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学: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动物行为学绪论第二章定型行为

第一章动物行为学绪论第二章定型行为

• 行为是生命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简单的 动作或一个姿态都有其生理、遗传基础。同时,行 为的产生和发展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行为学的研究离不开生物学的其它领域,如生理学、 遗传学、生态学等,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 从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仍然采用 生物学方法。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一般包括:
①行为生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生理学基础。它包括 两个主要分支。神经行为学研究感觉过程和构成一 种特定行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另一方面从社会 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入手,这两个领域代表了行为 学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行为内分泌学研究激素和 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行为遗传学,是用遗传学的方法研究行为的遗传 基础,其目的是解释遗传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 们如何影响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定义
• 简单地讲,动物的所作所为就是动物的行为,包括我们直 接观察到的一切动物的状态。
• 动物的行为不仅指动物的活动形式、发声等动态现象,也 指动物的静态现象。如身体姿势以及在外表上可辨认的一 些变化,这些变化起到相互通讯的作用,并且能引发另一 动物的行为模式,包括体色的改变或气味的释放。
• 本世纪对行为学产生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当首 推廷伯根、劳伦兹和符瑞西三位行为学家。
• 劳伦兹(K .Lorenz )是现代行为学奠基人。他深信 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的身体各部分一样,是对环 境适应的产物,是为了生存的目的而不断进化的 结果。他认为,行为可以遗传。他的主要著作有 《行为的进化和变异》《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研究》 等。
⑴动物实际拥有的动作;
⑵特殊动作的发生频率;
⑶观察的时间长短。观察的时间愈长,特殊动作出 现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 行为谱可以进行分类。例如,可分为日常活动行 为、捕食行为、定向和导航行为以及一系列种间 行为(如共生现象、反捕行为等)、种内社会行 为。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之一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之一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1)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基本概念一,渔业资源的概念1.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

渔业资源在食物安全、渔民就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渔业资源的价值。

世界渔业资源产量。

中国近年的渔业产量。

2.渔业资源的概念。

《辞海》中认为:“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的数量。

渔业上对经济动植物的数量通常称为渔业资源。

包括已成熟可供捕捞的部分和未成熟的预备捕捞的部分”。

《农业大词典》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中将渔业资源定义为:“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又称为渔业资源”。

在上海水产学院主编的内部教材中,将水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分别定义为“水产资源为水域中蕴藏着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海兽类和藻类等)的群体数量”、“渔业资源是指水产资源中可供捕捞的经济鱼类和其他经济动植物的群体蕴藏量”。

综上所述,我们将渔业资源定义为: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渔业资源生物学是研究鱼类资源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群体生态的一门自然学科,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为渔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它是鱼类学和水产动物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实际应用。

由于在世界渔业资源中,鱼类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对象,其产量居多,因此我们在渔业资源生物学中又往往以鱼类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渔场学的概念渔场是指海域中具捕捞价值的鱼群(或其他水产经济动物)存在,且具有实地捕捞作业,又能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渔业产品的某一区域。

其中能够获得高产的海域,我们又称为“中心渔场”。

日本学者相川广秋在其1949年出版的《水产资源学总论》中,将渔场学描述为:“在渔场中,直接支配鱼类群集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环境因素。

家畜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家畜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化等。
性成熟与发情
性成熟
家畜的性成熟是指其生殖器官发育到能够产生正常功能的配子,即精子和卵子。不同家 畜的性成熟时间不同,受遗传、营养、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发情
发情是指家畜在性成熟后,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周期性的性冲动现象。发情期家畜 的生殖器官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卵巢上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
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法
通过实验手段对家畜的生理活 动进行观察和测定,如给家畜 喂食不同饲料观察其消化吸收 情况。
观察法
观察家畜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 的生理反应,如观察家畜在不 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体温变 化。
调查法
对家畜生产中的问题进行调查 和分析,如调查不同品种家畜 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
文献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 外家畜生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发 展趋势。
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实验法
通过实验手段对家畜的生理活 动进行观察和测定,如给家畜 喂食不同饲料观察其消化吸收 情况。
观察法
观察家畜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 的生理反应,如观察家畜在不 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和体温变 化。
调查法
消化过程
家畜的消化过程包括摄入、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吸收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特点和作用。
家畜的消化生理
01
消化系统组成
家畜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各器官在消
化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02 03
消化方式
家畜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主要通过咀嚼和胃 的蠕动将食物破碎,化学消化主要通过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可吸 收的营养成分。

仿生鱼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仿生鱼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仿生鱼机器人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目的及意义 (4)1.2研究现状 (4)1.3本文的主要工作 (4)第二章概述 (5)2.1 整体构思 (5)2.2 仿生依据 (5)第三章机械结构设计 (7)3.1机械设计思路及建模 (7)3.2创新点 (8)3.3 零件明细 (9)第四章仿真分析 (10)第五章电路设计 (12)第六章控制系统 (13)第七章总结 (17)7.1优势及创新点 (17)7.2主要关键技术 (17)7.3 应用前景与趋势 (18)7.4 不足与改进 (18)仿生鱼机器人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绪论1.1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占全球 71%面积的海洋将是下一个世纪,也是未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海洋,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民用上,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

因此,对于海洋的开发和争夺成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而且愈演愈烈。

在各种海洋技术中,作为用在一般潜水技术不可能到达的深度或区域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并能完成多种作业使命的水下机器人使海洋开发进入了新时代。

随之“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大规模的开发探测和利于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们 21 世纪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另外,军事方面对其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研究和开发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成为了极佳的选择。

鱼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备非凡的游动能力,近年来随着仿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纷纷模仿自然界中鱼类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即各种各样的水下机器人。

世界上第一台水下机器人“Poodle”诞生于 1953 年。

近 20 年来,水下机器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既可军用又可民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约共建造了6000 多台各种各样的水下机器。

水下机器人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民用和军用均可,不仅可以代替潜水员在深水长时间工作,降低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检测水污染状况,监测鱼类生长状况,探测海底火山活动状况;在军事方面,可以用于跟踪敌人的船舰和潜艇,捕获地方军事信息,也可以降低敌人对我军的探测几率,甚至可以携带炸药至敌人军舰处,炸毁敌方舰艇的动力系统,摧毁敌方舰队。

《渔具渔法学》概述详解

《渔具渔法学》概述详解
(一)理论知识方面
熟悉渔业常用材料及计算; 掌握海洋捕捞渔具的分类; 掌握主要海洋捕捞渔具的种类、结构特点及一般装配
技术; 掌握主要海洋捕捞渔具的设计理论。
(二)能力、技能方面
基本掌握常见海洋捕捞渔具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本掌握常见海洋捕捞渔具的捕鱼技术。
三、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孙满昌主编,海洋渔业技术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年11月
远洋渔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金枪鱼、鲣鱼和鱿鱼等。 目前国际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远洋渔业,但超过 10万吨的只有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省、美 国、西班牙、波兰和法国等。我国远洋渔业1985年起步, 发展较快,2000年共派出1719艘,涉及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公海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水域。远洋渔业产 量86.52万吨(近几年来波动不大),国外经营总收入7.4 亿美元。远洋渔业产值、捕捞技术等与发达远洋渔业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可以增加国民收入。2000年我国全社会渔业总产值为 2807.7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渔民人均纯收入为 4725元,劳均纯收入为7921元,高于农村的平均水平。
可以为工业、农业、医药等行业提供原料。
对渔区扩大就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2000年我国群众渔 业人口为1939.89万人,渔业劳动力为1293.56万人,仍 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海洋捕捞劳动力。
纤维是指长度比宽度大许多倍的丝状体。纤维材料按其 来源可分为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两大类。化学纤维又可分为 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两种。渔业上常用的是合成纤维。
以从石油、天然气、煤等提取的乙烯、丙烯、苯、酚等 为主要原料,经过合成形成已内酰胺、丙烯腈等单体,再经 过聚合等最后形成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是指在自然界中天然生长的各种纤维材料,可 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植物纤维都是由纤维 素组成,根据取自植物的部位可分为:果食纤维(如棉纤维、 椰子纤维等),茎纤维(如大麻、苎麻、亚麻、棕榈和稍好 藁等),叶纤维(如龙舌兰、马尼拉麻等)。动物纤维有蚕 丝、兽毛等。矿物纤维有金属丝等。

1绪论及2生物与环境

1绪论及2生物与环境
21
光周期及生物的适应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引起光周期变化。日照在夏至最 长,冬至最短,在春分和秋分昼夜相等。在低纬度 地区,只有短日照,故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 纬度地区,只有长日照时期适合植物生长发育,故 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则有适合植 物生长发育的长日照和短日照时期。在同一纬度上, 长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开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 季开花。在北半球,同一种短日照植物,越往南则 开花越早,越往北则开花越晚。
注:①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 出入处于平稳状况;②要考虑到生态因子间 的相互作用。
4
限制因子法则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起限制作用的关键因子。 1905年Blackman提出限制因子法则:生态因 子的最大状态对生物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限制因子的价值在于使生态学家掌握了一把 研究生物与环境复杂关系的钥匙。
12
2.2.5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 保护色:是动物通过伪装使得自己身体体色和斑 点与背景环境接近而隐蔽起来,使得不易被敌害 发现的体色。特点:与外界环境的优势色彩保持 一致。
•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 鲜艳的色彩和斑纹,以提醒捕食者不要捕食自己。 特点:色彩醒目,易识别,与保护色的隐蔽性相 反,动物有特殊的“本事”,能够对敌害起预先 示警的作用以保护自身。
23
24
动物
鸟类的光周期现象最明显,决定其迁徙和生殖时间。据此, 人们夜晚给母鸡照光可增加产蛋量。对哺乳动物的换毛和 生殖也有影响,因而分为长日照兽(随春天日照长度的增 加而开始生殖,如雪貂、野兔、刺猬等)和短日照兽(随 秋天短日照的到来而进入生殖期,如绵羊、山羊、鹿等); 也有与日照长短无关的,如珍珠鸡。 有些昆虫在正常生命周期中,能插入一个休眠期,即滞育, 这通常是由光周期决定。如梨小食心虫幼虫,这种休眠可 为耐受秋天和冬天的严寒做好准备。 鸟兽的换羽和换毛受光周期调控。 动物的迁徙受光周期调控;生活在表层水的鱼类的迁徙也 受光周期调控,它是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而影响鱼类的迁 徙。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根底有:〔ABCDE〕。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D.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

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______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_______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11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约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1.第三章个性与行为练习题1、人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安静沉着,稳定踏实,做事用心专一,埋头苦干,自制力极强,但动作退缓而不灵活的气质特征,属于(C)。

鱼类学 绪论

鱼类学 绪论

二十世纪----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向宏观和微观发展。 宏观:从大陆版块的漂移、气候的变迁来研
究某一区系鱼类类群的演变。
微观: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研究DNA的
结构来分析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其结
果可能与传统方法分析的结果存在分歧,但结果 更令人可信。
2、我国鱼类研究
•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18000km漫长曲折的海
究成果,成为了我国鱼类分类史上第二块里程碑。
• 在鱼类资源调查方面取得的成果,如《黄渤海鱼类
调查报告》(1955年)、《南海鱼类志》(1962年
)、《东海鱼类志》(1963年)、《南海诸岛海域 鱼类志》(1979年)等专著,基本上掌握了我国沿
海鱼类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鱼类研究内容。
(3)鱼类生态学
鱼类学与我们专业的关系
1. 是养殖、捕捞专业的基础, 2. 是食品加工、饲料专业服务的对象,
3. 是水生生物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鱼类
• 我国的鱼类资源丰富,目前我国进行一定规模商 业性养殖的主要鱼类有以下几种。 • 鲟形目:欧洲鲟、俄罗斯鲟、施氏鲟、中华鲟、 长江鲟、匙吻鲟(美国引进)、白鲟 • 鲱形目:遮目鱼 • 鲑形目:大马哈鱼、虹鳞(北美引进)、香鱼、 日本公鱼、大银鱼等 • 鳗鲡目: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银鲫鱼 、鳊鱼、泥鳅、翘嘴红鲌等
鱼类学
养鱼八字经
水、种、饵、管, 密、混、轮、防。 勤劳、技术、资金、市场 先决 关键 保证 根本
一、课程介绍
• 总学时:44;其中理论讲授34;实践10
总体教学内容 绪论 鱼类形态学 (34学时) 鱼类生物学基础 鱼类的分类 内容组织 绪论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二章 鱼类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鱼类的分类系统 学时安排 2 6 26 6 4

鱼类行为学:第一章 绪论

鱼类行为学:第一章 绪论

行为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行为生态学又可细分为觅食行为生态学、生殖行 为生态学、防御行为生态学、社会行为生态学、 学习行为生态学、通讯行为生态学、时空行为生 态学(如生境选择、定向和导航、巢域和领域现 象等)、植物行为生态学和最适行为预测等。
鹰对策
谁更优?
鸽对策
规全力定以:赴赢,一直场至重得伤或死亡 50分,输一场0分
某些动物的“印痕”学习行为会对 它们的成年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 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 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如人 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求偶行为。
条件反射 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如:美国实验心理学 家法莱德立克·斯金纳 著名的“斯金纳箱” 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 浦洛夫揭示了一些学 习行为的本质,即条 件反射。
• 1962~1963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和新安江水库在大水面中进行了鱼类 (主要为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对网具 与声的反应行为研究,创造了优秀的联 合渔具渔法,即赶、拦、刺、张究所等单位进行 了鱼类对直流电的反应行为研究,并提出了 用直流电捕鱼。
类别 :习惯化学习行为、 模仿学习行为、
“印痕”学习行为、 条件反射 推理学习等五种
习惯化学习 是一种最简单的学 习方式。如小鸡看到头顶上物体 移动时的反应。
适应意义:动物放弃对于生活没有作用 的反应,是一种消极的适应。它可以使 动物对无关刺激不予反应,从而节省精 力,避免无谓的能量消耗。
模仿学习:最为常见的学习行为方式 。
• 1950~1973年,K. Lorenz、N. Tinbergen、 K. Von. Frisch成功地研究了动物的行为, 1973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医学奖,标志
着动物行为学步入了成年阶段。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700153课程负责⼈:黄诗笺课程中⽂名称:动物⽣物学课程英⽂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命科学学院本科⽣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教学⽬的动物⽣物学课程是⾼校⽣物学类本科⽣的⼀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辩证的、⽐较的思想⽅法,系统讲授动物⽣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物学特征;并从动物⽣命活动的各个⽅⾯,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物与环境的统⼀,局部与整体的统⼀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和提⾼素质为⼀体的教学,使学⽣学习⽬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且在学习能⼒、科学思维能⼒和综合素质等⽅⾯均有较⼤提⾼,能以较⾼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物学基础知识与⽣命科学各分⽀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要求学⽣熟悉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法, 掌握⽣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命活动、有关⽣物学原理和⽣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鱼类行为生态学概论-课程大纲2020版-孙鹏

鱼类行为生态学概论-课程大纲2020版-孙鹏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鱼类拥有独特的行为特征,同时每个鱼种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史过程。

鱼类认知和行为特征是我们了解鱼类思考能力的途径。

该理论是早期比较心理学的延伸并受到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的强烈影响。

课程圉绕鱼类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展开,讲授鱼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鱼类的行为机制、鱼类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鱼类儿种重要的行为特征,引导学生将鱼类行为生态学知识应用到渔业等相关领域中。

Fish has unique behaviour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has different life history process. Fish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re th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mental capabilities of fish. Tlie theories are largely an extension of early comparative psychology with a sti'ong influence of behavioural ecology and ethology. This course covers basic theories of fish behavior that interact with environment and mechanism of fish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Through case study,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several important behavio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is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sh behavioral ecology in fishery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2.设汁思路:通过鱼类行为生态学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意义,以及研究鱼类行为生态学的常规方法与手段。

鱼类学(孟庆闻版) 考研资料整理

鱼类学(孟庆闻版) 考研资料整理

第一部分鱼类形态学课程编号:12414210 学时:54 学分:3 专业:海洋、生态任课教师:龚小玲《鱼类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分为形态、分类和生态三个部分,在生技专业主讲形态和分类,总学时54。

参考书目:《鲤鱼解剖》秉志1960 科学出版社《白鲢系统解剖》孟庆闻、苏锦祥1960 科学出版社《鱼类比较解剖》孟庆闻、苏锦祥1987 科学出版社《鱼类分类学》孟庆闻、苏锦祥1995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2000- 科学出版社学习方法:《鱼类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十分重要,强调做好实验,分类要多看标本,有机会多看活的标本。

绪论第一节概述《鱼类学》(Ichthyology, Ichthyo 是希腊文“鱼”的意思,logy是拉丁文中“学说”的意思如:Biology, zoology)是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要掌握这门学科,一定要分清研究对象---鱼(什么是鱼?)鱼类学的定义:它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学的范畴:它有许多分支学科,如:鱼类形态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分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古鱼类学、经济鱼类学、遗传学、组织学、鱼类行为学等。

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几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

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如水温、盐度、饵料、溶氧量、光线等)的关系。

鱼类分类学:研究各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鱼类学的发展史:一门学科的发展总有它的过程,总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浅识”到“深究”,从“表象”到“追根溯源”的历程,《鱼类学》从普通动物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而系统的学科,是近二百年左右的历史。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 •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局限性:1.把员工看成“经济人”;2.强调独裁式管理;3.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
(二)第二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等。 • 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作“社会人”看待,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以及重视企业组织内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 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 • 1.跨学科性 • 2.系统性 • 3.权变性 • 4.实用性 • 5.科学性
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 问卷法:
• 优点:(1)调查范围广(2)样本量大(3)调查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缺点:(1)设计问卷费时(2)问卷使用前需要测试(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沟通,有可能影
响调查质量。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同事之间的 相处状态等。 •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Science Name)由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

前一个为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为种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

命名人附在最后(一般简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2、物种: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同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第二章动物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单位称为系统2. 组织: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

3.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称为器官。

4. 细胞周期: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过程,为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1、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2、中间寄主:寄生动物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的寄主。

3、终末寄主:寄生动物在其体内进行有性繁殖的寄主。

第四章中生动物门及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2、卵裂:受精卵进行的快速有丝分裂, 称为卵裂。

卵裂时细胞不会生长,只是被分割成很多小细胞,这些由小细胞组成的中空球形体称为囊胚。

第五章多孔动物门1、逆转:在海绵动物发育过程中,有鞭毛的动物极细胞内转,形成内层,没有鞭毛的植物极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动物原肠胚的形成方式正好相反,因此称为逆转。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1. 辐射对称:通过通过身体的中轴(从口面到后口面)有多个切面(至少有3个)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对称形式,如大多数刺细胞动物。

2. 消化循环腔:由刺细胞动物内、外胚层所围成的体内腔,这种消化腔既有消化的功能又有循环的功能。

鱼类行为学——精选推荐

鱼类行为学——精选推荐

鱼类行为学第一章 绪论1.水生动物行为学 :水生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鱼类和特种水产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行为、行为规律和行为变化规律的应用基础科学。

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海洋与内陆水域的水生动物资源。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3.动物的获得性行为的类别 :习惯化学习行为、模仿学习行为、“印痕”学习行为、条件反射和推理学习等五种。

4.水生动物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地了解鱼类和特种水产动物在这些水体中的行为特点和行为规律,尤其是把握住它们的行为变化规律,依据其创造出最完善的增殖、养殖与捕捞等渔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方式和新方法,逐步实现内陆水域渔业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从而使我国内陆水域获得最大、最佳持续生产潜力。

第二章 鱼类感觉器官的感受与反应第一节 视觉的感受与反应1.鱼类眼睛的种类1) 光感觉细胞:某些圆口类的皮肤上,区别明与暗2) “顶眼” :即脑上腺,为各种鱼类所具有,但仅七鳃鳗具有感觉功能。

“顶眼”不仅能区别明与暗,还能估计投入光线的方向3) 眼睛:除了某些穴居鱼类和深海鱼类之外,均具有比较发达的眼睛。

眼睛的结构最为完善4) 注:无眼睑、泪腺。

某些鲨鱼具瞬膜,遮盖眼球。

鲻鱼和某些鲱鱼具脂眼睑,遮盖瞳孔。

2.视距:视觉距离1) 透明度鳀鱼 :透明度2.5m:能看清1.5 ~ 2.0m 范围内的渔具动态透明度0.5m:能看清0.2 ~ 0.3m 范围内的渔具动态∴在透明度较大的水域中捕捞时,由于鱼类的视距增加,渔具的能见度就应该尽可能小一些。

2) 视距与光照度3) 物体大小的关系4) 网片颜色的关系蓝(草)绿色<白色5) 鱼体长度的关系6) 眼睛大小的关系7) 鱼类种类处于中上层水域的种类,其视距要比底层水域的的种类远一些浅海鱼类的种类,其视距要比深海鱼类的种类远一些8) 水下人工光源3.对光的感觉能力1) 鱼类的视网膜由视杆和视锥感光色素细胞组成2) 视杆细胞对低照度的光线反应最敏感;3) 视锥细胞对高照度的光线反应最敏感,同时还对光线的颜色有感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鱼类行为学的发展简史
• 动物行为学的发展简史
–国外 –国内:主要研究了一些动物的繁殖
行为
• 鱼类行为学的发展简史
–国外 –国内
• 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的亚里斯多 德开创了观察和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 元。当时他记录了540种动物的生活史 和行为。
• 十七和十八世纪,开始不同物种行为 的比较研究和行为理论方面的探讨。
• 任务:掌握鱼类对外界刺激的 主要行为特征、主要行为规律 和主要行为变化规律,了解鱼 类与水产增殖、养殖、捕捞与 资源保护等密切相关的行为学 及其在渔业上的应用。
鱼类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
• 充分地了解鱼类在这些水体中的行为 特点和行为规律,尤其是把握住它们 的行为变化规律,依据其创造出最完 善的增殖、养殖与捕捞等渔业的新技 术、新成果、新方式和新方法,逐步 实现内陆水域渔业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从而使我国内陆水域获得最大、最佳 持续生产潜力。
•趋电性(galvanotaxis) •趋水性(hydrotaxis)
• 对趋性的研究:选择(choice)或称 为喜好(preference)实验。
鱼类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 主要表现为本能行为,并清楚 地显示出趋性行为和条件反射 行为。
鱼类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甚至显示, 鱼类具有初等的推理学习能力。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
一、 动物行为学概述 二、 鱼类行为学的基本内容 三、 鱼类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 鱼类行为学的发展简史 五、行为生态学简介 六、动物福利
一、动物行为学概述
1、鱼类行为学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3、动物的获得性行为
动物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 活动状态,是动物受意识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 动物个体和群体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动物对外界 环境条件变化和内在的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
类别 反射 推理学习等五种
习惯化学习 是一种最简单的学 习方式。如小鸡看到头顶上物体 移动时的反应。
适应意义:动物放弃对于生活没有作用 的反应,是一种消极的适应。它可以使 动物对无关刺激不予反应,从而节省精 力,避免无谓的能量消耗。
模仿学习:最为常见的学习行为方式 。
推理学习 是动物行为的最高级 形式。与以上几种学习行为不同, 推理学习行为不是纯粹应用经验 来解决问题。
如:绕行试验(把食物放在玻璃板 后面)。
大白鼠、狗、猕猴等高级哺乳动物 >鸟类和鱼类>章鱼等低等动物。
鱼类具有哪些能力?
鱼类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 主要表现为本能行为,并清楚地 显示出趋性行为和条件反射行为。
–鱼类行为学则主要研究鱼类的遗 传和非遗传性行为。
三、鱼类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
• 鱼类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目的 –任务
• 鱼类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
• 目的:依据鱼类的行为、行为 规律和行为变化规律,实行某
些科学技术的突破,实行科学
和有效的增殖、养殖、捕捞与
资源保护等渔业利用,并具备 本学科的初步研究能力。
某些动物的“印痕”学习行为会对 它们的成年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 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 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如人 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求偶行为。
条件反射 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如:美国实验心理学 家法莱德立克·斯金纳 著名的“斯金纳箱” 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 浦洛夫揭示了一些学 习行为的本质,即条 件反射。
本能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
• 本能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 遗传固定下来的,是由遗传决定的;
• 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个体发育中形成 的,在某种程度也是由遗传决定的。 学习行为显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动物的许多行 为都是先天的 本能行为加上 后天的学习行 为共同作用的 结果。
•。
• 动物的学习能力 具有种群差异、 性别差异、个体 差异等,当环境 变得更复杂时, 具有较高学习能 力的动物被保留 的机会就越多。
如:大不列颠岛当地山雀取食牛奶 日本猴学会了水中洗去马铃薯块的泥土。 黑猩猩取食白蚁
重要意义:使动物能从 同种其它个体的经验中 学习而不必消耗精力与 时间从头做起,还可以 绕过完全依赖遗传机制 的途经来继承传统。
“印痕”(Imprinting)学习行为
是动物在其早期生活史的一段很短的敏感 时期内把一移动动物记忆为父母的学习行为。
二、鱼类行为学的基本内容
• 鱼类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行为、行 为规律和行为变化规律 。
• 主要研究鱼类行为与增殖、养殖、 捕捞、渔业资源保护等相互之间 的关系。
• 行为学与行为生理学、行为生态 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各有侧 重。
–行为生理学主要研究动物器官的 活动特点和机能
–行为生态学主要研究动物在生态 学中的行为机制、行为的生态学意 义和进化意义
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行为是动物应付环境变 化的一个主要手段.
动物行为学(Ethology)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规律,揭示动物 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以及动物行为与动物生活 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 鱼类行为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鱼类 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行为、行 为规律和行为变化规律的应用基础 科学。
• 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内 陆水域的渔业资源。
外界刺激
自然环境刺激 人工条件刺激
• 先天性行为 包括趋性、非条 件反射、本能三种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是定型的,主要由神 经系统的遗传特性所决定,通 常不随经验和学习过程而变化, 所以,可以认为是先天性的。
获得性行为 包括学习和推理两种行 为方式,这类行为是在有机体生活过 程中形成的,是随经验和学习过程而 变化的。
• 本能行为是一种天赋的遗传行为,本能 行为不仅仅是对简单刺激的局部性反应, 而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行为活动。
• 趋性(taxis):脊椎动物看得见的定向运 动类型。
–正向趋性 –负向趋性 •趋光性(phototaxis) •趋流性(rheotaxis) •趋化性(chemotaxis)
向 时 ••趋趋性 营地触性性(固((t着rtgheo生yopgtima活soxmti的as))xi动s:)物用的来反描应述植物以及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