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45f6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f.png)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探究起首,我们来比较中外影视动画的绘画风格。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重视线条的运用和颜色的鲜亮对比。
例如中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中的画面以线条勾画出奇特的人物形象,颜色饱满而富有层次感。
而在日本的影视动画中,绘画风格鲜亮,颜色饱和度较高。
例如《龙猫》中通过丰富的颜色表达出浓重的季节感以及奇特的自然景观。
而在西方影视动画中,线条较为简洁,颜色饱和度相对较低,例如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狮子王》中的画面色调以黄、橙、棕等暖色调为主,呈现出一种沉稳而暖和的氛围。
其次,中外影视动画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偏向于夸张和寓意。
例如,中国电影动画《大鱼海棠》中的主要角色以超现实的方式呈现,表达出主题的思想哲理以及人物心里的情感冲突。
而日本影视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加重视细腻和真实。
例如《千与千寻》中的主人公千寻的形象塑造分外细腻,通过她的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呈现出一个平凡女孩在面对逆境和成长中的顽强与英勇。
西方影视动画则更加重视角色的可爱性和幽默感,例如《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和安娜两个角色形象塑造分外可爱,成为全球观众的心头好。
此外,中外影视动画在故事情节和题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重视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例如《大闹天宫》、《白蛇传》等作品都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故事情节传达出正能量的价值观。
日本影视动画则更加重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例如《怪物史莱克》中的幽默和讽刺将更多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中,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实和时事。
西方影视动画则更加重视故事情节的魔幻和奇幻性,让观众体验到充盈幻想的世界,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奇幻故事以及《疯狂动物城》中动物们建立的友谊与合作。
综上所述,中外影视动画在民族艺术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中国影视动画作品重视线条勾画和颜色的鲜亮对比,强调夸张和寓意的人物形象,以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价值观。
浅谈动画: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比较
![浅谈动画: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65437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2.png)
对中国动画文化的启示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外国动画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同时,不断 创新和发展。中国动画应注重文化传承 与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 画作品。
VS
总结词
中外动画在故事创作上各具特色,中国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详细描述
中国动画在故事创作上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讲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说和历史故 事。而外国动画则更倾向于创作具有新颖创意和现代感的剧情,涉及题材广泛。
文化层面的比较
总结词
中外动画在文化内涵方面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详细描述
中国动画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美德和价值观。而外国动画则更多地展现其民族文化和传统,形 成独特的地域特色。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中外动画在全球市场上各具吸引力。
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融合
外国动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融合不同文 化元素。中国动画可以借鉴这种多元文化 融合的方式,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更具 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承民族精神
中国动画注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 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如《熊出 没》系列中的环保主题和反贪腐情节 。
独特的美术风格
鲜明的色彩运用
中国动画在色彩运用上注重鲜明 、对比度高的特点,如《大闹天 宫》中的丰富色彩和《黑猫警长 》中的警匪元素。
丰富的画面表现力
中国动画在画面表现力上注重细 节和情感表达,如《猪八戒吃西 瓜》中的幽默诙谐和《葫芦兄弟 》中的情感渲染。
04
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
技术的创新与提升
3D技术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93eb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2.png)
介绍各国动画电影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动画电影有着不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点:- 美国动画电影:以幽默、搞笑和冒险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的音乐。
美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夸张,形象设计也比较鲜明,如《冰雪奇缘》《狮子王》等。
- 日本动画电影:以其精美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
日本动画电影通常注重细节和人物刻画,并以其独特的动画风格和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如《千与千寻》《你的名字》等。
- 法国动画电影:以其浪漫、奇幻和幽默为主要特点,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法国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通常比较优雅,如《美女与野兽》《小王子》等。
- 中国动画电影:以其传统文化元素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中国动画电影通常注重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改编,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 韩国动画电影:以其温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韩国动画电影通常以家庭为主题,强调家庭、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如《鸡妈鸭仔》《五岁庵》等。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b769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a.png)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动画是一种通过连续显示静态图像来呈现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中外动画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中外动画在创作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动画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倾向于使用手绘技术和传统水墨画风格。
例如,《大闹天宫》和《老鼠爱大米》等中国动画作品,都尽可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的结合,通常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和三维动画技术,如迪斯尼和皮克斯的作品《狮子王》和《玩具总动员》。
其次,在受众群体上,中外动画的目标群体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更多地面向中国国内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
中国动画的内容普遍偏向于教育和娱乐,力求在娱乐中传递正能量,例如《小猪佩奇》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全球市场,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迪斯尼和皮克斯的作品通常具有更多的情感和成长主题,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例如,《冰雪奇缘》和《飞屋环游记》。
另外,在动画行业的发展上,中外动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动画产业发达,技术实力强大,投资规模庞大,例如迪斯尼和皮克斯等动画制作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而中国动画产业相对较为薄弱,制作水平和市场影响力都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开始崭露头角,如《大鱼海棠》和《白蛇:缘起》等。
最后,在主题和故事性上,中外动画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更注重教育和传统文化,而西方动画更注重情感和成长主题。
中国动画通常具有浓厚的寓意和道德教育,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传递正面价值观。
而西方动画虽然也有教育意义,但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人成长。
例如,《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等西方动画作品,通常通过角色成长和情感冲突展现主题。
总体而言,中外动画在创作风格、受众群体、产业发展和主题故事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动画更注重传统文化和教育,面向国内儿童观众,而西方动画更注重全球市场,面向不同年龄段观众。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8bc9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5.png)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一、引言:影视动画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艺术风格,丰富了人们的艺术生活。
本文旨在比较中外影视动画的民族艺术风格,分析其异同之处,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中外影视动画背景(1)中国影视动画背景中国动画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以手工绘制的《大闹画室》为开端,随后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动画产业得到了有限的支持与保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动画人才。
代表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
(2)外国影视动画背景西方影视动画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默片、彩色片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其中,迪士尼工作室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成熟的制作技术成为影视动画的代表。
《雪白与七个小矮人》、《狮子王》等作品享誉全球。
三、中外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法比较(1)中国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法中国影视动画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迎来了黄金时期。
中国动画大多使用传统的手绘技术,辅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国动画在画面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外国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法西方影视动画较早采用了计算机生成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细致和逼真。
同时,西方动画对于物理特效的模拟和电脑合成技术的应用也更为成熟。
此外,外国影视动画在音效和配乐方面也注重深入的制作。
四、中外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比较(1)中国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中国影视动画注重表现才子佳人、神仙山水等传统元素,艺术风格偏向于浪漫、古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故事性方面,中国影视动画较为注重叙事,尤其是对传统童话故事的改编和创作。
(2)外国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西方影视动画的艺术风格较为多样化,既有插画般的梦幻风格,也有写实主义风格。
同时,西方影视动画更加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故事主题多样。
对于人物的表现,西方动画更加注重塑造独特的个性和性格特点。
五、中外影视动画背后的文化因素(1)中国影视动画背后的文化因素中国影视动画在艺术风格上追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表现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0eac3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d.png)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动漫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在世界范围内,中日美动漫一直是最受关注和热爱的动漫产业之一、本文将从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美动漫的不同之处。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涉及到的题材包括奇幻、武侠、古装、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具有深度和哲思的题材,如人性、社会问题等。
相比之下,美国动漫相对更多地涉及超级英雄、科幻、冒险等题材。
美国动漫更注重角色的个性和冒险故事的发展,而中日动漫则更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对角色的心理和成长过程有更深入的描写。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中日动漫通常采用了较为夸张和卡通化的画风,线条简单、色彩鲜艳,注重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
而美国动漫则更多地运用了写实和细致的画风,色调更加暗沉,给人以成熟、严肃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反映了中日美文化差异,也能够吸引不同风格的观众。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日本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出口量和观众群体广泛,成为日本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中国动漫则相对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弱,尽管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之一,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庞大的市场。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艺术风格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动漫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建立,画风夸张、色彩鲜艳,市场影响力在日本比较强大;美国动漫则更注重冒险故事和角色个性,画风写实、色调暗沉,市场影响力全球较为广泛。
同时,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中西动画艺术风格比较
![中西动画艺术风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5522a7d02768e9951e73868.png)
西方动画主要以美国迪斯尼动画为代表。它从最初的 唐老鸭、米老鼠到后来众多的经典动画形象,美式动画形 成了 自己的风格和样式 。动画形象大都夸张:头大 、眼 大 、手大 、脚大,但线条流畅 、柔美且不失严谨 ,如早 期 的“唐 老 鸭”“米老鼠”形象由几个基本的圆形来构 成 ,这种“圆弧型”造型 是美国动画造型的典型运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高科技的技术被运用于画当中从而形式 也发生了变化,如《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虫虫 危机》《冰河世纪》等片 ,就运用先进的设备突破了音 乐片的风 格,做了新的尝试,动画形象也从传统的手绘 到运用不同工具来 塑造动画角色。
中国动画在选材上也是多种多样的, 《大闹天宫》《天书奇谈》《宝莲灯》取 材于我国古典小说;《神笔马良》《哪咤 闹海》等取 材于神话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 取材于民间传说 《东郭先生与 狼》《骄傲 的将军》是根据成语改编的故事;《九色 鹿》取材于壁画 佛教教义故事;还有取材 于科普知识的动画《蓝猫淘气三千 问》 等。 这些作品都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典之 作。
中国动画大多对传统色彩有成功运用 ,在中国某些 颜色是有 约定俗成的意义的。如 :红色是权力权威的 象征;白色是纯洁高尚 的象征;黑色是神秘邪恶的象 征;黄色明度高,有着活泼之意等。 在 《大闹天富》 《哪咤闹海》中,人物色彩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颜 色— —中国红,红色代表了他们的权力 ,更说明了其中人 物的身份和骄横。
中国动画作品 的题材内容 都 有教导热爱集体 、邪不压 正 为人要向善等教化内 容。 我们所有的题材都是反映我们 民族自身的,很少像迪斯尼那 样主要改编自外 国故事,在 这点上,中国动画和西方动画 在取材 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中西动画艺术风格中动 画形象 、色彩运用、选用题材 几方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 出,不管是西方动画还是中 国 动画,最经典的作品都是那些 最具有民族特色,在本土文化 当 中汲取养料的作品。由此可 见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动画 这一 综合艺术成长和发展的土 壤,将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融 人其中 是动画艺术不断创新的 源泉和动力。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fe7e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a.png)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作品的审美感受和情感连接。
而不同国家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值得我们进行比较与研究。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进行对比与研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一、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差异1. 角色形象中外动画角色在形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动画中,角色形象常常偏向于夸张、可爱的设计风格,例如《熊出没》中的熊大和光头强等角色,他们的造型都非常夸张,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而在西方动画中,角色形象更加多样化,既有夸张可爱的形象,也有更加写实的形象,例如《冰雪奇缘》中的公主艾莎和安娜。
2. 表现手法中外动画角色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的表现手法常常以夸张、搞笑为主,例如《熊出没》中的熊大和光头强经常会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人感到非常活泼可爱。
而西方动画角色的表现手法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性格的深化,例如《疯狂动物城》中的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他们的表现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性格的深化。
3. 设计理念在角色造型设计理念上,中外动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动画角色的设计理念常常以儿童为主要受众,因此角色造型更加可爱活泼,符合儿童的审美和喜好;而西方动画角色的设计理念更加多元化,既有儿童喜爱的可爱形象,也有成年观众喜爱的写实形象,因此角色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1. 表达情感无论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无论是中国动画中的熊大和光头强,还是西方动画中的艾莎和安娜,他们的造型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个性,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内心的世界。
3. 吸引受众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让他们对角色产生共鸣和喜爱。
无论是中国动画还是西方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都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和情感,让他们喜爱并关注这些角色,为动画作品的成功播下种子。
1. 善于吸收借鉴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形象、表现手法、设计理念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可以互相借鉴和吸收的地方。
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报告
![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0d1e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a.png)
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对比分析报告动画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跨越国界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然而,东西方动画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旨在对比分析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特色及差异,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影响。
一、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总体差异1.形态特征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动画中,人物形象往往具有修长的身形、大大的眼睛和夸张的面部表情。
这种设计风格突出了人物个性和情感表达,强调动态和视觉效果。
相比之下,东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则更注重平衡和和谐的构图,身材较为匀称,面部表情较为含蓄。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意境和内敛的表达方式。
2.色彩运用东西方动画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动画的色彩往往较为鲜艳、对比强烈,强调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
而东方动画则更倾向于柔和的色彩和淡雅的色调,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3.表现手法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西方动画善于运用夸张、幽默和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强调动作和表情的表演力。
而东方动画则更注重叙事和情感表达,情节较为内敛,强调意境和留白。
二、文化因素对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影响1.文化传统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因此西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个性化,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追求。
而东方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因此东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内敛和谦逊。
2.价值观念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差异也对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影响。
西方文化注重实证主义和理性思维,因此西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注重科学和逻辑推理。
而东方文化更强调直觉和感性认知,因此东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注重直觉和情感表达。
三、社会影响对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影响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东西方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影响。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因此西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独立和竞争意识强。
浅析迪斯尼、中国和日本动画各自的特点共同点及不同点
![浅析迪斯尼、中国和日本动画各自的特点共同点及不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a6b4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c.png)
浅析迪斯尼、中国和日本动画各自的特点共同点及不同点迪士尼、中国和日本动画都是优秀的动画制作,三者拥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又具备一些共同点。
首先,迪士尼作为世界动画的领衔者,以精美的色彩、大胆的构思、出色的动画设计、强烈的艺术感,为世界动画带来无穷的魅力。
通常观众认为,迪士尼式动画具有精细、艺术性及浪漫主义等特点,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优美童谣和宏大的比例及视觉效果给大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此外,迪士尼动画还有丰富的意境、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经典故事,充分表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并且有深远的画面和深刻的人物诠释,融入了古典的文化艺术素养。
其次,日本动画以其丰富多彩的绘画风格、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反转悬念,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高度评价。
其独特的风格、多样的题材和多元视角的叙事手法为观众提供了观赏的乐趣及启发。
最重要的是,日本动画融入了日本文化、历史和传统的元素,从而使观众在充满探索未知的旅程中,熄灭世俗概念,去考察日本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瑰宝。
最后,中国动画不但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生活状态,以其反映真实世界之美、传递情感之美的内容,对拓宽观众对中国动画的认知深有贡献,而且特点与日本动画类似,均具备运用虚拟形象叙事技术、角色引导观众进入动画世界的能力。
此外,中国动画有好莱坞动画短片和系列动画片结合的融汇风格,突出了中国文化特色,把动画干枯的文化内涵扩散到更广阔的视野中,以增强动画对大众适应性。
总之,迪士尼、中国和日本的动画都是世界上的佳作,它们具有诸多共同特点:均有色彩鲜艳的画面,宏大的场景及视觉效果,吸引眼球的故事情节以及把一种文化的特色与扑面而来的感染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二者也存在不同点。
迪士尼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以及引人入胜的经典故事;日本动画以其复杂又精致的故事特色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而著称,且具有反转悬念的结局;中国动画则注重文化特色,具备从实际发展环境演绎出的虚拟图画的能力。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6b39b5240c844769eaee70.png)
只适合小孩子。
特别是90年代仅在傍晚6点的统一时段播放动画作品更是限制了它的观看群体。
情节设置方面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部喜羊羊被各大电视台连着播放了5个年头,一家独大。
实在缺乏日本那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
配音方面的水平虽然在提高,可惜的是目前与国外动漫的差距依然不小。
而且绘画水平方面忽视末节的修饰,人物的形象方面和国外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绘画技术方面在接触了电脑制作技术后,国内的动画制作者们技术运用不到家,连《三国演义》这样的国之精粹都是在国外团队的帮助下完成的。
所幸前2年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型动画影片《魁拔》的出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
欧美动漫制作技术运用到3D层次,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动画制作水平的优秀。
并且注重光影声乐效果使得很多的观众对动漫作品的评价很高。
同样的,日本将美国弃之不用的手绘漫画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平面动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
并且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夸张的修饰以及配音声优的出色配音使得日本动漫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对动漫作品的类型细分使得其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壮大,是值得我国动漫工作者学习借鉴的。
六、结论: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志气的动画工作者们在自己的探索尚不成熟的环境中,从未放弃用动画这种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的内容。
中国动漫的明天,将是灿烂的。
参考文献:《中外动漫简史》——汪宁。
中外动画赏析
![中外动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adf80f647d27284b735148.png)
中外动画赏析中外动画之比较动画可以说是电影艺术的分支,是电影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广义上说,动画可以定义为:通过人眼的视觉残留影像原理,将非真实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用多种制作方法和拍摄手段并加以人工或数字合成的连续影像,通过多种媒介来传播并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动态艺术表现形式即为“动画”。
简单的来说:动画就是可以通过放映机播放,并且是逐格处理过的动态画面。
动画可以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电脑动画。
平面动画如:中国的《大闹天宫》,日本的《千与千寻》,美国的《猫和老鼠》等。
立体动画如:中国早期的木偶动画片《神笔》,美国的粘土动画片《小鸡快跑》等。
电脑动画如:美国的三维动画片《怪物史瑞克》,《玩具总动员》。
中国的网络动画片《大话三国》等。
可谓种类繁多,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动画从文学体裁上,可分为叙事与拟人类和幽默与讽刺类。
叙事和拟人类指的是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动画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叙事动画片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包括叙述的方式和形态。
动画片的叙事具有其独特的方式和形态。
可以投入感情,主观的从个人观点出发,也可以冷静无波,客观地复述事实。
叙事动画是动画片的主题类型。
神话,传说,童话,寓言,小说,叙事诗,民间故事,宗教故事,文学故事,历史故事等不同的叙事模式都可以运用到叙事动画片中。
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宝莲灯》是从“沉香劈山救母”这一神话传说中衍生出来的,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花木兰》则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
这两部作品虽然都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有着鲜明的中国元素,但二者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表达的思想都存在差别。
《宝莲灯》的创作基本上忠于原著,忠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表达的思想也和原来的作品一致,都是赞扬沉香不畏艰难险阻,劈山救母的勇气和一片孝心。
而美国迪斯尼拍的《花木兰》,虽取材于中国的故事,但加入了美国的元素,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故事新编,片中除了花木兰这一主要人物以外,迪斯尼还自己加入了一个新的动画元素――一个小动物。
东西方动画片的异同
![东西方动画片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53f7ee1cf78a6529647d5326.png)
东西方动画片的异同——以花木兰和梁祝为例中国的动漫还是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所以才会多数是动物以抓住孩子的眼球。
而且在商业运作和制作费用上稍显薄弱。
教育意识极重,而且审核后就会和谐掉一批好作品。
其实中国的漫画作品是很出色的,甚至有些是比日本某些商业作品要丰富而有内涵的多!美国的动漫成两种极端,一种是非常搞笑,动物化,英雄式,因此内容范畴狭隘。
但另一方面美国的插画作品是非常大气而让人震撼的,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能让人看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构造驾驭能力。
在画面风格上,西方的动画的线条偏向简单硬朗,不罗嗦,人物描绘写实,突出肌肉和骨骼,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人物个性鲜明;东方的动画则要相对柔和,画风较复杂,画工精细和倾向唯美,并注重细节描绘。
在用色方面,西方动画喜欢用大的色块,看起来很粗犷;东方的动画用色则多样,比较活泼。
东方动画很明显的具有东方小巧的气质,运用故事多变曲折、情感的纠葛和架空的世界来叙述和塑造故事和人物,并用大量的效果来烘托气氛。
而西方的动画显得大气,具有强有力、阳刚的男子气,情节清晰明朗,寓教于乐、积极向上,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小朋友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亲情、友情地可贵。
在功能上,西方动画作品更侧重于娱乐性,语言、动作活泼幽默,表情丰富。
而东方动画似乎更看重叙事性,画面优美,表情、动作则没有美国来的丰富多彩,并且主题还带有一定的成人化。
所以,使得西方动画看起来更加活泼,而东方动画看起来更加厚重深沉。
这也代表了东西方民族的品味与性格,以及人的不同欣赏趣味和需求。
西方动画片通常借助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影射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在整个迪斯尼的发展历史当中,都从周围的文化中寻找创意的源泉,引起观众的兴趣。
而且通常打上了进取、热情勇敢、探索未知世界的大无畏精神等标签,总会有一个勇敢、坚强、拯救人类的英雄形象,宏大的场面,很强的速度、力度感,常让人产生一种崇高感、一种征服的喜悦。
中外动画的比较研究(论文)
![中外动画的比较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8b9a43be1e650e52ea9988.png)
(一)中国动画的现状随着近几年日本动漫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竞相模仿也已到了令人反感的地步。
这样的邯郸学步,甚至让日本动漫画家都提醒:中国的动漫要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涵和特色。
另外,国产动画形象不可爱、不好玩、缺少幽默夸张,故事老套,不吸引人,已是多年的老问题。
而且,国产动画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取材也显得过多。
业内人士指出,现实题材应该是动画产业的主战场。
贴近生活的动画片可以吸引各年龄段的观众,从而引领更广阔、多层次的衍生产品市场。
“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
”所以我们这年龄阶段看动画没什么大不了的。
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次太小,不但国产的动画片只有7岁以下的人才看,连引进的动画片也只是针对12岁以下年龄层的。
所以无怪乎几年前引进的《灌篮高手》会引起轰动,相信很多大人看见《灌篮高手》后也会惊呼:“居然还有适合高中生看的动画片!?”这是中国动画业的悲哀!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
老美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
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
代表有迪斯尼、华纳等公司。
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
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但相对的,定格画面就较多(1995年的超人气大作《新世纪Evangel ion》创造了3分50秒定格且无对白的记录,但销售量仍排亚洲第一,庵野大神的功力真是高深莫测!),节奏也较慢。
代表么……吉卜力,CAINAX、SUNRISE、东映……中国动画拥有的是什么呢?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专家”都会这么说:“民间流传的皮影乃动画之鼻祖,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再往后呢?再往后则是单调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无美感可言的人物造型,幼儿园小朋友都觉得幼稚的剧情,片中大人发音像3岁孩子,还有毫无感情的对白……可以说,中国动画的观众没有7岁以上的!!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幼稚园动画”。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990b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c.png)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引言: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动画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外动画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在角色造型设计方面,中外动画作品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外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旨在探讨其不同之处,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艺术审美。
1.线条风格中国动画在角色造型设计上注重线条的流动感和柔美性,强调人物形象的曲线和曲折。
这种线条风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线条流畅,姿态利落,展现出非常独特的魅力。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偏向于立体感和角色特征的表现。
线条更加明确,轮廓更加鲜明,以强调人物的体积感和立体感。
在迪士尼的动画电影中,迪士尼公主的角色形象线条简洁明快,非常吸引人的目光。
2.颜色运用中国动画在颜色运用上更加鲜艳,喜欢使用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给人一种浓烈和鲜明的感觉。
在《熊出没》中,一直以来都使用明亮的色调和饱和度高的颜色,给人一种活泼和愉快的感觉。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明暗的对比和层次感,颜色运用更加细腻和柔和。
在皮克斯的动画作品中,颜色运用相对较为柔和,追求层次感和光影效果的表现,给人一种温暖和柔和的感觉。
1.价值观差异中国动画在角色造型设计上通常注重塑造人物的正面形象,强调代表美好和正义的特征。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表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展现出人物的人性和善恶并存的形象。
这一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内敛和稳重,而西方文化注重个性和多样性。
在角色造型设计上也存在着差异。
2.人物形象差异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影响。
角色的形象通常是神态庄重、态度严肃、行为端正,给人一种肃穆和庄重的感觉。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角色的形象更加丰富多样。
三、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艺术审美差异1.审美标准差异中国动画以传统美学为基础,注重形象的曲线美和人物的气质韵律。
中国动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线条的流畅,追求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传达思想的美感。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92e67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2.png)
中日美动漫分析比较在世界范围内,中、日和美国是三个最主要的动漫产业国家。
虽然它们都以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每个国家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对中、日、美动漫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国动漫的特点是注重绘画的传统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中国动漫的绘画风格常常采用水墨画的技法,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运用。
与此相对比,日本动漫的绘画风格更加夸张和夺目。
日本动漫常常使用大眼睛、夸张的表情和姿势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并且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精致。
美国动漫则更加拥抱现实主义风格,注重绘画的逼真和立体感。
其次,中、日、美动漫在故事题材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漫常常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普及和传承中国文化。
日本动漫则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包括科幻、奇幻、爱情、战争等,同时也注重对大众文化的创造和批判。
美国动漫则通常以超级英雄、科幻和幽默为核心题材,旨在创造出具有娱乐和商业价值的作品。
此外,中、日、美动漫在受众群体和市场定位上也有不同。
中国动漫的观众主要是国内的青少年和大众,虽然中国动漫的市场规模庞大,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日本动漫则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瞩目,其对观众的年龄段和类型没有明确的限制,拥有广泛的国际粉丝群。
美国动漫则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制片和消费市场之一,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动漫领域,还延伸到了电影、游戏和周边产品等领域。
最后,中、日、美动漫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漫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诠释和价值体系的传承,强调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
日本动漫则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现代生活的反映更加强烈,它常常探讨社会问题、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等主题。
美国动漫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表现,强调英雄与反派之间的对抗,以及个人能力和正义的胜利。
综上所述,中、日、美动漫在艺术风格、故事题材、受众群体和文化背景上都有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以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使得它们在发展方向和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中美动画差异比较分析报告
![中美动画差异比较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fad57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中美动画差异比较分析报告近年来,中美动画产业进步迅猛,各自的动画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中美两国的动画风格和制作方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报告将对中美动画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起首,中美动画在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
美国动画更加重视细节和真实感,追求逼真的图像和精确的动画。
而中国动画更加侧重于夸张的表现手法,喜爱运用夸张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这种差异体此刻角色设计、画面构图和动画效果上。
其次,中美动画在题材和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差异。
美国动画更重视故事情节的创新和多元化,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科幻、奇幻、喜剧等。
而中国动画则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以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和民间听说为题材,强调中华文化的奇特性和内涵。
再次,中美动画在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上也有所不同。
美国动画通常以家庭为主要受众群体,力求制作出适合全家观看的作品,重视教育和娱乐的结合。
而中国动画则更加重视孩子观众,以孩子为主要受众群体,重视教育和价值观的传递。
最后,中美动画在制作团队和技术水平上也存在差异。
美国动画制作团队巨大,技术水平杰出,拥有先进的动画制作设备和技术手段。
而中国动画制作团队相对较小,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也在不息努力追赶。
总体而言,中美动画在表现手法、题材和文化内涵、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以及制作团队和技术水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一差异既是两国动画进步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的反映,也为两国动画产业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我们期待中美两国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动画产业的进步,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动画作品。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外动画故事对比分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外动画故事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b253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0.png)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外动画故事对比分析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外动画故事对比分析一、引言幼儿园语言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动画故事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媒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扩展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比分析中外动画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它们在语言教育中的差异和互补性。
二、故事内容和主题1. 中外动画故事常见的主题中外动画故事在主题上常常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西方动画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而东方动画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这种差异在语言教育中会对孩子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2. 故事情节和冲突处理方式在故事情节和冲突处理方式上,中外动画故事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动画更倾向于突出主角的个性和自我成长,通过解决难题和克服困难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而东方动画更注重描绘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与共生。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情节安排和冲突解决方式,对语言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语言表达和形式1.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外动画故事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动画更注重幽默和讽刺,注重对话和对白的生动性和幽默感。
而东方动画则更注重含蓄和内敛,文字描述和画面表现的同时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寓意。
这种差异会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抒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动画形式上,中外动画故事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西方动画更注重动态的表现形式,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而东方动画则更注重静态的表现形式,通过画面的静谧和氛围的营造来让孩子们静心聆听。
这种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会对孩子们的审美观念和观察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动画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西方动画强调个性成长和幽默表达,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而东方动画强调情感表达和内在寓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共情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2b83a7b0717fd5360cdcd9.png)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摘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国产动画片在走“民族化之路”上有过辉煌的历史,许多影片在世界上频频获得大奖,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表现上分别借鉴和采用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现在我们从动画的不同的方面探讨一下中国动画与外国的动画的不同之处。
分别动画的风格特点、创造观念、审美趣昧、角色造型进行一些个人观点的分析,更主要的是通过比较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借鉴性意见,找出中国影视动画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好的学习国外影视动画先进的发展经验,以期对国产影视动画在题材和观念的更新上、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紧密结合的道路上如何前行能够有更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格特点、创造观念、审美趣昧。
角色造型中国动画片风格特点:1.题材内容严肃:相比较而言,国产片从内容上,有政治性的、有教育热爱集体的、有教人向上的、有正义战胜邪恶的等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非常严肃,以育人为主。
2.含蓄的幽默感:幽默感少应该属于我们民族的特点,长期的儒教思想的禁锢,使我们的文化趋向于以正统教育为主,仅有的幽默感都体现在语言上,片子当中能引人发笑的是通过语言,很少在形体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中国人很内向,不轻易用动作指示于人。
像《过猴山》这样形体幽默的片子少之又少。
实际上,我国语言上的幽默也是很含蓄的。
3.卡通形象正统:我们的卡通形象设计通常都是规规矩矩的,比如哪吒、神笔马良、小号手等。
虽然也有《三个和尚》这样的形象设计,但毕竟不能成为主流。
4.艺术性强: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对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创作非常严谨。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体现了我国的多种艺术形式,而且栩栩如生,比如展现的绘画艺术、京剧艺术等,民族性,民族风格较强。
5.商业意识淡薄:早期动画制作单位是国营企业,不必考虑商业运作,现在开始考虑动画片要盈利的问题了,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因素制约着形成产业化规模的进程。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51368f41a37f111f1855bc9.png)
中日美动画一、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常常把现实的动作加以线条意象化,将日常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三是主题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往往通过幻想的故事表现深刻的主题。
主题往往含蓄、隐晦不像西方善恶二元独立。
二、中外动画审美与创作风格1.美国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迪斯尼的动物美学“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
”这是沃尔特·迪斯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在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的主角就是米老鼠米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动漫文化精品赏
析》论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动漫产业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凸显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眼光,成为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但是中国忙着为他人缝制嫁衣,如《狮子王》、《花木兰》都有中国人的劳动,自己却缺乏能在世界叫得响的原创品牌。
国外动画形象和作品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原创动画占有率不到10%。
中国原创动画的极度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造成如此现象的中国动漫和国外动漫的区别在哪里呢?关键词:发展史、风格特点、创作观念、角色造型、技术水平
一、发展史比较:
中国:早期作品经典,充满浓郁的中国特色,画质古朴而精细,制作付出的人力物力较大,曾有获奖作品----《大闹天宫》等,在国际上有较高评价。
但不能称为“动漫”。
现在因为Flash技术等IT技术发展,现今中国动漫过于依赖电脑,加之各种经济因素,其作品过于劣质、粗糙,电脑技术亦无他国先进。
日本:早期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绘画技术大多受过专业训练,是国际顶尖级的,质量高、更新速度快,运用电脑技术登峰造极,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有充足的、已通过市场认可的漫画原材料,经济上有丰厚的利润(日本05年动漫产业已经成为第四经济支柱),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电脑制作技术顶尖,制作团队专业。
动漫发展的同时,其同类服务产品层出不穷---玩具、模型、游戏、杂志评论及纪念收藏品等,例如高达模型、掌机动漫游戏、火影服饰等。
因此商家获利不小。
欧美:早期曾有《米老鼠》、《丁丁历险记》等经典漫画,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动画的先驱。
现在美国以好莱坞动画电影大片为主,以视听效果震撼人心著称,对票房很注重。
其他也有适宜的少儿动画,如海绵宝宝、邮递叔叔派特、米老鼠与唐老鸭、狮子王、、超人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
二、中外动画片风格特点:
(一)中国动漫:1.题材内容严肃、缺乏幽默感:相比较而言,国产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非常严肃,以育人为主。
2. 艺术性强:我国早期的动画片对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创作非常严谨。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体现了我国的多种艺术形式,而且栩栩如生,比如展现的绘画艺术、京剧艺术等。
3.商业意识淡薄:早期动画制作单位是国营企业,不必考虑商业运作,现在开始考虑动画片要盈利的问题了,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因素制约着形成产业化规模的进程。
4.强调民族性:我们所有的题材都是反映我们民族自身的,很少有以国外故事编写、改编的。
(二)西方动画片风格特点: 1.注重幽默感. 2.注重商业效应:西方动画片的商业效应是无可争议的,从影片的策划开始就是以商业效益为基础的。
从题材的选择到制作效果的追求无不渗透着商业理念。
3.注重表现力:在影片中,角色每说一句话,都会和动作、表情相配合,以达到充分和谐。
这使影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想象力丰富:这是西方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5.取材范围广:以迪斯尼为例,三十多部大片的成绩,其中很多是取材于美国以外的故事编写、改编而成,其取材范围是全球性的。
三、创作观念比较:
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片的受众群一直被定义为15岁以下的孩子,于是在国产的动画片中“说教”占据了很大的成分,普遍节奏较慢,缺乏时代气息,故事不吸引人,缺少幽默感,从而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群。
自从这一观念形成之后,连带制作动画的艺术工作者们也被烙上非主流的标识而被社会所轻视。
一味注重所谓的教育意义,忽略了动画的情趣性、真实性、儿童固有的天真性、想象的浪漫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创意。
美国动画以剧情取胜,同时注重动画效果的娱乐性。
从早期的米老鼠形象开始,迪斯尼公司就非常重视新颖的制作理念。
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美国动画里,故事性和趣味性被提到了第一的高度,道理是隐含在故事之中的,没有中国动画最后“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样十足的说教意味。
四、角色造型比较:
中国动画喜欢以虚带实,追求神似。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中国动画对人物的表情很少用大特写,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采用符号化的手法,在细节的刻画上,中国动画也只是抓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舍弃细枝末节。
只要观众能够理解,一个人可简单到只有两根线条仍保持生动神态。
如《三个和尚》里的和尚造型,就俭省到了极点,寥寥数笔将人物的高矮胖瘦喜怒哀乐刻画出来。
再比如中国动画中的剪纸动画,更是普遍采用侧面剪影的方式,人物大都侧脸,无从看到人物的正面表情,更不要说细查其面部的细微变化了,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其人物性格的领悟。
美国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方面较为写实,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概括凝练。
动物形象则大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处理:极富拟人化的情态与造型风格,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动画造型模式。
早期的迪斯尼以手绘动画为主,到了20世纪末,先进的数字虚拟技术与电影技术对美国的动画表现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三维动画飞速发展,手绘与电脑的结合使得画面更趋逼真,达到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
美国善于塑造与包装,推出动画明星,从较早风靡世界的恐龙葛蒂、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狗、维尼熊,到后来的小马王、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家族增添了难以计数的、具有鲜明造型特色和独特性格的、为全球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动画明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与之比肩的。
五、制作水平及效果:
中国的动漫制作缺乏想象力,取材老套。
“功夫,中国的;熊猫,中国的;功夫熊猫,美国的!”这一句俏皮的话足以让国人痛心疾首。
说教色彩严重,
只适合小孩子。
特别是90年代仅在傍晚6点的统一时段播放动画作品更是限制了它的观看群体。
情节设置方面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部喜羊羊被各大电视台连着播放了5个年头,一家独大。
实在缺乏日本那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
配音方面的水平虽然在提高,可惜的是目前与国外动漫的差距依然不小。
而且绘画水平方面忽视末节的修饰,人物的形象方面和国外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绘画技术方面在接触了电脑制作技术后,国内的动画制作者们技术运用不到家,连《三国演义》这样的国之精粹都是在国外团队的帮助下完成的。
所幸前2年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型动画影片《魁拔》的出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
欧美动漫制作技术运用到3D层次,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动画制作水平的优秀。
并且注重光影声乐效果使得很多的观众对动漫作品的评价很高。
同样的,日本将美国弃之不用的手绘漫画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平面动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
并且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夸张的修饰以及配音声优的出色配音使得日本动漫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对动漫作品的类型细分使得其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壮大,是值得我国动漫工作者学习借鉴的。
六、结论: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有志气的动画工作者们在自己的探索尚不成熟的环境中,从未放弃用动画这种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更为深刻、更有启发性的内容。
中国动漫的明天,将是灿烂的。
参考文献:《中外动漫简史》——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