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烟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纪实:
最后的烟匪
xx著
1、引子
直到今天,我还在犹豫,像陈廷辉之类是不是该划入土匪行业。其实,就算在65年前,陈廷辉自己可能也搞不明白。
成者为xx败者xx。识时务者方为xx。
关于土匪,xx人又叫棒xx。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历史学者、社会学者对土匪的研究凤毛麟角。
人们从正统的观念出发,往往不屑于谈论土匪,不屑于纪录他们,更不屑于研究他们。戴玄之在1973年版《红枪会》里说土匪问题是中华民国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实“民国创立后,没有一片区域没有土匪,没有一年土匪偃旗息鼓。”它的存在和发展伴随着民国的始终。中国大陆的社会学者比较注重于革命史的研究、农民战争的研究,没有谁系统地研究过土匪,这大概也是个欠缺。对中国土匪做出理论的说明和历史的阐述是很有必要的,它毕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精神、生动绝不亚于朝廷的变换,帝王的更迭。
本人不才,年过四十才出一本小说薄册。友人索之,阅后登门直问:
就你那点破事还值得写那么长?
他是好心,怕我出丑。
我无言。
其实,友人不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就对巴山的土匪、烟匪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曾以《巴山棒老二》为书名,广泛收集资料,整理文档。假若当时不是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可能后来在电视台热播的《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中也还有咱大巴山土匪的影子呢。
我对巴山土匪、棒老二的第一次认识是小时候从母亲口里经常听说的。当我们年少顽皮、不思学习、不想进步的时候,母亲总是唠唠叨叨,你们现在不努力,今后没有吃、没有穿,难道去当土匪“棒老二”?偶尔,母亲也会讲讲自己小时候看见棒老二的情况。只不过我们心里明白,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农村老太太,她自己是把官、兵、匪分不清的,都是统统叫作棒老二。
她小时候躲官、兵、匪是躲怕了的。只要那些人一到家乡,她都会随大人跑入附近的密林或山洞中躲藏。少则几日,多则半月,以致于后来她在躲匪的过程中还把老百姓自己的红军队伍,也叫做霉棒老二了。请原谅我的母亲,那时候她年龄也小,把官、兵、匪当成了一家人。
闲话少说。
我生活的地方叫大巴山。这里以“盛产土匪”而闻名。
有人统计过,20世纪20年年代以来,在这方土地上活跃的土匪数万人。
关于我的老家,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xxxx如列宿,一山相追逐。
前山奔腾xx突,xx蜿蜒xx伏。
一山盘曲自空来,环抱xx三百六。
嘉陵三百六十里中半是山,山中仙子种花竹。
上有忽风忽雨之灵泉,下有疑鬼疑神之幽谷。
时时犬吠洞xx,往往鸡鸣崖下屋。
xxxxxx,儿孙xx如拱芴。
一起一伏一千里,熊罴咆哮龙撑骨。
安得xx遗老,吟成画一轴。
此文名阆山歌,为前清广元木门场何润身于保宁府会考时作。闻会考纸未下时,伏于案上熟睡,及醒见多数人已卷成,遂咏为此文,后榜发第一名,学师批“笔有仙气”四字。
xx山歌就是写的我老家。
当然,现在许多人都把我们老家叫做米仓山。我们一直认为米仓山是广义上大巴山的主峰。米仓山是古代米仓道必经之地,明、清两代在此山山区设米仓关和巡检司好像也就是现在的副县或副厅级单位。米仓山峰丛高竣,山周数千平方公里,有名儿的峰岭不少,如南江境内的九角山、贾郭山、光雾山,旺苍县内的光头山等等。有的山峰呈圆锥状突起,好似成堆的米仓的浑圆的仓顶,据地质专家说这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和寒冻风化的综合结果。推究米仓山的来历,大概也源于此。米仓山群峰甚为怪异,尤以旺苍县境内的“东西鼓城山”为代表,这两座山便象架好的一对儿大鼓,山顶平阔,呈圆柱状耸立,四周呈辐射状向下延伸出数十条垄脊,垄脊之间都长满了原始次森林。大巴山峰岭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当春夏之时,峡谷通幽,森林密布,绿树青山,景色优美,野生动物成群,观光揽胜之佳自不必说;若是秋天,大巴山必是五彩斑斓,红黄绿的森林植被相互辉映,美不胜收;深秋之时是满山红叶,更似一幅妙致天然的风景画,美仑美奂,足以让人目为之眩,留连忘返,宠辱皆忘。然而大巴山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巴山西起南郑县境里的摩天岭,东至湖北省境内的神龙架,与巫山相连,西北东南走向,包括米仓山、狭义的大巴山和其它大小山峰及山间谷地在内,长至一千公里,是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界山;狭义的大巴山则大致是前者的中段和东南段,在米仓山、汉江支流经河谷地以东、川、陕、鄂三省交界,是汉江与嘉陵江渠江分水岭,主峰为大神农架。地理上的这种定义着实让人晕头转向,十分别扭。但在我们当地人的眼中,却是一沟一坎、一峰一岭都各有名字,分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当然事实上狭义上的大巴山和米仓山几乎连在了一起,所以会有广义上的大巴山。为何广义上不叫“米仓山”?这就是因为一则是大巴山确实比米仓山要大得多,二则是因为“大巴山”三字比“米仓山”这三个字有地域代表性了。众所周知,“巴山蜀水”向来是四川的代名词。大巴山的东段雄浑高大,与西段相连并峙,但东西两段的走势则大不相同。西段从西北向东南走;而东段地形复杂,如浓墨倾洒,汪洋恣肆,连绵近千公里。中间的地形则颇为怪异,好象一大块熏好的四川“保肋”腊肉,突骨棱棱;又象一个斜长方形的扇面,中间棱起的山峰就
象扇骨,很多的村落散布在扇面的各条轴线之间。这种怪异的地形一般在地球各板块的交界会出现。原来,秦岭和大巴山脉是华北和华南6大板块碰撞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山链,而大巴山介于北部的秦岭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间,由于南北两大构造线的牵制,山体呈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平行褶带,但东、西两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因此在地质学上叫做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广义上的大巴山地形十分复杂。
这里也是一个xx的地方。
看地理这里奇特怪哉,但物产资源却又十分丰富。
单说茶。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米仓山南鹿旺苍县高阳坡,现在都还生存着一株千年古茶树。是当地政府挂牌保护的珍稀名贵树。
元代诗人蒲道远,在当地品尝山茶后,题写了《咏清化镇山茶诗》。诗曰“山茶本冬花,清化开犹晚。侪翠斗芬芳,已独向息偃。及滋春事泽,渥丹如赫煊。参列姚魏前,正色无傣媲。”赞美清化茶“侪翠芬芳”,其品味已经参列“姚魏”茶的前面了。
相传,在唐宋以前就生产贡茶了。取道米仓山、汉中、长安,直达天庭。
我没有考证。
但现在,当地生产的“米仓山雀舌”“高阳扁”等系列产品已进入国务院,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确定为“特供茶”。
不知此供是彼贡否。
谈起贡茶,这里真的和皇家有关联。据史料记载:
唐太子李贤被流放巴州途经木门时,在木门寺留居数日。于寺侧一石面上翻晒经书,后人将此石取名为“晒经石”,并以
“xx受谪庶xx,
身携大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