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考试资料自各流派和人物整理
(完整版)《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
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现实性焦虑)B 神经性焦虑C 道德性焦虑D 防御性焦虑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气质 C 性格 D 智力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C 移情 D情结9.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人格心理学 各流派各人物
7.成年期:生产-迟滞
8.成熟期:自我统整-失望
行为主义学派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1.把人看成种种刺激的反应 1.人格是一个人在反应方面的 各种习惯系统的集合
者,人格无善恶
全部资产和债务。
1.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可以根据不同的习惯系统进 行分类。
2.环境是人格的塑造者
2.1930年提出:人格是一切 动作的总和,或是各种习惯 系统的最终产物。
二、荣格
人性观 1.认为潜意识也有积极的力 量,包含着智慧。
人格界定
1.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 格,人生的目标在原有完整 人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 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 谐性,而避免分散性和相互 冲突。
4.潜伏期:性的驱力被压抑在 潜意识中。
5.两性期:以利他的动机去爱 别人,再度对异性产生了兴 趣。
人格类型
1.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习惯的 习得。
2.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决定性 作用,并将其分为两类:非 文字符号化的经验和被压抑 的经验
2.因婴儿三种基本特性:生来 具有一定的特殊反射;具有 天赋的反应等级;具有一套 原始内驱力。
人本主义学派
十、马斯洛
人性观
人格界定
1.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 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 引起的。 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 能需求。
人格结构 1.生理过程:力比多与性欲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1.口唇期:基本信-基本不信 任2.肛门期:自主-羞愧和怀疑
2.自我过程:同一性与掌握感 3.生殖器期:主动自发-罪恶 感4.潜伏期:勤奋-自卑
3.社会过程:社会与文化
5.两性期:统一性-角色混乱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基本概率与弗洛伊德1、人格: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在过程,具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三部分:个性、气质、性格)2、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1)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2)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3)行为主义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4) 社会学习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5)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6)特质流派——人是出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上的。
3、怎样理解人格与文化的关系?人格存在与文化背景中。
1)、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做独立的、独特的人;2)、生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从群体成就中获得的满足,胜过从个人成就中获得的满足。
3)相同的文化方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4、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意识:可清楚觉察、能清晰回忆。
人本身可以认识的一部分。
(2)前意识:经努力可以觉察。
可由无意识召回到意识中去。
(3)无意识:无法有意回忆,主要为本能、原始欲望、早期经验及童年经历。
无法意识的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
·补:了解无意识有哪些方法和手段?1梦:梦的内容提供了无意识的线索。
弗认为无意识冲动不能永远被压制,因此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使这些冲动得到象征性的表达。
研究:REM快速眼动法。
1、投射测验:向受试者呈现模糊刺激,要求受测者根据呈现的刺激编故事、辨认物体或画一幅画。
2、自由联想:由分析师诱使来访者把陆续积满心头的一切想法都说出来。
分析师把来访者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师和来访者都认为已找到病根时为止3、口误:一次偶然的口误,也许带有潜藏的情感。
4、催眠:以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能力,并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的另一种觉知状态。
经典版 人格心理学考试资料
(经典版)人格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1.人格定义:人格是源于个体身上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2.人格的基本特点: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E功能性☆3.各流派在基本理论取向上的差异( 会画图)第二章、经典精神分析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1.人性哲学2.人格结构3.人格动力4.人格发展5.人格适应行为主义分析的理论:人性无所谓善与恶。
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后天塑造的结果。
人本主义分析的理论:☆1.人性哲学(1)心理(精神)决定论个体头脑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不存在奇迹、自由意志甚至偶然事件许多重要的心理过程都是无意识的(2)人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心理过程需要心理能量的驱动得以完成能量遵循守恒定律应对日常生活的各种挑战,释放心理能量,消除神经官能症(3) 性恶论、本能论人性本恶,人的行为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本能(力比多、指向快乐)与死本能(塞纳托斯、指向攻击)人格结构☆2.1无意识理论(解剖模型)意识: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前意识:我们加以注意便能察觉到的心理内容潜意识: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的意识冰山(见下图)☆2.1三我理论(结构模型)本我:生而有之,本能,快乐原则自我:人格的执行者,现实原则超我:内化的社会价值,道德原则三我的比较自我承担的是协调者的角色;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自我强大而灵活,不允许本我或者超我过分掌控,使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均衡、协调。
焦虑:焦虑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
⏹按照来源对焦虑分类:✓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的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来自外界环境✓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来自本我✓道德性焦虑:个人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来自超我防御机制的定义:自我将可怕的东西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方法。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十章 人格》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人格知识点汇总1)人格: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倾向性及与之相联系的身心组织特征。
2)影响人格形成于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3)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
4)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典型结合。
5)构成气质类型的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指标: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
6)气质的作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影响活动效率;气质影响职业活动;气质与学校教育有密切关系。
7)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1、强而不平衡2、强的、均衡的、灵活的3、强的、均衡的、惰性的4、弱型的。
8)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9)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10)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
11)气质与性格的区别: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慢,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第三,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
12)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结构中包括两种特质:共同特质、个别特质。
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3)卡特尔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一组看来是乎聚在一起的特征后或行为,这些特征虽有关联,但并不源于共同的原因。
根源特质:是内在因素,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也是独立的人格维度。
1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一种前意识。
15)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把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他把人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
16)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追求优越、自卑与补偿、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他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
人格心理学考试笔记(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咨询师考试-人格心理学笔记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第一节什么是人格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第三节新精神分析流派第四节特质理论流派第五节生物学流派第六节人本主义流派第七节人格认知流派第八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人格: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的特征。
有结构、动力、特征的系统。
显示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性、差异性和统合性。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典型性&差异性稳定性: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形成的稳定性&表达的稳定性 统合性: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功能和健康功能。
——多元&匹配&统合功能性:生活轨迹、生活方式、命运——外显&环境&自我约束人格理论的流派我是谁!第二节经典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眼中的人格: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一、人格结构二、人格动力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五、人格适应一、人格结构意识的三层次理论:潜意识——深藏内心的、无法直接触及的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前,能够进入意识层面的 意识——心理最表层,能够清楚觉知到的三我结构:本我——享受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人格动力心理能量:人的心理过程需要能量(心理能量)驱动才能不断的进行下去。
✓等量原则、平衡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变得更好)✓死本能:将死亡的欲望转向其他客体而非自身的攻击性驱力。
(杀戮暴力消亡等)对立统一,互相整合,互相替代。
三、人格发展四、人格成因●童年经历●父母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老大:过度关注,容易有各种问题老二:对优越感的强烈追求老三:过分保护,表现杰出五、人格适应防御机制——自我保护自身的方式:压抑——职场中受委屈,依然笑脸相迎否认——你怎么了?没事!反向形成——越喜欢,越欺负投射——爱屋及乌合理化——多谢前任不娶之恩,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退行——我不要,就不要嘛!(动不动咬手指头)转移——踢猫效应(a受了委屈,骂b,b不开心看到猫过来踢它)升华——情绪低落,创意无限(经历挫折写了很多诗歌文学等)补偿-扬长避短解释:✧压抑:是指将意识中的令人不安的事物从意识层面移除,这是最基本和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己免于危险。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1.目前人格的定义尚未统一。
Allport(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2.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去向,即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这三种研究大相径庭,但各有所长。
3.Allport(奥尔波特)是特质流派的创始人,他首次提出了特质的概念,将人格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其中个人倾向可以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Jung(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情节”是个体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在知觉记忆中被压抑的经验。
人格结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Jung(荣格)认为在心灵的各个意识层面存在许多功能各异并相互联系的单位,包括自我、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真我等原型。
5.Adler(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①克服自卑,追求卓越②生活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和社会兴趣的形成③出生顺序—第一个重视出生顺序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6.Erikson(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自我统一性”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对自我的基本功能的描述,包括: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感,一致性和连续性以及社会团结性。
7.Erikson(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不信任幼儿期1~3岁自主性—羞愧和怀疑游戏期3~5岁主动性—内疚感学龄期5~12岁勤奋—自卑青春期12~20岁自我认同—角色混乱成年早期20~24岁亲密—孤独成年中期25~65岁生产对停滞成年晚期65岁至死亡完满—绝望8.“强化”跟随在一个行为后,并使该行为出现概率增加的条件。
有两种效果,强化行为和奖励个体。
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后呈现某种刺激(正强化物),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负强化物),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类比“惩罚”,呈现阴性刺激(正惩罚、有害的)或撤消阳性刺激(负惩罚、有利的)而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资料一、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多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整体性(整体面貌的反映)、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独特性、社会性。
二、和人格有关的概念个性:个体整体的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知情意(人类的共性,共性中存在个性,且个性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个性更多指人格独特性一面)个性心理:①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②倾向性:需要,动机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早期人格发展观点:①遗传决定论②环境决定论。
总括:人格发展受遗传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生物基础1、遗传因素:同卵双生子:同一受精卵发育来,具相同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禀赋相同;异卵双生子:发育于不同受精卵,遗传禀赋不同;常采用方法:家谱研究法2、生理生物因素(细胞遗传学):人脑与人格、生化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体型外貌(二)环境因素:1、胎内环境:社会性微笑(出生4-5月后胎儿有感视觉,少许听觉)2、出生方式3、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外在干扰、刺激——压力,大脑与心理产生冲突4、学校教育5、社会文化: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名族的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精神分析(遗传)、行为主义(环境);人文主义(意识);行为主义(绝对论意志))四、人格心理学1、定义: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来划分学科。
心理学范型:心理学上某个公认的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和步骤。
2、主要研究领域:①人格的结构②发展③发展动力④适应⑤人性问题⑥研究及评鉴3、研究途径:①人格的理论②人格研究③人格评鉴(量表16PF,EPQ,MMPI)精神分析(人格动力学)流派死本能行为主义流派学习而来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遗传人文主义流派没得到满足认知流派认知而来,看到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心理动力学模型(理论)(精神分析)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一、弗洛伊德简介(1856-1939)1、哲学背景——叔本华、尼采非理性主义哲学,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2、临床医学(精神病学)法·沙可催眠术、布雷尔“谈话疗法”,都是自由联想法3、生理生物学——布吕克机械还原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本能4、心理学——赫尔巴特、费希纳“意识阀”、(无意识病理观——心因观(弗洛伊德首创))二、理论1、无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①意识:一般情况下人们能够感知到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精选资料】
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
人格心理学考试资料自各流派和人物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资料自各流派和人物整理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概念:1.人格: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动力组织,他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美国奥尔波特1937《人格:心理学的解释》)2.人格: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本书定义)3.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4.人性论:关于人的本性是善是恶属性的争论。
5. 前科学理论:人们对于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或称日常理论。
6.科学理论: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以组织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理论问题,反映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7.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8.临床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和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9.相关研究: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10.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纵控制某个和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总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二、问题:1.如何理解人格的概念?答:①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②这种行为模式是独特的③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④人格是遗传素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人格心理学的意义?答:基础理论:人格心理学家要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本性是什么? 实践应用: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3.人格心理学是如何形成的?答:人格心理学的形成除了西方古代和近代思想史上有关的思想和观点的启发外,还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来源。
①心理测量运动的兴起②欧洲临床精神病的发展。
4.什么是人性?答: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根本上决定并解释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自我图式:对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个人社会经验中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之加工。
即一种人们对其自身拥有的一切信息与属性的认知结构。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高峰体验: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感受到的一种非常阔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此时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具有责任心、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人最接近真实的自我,其潜能也得到最大的发挥。
特质: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
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
一件事情明明有违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思维,于是我的无意识、他的无意识,以及众人的无意识汇聚成流,造成了使“不正常”现象成为“正常”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有许多种,有对罪恶的集体失语,有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有对违法事件的集体参与。
比较典型的如聚众哄抢财物、球迷闹事等等。
构念:凯利将个人在其生活中经由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称为个人构念(personal construct),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人构念自然叶因人而异,因此个人构念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征。
机能自主性: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在个体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模式的总和。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P6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派别:①精神分析学派:行为的最终原因来自于无意识且起源于童年期。
(潜意识、童年期)。
②生物学流派:认为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格的核心成分——特质,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是特质。
(个人特质、起源)③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决定了人格的个别差异(遗传决定论、秉性)④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核心主张是人格由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构成,它是行为的习惯系统,而行为则是由环境造成的。
(条件反射)⑤人本主义流派:关注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潜能、积极的人性)⑥认知学流派:人格是众多社会角色的复合物。
(经验论、心理预测)4、人格研究的方法:临床研究法(个案研究)、相关研究法、实验研究P165、人格心理学的主题:特质、动机、认知、社会背景p24.6、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为了达到完全的成熟,必须尽最大努力经历一系列面向社会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代表着一个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他不是将性视为人格发展的关键,而是将社会的文化和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出生后的第一年)、自主对害羞和怀疑(1-3岁间)、创新对罪恶(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亲密对孤独(大约20-24)、繁衍对停滞(25-60)、自我完善对绝望(65岁以后)7、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他认为自我是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积极关注的需要、价值的条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人格适应——自我实现者。
自我实现的特征:自我实现的人坦诚对待自己的经历、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能深刻而敏感的体会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对于人格的概念: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本书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即: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而形成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黄帝内经》五种气质类型(填空)柏拉图:“灵魂不死”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与协调、“理想国”;(填空)★亚里士多德:反对“灵魂不死”观、“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蜡板”与反映论、人性无善恶、“中庸之道”与“实践智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四种气质多血质:开朗,对刺激迅速强烈,不深入持久。
无忧无虑,有良好希望,对事情开始很重视,但比较快忘记。
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忧郁质:比较平静,他们对刺激的反应不太显著,他们对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
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
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但仍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冷血。
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
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6点):1.精确性;2.可检验性;3.概括能力;4.简洁性;5.逻辑一致性;6.有用性。
吉尔和齐格勒提出的9对基本问题和基本设想及其解说:①自由意志-决定论.②理性-非理性.③整体说-原素说.④素质论-环境论.⑤主观性-客观性.⑥前动性-反应性.⑦稳态-异态.⑧可知性-不可知性.⑨可改变-不可改变临床研究:亦称为个案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概论1.人格的心理学定义的形式有哪些?罗列式的: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整合的或完形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层次性的:在整体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人格的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适应性的: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区别性的: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综合性的: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产生“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于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
像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
另外,人格包含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Pervin2.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是以G. Allport所著之《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1937)和H. Murry 的《人格探究》(1938)两书的出版为标志的3.人格研究者关于“Personality”达成了什么共识?1.相对持久性: 把人格看做是具有外在行为跨情境一致性或跨时间稳定性的个体行为倾向性2.内部整体性: 内部意指人格存在于个体之内、人格的重要根源存在于个体内部.对个体来说,人格是有组织的,即心理特质和机制并不仅仅是各种成分的简单与随机的整合,而是包含着决策规则、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彼此联系3.独特性: 人格特征使人各不相同4.适应 :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格的核心特征涉及适应功能,即实现目标、应对、调整和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5.交互作用: 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4.人格的三种分析水平是什么?1.人性的层面即一个人首先是人,与所有人相似2.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层面即一个人与部分他人是相似的3.个人独特性的层面即一个人不同于任何人的、唯一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特征,是人的个性5.人格理论的六大理论派别分别是什么?精神分析论、特质论、行为学习论、生物学论、人本主义、认知论6.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人格各理论派别是如何分析这个核心概念的?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1.精神分析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包括意识水平(即前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与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2.行为主义的人格结构概念是反应,人们所有的心理特点都表现为个体对刺激的不同反应方式3.人本主义理论的人格结构概念是自我,即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认识(或知觉)以及对他人评价自己的主观认识,它构成了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中有关自己的所有看法4.认知理论所涉及的人格问题的范畴比较小,其中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涉及到了图式、个人构念及认知复杂性等,测量的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格栅测验、归因风格问卷等5.特质理论中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是特质,指人们在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反应方式7.人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过程、数据来源有哪些?一般方法论原则a)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b)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c)元素分析与整体结合d)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e)伦理性原则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的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性的理论,并通过推论作出假设第三阶段:验证假设:运用操作性的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证该理论数据来源1.自我报告数据2.观察者报告数据3.测验数据4.生活史数据8.人格的主要研究途径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a)临床研究/个案研究着重通过研究者的临床实践和个人领悟,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优点:1.许多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容易用实验研究来检验2.适合考察一些较为罕见的个案3.当研究者认为他们所考察的人在所要考察的维度上与正常人无本质差别时,适合采用此种方法缺点:1.结论的可推广性值得考虑2.个案研究中的道德问题3.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被检验4.资料收集的客观性难以保证b)相关研究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优点:1.比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更省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研究变量的大量数据2.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更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可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3.可研究一些实际上或伦理上、法律上无法控制的变量,如性别、年龄、家庭出身等4.当研究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察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时缺点: 1.无法确定变量间作用的方向,即因果关系问题2.需要较多的被试样本量c)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些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优点: 1.能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发生的原因2.所获得的信息较为精确,力求客观性3.在同样条件下可以重复,他人可以验证缺点:1.实验情景毕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景,其结论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2.实验方法很难彻底排除实验对象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对实验过程的污染3.对变量进行操纵往往会花费过大,费时费力9.人格的科学理论定义是什么?定义: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是研究人格问题的心理学家围绕人格问题所发展出的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概念体系,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和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二.特质论1.特质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特质概念:特质是特有的内在素质特征:1.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内在属性vs.是对个体外显行为的描述性概括2.被看作人格的组成成分,几乎所有的人格特征都可以用特质来表示3.具有跨时间稳定性、跨情境一致性,并使人们各不相同2.特质论的基本假设、特征和研究策略是什么?基本假设: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跨情境的稳定性特征:(1).通常对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不感兴趣,却对预测那些得分处于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感兴趣(2).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不解释行为的原因(3).容易依据特质分布曲线,对人们进行比较(4).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研究策略:(1)词汇学取向 (2)统计学取向 (3)理论取向测量方法:自陈式问卷测量3.简述并评价Allport的特质分类思想和人格动力观分类思想: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共同特质:是全人类或一群人(如某个文化的所有成员)所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不为他人所具有的、个人独有的特质,能精确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结构首要特质:代表着个体最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人格特质,最具普遍性,几乎影响着个体行为的所有方面中心特质:是能够代表个体主要特征的少数几个特质,但它们不具有像首要特质那样的渗透性次要特质:是指那些普遍性和一致性较差、不够鲜明的特质,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力很小局限 1、仅仅依靠特质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实际研究中很难对个体独特的特质开展研究人格动力观指那些与原先赖以产生的需要已没有依赖关系的动机种类:持续的机能自主统我的机能自主特点1.对于一个健康的成人,其过去的动机和他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2.动机可以有自我保持性:成为统我的一部分,独立于外部奖赏而存在局限 1 不易进行经验证明2坚持“现在决定现在”,完全否定了“过去对现在的影响”3描述多于解释,特别是关于“动机如何达成机能自主”4不能涵盖新动机和新目的产生的整个机制(仅看做是“活动的产物”)4.什么是特殊规律研究法和常规研究法常规研究法1是寻求个体心理、行为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法2十分依赖统计分析3通过在同一个文化中,与其他成员进行比较,来确定某一成员在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上的情况特殊规律研究法 1指通过深入观察理解个体独特性的科学研究法2主张研究某个人的人格,不必花太多的功夫与别人做比较,而最好利用他本人的材料,如日记、自传、书信或谈话记录等,对他本身进行深入探讨3关心的是如何能够较好地阐明个体人格的独特的、动态的、有组织的特质组合。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人格的定义与特点人格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整体性意味着人格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价值观等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其完整的人格。
稳定性指的是人格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不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格是绝对不变的,在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的环境影响下,人格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独特性使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即使在相似的环境中成长,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依然明显。
社会性则反映了人格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的人格必然受到其所处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了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潜意识是指那些不能被意识到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内容。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本能的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与现实的冲突;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进行监督和约束。
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发展了分析心理学,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潜意识内容。
2、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人格的塑造作用,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环境中学习和适应的结果。
华生主张通过研究可观察的行为来理解人格,斯金纳则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改变。
3、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能。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罗杰斯则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于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4、特质流派特质流派试图确定能够描述和预测个体行为的稳定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确定了16 种人格特质,艾森克则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Ⅱ、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生物还原论: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 (一)人性观 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或非理性因素。 人作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 人性本恶。 (二)人格结构: 意识( conscious ) :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无意识 (潜意识, unconscious) :一些潜伏的、 无法被察觉的思想或观念; 也指无意识领域中的这些观念、欲望的动态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但 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本我 ( id) :原始、 与生俱来、 非组织性, 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 冲动和生命力。 特点:无意识,不易被觉察;趋乐避苦,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 (libido)的贮藏库。 自我(ego) :由本我分化而来,有组织、合理、现实化了的系统,人格的执行者,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 特点:遵循现实原则 作用:侍奉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个“主人” ,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保护整个 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superego) :由自我分化而来,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而形成,包括良 心和自我理想。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 ,遵循至善原则。 特点:追求完美 作用:抑制本我,监督自我,趋向理想。
Ⅶ、认知学派
Ⅳ、行为主义学派(机械还原论:对刺激做出反应)
※ 行为主义经历了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三个阶段。 研究对象:外显行为(可观察、控制) 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学习 人格是习惯的派生物;学习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代表人物: ※ 华生(创始人) 人性观: 人性无所谓善与恶。 性善或性恶乃是由于个体受到环境影响、 后天塑造的结果。 人格是人的行为习惯系统,即人的行为的综合,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环境决定人格。 ※ 华生认为刺激- 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反应分为四类:
人格心理学 各流派各人物整理资料
九、多拉德和米勒
人性观 中性、不必要探讨人性观。 人格界定 人格结构 1.人格是习得的,学习由四个 大部分是由习惯或刺激—反 要素组成:内驱力、线索、 应联结物构成。 反应、奖赏 2.强调潜意识对人格的决定性 作用,并将其分为两类:非 文字符号化的经验和被压抑 的经验
人本主义学派
十、马斯洛
人性观 人格界定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1.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 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 引起的。 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 能需求。 2.易被影响,但这种天性几乎 不会消失。 1.需要分类:基本需要和心理 1.需要是按照层次由低到高的 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 需要 排序的,一般情况下是先满 者都是有着健康善良积极乐 足低层次需要再出现高层次 观的天性的。 需要。 2.七层次的需求层次理论:生 2.个体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 理 、安全、爱和归属、尊重 动性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 、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要以不断接近自我实现。 3.五层次的需求层次理论:生 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 、自我实现。
十四、卡特尔
人性观
十五、艾森克
人性观 1.认为人类具有自我意识。 人格界定 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慧 和体质等,一个相当稳定而 有持续性的组织,他决定了 对于环境独特的适应。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特质论无类型 1.人格层次模型:类型层次、 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 特定反应层次。 2.人格维度模型:外向—内向 维度、神经质—稳定性维度 、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
十一、罗杰斯
人性观 人格界定 人格结构 人格发展 人格类型 1.人性本善,朝向自我实现、 1.每个人都有一种使自己获得 1.“自我”是人格的主要结构 1.认为人的发展受到他人评价 自我一致性与自我不协调。 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最大发展的心理倾向。 。 的影响。自我是人格的核心 部分,所以人格的形成与发 展就是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1人格的科学研究1.1人格是什么?答:西方学者:1、指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各种行为,即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
2、指个人蕴藏于内且外部未能显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东方学者:人格可以界定为“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2人格的3种研究方法:①临床研究:又称个案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点是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的考察优点:临床法的运用,能够提供对多种多样的现象和整体人的机能的观察机会,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个案的推广问题2、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3、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观推断往往会妨碍研究的客观性②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下的差异,在多种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情况。
优点:1、相关研究一般比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节省时间2、由于相关研究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这使得其结果比实验研究更可能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减少研究的认为因素,提高其生态效度。
3、相关研究使我们可以研究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4、在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实验法来确定他们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缺点:相关研究的结论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间有无关系或联系,它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看似相关的两组变量很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相关或假相关,或者他猛可能同时受第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即两组变量只是构成一种共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一、概念:1.人格: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动力组织,他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美国奥尔波特1937《人格:心理学的解释》)2.人格: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本书定义)3.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4.人性论:关于人的本性是善是恶属性的争论。
5. 前科学理论:人们对于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或称日常理论。
6.科学理论: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以组织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理论问题,反映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引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启发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7.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8.临床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和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9.相关研究: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10.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纵控制某个和多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总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二、问题:1.如何理解人格的概念?答:①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②这种行为模式是独特的③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④人格是遗传素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人格心理学的意义?答:基础理论:人格心理学家要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本性是什么? 实践应用: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3.人格心理学是如何形成的?答: 人格心理学的形成除了西方古代和近代思想史上有关的思想和观点的启发外,还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来源。
①心理测量运动的兴起②欧洲临床精神病的发展。
4.什么是人性?答: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根本上决定并解释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5.如何理解人格的前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关系?答: 前者是后者的模型,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发展。
6.如何评价人格理论?答:详尽简约美观①精确性②可检验性③概括能力④简洁⑤逻辑一致性⑥有用性7.分析比较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途径?答:(1)临床研究:优点: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缺点:导致非系统的观察;对资料的解释主观;变量间的关系纠缠。
(2)相关研究;优点: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缺点:建立的关系不是因果性的;导致自我报告的信度和效度问题(3)实验研究:优点:操纵具体变量;客观记录资料;建立因果联系;缺点;情境限制,结论难以推广。
第二、三章原欲与人格一、弗洛伊德:1.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哪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
2.无意识:不曾出现过的、被压抑的、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如本能、原始欲望、童年经历或早期经验等)。
在人格中占有优势地位。
3.无意识的作用:它是人格结构(弗早期两部人格)中最有力最大的部分。
它虽无法被意识到,但它对于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4.无意识的特点:①无矛盾性②无时间性③无否定、怀疑性④非现实性⑤能量巨大且活跃。
5.无意识存在的依据:①催眠状态下能够回忆②做梦③生活失误④灵感、直觉⑤无意识内心冲突是许多身心疾病的基础⑥精神分析技术的有效性。
6.本我:潜藏在无意识之中,是最原始、与生俱来的,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
通过反射动作和想象实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7.本能:生本能包括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生存本能和繁衍生殖功能的性本能(埃罗斯:爱和创造的力量);死本能是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的趋向(桑纳托斯:一种破坏力)。
埃罗斯和桑纳托斯幽闭于本我。
8.快乐原则:本我要求能量不断释放以减轻紧张度的那种只图快乐的活动准则。
9.自我:产生依存于本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
负责与现实打交道,解决本我和现实的冲突,遵循现实原则。
10.超我:产生分化于自我,是人格中最文明和最道德的部分。
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良心。
对本我具有强制力,遵循道德原则。
11.在弗洛伊德看来健康的人格是?(三我之间相对的平衡)答:①ego能有效合理调控id和superego(亦即:个体的需求能以合理的方式获得满足)②id的冲动能得到合理的表达,而不至于有羞愧和罪恶感。
③superego能超越父母的认同和控制,而无对立或乱伦的遗迹。
④自我的理想是实际的。
12.焦虑: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能适当的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
13.焦虑的种类(三种):答:①现实性焦虑: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源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冲突,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恐惧。
②神经质焦虑:对原始冲动突然进入意识而产生的反应。
怕自我无法控制本能冲动,而需承受这种“冲动的惩罚”所产生的恐惧。
③道德性焦虑:自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反应,源自自我与超我间的冲突,表现为良心不安、负罪感及羞耻感等。
14.自我防御机制: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的许多保护性的机制。
包括:压抑,置换,升华,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利他主义,投射,抵消,认同,转移,情感隔离,理智化。
15.弗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答:①口腔期(0-1岁):前口腔期(0-8月),后口腔期(8月-1岁),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最重要的成就;②肛门期(2-3岁):前肛门期:主要目标是通过排泄来解除内部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后肛门期:快感来自于保持而不是排泄;③性器期(3-5):儿童的性感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官,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里比多的满足。
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情绪冲突;④潜伏期(6-12):解决了恋父、恋母情结后,里比多暂时潜伏。
性兴趣被探索自然、知识学习、文艺体育获得等取代;⑤生殖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性冲动再次萌发。
从“自恋”转变程“异性恋”。
16.性:狭义即生殖,广义即一切寻求快乐的潜力,也叫力比多。
17.弗的研究方法?答:①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然后,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基本原理就是弗的心里决定论)②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
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制作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过程,他称之为梦的工作。
梦的分析就是将显梦翻译为梦的隐意,或做梦者的无意识欲望与观念,实际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
③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行分析,同样可以揭示潜意识愿望,这些小过失主要有:口误、笔误、遗忘、遗失、误置与误取、误读与误听、多种错误的混合等。
④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景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实质上是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发泄本我欲望和冲动。
18.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
19.主体统觉测验:即TAT,是一种窥探受测者的主要需要、动机、情绪和人格特征的方法。
20.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答:(一)功绩:①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②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③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④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错误:①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②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③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④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二、荣格——分析心理学:1.荣格理论的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2.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容纳了所有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的经验的存储库,其特点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结:包括观念和情感的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从或心理结。
4.集体潜意识:人或动物的祖先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以“原型”的形式存在。
5.原型:带有情绪色调的关联意象的集合。
6.几种荣格研究较多的的人格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自性。
7.人格面具:社会期待的行为方式。
8.阿妮玛:男性心中女性成分或意象。
阿妮姆斯:女性心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9.阴影:包含了人的心灵中通过遗传获得的最黑暗、最隐秘、最深沉的邪恶倾向。
10.自性:内心的向导,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
11.心理能:人格所需要的能量,是荣格人格动力论的一个概念。
12.荣格认为,心理能可沿着前行(投向外部以适应坏境)和退行(抽回内部激活无意识中的心理内容)这两个方向流动。
13.荣格有关人格发展论的关键概念是个性化:只在意识的指导下,是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的内容融洽的结合为一体的过程。
14.荣格把人生分为四阶段:童年(出生到青春期)青年(到35或40岁)中年(到退休)老年(到死亡)15.荣格的心理类型学:按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性和外倾性。
此外,他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16.荣格理论的评价?答:贡献:①扩展了心理学研究理论②强调了人格的整体性③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④研究方法颇具特色⑤是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转化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不足:学院派批评荣氏理论深奥难懂,离奇古怪,带有神秘性,其方法缺乏客观性和严谨性。
三、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仅有动力观点——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追求优越)1.自卑感:不如他人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感受。
2.追求优越:一个人克服自卑,赶上甚至超越别人的努力倾向,是对自卑感的一种补偿。
3.社会兴趣:所有人先天具有的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4.生活风格:个人追求卓越目标的独特方式。
5.(1)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①出生顺序②早期记忆③潜意识梦境的分析(2)生活风格的四种类型:①统治-支配性②索取-依赖型③回避型④社会利益型6.创造性自我:遗传与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人有主动和选择性,可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发展活动方式。
7.阿德勒理论的评价?答:①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确立个体心理学社会科学方向。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
③提出创造性自我概念局限性:追求优越来解释复杂行为,过于简单化。
四、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1.自我同一性:指人对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感知,常出现在青年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