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褐马鸡保护区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现将韩城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一汇报:
一、组织机构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是2001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韩城市政府直属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机构,业务受省林业厅、渭南市林业局双重管理,级格为副县级,经费实行全额拨款,由韩城市财政负担。核定编制91名。其中:管理局机关编制18名,设局长一名(副处),副局长2名(正科),总工程师1名(正科)。设4个职能科室,分别是行政科、计划财务科、科研保护科和公安科,科长(正科)4名;管理局下属机构编制73名,设雷寺庄、薛峰、官庄、道口梁4个保护站和1个褐马鸡科研与救护中心,站长4名和主任1名(均为副科)。
保护区管理局现有职工11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4人,科技人员42人,森林公安9人,技术工人43人。按学历分,大专以上学历10人,中等学历32人,中学及以下学历76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3人。
二、保护区概况
(一)保护区面积和保护对象
保护区位于黄河西岸,韩城市西北部。保护区总面积37756.0公顷,其中核心区14081.6公顷,缓冲区13226.6公顷,实验区10447.8公顷,森林覆盖率79%。保护区是以保护我国特有珍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为主体功能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内分布有
褐马鸡1500只左右。其种群是一个独立的区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是中国褐马鸡种群一个全新的天然分布区,在马鸡属的学术科研及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保护的对象还有天然群落分布的我国特有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面积达6万亩,且为原产地、原生状,极为珍贵。保护区还分布有一万余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罕见的栓皮栎林( Quercus variabilis Bl. 栓皮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林区 )。
(二)保护区的生态区位
陕西韩城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是黄土高原地区保存较好的天然森林植被分布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动植物群落独特完好,生态系统完整而典型,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保护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729种,野生脊椎动物194种。
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森林茂密,是我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保护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林区,是华北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华南植物区系及日本植物区系等多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质明显,是我国北方植物地理分布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近年来主要工作
(一)确标立界,签订代管协议。
经过多年的细致工作,完成了保护区的确标立界工作,共设臵界碑3座,埋设界桩132个。同时与村组签订了集体林林地林权代管协议。林地四至清楚、界限明了、不存在任何争议。
(二)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巡山管护。
几年来,保护区采用广播电台、宣传车辆、影像资料、标语传单、横幅标牌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保护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目前,保护区巡山管护工作由保护区管理局组织雷寺庄林场职工开展,主要由林场成立5个保护站,分别负责各个区域的巡山管护工作。保护区建立以来,各保护站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要求,坚持每天巡山管护,保护褐马鸡的安全。特别是2008年元月,褐马鸡正处于食物匮乏阶段时,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灾,褐马鸡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褐马鸡平安度过雪灾,我们投资十余万元,组织保护区职工100余人,迎着风雪开展了紧急营救,清扫积雪,在褐马鸡集中分布的大沟系,设立投食点20多个,投放饲料3000余斤,使褐马鸡平安地度过了雪灾难关。这项营救活动先后在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三)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活动。
我们先后邀请或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北调查规划院、陕西省林业厅等科研院校或者单位,对保护区褐马鸡种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多次考察和研究,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有13项,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有5项,近期计划开展的科研课题有9项。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三项:
一是褐马鸡亲本孵化获得成功。2007年春,保护区救护中心大棚内褐马鸡的鸣叫,引入山上13只野生褐马鸡,科技人员对这些褐马鸡进行了驯化和生活习性的详细观察,坚持每天观察记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今年我们适时安排褐马鸡亲本在大棚内环境条件下的孵化工
作,这些野生褐马鸡配对三对,产卵47枚,孵化幼雏38只。这在全国褐马鸡繁育研究中尚属首例,对于褐马鸡种群的扩大及异地引种具有重大科学指导意义。2010年,保护区鉴于大棚内褐马鸡数量大,天然营养不能满足褐马鸡正常生活的需求,将原大棚扩大到10000平方米。2011年有8对褐马鸡配对,2对产卵并孵化褐马鸡幼雏11只。
二是总结科研成果,编写了褐马鸡专著。保护区成立以来,我人组织科研人员对褐马鸡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进行了长达七年的实地调查和系统研究,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参考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编写了《陕西褐马鸡研究》一书,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鸟类协会秘书长张正旺教授为本书作序,2008年4月份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有关专家认为这本书填补了黄河以西地区褐马鸡研究的空白,对于褐马鸡的保护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是建成了保护区标本室。经过近三年的努力,通过采集标本、拍摄照片、收录实物等,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植物、动物、综合三个标本室。
(四)完成了“三川”防火道路建设。
保护区自2005年开始,组建社会民工队,修通了贯通自然保护区林区中心的小米川、盘道川、冶户川等三条川道的道路,提高了护林防火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极大地方便了褐马鸡保护工作。
(五)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历经十年的发展完善,已基本具备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2007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2009年9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蒋志刚教授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