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课程设计
收音机课程设报告(两份).
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内容及目的 (5)第2章课程设计实验器材 (6)第3章课程设计实验原理 (8)第4章课程设计操作步骤 (10)第5章课程设计心得 (12)第6章参考文献(资料) (13)第1章课程设计内容及目的1.通过对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2.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色环电阻的识别等),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3. 学习并掌握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4. 通过电路图,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提高动手能力。
5. 在散件的组装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
6.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7.学会利用工艺文件独立进行整机的装焊和调试,并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第2章课程设计实验器材1. 电烙铁、焊锡丝2. 螺丝刀、镊子、钳子等必备工具、万用表。
S66型袖珍收音机实验套件第3章课程设计实验原理超外差式收音机是指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
如果把收音机收到的广播电台的高频信号,都变换为一个固定的中频载波频率,然后再对此固定的中频进行放大,检波,再加上低放级,就成了超外差式收音机。
这种接收机中,在高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之间须增加一级变换器,通常称为变频器,它的根本任务是把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中频。
而由于中频频率较变换前的高频信号低,而且频率是固定的,所以任何电台的信号都能得到相等的放大量。
另外,中频的放大量容易做得比较高,而不易产生自激,所以超外差式收音机可以做得灵敏度很高。
由于外来电台必须经过“变频”变成中频频率才能通过中频放大回路,所以可以提高收音机的选择性。
实验原理图:印刷电路板:第4章课程设计操作步骤1、对照元件清单目录表检察元件是否齐全;2、认识识别各种元器件以及认清所起作用;3、学习S-202型收音机调频调幅的工作原理;4、按照电路图将元器件焊接在与之对应的位置处;5、装配完毕后,通电进行测试,若各项功能齐全则进行下一步,若存在缺陷则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并纠正;6、作一些基本的调试;7、把应该固定的地方牢固的封住;8、把焊接好的电路板与外壳组装;9、检查验收。
收音机课程设计没有阻值
收音机课程设计没有阻值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收音机工作原理,特别是阻值在电路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无阻值电路的概念,理解其在实际收音机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知识,并能够分析无阻值电路中的元件功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简单无阻值收音机电路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提升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鼓励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认识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电子废品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的价值。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收音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索无阻值电路的应用。
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展示具体的学习成果,如搭建无阻值收音机模型,撰写实验报告,以及进行课堂展示。
这些成果将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收音机工作原理回顾:讲解收音机的射频接收、放大、检波和音频放大等基本工作过程,重点分析阻值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无阻值电路概念:介绍无阻值电路的定义,以及在收音机中的应用优势,如降低功耗、提高信号传输效率等。
3. 电子元件知识:讲解无阻值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分析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搭建无阻值收音机电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路原理和元件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课时:回顾收音机工作原理,引入无阻值电路概念。
第二课时:讲解无阻值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分析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高中收音机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物理——收音机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收音机的基本调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1. 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 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收音机内部电路的连接方式。
2. 收音机调试过程中各参数的调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2. 新课讲授(1)讲解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天线、振荡器、检波器、低频放大器、扬声器等部分。
(2)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如天线接收电磁波,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检波器将调幅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低频放大器放大音频信号,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3)讲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调幅、调频、检波、放大等过程。
(4)演示收音机调试方法,讲解调试过程中各参数的调整。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组装收音机。
(2)指导学生进行调试,观察各参数的调整效果。
(3)让学生总结调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收音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究收音机,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调查身边收音机的种类,了解其工作原理。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2.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
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对讲收音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收音机特点。
3. 学生能够解释频率、波长、调制等概念,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收音机信号传输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对讲收音机,包括开关机、调频、接收和发送信号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收音机故障排查和维修。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对讲收音机通信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收音机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收音机发展简史:介绍收音机的发明背景、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帮助学生了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2. 收音机基本原理:讲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重点阐述调制解调、天线、滤波器等基本概念。
3. 收音机硬件组成:详细介绍收音机的各部件(如电源、振荡器、放大器、扬声器等)及其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对讲收音机操作与使用:教授对讲收音机的开关机、调频、接收和发送信号等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收音机故障排查与维修:讲解常见收音机故障现象及原因,教授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一〕一、引言:有时侯我们自以为简单的事情,当做起来时才知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但是当你做完这件事情后,你会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任何一件事要做好都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
要了解一项工种,掌握焊接和电子工艺的操作技术,光靠看书本和讲解是不行的。
所谓实习就是要我们自己实际的去练习,去操作。
要真正的把从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到实际操作、实践中去。
还有就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操作,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讲解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可自己耍小聪明。
二、调幅中波收音机的电路方框图,电路图,信号的流程如下:由于某种原因,其电路图没有上传,敬请谅解!!!收音机的根本工作原理:天线收到电磁波信号,经过调谐器选频后,选出要接收的电台信号。
同时,在收音机中,有一个本地振荡器,产生一个跟接收频率差不多的本振信号,它跟接收信号混频,产生差频,这个差频就是中频信号。
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选频放大,然后再检波,就得到了原来的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通过功率放大之后,就可送至扬声器发声了。
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
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三、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所需的根本工具:电烙铁〔焊枪〕、烙铁架、松香、万用表、镊子、尖嘴钳、偏口钳、螺丝刀。
焊接工艺要求: 1、在焊接之前要仔细的查看个元件的个数,以及用万能表测试个元件性能是否为良好的。
2、要清楚的识别元件种类和作用。
3、在焊接时要注意电烙铁的角度,要使电烙铁、焊锡丝与电路板三位一体,要注意焊锡丝的用量,如果多了可能会影响其它元件的焊接也不美观,少了也许会焊不牢固。
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
对讲收音机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对讲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及电路组成。
2. 学生能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知识,包括频率、波长、调制解调等概念。
3. 学生掌握对讲收音机的操作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对讲收音机的使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独立完成对讲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对讲收音机进行实际通信,具备基本的无线电通信技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
3. 学生通过无线电通信实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表达能力。
4. 学生认识到无线电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对讲收音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子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课程强调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沟通潜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对讲收音机原理及组成- 介绍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包括发射、接收、调制解调等。
- 讲解对讲收音机的电路组成,如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
- 分析常见电子元件的作用,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2. 无线电通信知识- 介绍频率、波长、信道等基本概念。
- 解释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如反射、折射、散射等。
- 讲解无线电频率分配和频率规划。
3. 对讲收音机操作与组装- 介绍对讲收音机的操作方法,如频道选择、音量调节、电源开关等。
- 指导学生动手组装对讲收音机,了解各部分功能及连接方式。
- 教学调试方法,如调整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等。
4. 实践应用与团队协作- 设计无线电通信实践任务,让学生实际操作对讲收音机。
fm调频收音机课程设计
fm调频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调频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无线电频率、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概念;2. 学生掌握调频收音机的电路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 学生了解调频广播信号的传输过程,掌握接收、放大和音频输出等环节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组装和调试一台简易的调频收音机;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调频收音机收听广播,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2. 学生通过学习调频收音机的制作,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无线电频率与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概念;- 调频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电路组成;- 调频广播信号的传输过程及接收、放大和音频输出等环节的基本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发射与接收技术”的第1-3节。
2. 实践操作:- 简易调频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调频收音机的使用方法与维护;- 收音机性能的优化与改进。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发射与接收技术”的第4-5节。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第1-2课时):讲解无线电频率、调制解调技术,介绍调频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 实践操作(第3-4课时):指导学生进行调频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讲解使用方法和维护;- 性能优化与改进(第5课时):探讨调频收音机性能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博士收音机课程设计
博士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博士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功能及电路组成;2. 学生能够掌握博士收音机调试和操作方法,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历程,认识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组装和调试博士收音机的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收音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博士收音机产生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激发探索精神;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3. 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善于动手实践,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博士收音机原理及电路组成- 介绍无线电波传播原理;- 解析收音机中主要电子元件的作用,如天线、调谐器、放大器等;- 分析博士收音机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收音机组装与调试- 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步骤,动手组装博士收音机;- 教授调试方法,让学生学会调整收音机的各项参数,确保收音效果;- 讲解收音机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 无线电广播发展历程及我国科技成就- 介绍无线电广播的发展历程,突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 分析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我国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突破和贡献。
4. 实践活动与团队合作-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收音机的组装、调试和优化;- 组织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成果;-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设计报告收音机报告
1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丰富自身知识,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了解。
3.训练学生用实验方法分析。
研究电子学问题。
4.培养学生养成工作品德和严肃的实验态度。
5.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模拟电路、数学逻辑电路与科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收音机的开展:播送方式从调幅(AM)播送时代开场,经历了调频(FM)播送、调频立体声(FMSTEREO)播送、数字音频播送(DAB)等阶段。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短波段的数字播送(DRM)。
民用播送所使用的频率,经历了长波(LW)、中波(MW)、短波(SW)、超短波调频(FM)、卫星调频播送等阶段;播送的传播距离和覆盖范围也从近距离到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展全球转播等;收音机从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到使用微电脑处理器的数字调谐收音机;收音机的根本电路形式、也从直接放大式,到超外差式、屡次变频式电路。
收音机的体积也从笨重变小到微型,而音质却越来越好......20-60年代电子管电路/直放式,外差式长波/中波/短波50-70年代晶体管电路/外差式,屡次变频中波/短波/调频70-80年代集成电路/外差式,屡次变频,数字调谐中波/短波/调频90年代集成电路/外差式,屡次变频,数字调谐中波/短波/调频/数字播送三、超外差式收音机特点及工作原理:最初的收音机属于直放式收音机,它的特点是:从天线上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在检波以前,一直不改变它原来的高频频率〔即高频信号直接放大〕。
它的缺点是:在接收频段的高端和低段的放大不一样整个波段的灵敏度不均匀。
如果是多波段收音机,这个矛盾更突出。
其次,如果要提高灵敏度,必须增加高频放大的级数,由此带来各级之间的统一调谐的困难,而且高频放大器增益做不高,容易产生自激。
如果能够把收音机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都变换成固定的中频信号进展放大检波。
由于中频频率比变换前的信号频率低,而且频率固定不变,所以任何电台的信号都能得到相等的放大量,同时总的放大量也可以较高。
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
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对讲收音机的基本原理与功能,包括发射与接收信号的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对讲收音机中常用电子元件的作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对讲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进行对讲收音机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电路连接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提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对讲收音机的制作过程中,培养细心、耐心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技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程,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理解可能有限,因此课程设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评估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教学内容1. 对讲收音机原理介绍:包括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天线的作用,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
-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通信与信息系统》2. 电子元件的认识与应用:学习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工作原理和在收音机中的作用。
-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电子元件》3. 电路连接与组装:学习电路图的阅读,实际操作对讲收音机的组装,理解电路连接的顺序和技巧。
-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的连接与测试》4. 调试与故障排查:介绍调试工具的使用,学习对讲收音机的调试方法,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调幅调频收音机课程设计
调幅调频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调幅调频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及电路组成。
2. 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展历程,认识调幅调频收音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调幅调频收音机的调试方法,了解如何收听不同频率的广播节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组装和调试调幅调频收音机。
2. 学生具备分析收音机故障原因的能力,并学会排除简单故障。
3. 学生能够运用调幅调频收音机进行实际收听,提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学习调幅调频收音机,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养成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调幅调频收音机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科技产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无线电广播发展历程:介绍无线电广播的起源、发展过程及调幅调频收音机的演变。
2. 调幅调频收音机原理:讲解调幅(AM)和调频(FM)的传输原理,以及收音机内部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3. 电子元件介绍:学习收音机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如天线、高频放大器、混频器、本振、中频放大器、检波器、功率放大器等。
4. 收音机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组装调幅调频收音机,掌握调试方法,包括选台、调节音量、改善音质等。
5. 故障分析与排除:分析收音机常见故障原因,学习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
6. 实际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收听,学习如何筛选有用信息。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无线电广播发展历程及电子元件介绍。
第二课时:调幅调频收音机原理及收音机组装。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二、收音机原理及原理图三、元器件及常用工具的认识四、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五、焊接、组装、调试及故障分析与处理六、课程设计心得参考文献:1.《高频电子技术基础》(曾兴文刘乃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高等教育出版社);3.《电路原理》(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4.《电磁场理论基础》(王蔷李国定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1设计目的: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实践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能力。
通过对一只正规产品收音机的安装、焊接、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及整机调试工艺。
1、掌握HX108-2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调幅接收系统的调试过程及故障排除;3、通过对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设计要求:1、分析调幅接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
2、安装调试及测量结果。
3、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如改善系统性能。
二、收音机原理及各集成块的分析2.1总体概述: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常用典型七管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它主要由输入回路、变频级、中放级、检波级、低放级、功率输出级和AGC电路组成。
Automatic Gain Control收到的高频调幅信号输入到变频级,经过变频后从变频器输出一调幅中频信号,送入中放级进行放大(中放一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般有两级,是对固定中频频率进行放大的调谐放大器,所以它的放大倍数和选频特性都可以做得比较理想);再把放大了的中频信号送入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还需要经过低放级放大,然后去激励功率输出级输出足够的功率去推动喇2.2收音机整体原理图三、元器件及常用工具的认识3.1、所用电子元器件:HX108-2七管半导体调幅收音机套件;3.2、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电阻:电阻的读法,电阻上一共有四个色标,颜色为金银的一端肯定为末端, 读的方式如图:二极管:二极管分正负极,只有当电源正极接二级管正极时,二极管才能导通,二极管主要用于数字电路中,用来控制高低电平。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
HX108-2 AM 收音机安装与调试一、实习目的与要求目的: 通过收音机的原理电路图, 对一台调幅收音机进行安装、焊接和调试, 了解类似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 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 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
要求: 1.认识常用的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2、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3、熟练焊接的具体操作;4、学习并掌握收音机的调试方法;5、初步掌握电子线路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实习材料:1.HX118-2型六管超外差收音机散装套件: 1套/人(见元件明细表);2、组装工具: 1套/人;3.万用表、稳压电源、高频信号发生器、音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每条流水线1套;色环电阻色标数该电阻为10X10 Ω±5%主要性能指标: 频率范围: 535~1065kHz 中频频率: 465kHz灵敏度: <1mV/m (能收到本省、本市以外较远的电台及信号较弱的电台) 选择性: 20lg >14dB输出功率: 最大不失真功率≥100mW电源消耗:静态时, ≤12mA, 额定时约80Ma三、工作原理101 0误差±5%表示:当调幅信号感应到B1及C1组成的天线调谐回路, 选出我们所需的电信号f1进入V1(9018H)三极管基极: 本振信号调谐在高出f1频率一个中频的f2(f1+465KHz)例: f1=700KHz 则f2=700+465KHz=1165 KHz进入V1发射极, 由V1三极管进行变频, 通过B3选取除465KHz中频信号经V2和V3二级中频放大, 进入V4检波管, 检出音频信号经V5(9014)低频放大和由V6.V7组成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 推动扬声器发声。
D1,D2(IN4148)组成1.3V稳压, 固定变频, 一中放、二中放、低放的基极电压, 稳定各级工作电流, 以保持灵敏度。
由V4(9018)三极管PN结用作检波。
R1.R4.R6.R10分别为V1.V2.V3.V5的工作点调整电阻, R11为V6.V7功放级的工作点调整电阻, R8为中放的AGC电阻, B3.B4.B5为中周(内置谐振电容), 既是放大器的交流负载又是中频选频器, 该机的灵敏度, 选择性等指标中频放大器保证。
广播收音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广播收音机的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收音机、电源、导线等。
2. 学生准备:每人一台收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台实物收音机,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和功能。
(2)提问:你们知道收音机是如何工作的吗?2. 讲解广播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讲解广播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天线、调谐器、放大器、检波器、耳机等部分。
(2)结合实物收音机,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3. 实物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收音机的基本操作,如打开电源、调谐频率、选择电台等。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收音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2)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广播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操作技能:检查学生操作收音机的熟练程度。
3. 创新意识:评价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3.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多功能收音机课程设计
多功能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功能收音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
2. 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台、音量调节、电源开关等基本操作,了解收音机使用注意事项。
3. 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基本原理,如调制、解调等,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多功能收音机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收音机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收音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课程针对初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收音机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收音机概述:介绍收音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基本组成结构,使学生了解收音机的起源、演变和基本原理。
2. 电子元件:讲解收音机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3. 收音机工作原理:详细解析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包括调制、解调、放大等过程,以及收音机如何实现信号的接收和播放。
4. 多功能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组装多功能收音机,学习调试方法,掌握收音机的组装技巧。
5. 收音机使用与维护:教授收音机的操作方法,如调台、音量调节、电源开关等,并讲解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收音机概述、电子元件介绍。
收音机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自己动手焊接一台超外差式收音机,加深对收音机工作原理的掌握,并掌握调频收音机电路的构成和调试方法。
并进一步熟悉焊接知识。
课程设计任务焊接一台六管收音机,并经过自己的调试可以收到3-4个频道。
二.设计任务分析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焊接一台超外差式收音机,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由输入回路高频混频级、一级中放、二级中放兼检波、低放级和功放级等部分组成。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天线接收道德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级放大进入混频级。
本机振荡器输出的另一高频信号f2亦进入混频级,则混频级的输出含有f1、f2、(f1+f2)、(f1-f2)等频率分量反而信号。
混频级的输出接调谐回路选出中频信号(f2-f1),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获得足够高的增益,然后经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由低频功放级放大。
其电路原理图为:由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混频成为固定的中频,再加以放大,因此接收机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性能也比较稳定。
三.系统实施1 焊接前检查电路印刷班是否有短路和短现象,有的话要及时解决2 读出电阻示数和三极管的极性,电烙铁接通电源进行预热3 依次将各个元器件焊在电路板,先焊低矮和耐热的元件,然后再装大一点的元件,焊耐热性差的元件4 将喇叭、电池槽依次焊到电路板上,并将喇叭固定好5用万用表依次测量D、C、B、A四个电流缺口,若被测量的数在规定的参考值左右,则用焊锡依次将这四点接通6 将电路板固定在外壳上,将电量开到最大,调节双联拨盘即可收到电台焊接前要先沾些松香增加润滑性,再利用焊锡焊接,但松香不可太多,防止虚焊假焊现象发生,焊点应光滑。
焊时应先焊耐热性好的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等。
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极性不可接错,防止击穿。
剪引脚时不可剪掉焊点,焊时两点不可连在一起,防止短路现象发生。
注意焊在铜箔面的器件,如发光二极管和磁棒,发光二极管的安装高度应刚好到达机壳上盖发光二极管安装孔的表面。
收音机课程设计
高频通信线路课程设计无线接收发射系统设计论文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实验地点:目录前言 (1)收音机的电路原理 (1)元器件说明 (2)收音机的焊接和组装 (3)试及故障排除 (5)课程设计体会 (9)附录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收音机的电路原理1-1收音机的电路原理将所要收听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在我国为465KHz),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
调谐回路的输出,进入混频级的是高频调制信号,即载波与其携带的音频信号。
经过混频,输出载波的波形变得很稀疏其频率降低了,但音频信号的形状没有变。
通常将这个过程(混濒和本振的作用)叫做变频。
变频仅仅是载波频率变低了,并且无论输入信号频率如何变化最终都变为465KHz,而音频信号(包络线的形状)没变。
混频器输出的携音频包络的中频信号由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一级、两级甚至三级中频放大,从而使得到达二极管检波器的中频信号振幅足够大。
二极管将中频信号振幅的包络检波出来,这个包络就是我们需要的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最后交给低放级放大到我们需要的电平强度,然后推动扬声器发出足够的音量。
若要求超外差式收音机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在调谐回路与混频之间还可以加入高频放大级然后再去混频。
另外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颠簸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型化、省电化、轻巧化等。
人们对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电路,也慢慢地趋于这种要求。
目前的无线接收机不但只能是收音机,且还可以有接受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睡着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头式也一定会更好,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准备制作具有使用价值的收音机元器件说明2-1 电阻: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可以根据色差法对11个电阻进行分类。
超外差收音机课程设计
超外差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理解无线电信号的接收与放大过程;2. 学会使用相关的电子元件,如天线、变频器、放大器等,了解它们在收音机中的作用;3. 了解无线电频率、带宽等概念,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收音机的调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超外差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遇到收音机故障时,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维修;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收音机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实践的态度,提高他们对科技发展的关注;3. 引导学生认识到超外差收音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需加强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无线电基础知识:电磁波传播、天线原理、调制与解调;-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变频器、放大器、滤波器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电子元件知识: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2. 实践操作:- 收音机组装:引导学生按照电路图完成收音机的组装;- 收音机调试:教授学生如何调整收音机的频率、带宽等参数,以达到最佳接收效果;- 故障排查与维修: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维修。
3.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教材章节:第三章 无线电接收设备、第四章 变频器与放大器、第五章 电子滤波器;- 教学内容安排:共6课时,第1-2课时学习理论知识,第3-4课时进行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第5-6课时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
模电收音机课程设计
模电收音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电收音机的基本原理、电路组成和制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模电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基本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用途。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模电收音机电路;•能够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具备一定的焊接技能和电路调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和模电收音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模电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基本电路的原理和应用;3.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用途;4.模电收音机的电路设计、焊接和调试方法;5.实际操作练习和案例分析。
6.第一章:模电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7.第二章: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基本电路的原理和应用;8.第三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用途;9.第四章:模电收音机的电路设计、焊接和调试方法;10.第五章:实际操作练习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2.讨论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模电收音机的应用;4.实验法: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模电收音机设计与制作》;2.参考书:电子电路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教学视频等;4.实验设备:模电收音机实验套件、电子测量仪器和工具。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调频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
调频对讲收音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对讲收音机的基本原理,掌握收音机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学生能掌握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调频与调幅的区别。
3. 学生能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理解天线在收音机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调频对讲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收音机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收音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调频对讲收音机,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合作完成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频对讲收音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调频对讲收音机原理:介绍无线电波的传播、调频与调幅的区别、收音机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等,对应教材相关章节。
2. 收音机电路分析与设计:讲解调频对讲收音机的电路原理、关键元件选型、电路图绘制等内容,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进行收音机的组装、调试和优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应教材实践操作章节。
4. 收音机使用与维护:介绍收音机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技巧和常见故障排除,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5. 调频对讲收音机应用:探讨调频对讲收音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紧急通信、无线电监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如下:1. 第1-2课时:学习调频对讲收音机原理,对应教材第1-3章。
2. 第3-4课时:收音机电路分析与设计,对应教材第4-6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目的二.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三.安装与调试四.心得体会五.总结六.参考书目一、目的掌握S66D收音机电路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电路基本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熟悉电路的安装和焊接,掌握接收系统的调试,培养独立完成课题的动手能力。
二、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以下是S66D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图电路分6个模块:输入调谐电路、变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前置低放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
1、概述收音机是接收无线电广播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还原成声音的机器,根据无线电广播的种类不同,即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接收信号的收音机的种类亦不同,即调频收音机和调幅收音机。
有的接收音机既能接收调幅广播,又能接收调频广播,称为调幅调频收音机。
2、调幅收音机的构成调幅收音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空中的无线电波转变成高频电信号,这一功能由接收天线来实现。
然后解频,即把调制在高频载波上的音频信号从已调幅高频信号上卸下来,亦常称检波,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叫检波器。
最后,用检波出来的音频信号来推动扬声器或耳机,即声音恢复。
收音机的分类方法很多,依其电路程式可分为直接检波式,高放式和超外差式。
以通道分,有单通道调幅收音机和立体声调幅收音机。
直接检波式和高放式收音机因其灵敏度低,音质差,已基本不再生产和使用,现在用的调幅收音机基本上都是超外差式。
故这儿只介绍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结构和原理。
(1)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结构超外差式收音机机主要由输入调谐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放、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
(2)工作原理由输入电路,即选择电路,或称调谐电路把空中许多无线广播电台发出的信号选择其中的一个,送给变频级中的混频电路。
混频将输入电路送来的已调幅调信号变为中频调幅信号,而他们所携带的信号是不变的,即调幅信号的频率变为中频,但其幅值变化规律不改变。
不管输入的高频信号的频率如何,混频后的频率是固定的,我国规定为465千赫。
中放将中频调幅信号放大到检波器所要求的大小。
由检波器将中频调幅信号所携带的音频信号取下来,送给前置低放。
前置低放将检波出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压放大。
再由功放将音频信号放大,放大到其功率能够推动扬声器或耳机的水平,扬声器或耳机将音频信号转变为声音。
3、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工作原理分析:(1)输入调谐回路输入调谐回路也称为天线输入回路,T1是中波段输入调谐回路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绕在磁棒上,C1.1是双连可变电容器的调谐连,C1.2是补偿电容,补偿电容采用小型半可变电容器,调整其电容量,可以使输入回路和振荡回路的高端频率同步,从而提高频率高端的灵敏度。
C1.1与T1的初级线圈组成串联谐振回路,C1.1的容量从大到小,可使谐振频率从最低的535千赫到最高的1605千赫范围内连续变化。
当外来信号的某一电台频率的信号与谐振频率一致时,调谐电路发生谐振,这时T1初级线圈两端某一电台频率的信号电压最高,并同时衰减了其他频率信号,达到了选台的目的。
T1的初级还与次级线圈组成高频变压器,将调谐电路选出的信号电压,通过次级耦合到下一级。
(2)变频级电路变频级的任务是把调谐回路选出来的某种频率的高频信号转变为一个固定的465千赫中频信号,然后把载有音频信号的465千赫中频信号耦合到中放级。
为完成变频级的任务,变频级电路必须具备两部分电路:●本机振荡电路;●混频电路。
用一只晶体管完成本机振荡和混频两个任务的电路称为变频电路。
外来的高频调幅信号经T1次级线圈耦合到V1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回路中,而从集电极和发射极回路输出。
本机振荡回路的高频信号加在V1管的发射极和基极回路中,而从集电极和基极回路输出。
结果,在V1管的集电极电流中包含外来信号和本机振荡两种频率。
当这两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在同一时刻从基极和发射极进入三极管的输入回路以后,就会在集电极中输出f振、f振+f外、f振-f外、f外-f振、f外……等多种频率的混合信号。
其中f振-f外=465千赫,正是中放级所需要的中频信号。
为了选择出465千赫的中频信号,并同时衰减集电极的其他频率信号,在集电极回路中并联了由第一中频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电路谐振于465千赫,此时,中频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端阻抗很大,使集电极输出的465千赫的电流转换成很高的谐振电压,耦合到T3的次级。
对于其他频率,由于他们的谐振阻抗极低,几乎没有电压耦合到次级,达到了选频的目的。
(3)中频放大电路采用两级单调谐中频放大电路,V3是第一级中放管,V4是第二级中放管,两管组成两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放大465千赫的中频信号。
T3是第一中频变压器,通常称为中周,T4、T5分别为第二中周和第三中周。
上述三个中周的作用有四点:a、中周内的线圈初级与电容组成谐振回路,选择465千赫的中频信号,并衰其他频率的信号;b、隔直流,使各级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独立;c、转换阻抗,在前后级的输出与输入回路之间进行阻抗匹配;d、传递中频信号。
每一级的中周的参数和性能有所不同:第一级中周主要考虑选择性;第二级中周兼顾通频带的宽度和选择性;第三级中周兼顾通频带的宽度和增益。
并且各中周的变压比、抽头数不一样。
中频信号在中频级经过两次放大,并经过四个中频谐振回路的选择。
可以说,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整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决定于中频级。
(4)检波级电路检波级的任务是把所需要的低频信号从中频信号中取出来,并耦合到低频放大级去。
V5三极管作为二极管用,R9为检波滤波电阻,C9、C6为检波滤波电容,RP为音量电位器,R6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的滤波电阻。
中放级输出的465千赫的中频信号,经T5耦合到V5,由于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把中频信号负半波去掉,变成正半周的中频脉动直流信号。
实验证明,中频脉动直流信号中包括如下三种成分:中频等幅成分、音频成分、直流成分。
C8、C9和R9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
由于C8、C9对中频的容抗很小,对音频的容抗较大,对直流的容抗无限大,同时,R9对中频、音频、直流成分的分压一视同仁。
因此经过π型滤波后,中频成分被虑掉,大部分的音频信号加在电位器RP上,形成音频电压,经C12耦合到低频放大级。
(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简称AGC电路)的作用是为了使收音机在接收强弱不同的信号时都能收听到同样的音量,即使信号的强弱变化较大,也能大体维持一定音量不变。
自动增益控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检波输出的音频脉动直流成分通过电阻R6控制V3发射结正向电压的大小,从而改变V3的增益,AGC电路实际上上起了一种负反馈的作用(电压并联负反馈)。
(6)低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是V6、V7管等元件组成两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检波器负载RP取得的音频信号电压经C12耦合到V4管的基极,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经C13耦合到V7管的基极。
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变压器T6的初级是V7管的集电极负载。
(7)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的主要任务是将末前级送来的音频交流信号放大到足够大的功率输出,从而推动喇叭发音。
电路中V9、V10两只低频功率三极管与输入输出变压器组成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对于NPN型晶体管V9、V10来说,推挽放大就是轮流地分别放大T6次级输出正半周信号。
由于输出变压器T7初级两端反相,因而T7次级得到一个完整的音频信号。
R16是两管的上偏流电阻,V8是两管的下偏流二极管,上述器件给两功放管提供偏置。
C15、C14分别为V10、V9的负反馈电容,可以减少啸叫和噪音,改善音质。
4、调频收音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调频收音机的最基本功能和调幅式收音机较相似。
在调频式收音机中解调功能由鉴频器(也叫频率解调器或频率检波器)来完成,是将调频信号频率的变化还原为音频信号,其它功能的电路和调幅收音机中的一样。
调频收音机依电路程式来分,可分为直接放大和超外差式两种;依接收信号和种类来分,有单声道调频收音机和调频立体声收音机。
单声道调频收音机由输入电路、高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中频放大电路、鉴频器、低频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
调频立体声收音机的结构和单声道调频收音机结构的区别就在于鉴频器后加一个立体声解调器,分出两个音频通道,来推动两个喇叭,形成立体声音。
调频收音机电路比调幅收音机电路多出一个高频放大电路,其功能是将输入电路送来的信号放大到混频所需要的大小。
三、安装与调试一)、组装前的准备1.三极管的检查1)分清高频管与小功率低频管。
2)测量各三极管β值,再以β值决定决定某级配用三极管。
3)尽量地选I CEO小的三极管最好不要单纯地从颜色标记作为三极管β值的依据,尽量用晶体管参数测试仪测量β和I CEO。
2.电阻检查电阻阻值有用数字表示的,有用颜色码表示的,但都要用万用表一一测量,阻值误差10%左右照常选用,不必强求原来的标称值。
选用的功率应大于在电路中耗散功率2倍以上,以防止电阻过热、变值乃至烧毁。
因受热而损伤的电阻不能再用,带开关的电位器也要按其在电路中的功能要求检测。
3.电容检查用万用表“Ω”档测量电容,主要从表针观察RΩ(该档表的电阻)、C充电时间。
由于常用的指针式万用表“Ω”档最大为“X10K Ω”,故测量几百皮法小电容时,其时间常数RΩC太小,只能判断其是否断路。
0.022μF左右的小电容可观察到指针的变化,漏电电阻应为几十~几百兆欧。
对于大容量的电解电容,选择适当的“Ω”档测量,其泄漏电阻是与电容量成正比的,泄漏电阻几千百欧以上可用。
测量前,充过电的电容要进行放电。
测量时,指针式万用表的“—”要接在电解电容的“+”极,不要把人体电阻加进去。
电容器的耐压值应大于电源电压。
本机振荡回路或谐振槽路的固定电容最好用云母或瓷介电容,其电容值不要偏离过大。
电解电容误差在100%也照常使用。
如有必要,可以用数字万用表(多数带有测电容功能)和电桥测量。
4.线圈的检测(用万用表的“Ω”测量)输入变压器的一组次级线圈,其直流电阻值应相等,原边线圈阻值也应与次级的阻值相比较,看是否符合所要求匝数的阻值(初、次级线径通常一致),喇叭音圈直流电阻略小于音频阻抗,用表一搭一放听其“咯哒”声音判断其优劣。
中周线圈只能用万用表判断其通断正确与否,一侧线圈自短路不能判断。
二)、焊接焊接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收音机的质量。
若有假焊,接触不良,则成为干扰源,检修中难以发现。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金属表面必须清洁干净。
2)当将焊锡加热到一预热的导线和线路板表面时,加到该焊接点的热量必须足够熔化焊锡。
3)烙铁头不能过热,选25w左右的电烙铁为宜。
4)焊接某点时,时间勿要过长,否则将损坏铜箔;时间也不能过短,造成虚焊。
操作速度要适当,焊得牢固。
5)为确保连接的永久性,不能使用酸性的焊药和焊膏,应用松香或松脂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