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相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兰尼:《巨变——现代政治、经济的起源》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1886-1964)生于维也纳,一个匈牙利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十几岁时随家迁回布达佩斯,1906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1908年波兰尼被选举为新成立的布达佩斯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团体“伽利略学圈”的首任主席,此后他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14年,参与组建了了“国家公民激进党”。一战爆发后,他参军上前线,1917年带伤回到布达佩斯。1919年,他离开匈牙利前往维也纳,开始他长期的流亡生活。在维也纳期间,他参与编辑中欧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杂志《奥地利国民经济》。1933年希特勒上台,波兰尼又被迫流亡去了英国,成为工人教育协会的讲师。1941-1943年间,他得到一笔研究资金,在美国福蒙特州伯灵顿学院完成了《大转型》,这本书1944年首先在美国出版。二战结束之后,波兰尼到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史的副教授。退休后,波兰尼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与妻子一起颐养天年,1964年逝世。

本书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纲领的旧工业文明的垮台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波兰尼亲身经历这个变革,并认为对这场变革,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变革,影响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是:

一、政治权利的平衡;

二、国际金本位制度;

三、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

四、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这本书则主要针对第三点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而写。其中一核心观点是,现代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说白了,也就是政治结构和经济制度往往会相互作用。在18-19世纪时期,工业革命引发经济变革,即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而经济变革要求政治结构调整,于是出现了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主体,因为后者能够保障前者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前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结构失调、阶层差距扩大,这时候后者为维护稳定反过来限制前者。书中,波兰尼用了一个词“double movement”,我的理解下它就是社会和政治因素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反向作用。

走完整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波兰尼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完全自我规范的自由主义市场机制是一个时代下的特殊产物,而且该机制过于理想化。

书中,波兰尼认为通过政府和其他机构对市场的控制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非常常见,而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只是在工业革命后才第一次出现。他的这个观点直接和自由主义经济学者们唱了反调,因为后者认为市场自我约束的特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自然属性。波兰尼认为,人是社会动物,而且纯粹、平等而且不受其他社会因素影响的经济利益交换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他认为,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市场中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行为就一直被血缘、社群关系、阶级关系等社会关系所左右。但是,波兰尼同时也承认,在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的生产和分配被市场无形的手所支配。

可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18世纪末尾到19世纪初夜,全球经济发生了两件事:一、工业革命诞生了以工厂为主的生产体系,使得商业和工业间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这种投入同时产生了较大的商业风险,因此生产商、企业主越来越希

望减少政府对生产和消费两头的控制;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家影响了政府的公共决策,并倡导建立一个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而这些学者的建议,被广泛接受并甚至被认为是社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例如,当时提倡自我规范市场机制的学者们认为“贫穷”也是社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然而,自我规范市场机制对社会、尤其是社会底层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自由竞争让底层劳动人民受到了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为了保护社会底层人民的基本权益并维持社会统治的稳定,与市场机制同步发展、抗衡的是一系列的劳动、社保和福利法案。但是,这些法案在保障了劳动人口利益的同时,却也直接使得整体工业成本上升。于是,对一些出于政治稳定原因、首先提升劳动力成本的国家,他们国的产品无法和来自还未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国家的产品竞争。于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益,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后来,一家发起保护主义,家家都以保护主义来应对。于是,全球性自我规范市场机制,即自发行的、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结果的资源自动配置机制,被直接摧毁。

由此可见,波兰尼描写的自由主义市场机制的衰退事实和马克思所设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场景有很大的不同。剩余价值被剥削的底层劳动人民并没有起来推翻这个市场机制;恰恰是对该机制中一部分群体的刻意保护,比如对劳动大众的保护和银行家与贸易商发起的保护主义,导致该机制被处处限制。直到第一次世纪大战前,自由主义市场机制已名存实亡。而自由主义市场机制的垮台则造就了一战后政治和经济领域独裁主义的兴起。

对本书另一个比较深的印象是在书的结尾,波兰尼质疑了人类“自由”的意义。“自由”是否是一个乌托邦似的美好理想?毕竟,人是社会动物,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则永远是自然界的动物社群的翻版,因此复杂的关系利益网络和阶级必然存在。那种超脱利益诉求的“自由”或许只是黄粱一梦。以上是我对“自由”的肤浅想法,而波兰尼做出了精辟的总结:“只要他真正为社会里的其他人创造自由,他就不需要害怕当权人来剥夺他的自由。这是在一个复杂社会里对自由的定义; 自由即人们所需要的确定性。”

内容提要:

波兰尼在全书一开篇就说:“19世纪的文明已经瓦解。”(《大转型》,第3页,以下只标明页码,部分引文有文字改动)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解释这个文明的瓦解。为了做到这一点,波兰尼首先要阐明这个文明本身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波兰尼认为,19世纪文明是由四个制度要素构成的,第一要素是势力均衡体系。这种不同政治实体间通过“抑强扶弱”、自发地找平衡的体系在西方历史上不只存在过一次,但历史上的势力均衡体系只有依靠不断地在政治实体之间爆发局部战争才能自我维持,而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势力均衡体系有一个崭新的特点,就是它在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里维持了欧洲的大体和平。波兰尼认为,以“国际金融”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与这种势力均衡体系的结合,造就了西方一百年的和平。“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经营金融业务,一方面追求一种“和平利益”,使和平成为国际政治体系追求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又在组织和资源上都有能力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势力均衡体系有能力去保持和平。

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和叙述,波兰尼想说的是,在19世纪,表面上属于政治和军事范畴的势力均衡体系,它发挥作用,要依赖于潜藏在它之下的国际经济体系,而“一旦势力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