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1

合集下载

2009年湖北省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真题与答案解析)

2009年湖北省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真题与答案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理工农医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满足题目要求的。

1、已知{|(1,0)(0,1),},{|(1,1)(1,1),}P a a m m R Q b b n n R ==+∈==+-∈是两个向量集合,则P Q =IA .{〔1,1〕} B. {〔-1,1〕} C. {〔1,0〕} D. {〔0,1〕} 2.设a 为非零实数,函数11(,)1ax y x R x ax a-=∈≠-+且的反函数是 A 、11(,)1ax y x R x ax a -=∈≠-+且 B 、11(,)1ax y x R x ax a+=∈≠--且 C 、1(,1)(1)x y x R x a x +=∈≠-且 D 、1(,1)(1)xy x R x a x -=∈≠-+且3、投掷两颗骰子,得到其向上的点数分别为m 和n,则复数(m+ni )(n-mi)为实数的概率为A 、13 B 、14 C 、16 D 、1124. 函数cos(2)26y x π=+-的图象F 按向量a 平移到'F ,'F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当()y f x =为奇函数时,向量a 可以等于.(,2)6A π-- .(,2)6B π-.(,2)6C π- .(,2)6D π5. 将甲、乙、丙、丁四名学生分到三个不同的班,每个班至少分到一名学生,且甲、乙两名学生不能分到同一个班,则不同分法的种数为.18A .24B .30C .36D6.设22212012212) (2)n n n n n x a a x a x a x a x --+=+++++(,则22024213521lim[(...)(...)]n n n a a a a a a a a -→∞++++-++++=A. -1B. 0C. 1D.27. 已知双曲线22122x y -=的准线过椭圆22214x y b+=的焦点,则直线2y kx =+与椭圆至多有一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A. 11,22K ⎡⎤∈-⎢⎥⎣⎦B. 11,,22K ⎛⎤⎡⎫∈-∞-+∞ ⎪⎥⎢⎝⎦⎣⎭C. ,22K ⎡∈-⎢⎣⎦D. 2,,22K ⎛⎡⎫∈-∞-+∞ ⎪⎢ ⎪⎝⎦⎣⎭8.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某厂要将100台洗衣机运往邻近的乡镇,现有4辆甲型货车和8辆乙型货车可供使用。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A.﹣2+4i B.﹣2﹣4i C.2+4i D.2﹣4i2.(5分)设集合A={x||x|>3},B={x |<0},则A∩B=()A.φB.(3,4)C.(﹣2,1)D.(4,+∞)3.(5分)已知△ABC中,cotA=﹣,则cosA=()A .B .C .D .4.(5分)函数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A.x﹣y﹣2=0B.x+y﹣2=0C.x+4y﹣5=0D.x﹣4y+3=05.(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E为AA1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 .6.(5分)已知向量=(2,1),=10,|+|=,则||=()A .B .C.5D.257.(5分)设a=log3π,b=log 2,c=log 3,则()A.a>b>c B.a>c>b C.b>a>c D.b>c>a8.(5分)若将函数y=tan(ωx +)(ω>0)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y=tan(ωx +)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A .B .C .D .9.(5分)已知直线y=k(x+2)(k>0)与抛物线C:y2=8x相交于A、B两点,F为C的焦点,若|FA|=2|FB|,则k=()A .B .C .D .10.(5分)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A.6种B.12种C.24种D.30种11.(5分)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F 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 两点,若=4,则C的离心率为()A .B .C .D .12.(5分)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的面的方位()A.南B.北C.西D.下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x﹣y)4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14.(5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5=5a3,则=.15.(5分)设OA是球O的半径,M是OA的中点,过M且与OA成45°角的平面截球O的表面得到圆C.若圆C的面积等于,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16.(5分)求证:菱形各边中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C)+cosB=,b2=ac,求B.18.(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Ⅱ)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19.(12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1=1,S n+1=4a n+2(n∈N*).(1)设b n=a n+1﹣2a n,证明数列{b 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0.(12分)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Ⅰ)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记ξ表示抽取的3名工人中男工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1.(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当l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到l 的距离为,(Ⅰ)求a,b的值;(Ⅱ)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l绕F 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12分)设函数f(x)=x2+aln(1+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x2,(Ⅰ)求a的取值范围,并讨论f(x)的单调性;(Ⅱ)证明:f(x2)>.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A.﹣2+4i B.﹣2﹣4i C.2+4i D.2﹣4i【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首先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分子和分母进行乘法运算,整理成最简形式,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乘除运算,是一个基础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复数的简单的运算题目是一个必考的问题,通常出现在试卷的前几个题目中.2.(5分)设集合A={x||x|>3},B={x |<0},则A∩B=()A.φB.(3,4)C.(﹣2,1)D.(4,+∞)【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分析】先化简集合A和B,再根据两个集合的交集的意义求解.【解答】解:A={x||x|>3}⇒{x|x>3或x<﹣3},B={x |<0}={x|1<x<4},∴A∩B=(3,4),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以不等式为依托,求集合的交集的基础题,也是高考常会考的题型.3.(5分)已知△ABC中,cotA=﹣,则cosA=()A .B .C .D .【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cosA转化成正弦和余弦,求得sinA和cosA的关系式,进而与sin2A+cos2A=1联立方程求得cosA的值.【解答】解:∵cotA=∴A为钝角,cosA<0排除A和B,再由cotA==,和sin2A+cos2A=1求得cos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主要是利用了同角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4.(5分)函数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A.x﹣y﹣2=0B.x+y﹣2=0C.x+4y﹣5=0D.x﹣4y+3=0【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1:计算题.【分析】欲求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依题意得y′=,因此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1,相应的切线方程是y﹣1=﹣1×(x﹣1),即x+y﹣2=0,故选:B.【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5.(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E为AA1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 .【考点】LM: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44:数形结合法;5G:空间角.【分析】由BA1∥CD1,知∠A1BE是异面直线BE与CD1所形成角,由此能求出异面直线BE与CD1所形成角的余弦值.【解答】解:∵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E为AA1中点,∴BA1∥CD1,∴∠A1BE是异面直线BE与CD1所形成角,设AA1=2AB=2,则A1E=1,BE==,A1B==,∴cos∠A1BE===.∴异面直线BE与CD1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6.(5分)已知向量=(2,1),=10,|+|=,则||=()A .B .C.5D.25【考点】91: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模;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专题】5A: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根据所给的向量的数量积和模长,对|a+b|=两边平方,变化为有模长和数量积的形式,代入所给的条件,等式变为关于要求向量的模长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2=2+2+2=50,得||=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和性质,根据所给的向量表示出要求模的向量,用求模长的公式写出关于变量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题过程中注意对于变量的应用.7.(5分)设a=log3π,b=log 2,c=log 3,则()A.a>b>c B.a>c>b C.b>a>c D.b>c>a【考点】4M:对数值大小的比较.【分析】利用对数函数y=log a x的单调性进行求解.当a>1时函数为增函数当0<a<1时函数为减函数,如果底a不相同时可利用1做为中介值.【解答】解:∵∵,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底不相同时可用1做为中介值.8.(5分)若将函数y=tan(ωx +)(ω>0)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y=tan(ωx +)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A .B .C .D .【考点】HJ: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图象的平移求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y=tan(ωx +)的图象重合,比较系数,求出ω=6k +(k∈Z),然后求出ω的最小值.【解答】解:y=tan(ωx +),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y=tan[ω(x ﹣)+]=tan(ωx +)∴﹣ω+kπ=∴ω=k +(k∈Z),又∵ω>0∴ωmin =.故选:D.【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常考题.9.(5分)已知直线y=k(x+2)(k>0)与抛物线C:y2=8x相交于A、B两点,F为C的焦点,若|FA|=2|FB|,则k=()A .B .C .D .【考点】K8:抛物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直线方程可知直线恒过定点,如图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根据|FA|=2|FB|,推断出|AM|=2|BN|,点B为AP的中点、连接OB ,进而可知,进而推断出|OB|=|BF|,进而求得点B的横坐标,则点B的坐标可得,最后利用直线上的两点求得直线的斜率.【解答】解:设抛物线C:y2=8x的准线为l:x=﹣2直线y=k(x+2)(k>0)恒过定点P(﹣2,0)如图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由|FA|=2|FB|,则|AM|=2|BN|,点B为AP的中点、连接OB,则,∴|OB|=|BF|,点B的横坐标为1,故点B 的坐标为,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了对抛物线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10.(5分)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A.6种B.12种C.24种D.30种【考点】D5:组合及组合数公式.【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分两步,①先求所有两人各选修2门的种数,②再求两人所选两门都相同与都不同的种数,进而由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分两步,①由题意可得,所有两人各选修2门的种数C42C42=36,②两人所选两门都相同的有为C42=6种,都不同的种数为C42=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合公式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事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接法或间接法.11.(5分)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F 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 两点,若=4,则C的离心率为()A .B .C .D .【考点】I3:直线的斜率;KA:双曲线的定义.【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设双曲线的有准线为l,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BD⊥AM于D,由直线AB的斜率可知直线AB的倾斜角,进而推,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AM|﹣|BN|=|AD|,进而根据,求得离心率.【解答】解:设双曲线的右准线为l,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BD⊥AM于D,由直线AB 的斜率为,知直线AB的倾斜角为60°∴∠BAD=60°,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找到了已知条件与离心率之间的联系.12.(5分)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的面的方位()A.南B.北C.西D.下【考点】LC: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专题】16:压轴题.【分析】本题考查多面体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多种形式,结合题目,首先满足上和东所在正方体的方位,“△”的面就好确定.【解答】解:如图所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面体的展开图的复原,属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x﹣y)4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6.【考点】DA:二项式定理.【分析】先化简代数式,再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r+1项,令x,y的指数都为1求出x3y3的系数【解答】解:,只需求展开式中的含xy项的系数.∵的展开式的通项为令得r=2∴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C42=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的工具.14.(5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5=5a3,则=9.【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的性质可知S9=9a5,S5=5a3,根据a5=5a3,进而可得则的值.【解答】解:∵{a n}为等差数列,S9=a1+a2+…+a9=9a5,S5=a1+a2+…+a5=5a3,∴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性质.属基础题.15.(5分)设OA是球O的半径,M是OA的中点,过M且与OA成45°角的平面截球O的表面得到圆C.若圆C 的面积等于,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8π.【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本题可以设出球和圆的半径,利用题目的关系,求解出具体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球半径为R,圆C的半径为r,.因为.由得R2=2故球O的表面积等于8π故答案为:8π,【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球的面积体积公式的利用,是基础题.16.(5分)求证:菱形各边中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考点】N8:圆內接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菱形ABCD各边中点分别为M、N、P、Q,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C⊥BD,垂足为O,且AB=BC=CD=DA,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OM=ON=OP=OQ=AB,得到M、N、P、Q四点在以O为圆心OM为半径的圆上.【解答】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证:菱形ABCD各边中点M、N、P、Q在以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垂足为O,且AB=BC=CD=DA,而M、N、P、Q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OM=ON=OP=OQ=AB,∴M、N、P、Q四点在以O为圆心OM为半径的圆上.所以菱形各边中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点评】本题考查了四点共圆的判定方法.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C)+cosB=,b2=ac,求B.【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HP:正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化简及解三角形的能力,关键是注意角的范围对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制约,并利用正弦定理得到sinB=(负值舍掉),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由cos(A﹣C)+cosB=及B=π﹣(A +C)得cos (A﹣C)﹣cos(A+C)=,∴cosAcosC+sinAsinC﹣(cosAcosC﹣sinAsinC)=,∴sinAsinC=.又由b2=ac及正弦定理得sin2B=sinAsinC,故,∴或(舍去),于是B=或B=.又由b2=ac知b≤a或b≤c所以B=.【点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问题的关键就是分析已知角与未知角的关系,然后通过角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公式,即:如果角与角相等,则使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如果角与角之间的和或差是直角的整数倍,则使用诱导公式;如果角与角之间存在和差关系,则我们用和差角公式;如果角与角存在倍数关系,则使用倍角公式.18.(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Ⅱ)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考点】LQ: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1)连接BE,可根据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证得BD=DC,再根据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得到AB=AC;(2)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B1到面BDC的距离即可,作AG⊥BD于G,连GC,∠AG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在三角形AGC中求出GC即可.【解答】解:如图(I)连接BE,∵ABC﹣A1B1C1为直三棱柱,∴∠B1BC=90°,∵E为B1C的中点,∴BE=EC.又DE⊥平面BCC1,∴BD=DC(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而DA⊥平面ABC,∴AB=AC(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II)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B1到面BDC的距离即可.作AG⊥BD于G,连GC,∵AB⊥AC,∴GC⊥BD,∠AG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AGC=60°不妨设,则AG=2,GC=4在RT△ABD中,由AD•AB=BD•AG ,易得设点B1到面BDC的距离为h,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α.利用,可求得h=,又可求得,∴α=30°.即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19.(12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1=1,S n+1=4a n+2(n∈N*).(1)设b n=a n+1﹣2a n,证明数列{b 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考点】87:等比数列的性质;8H:数列递推式.【专题】15:综合题.【分析】(1)由题设条件知b1=a2﹣2a1=3.由S n+1=4a n+2和S n=4a n﹣1+2相减得a n+1=4a n﹣4a n﹣1,即a n+1﹣2a n=2(a n﹣2a n﹣1),所以b n=2b n﹣1,由此可知{b n}是以b1=3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题设知.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由此能求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由a1=1,及S n+1=4a n+2,得a1+a2=4a1+2,a2=3a1+2=5,所以b1=a2﹣2a1=3.由S n+1=4a n+2,①则当n≥2时,有S n=4a n﹣1+2,②①﹣②得a n+1=4a n﹣4a n﹣1,所以a n+1﹣2a n=2(a n﹣2a n﹣1),又b n=a n+1﹣2a n,所以b n=2b n﹣1(b n≠0),所以{b n}是以b1=3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6分)(2)由(I)可得b n=a n+1﹣2a n=3•2n﹣1,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n+1,得.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即a n=(3n﹣1)•2n﹣2(n∈N*).(13分)【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掌握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会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0.(12分)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Ⅰ)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记ξ表示抽取的3名工人中男工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考点】B3:分层抽样方法;CG: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11:计算题;48:分析法.【分析】(Ⅰ)这一问较简单,关键是把握题意,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即可.另外要注意此分层抽样与性别无关.(Ⅱ)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这一问处理起来也并不困难.直接在男工里面抽取一人,在女工里面抽取一人,除以在总的里面抽取2人的种数即可得到答案.(Ⅲ)求ξ的数学期望.因为ξ的可能取值为0,1,2,3.分别求出每个取值的概率,然后根据期望公式求得结果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Ⅰ)因为甲组有10名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根据分层抽样的原理可直接得到,在甲中抽取2名,乙中抽取1名.(Ⅱ)因为由上问求得;在甲中抽取2名工人,故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ξ的可能取值为0,1,2,3,,,ξ01 2 3P故Eξ==.【点评】本题较常规,比08年的概率统计题要容易.在计算P(ξ=2)时,采用求反面的方法,用直接法也可,但较繁琐.考生应增强灵活变通的能力.21.(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当l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到l 的距离为,(Ⅰ)求a,b的值;(Ⅱ)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l绕F 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I)设F(c,0),则直线l的方程为x﹣y﹣c=0,由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求得c,进而根据离心率求得a和b.(II)由(I)可得椭圆的方程,设A(x1,y1)、B(x2,y2),l:x=my+1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方程△>0.由韦达定理可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假设存在点P ,使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点P的坐标为(x1+x2,y1+y2),代入椭圆方程;把A,B两点代入椭圆方程,最后联立方程求得c,进而求得P点坐标,求出m的值得出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I)设F(c,0),直线l:x﹣y﹣c=0,由坐标原点O到l 的距离为则,解得c=1又,∴(II)由(I )知椭圆的方程为设A(x1,y1)、B(x2,y2)由题意知l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l:x=my+1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2m2+3)y2+4my﹣4=0,显然△>0.由韦达定理有:,,①假设存在点P ,使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点P的坐标为(x1+x2,y1+y2),点P 在椭圆上,即.整理得2x12+3y12+2x22+3y22+4x1x2+6y1y2=6.又A、B在椭圆上,即2x12+3y12=6,2x22+3y22=6、故2x1x2+3y1y2+3=0②将x1x2=(my1+1)(my2+1)=m2y1y2+m(y1+y2)+1及①代入②解得∴,x1+x2=,即当;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性质.处理解析几何题,学生主要是在“算”上的功夫不够.所谓“算”,主要讲的是算理和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采用的计算的方法,而算理是采用这种算法的依据和原因,一个是表,一个是里,一个是现象,一个是本质.有时候算理和算法并不是截然区分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底乘高的一半还是用两边与夹角的正弦的一半,还是分割成几部分来算?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及题意边做边调整,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2.(12分)设函数f(x)=x2+aln(1+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x2,(Ⅰ)求a的取值范围,并讨论f(x)的单调性;(Ⅱ)证明:f(x2)>.【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R6:不等式的证明.【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1)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求导数fˊ(x),令g(x)=2x2+2x+a,由题意知x1、x2是方程g(x)=0的两个均大于﹣1的不相等的实根,建立不等关系解之即可,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ˊ(x)>0和fˊ(x)<0,求出单调区间;(2)x2是方程g(x)=0的根,将a用x2表示,消去a得到关于x2的函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证得不等式.【解答】解:(I )令g(x)=2x2+2x+a ,其对称轴为.由题意知x1、x2是方程g(x)=0的两个均大于﹣1的不相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为,得(1)当x∈(﹣1,x1)时,f'(x)>0,∴f(x)在(﹣1,x1)内为增函数;(2)当x∈(x1,x2)时,f'(x)<0,∴f(x)在(x1,x2)内为减函数;(3)当x∈(x2,+∞)时,f'(x)>0,∴f(x)在(x2,+∞)内为增函数;(II)由(I)g(0)=a>0,∴,a=﹣(2x22+2x2)∴f(x2)=x22+aln(1+x2)=x22﹣(2x22+2x2)ln(1+x2)设h(x)=x2﹣(2x2+2x)ln(1+x),(﹣<x<0)则h'(x)=2x﹣2(2x+1)ln(1+x)﹣2x=﹣2(2x+1)ln(1+x)当时,h'(x)>0,∴h(x )在单调递增,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等有关知识,属于中档题.。

0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全国卷1(理科)含答案

0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全国卷1(理科)含答案

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πS R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π3V R =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一、选择题(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 ,则集合[u (A B )中的元素共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2)已知1iZ +=2+I,则复数z= (A )-1+3i (B)1-3i (C)3+I (D)3-i(3) 不等式11X X +-<1的解集为 (A ){x }{}011x x x 〈〈〉 (B){}01x x 〈〈(C ){}10x x -〈〈 (D){}0x x 〈(4)设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 2 +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A (B )2 (C (D(5) 甲组有5名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

2009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09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宇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13V sh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巳知全集U R =,集合{212}M x x =-≤-≤和{21,1,2,}N x x k k ==-=L 的关系的韦恩(Venn )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A .3个 B.2个 C.1个 D.无穷个2.设z 是复数,()a z 表示满足1nz =的最小正整数n ,则对虚数单位i ,()a i =A.8 B.6 C.4 D.23.若函数()y f x =是函数(0,1)xy a a a =>≠且的反函数,其图像经过点,)a a ,则()f x =A.2log x B.12log x C.12xD.2x 3。

4.巳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0,1,2,n a n >=L ,且25252(3)nn a a n -⋅=≥,则当1n ≥时,2123221log log log n a a a -+++=LA.(21)n n - B.2(1)n + C.2n D.2(1)n - 45.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6.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123,,F F F (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12,F F 成060角,且12,F F 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3F 的大小为A.6 B.2 C.25 D.277.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要从小张、小赵、小李、小罗、小王五名志愿者中选派四人分别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不同工作,若其中小张和小赵只能从事前两项工作,其余三人均能从事这四项工作,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A.36种 B.12种 C.18种 D.48种8.已知甲、乙两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假定为直线)行驶.甲车、乙车的速度曲线分别为v v 乙甲和(如图2所示).那么对于图中给定的01t t 和,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 .在1t 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B .1t 时刻后,甲车在乙车后面C .在0t 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D .0t 时刻后,乙车在甲车前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2题)9.随机抽取某产品n 件,测得其长度分别为12,,,n a a a L ,则图3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 ,表示的样本的数字特征是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10.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1a b +=,a b +平行于x 轴,(2,1)b =-,则a = .3,且11.巳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G 上一点到G 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右表.若0EX =,1DX =,则a = ,b = .(二)选做题(13 ~ 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 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若直线112,:()2.x t l t y kt =-⎧⎨=+⎩为参数与直线2,:12.x s l y s =⎧⎨=-⎩(s 为参数)垂直,则k = .14.(不等式选讲选做题)不等式112x x +≥+的实数解为 .F 1F 2F 3OA BC D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4,点,,A B C 是圆O 上的点, 且04,45AB ACB =∠=,则圆O 的面积等于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sin ,2)(1,cos )a b θθ=-=与互相垂直,其中(0,)2πθ∈.(1)求sin cos θθ和的值; (2)若10sin(),02πθϕϕ-=<<,求cos ϕ的值.17.(本小题满分12分)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 (为整数)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表:对某城市一年(365天)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获得API 数据按照区间[0,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进行分组,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5 (1)求直方图中x 的值;(2)计算一年中空气质量分别为良和轻微污染的天数; (3)求该城市某一周至少有2天的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的概率.(结果用分数表示.已知1282,78125577==,9125123912581825318257365218253=++++, 573365⨯=)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6,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E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点F、G分别是棱111,C D AA 的中点.设点11,E G 分别是点E、G在平面11DCC D 内的正投影.(1)求以E为顶点,以四边形FGAE 在平面11DCC D 内 的正投影为底面边界的棱锥的体积;(2)证明:直线11FG FEE ⊥平面; (3)求异面直线11E G EA 与所成角的正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曲线2:C y x =与直线:20l x y -+=交于两点(,)A A A x y 和(,)B B B x y ,且A B x x <.记曲线C 在点A 和点B 之间那一段L 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平面区域(含边界)为D .设点(,)P s t 是L 上的任一点,且点P 与点A 和点B 均不重合.(1)若点Q 是线段AB 的中点,试求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2)若曲线22251:24025G x ax y y a -+-++=与D 有公共点,试求a 的最小值.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二次函数()y g x =的导函数的图像与直线2y x =平行,且()y g x =在1x =-处取得极小值1(0)m m -≠.设()()g x f x x=. (1)若曲线()y f x =上的点P 到点(0,2)Q,求m 的值; (2)()k k R ∈如何取值时,函数()y f x kx =-存在零点,并求出零点.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曲线22:20(1,2,)n C x nx y n -+==K .从点(1,0)P -向曲线n C 引斜率为(0)n n k k >的切线n l ,切点为(,)n n n P x y .(1)求数列{}{}n n x y 与的通项公式;(2)证明:13521n n nxx x x x y -⋅⋅⋅⋅<<L答 案1.解:}31|{≤≤-=x x M ,},5,3,1{Λ=N ,所以 }3,1{=N M I 故,选B2. 解:因为12-=i ,i i -=3, 14=i ,所以满足1=ni 的最小正整数n 的值是4。

高考全国卷1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全国卷1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1i2i 1iz -=++, 则||z = A .0 B .12C .1D .22.已知集合{}220A x x x =-->, 则A =R ð A .{}12x x -<< B .{}12x x -≤≤C .}{}{|1|2x x x x <->UD .}{}{|1|2x x x x ≤-≥U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 实现翻番, 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 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得到如下饼图: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新农村建设后, 种植收入减少B .新农村建设后, 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 .新农村建设后, 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 .新农村建设后, 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若3243S S S =+, 12a =, 则=5a A .12-B .10-C .10D .125.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 若()f x 为奇函数, 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A .2y x =-B .y x =-C .2y x =D .y x =6.在ABC △中,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 则EB =u u u rA .3144AB AC-u u ur u u u rB .1344AB AC -u u ur u u u rC .3144AB AC +u u ur u u u rD .1344AB AC +u u ur u u u r7.某圆柱的高为2, 底面周长为16, 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 从M 到N 的路径中, 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 .172B .52C .3D .28.设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F , 过点(–2, 0)且斜率为23的直线与C 交于M , N 两点, 则FM FN ⋅u u u u r u u u r=A .5B .6C .7D .89.已知函数e 0()ln 0x x f x x x ⎧≤=⎨>⎩,,,,()()g x f x x a =++.若g (x )存在2个零点,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 0)B .[0, +∞)C .[–1, +∞)D .[1, +∞)10.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 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 直角边AB , AC .△ABC 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I, 黑色部分记为II, 其余部分记为III .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 此点取自I, II,III 的概率分别记为p 1, p 2, p 3, 则A .p 1=p 2B .p 1=p 3C .p 2=p 3D .p 1=p 2+p 311.已知双曲线C :2213x y -=, O 为坐标原点, F 为C 的右焦点, 过F 的直线与C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OMN 为直角三角形, 则|MN |= A .32B .3C .3D .41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 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相等, 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 33B 23C 32D 3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2009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09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绝密★考试结束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数 学(理科)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5页,选择题部分1至2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5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棱柱的体积公式()()()P A B P A P B +=+ V Sh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S 表示棱柱的底面积,h 表示棱柱的高()()()P A B P A P B ⋅=⋅ 棱锥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13V Sh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S 表示棱锥的底面积,h 表示棱锥的高()(1),(0,1,2,,)k kn k n n P k C p p k n -=-= 棱台的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 )(312211S S S S h V ++= 24S R π= 其中S 1、S 2分别表示棱台的上、下底面积,球的体积公式 h 表示棱台的高334R V π=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U =R ,{|0}A x x =>,{|1}B x x =>,则UAB =( )A .{|01}x x ≤<B .{|01}x x <≤C .{|0}x x <D .{|1}x x >答案:B【解析】 对于{}1U C B x x =≤,因此UAB ={|01}x x <≤.2.已知,a b 是实数,则“0a >且0b >”是“0a b +>且0ab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对于“0a >且0b >”可以推出“0a b +>且0ab >”,反之也是成立的 3.设1z i =+(i 是虚数单位),则22z z+= ( ) A .1i -- B .1i -+ C .1i - D . 1i +答案:D 【解析】对于2222(1)1211z i i i i z i+=++=-+=++ 4.在二项式251()x x-的展开式中,含4x 的项的系数是( )A .10-B .10C .5-D .5答案:B【解析】对于()251031551()()1rrrr r r r T C x C x x--+=-=-,对于1034,2r r -=∴=,则4x 的项的系数是225(1)10C -=5.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各棱长相等,侧掕垂直于底面,点D 是侧面11BB C C 的中心,则AD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 .30 B .45 C .60 D .90答案:C【解析】取BC 的中点E ,则AE ⊥面11BB C C ,AE DE ∴⊥,因此AD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即为ADE ∠,设AB a =,则32AE a =,2a DE =,即有0tan 3,60ADE ADE ∠=∴∠=.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 ) A .4 B .5 C .6 D .7答案:A【解析】对于0,1,1k s k ==∴=,而对于1,3,2k s k ==∴=,则2,38,3k s k ==+∴=,后面是113,382,4k s k ==++∴=,不符合条件时输出的4k =.7.设向量a ,b 满足:||3=a ,||4=b ,0⋅=a b .以a ,b ,-a b 的模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 ) A .3 B .4 C .5 D .6 答案:C【解析】对于半径为1的圆有一个位置是正好是三角形的内切圆,此时只有三个交点,对于圆的位置稍一右移或其他的变化,能实现4个交点的情况,但5个以上的交点不能实现. 8.已知a 是实数,则函数()1sin f x a ax =+的图象不可能...是 ( )答案:D【解析】对于振幅大于1时,三角函数的周期为2,1,2T a T aππ=>∴<,而D 不符合要求,它的振幅大于1,但周期反而大于了2π.9.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顶点A 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 C .若12AB B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2 B 3 C 5 D 10答案:C【解析】对于(),0A a ,则直线方程为0x y a +-=,直线与两渐近线的交点为B ,C ,22,,(,)a ab a ab B C a b a b a b a b ⎛⎫- ⎪++--⎝⎭,则有22222222(,),,a b a b ab ab BC AB a b a b a b a b ⎛⎫=-=- ⎪--++⎝⎭,因222,4,5AB BC a b e =∴=∴=. 10.对于正实数α,记M α为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f x 构成的集合:12,x x ∀∈R 且21x x >,有212121()()()()x x f x f x x x αα--<-<-.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若1()f x M α∈,2()g x M α∈,则12()()f x g x M αα⋅⋅∈B .若1()f x M α∈,2()g x M α∈,且()0g x ≠,则12()()f x M g x αα∈ C .若1()f x M α∈,2()g x M α∈,则12()()f x g x M αα++∈D .若1()f x M α∈,2()g x M α∈,且12αα>,则12()()f x g x M αα--∈ 答案:C【解析】对于212121()()()()x x f x f x x x αα--<-<-,即有2121()()f x f x x x αα--<<-,令2121()()f x f x k x x -=-,有k αα-<<,不妨设1()f x M α∈,2()g x M α∈,即有11,f k αα-<<22g k αα-<<,因此有1212f g k k αααα--<+<+,因此有12()()f x g x M αα++∈.非选择题部分(共10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理工农医类)一. 选择题:本小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函数()sin cos f x x x =最小值是 A .-1 B. 12- C. 12D.1 1.【答案】:B [解析]∵1()sin 22f x x =∴min 1()2f x =-.故选B 2.已知全集U=R ,集合2{|20}A x x x =->,则U A ð等于 A . { x ∣0≤x ≤2} B { x ∣0<x<2} C . { x ∣x<0或x>2} D { x ∣x ≤0或x ≤2} 2.【答案】:A[解析]∵计算可得{0A x x =<或}2x >∴}{02CuA x x =≤≤.故选A3.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3S =6,1a =4, 则公差d 等于 A .1 B 53C.- 2 D 3 3.【答案】:C [解析]∵31336()2S a a ==+且3112 =4 d=2a a d a =+∴.故选C 4.22(1cos )x dx ππ-+⎰等于A .π B. 2 C. π-2 D. π+2 4.【答案】:D[解析]∵2sin (sin )[sin()]222222xx x x πππππ=+=+--+-=+-原式.故选D5.下列函数()f x 中,满足“对任意1x ,2x ∈(0,+∞),当1x <2x 时,都有1()f x >2()f x 的是A .()f x =1xB. ()f x =2(1)x - C .()f x =xe D()ln(1)f x x =+5.【答案】:A[解析]依题意可得函数应在(0,)x ∈+∞上单调递减,故由选项可得A 正确。

6.阅读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A .2 B .4 C. 8 D .166.【答案】:C[解析]由算法程序图可知,在n =4前均执行”否”命令,故n=2×4=8. 故选C7.设m ,n 是平面α 内的两条不同直线,1l ,2l 是平面β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 β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A.m // β 且l // αB. m // l 且n // l 2C. m // β 且n // βD. m // β且n // l 2 7.【答案】:B[解析]若1212//,//,.,.m l n l m n αλλβ⊂⊂,则可得//αβ.若//αβ则存在122,//,//m l n l λλ⋂ 8.已知某运动员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低于40%。

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一、选择题(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 B ,则集合[u (AB )中的元素共有(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已知1iZ+=2+I,则复数z= (A )-1+3i (B)1-3i (C)3+I (D)3-i (3) 不等式11X X +-<1的解集为 (A ){x }{}011x x x 〈〈〉 (B){}01x x 〈〈(C ){}10x x -〈〈 (D){}0x x 〈(4)设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 2+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A (B )2 (C (D (5) 甲组有5名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

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A )150种 (B )180种 (C )300种 (D)345种 (6)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A )2-(B 2 (C )1- (D)1(7)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A )4(B )4(C )4(D) 34(8)如果函数()cos 2y x φ=3+的图像关于点43π⎛⎫⎪⎝⎭,0中心对称,那么π的最小值为 (A )6π (B )4π (C )3π (D) 2π(9) 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 ln()x a =+相切,则α的值为(10)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0,动点P 、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Q 到α的距离为则P 、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1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1)f x +与(1)f x -都是奇函数,则 (A) ()f x 是偶函数 (B) ()f x 是奇函数 (C) ()(2)f x f x =+ (D) (3)f x +是奇函数(12)已知椭圆C: 2212x y +=的又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点A L ∈,线段AF 交C 与点B 。

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第Ⅰ卷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2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球的体积公式V?43πR 3P(AB)?P(A)P(B) 一、选择题: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21. 设集合S?x|x?5,T?x|x?4x?21?0,则S????T? A.?x|?7?x??5?B.?x|3?x?5? C.?x|?5?x?3?D.?x|?7?x?5? ?a?log2x(当x?2时)?2.已知函数f(x)??x2?4在点x?2处连续,则常数a的值是(当x?2时)??x?2A.2B.3C.4D.5(1?2i)23.复数的值是3?4iA.-1B.1C.-iD.i 4.已知函数f(x)?sin(x??2)(x?R),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2? B.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2?1 C.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x?0对称D.函数f(x)是奇函数 5.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B?AD B. 平面PAB?平面PBC C. 直线BC∥平面PAE D. 直线PD与平面ABC所称的角为45 6.已知a,b,c,d为实数,且c?d。

则“a?b”是“a?c?b?d”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x2y2?2?1(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7. 已知双曲线2b点P(3,y0)在该双曲线上,则PF1?PF2= A. -12 B. -2C. 0D. 4 8. 如图,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有A,B,C三点,?ABC?90,BA?BC,?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是32,则B、C两点的球面距离是2A.?4? B.?C.? 3329. 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4x 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C. 1137D. 51610.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吨甲产品要用A原料3吨、B原料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要用A原料1吨、B原料3吨。

2009年高考湖北卷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湖北卷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湖北卷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题,每小题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13579 B 03 6912 则A B A 35 B 3 6 C 3 7 D 39 3 2i(2)复数2 3i(A)1 (B)1 (C)i D i(3)对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x1 ,y1 )i 1 2...10 )(,得散点图1;对变量u v 有观测数据(u1 ,v1 )(i12…,10)得散点图2. 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A)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正相关(B)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负相关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邮箱: 第 1 页共12 页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C)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正相关(D)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负相关(4)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x 2 x 1p1 :x R sin 2 cos p2 : x y R sin x y sin x sin y 2 2 2 1 cos 2 xp3 : x 0 sin x p4 : sin x cos y x y 2 2其中假命题的是(A)p1 ,p4 (B)p2 ,p4 (3)p1 ,p3 (4)p2 ,p3(5)已知圆C1 :x 1 2 y 1 2 1,C2 与圆C1 关于直线x y 1 0 对称,圆则圆C2 的方程为(A)x 2 2 y 2 2 1 (B)x 2 y 2 1 2 2(C)x 2 2 y 2 2 1 (D)x 2 2 y 2 2 1 2 x y 4(6)设x y 满足x y 1 则z x y x 2 y 2(A)有最小值2,最大值3 (B)有最小值2,无最大值(C)有最大值3,无最小值(D)既无最小值,也无最大值(7)已知a 3 2 b 1 0 ,向量a b 与a 2b 垂直,则实数的值为1 1 1 1(A)(B)(C)(D)7 7 6 6(8)等比数列an 的前n 项和为Sn ,已知am 1 am 1 am 0 ,2S2 m 1 38 则m(A)38 (B)20 (C)10 (D)9(9)如图,正方体ABCD A1 B1C1 D1 的棱线长为1,线段B1 D1 上1 有两个动点E,F,且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2 (A)AC BE (B)EF // 平面ABCD (C)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邮箱: 第2 页共12 页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D)A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10)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x 2 h 0.5 ,那么输出的各个数的和等于(A)3 (B)3.5 (C)4 (D)4.5 2(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cm )为(A)48 12 2 (B)48 24 2 (C)36 12 2 (D)36 24 2(12)用minabc表示ab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

第Ⅰ卷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S R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3VR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kk n k n n P k C p p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2(1)(1)z x x i =-+-为纯虚数,则实数x 的值为A .1-B .0C .1D .1-或1 2.函数y =的定义域为A .(4,1)--B .(4,1)-C .(1,1)-D .(1,1]-3.已知全集U =A B 中有m 个元素,()()U U A B 中有n 个元素.若A B 非空,则A B 的元素个数为A .mnB .m n +C .n m -D .m n -4.若函数()(1)cos f x x x =+,02x π≤<,则()f x 的最大值为A .1B .2C 1D 25.设函数2()()f x g x x =+,曲线()y g x =在点(1,(1))g 处的切线方程为21y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切线的斜率为A .4B .14-C .2D .12-6.过椭圆22221x y a b +=(0a b >>)的左焦点1F 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2F 为右焦点,若1260F P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 .22 B .33 C .12 D .137.(1)n ax by ++展开式中不含x 的项的系数绝对值的和为243,不含y 的项的系数绝对值的和为32,则,,a b n 的值可能为A .2,1,5a b n ==-=B .2,1,6a b n =-=-=C .1,2,6a b n =-==D .1,2,5a b n === 8.数列{}n a 的通项222(cos sin )33n n n a n ππ=-,其前n 项和为n S ,则30S 为 A .470 B .490 C .495 D .510 9.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顶点A ,B ,C 分别在两两垂直的三条射线Ox ,Oy ,Oz 上,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 A .O ABC -是正三棱锥 B .直线OB ∥平面ACDC .直线AD 与OB 所成的角是45 D .二面角D OB A --为4510.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某食品厂制作了3种不同的精美卡片,每袋食品随机装入一张卡片,集齐3种卡片可获奖,现购买该种食品5袋,能获奖的概率为 A .3181 B .3381 C .4881 D .5081yxzOAB CD11.一个平面封闭区域内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区域的“直径”,封闭区域边界曲线的长度与区域直径之比称为区域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区域(阴影部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1234,,,ττττ,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为A .143τττ>>B .312τττ>>C .423τττ>>D .341τττ>>12.设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为D ,若所有点(,())(,)s f t s t D ∈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 的值为A .2-B .4-C .8-D .不能确定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理科数学 第Ⅱ卷注意事项:第Ⅱ卷2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辽宁卷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辽宁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理工农医类)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集合M={x|-3<x ≤5},N={x|-5<x<5},则M ∩N=(A) {x|-5<x<5} (B) {x|-3<x<5}(C) {x|-5<x ≤5} (D) {x|-3<x ≤5}(2)已知复数12z i =-.那么1z= (A(B(C )1255i + (D )1255i - (3)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060.(2,0)a =.1b = 则2a b +=(A(B) (C) 4 (D)12(4) 已知圆C 与直线x-y=0 及x-y-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y=0上.则圆C 的方程为(A )22(1)(1)2x y ++-= (B) 22(1)(1)2x y -++=(C) 22(1)(1)2x y -+-= (D) 22(1)(1)2x y +++=(5)从5名男医生、4名女医生中选3名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分队.要求其中男、女医生都有.则不同的组队方案共有(A )70种 (B ) 80种 (C ) 100种 (D )140种(6)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63S S =3 .则69S S = (A ) 2 (B )73 (C ) 83 (D )3 (7)曲线y=2x x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y=x-2 (B) y=-3x+2 (C)y=2x-3 (D)y=-2x+1(8)已知函数()f x =Acos(x ωϕ+)的图象如图所示.2()23f π=-.则(0)f = (A )23- (B)- 12 (C) 23 (D) 12(9)已知偶函数()f x 在区间[0,)+∞单调增加.则满足(21)f x -<1()3f 的x 取值范围是(A )(13.23) (B) [13.23) (C)(12.23) (D) [12.23)(10)某店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总共记录了 N 个数据1a .2a .。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练习卷及含答案 (1)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练习卷及含答案  (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已知,2||,1||==b a 且)(b a -与a 垂直,则a 与b 的夹角是()A60B30C135D452、若直线l 上的一个点在平面α内,另一个点在平面α外,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A.l ⊂αB.l ⊄αC.l ∥αD.以上都不正确3、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A.相交B.重合C.相交或重合D.以上都不对4、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n +=22,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A、12-=n a n B、12+=n a n C、14-=n a n D、14+=n a n 5、曲线||x y =与1+=kx y 的交点情况是()A、最多有两个交点B、有两个交点C、仅有一个交点D、没有交点6、已知集合},2|||{},23|{>=<<-=x x P x x M 则=⋂P M ()A、}2223|{<<-<<-x x x 或B、RC、}23|{-<-x x D、}22|{<<x x 7、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是40%,甲不输的概率是90%,则甲、乙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A)60%(B)30%(C)10%(D)50%8.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F、G、H 是各边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在A、E、B、F、C、G、D、H、O 这九个点中,以其中三个点为顶点作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互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6个B.7个C.8个D.9个9.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E 为AB 中点,F 为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为()A.90°B.60°C.45°D.30°10.如图,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AB=1AA ,则1AC 与平面C C BB 1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A.22B.515C.46D.3611.抛物线)2(2)2(2+-=-m y x 的焦点在x 轴上,则实数m 的值为()A.0B.23C.2D.312.已知椭圆22221a y x =+(a>0)与A(2,1),B(4,3)为端点的线段没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2230<<a B.2230<<a 或282>aC.223<a 或282>a D.282223<<a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方程log2|x|=x2-2的实根的个数为______.2.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是由60个C 原子组成的分子,它结构为简单多面体形状.这个多面体有60个顶点,从每个顶点都引出3条棱,各面的形状分为五边形或六边形两种,则C60分子中形状为五边形的面有______个,形状为六边形的面有______个.3.在底面半径为6的圆柱内,有两个半径也为6的球面,两球的球心距为13,若作一个平面与两个球都相切,且与圆柱面相交成一椭圆,则椭圆的长轴长为______.4.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x)满足f(x+1)=-f(x),且在[-1,0]上是增函数,给出下列关于f(x)的判断:①f(x)是周期函数;②f(x)关于直线x=1对称;③f(x)在[0,1]上是增函数;④f(x)在[1,2]上是减函数;⑤f(2)=f(0),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为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三、大题:(满分70分)1.如图,在极坐标系Ox 中,(2,0)A ,)4B π,4C 3π,(2,)D π,弧 AB , BC , CD 所在圆的圆心分别是(1,0),(1,2π,(1,)π,曲线1M 是弧 AB ,曲线2M 是弧 BC ,曲线3M 是弧CD .(1)分别写出1M ,2M ,3M 的极坐标方程;(2)曲线M 由1M ,2M ,3M 构成,若点P 在M 上,且||OP =P 的极坐标.2.设,,x y z ∈R ,且1x y z ++=.(1)求222(1)(1)(1)x y z -++++的最小值;(2)若2221(2)(1)()3x y z a -+-+-≥成立,证明:3a ≤-或1a ≥-.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b c a +=,3sin 4sin c B a C =.(Ⅰ)求cos B 的值;(Ⅱ)求sin 26B π⎛⎫+ ⎪⎝⎭的值.4.设甲、乙两位同学上学期间,每天7:30之前到校的概率均为23.假定甲、乙两位同学到校情况互不影响,且任一同学每天到校情况相互独立.(Ⅰ)用X 表示甲同学上学期间的三天中7:30之前到校的天数,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Ⅱ)设M 为事件“上学期间的三天中,甲同学在7:30之前到校的天数比乙同学在7:30之前到校的天数恰好多2”,求事件M 发生的概率.5、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º(Ⅰ)证明:AB⊥PC(Ⅱ)若4PC =,且平面PAC ⊥平面PBC ,求三棱锥P ABC -体积。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U(A∩B)中的元素共有()A.3个 B.4个 C.5个 D.6个2.(5分)已知=2+i,则复数z=()A.﹣1+3i B.1﹣3i C.3+i D.3﹣i3.(5分)不等式<1的解集为()A.{x|0<x<1}∪{x|x>1}B.{x|0<x<1}C.{x|﹣1<x<0}D.{x|x<0} 4.(5分)已知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2 C.D.5.(5分)甲组有5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A.150种B.180种C.300种D.345种6.(5分)设、、是单位向量,且,则•的最小值为()A.﹣2 B.﹣2 C.﹣1 D.1﹣7.(5分)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D为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与C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A.B.C.D.8.(5分)如果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0)中心对称,那么|φ|的最小值为()A.B.C.D.9.(5分)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ln(x+a)相切,则a的值为()A.1 B.2 C.﹣1 D.﹣210.(5分)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动点P、Q分别在面α、β内,P到β的距离为,Q到α的距离为,则P、Q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A.1 B.2 C.D.411.(5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1)与f(x﹣1)都是奇函数,则()A.f(x)是偶函数B.f(x)是奇函数C.f(x)=f(x+2) D.f(x+3)是奇函数12.(5分)已知椭圆C:+y2=1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点A∈l,线段AF 交C于点B,若=3,则||=()A.B.2 C.D.3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x﹣y)10的展开式中,x7y3的系数与x3y7的系数之和等于.14.(5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9=81,则a2+a5+a8=.15.(5分)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AA1=2,∠BAC=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16.(5分)若,则函数y=tan2xtan3x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2﹣c2=2b,且sinAcosC=3cosAsinC,求b.18.(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SD⊥底面ABCD,AD=,DC=SD=2,点M在侧棱SC上,∠ABM=60°(I)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Ⅱ)求二面角S﹣AM﹣B的大小.19.(12分)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I)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Ⅱ)设ξ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0.(12分)在数列{a n}中,a1=1,a n+1=(1+)a n+.(1)设b n=,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1.(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四个点.(Ⅰ)求r的取值范围;(Ⅱ)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AC、BD的交点P的坐标.22.(12分)设函数f(x)=x3+3bx2+3cx在两个极值点x1、x2,且x1∈[﹣1,0],x2∈[1,2].(1)求b、c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在下面的坐标平面内,画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2)证明:.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09•全国卷Ⅰ)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U(A∩B)中的元素共有()A.3个 B.4个 C.5个 D.6个【分析】根据交集含义取A、B的公共元素写出A∩B,再根据补集的含义求解.【解答】解:A∪B={3,4,5,7,8,9},A∩B={4,7,9}∴∁U(A∩B)={3,5,8}故选A.也可用摩根律:∁U(A∩B)=(∁U A)∪(∁U B)故选A2.(5分)(2009•全国卷Ⅰ)已知=2+i,则复数z=()A.﹣1+3i B.1﹣3i C.3+i D.3﹣i【分析】化简复数直接求解,利用共轭复数可求z.【解答】解:,∴故选B3.(5分)(2009•全国卷Ⅰ)不等式<1的解集为()A.{x|0<x<1}∪{x|x>1}B.{x|0<x<1}C.{x|﹣1<x<0}D.{x|x<0}【分析】本题为绝对值不等式,去绝对值是关键,可利用绝对值意义去绝对值,也可两边平方去绝对值.【解答】解:∵<1,∴|x+1|<|x﹣1|,∴x2+2x+1<x2﹣2x+1.∴x<0.∴不等式的解集为{x|x<0}.故选D4.(5分)(2009•全国卷Ⅰ)已知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2 C.D.【分析】先求出渐近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根据判别式等于0,找到a和b 的关系,从而推断出a和c的关系,答案可得.【解答】解:由题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ax2﹣bx+a=0,因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所以b2﹣4a2=0,即,故选择C.5.(5分)(2009•全国卷Ⅰ)甲组有5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A.150种B.180种C.300种D.345种【分析】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1名女同学来自甲组和乙组两类型.【解答】解:分两类(1)甲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C51•C31•C62=225种选法;(2)乙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C52•C61•C21=120种选法.故共有345种选法.故选D6.(5分)(2009•全国卷Ⅰ)设、、是单位向量,且,则•的最小值为()A.﹣2 B.﹣2 C.﹣1 D.1﹣【分析】由题意可得=,故要求的式子即﹣()•+=1﹣cos=1﹣cos,再由余弦函数的值域求出它的最小值.【解答】解:∵、、是单位向量,,∴,=.∴•=﹣()•+=0﹣()•+1=1﹣cos=1﹣cos≥.故选项为D7.(5分)(2009•全国卷Ⅰ)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D为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与C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A.B.C.D.【分析】首先找到异面直线AB与CC1所成的角(如∠A1AB);而欲求其余弦值可考虑余弦定理,则只要表示出A1B的长度即可;不妨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为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之.【解答】解:设BC的中点为D,连接A1D、AD、A1B,易知θ=∠A1AB即为异面直线AB与CC1所成的角;并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为1,则|AD|=,|A1D|=,|A1B|=,由余弦定理,得cosθ==.故选D.8.(5分)(2009•全国卷Ⅰ)如果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0)中心对称,那么|φ|的最小值为()A.B.C.D.【分析】先根据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令x=代入函数使其等于0,求出φ的值,进而可得|φ|的最小值.【解答】解:∵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由此易得.故选A9.(5分)(2009•全国卷Ⅰ)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ln(x+a)相切,则a的值为()A.1 B.2 C.﹣1 D.﹣2【分析】切点在切线上也在曲线上得到切点坐标满足两方程;又曲线切点处的导数值是切线斜率得第三个方程.【解答】解:设切点P(x0,y0),则y0=x0+1,y0=ln(x0+a),又∵∴x0+a=1∴y0=0,x0=﹣1∴a=2.故选项为B10.(5分)(2009•全国卷Ⅰ)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动点P、Q分别在面α、β内,P到β的距离为,Q到α的距离为,则P、Q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A.1 B.2 C.D.4【分析】分别作QA⊥α于A,AC⊥l于C,PB⊥β于B,PD⊥l于D,连CQ,BD 则∠ACQ=∠PBD=60°,在三角形APQ中将PQ表示出来,再研究其最值即可.【解答】解:如图分别作QA⊥α于A,AC⊥l于C,PB⊥β于B,PD⊥l于D,连CQ,BD则∠ACQ=∠PDB=60°,,∴AC=PD=2又∵当且仅当AP=0,即点A与点P重合时取最小值.故答案选C.11.(5分)(2009•全国卷Ⅰ)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1)与f(x﹣1)都是奇函数,则()A.f(x)是偶函数B.f(x)是奇函数C.f(x)=f(x+2) D.f(x+3)是奇函数【分析】首先由奇函数性质求f(x)的周期,然后利用此周期推导选择项.【解答】解:∵f(x+1)与f(x﹣1)都是奇函数,∴函数f(x)关于点(1,0)及点(﹣1,0)对称,∴f(x)+f(2﹣x)=0,f(x)+f(﹣2﹣x)=0,故有f(2﹣x)=f(﹣2﹣x),函数f(x)是周期T=[2﹣(﹣2)]=4的周期函数.∴f(﹣x﹣1+4)=﹣f(x﹣1+4),f(﹣x+3)=﹣f(x+3),f(x+3)是奇函数.故选D12.(5分)(2009•全国卷Ⅰ)已知椭圆C:+y2=1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点A∈l,线段AF交C于点B,若=3,则||=()A.B.2 C.D.3【分析】过点B作BM⊥x轴于M,设右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N,根据椭圆的性质可知FN=1,进而根据,求出BM,AN,进而可得|AF|.【解答】解:过点B作BM⊥x轴于M,并设右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N,易知FN=1.由题意,故FM=,故B点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即BM=,故AN=1,∴.故选A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2009•全国卷Ⅰ)(x﹣y)10的展开式中,x7y3的系数与x3y7的系数之和等于﹣240.【分析】首先要了解二项式定理:(a+b)n=C n0a n b0+C n1a n﹣1b1+C n2a n﹣2b2++C n r a n﹣r b r++C n n a0b n,各项的通项公式为:T r=C n r a n﹣r b r.然后根据题目已知求解即可.+1【解答】解:因为(x﹣y)10的展开式中含x7y3的项为C103x10﹣3y3(﹣1)3=﹣C103x7y3,含x3y7的项为C107x10﹣7y7(﹣1)7=﹣C107x3y7.由C103=C107=120知,x7y3与x3y7的系数之和为﹣240.故答案为﹣240.14.(5分)(2009•全国卷Ⅰ)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9=81,则a2+a5+a8=27.【分析】由s9解得a5即可.【解答】解:∵∴a5=9∴a2+a5+a8=3a5=27故答案是2715.(5分)(2009•全国卷Ⅰ)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AA1=2,∠BAC=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20π.【分析】通过正弦定理求出底面外接圆的半径,设此圆圆心为O',球心为O,在RT△OBO'中,求出球的半径,然后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在△ABC中AB=AC=2,∠BAC=120°,可得由正弦定理,可得△ABC外接圆半径r=2,设此圆圆心为O',球心为O,在RT△OBO'中,易得球半径,故此球的表面积为4πR2=20π故答案为:20π16.(5分)(2009•全国卷Ⅰ)若,则函数y=tan2xtan3x的最大值为﹣8.【分析】见到二倍角2x 就想到用二倍角公式,之后转化成关于tanx的函数,将tanx看破成整体,最后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决.【解答】解:令tanx=t,∵,∴故填:﹣8.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2009•全国卷Ⅰ)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2﹣c2=2b,且sinAcosC=3cosAsinC,求b.【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将sinAcosC=3cosAsinC化成边的关系,再根据a2﹣c2=2b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法一:在△ABC中∵sinAcosC=3cosAsinC,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化简并整理得:2(a2﹣c2)=b2.又由已知a2﹣c2=2b∴4b=b2.解得b=4或b=0(舍);法二:由余弦定理得:a2﹣c2=b2﹣2bccosA.又a2﹣c2=2b,b≠0.所以b=2ccosA+2①又sinAcosC=3cosAsinC,∴sinAcosC+cosAsinC=4cosAsinCsin(A+C)=4cosAsinC,即sinB=4cosAsinC由正弦定理得,故b=4ccosA②由①,②解得b=4.18.(12分)(2009•全国卷Ⅰ)如图,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SD⊥底面ABCD,AD=,DC=SD=2,点M在侧棱SC上,∠ABM=60°(I)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Ⅱ)求二面角S﹣AM﹣B的大小.【分析】(Ⅰ)法一:要证明M是侧棱SC的中点,作MN∥SD交CD于N,作NE⊥AB交AB于E,连ME、NB,则MN⊥面ABCD,ME⊥AB,设MN=x,则NC=EB=x,解RT△MNE即可得x的值,进而得到M为侧棱SC的中点;法二:分别以DA、DC、DS为x、y、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并求出S点的坐标、C点的坐标和M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中点公式进行判断;法三:分别以DA、DC、DS为x、y、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构造空间向量,然后数乘向量的方法来证明.(Ⅱ)我们可以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S为x、y、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我们可以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S﹣AM﹣B的大小.【解答】证明:(Ⅰ)作MN∥SD交CD于N,作NE⊥AB交AB于E,连ME、NB,则MN⊥面ABCD,ME⊥AB,设MN=x,则NC=EB=x,在RT△MEB中,∵∠MBE=60°∴.在RT△MNE中由ME2=NE2+MN2∴3x2=x2+2解得x=1,从而∴M为侧棱SC的中点M.(Ⅰ)证法二:分别以DA、DC、DS为x、y、z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设M(0,a,b)(a>0,b>0),则,,由题得,即解之个方程组得a=1,b=1即M(0,1,1)所以M是侧棱SC的中点.(I)证法三:设,则又故,即,解得λ=1,所以M是侧棱SC的中点.(Ⅱ)由(Ⅰ)得,又,,设分别是平面SAM、MAB的法向量,则且,即且分别令得z1=1,y1=1,y2=0,z2=2,即,∴二面角S﹣AM﹣B的大小.19.(12分)(2009•全国卷Ⅰ)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I)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Ⅱ)设ξ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分析】(1)由题意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甲要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需在后面的比赛中先胜两局,根据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2)由题意知ξ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由上一问可知ξ的可能取值是2、3,由于各局相互独立,得到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解答】解:记A i表示事件:第i局甲获胜,(i=3、4、5)B i表示第j局乙获胜,j=3、4(1)记B表示事件:甲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甲要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需在后面的比赛中先胜两局,∴B=A3A4+B3A4A5+A3B4A5由于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P(B)=P(A3A4)+P(B3A4A5)+P(A3B4A5)=0.6×0.6+0.4×0.6×0.6+0.6×0.4×0.6=0.648(2)ξ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由上一问可知ξ的可能取值是2、3由于各局相互独立,得到ξ的分布列P(ξ=2)=P(A3A4+B3B4)=0.52P(ξ=3)=1﹣P(ξ=2)=1﹣0.52=0.48∴Eξ=2×0.52+3×0.48=2.48.20.(12分)(2009•全国卷Ⅰ)在数列{a n}中,a1=1,a n+1=(1+)a n+.(1)设b n=,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分析】(1)由已知得=+,即b n=b n+,由此能够推导出所求的通+1项公式.(2)由题设知a n=2n﹣,故S n=(2+4+…+2n)﹣(1++++…+),设T n=1++++…+,由错位相减法能求出T n=4﹣.从而导出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解答】解:(1)由已知得b1=a1=1,且=+,即b n=b n+,从而b2=b1+,+1b3=b2+,b n=b n﹣1+(n≥2).于是b n=b1+++…+=2﹣(n≥2).又b1=1,故所求的通项公式为b n=2﹣.(2)由(1)知a n=2n﹣,故S n=(2+4+…+2n)﹣(1++++…+),设T n=1++++…+,①T n=+++…++,②①﹣②得,T n=1++++…+﹣=﹣=2﹣﹣,∴T n=4﹣.∴S n=n(n+1)+﹣4.21.(12分)(2009•全国卷Ⅰ)如图,已知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四个点.(Ⅰ)求r的取值范围;(Ⅱ)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AC、BD的交点P的坐标.【分析】(1)先联立抛物线与圆的方程消去y,得到x的二次方程,根据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四个点的充要条件是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可求出r的范围.(2)先设出四点A,B,C,D的坐标再由(1)中的x二次方程得到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表示出面积并求出其的平方值,最后根据三次均值不等式确定得到最大值时的点P的坐标.【解答】解:(Ⅰ)将抛物线E:y2=x代入圆M:(x﹣4)2+y2=r2(r>0)的方程,消去y2,整理得x2﹣7x+16﹣r2=0(1)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四个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1)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即.解这个方程组得,.(II)设四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直线AC、BD的方程分别为y﹣=•(x﹣x1),y+=(x﹣x1),解得点P的坐标为(,0),则由(I)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7,x1x2=16﹣r2,则∴令,则S2=(7+2t)2(7﹣2t)下面求S2的最大值.由三次均值有:当且仅当7+2t=14﹣4t,即时取最大值.经检验此时满足题意.故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22.(12分)(2009•全国卷Ⅰ)设函数f(x)=x3+3bx2+3cx在两个极值点x1、x2,且x1∈[﹣1,0],x2∈[1,2].(1)求b、c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在下面的坐标平面内,画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2)证明:.【分析】(1)根据极值的意义可知,极值点x1、x2是导函数等于零的两个根,根据根的分布建立不等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区域即可;(2)先用消元法消去参数b,利用参数c表示出f(x2)的值域,再利用参数c 的范围求出f(x2)的范围即可.【解答】解:(Ⅰ)f'(x)=3x2+6bx+3c,(2分)依题意知,方程f'(x)=0有两个根x1、x2,且x1∈[﹣1,0],x2∈[1,2]等价于f'(﹣1)≥0,f'(0)≤0,f'(1)≤0,f'(2)≥0.由此得b,c满足的约束条件为(4分)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6分)(Ⅱ)由题设知f'(x2)=3x22+6bx2+3c=0,则,故.(8分)由于x2∈[1,2],而由(Ⅰ)知c≤0,故.又由(Ⅰ)知﹣2≤c≤0,(10分)所以.。

2009年辽宁高考数学理科卷带详解

2009年辽宁高考数学理科卷带详解

2009 年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已知集合 M x3x , 5 , N x5x 5 则M N( ),A.x 5 x5B.x3x5C. x 5 x , 5D. x 3 x , 5【测量目标】集合的基本运算 .【考查方式】给出两个集合运用集合间的交集运算求解交集表示的范围.【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 B【试题解析】直接利用交集性质求解,或者画出数轴求解 .2.已知复数z 12i,那么1=() zA. 5 2 5 iB. 5 2 5 iC. 1 2i D.1 2i55555555【测量目标】复数的基本运算、共轭复数.【考查方式】给出复数的共轭复数的分数形式求其值.【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 D【试题解析】111(11 2i2i)12i12i .z2i2i)(1122553.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 a(2,0), b 1 则a2b()A.3B. 2 3C. 4D. 12【测量目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考查方式】给出平面向量之间的夹角及一个向量的坐标表示求模.【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 Ba2, a 2a24a b4b244 2 1 cos60412 ,【试题解析】由已知2b∴a 2b 2 3.4. 已知圆 C 与直线x y0 及 x y 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 y 0 上,则圆 C 的方程为() A. ( x 1)2( y 1)22 B. ( x1)2( y 1)22C. (x 1)2( y 1)22D. ( x1)2( y1)22【测量目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考查方式】已知圆与一条已知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圆心所在的直线方程求圆的一般方程【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圆心在x y 0 上,排除C、D,再结合图象,或者验证 A 、B 中圆心到两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2即可 .5.从 5 名男医生、 4 名女医生中选 3 名医生组成一个医疗小分队,要求其中男、女医生都有,则不同的组队方案共有( ) A.70 种 B. 80 种 C. 100 种 D.140 种【测量目标】排列组合 .【考查方式】给出实际问题运用排列组合的性质运算求解答案.【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 A【试题解析】直接法:一男两女,有C15C42= 5×6= 30 种 ,两男一女 ,有C52C14= 10×4=40种 ,共计70 种.间接法:任意选取C93=84种,其中都是男医生有 C53=10种 ,都是女医生有C14= 4 种,于是符合条件的有 84- 10- 4= 70 种 .6.设等比数列a n的前 n 项和为 S n,若S63,则S9=() S3S6A. 278D.3 B. C.33【测量目标】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方式】给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比的形式求解其值.【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设公比为q,则 S6(1 q3 )S31q33q3 2 .S3S3S9 1 q3q6 1 2 4 7于是1 q312.S367.曲线yx(1,1) 处的切线方程为()在点x 2A. y x2B. y3x2C.y2x3D. y2x 1【测量目标】函数的导数,切线方程.【考查方式】给出一个曲线的解析式求其在某个定点的切线方程.【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 Dx 2 x22 ,当 x1时切线斜率为 k2 .【试题解析】 y2)2( x 2)( x8.已知函数 f ( x) A cos(xπ 2 ( )) 的图象如图所示, f ( ),则 f 0)( =23第 8 题图2 2 1 1A.B.C.D.w.w.w.k3322【测量目标】函数 yAsin( x) 的图像与性质 .【考查方式】给出函数 yA sin( x) 的图像,运用其性质求解未知数 .【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 B【试题解析】由图象可得最小正周期为2π f (2π 2π π 7π 于是 f (0) ) ,注意到与关于对称333212所以2ππ 2f ()f ( ).3231 9.已知偶函数 f ( x) 在区间0, ) 单调增加,则满足 f (2 x 1) f () 的 x 取值范围是3( )1 2B.1 21 2 D.1 2w.w.w.k.s.5.u.c.o.mA. ( ,),3 C. ( ,)2 ,3 33 2 33【测量目标】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考查方式】已知函数在某个区间的单调性求未知参数的取值范围.【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 A【试题解析】由于f ( x) 是偶函数 ,故 f ( x) f ( x ) ∴得 f ( 2x 1) f (1 ) ,再根据 f ( x) 的单11 2 3调性得 2x解得13x.3310.某店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总共记录了N 个数据 a 1 , a 2 , ...a N ,其中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 .该店用下边的程序框图计算月总收入 S 和月净盈利V ,那么在图中空白的判断框和处理框中,应分别填入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第10 题图A. A0,V S TB. A0,V S TC. A0,V S T w.w.w.k.s.5.u.c.o.mD. A0,V S T【测量目标】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考查方式】已知某个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给出输出结果逆推出原程序框图中的残缺部分.【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 C【试题解析】月总收入为S,因此A0 时归入S,判断框内填 A0 支出T为负数,因此月盈利V S T .11.正六棱锥 P-ABCDEF 中, G 为 PB 的中点,则三棱锥 D-GAC 与三棱锥P-GAC体积之比为 ()A. 1:1B. 1: 2C. 2 :1D. 3: 2【测量目标】锥的体积 .【考查方式】求解已知几何体中部分几何体的体积之比.【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 C【试题解析】由于G 是 PB 的中点 ,故 P-GAC 的体积等于 B-GAC 的体积 .在底面正六边形ABCDEF 中BH AB tan 303AB 而BD3AB 故DH=2BH3于是22VD GACVB GACVP GAC第 11 题图12.若x1满足2x2x 5 ,x2满足 2x2log 2 ( x 1) 5 , x1 x2()5B.37D.4A. C.22【测量目标】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考查方式】给出满足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未知数,运用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求解未知数之和 .【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 C【试题解析】由题意2x2x5①2x2log 2 ( x1)5②(步骤 1)所以 2x52x , x log(52x) 即 2x2log2(52x ) (步骤2)11211令 2x172t ,代入上式得 72t2log 2 (2t 2)22log 2 (t1)52t2log 2 (t1) 与②式比较得 t x2于是 2 x17 2x2(步骤3)x17x2,故选 C.(步骤 4)213.某企业有 3 个分厂生产同一种电子产品,第一、二、三分厂的产量之比为1: 2:1,用分层抽样方法(每个分厂的产品为一层)从 3 个分厂生产的电子产品中共取100 件作使用寿命的测试,由所得的测试结果算得从第一、二、三分厂取出的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平均值分别为980h,1020h, 1032h,则抽取的100 件产品的使用寿命的平均值为_________h.【测量目标】分层抽样 .【考查方式】给出实际问题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求解答案.【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 1013【试题解析】x 98011020210321.4101314.等差数列a n的前 n 项和为 S n,且 6S55S35, 则 a4.【测量目标】数列的通项公式a n与前 n 项和 S n的关系.【考查方式】已知数列的通项与其前n 项和之间的关系求解数列的未知项.【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131n(n【试题解析】∵ S n na11)d ∴S55a110d , S3 3a13d .2∴ 6S55S330a160d (15a115d ) 15a145d 15(a13d )15a4.∵ 6S5 5S3 5, 故a41 . 315.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m 3. w.w.w.k.s.5.u.c.o.m第15 题图【测量目标】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考查方式】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其体积.【难易程度】容易【参考答案】4【试题解析】这是一个三棱锥,高为 2,底面三角形一边为4,这边上的高为3,体积等于 1 ×2×4×3=4.616.已知F是双曲线x2y21 的左焦点, A(1,4), 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F PA 的412最小值为.【测量目标】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方式】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运用其简单的几何性质求两条线段模的最值.【难易程度】中等【参考答案】 9【试题解析】注意到P 点在双曲线的两只之间,且双曲线右焦点为 F (4,0) ,于是由双曲线性质PF PF2a 4 而 PA PF ⋯ AF5两式相加得 PF PA ⋯9,当且仅当A, P, F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 A,B,C,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 .测量船于水面 A 处测得 B 点和 D 点的仰角分别为75 , 30,于水面 C 处测得 B 点和 D 点的仰角均为60 , AC 0.1 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2 1.414,6 2.44)第 17 题图【测量目标】正弦定理的实际应用.【考查方式】运用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构建三角形求解实际问题 .【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在△ABC 中, DAC30 ,ADC 60 DAC 30 . (步骤1 )所以CD AC 0.1 又 BCD180 60 6060 ,(步骤 2)故 CB 是 △ CAD 底边 AD 的中 垂 线 , 所 以 BDBA , ( 步 骤 3 ) 在 △ ABC 中 ,A BA C即s i n B C A s i n A B CAC sin 603 263 26AB20(步骤 4)因此, BD0.33km .故 B ,D 的距离sin1520约为 0.33km. (步骤 5)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已知两个正方行ABCD 和 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 M ,N 分别为 AB , DF 的中点 .( 1)若平面 ABCD ⊥平面 DCEF ,求直线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角的正值弦;(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 ME 与 BN 是两条异面直线 .w.w.w.k.s.5.u.c.o.m第 18 题图【测量目标】面面垂直,异面直线之间的关系.【考查方式】给出立体几何体,由已知知识点求解面面垂直与异面直线之间的关系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 1)解法一:取 CD 的中点 G ,连接 MG , NG.设正方形 ABCD , DCEF 的边长为 2,则 MG ⊥CD , MG =2, NG2 (步骤 1)因为平面 ABCD ⊥平面 DCED ,所以 MG ⊥平面 DCEF ,可得∠ MNG 是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的角 . (步骤 2)因为 MN 6 ,所以 sin MNG6为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步骤 3)3解法二:设正方形 ABCD ,DCEF 的边长为2,以 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DC ,DF , DA 为 x, y, 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步骤 1)则 M( 1,0,2) ,N(0,1,0),可得MN( 1,1,2) (步骤2)MN DA6又 DA (0,2,2) 为平面DCEF的法向量,可得 cos(MN , DA )·MN DA3所以 MN 与平面 DC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cos MN , DA 6(步骤 3)3第18 题 (1)图(2)假设直线 ME 与 BN 共面,则 AB 平面 MBEN ,且平面 MBEN 与平面 DCEF 交于 EN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平面DCEF .又AB//CD ,所以 AB //平面 DCEF .而 EN 为平面 MBEN 与平面 DCEF 的交线,所以 AB //EN.又 AB//CD//EF ,所以 EN//EF,这与 EN EF=E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 ME 与 BN 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某人向一目射击1.该目标分为 3 个不4 次,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3同的部分,第一、二、三部分面积之比为1: 3: 6 .击中目标时,击中任何一部分的概率与其面积成正比 .( 1)设 X 表示目标被击中的次数,求X 的分布列;( 2)若目标被击中 2 次, A 表示事件“第一部分至少被击中 1 次或第二部分被击中 2 次”,求P( A)【测量目标】数学期望,分布列.【考查方式】运用数学期望的相关知识求解实际问题.【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 1)依题意 X 的分列为X 0 1 2 3 4P16 32 24 8 18181818181( 2)设A 1 表示事件 “第一次击中目标时,击中第i 部分 ”, i1,2 .B 1 表示事件 “第二次击中目标时,击中第i 部分 ”,i1,2依题意知 P ( A 1) =P(B 1)=0.1 , P (A 2) =P(B 2)=0.3,(步骤 1)A A 1B 1 A 1 B 1 A 1B 1A 2B 2 ,(步骤 2)所求的概率为 P( A)P( A B ) P( A B ) P (A B ) P( A B )1 11 11 122= P( A 1 B 1 )P( A 1) P( B 1) P (A 1 )P(B 1 ) P( A 2 ) P( B 2 )= 0.1 0.9 0.9 0.1 0.1 0.1 0.3 0.3 0.28 . (步骤 3)20.(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椭圆C 过点 A (1,3) ,两个焦点为 ( 1,0),(1,0) .2( 1) 求椭圆 C 的方程; w.w.w.k.s.5.u.c.o.m( 2) E,F 是椭圆 C 上的两个动点, 如果直线 AE 的斜率与 AF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测量目标】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考查方式】已知椭圆的几个参数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 (1)由题意,c=1,可设椭圆方程为191(,步骤 1)解得 b23 ,b231 b2 4b 24(舍去)所以椭圆方程为x2y241. (步骤 2)3(2) 设直线 AE 方程为: yk (x 1)3,代入x2y2241得3(3 4k 2 ) x24k (3 2k )x4(3k )2120 (步骤 3)2设 E(x E , y E ) , F (x F , y F ) ,因为点 A(1,3) 在椭圆上,所以24( 3 k) 2123 x F2, y E kx E 4k 2k (步骤 4) 又直线 AF 的斜率与 AE 的斜率3 24(3k )2123 互为相反数,在上式中以k 代 k ,可得 x F2y Ekx E3 4k2k2(步骤 5)所以直线EF 的斜率 k EFy F y E k (x Fx E ) 2k 1x FxE x Fx E2即直线 EF 的斜率为定值,其值为1 (步骤 6).2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f (x)1 x2 ax ( a1)ln x,a1 .2( 1)讨论函数 f ( x) 的单调性; w.w.w.k.s.5.u.c.o.m( 2)证明:若 a 5 ,则对任意 x 1 , x 2(0, ) , x 1 x 2 ,有f ( x 1 )f ( x 2 ) 1.x 1x 2【测量目标】函数的单调性 .【考查方式】已知函数解析式求解函数的单调性,已知参数范围求解区间内函数的单调性.【难易程度】较难【试题解析】 (1) f ( x) 的定义域为 (0,) . f ( x) x aa 1 x 2ax a1xx(x 1)( x 1 a)(步骤1)x( i )若 a 11 即 a2 ,则 f (x)(x1)2) 单调增加 . (步骤 2)x故 f ( x) 在 (0,(ii)若 a 1 1 , , a, x (a 1,1) 时, f ( x) 0 ; (步骤 3 )而 a 1 故 12 则当当 x(0, a 1)及 x (1, ) 时, f ( x)故 f ( x) 在 ( a 1,1)单调减少,在 (0, a 1),(1, ) 单调增加 . (步骤 4)(iii) 若 a 11 ,即 a2 ,同理可得 f ( x) 在 (1,a 1) 单调减少, 在 (0,1),( a 1,) 单调增加 . (步骤 5)(2) 考虑函数 g( x)f ( x) x1 x2 ax (a 1)ln xx (步骤 6)2则 g ( x)x (a1)a1⋯2 xga 1(a1) 1 ( a 1 1)2(步骤 7)xx由 于 1 a 5 , 故 g (x)0 , 即 g( x) 在 (4, +∞)单 调 增 加 , 从 而 当 x 1 x 2 0 时 有g(x1 )g (x2 ) 0 ,(步骤8 )即f ( x1) f ( x2 )x1x20 ,故f (x1 ) f (x2 )x11 ,当x20 x1x2f ( x1 ) f ( x2 ) f ( x2 ) f ( x1)1.(步骤9)时,有x2x2x1x122.(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ABC中, AB=AC, D 是△ABC外接圆劣弧AC上的点(不与点 A,C 重合),延长 BD 至 E.(1)求证: AD 的延长线平分CDE ;(2) 若BAC= 30,△ABC中 BC边上的高为2+ 3 ,求△ABC 外接圆的面积.w.w.w.k.s.5.u.c.o.m第 22 题图【测量目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方式】给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运用其简单几何性质求解角与线的关系【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1)如图,设 F 为 AD 延长线上一点∵A, B, C,D 四点共圆,∴∠(步骤 1)又AB=AC∴∠ ABC=∠ ACB,且∠ ADB =∠ACB ,∴∠ ADB=∠ CDF ,.CDF= ∠ ABC (步骤 2)对顶角∠ EDF =∠ ADB, 故∠ EDF =∠ CDF ,即 AD 的延长线平分∠CDE . (步骤 3)第22 题图(2)设 O 为外接圆圆心,连接 AO 交 BC 于 H ,则 AH⊥BC.连接 OC, OA 由题意∠ OAC=∠OCA=15 , ∠ACB= 75 ,∴∠ OCH = 60 .(步骤 4)设圆半径为 r,则 r+33 ,a 得 r=2, 外接圆的面积为4 π.(步骤 5)r=2+223.(本小题满分 10分)选修4- 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为极点,x 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cos(π) =1,M,N分别为C与x 3轴, y 轴的交点 .( 1)写出 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N 的极坐标; w.w.w.k.s.5.u.c.o.m ( 2)设 MN 的中点为 P,求直线 OP 的极坐标方程 .【测量目标】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查方式】建立坐标系求解参数方程.【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 1)由cos(π13)1得 ( cos sin ) 1(步骤1)322从而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1 x3y 1即x3y 2 (步骤2)220 时,2,M (2,0)π=,N (,)3所以时, 2 3所以23π (步骤)2332( 2) M 点的直角坐标为(2,0) N 点的直角坐标为(0,23) (步骤4)3所以 P 点的直角坐标为(1,323π) ,则 P 点的极坐标为(,)336所以直线OP 的极坐标方程为π,(,) (步骤5)624.(本小题满分 10 分)设函数f ( x)| x1| | x a | .(1)若a1, 解不等式 f ( x) ⋯3;(2)如果x R , f ( x)⋯2 ,求a的取值范围 .w.w.w.k.s.5.u.c.o.m【测量目标】不等式 .【考查方式】给出函数解析式求解不等式.【难易程度】中等【试题解析】(1)当a 1 时, f ( x)x1x1.由 f ( x)⋯3得x 1 x 1 ⋯3 (步骤1)1 当x , 1 时,不等式化为 1 x1x ⋯3即2x ⋯ 3(步骤 2)○2 当x 1 时,联立不等式组x1解得其解集为3 ,,综上得 f ( x) ⋯3 的解集+○ f ( x) ⋯32为33,,.(步骤 3)22(2)若a1, f ( x) 2 x 1 ,不满足题设条件.2x a1, x ,a,1 若a 1 , f ( x)1a, a x1, f ( x)的最小值为 1 a (步骤4)○2x(a1), x ⋯12x a1, x , 1,2若a1, f (x)1a,1x a, f (x) 的最小值为 a1(步骤5)○2x(a1), x ⋯ a所以x R,f(x)⋯ 2的充要条件是 a 1⋯2,从而a的取值范围为(- ,13,).(步骤6)。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参考公式: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如果事件A,B 互斥,那么P(A+B)=P(A)+P(B);R 如果事件A,B 独立,那么P(AB)=P(A)P(B). 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1)(0,1,2,,)k k n kn nP k C p p k n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0,2,A a =,{}21,B a =,若{}0,1,2,4,16AB =,则a 的值为(A )0 (B )1 (C )2 (D )4【解析】:∵{}0,2,A a =,{}21,B a =,{}0,1,2,4,16A B =∴2164a a ⎧=⎨=⎩∴4a =,故选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2)复数31ii--等于 (A )i 21+ B )12i - C )2i + D )2i -【解析】: 223(3)(1)324221(1)(1)12i i i i i ii i i i i --++-+====+--+-,故选C.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分母需要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把分母变为实数.将除法转变为乘法进行运算. (3)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A )cos 2y x = (B )22cos y x = (C ))42sin(1π++=x y (D )22sin y x =【解析】: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得到函数sin 2()4y x π=+即sin(2)cos 22y x x π=+=的图象,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21cos22sin y x x =+=,故选D.答案:D【命题立意】: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公式的变形.(4)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π+ (B ) 4π+ (C ) 2π+(D ) 4π 【解析】:该空间几何体为一圆柱和一四棱锥组成的,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体积为2π,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3.所以体积为2133⨯=侧(左)视图正(主)俯视图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3π+.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三视图能够想象得到空间的立体图,并能准确地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5) 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 β⊥”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如果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m β⊥,则αβ⊥,反过来则不一定.所以“αβ⊥”是“m 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几何中垂直关系的判定和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6) 函数x x x xe e y e e--+=-的图像大致为【解析】:函数有意义,需使0xxe e--≠,其定义域为{}0|≠x x ,排除C,D,又因为22212111x x x x x x x e e e y e e e e --++===+---,所以当0x >时函数为减函数,故选A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性质.本题的难点DB在于给出的函数比较复杂,需要对其先变形,再在定义域内对其进行考察其余的性质. (7)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2BC BA BP +=.则 (A )0PA PB += (B )0PC PA += (C )0PB PC += (D )0PA PB PC ++=【解析】:因为2BC BA BP +=.所以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所以应该选C 。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 、 A .B .2009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1.(5 分)设集合 A={4,5,7,9},B={3,4,7,8,9},全集 U=A ∪B ,则集合∁U (A ∩B )中的元素共有( )A .3 个B .4 个C .5 个D .6 个2.(5 分)已知=2+i ,则复数 z=( ) A .﹣1+3i B .1﹣3iC .3+iD .3﹣i 3.(5 分)不等式<1 的解集为( )A .{x |0<x <1}∪{x |x >1}B .{x |0<x <1}C .{x |﹣1<x <0}D .{x |x <0}4.(5 分)已知双曲线﹣=1(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 y=x 2+1 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2C .D .5.(5 分)甲组有 5 名男同学,3 名女同学;乙组有 6 名男同学、2 名女同学.若 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 2 名同学,则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A .150 种B .180 种C .300 种D .345 种 6.(5 分)设 是单位向量,且,则•的最小值为( )A .﹣2B .﹣2C .﹣1D .1﹣7.(5 分)已知三棱柱 ABC ﹣A 1B 1C 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 1 在底面 ABC 上的射影 D 为 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B 与 CC 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C .D .8.(5分)如果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0)中心对称,那么|φ|的最小值为()A.B.C.D.9.(5 分)已知直线y=x+1 与曲线y=ln(x+a)相切,则a 的值为()A.1 B.2 C.﹣1 D.﹣210.(5 分)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动点P、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的距离为,Q 到α的距离为,则P、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A.1 B.2 C.D.411.(5 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1)与f(x﹣1)都是奇函数,则()A.f(x)是偶函数B.f(x)是奇函数C.f(x)=f(x+2)D.f(x+3)是奇函数12.(5 分)已知椭圆C:+y2=1 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点A∈l,线段AF 交C 于点B,若=3,则||=()A.B.2 C.D.3二、填空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20 分)13.(5 分)(x﹣y)10的展开式中,x7y3的系数与x3y7的系数之和等于.14.(5 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 项和为S n,若S9=81,则a2+a5+a8=.15.(5 分)直三棱柱ABC﹣A1B1C1 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AA1=2,∠BAC=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16.(5 分)若,则函数y=tan2xtan3x 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6 小题,满分70 分)17.(10 分)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2﹣c2=2b,且sinAcosC=3cosAsinC,求b.18.(12 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底面ABCD,AD=,DC=SD=2,点M 在侧棱SC 上,∠ABM=60°(I)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II)求二面角S﹣AM﹣B 的大小.19.(12 分)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 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 局中,甲、乙各胜1 局.(I)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II)设ξ表示从第3 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0.(12 分)在数列{a n}中,a1=1,a n+1=(1+)a n+.(1)设b n=,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的前n 项和S n.21.(12 分)如图,已知抛物线E:y2=x 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 四个点.(I)求r 的取值范围;(II)当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AC、BD 的交点P 的坐标.22.(12 分)设函数f(x)=x3+3bx2+3cx 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1,0],x2∈[1,2].(1)求b、c 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在下面的坐标平面内,画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2)证明:.2009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5 分,满分60 分)1.(5 分)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U(A∩B)中的元素共有()A.3 个B.4 个C.5 个D.6 个【考点】1H: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交集含义取A、B 的公共元素写出A∩B,再根据补集的含义求解.【解答】解:A∪B={3,4,5,7,8,9},A∩B={4,7,9}∴∁U(A∩B)={3,5,8}故选A.也可用摩根律:∁U(A∩B)=(∁U A)∪(∁U 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较简单.2.(5 分)已知=2+i,则复数z=()A.﹣1+3i B.1﹣3i C.3+i D.3﹣i【考点】A1:虚数单位i、复数.【分析】化简复数直接求解,利用共轭复数可求z.【解答】解:,∴z=1﹣3i故选:B.【点评】求复数,需要对复数化简,本题也可以用待定系数方法求解.3.(5 分)不等式<1 的解集为()A.{x|0<x<1}∪{x|x>1} B.{x|0<x<1} C.{x|﹣1<x<0}D.{x|x<0}【考点】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本题为绝对值不等式,去绝对值是关键,可利用绝对值意义去绝对值,也可两边平方去绝对值.【解答】解:∵<1,∴|x+1|<|x﹣1|,∴x2+2x+1<x2﹣2x+1.∴x<0.∴不等式的解集为{x|x<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绝对值不等式,属基本题.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主要有:利用绝对值的意义、讨论和平方.4.(5分)已知双曲线﹣=1(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2+1 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2 C.D.【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求出渐近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根据判别式等于0,找到a 和b 的关系,从而推断出a 和c 的关系,答案可得.【解答】解:由题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ax2﹣bx+a=0,因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所以b2﹣4a2=0,即,故选:C.、 、 【点评】本小题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离心率,基础题.5.(5 分)甲组有 5 名男同学,3 名女同学;乙组有 6 名男同学、2 名女同学.若 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 2 名同学,则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A .150 种B .180 种C .300 种D .345 种【考点】D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D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专题】5O :排列组合.【分析】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1 名女同学来自甲组和乙组两类型.【解答】解:分两类(1)甲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 C 51•C 31•C 62=225 种选法; (2)乙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 C 52•C 61•C 21=120 种选法.故共有 345 种选法.故选:D .【点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最关键做到不重不漏,先分类,后分步!6.(5 分)设 是单位向量,且,则• 的最小值为( )A .﹣2B .﹣2C .﹣1D .1﹣【考点】9O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由题意可得=,故要求的式子即﹣()•+=1﹣cos=1﹣cos,再由余弦函数的值域求出它的最小值. 【解答】解:∵、、 是单位向量,,∴, =.∴•=﹣()•+ =0﹣()•+1=1﹣cos=1﹣cos ≥.故选:D.【点评】考查向量的运算法则;交换律、分配律但注意不满足结合律.7.(5分)已知三棱柱ABC﹣A1B1C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D 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CC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C.D.A.B.【考点】LO: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首先找到异面直线AB 与CC1 所成的角(如∠A1AB);而欲求其余弦值可考虑余弦定理,则只要表示出A1B 的长度即可;不妨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为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之.【解答】解:设BC 的中点为D,连接A1D、AD、A1B,易知θ=∠A1AB 即为异面直线AB 与CC1 所成的角;并设三棱柱ABC﹣A1B1C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为1,则|AD|=,|A1D|=,|A1B|=,由余弦定理,得cos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夹角与余弦定理.8.(5分)如果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0)中心对称,那么|φ|的最小值为()A.B.C.D.【考点】HB:余弦函数的对称性.【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令x=代入函数使其等于0,求出φ的值,进而可得|φ|的最小值.【解答】解:∵函数y=3cos(2x+φ)的图象关于点中心对称.∴∴由此易得.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函数的对称性.属基础题.9.(5 分)已知直线y=x+1 与曲线y=ln(x+a)相切,则a 的值为()A.1 B.2 C.﹣1 D.﹣2【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切点在切线上也在曲线上得到切点坐标满足两方程;又曲线切点处的导数值是切线斜率得第三个方程.【解答】解:设切点P(x0,y0),则y0=x0+1,y0=ln(x0+a),又∵∴x0+a=1∴y0=0,x0=﹣1∴a=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常利用它求曲线的切线10.(5 分)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动点P、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的距离为,Q 到α的距离为,则P、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A.1 B.2 C.D.4【考点】LQ: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分别作QA⊥α于A,AC⊥l 于C,PB⊥β于B,PD⊥l 于D,连CQ,BD 则∠ACQ=∠PBD=60°,在三角形APQ 中将PQ 表示出来,再研究其最值即可.【解答】解:如图分别作QA⊥α于A,AC⊥l 于C,PB⊥β 于B,PD⊥l 于D,连CQ,BD 则∠ACQ=∠PDB=60°,,又∵当且仅当AP=0,即点A 与点P 重合时取最小值.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11.(5 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1)与f(x﹣1)都是奇函数,则()A.f(x)是偶函数B.f(x)是奇函数C.f(x)=f(x+2)D.f(x+3)是奇函数【考点】3I:奇函数、偶函数.【专题】16:压轴题.【分析】首先由奇函数性质求f(x)的周期,然后利用此周期推导选择项.【解答】解:∵f(x+1)与f(x﹣1)都是奇函数,∴函数f(x)关于点(1,0)及点(﹣1,0)对称,∴f(x)+f(2﹣x)=0,f(x)+f(﹣2﹣x)=0,故有f(2﹣x)=f(﹣2﹣x),函数f(x)是周期T=[2﹣(﹣2)]=4 的周期函数.∴f(﹣x﹣1+4)=﹣f(x﹣1+4),f(﹣x+3)=﹣f(x+3),f(x+3)是奇函数.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奇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并考查函数周期的求法.12.(5 分)已知椭圆C:+y2=1 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点A∈l,线段AF 交C 于点B,若=3,则||=()A.B.2 C.D.3【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过点B 作BM⊥x 轴于M,设右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N,根据椭圆的性质可知FN=1,进而根据,求出BM,AN,进而可得|AF|.【解答】解:过点B 作BM⊥x 轴于M,n n n nn r +1 n 10 10 10 10 10 10并设右准线 l 与 x 轴的交点为 N ,易知 FN=1.由题意,故 FM=,故 B 点的横坐标为,纵坐标为±即 BM=, 故 AN=1, ∴.故选:A .【点评】本小题考查椭圆的准线、向量的运用、椭圆的定义,属基础题.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13.(5 分)(x ﹣y )10 的展开式中,x 7y 3 的系数与 x 3y 7的系数之和等于 ﹣240 .【考点】DA :二项式定理. 【专题】11:计算题.【分析】首先要了解二项式定理:(a +b )n =C 0a n b 0+C 1a n ﹣1b 1+C 2a n ﹣2b 2++C r a n ﹣ r b r ++C n a 0b n ,各项的通项公式为:T =C r a n ﹣r b r .然后根据题目已知求解即可. 【解答】解:因为(x ﹣y )10 的展开式中含 x 7y 3 的项为 C 3x 10﹣3y (3 含 x 3y 7 的项为 C 7x 10﹣7y 7(﹣1)7=﹣C 7x 3y 7. 由 C 3=C 7=120 知,x 7y 3 与 x 3y 7 的系数之和为﹣240.故答案为﹣240.﹣1)3=﹣C 3x 7y 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问题,对于公式:(a +b )n =C n 0a n b 0+C n 1a n﹣1b1+C 2a n﹣2b2++C r a n﹣r b r++C n a0b n,属于重点考点,同学们需要理解记忆.n n n14.(5 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 项和为S n,若S9=81,则a2+a5+a8= 27 .【考点】83:等差数列的性质;8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分析】由s9 解得a5 即可.【解答】解:∵∴a5=9∴a2+a5+a8=3a5=27故答案是27【点评】本题考查前n 项和公式和等差数列的性质.15.(5 分)直三棱柱ABC﹣A1B1C1 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AB=AC=AA1=2,∠BAC=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20π.【考点】LR:球内接多面体.【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通过正弦定理求出底面外接圆的半径,设此圆圆心为O',球心为O,在RT△OBO'中,求出球的半径,然后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在△ABC 中AB=AC=2,∠BAC=120°,可得由正弦定理,可得△ABC 外接圆半径r=2,设此圆圆心为O',球心为O,在RT△OBO'中,易得球半径,故此球的表面积为4πR2=20π故答案为:20π【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解题思路是:先求底面外接圆的半径,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出球的半径,这是三棱柱外接球的常用方法;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16.(5 分)若,则函数y=tan2xtan3x 的最大值为﹣8 .【考点】3H: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见到二倍角2x 就想到用二倍角公式,之后转化成关于tanx 的函数,将tanx 看破成整体,最后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解决.【解答】解:令tanx=t,∵,∴故填:﹣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的正切,二次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等,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分布在各块知识点,各个知识水平层面.以最值为载体,可以考查中学数学的所有知识点.三、解答题(共6 小题,满分70 分)17.(10 分)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已知a2﹣c2=2b,且sinAcosC=3cosAsinC,求b.【考点】HR:余弦定理.【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将sinAcosC=3cosAsinC 化成边的关系,再根据a2﹣c2=2b 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法一:在△ABC 中∵sinAcosC=3cosAsinC,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化简并整理得:2(a2﹣c2)=b2.又由已知a2﹣c2=2b∴4b=b2.解得b=4 或b=0(舍);法二:由余弦定理得:a2﹣c2=b2﹣2bccosA.又a2﹣c2=2b,b≠0.所以b=2ccosA+2①又sinAcosC=3cosAsinC,∴sinAcosC+cosAsinC=4cosAsinCsin(A+C)=4cosAsinC,即sinB=4cosAsinC 由正弦定理得,故b=4ccosA②由①,②解得b=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18.(12 分)如图,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底面ABCD,AD=,DC=SD=2,点M 在侧棱SC 上,∠ABM=60°(I)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II)求二面角S﹣AM﹣B 的大小.【考点】LO: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分析】(Ⅰ)法一:要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作MN∥SD 交CD 于N,作NE⊥AB 交AB 于E,连ME、NB,则MN⊥面ABCD,ME⊥AB,设MN=x,则NC=EB=x,解RT△MNE 即可得x 的值,进而得到M 为侧棱SC 的中点;法二:分别以DA、DC、DS 为x、y、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并求出S 点的坐标、C 点的坐标和M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中点公式进行判断;法三:分别以DA、DC、DS 为x、y、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构造空间向量,然后数乘向量的方法来证明.(Ⅱ)我们可以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S 为x、y、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我们可以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S﹣AM﹣B 的大小.【解答】证明:(Ⅰ)作MN∥SD 交CD 于N,作NE⊥AB 交AB 于E,连ME、NB,则MN⊥面ABCD,ME⊥AB,设MN=x,则NC=EB=x,在RT△MEB 中,∵∠MBE=60°∴.在RT△MNE 中由ME2=NE2+MN2∴3x2=x2+2解得x=1,从而∴M 为侧棱SC 的中点M.(Ⅰ)证法二:分别以DA、DC、DS 为x、y、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设M(0,a,b)(a>0,b>0),则,,由题得,即解之个方程组得a=1,b=1 即M(0,1,1)所以M 是侧棱SC 的中点.(I)证法三:设,则又故,即,解得λ=1,所以M 是侧棱SC 的中点.(Ⅱ)由(Ⅰ)得,又,,设分别是平面SAM、MAB 的法向量,则且,即且分别令得z1=1,y1=1,y2=0,z2=2,即,∴二面角S﹣AM﹣B 的大小.【点评】空间两条直线夹角的余弦值等于他们方向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空间直线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正弦值;空间锐二面角的余弦值等于他的两个半平面方向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19.(12 分)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 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 局中,甲、乙各胜1 局.(I)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II)设ξ表示从第3 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考点】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G: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11:计算题.【分析】(1)由题意知前2 局中,甲、乙各胜1 局,甲要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需在后面的比赛中先胜两局,根据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2)由题意知ξ表示从第3 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由上一问可知ξ的可能取值是2、3,由于各局相互独立,得到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解答】解:记A i 表示事件:第i 局甲获胜,(i=3、4、5)B i 表示第j 局乙获胜,j=3、4(1)记B 表示事件:甲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前2 局中,甲、乙各胜1 局,∴甲要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需在后面的比赛中先胜两局,∴B=A3A4+B3A4A5+A3B4A5由于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P(B)=P(A3A4)+P(B3A4A5)+P(A3B4A5)=0.6×0.6+0.4×0.6×0.6+0.6×0.4×0.6=0.648(2)ξ表示从第3 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由上一问可知ξ的可能取值是2、3由于各局相互独立,得到ξ的分布列P(ξ=2)=P(A3A4+B3B4)=0.52 P(ξ=3)=1﹣P(ξ=2)=1﹣0.52=0.48∴Eξ=2×0.52+3×0.48=2.48.【点评】认真审题是前提,部分考生由于考虑了前两局的概率而导致失分,这是很可惜的,主要原因在于没读懂题.另外,还要注意表述,这也是考生较薄弱的环节.20.(12 分)在数列{a n}中,a1=1,a n+1=(1+)a n+.(1)设b n=,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的前n 项和S n.【考点】8E:数列的求和;8H:数列递推式.【专题】11:计算题;15:综合题.=b n+,由此能够推导出所求的通【分析】(1)由已知得=+,即b n+1项公式.(2)由题设知a n=2n﹣,故S n=(2+4+…+2n)﹣(1++++…+),设T n=1++++…+,由错位相减法能求出T n=4﹣.从而导出数列{a n}的前n 项和S n.【解答】解:(1)由已知得b1=a1=1,且=+,即b n=b n+,从而b2=b1+,+1b3=b2+,b n=b n﹣1+(n≥2).于是b n=b1+++…+=2﹣(n≥2).又b1=1,故所求的通项公式为b n=2﹣.(2)由(1)知a n=2n﹣,故S n=(2+4+…+2n)﹣(1++++…+),设T n=1++++…+,①T n=+++…++,②①﹣②得,T n=1++++…+﹣= ﹣=2﹣﹣,∴T n=4﹣.∴S n=n(n+1)+﹣4.【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求法,解题时要注意错位相减法的合理运用.21.(12 分)如图,已知抛物线E:y2=x 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 四个点.(I)求r 的取值范围;(II)当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AC、BD 的交点P 的坐标.【考点】IR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JF :圆方程的综合应用;K8:抛物线的性质.【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1)先联立抛物线与圆的方程消去 y ,得到 x 的二次方程,根据抛物线E :y 2=x 与圆 M :(x ﹣4)2+y 2=r 2(r >0)相交于 A 、B 、C 、D 四个点的充要条件是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可求出 r 的范围.(2)先设出四点 A ,B ,C ,D 的坐标再由(1)中的 x 二次方程得到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表示出面积并求出其的平方值,最后根据三次均值不等式确定得到最大值时的点 P 的坐标.【解答】解:(Ⅰ)将抛物线 E :y 2=x 代入圆 M :(x ﹣4)2+y 2=r 2(r >0)的方程,消去 y 2,整理得 x 2﹣7x +16﹣r 2=0(1)抛物线 E :y 2=x 与圆 M :(x ﹣4)2+y 2=r 2(r >0)相交于 A 、B 、C 、D 四个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1)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II ) 设四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 、 、 .∴ 即 .解这个方程组得,则直线AC、BD 的方程分别为y﹣= •(x﹣x1),y+=(x﹣x1),解得点P 的坐标为(,0),则由(I)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7,x1x2=16﹣r2,则∴令,则S2=(7+2t)2(7﹣2t)下面求S2的最大值.由三次均值有:当且仅当7+2t=14﹣4t,即时取最大值.经检验此时满足题意.故所求的点P 的坐标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和圆的综合问题.圆锥曲线是高考必考题,要强化复习.22.(12 分)设函数f(x)=x3+3bx2+3cx 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1,0],x2∈[1,2].(1)求b、c 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在下面的坐标平面内,画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2)证明:.【考点】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7B: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R6:不等式的证明.【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16:压轴题.【分析】(1)根据极值的意义可知,极值点x1、x2 是导函数等于零的两个根,根据根的分布建立不等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区域即可;(2)先用消元法消去参数b,利用参数c 表示出f(x2)的值域,再利用参数c 的范围求出f(x2)的范围即可.【解答】解:(Ⅰ)f'(x)=3x2+6bx+3c,(2分)依题意知,方程f'(x)=0 有两个根x1、x2,且x1∈[﹣1,0],x2∈[1,2]等价于f'(﹣1)≥0,f'(0)≤0,f'(1)≤0,f'(2)≥0.由此得b,c 满足的约束条件为(4 分)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c)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6分)(Ⅱ)由题设知f'(x2)=3x22+6bx2+3c=0,则,故.(8 分)由于x2∈[1,2],而由(Ⅰ)知c≤0,故.又由(Ⅰ)知﹣2≤c≤0,(10 分)所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以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和不等式的证明,属于基础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1数学试题答案(理数)

2009年高考全国卷1数学试题答案(理数)

第一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制度: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3、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无道,商汤起兵打败夏桀。

二、商朝兴衰1、建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

2、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奴隶制:实行残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纣残酷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灭纣,商亡。

三、西周1、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商亡。

周朝建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制度(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规定: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

(2)分封制:①内容: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②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③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灭亡:(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作者:深冬之寒2007-2-13 21:24 回复此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回复:【历史】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农业和畜牧业1、农作物:品种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2、耕作技术:集体耕作;农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铜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手工业1、青铜器:①主要手工部门,称为“青铜时代”,商周达到繁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下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一、选择题(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 ,则集合[u (A B )中的元素共有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2)已知1iZ +=2+I,则复数z= (A )-1+3i (B)1-3i (C)3+I (D)3-i(3) 不等式11X X +-<1的解集为 (A ){x }{}011x x x 〈〈〉 (B){}01x x 〈〈(C ){}10x x -〈〈 (D){}0x x 〈 (4)设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 2 +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 )3 (B )2 (C )5 (D )6(5) 甲组有5名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

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A )150种 (B )180种 (C )300种 (D)345种(6)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A )2-(B )22- (C )1- (D)12-(7)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34(B )54 (C )74 (D) 34(8)如果函数()cos 2y x φ=3+的图像关于点43π⎛⎫⎪⎝⎭,0中心对称,那么π的最小值为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9) 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 ln()x a =+相切,则α的值为(A)1 (B)2 (C) -1 (D)-2(10)已知二面角α-l-β为600,动点P 、Q 分别在面α、β内,P 到β的距离为3,Q 到α的距离为23,则P 、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 (A)2 (B)2 (C) 23 (D)4(1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1)f x +与(1)f x -都是奇函数,则(A) ()f x 是偶函数 (B) ()f x 是奇函数(C) ()(2)f x f x =+ (D) (3)f x +是奇函数(12)已知椭圆C: 2212x y +=的又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点A L ∈,线段AF 交C 与点B 。

若3FA FB =,则AF = (A)2 (B)2 (C) 3 (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 10()x y -的展开式中,73x y 的系数与37x y 的系数之和等于 .(1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s =72,则249a a a ++= .(15)直三棱柱ABC -111A B C 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12,AB AC AA ===∠BAC =120,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16)若42ππ<X <,则函数3tan 2tan y x x =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222a c b -=,且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求b.18.(本小题满分12分)2上,∠ABM=600.(Ⅰ)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Ⅱ)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19)(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

(1)求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2)设ε 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ε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数列{}n a 中, 1111112n nn a a a n ⎛⎫ ⎪⎝⎭’+’+==++. ()I 设n n a b n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II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E y x =与圆222:(4)M x y r -+=(r >0)相交于A B C D 、、、四个点。

(I )求r 的取值范围:(II)当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 A B C D 、、、的交点p 的坐标。

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32()33f x x bx cx =++有两个极值点[][]12211,2.x x x ∈-∈,,0,且 (Ⅰ)求b 、c 满足的约束条件,并在下面的坐标平面内,画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点(b ,c )和区域;(Ⅱ)证明:1102-2≤f(x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3,4,5,7,8,9}A B =,{4,7,9}(){3,5,8}U A B C A B =∴=故选A 。

(2)解:(1)(2)13,13z i i i z i =+⋅+=+∴=- 故选B 。

(3) 解:验x=-1即可。

(4) 解:设切点00(,)P x y ,则切线的斜率为0'0|2x x y x ==.由题意有0002y x x =又2001y x =+ 解得: 2201,2,1()5b b x e a a=∴==+=. (5) 解: 分两类(1) 甲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112536225C C C ⋅⋅=种选法(2) 乙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211562120C C C ⋅⋅=种选法.故共有345种选法.选D(6)解: ,,a b c 是单位向量()()2()a c b c a b a b c c ∴-•-=•-+•+1||||12cos ,12a b c a b c =-+•=-<+>≥-故选D.(7)解:设BC 的中点为D ,连结1A D ,AD ,易知1A AB θ=∠即为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由三角余弦定理,易知113co c s 4os cos AD AD A AD DAB A A AB θ=∠∠⋅=⋅=.故选D (8)解: 函数()cos 2y x φ=3+的图像关于点43π⎛⎫ ⎪⎝⎭,0中心对称 4232k ππφπ∴⋅+=+13()6k k Z πφπ∴=-∈由此易得min ||6πφ=.故选A (9) 解:设切点00(,)P x y ,则0000ln 1,()y x a y x =+=+,又0'01|1x x y x a===+ 00010,12x a y x a ∴+=∴==-∴=.故答案选B(10)解:如图分别作,,,QA A AC l C PB B αβ⊥⊥⊥于于于B C B C A 111A DPD l D ⊥于,连,60,CQ BD ACQ PBD ∠=∠=︒则 23,3AQ BP ==,2AC PD ∴== 又2221223PQ AQ AP AP =+=+≥ 当且仅当0AP =,即A P 点与点重合时取最小值。

故答案选C 。

(11)解: (1)f x +与(1)f x -都是奇函数,(1)(1),(1)(1)f x f x f x f x ∴-+=-+--=--, ∴函数()f x 关于点(1,0),及点(1,0)-对称,函数()f x 是周期2[1(1)]4T =--=的周期函数.(14)(14)f x f x ∴--+=--+,(3)(3)f x f x -+=-+,即(3)f x +是奇函数。

故选D12.解:过点B 作BM l ⊥于M,并设右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N ,易知FN=1.由题意3FA FB =,故2||3BM =.又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222||233BF =⋅=||2AF ∴=.故选A 二、填空题:13.解: 373101010()2240C C C -+-=-=-14.解: {}n a 是等差数列,由972S =,得599,S a ∴=58a =∴2492945645()()324a a a a a a a a a a ++=++=++==.15.解:在ABC ∆中2AB AC ==,120BAC ∠=︒,可得23BC =,由正弦定理,可得ABC ∆外接圆半径r=2,设此圆圆心为O ',球心为O ,在RT OBO '∆中,易得球半径5R =,故此球的表面积为2420R ππ=.16.解:令tan ,x t =142x t ππ<<∴>,4432224222tan 2222tan 2tan 81111111tan 1()244x t y x x x t t t t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解法一:在ABC ∆中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2222223,a b c b c a a c +-+-•=•化简并整理得:2222()a c b -=.又由已知222a c b -=24b b ∴=.解得40(b b ==或舍).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c b bc A -=-.又 222a c b -=,0b ≠。

所以 2cos 2b c A =+…………………………………①又 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 sin cos cos sin 4cos sin A C A C A C ∴+=sin()4cos sin A C A C +=,即sin 4cos sin B A C =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 B C c =, 故 4cos b c A =………………………②由①,②解得4b =。

18. 解法一:(I )作ME ∥CD 交SD 于点E ,则ME ∥AB ,ME ⊥平面SAD ,连接AE ,则四边形ABME 为直角梯形作MF AB ⊥,垂足为F ,则AFME 为矩形设ME x =,则SE x =,222(2)2AE ED AD x =+=-+2(2)2,2MF AE x FB x ==-+=-由2tan 60,(2)23(2)MF FB x x =•-+=-。

得解得1x =,即1ME =,从而12ME DC =,所以M 为侧棱SC 的中点 (Ⅱ)222MB BC MC =+=,又60,2ABM AB ∠==,所以ABM ∆为等边三角形,又由(Ⅰ)知M 为SC 中点2,6,2SM SA AM ===,故222,90SA SM AM SMA =+∠=取AM 中点G ,连结BG ,取SA 中点H ,连结GH ,则,BG AM GH AM ⊥⊥,由此知BGH ∠为二面角S AM B --的平面角22312223,,2222BG AM GH SM BH AB AH =====+= 所以2226cos 23BG GH BH BGH BG GH +-∠==-••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6arccos()3-解法二:以D 为坐标原点,射线DA 为x 轴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D-xyz设(2,0,0)A ,则(2,2,0),(0,2,0),(0,0,2)B C S(Ⅰ)设(0)SM MC λλ=〉,则 2222(0,,),(2,,)1111M MB λλλλλ-=++++ 又(0,2,0),,60AB MB AB =-故||||cos 60MB AB MB AB •=•即222422(2)()()111λλλ-=+++++ 解得1λ=,即SM MC =所以M 为侧棱SC 的中点(II )由(0,1,1),(2,0,0)M A ,得AM 的中点211(,,)222G 又231(,,),(0,1,1),(2,1,1)222GB MS AM =-=-=- 0,0GB AM MS AM •=•=所以,GB AM MS AM ⊥⊥因此,GB MS 等于二面角S AM B --的平面角6cos ,3||||GB MS GB MS GB MS •==-• 所以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为6arccos()-19.解:记i A 表示事件:第i 局甲获胜,i=3,4,5j B 表示事件:第j 局乙获胜,j=3,4(Ⅰ)记B 表示事件:甲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因前两局中,甲、乙各胜一局,故甲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当且仅当在后面的比赛中,甲先胜2局,从而34345345B A A B A A A B A =•+••+••由于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故34345345()()()()P B P A A P B A A P A B A =•+••+••=34345345()()()()()()()()P A P A P B P A P A P A P B P A ++=0.6×0.6+0.4×0.6×0.6+0.6×0.4×0.6=0.648(II )ξ的可能取值为2,3由于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所以3434(2)()P P A A B B ξ==•+•=3434()()P A A P B B •+•=3434()()()()P A P A P B P B •+•=0.6×0.6+0.4×0.4=0.52(3)1(2)P P ξξ==-==1.0.52=0.48ξ的分布列为 ξ2 3 P0.52 0.482(2)3(3)E P P ξξξ=⨯=+⨯==2×0.52+3×0.48=2.4820. 解:(I )由已知得111b a ==,且1112n n na a n n +=++ 即 112n n nb b +=+从而 2112b b =+ 32212b b =+ ……111(2)2n n n b b n --=+≥ 于是 121111 (222)n n b b -=++++ =112(2)2n n --≥ 又 11b = 故所求的通项公式1122n n b -=-(II )由(I )知111(2)222n n n n a n n --=-=-, ∴n S =11(2)2n k k k k -=-∑111(2)2n n k k k k k -===-∑∑ 而1(2)(1)nk k n n ==+∑,又112nk k k -=∑是一个典型的错位相减法模型, 易得1112422n k n k k n --=+=-∑ ∴n S =(1)n n +1242n n -++- 21.(I )将抛物线2:E y x =与圆222:(4)(0)M x y r r -+=>的方程联立,消去2y ,整理得 227160x x r -+-=.............(*)抛物线2:E y x =与圆222:(4)(0)M x y r r -+=>相交于A 、B 、C 、D 四个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即可. 由此得2212212(7)4(16)070160r x x x x r ⎧∆=--->⎪+=>⎨⎪=->⎩解得 21516r <<又 0r >所以 15(,4)2r ∈ 考生利用数形结合及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来处理也可以. (II )考纲中明确提出不考查求两个圆锥曲线的交点的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