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生物与受损环境2
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绪论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坏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 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坏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坏境包括无机和有机坏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坏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坏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章绪论P28思考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维持平衡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范文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范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来加强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首先,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可以降解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获得了一种可再生能源。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肥力。
通过这些生物降解的过程,微生物有助于维护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的保存。
其次,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微生物可以协助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石油泄漏事件中,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石油为其能源,并将其分解为无毒的化合物。
这种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用于石油污染地区的恢复工作中。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吸附、沉淀和转化等作用,减少有毒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危害。
因此,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
然而,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微生物资源已经受到了破坏和丧失。
这些微生物株系具有独特的代谢特性和适应性,对于环境修复和处理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微生物资源的保护研究,探索和发现更多有效的微生物株系。
其次,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还面临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挑战。
例如,微生物修复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限制了其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因此,需要加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其效率和经济性。
为加强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和建议。
首先,加强对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建立微生物资源库和采集和保存微生物样品,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更广泛的资源。
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参考
第⼀单元我们⽣活的⽣物圈第⼀章⽣物与环境第⼀节⽣物⽣存的环境⼀、1. B 2. C 3. D 4. D 5. B 6. D 7. D 8. D 9. D 10.B三、2.⽣存的基本条件:⾷物、空⽓、阳光、⽔、适宜的温度、⼀定的领地濒临灭绝的原因:①⾷物短缺②⽣存环境遭到破坏③繁殖能⼒较低等四、1.⽣物有⼩麦、菱⾓、⽔草、燕⼦2.提⽰:⽣物能进⾏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的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作r反应;⽣物能⽣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物都由细胞构成。
⽽⾮⽣物则没有。
第⼆节环境影响⽣物的⽣存⼀、1.B2.B3.B4.A5.A6.D7.D 8.A 9.D 10.B 11.A 12.C⼆、1.阳光空⽓温度⽔⼟壤(任选4种即可)2.同种其他种类3.捕⾷关系寄⽣关系共⽣关系共⽣关系三、1.、/2.、/3.×4.×5.×四、(1)-C (2)-B (3)-A (4)-B(5)-B (6)-A五、空⽓、阳光、⽔、温度等七、1.不合理,因为这个实验有多个变量:光照、温度和植物的⽣存空间,实验的结杲不能说明问题。
2.藻类植物都可以通过阳光进⾏光合作⽤。
海湾的浅⽔处有阳光直射,绿藻可以进⾏光合作⽤,⽽褐藻体内除了有叶绿素,还有藻黄素,可以吸收蓝紫光,从⽽增加光能吸收促进光合作⽤;红藻体内还含有藻红素,可以吸收绿光,从⽽增加光能吸收促进光合作⽤。
第三节⽣物对环境的影响⼀、1.A2.C3.A4.D5.D6.B7.C8.D9.B⼆、1.影响2.不利 3.草原牧场⼤量粪便的堆积问题改良了草原三、1.、/2.×3.、/四、1.(1)灌⽊丛*地植物能增加空⽓湿度(2)*地(3)如果旁边有⽔源,就会增加空⽓中⽔分的来源,⼲扰植物与空⽓湿度关系的测定(4)植物可以进⾏光合作⽤,制造氧⽓;植物能吸收有毒⽓体;植物能保持⽔⼟;植物能净化空⽓、减弱噪⾳等。
2.(1)温度相对湿度(2)增加空⽓湿度 (3)降低温度五、[提⽰]:可以从植树造林对⼟壤的作⽤⽅⾯进⾏回答。
环境生物学复习-段昌群-参考重点
第一章绪论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生物效应(2)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4)全球变化生物学(5)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6)生物修复和生态重建(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2)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清洁生产(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6)转基因产品、生物入侵(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1、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2、受损环境: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环境。
3、自然环境和受损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4、受损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环境环境,一类是生态破坏。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和实质:(1)环境污染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本质: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是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资源(一种工业和生活原料)进入到环境中所出现的后果。
(2)生态破坏概念: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生态破坏本质:生态破坏其本质是对人类有用部分的环境因素作为资源而过度利用所出现的后果。
第三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生物转化: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2、生物放大积累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随食物链的营养转移而进行迁移,并在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体中不断富集。
3、吸收:环境中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总过程。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态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 ⽣态学。
(1)⽣态学定义:研究⽣物与周围环境(⽣物、⾮⽣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态系统(Ecosystem)、⽣物圈(Biosphere)。
2.环境⽣态学定义: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①⼈类与其⽣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⑤⾃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
⑥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⑦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环境规划。
⑨环境管理。
第⼆章⽣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1)概念: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
(2)内在因素:⽣殖、遗传、⽣理、⽣态、⾏为。
2.⽣物协同进化(1)概念:⼀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于其他⽣物的选择压⼒,引起其他⽣物也发⽣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步变化。
(捕⾷者和猎物之间)3.环境科学和⽣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1)环境科学的“环境”:以⼈为主体,其他的⽣命物质和⾮⽣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
(2)⽣态学的“环境”:以⽣物为主体,⽣物体以外的所有⾃然条件称为环境。
4.环境因⼦与⽣态因⼦的区别点(1)环境因⼦:指⼈之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环境因⼦=环境要素,如⽔、⼤⽓、⼟壤、声)(2)⽣态因⼦:对⽣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起作⽤的环境因⼦。
5.⽣态因⼦空间分布特征。
(1)纬度地带性(2)垂直地带性(海拔)(3)经度地带性6.相关概念(1)⽣境:⽣物⽣活地段上的⽣态环境。
(2)⽣态幅:每种⽣物对⼀种⽣态因⼦都有耐受的最低点和最⾼点,其范围即⽣态幅或⽣态价。
(3)光补偿点:光合作⽤强度和呼吸作⽤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云南大学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云南大学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1名词解释:环境生物学定义: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科学主要强调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而且核心是讨论在人类干扰和破坏作用下出现的受损环境 1.2简答环境生物学相关学科的侧重点:①污染生态学:侧重于研究污染条件下生物的生态效应,核心是分析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目的是利用生物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生态区划与管理对策。
②环境毒理学:侧重于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目的是探索污染物对人体毒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制定卫生标准,并为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依据。
③保护生物学:侧重于研究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具体措施。
④生态毒理学:是生态学与毒理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及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是种群和群落的影响,探讨读物—环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防止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毒性和影响,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
⑤恢复生态学:主要侧重研究退化环境的重建和修复的机理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在和总店突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研究热潮之后,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两个导致环境受损和破坏的要素给予了同等的重视,并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生物圈的水平上达到了有机结合,使环境生物学成为一个真正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学体系。
②针对污染条件的生物学效应,更多转向研究小剂量条件下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各种影响,尤其是关注污染的全球化对生物后代的潜在影响。
③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④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大量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⑤环境效应的超前预警⑥注重对清洁生产、人群健康、环境整治等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 2.1术语辨析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就是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
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
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剖析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 CarsonB、Meadows DennisC、Lynn WhiteD、Baulding K 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 Bergman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规律D. 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环境生态学ppt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Krebs, 1994)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科学的自然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Charles Elton, 1927)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的科学—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传统的生态学要在有机体(Organism)、 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 和生态系统(Ecosystem)水平上探索生命 系统的奥秘。因此,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甚至是生物圈 (Biosphere)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层次
分细组器个种群生生 子胞织官体群落态物
生态学的发展史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 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变异性,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基因和它们之间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系统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的好处,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气候调节、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和休闲活动。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福祉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来自多种因素的严重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农业、城市发展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导致了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挑战性的生存环境。
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可以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或传播疾病,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损害生物体和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了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给生物体和栖息地带来了压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对于人类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一些关键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受保护区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减少人类干扰。
可持续土地管理:采用农业和林业等可持续土地管理做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恢复:开展物种恢复计划,通过栖息地改善、繁殖和再引入,恢复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
减少污染:实施旨在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政策和法规。
公众教育和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调节气候,而气候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森林和海洋等生态系统通过碳封存和释放氧气等过程来调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破坏栖息地、改变物种分布并导致物种灭绝。
结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福祉至关重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
6、 2019年初,中国云南旱情严重,耕地受旱面积500余万
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300余万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
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
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10、连线题
(1)猎豹捕杀羚羊 (2)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3)草原上的兔子和牛羊 (4)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5)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
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全班各组数据
的 平均值 。 6、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 放回自然环境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旱情严重,农作物受旱死苗,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水 )。 (3)“朵朵葵花向太阳”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光 ) (4)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Biblioteka 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6)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
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 )。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合作关系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胁迫环境与受损环境的比较:( 1 )成因不同;( 2 )环 境变化的特点不同,即受损环境与胁迫环境相比在环境因
子变化的程度、范围、速度、频度等方面要大得多。
第二节 受损环境的分析
环境因子偏离正常状态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干扰的强度、 规模、影响的速度、干扰的频度、干扰持续的时间、干扰 发生的时刻等。 一、干扰的强度
• 干扰的范围和规模,对生物资源而言,主要强调对资源的 获取量。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如果收获量小于或等于自然恢复更 新的补充量(环境容量的一半),则可以长期保持这种收 获量;如果收获量大于自然的补充量,资源总量将不断减 少,最后的收获量将趋于零。
三、作用速度和干扰频度 干扰的后果与干扰速度和频度有很大的关系。速度是指干 扰产生的快慢问题,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干扰发生的次数。 • 干扰的速度越快,对生物的影响也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程度也越高,产生的后果越难以恢复。例如,大气中二氧化 硫污染对某植物的毒害效应浓度是20 mg/L,在2 min 内就 达到这个浓度与在2d内达到这种浓度,显然对该植物的影响 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前者有可能使植物致死,而对后者可能 植物的毒害效应只是轻微的生理性伤害。 • 干扰的频度越高,对生物及其环境的影响越大,恢复的难度 也越大。
解释名词: 1.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在环境生物学中,自然环境往往强调的是较少受到人类的干扰和影响、 仍较完整保持先天状况的环境。 2. 胁迫环境(stress environment)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生态因子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时也会超越
生物生存的正常环境,这时的环境称之。 3. 受损环境(damaged environment) 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环 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比例失调,物质循环难以进行,能量流动不畅, 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胁迫环境与受损环境的比较:( 1)成因不同;( 2)环境变化的特点不同,
六、适应组合 • 为了应对受损环境,生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生理技能、 遗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一系列的调整,以保证在变 化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适应。 • 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适应受损环境时往往涉及多个生 理过程的综合调整、乃至形态结构和功能协同发生变化, 这就是适应组合。 • 在污染环境中,生物的应对策略有两个方面 (1)平衡资源 获取和减少污染机会的矛盾 。(2)平衡资源的分配。
四、干扰持续的时间和干扰发生的时刻 • 干扰的后果不仅与干扰的强度有关,而且和干扰持续的时 间有很大的关系。干扰持续时间越长,干扰的影响作用就 越大。 • 干扰的影响还同干扰发生的时刻有很大的关系。生物体在 其生活周期中不同时候对外界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从而对 外来的干扰效应方式和程度产生了差异。
第三节
第二章 生物与受损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受损环境 第二节 受损环境分析 第三节 生物与受损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受损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在环境生物学中,自然 环境往往强调的是较少受到人类的干扰和影响、仍较完整保 持先天状况的环境。 二、受损环境 受损环境(damaged environment):指在人为或环境干扰 下形成的偏离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中,环境要素成分 不完整或比例失调,物质循环难以进行,能量流动不畅,系统 功能显著降低。 胁迫环境(stress environment):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生态 因子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时也会超越生物生存的 正常环境,这时的环境称之胁迫环境。
三、积累效应 积累效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因子的 改变程度及其效应程度是不断积累的,二是环境因子的改 变范围和效应范围也是不断积累的。前者主要侧重于环境 污染,后者主要侧重于生态破坏。量的积累和范围的延伸 是受损环境及其效应不断发展的两个方面。
四、放大效应 在人类的干扰和影响下,环境变化并不是线性增加 的,而是逐步以加速度发展,呈现放大效应。 • 对于环境污染而言,放大效应主要表现在:① 污染物随 着食物链的延伸而不断积累,呈现放大效应。② 污染物 对生物的影响在个体水平上的毒害效应可能不大,但在种 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层次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 对生态破坏而言,这种放大效应主要表现在:① 局部的 生态破坏产生的后果在全局上表现出来,从而产生更大的 危害;② 关键地区的生态破坏将对很大范围的生态环境 产生重大的影响。 •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受损以及生物对受损环境的效应具有 的放大效应,是由环境和生物的特点及其关系属性所决定 的。
五、滞后效应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引起的后果并不 是伴随着成因的出现立刻表现出来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 时间后才充分展示出来,这就是滞后效应 。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后果往往具有很强的滞后效应,而 且这种效应普遍存在。 • 滞后效应的出现,是由生态系统的反应过程所决定的。
生物与受损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
一、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 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是由很多环境因子组合起来的复合体,这
此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
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 。 • 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将可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 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中,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 都发生了变化。
• 受损环境中,不仅环境因子之间的作用是综合的,而且受 损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是综合的。 以污染环境为例,污染物一方面本身将导致多个环境 因子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因子将对生物产生影响;另一方 面,污染物也直接对生物产生影响。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是 这两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 生物的适应也必须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成因进行双重适应, 一方面适应污染引起的正常的生态因子带来的变化,另一 方面要适应污染物直接对它产生的影响。
即受损环境与胁迫环境相比在环境因子变化的程度、范围、速度、频
度等方面要大得多。
i为第i个环境要素,j为第i个环境要素中的第j个 环境因子,n为环境要素总数,m为第i个环境要 素中的环境因子总数。
• 以上得到的环境污染指数是等权重综合,即各环境因子的 作用是完全相等的。如果各影响因子权重(Wij)不同时, 采用的公式:
二、影响的范围和规模 干扰的后果不仅同强度有关,而目还与干扰的范围和规 模密切相关。这就是干扰的尺度效应问题。 很小的和局部的干扰有时可能产生积极的后果。 如在森林中,局部小范围的砍伐或森林倒木形成的林窗 内,生物多样性反而比森林内更为丰富,这就是中度干扰导 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的现象;在小剂量的污染条件下,很多生 物的代谢活力反而加强等。
1.剂量效应曲线
2.毒理学参数
污染等级 环境污染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环境中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 环境标准比较后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的指标。采用污染指数 法。
Pi为单因子污染指数,Ci为污染的实测值(预测值);Cs为 标准值。
综合指数的计算可以分层次进行,先综合得出大气环境 污染指数、水体环境污染指数、土壤环境污染指数等等,然 后再综合得出总的环境污染指数。
二、主导因子 受损环境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是互动的,影响是综合的, 但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它们的作用程度是差异的,其中起主 导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 抓住主导因子进行分析是环境生物学的一个重 一是从环境因子本身来看,当所有因子在数量和质量相等 或相近l时,其中某一个因子的变化能引起生物个部生态 关系发生变化,这个能对环境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就是主导 因子。 二是从生物效应的角度来看,由于某一环境因子存在与否 和数量变化,而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这类环 境因子就是主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