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

合集下载

农村防滑坡泥石流安全常识

农村防滑坡泥石流安全常识

(一)泥石流来临前应做好哪些防范措施
1、密切关注暴雨和泥石流预报预警,积极做好防范准备,留心周围环境,选好躲避路线,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
2、在上游地区的人,如果发现了泥石流前兆,应立即设法通知泥石流可能影响的下游村庄、学校等,以便及时躲避;
3、不要留恋财物,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
4、在夏季等泥石流多发季节,不要到易发泥石流的地区进行农事活动和游玩。

(二)遇泥石流如何自救
1、要朝着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
2、逃生时不要贪恋财物,要立即丢弃身上除通讯工具外的行李;
3、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
4、不要选择在陡峭的山坡下或爬到树上躲避,应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躲避。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如果我们能够具备一些应急避险的常识,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安全性。

下面是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1.监测预警: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的居民,应该了解自己所居住区域是否存在滑坡泥石流的可能,并关注当地的监测预警信息。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常会设置预警系统,在发出预警时,应迅速采取逃生措施。

2.避险逃生:在发生滑坡泥石流时,首要的目标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应尽量选择避高堡、躲坚固建筑物、躲固定水文设施等地方避难,避免站在滑坡/泥石流下游,因为下游的力量更大。

同时,应远离河流、湖泊等水体,因为滑坡泥石流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冲击波,水体的影响更为严重。

3.保持冷静:在避难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按照预案和应急指示逃生,遵从组织的安排和指示,不要随意贸然行动,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4.远离危险源: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源通常是山坡、陡坡、沟壑等地,如果在这些地方发现地质变化或者出现下滑、裂缝等情况时,应该立即远离这些地方,寻找安全的避难点。

5.注意观察:在滑坡泥石流触发后,应该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

如果发现下游出现急剧暴涨的河水,或者听到山体有滚石、冲击声等,这可能是滑坡泥石流正在靠近,请立即采取避险措施。

7.携带必要物资:在避难时,尽量携带必要的物资,如食物、水、手机、药品、应急救生包等,以备不时之需。

8.按地势选择避险点:选择避险点时,应尽量选择高处,并避开山坡、岩石和其他可能引发滑坡的地方。

同时考虑避险点是否远离河流、湖泊等水体,以避免溺水的风险。

9.留意应急救援信息:在逃生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公共媒体和应急广播等渠道发布的信息,了解应急救援部门的指示,以便及时接收帮助和支持。

总结:滑坡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且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需要我们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们在发生时危害巨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理、预防措施以及应急避险常识对于居民和相关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威胁。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机理1. 滑坡的发生机理滑坡是指在山坡或陡坡上坡顶为露天而下,土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或倾斜滑行的现象。

滑坡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坡体的地质条件不稳定,如土层的结构松散、含水量过高等;- 坡体的外部力作用,如地震、暴雨等;- 人为活动造成的地质破坏,如采矿、爆破等。

2. 泥石流的发生机理泥石流是由于降雨或融雪引起的大量泥沙与水混合流动而形成的,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陡坡:山坡或河床的坡度较大,使泥石流能够顺利流动;- 强烈降水:大量的降雨或融雪引起泥石流;- 充足的泥沙供应:河床或山坡上有足够的泥沙可供泥石流流动。

二、滑坡和泥石流的预防措施1. 滑坡的预防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

通过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点,及时监测土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通过预警系统提前发现滑坡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加强防护工程建设。

通过设置挡土墙、锚杆、悬索网等工程措施,加固和稳定滑坡体,减少滑坡的发生风险。

-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

在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时,要避免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建设大型建筑物或进行大规模的矿产开采等活动。

2.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采取种植草木、建设沟渠等措施,保持土壤的固结性,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 建设泥石流沟壑的排涝系统。

通过修建堤坝、挖掘排涝沟渠等工程措施,加大排涝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形成。

-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常识1. 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信号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时,往往有一些前兆信号,可以提前预警。

2023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2023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

2023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们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在2023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常识变得更加重要。

以下是关于2023年滑坡和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的一些建议。

一、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特点和预警信号1.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壤和岩石以较大的倾角沿着滑动面滑动的现象。

滑坡往往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化、雨水的浸润或震动等因素引起。

在滑坡即将发生时,常常有一些预警信号,例如,地表的开裂、树木的倾斜、建筑物的变形等。

如果发现这些预警信号,应立即采取行动。

2.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陡坡上的土壤和岩石遇到大雨或融雪时被迅速冲刷而形成的流体。

泥石流往往在陡坡上和河道中形成,并向下游推进。

如果周围出现不同寻常的大雨或融雪等气候条件,并且有陡峭的地形,需要警惕泥石流的可能。

二、主动调查和评估风险1.了解当地的地质状况和历史灾害情况。

如果所在地区有历史上的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记录,那么在应急避险时需要格外警惕。

2.评估周围环境的风险。

如果周围有陡峭的山坡、河道或悬崖,这些地方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在这种环境下,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三、如何应对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1.及早撤离。

如果接到滑坡或泥石流的预警信号,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最好选择高处或地势平坦的地方,避免待在河道、山脚或悬崖边等危险地带。

2.确保通讯畅通。

在紧急情况下与亲友和当地救援机构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及时向他们报告自己的安全情况和位置。

3.避免跨越洪水。

如果遇到泥石流,切勿尝试跨越洪水,因为洪水的力量非常强大,可能会导致人员被冲走。

应寻找高处避难,等待救援。

4.避免待在易滑坡地区。

避免在河道、山坡、旧滑坡区等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方停留,特别是在大雨等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下。

5.保护个人财产。

如果可能,尽量提前将贵重物品搬到安全地带。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力和能量作用、地壳结构、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危害较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岩土体发生松动、失稳导致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主要原因有地震、降雨、地质构造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2.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如搭建加固桩、设置挡土墙等。

3.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动态。

4.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建设。

二、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产生的震动和波动。

地震通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地震防治知识:1.教育公众学习地震逃生技能,如就近避险、保护头部等。

2.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使用抗震建材。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活动。

4.建立灾后救援体系,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下软弱层失稳导致地面下陷、沉降的现象。

常见的地面塌陷包括煤矿塌陷、土地沉降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结构等信息。

2.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减少矿井塌陷的风险。

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下陷。

4.加强地面监测,早期发现地面塌陷迹象。

四、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岩浆、热气、火山灰等物质从火山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灰、火山岩流等物质对周围地区造成冲击和覆盖,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火山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山活动。

2.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做好撤离和救援工作。

3.加强火山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4.避免在火山附近建设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区。

以上是一些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的简要介绍。

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灾常识

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灾常识

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灾常识第一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灾常识一、什么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泥石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松散的物源(土石)、可以携带松散物质的水和一定纵坡降的沟谷。

为此,崩滑流极易形成灾害链。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2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

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

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

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

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类有:沟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代发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特点是沿沟“流动”,具有明显的直进性和非恒定性。

它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

因此,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2024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三篇)

2024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三篇)

2024年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村庄居民住宅区地质灾害的预防,首先应按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保持规范有效的运作,出现险情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雨天要关注削坡建筑的房屋后山陡坡、填土为地基的填方高边坡,看看是否有泥土掉块、坍方、泥流,有这些现象,应冒雨观察斜坡是否变形、顶部是否开裂,发现这些滑坡前兆,要果断迁移人员,避免滑坡伤人。

要特别注意填土挤占原始河(沟)道建筑的房屋。

在暴雨发生区间,当观察发现洪水异常,如水位暴涨、浑浊、有大量漂浮物,就应果断按照应急预案安排受威胁人员暂时迁移到安全地带,以避免因泥石流漫溢而对两岸居民造成伤害。

下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底部长时间停留。

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轰鸣声,应迅速向沟谷的两岸山坡上逃离。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却在下暴雨是常有的状况。

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可以为防范泥石流灾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应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雨季驾车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和沿途天气状况,尽量避免大雨天或连续阴雨天前往那些道路等级很低的山区旅行,避免受到滑坡、泥石流危害。

如果你驾驶着汽车行走在道路中,不幸遇到了滑坡,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

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1)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灾场地。

发现前方公路边坡有异动迹象,比如滚石、溜土、路面泥流漫流、树木歪斜或倾倒等,应立即减速或停车观察。

确认山体滑坡并判断可能威胁自身车辆安全时,要尽快退让。

来不及或无条件退让时应果断弃车逃避。

要朝垂直于滚石或滑坡体滑动的前进方向跑避。

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前进方向跑。

更不要不知所措,面对滑坡灾难临近而不予避让。

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斜坡缓而地面土石完整稳定,无流水冲刷的地段。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以及松散土石构成的陡坡或者悬岩下。

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滑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预防和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影响。

1.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
在建设前的地质勘探和监测是预防滑坡泥石流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土壤等因素的分析,可以预测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进行土地治理
土地治理是预防滑坡泥石流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土地整理、造林、草皮覆盖等措施,加强土壤的保持力和抗冲击能力,减少土壤的流失,从而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3. 加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建设防洪堤、水库、拦沙坝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开展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持力和抗冲击能力,减少土壤流失。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预防滑坡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建设抗震、防洪、防滑、防雪等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减少滑坡泥石流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5. 加强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预防滑坡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加强预警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抢险,减少滑坡泥石流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预防滑坡泥石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成因、特征、防治措施等内容。

一、滑坡知识点滑坡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岩土体的失稳或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岩土体在一定面上发生坡面破裂,并沿该坡面向下滑动的地表滑动现象。

1. 成因滑坡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地下水位变动、降雨等,这些因素会改变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使地表岩土体失去平衡,从而发生滑坡。

人为因素包括水库蓄水、开采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下水位或地表地质情况,使岩土体受到破坏,引发滑坡。

2. 特征滑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坡面破裂:滑坡发生时,岩土体会在一定面上发生破裂,形成一个坡面。

(2)下滑运动:滑坡后,岩土体沿着坡面向下滑动,速度较快。

(3)推土体:滑坡运动中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推土体,形成土石流现象。

(4)破坏范围广:滑坡的破坏范围通常较大,能够波及到下方的建筑物、道路等。

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地质灾害调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爆破、加固地基、支护结构等。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情况,及时发布滑坡预警信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知识点泥石流是指在降雨、雪融、冰川冰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山坡上溃坡或岩石垮塌,使大量的雨水、卵石、土壤等混合物质沿着沟谷或河道迅猛流动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1. 成因泥石流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降雨、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降雨量大于土壤的渗透和排水能力时,土壤会饱和,失去抗剪强度,加上地势陡峭,导致土壤流动形成泥石流。

2. 特征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流动速度快:泥石流的流速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每秒,有的甚至超过百米每秒,速度较快。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一、滑坡常识滑坡是指地表或者地下较深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个或者部分发生块状体的位移,滑下到低于原位的地形上。

滑坡的发生通常由于下面几个原因:地震、雨水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

滑坡应急避险常识:1. 监测预警:对于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点,应建立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避险措施。

2. 人员安全:一旦发生滑坡,要立即撤离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

撤离时要注意避开可能造成二次灾害的地方,如水源、河岸、山谷等。

3. 预防措施: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工程活动时,应加强地质调查,合理规划,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土地、护坡、排水等。

4. 灾后救援:滑坡发生后,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紧急修复,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二、泥石流常识泥石流是指大量的岩屑、土壤、植被和水沿山坡下坡区域迅速流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由于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原因引起。

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1. 预警系统: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避险措施。

2. 远离险区:一旦接到泥石流预警,居民应立即撤离险区,远离泥石流流动路径。

如果无法及时撤离,应选择高处的地方躲避,避免被泥石流冲走。

3. 房屋加固:在泥石流易发区,建房时要做好加固工作,采取防护措施,如增加抗倾覆、抗震能力,设置固定防护设施等。

4. 灾后救援:泥石流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要及时清理泥石流堆积物,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避险的常识非常重要。

在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应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定期进行监测和预警;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时,要立即撤离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在工程活动中,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灾后要迅速进行救援和修复工作,恢复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防泥石流十个小常识

防泥石流十个小常识

防泥石流十个小常识泥石流是一种由雨水、融雪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现象,其速度快、威力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增加大家对泥石流的认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下面将介绍十个防泥石流的小常识。

1.了解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泥石流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特别是在处于活动地震带的地区。

了解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助于我们预测和防范泥石流的发生。

2.注意天气预报和降雨情况泥石流通常在降雨量大的时候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降雨情况。

一旦有强降雨预警,应尽量避免前往山区,以免被泥石流困扰。

3.选择安全的居住地如果居住在山区,应选择远离悬崖边缘和河床的地方。

这样可以减少泥石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不要修建房屋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泥石流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因此不要修建房屋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

选择合适的地势,以确保房屋的安全。

5.保持山体的植被植被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因此,我们要保持山体的植被,不要滥伐树木。

6.不要破坏水土资源水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破坏水土资源会增加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我们要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7.加强社会防灾意识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加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大对泥石流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8.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对于防范泥石流灾害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预测和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9.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在山区居住的人们应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应急物资、制定应急预案、熟悉逃生路线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泥石流发生时帮助我们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10.参与泥石流防灾工作泥石流防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参与泥石流防灾演习、加入志愿者组织等方式,为泥石流防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滑坡和泥石流也是常见的灾害类型。

在我国众多的地质灾害中,滑坡和泥石流占据重要的地位,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惨重。

因此,预防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任务。

1.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岩石、土壤等材料在斜坡上滑动、流动而引起的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地质构造、水文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都会对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滑坡灾害主要与地质构造和重力作用有关,而泥石流受到降雨强度、坡度、土壤结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预防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措施(1)综合治理由于滑坡和泥石流的灾害成因复杂,综合治理成为了预防的首要手段。

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切实加强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和预报体系、强化岩土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洪措施、科学可行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等。

基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2)加强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防止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重要手段。

对于有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区域,必须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出应对措施。

建立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机构,配置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建设完善的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提高灾害发生前的预警效能,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

(3)加强公众教育针对滑坡和泥石流这两种灾害的高发地区,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变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向公众传递相关知识,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还可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等活动,加强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公众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绿化加强绿化也是防止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下,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持,增强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植被可以吸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固结有机物的堆积,形成一个稳定的耐水体系统。

滑坡泥石流预防和避灾常识

滑坡泥石流预防和避灾常识

04
预警发布:根 据评估结果, 及时发布预警 信息,提醒公 众注意防范
工程治理
04
监测预警系统:实时
监测,提前预警
03
植被恢复:种植植被,
保持水土
02
排水工程:修建排水
沟,降低地下水位
01
修建护坡工程:加固
边坡,防止滑坡
生态保护
2019
植树造林:增 加植被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2021
保护野生动物: 维护生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
地质构造等
02
气候条件:降 雨、融雪、地
震等
03
人类活动:不合 理的开发建设、
植被破坏等
04
自然因素:地 震、火山爆发

滑坡泥石流预防措 施
监测预警
01
建立监测网 络:对滑坡 泥石流易发 区进行实时 监测
02
收集数据: 收集地质、 水文、气象 等数据
03
风险评估: 对监测数据 进行植被:防 止水土流失, 保持水土平衡
2020
03
04
保护水源:防 止水源污染, 保持水质清洁
2022
避灾常识
识别前兆
观察地形地貌:注 意观察山体是否出 现裂缝、滑坡体等 异常现象
01
观察植被变化:注 意观察植被是否出 现枯萎、变色等异 常现象
02
04
观察动物行为:注 意观察动物是否出 现异常行为,如惊 慌失措、逃离等
05
及时报告灾情,寻求 救援
02
及时撤离危险区域,避 免靠近山体、河流等
04
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共同应对灾害
感谢您的观看
滑坡泥石流预防和避灾常识
演讲人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三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三篇)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其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常识,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和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提供一些应急避险的常识和建议。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滑坡:滑坡是指因山体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土石质量失去原有的内聚力,被重力和地质力推动向下滑动或流动的现象。

滑坡多发生在山坡、山谷和河岸等地形陡峭的地方,其速度一般较慢,但可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由大量的泥沙、石块、水等混合物组成的流体,以极高速度沿山坡、河谷和冲沟等坡地流动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速度快、冲击力强等特点,对人居地区的破坏力较大。

二、滑坡和泥石流的应急避险常识和建议1. 预防措施(1) 居住地选择:在选择居住地时,避免选择在山坡和河岸等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

尽量选择平缓的地势或处于安全区域的地方。

(2) 加固措施:如果居住地处于滑坡或泥石流多发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如加固土石山体、安装护坡网或搭建防护墙等,增强山体的稳定性。

(3) 留意预警信息: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警信息,特别是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预警信息。

一旦有预警信息发布,应第一时间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2. 应急避险常识与建议(1) 提前撤离:一旦发现附近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迹象,应立即向上游或高处撤离,尽量远离潜在灾害区域。

在撤离过程中要保持镇静,不要恐慌。

(2) 寻找避难场所:在撤离过程中,要尽量寻找离灾害源较远的高处或坚固的建筑物作为避难场所。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高处的山丘、山洞、屋顶或楼层等。

(3) 避免越过河流:在泥石流发生时,应尽量避免越过河流。

泥石流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泥沙和水流,并且流速非常快,越过河流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险。

(4) 防护措施:如果没有逃离的条件,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预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措施

预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措施

预防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措施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它们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1.植被保护:植物根系可以锚定土壤,防止其发生滑坡。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人工造林和保护自然植被,特别是在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

植物根系可以将水分吸收和释放到周围的土壤中,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进一步减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发生。

2.河道疏浚:河道淤积是泥石流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清理河道的淤泥,确保河道通畅。

此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河道管理机制,避免随意填补河道,确保其自然的水流能力。

3.建设防护结构:在高风险地区,可以修建护坡、石墙等防护结构,以减轻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害。

这些结构可以限制土石流的流动范围,保护下游的人、房屋和农田。

4.疏散规划和预警系统:在易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影响的地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规划。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监测降雨量、地表位移等指标,及时预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降雨量、地形等。

因此,我们应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规律,提前预测和预防。

6.教育宣传:加强公众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增强公众对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认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7.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大规模开发和建造。

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和人口聚集区,应采取适当的维护和改建措施,加强抗灾能力。

8.土地治理工程:采取一系列土地治理措施,包括梯田建设、建避洪设施、加强土壤保水保肥等,以提高土地的抗洪抢险能力。

综上所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2023生活知识_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

2023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知识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基本常识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1.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2.当发现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

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3.当您正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动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4.当您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5.当您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别无选择。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紧急避险方法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简介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泥石流的定义、原因及预防措施。

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滑坡泥石流指的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滑动和泥石流组合的灾害。

它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由于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土地会滑动并带动大量的泥石流,形成灾害。

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1.高降雨量:降雨是滑坡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特别是暴雨和持续性降雨。

大量的降雨会导致山坡上的土壤饱和,失去抗滑的能力,从而引发滑坡。

2.地震活动:地震会破坏地层的稳定性,导致土壤滑动,并可能引发泥石流。

3.坡度和地质条件:陡峭的山坡易于发生滑坡,地质条件差的地区也更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人为因素1.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山区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挖和挖土运输活动,打破了原有的地质结构,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违法占用河道、建设建筑物等都会破坏自然环境,增加滑坡泥石流的风险。

3.森林砍伐:乱砍滥伐导致了大片森林的破坏,减少了森林植被的保护作用,使山坡上的土地更容易滑动。

滑坡泥石流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防治措施的科学规划和布局。

根据地质条件和降雨情况,合理规划和布局居民区、交通线路、工业设施等,避免在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域建设。

2.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站、雷达、卫星等手段,及时监测降雨量、地层变化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民众做好防范。

3.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合理保护和利用山区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4.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

植被对于抑制滑坡泥石流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加土壤的抗滑性,减少降雨冲刷土壤的能力。

因此,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尤其是森林的保护,可以有效降低滑坡泥石流的风险。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避灾常识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避灾常识

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危害范围广等特点。
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引发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桥梁损毁、农田淹没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
地形地貌:坡度大、坡面破碎、植被稀疏等
地质条件:岩土体松散、软弱、破碎等
降雨:持续降雨、暴雨等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植被等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避灾常识
演讲人
01.
滑坡泥石流灾害基本概念来自02.03.目录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措施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避灾常识
滑坡泥石流灾害基本概念
1
滑坡和泥石流的定义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山体崩塌、滑坡,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沿沟谷、河道等快速流动的现象。
01
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征兆和特点
02
制定家庭和个人的避灾预案
03
准备应急物资和装备
04
熟悉避灾路线和避难场所
05
定期进行避灾演练,提高避灾意识和技能
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01
熟悉周围环境:了解滑坡泥石流易发区,掌握逃生路线
03
学会互救: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05
及时报警:发现滑坡泥石流灾害,及时报警,寻求救援
04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避灾常识
3
识别滑坡泥石流前兆
观察地形:注意山体是否有裂缝、滑坡、崩塌等现象
观察植被:注意植被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枯萎、倒伏等
02
观察水流:注意水流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浑浊、断流等

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措施滑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滑坡泥石流的认识,并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1. 地质勘察与监测:在建设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的滑坡泥石流危险区域。

同时,建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植被保护与恢复:植被是防止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护和恢复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稳定地表。

因此,应加强植被保护,禁止滥伐和滥砍,积极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3. 河道治理与防护:河道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重要通道。

对于河道的治理和防护工作,可以采取加固河岸、清淤疏浚、修建堤坝等措施,减少河道的侵蚀和冲刷,降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4. 建设防护设施: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应建设相应的防护设施,如挡土墙、护坡、护栏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阻挡滑坡泥石流的流动,保护周边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

5. 合理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应充分考虑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因素,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避免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6. 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滑坡泥石流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滑坡泥石流的知识和防范措施,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灾害。

7. 政府管理与监督:政府在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预防滑坡泥石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措施能够引起广大公众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常识一、什么是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都是山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山坡受到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类工程开挖等因素的影响,上面的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也叫做地滑,许多地方的群众,还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或“山剥皮”(图1、图2)图1 滑坡景观示意图(未滑动)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水坝溃决或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图3)。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

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

当滑坡、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并且当滑坡上,或者滑坡、泥石流运移路径上有城镇、村庄分布时,常常由于人们猝不及防而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人们又常把滑坡、泥石流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图4、图5)。

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确实可以减轻。

所谓突发性,也是相对而言。

事实上,所有滑坡、泥石流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孕育→发生→发展→休止的过程,只是时间上有的长、有的短。

在孕育阶段,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有一些前兆显示。

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前兆,就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怎样识别滑坡和泥石流沟?(一)滑坡的识别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的圈椅状、马蹄状地形,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斜坡下部常常有泥土挤出或有丘状鼓起,坡脚挤占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等等。

上述地形特征的存在往往是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貌判别依据。

斜坡上有比较明显的裂缝,裂缝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发生开裂、倾斜等,是潜在滑坡的识别依据。

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比较凌乱、结构比较疏松。

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

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消失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滑坡的存在。

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朝坡上、坡下同时倾斜或弯曲,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二)泥石流沟的识别物源依据: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的土层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水土流失、坡面侵蚀剧烈。

地形地貌依据:沟谷上游大多三面环山、山坡陡峻,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为狭窄山谷;下游出口地势开阔。

沟谷上、下游高差一般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一般大于25度。

水源依据:局地暴雨多发区的沟谷;有病害和溃坝危险的水库、堰塘下游的沟谷;存在冰川和积雪的沟谷、靠冰川和积雪融化补给的冰川湖区下游的沟谷,可以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流水,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必要的水源。

其中,局地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最为常见。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方面都满足了上面讲述的泥石流形成条件,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

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如何预防、躲避滑坡灾害(一)注意日常活动中不诱发滑坡灾害选择安全场地修建房屋:选择稳定地段建设村庄、构筑房舍,是防止滑坡危害的重要措施。

村庄的位置是否合适,应通过专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来确定。

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居民住宅和学校等重要建筑物必须避开危险性评估指出的滑坡易发地段。

不能随意开挖坡脚:在建房、修路、整地、挖砂采石、取土过程中,不能随意开挖坡脚,特别是不要在房前屋后随意开挖坡脚。

如果必须开挖,应事先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并得到同意后,或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方能开挖。

坡脚开挖后,应砌筑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墙体上要留足排水孔(图7、图8),当坡体是粘性土时,还应在排水孔内侧设置反滤层,以保证排水孔不被阻塞。

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对采矿、采石、修路、挖塘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废土,不能随意顺坡堆放,特别是不能在房屋的上方斜坡地段堆弃废土。

当废弃土石量较大时,必须设置专门的堆弃场地。

值得推荐的处理方法是,把废土堆放与整地造田结合起来,使废土、废石得到合理利用。

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水对滑坡的影响十分显著。

日常生产、生活中,要防止农田灌溉、乡镇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引水渠道的渗漏,尤其是渠道经过土质山坡时更要避免渠水渗漏。

一旦发现渠道渗漏,应立即停水修复。

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要合理排放,不要让废水四处漫流或在低洼处积水成塘。

村庄附近上方斜坡方向最好不要修建鱼塘,降雨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干。

(二)注意发现滑坡前兆山坡上出现裂缝:滑坡裂缝是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伴生现象。

随着滑坡的发展,滑坡裂缝会由少变多、由断续变为连贯。

对于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常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明显;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交,多数情况下较平直。

对于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常受岩层面和节理面控制。

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

弧形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图9、图10)。

斜坡局部沉陷:当地下存在洞室(比如矿硐、溶洞)或地面有较厚的最近时期的人工填土时,有时会由于洞顶失稳或填土压实导致地面沉陷,这种情况下,地面陷落必然与下伏洞室或填土范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当斜坡上出现的局部沉陷与上述因素无关时,可能就是即将发生滑坡的征兆。

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斜坡变形程度不大时,土质地面、耕地中往往不易发现变形迹象,相比之下,房屋、地坪、道路、水渠等人工构筑物却对变形较敏感。

因此,当各种构筑物相继发生变形、特别是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时,应将之视为滑坡发生的前兆。

泉水井水异常变化:滑坡发展过程中,由于岩层、土层位置的变化,也会引起地下水水质和分布状态的变化。

当发现原有泉水出水量突然变大、变小、甚至断流,水质突然浑浊,原来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民井水位忽高忽低或者干涸,蓄水池塘忽然大量漏失等现象时,都可能是即将发生滑坡的征兆。

地下发出异常声响:滑坡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地下岩层剪断,巨大石块间的相互挤压和摩擦,都可能发出一些特殊的响声。

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应该注意家禽、家畜是否也有异常反映。

因为动物对声音的感觉要比人的感觉更灵敏,往往能较人类更先感知危险的来临。

各种前兆的相互印证:前兆出现的多少、明显程度及其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不同环境下的滑坡有着很大差异,有些前兆可能是非滑坡因素所引起。

因此,在判定滑坡发生可能性时,要注意多种现象相互印证、尽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这样做出的判断才会更准确。

(三)抑制滑坡发展监视滑坡动态抑制滑坡发展:滑坡前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必然发生滑坡。

当发现滑坡前兆后,首先应该及时地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或地质灾害防治负责人报告(图11),其次应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主动消除或抑制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因素,就可能延缓滑坡的形成甚至避免滑坡的发生。

及时填埋地面裂缝(图12)、把地表水和地下水引出可能发生滑坡区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提高斜坡稳定性的积极措施。

监视滑坡动态: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还应通过简易监测密切监视斜坡变形的发展情况。

一般情况下,应把变形显著的地面裂缝、墙体裂缝作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在地面裂缝两侧设置固定标桩、在墙壁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纸片等方法,定期观测、记录裂缝拉开宽度,分析裂缝变化与有关影响因素(比如降雨)的关系,就可以掌握斜坡变形的发展趋势,为防灾避灾提供依据。

滑坡裂缝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季节和裂缝发展速度灵活确定。

当裂缝拉开速率逐渐加快时,监测周期也应随之加密,甚至进行24小时专人值守;当裂缝拉开速率变化不大时(比如每月不超过1厘米),可数天至1个月监测1次;当裂缝拉开速率逐渐变小时,监测周期也可以逐步延长。

监测周期的基本控制原则是:雨季监测周期适当加密、旱季监测周期适当延长;变形加快时监测周期适当加密,变形减缓时监测周期适当延长(滑坡裂缝简易监测内容见附表)。

(四)及时躲避滑坡灾害当地面变形速度加快、滑坡征兆越来越明显时,如果能提前主动搬迁到安全的地方,应该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最好办法。

但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永久性搬迁场地难以找到或搬迁经费短时间内难以落实等原因,还不得不采取临时避灾的措施。

临时避灾不是灾难临头才想起避灾,而是要从发现灾害征兆之时起,就要有所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根据以往经验,躲避滑坡灾害应做以下几方面准备: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滑坡隐患区附近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群众避灾的临时用地。

选择场地时,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从一处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危险区;避灾场地原则上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局住地越近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要通过实地踏勘、查看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可能少地穿越危险区。

要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比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预先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广泛宣传、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进行模拟演习。

通过上述工作,减少临灾条件下因组织不力带来的混乱。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既可方便群众生活又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历史经验表明,滑坡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滑坡较白天发生滑坡的损失更大。

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居住。

四、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充分认识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

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条件、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既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