。
自然发火不仅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的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自然发火特点,探讨其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特点及自然发火问题新维煤矿位于特定地质条件区域,煤层群距离近、瓦斯含量高、地质构造复杂。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炭暴露面积大、通风条件差、瓦斯积聚等原因,极易引发自然发火事故。
自然发火具有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难以控制等特点,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
三、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一)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模拟针对新维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然发火问题,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模拟。
通过分析煤的自燃机理、氧气供应条件、热量积聚等因素,探讨了自然发火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煤层自燃过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防治技术措施研究1. 防火材料研究:开发了具有阻燃、隔热、防火等功能的新型防火材料,用于封堵裂隙、隔离煤层,降低自燃风险。
2.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矿井内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了自然发火的监测和预防能力。
3. 通风控制技术: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控制风速、风量,减少煤炭暴露面积和氧气供应量,降低自燃风险。
4. 灭火技术:研发了高效、快速的灭火技术和设备,包括泡沫灭火剂、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等,以应对突发自然发火事故。
四、技术应用与效果(一)技术应用情况新维煤矿将上述防治技术措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通过优化生产布局、改进工艺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提高了自然发火的防治效果。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自然发火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
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贾志明【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煤矿资源短缺的难题,提出可以采用上行开采提高矿井煤炭资源采出率.介绍了目前上行开采的影响因素及判别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判别了晋华宫煤矿下煤层采出后造成的上覆煤岩层损伤范围未波及到上部煤层,并进行了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期刊名称】《煤矿现代化》【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3页(P188-190)【关键词】上行开采;煤炭采出率;损伤范围【作者】贾志明【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兰矿,山西古交0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0 引言上世纪由于许多煤矿追求经济效益越过了赋存条件较差的薄煤层,优先开采了下面赋存条件较好的厚煤层,但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地质赋存条件好的煤层逐渐减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量,许多煤矿开始关注之前弃采的薄煤层,此类煤层下方大多存在采空区,因此,在开采之前需要进行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1]。
由于下部煤层垮落式开采后,受开采的影响,上覆煤层会发生水平和垂直变形,原有的应力状态也遭到了破坏,围岩大范围松散破碎,稳定性变差,掘进巷道难于维护[2],对上行开采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进行下煤层开采后对上覆煤岩层造成损伤范围的研究,对于上行开采的安全生产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研究现状下部煤层开采造成上覆煤岩层的应力环境发生变化,且发生一定的移动变形。
若下煤层开采造成上覆煤岩层的破坏范围波及到上覆煤层,上煤层发生较大的下沉变形,则不能进行安全上行开采;若破坏范围未波及到上覆煤层,上煤层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则可以保证上行开采的安全性[3,4]。
1.1 上行开采可行性影响因素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可以得到上行开采可行性的影响因素有:采煤方法、下部煤层采高、上下煤层层间距、层间岩层岩性以及采动时间效应。
1)采煤方法。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裂断拱演化规律及数值模拟
摘
要
采 用 F A 。的模 拟方 法 , 单一采 场 的裂 断拱 发展 演化 规律 和复 合采 场 的 裂 断拱 发 L C。 对
展 演化 规律进 行 了模拟 分析 , 出了近 距 离煤层群 上 行采 场 结构 空 间在 单 一 采 场与 复 合采 场 两种 得 不 同的情 况下采 场上部 裂 断拱 的演化规 律及 变化 形 态。
关键词 近 距 离煤层群 上 行 开采 裂 断拱 采 场 结构 空间 演化规律 数值模 拟
Br a i c Ev l i n w fS r sa e Co lSe m sUp i i ng a e k ng Ar h o uto La o ho tDit nc a a lnk M ni nd m e i a mul to Nu rc lSi a i n
下部 煤层 对上部 煤 层 的 应力 及 瓦 斯 释放 , 解决 单 独 开 采 上 部 煤 层 带 来 的 瓦 斯 突 出 、 击 地 压 等 威 冲 胁 。就采 场结 构 空 间而 言 , 入采 场 结 构 空 间裂 进 断拱 内的岩层 应 力 达到 了一 定 的释 放 , 层 间 也就 岩 有 一定 的裂 隙 , 而 释放 了瓦 斯 。 因此分 析 研 究 近 从
拱结 构逐 渐扩 大 、 结构 稳定 4个 基本 阶段 。 拱
距 离煤 层群 上行 开采 采场 裂断拱 演化 规律及 变化 形
态极 为重要 。
随着 采 场 的不 断 推进 , 一 定 范 围 内上覆 岩 层 在
会发 生裂 断形 成裂 断拱 。裂 断拱 的演化规 律从 整个 采 区可 以分为 单一 采场裂 断拱 演化 规律 与复合 采场 裂 断拱 演 化规 律两 种不 同 的情 况 。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煤层 开采后 ,层间岩层 必然会经历 一个从移 动到 稳定 的发展过程 。根据实测 数据 和经验 ,这个 时 间一般 为 1 4个 月 。 因此 ,上煤 层要 在下 煤层 ~ 开采后 间隔足够 长 的时间再 开采 。
候 可以起 到合 理配采 、提 高煤 质 的 目的 ;在生产衔 接 紧张时 ,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 解决生 产衔 接问题 。
2 1 年第 1 01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 北 煤 炭
/ > 11 / - .4 5+ 4.4 + 6 2 . m 1 = 36
3 1
破 坏 ,采取一 定安 全措 施后 可 以进行 上行 开采 ;当
层 间距大 于下 煤层 裂隙 带高度 时 ,即上煤层 位 于弯
式 中
.
一 5煤 层采 高 ,m;
行 开采技术 开采上煤 层 。
岩层 在下沉过 程 中易 形成平衡结 构 ,位 于平 衡岩层
之上 的煤层将 缓慢下沉 ,有利 于上行开采 。
23 采高 .
1 上行 开 采 的 必要 性 和 适 用性
由于周 边 小 煤 矿 破 坏性 开 采 ,先 开采 了下 煤 层 ,而 留下上煤 层未 开采 ,不 得不 应用上行 开采技
Ap l ain o eu r ’‘gtc n lg f h h r itnc p i t nt r c o h p wa dmii h oo yo es o t sa c nn e t t td n e
c a e m nYu h u mi igae o l a i z o n n r a s
曲下 沉带 中 ,只发生 整体 移 动 ,可 以正 常进 行上 行 开采 。
5 层 裂隙带 可按 照经 验公式 计算 : 煤
/ /=10 / 1 +36) . 0 (. 6 . ±56 ( ) 1
,6 6煤 层采高 ,m。 1— / 根据 数理 统计分 析来 看两煤 层上行 开采 的间距
不利于 上行开采 ;岩层强度 较低 时 ,冒落带 和裂隙
带 发育 较低 ,有利 于上行 开采 ;直接顶 厚度 大于 1
/( 一 K 1)倍 采 高时 ,冒落 矸石 充 满采 空 区 ,上覆
煤质较好 的下层 5煤被先 行开采 ,影 响了正 常的开
采顺序 ,增加 了上 煤层 的开采难度 ,不 得不采用上
而证 明 了蔚州矿 区近 距 离煤 层上 行开采 是切 实可行 的 ,为 回收近 距 离煤 层上煤 层遗 留的煤 炭 资源提 供 了有 力依据 和 宝贵经验 。
关 键词 :近距 离 ;煤层 ;上 行开采 ;应 用
中图分 类号 :T 8 38 D 2 .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0 — 0 3( 0 1 O — 0 0 0 07 18 2 1 ) 103— 2
3 上 行 开 采可 行 性分 析 3
于下煤层冒落高度日 , 寸 上煤 层遭 到严重 破坏 ,无 法进行上行 开采 ;当层间距小 于或等 于裂 隙带高度 时 ,上煤层 只发生 中等 程度 的
2 影 响 上行 开采 的 关键 因素
21 层 间距 .
层 间距 越大 ,层 间岩层 变形越 小 ,越 有利于 上
IIHu n i a —b n
崔 家寨矿是 开滦 ( 团 )蔚 州矿业 公司第 一对 集 大型 现代化 矿井 ,设 计 生产 能力 10 t a 8 万 / ;主采
煤层为 6煤层 、5煤层 ,煤层 发育 比较稳定 ,结 构
行 开采 。当层 间距 大于下煤层 开采 时的 冒落带最 大 高度 时 ,上煤 层发生 台 阶错动 的机率就 小 ,采取一
至 少要 在 2 . m 以上 ,而 实 际 间距 为 2 l 3 6 1l I,采 取
一
定 安全措 施 后可 以上行 开采 。
公式 ( )适合 中硬 岩层 ( 向抗拉 强 度 2 1 单 0~ 4 0MP ,式 中 为 采高 。 a)
贝: 0 =1 0× . ( . ×2 3 ±5 0 25/ 1 6 .4 . 5 - 6) . 6
3 0
技 术 经 验
与
河 北 煤 炭
21 年第 1 01 期
蔚 矿区 距 煤 行 采 术 用 州 近 离 层上 开 技 应
李 焕斌
( 开滦集团 蔚州矿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 ,河北 张家 口 050 ) 770
技 术 应 用
摘 要 :运用 “ 带”判 别等 方法对蔚 州矿 区崔家 寨矿近 距 离煤 层上 行开采进 行 了可行 性分 三 析 ,运用该 成果 、通过 采 取 一系列安全 技术 措施顺 利完 成 了东 二采 区 6 9 作面 的 回采 ,从 0工
定技术 措施后 一般能 够进行上行 开采 。
22 层 间岩层 的岩性 及层 间结构 . 岩 石力学性 质及层 间结构影 响上覆岩层破 坏状 况 。岩 层 强度较 高 时 , 冒落 带和 裂 隙带发 育较 高 ,
简单 ,煤 层倾 角一 般 小 于 8 ,采 深 30~40m, 。 5 0
顶板 较平 缓 ,岩 性 主要 为 黏 土 岩 、粉 砂 岩 、细砂 岩 ,属坚 硬顶 板 ;5煤 层 厚度 35~ . 4m,平 均 3 4 . 8
m;6煤 层 与 5煤层 的层 间距 l 6~3 2m,平 均 2 1 m,属 于近距离 煤层群 ,开 采 时相互 影 响较 大 。长
期 以来 ,由于周边 小煤 矿破 坏 性开 采 ,煤 层较 厚 、
采 高是影 响上覆岩层破 坏高度 、状况 的根本 因 素。下煤层 采 高越 大 ,上煤 层下沉量 就越大 ,变形 也 越大 ,越不利 于上行开采 。
24 时 间因素 .
术 ;针对 6煤层 顶板坚硬 、不 易垮落这 一特点 ,应 用上行开 采可 以使上煤层 顶板整 体性受 到一定程 度
的破坏 ,减 轻周期来 压对 支架 的破坏 ,有 利于顶 板 管理 ;由于 5煤层煤 质优 于 6煤层 ,上行 开采有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