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word年北京市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具体习题的经典解析

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综化学试题2010.6.12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 -3e -=Fe 3+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 .H 2SO 4、NaOH ——腐蚀品 B . CH 4、C 2H 4——易燃液体 C .CaC 2、Na ——遇湿易燃物品 D .KMnO 4、K 2Cr 2O 7——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 .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 乳酸(C 3H 6O 3)D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 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A .0.1 mol/L CH 3COOH 溶液的pH >1:CH 3COOHCH 3COO -+H +B .“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 2(g )N 2O 4(g ) ∆H <0C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 ++2NO 3-===3Fe 2++2NO ↑+4H 2OD .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 23-+H 2OHCO 3-+OH-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 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 或PbS ,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CuS 的溶解度大于PbS 的溶解度 B .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 .CuSO 4与Zn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2++S 2-====CuS ↓ D .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2.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
【恒心逆袭】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部分【试题、答案】【名师李炳璋提供】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试题整理校对:李炳璋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3Fe e Fe -+-=【答案】B【解析】本题相对简单,A 项错,金属腐蚀的防护的措施之一,即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因此钢管被保护必须接在电源的负极上。
B 项,正确。
C 项错,钢管是铁与碳的合金,而铁与铜构成原电池时,铁做负极被腐蚀。
D 项错,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 -2e -=Fe 2+,本题技巧在于:要熟练掌握以下规律:电解池中,阴极金属被保护(即与电源负极相连),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被腐蚀,且铁失电子变成2价铁离子。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 .24H SO 、NaOH ——腐蚀品 B .424C H CH 、——易燃液体C .2C aC 、Na ——遇湿易燃物品D .47KMnO O 22、KCr ——氧化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危险品的分类,技巧在于碳原子小于4的烃为气态,因此B 项容易选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 .1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 乳酸(363C H O )D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本题在于学生对于葡萄糖、油质和蛋白质的了解。
首先: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项错,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水解,C 项错。
顺-2-丁烯和反-2-丁烯加氢后都是正丁烷,B 项错。
正确答案为A ,虽然在的结构中,并没有直接给出酯基,但我们知道这是由一种单体缩聚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假如学生直接从酯基的写法来判断,容易造成错选。
因此,此题最好用排除法来解。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 B.熔点:C.酸性: C.碱性:【答案解析】 A解析:B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正确; C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第29题已经考过,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AsH3>PH3;【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B.将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答案解析】 C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 O的电子式为22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为2 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362构)A.3种 B.4种 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 .10.1(2)b a mol L --gB .110(2)a b mol L --gC .110()b a mol L --gD .110(2)b a mol L --g11.己知:()HCN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12.1H kJ mol -=-V g ;()HCL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55.6H kJ mol -=-V g 。
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V 等于A .167.7kJ mol --g B .143.5kJ mol --gC .143.5kJ mol -+∙ D . 167.7kJ mol -+g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22()()2()()Ag s Cd aq Ag aq Cd S +++=+B .22()()()()Co aq Cd s Co s Cd aq +++=+C .22()()2()()Ag aq Cd S Ag s Cd aq +++=+D .22()()2()()Ag aq Co s Ag s Co aq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理综化学)全套(17套汇总)(含答案) 2北京理综doc--高中化学

20XX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第I 卷(选择题 共120分)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 -3e -=Fe 3+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 2SO 4、NaOH ——腐蚀品B. CH 4、C 2H 4——易燃液体C.CaC 2、Na ——遇湿易燃物品D.KMnO 4、K 2Cr 2O 7——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 乳酸(C 3H 6O 3)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D.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0.1 mol/L CH 3COOH 溶液的pH >1:CH 3COOH 垐?噲?CH 3COO -+H +B.“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 2(g) 垐?噲?N 2O 4(g) ∆H <0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 ++2NO 3-===3Fe 2++2NO ↑+4H 2OD.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 23-+H 2O 垐?噲?HCO 3-+OH -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 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 ,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
(完整word版)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化学部分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辽宁)化学部分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解析:A选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阴离子需用中括号,在其右上角标上所带负电荷数,故A项错误;B选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由于乙醇和丙醇的总质量已知但其比例未知,因而无法求出CO2的量,B项错误;C项考查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氮元素的质子?为7,但有不同有核素(即原子),故中子数不一定为7,故C项正确;D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简图的书写,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项错误。
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基本计算及基本概念,本题具有综合性,属于基础题.8.解析: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结构:两个氯原子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分别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又有2种 ,共4种。
答案:B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9、解析:A项,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是取代反应;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加成反应,故A项错误;B 项。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是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是氧化反应,B项错;C项,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属加成反应,故C项也是错误;D项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应,所以D项正确。
答案: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有机反应类型,仍然属于基础题,再次说明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所以考前回归课本很必要。
10.解析:a mol 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a mol BaSO4,则说明一份中含BaCl2 a mol ;b mol AgNO34与BaCl2和KCl反应会生成b mol AgCl,说明一份中总的Cl-为b mol;而a mol BaCl2中含Cl-为2a mol,则一份中含KCl为(b-2a)mol,由于原溶液为5等份,应含KCl为5(b-2a)mol.故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5(b—2a) mol/0.5L=10(b2a) mol/L。
2010年北京高考真题(含答案)理综

绝密★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第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 B.3/16 C.7/16 D.9/16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 .KMnO 4、K 2Cr 2O 7——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 .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 乳酸(C 3H 6O 3)D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部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6分)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2.(6分)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O7﹣﹣氧化剂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乳酸(C3H6O3)D.脂肪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4.(6分)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5.(6分)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CH3COO﹣+H+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H<0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2+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CO32﹣+H2O⇌HCO3﹣+OH﹣6.(6分)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然后硫酸铜与ZnS、PbS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uS7.(6分)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10.0100.0200.020c(CO2)/mol•L﹣10.0100.0100.020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08mol•L﹣1D.反应开始时,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二、非选择题(共58分)8.(14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实验过程: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1)I中气全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2)由I、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5)沉淀C的化学式是.(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9.(14分)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2010年高考理综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卷1、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10年北京第1题)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 -3e -=Fe 3+2、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10年北京第2题) A. H 2SO 4、NaOH ——腐蚀品B. CH 4、C 2H 4——易燃液体C. CaC 2、Na ——遇湿易燃物品D. KMnO 4、K 2Cr 2O 7——氧化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年北京第3题)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 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 乳酸(C 3H 6O 3)D.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4、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10年北京第4题)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5、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10年北京第5题) A. 0.1 mol/L CH 3COOH 溶液的pH >1:CH 3COOHCH 3COO -+H +B. “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 2(g) N 2O 4(g) ∆H <0C. 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 ++2NO 3-===3Fe 2++2NO↑+4H 2OD. 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 23-+H 2O HCO 3-+OH -6、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 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 或PbS ,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
2010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全解全析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解析】B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正确;C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第29题已经考过,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AsH3>PH3;【答案】A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O,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O+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解析】A 正确,符合3个守恒;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 3O 4中Fe 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 2++NO 3-+4H +=3Fe 3++NO↑+2H 2O ;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Fe 2+和H 2;【答案】A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 ,则a >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4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的pH=8.0D .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 溶液的pH=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和北京卷)解析版

2010山东理综化学试题解析9.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A N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O 与182O 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2O 和1.12L 182O 均含有0.1A N 个氧原子液除去15.某温度下,3F OH e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2F OH C OH sp sp K e K 3()<u ()B.加适量4NH Cl 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C.c 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H c +()与OH c -()乘积相等D.F OH e 3()、2C OH u ()分别在b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4)以H 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 2(g )+O 2(g )=2H 2O(1) △H=-572kj·mol -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 电能时,生成1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
28、解析:(1)H 2SO 4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a 错;反应Ⅰ中SO 2是还原剂,HI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 2>HI ,则b 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2和Ⅲ相加得:2H 2O==2H 2+O 2,故c 正确d 错误。
(2) υ (H 2)=0. 1mol/1L/2min=0.05 mol·L -1·min -1,则υ (HI)=2 υ (H 2)=0.1 mol·L -1·min -1;2HI(g)==H 2(g)+I 2(g)2 1 1起始浓度/mol·L -1 1 0 0变化浓度/mol·L -1: 0.2 0.1 0.1平衡浓度/mol·L -1: 0.8 0.1 0.1则H 2(g)+I 2(g)== 2HI(g)的平衡常数K =Lmol L mol L mol /1.0/1.0)/8.0(2=64mol/L 。
2010年全国I卷理综化学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 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 ;.③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实验③:v c=.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3,故D正确.故选B.2.(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分析】A、锂的性质不同于钠,与镁的性质相似;B、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反应可以发生;C、根据盐酸和亚硫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反应能否进行;D、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解答】解:A、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故A错误;B、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反应可以发生,故B正确;C、盐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不会生成BaSO3沉淀,故C错误;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在加热条件下,氨气可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故D错误.故选B.3.(3分)(2010•全国卷Ⅰ)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分析】A、铁和非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亚铁盐;B、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有正二价和正三价两种;C、离子反应要遵循电荷守恒;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盐,Fe+2H+=Fe2++H2↑,故A错误;B、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3O4+8H+=2Fe3++Fe2++4H2O,故B错误;C、氯化亚铁溶液能被稀硝酸氧化,3Fe2++4H++NO3﹣=3Fe3++2H2O+NO↑,故C错误;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铜不能置换出铁,即2Fe3++Cu=2Fe2++Cu2+,故D正确.故选D.4.(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 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分析】A、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来分析稀释后的pH;B、根据离子对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来分析平衡移动及溶液的pH;C、根据常温下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来分析;D、根据酸碱混合及溶液的pH=7来分析NaOH溶液的pH.【解答】解:A、因醋酸是弱电解质,稀释时促进电离,但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则pH变大,即b>a,故A错误;B、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当加入NH4Cl,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由酚酞的变色范围8.2~10可知,此时溶液的pH可能小于8.2,不一定小于7,故B错误;C、因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7,则酸的pH一定小于7,即盐酸溶液的pH不会为8,故C错误;D、因酸碱混合后pH=7,即恰好完全反应,设碱的浓度为c,则1×0.1mol/L=100×c,c=0.001mol/L,则NaOH溶液的PH=11,故D正确;故选D.5.(3分)(2010•全国卷Ⅰ)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分析】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解答】解: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A、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铂电极上放电,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电池工作时,I3﹣到Pt电极正极上得电子转化为I﹣,即反应为I3﹣+2e﹣=3I﹣,故C正确;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的浓度和I3﹣的浓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B.6.(3分)(2010•全国卷Ⅰ)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分析】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水解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得到两种官能团;②为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则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③④,故选B.7.(3分)(2010•全国卷Ⅰ)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分析】根据n=计算磷的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产物中n(Cl):n(P)的值,据此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析:参加反应的Cl2与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4:1.因此产物中n(Cl):n(P)=(1.74×2):1=3.48:1,则,即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1.52:0.48≈3:1,故选C.8.(3分)(2010•全国卷Ⅰ)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分析】根据二氧化硅晶体中结构单元判断硅、氧原子的位置关系,二氧化硅的最小环上含有6的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硅晶体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每个硅原子能构成四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A错误;B、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B错误;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最小的环上硅氧原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题9.(2010•全国卷Ⅰ)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 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 温度升高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40%;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0.06mol/L;(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0.014mol(L•min)﹣1实验③:v c=0.009mol(L•min)﹣1.【分析】(1)在溶液中,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且起始浓度不变,应为催化剂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根据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2)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B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B的转化率;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C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3)温度升高,A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4)根据v=计算v A,利用速率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实验②中v B,实验③中v c.【解答】解:(1)与①比较,②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因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率,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②为使用催化剂;与①比较,③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度率加快,化学平衡移动,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故答案为: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 ﹣0.06mol/L=0.04mol/L,由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0.04mol/L×2=0.08mol/L,故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40%;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0.04mol/L=0.06mol/L,由方程式可知C的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故平衡时C 的浓度为0.06mol/L,故答案为:40%;0.06mol/L;(3)因③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吸热,即△H>0,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实验②中,v A==0.007mol(L•min)﹣1,所以v B=2v A=0.014mol(L•min)﹣1;实验③中,v A==0.009mol(L•min)﹣1,所以v C=v A=0.009mol (L•min)﹣1,故答案为:0.014mol(L•min)﹣1;0.009mol(L•min)﹣1.10.(2010•全国卷Ⅰ)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B: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D: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分析】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说明A为NH3•H2O或NH3;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可能为Al(OH)3或Mg(OH)2,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F为AgNO3,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该气体为CO2,说明E为酸溶液,且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说明E为H2SO4;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则该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C应为BaCl2,B可能为Na2CO3或K2CO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说明A为NH3•H2O或NH3;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可能为Al(OH)3或Mg(OH)2,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F为AgNO3;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该气体为CO2,说明E为酸溶液,且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说明E为H2SO4,B可能为Na2CO3或K2CO3;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则该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C应为BaCl2,.根据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所以,能确定的是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故答案为: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2)不能确定的是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B可能为Na2CO3或K2CO3,检验方法是: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故答案为:B: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D: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11.(2010•全国卷Ⅰ)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验证CO的方法是 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的除杂、干燥,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吸收等回答;(2)根据装置的作用和实验原理选择试剂;(3)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1)应有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的除杂、干燥,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吸收装置等,装置图:,故答案为:;(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干燥气体,在D中二氧化碳与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气D干燥木炭粉与CO2反应产生COE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3)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故答案为: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一氧化碳燃烧有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12.(2010•全国卷Ⅰ)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3﹣甲基﹣1﹣丁炔;(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 加成反应 ;③的反应类型是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分析】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x+,且65<12x+y=8x+28<75,x取正整数,所以x=5,y=8,所以A的分子式为C5H8,A含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3﹣甲基﹣1﹣丁炔;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则E是3﹣甲基﹣1﹣丁烯;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 的结构简式为,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解答】解: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x+,且65<12x+y=8x+28<75,x取正整数,所以x=5,y=8,所以A的分子式为C5H8,A含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3﹣甲基﹣1﹣丁炔;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则E是3﹣甲基﹣1﹣丁烯;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 的结构简式为,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是3﹣甲基﹣1﹣丁炔,故答案为:;3﹣甲基﹣1﹣丁炔;(2)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则B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或两个碳碳双键,根据乙烯和乙炔的结构知,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该分子中只含一种氢原子,A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环就减少一个碳碳键,则C中应该含有两个碳环,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梁老师1;赵老师;王老师;无敌海丰;mxl;山间竹笋;堆积梦想(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7年2月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理综(北京卷)【名师简评】本套试卷难度适中,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生物部分着重考查了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29、31题都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改变了多年来以简答题考查传规律的情况;注重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
物理部分考查了除热学以外的全部内容,不存在偏题、难题、怪题的出现,实验注重考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计算题偏重考查考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化学部分以中档试题为主,考查内容全面,第Ⅰ卷侧重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第6、10、11、12题,第Ⅱ卷侧重考查分析和推断能力,如第7题考查实验安全,第9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和实验,第10题考查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第27题考查化学实验探究。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第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6.答案B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 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H2SO4和NaOH均具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A项正确;CH4、C2H4为易燃的气体,属于易燃气体,B项错误;CaC2、Na与水均能剧烈反应,属于遇湿易燃物品,C项正确;KMnO4、K2Cr2O7均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D项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为分子间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链节中含有酯基,A 项正确;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均为丁烷,B 项错误;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项错误;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项错误。
【误区警示】糖类中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均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D.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 2的量,A 项正确;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②中品红溶液可以验证SO 2的生成,B 项正确;SO 2有毒,能与NaOH 溶液反应,因此③中NaOH 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SO 2,C 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CuSO 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 项错误。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0.1 mol/L CH 3COOH 溶液的pH >1:CH 3COOH CH 3COO -+H +B.“NO 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 2(g)N 2O 4(g) ∆H <0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 ++2NO 3-===3Fe 2++2NO ↑+4H 2O D.向Na 2CO 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 23-+H 2OHCO 3-+OH-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0.1molCH 3COOH 溶液的pH >1,则c(H +)<0.1mol/L ,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A 项正确;“NO 2”浸泡在冷水中,温度降低,平衡2NO 2N 2O 4向正方向移动,颜色变浅,B 项正确;铁容易稀硝酸,溶液变黄,说明Fe 被氧化为Fe 3+:Fe +4H ++NO 3-=Fe 3++NO ↑+2H 2O ,C 项错误;Na 2CO 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D 项正确。
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 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 或PbS ,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 的溶解度大于PbS 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 4与Zn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2++S 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12.某温度下,H 2(g )+CO 2(g )H 2O (g )+CO (g )的平衡常数K =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2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CO 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 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 (CO 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
设平衡时甲中CO 2的转化浓度为x ,则平衡时H 2、CO 2、H 2O 、CO 的浓度分别为0.01-x 、0.01-x 、x 、x ,根据平衡常数K =x x x x ⨯⨯(0.01-)(0.01-)=94,解得x =0.006,则甲中CO 2的转化率为0.0060.01×100%=60%,由于乙相对甲,增加了c (H 2),因此CO 2的转化率增大,A 项正确;设平衡时丙中CO 2的转化浓度为y ,则平衡时H 2、CO 2、H 2O 、CO 的浓度分别为0.02-y 、0.02-y 、y 、y ,根据平衡常数K =y y y y ⨯⨯(0.02-)(0.02-)=94,解得x =0.012,则丙中CO 2的转化率为0.0120.02×100%=60%,B 项正确;平衡时甲中c (CO 2)=0.01-0.006=0.004mol/L ,丙中c (CO 2)=0.02-0.012=0.008mol/L ,C 项错误;反应开始时,丙中反应物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甲中反应物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D 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5.(14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 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甲同学欲探究X 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 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 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I.向化合物X 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 ,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 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 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 至5~6,产生白色沉淀B ,过滤。
Ⅳ.向沉淀B 中加过量NaOH 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 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 溶液,调节pH 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
(1)I 中气全A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的化学式是 。
(2)由I 、Ⅱ判断X 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 。
(3)Ⅲ中生成B 的离子方程式是 。
(4)Ⅳ中B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沉淀C 的化学式是 。
(6)若上述n (A ):n (B ):n (C )=1:1:3,则X 的化学式是 。
25.答案(14分) (1)CO 2 (2) 钠 硅 (3)3323AlNH H O ++⋅ 34()3Al OH NH +↓+(4)3()Al OH OH -+ 222AlO H O -+(5)2()Mg OH(6)373()Mg Al OH CO【解析】本题考查抗酸药成分的探究实验。
(1)Ⅰ中气体A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抗酸药的有效成分,该气体为CO 2。
(2)根据Ⅰ,一定不含Si ,因为硅酸盐中加入过量盐酸,会产生硅酸沉淀,根据Ⅱ,一定不含Na ,因为Na 的焰色为黄色。
(3)根据提供资料,Ⅲ中调解pH 至5-6时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l(OH)3。
(4)Ⅳ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沉淀B 完全溶解,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 2-+H 2O 。
(5)Ⅴ中加入NaOH 溶液调节pH 至12,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C 为Mg(OH)2。
(5)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该抗酸药为Al(OH)3、MgCO 3、碱式碳酸镁铝组成,由于n(CO 2):n[Al(OH)3]:n[Mg(OH)2]=1:1:3,则CO 32-、Al 3+、Mg 2+的物质的量为1:1:3,结合电荷守恒,则CO 32-、Al 3+、Mg 2+、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7,故X 为Mg 3Al(OH)7CO 3。
26.(14)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 4+和NH 3·H 2O 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1)过程Ⅰ:加NaOH 溶液,调节pH 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 溶液的作用: 。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
(2)过程Ⅱ: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 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 3-。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
②1 mol NH 4+(aq)全部氧化成NO 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过程Ⅲ: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 3OH ,将HNO 3还原成N 2。
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 3OH 转移6 mol 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6.答案(1)①4NH OH +-+ 32NH H O ⋅②废水中的NH 3被空气带走,3232NH H O NH H O ⋅+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2)①放热273kJ/mol 0H ∆=-<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②42()2()NH aq O g ++ 322()()()H aq NO aq H O l +-++ 346kJ/mol H ∆=-(3)5:6【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的分析。
(1)①加NaOH溶液,氨氮废水中NH4+与OH-发生反应:NH4++OH -=NH3·H2O。